高三语文上册《采薇》课件 华东师大版

上传人:san****019 文档编号:16354991 上传时间:2020-09-28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70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三语文上册《采薇》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高三语文上册《采薇》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高三语文上册《采薇》课件 华东师大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采薇,诗经,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诗经的相关知识; (2)掌握全诗中的通假字、词类活用现象; (3)掌握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手法和重章叠句的句式特点; (4)能够熟读全诗,并能够背诵末章;,过程与方法 (1)通过学生课下搜集资料,结合教师补充,体验文学知识积累的过程; (2)通过小组合作,自主分析本诗,讨论总结出本诗的艺术特点,体验和感悟探究的一般过程;,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本诗的写作内容,体会本诗中征夫的思乡之情,理解其对战争的厌恶之感。激发学生们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爱国情感; (2)初步了解诗经的现实主义传统。,知识前提详解,1、作者作品简介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为孔子所编定而成。史记孔子世家说:“古者诗三千余篇。及至孔子取其重,取可施于礼义。305篇,孔子皆歌弦之。”一般认为,现存的诗经基本上经孔子删汰选编而成的。,孔子(前551年前479年),我国历史上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也是春秋末期儒家学派的创始人。政治上主张严格遵守“礼”,特别强调“仁”,对我国古代教育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整理编定了古代的文化典籍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其言论,主要记载在论语中,其思想,从汉朝后,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2、背景介绍诗经的305篇诗歌,多是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的作品,产生于今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大体上说,风是民间乐歌,雅是宫廷乐歌,颂是宗庙乐歌和舞歌。风的绝大部分及小雅的少部分作品,具有较高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代表了诗经得最高文学成就。这些产生于民间的作品,或揭露当时的社会政治的黑暗,或反映徭役,兵役的痛苦,或表现劳动生活的苦乐,或描述爱情婚姻的悲欢,从各个侧面广泛的展示了古代社会,政治和日常生活的图景。,3.诗经有关常识。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它收集了从西周初期至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的诗歌305篇。先秦称为诗,或取其整数称诗三百。西汉时被尊为儒家经典,始称诗经,并沿用至今。诗经所录,均为曾经入乐的歌词。诗经的体例是按照音乐性质的不同来划分的,分为风、雅、颂三类。风,是不同地区的地方音乐。风诗是从周南、召南、魏、唐、秦、陈、桧、曹、等15个地区采集上来的土风歌谣。共160篇。大部分是民歌。,雅,是周王朝直辖地区的音乐,即所谓正声雅乐。雅诗是宫廷宴享或朝会时的乐歌,按音乐的不同又分为大雅31篇,小雅74篇。颂,是宗庙祭祀的舞曲歌辞,内容多是歌颂祖先功业的。,所谓诗经“六义”,其中风、雅、颂,是指体例分类来说的;赋、比、兴,是就表现手法而言。