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医学奖的教育价值

上传人:s****a 文档编号:163468120 上传时间:2022-10-21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3.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诺贝尔医学奖的教育价值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诺贝尔医学奖的教育价值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诺贝尔医学奖的教育价值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诺贝尔医学奖的教育价值诺贝尔和诺贝尔奖对人类科学产生的深远影响,已为世界上越来越多的人们认可。以至 于不再仅仅把诺贝尔奖看作是对科学家的一种奖励,而更把它视为一个国家占有科学高峰的 象征和具有知识创新能力的标志。诺贝尔及其获奖史对当代科学发展的深刻反映,为科学哲 学研究提供的丰富素材和大量有待讨论的问题,已使外国人开始筹建“诺贝尔学”但国内 目前有关宣传与研究,则更多地停留在每年颁奖时的奖项介绍和有关史学角度的探讨,与其 影响程度和应有之位失之偏颇,其中折射出的我国教育方面的问题,更被极大地忽视了。我 国科学研究冲击诺贝尔奖的基础是教育,关键在创新。高等学校历来是教育和培养创新人才 的基地与摇篮,诺贝尔奖获得者绝大多数接受过高等教育。因而,如何研究和借鉴就成为我 国高等医学教育改革研究的重要课题。诺贝尔起草设奖遗嘱已过百年,诺贝尔奖颁发已近百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成就所包括 的时间跨度已超百年(最初10年授奖项目包括了一批19世纪最后20年的科学成就)。因此, 可以说,诺贝尔医学奖已成为近一百多年来生物医学发展史的缩影。事实证明,近一个世纪 以来,凡是对维护人类健康、拯救人类生命作出卓越贡献的科技成果,基本上都被授予了诺 贝尔医学奖。从教育的角度来看,截止1999年以前的169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他们所 取得的成就无一不是对其所受教育的反映和检测,他们的成长历程无一不对我国的教育以参 照和启示,他们的成功与失败所蕴藏的教育价值无一不对我国的学生培养以指导和借鉴。1正确的科学理念从科学性的角度看,诺贝尔医学奖已自成系统,应该说,它已有自己的一套科学知识, 特别是科学方法、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研究和宣传这个系统特有的科学理念,将有助于影 响和改变医学生的科学观念,形成正确的科学理念。贝尔纳曾指出,许多科学观念的改变就 合成一场科学革命。路甬祥认为,科学教育将更呈现基础化、综合化的特点,科学教学也将 成为道德法制、文化教育的基础。而我们从诺贝尔医学奖所呈现出的基础化、综合化特点, 可以认识未来科学教育的特点。因此,诺贝尔医学奖所具有的科学理念,对于大学生科学教 育的价值更具有现实和深远意义。问题在于,我们长期以来的科学教育已背离了对科学的正 确认识和理解。事实上,人们早已把科学分为相互关联的四个层次:科学知识,科学方法, 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而现实中,却常常把科学教育仅仅局限为科学知识的教育。这与今天 培养创新人才或人才的创新性的要求是格格不入的。对大学生来讲,创新性的培养恰恰应侧 重于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精神,而不是更新周期越来越短的科学知识。2活跃的创新思维诺贝尔医学奖之所以能成为世界性和权威性的奖项,其真正奥秘在于获奖项目富有成果 的创新。所有获奖项目可谓近百年来医学科学研究中最具代表性的创造性思维成果的荟萃。 没有一位获奖者在探索与创新之路上不进行一番艰苦不懈的攀登。而当代医学生最缺乏的能 力是探索创新能力,大部分学生创新意识淡漠,作为我国科技战线的主力军和生力军,这种 状况严重地制约了我国经济向纵深发展,也难以应对未来时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这种反差 对于重新认识和调整我国高等教育的功能,将具有强烈的现实意义。21世纪国力的竞争, 归根到底是科技的竞争,科技的根本在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但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关 键在教育,尤其是高等教育。因此,创新功能应当成为高等教育的重要功能。创新的核心是 创造性思维,高等教育在肩负创新功能的过程中,应将重点放在对大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上。通过借鉴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在其成果中反映出的活跃的创造性思维及其养成方法,引 导当代大学生努力丰富知识,占有足够信息,建立合理知识结构;善观察,