关于赋、比、兴,宋代朱熹做了比较确切的解释:“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比、兴手法的成功运用,是构成诗经民歌浓厚风土气息的重要原因。诗经是中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由于其内容丰富、思想和艺术上的高度成就,在中国以至世界文化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它开创了中国诗歌的优秀传统,对后世文学产生了不可磨灭的影响。,诗经的语言特点 诗经的基本句式是四言,间或杂有二言直至九言的各种句式。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常常采用重章叠唱的形式,大量使用双声、叠韵、叠字的语汇。诗经是中国诗歌,乃至整个中国文学一个光辉的起点。,诗经的重章叠唱及表现手法 诗经善于运用重章叠唱来表达思想感情,即重复的几章间,意义和字面都只有少量改变,造成一唱三叹的效果。增强了诗歌的音乐性和节奏感,更充分的抒发了情怀。,论语曰:“不学诗,无以言。”古人认为经过诗经教化,可以使人“温柔敦厚”。诗经是人类文明的春天,是文学天地的源头清水,它开阔、丰盈、简洁、生动。从诗经中走出的女子袅袅娜娜、款款盈盈,从诗经中走来的男子历经沧桑,豁达坚毅,从诗经中流传出的故事飘渺悠长,哀婉凄美。今天,让我们用真挚的情、善感的心,吟诵这优美的文字,传唱这古老的歌谣!,字词注音,岁亦莫止 猃狁之故 载渴载饥 王事靡盬 四牡骙骙 小人所腓 象弭鱼服 雨雪霏霏,m xin yn zi g ku fi m y,采薇采薇,薇亦作止。薇(wi):今名野豌豆苗。作:起,生长出来。止:句尾语气词。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莫:古体暮字。这句大意是:要回去要回去,而一年又快完了,(总是回不去)。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靡:无。猃狁(xin yn):我国古代西北边区民族。春族时称戎或狄。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不遑:没有功夫。遑:暇。启居:指坐下来休息。古人席地而坐,坐时双膝着地,臀部贴在小腿上叫“居”;上身伸直,臀部离开脚后跟的叫“启”,又写作“跽”。古今异义,采薇采薇,薇亦作止。 曰归曰归,岁亦莫止。 靡室靡家,猃狁之故。 不遑启居,猃狁之故。,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新芽已长大。 说回家呀道回家,眼看一年又完啦。 有家等于没有家,为跟猃狁去厮杀。 没有空闲来坐下,为跟猃狁来厮杀。,第一章,第一章,写士兵为抗击外族的侵犯,背井离乡,久久不得归家,而产生的悲伤、厌战和对外族的仇恨。首四句,以薇菜渐次生长和时间的推移来起兴,来表达士兵久役于外不得归家的怨敌、思家与盼归的心情。“靡室靡家”和“不遑启居”是这一心情产生的主要原因。 当时的兵役制度是二年为期限,可是本诗中的战士的服役看上去没有期限,士兵归家变得遥遥无期,这自然要引起征卒的不满和对家乡更强烈的思念。以下几章都是围绕着这个基调叙写的。,采薇采薇,薇亦柔止。柔:肥嫩。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 忧心烈烈,载饥载渴。忧心烈烈:忧心如焚。载:又。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戌:守。这里指防守的地点。未定:不固定。使:使者。聘:问。,采薇采薇,薇亦柔止。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 我戍未定,靡使归聘。,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柔嫩初发芽。 说回家呀道回家,心里忧闷多牵挂。 满腔愁绪火辣辣,又饥又渴真苦煞。 防地调动难定下,书信托谁捎回家?,第二章,采薇采薇,薇亦刚止。刚:坚硬,指薇菜茎叶渐老变硬。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阳:周代自农历四月到十月,称为阳月。 王事靡盬,不遑启处。盬:休止 。启处:与上文启居同义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孔:很。疚:痛苦。我行不来:我从军远行之后一直回不来。来:归来。,采薇采薇,薇亦刚止。 曰归曰归,岁亦阳止。王事靡盬,不遑启处。 忧心孔疚,我行不来。,采薇采薇一把把,薇菜已老发杈枒。 说回家呀道回家,转眼十月又到啦。 王室差事没个罢,想要休息没闲暇。 满怀忧愁太痛苦,生怕从此不回家。,第三章,第二、三章,写军旅生活之劳苦。朱熹在诗集传中说“言戍人念归期之远,而忧劳之甚,然戍事未已,则无人可使归而问其室家之安否也。”诗仍以薇菜逐渐长得柔嫩、粗硬起兴,暗示时间流逝,易年更岁,可是役期却无止境,军旅生活又异常痛苦,转战不止,饥渴劳顿。而“靡使归聘”和“我行不来”,则表达了边关和故乡相隔万里,关山阻断,音讯全无,由此而引发的强烈的思归之情。,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尔:花盛开的样子。维何:是什么。维,句中语气词。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 君子:这里指将帅。车:兵车,即下文的戎车。 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业业:强壮而高大的样子。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彼尔维何,维常之华。 彼路斯何,君子之车。戎车既驾,四牡业业。 岂敢定居,一月三捷。,什么花儿开得盛?棠棣花开密层层。 什么车儿高又大?高大战车将军乘。 驾起兵车要出战,四匹壮马齐奔腾。 边地怎敢图安居?一月要争几回胜!,第四章,驾彼四牡,四牡骙骙,骙骙(ku ku):马强壮的样子。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君子:主帅。小人:指士兵。腓:隐蔽。按:古代打仗是车战,主将在兵车上指挥,步兵在兵车后面,靠车身掩护自己。 四牡翼翼。象弭鱼服。翼翼:行列整齐的样子,指训练有素。象弭:两端用象牙镶饰的弓。鱼服:用鱼皮做的箭袋。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戒:戒备。孔棘:十分吃紧。棘:同“急,紧急。,驾彼四牡,四牡骙骙。 君子所依,小人所腓。四牡翼翼,象弭鱼服。 岂不日戒,猃狁孔棘。,驾起四匹大公马,马儿雄骏高又大。 将军威武倚车立,兵士掩护也靠它。 四匹马儿多齐整,鱼皮箭袋雕弓挂。 哪有一天不戒备,军情紧急不卸甲。,第五章,第四、五章,直接写战事。这两章是在前面基础上的对战争场面的具体描写,通过对马、车、象弭、鱼服、将帅和士兵生动而形象的刻划,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忧心烈烈”、“忧心孔疚”的原因,也使前面的“王事靡盬”落到了实处。从而进一步强调了正是因为战争频繁,居无定所,作为兵营中最底层的士兵才归家无望,思乡心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依依:树枝柔弱随风飘拂的样子。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来思:指归来时。思,语气词,无实义。雨雪:下雪。霏霏:雪下得很大的样子。 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迟迟:缓慢的样子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 莫:没有人,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行道迟迟,载渴载饥。 我心伤悲,莫知我哀。,回想当初出征时,杨柳依依随风吹; 如今回来路途中,大雪纷纷满天飞。 道路泥泞难行走,又渴又饥真劳累。 满心伤感满腔悲,我的哀痛谁体会!,第六章,第六章,写戍卒归途中悲伤痛苦的心情。有了前面的一系列铺垫,经过出生入死的战斗之后,战争的幸存者终于踏上了归家的路途。但作品并没有写士卒胜利后的喜悦,而是营造了昔日杨柳依依、如今雨雪霏霏的场景,写的是历经磨难之后内心深处的凄凉和悲苦,而且“行道迟迟,载饥载渴”,归乡的路依然那么艰难。,整体思路,一、思归(13章) 二、战事(45章) 车马之盛,戍卒辛劳。 三、归途(6章) 归途情景,痛定思痛。,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 一,以往昔之虚衬眼前之实,以凯旋之乐衬内心之悲痛;二,以景写情,情景交融,含畜形象,耐人寻味;三,“杨柳依依”与“雨雪霏霏”对比,突出不胜今昔之感;四,大雪交加,饥渴难当,情境实悲;五,语调低沉,低回往复,气氛悲怆。,读罢全诗,我们仿佛看见一个身心憔悴的戍卒,冒着大雪,沿着泥泞的小路慢腾腾地走向画面深处,走向大雪浓重的远方。只给我们留下一个孤独的背影,一声幽怨的叹息。,采薇一诗表达了怎样的情感? 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的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字里行间表达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你认为哪些诗句最能表现这种情感? “曰归曰归,心亦忧止。忧心烈烈,载饥载渴。我戍未定,靡使归聘。”“忧心孔疚,我行不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我心伤悲,莫知我哀。”,明确特点,熟读成诵。 从艺术上讲这首诗很有特点。首先,诗歌十分注重用具体生动的细节来展现生活图景,比如,对战争场面的描写,并不是直接写刀光剑影和厮打拼杀,而是写战车、战马,写象弭、鱼服,写劳累奔波,写饥渴难当,但我们通过这些描写可以想见战争的残酷。,其次,是情景交融,诗末章首四句,历代传诵不已,被视为情景交融的佳句。王夫之在薑斋诗话里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以乐景写哀,以哀景写乐,倍增其哀乐。”再次,是它的旋律协调,音节和谐,一唱三叹,诗的前三章开头句式相似,反复吟唱,一方面以植物的生长暗示时间的流逝,另一方面也在鲜明的节奏中表现出诗歌特有的音乐之美。,主题,采薇一诗描写西周时期一位饱尝服役思家之苦的戍边战士在归途中所思所想,表现了普通士兵在离乡出征岁月里的艰苦生活和内心伤痛,抒发了对战争的不满和对故乡的思念。,古人写柳诗词,柳 罗隐 灞岸晴来送别频, 相偎相依不胜春。 自家飞絮犹无定, 争解垂丝绊路人。 堤上柳 戴叔伦 垂柳万条丝, 春来织别离。 行人攀折处, 是妾断肠时。,折杨柳 施肩吾,伤见路旁杨柳春, 一重折尽一重新。 今年还折去年处, 不送去年离别人。,前人的评价,东晋谢安问子弟们诗经中何句最佳,谢玄曰:“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清沈德潜谓其“实是佳句”。 清王夫之认为前两句是“以乐景写哀”,后两句“以哀景写乐”,从而达到了“倍增其哀乐”的艺术效果。,知识总结,1字音辨识 氓之蚩蚩(ch)匪我愆期(qin ) 送子涉淇(q) 乘彼垝垣(u)(yun) 尔卜尔筮(sh) 体无咎言(ji) 以我贿迁(hu) 无食桑葚(shn) 其黄而陨(yn) 自我徂尔(c) 靡室劳矣(m) 夙兴夜寐(s)(mi),咥其笑矣(x) 及尔偕老(xi) 隰则有泮(x)(pn) 狁之故(xin)(yn) 靡使归聘(pn) 四牡骙骙(ku) 小人所腓(fi) 象弭鱼服(m),2通假举要 (1)匪来贸丝(“匪”通“非”,不是) (2)于嗟鸠兮(“于”通“吁”) (3)犹可说也(“说”通“脱”) (4)隰则有泮(“泮”通“畔”,边岸) (5)岁亦莫止(“莫”同“暮”) (6)彼尔维何(“尔”通“”,花盛开的样子) (7)狁孔棘(“棘”通“急”),3.一词多义,(1)作:本义是起来起身,引申为兴起,产生。如:薇亦作止。开始。如:天下之难比作于易。创作,撰写:自是指物做诗立就,又引申为著述,制造。如:常作二铁板,一板印刷,一板已自布字。劳动,劳作。如: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为,成为,引申为充当,充作。如: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2)曰:动词词头,无实意。如曰归曰归。叫做,称作。如:明有奇巧人曰王叔远。说。如:子曰:“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止:语尾助词。如:岁亦莫止。脚,足。如:当斩左止者,笞五百。停止,停留,又引申为使动用法。如:止子路宿。制止,阻止。如:残贼公行,莫或止之。容止,礼貌。如:人而无止,不死何候。副词,仅,止。如:虎因喜,计之曰:“技止此耳。”,(4)载:记录,记载。如:史载田横事。年。如:自去舟职,五载复还。装载。如:有好事者船载以入。引申为承担,承受。如:载舟载舟,所宜深思。乘坐,乘车。如:直上载公子车。祝词,起加强语气作用,多用于动词或形容词词头,可译为“且”“又”。如:如:“载欣载奔”。副词,开始。如:春日载阳,有名仓庚。,(5)靡:浪费。如: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无,没有。如: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引申为不。如:天高地迥,号呼靡穷。倒下,后退。如:左右皆靡。(6)烈:火势猛。如:夫火烈,民望而畏之。引申为放火烧,如:益烈山泽而焚之。又引申为猛烈。如:穷冬烈风。光明,显赫。如:君有烈名。事业,功业。如:奋六世之余烈。厉害,严重。如文人画士之祸之烈至此哉。,(7)阳:山的南面,水的北面。阳光,太阳。如:斜阳草树,寻常巷陌。温暖。如:春日载阳。表面上,假装。如:则阳收其身,而实疏之。(8)孔:小洞,窟窿,又引申为渠道。如:利出一孔者,其国无敌。很,甚。如:孔武有力。大。如:孔道之夷,何不遵乎。,(9)华:同“花”。如:桃之夭夭,烁烁其华。开花。如:始雨水,桃李华。美丽有光彩。如:华服丽人。繁华。如:其街市之繁华。精华。如:物华天宝。敬辞。如:华诞,华居。(10)思:思考。如: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念,挂念。如:已行,弗不思也。心情,情思。如:慨当以慷,忧思难忘。祝词,无义。如:今我来思,雨雪霏霏。,(11)戒:防备,警戒。如:既和既戒,既备万事。告诫,警告。如:观往事以自戒。戒除。如:少只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12)雨:众多。如:齐子归止,其从如雨。离散:如:一别如雨。动词,下雨或雨一样的落下来。如:是岁之春,雨麦岐山之阳。灌溉。如:水能自雨田。润泽。如:吾不能以春风风人,吾不能以夏雨雨人。,“至”为动词,到达;“于”为介词,引出处所,多年,指将帅,指士兵,并不是真的来换蚕丝,而是到我这里来商量婚事,的,没有时间安居休息,都是为了和狁打仗,就把秋天订为我们的婚期吧,渐车帷裳,士贰其行,二三其德,信誓旦旦,不思其反,来即我谋,匪我愆期,子无良媒,乘彼垝垣,泣涕涟涟,载笑载言,杨柳依依,雨雪霏霏,随堂练习 1、解释 靡( )室靡家 不遑( )启居 载( )饥载渴 靡使归聘( ) 彼尔( )维何 忧心孔( )疚 雨( )雪霏霏 岁亦莫( )止 小人所腓( ) 曰( )归曰归 2、 _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入诗歌_篇,又称“诗三百”。分为_ 、_、 _三部分。“_”即国风,就是各国土乐; “_”是专门用宗庙祭祀的音乐。本诗集的主要表现手法有_、_ 、 _三种。,3.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 益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诗以“微风”开头,并贯穿全篇。请对此作具体说明。 答:颔联:微风吹开门,吹动竹子(引起怀念故友之情) 颈联:微风吹落枝上露水(滴在阶下青苔上)尾联:希望微风吹进帘幔(拂去尘埃) 析:题中所谓“贯穿全篇”,即“微风”在以下三句诗中都有体现。按照这个思路去揣摩下面三句:推开门又使竹动的不可能是“故人”,因为作者用了个“疑”字,应该是微风;枝上露何以滴下,本来没风也可以自然下滴的,但想到题目的提示,当然就可以理解为是微风吹下的,“入幌”“拂绿琴埃”主语是什么,不可能是人,难道要让朋友来替自己拂去琴上的尘埃?所以主语也应是微风,作者希望微风掀帘进屋拂去琴上的尘埃。,“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答:清冷、幽静 析:喧闹的环境又如何会有“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如些细腻的感知?景语即情,把环境渲染得如些清冷、幽静,是为了表达孤单、寂寞的心情。,诗中哪一句可以使人联想到“知音”的故事? 答:“为拂绿琴埃” 析:暗用俞伯牙、钟子期有关知音的的典故。伯牙的琴声只有钟子期能听懂,钟子期是他的知音。钟子期不在,伯牙也就没有弹琴意绪。琴上为何积满尘埃?长期没弹。为何长期没弹?像伯牙一样没有知音欣赏。作者希望风拂去琴上尘埃就是希望朋友到来自己重新弹琴。什么时候故人真能如风来似的掀帘进来,我当重理丝弦,一奏绿琴,以慰知音,那有多么好啊!“何当”二字,既见出诗人依旧独坐室内,又表露不胜埋怨和渴望,双关风与故人,结出寄思的主题。,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 琅玡溪 宋欧阳修 空山雪消溪水涨,游客渡溪横古槎。 不知溪源来远近,但见流出山中花。 【注】此诗写于作者被贬滁州(在今安徽省境内)期间。琅玡溪在滁州琅玡山。槎(ch):这里指拼扎而成的简易木桥。 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中三、四两句进行赏析。,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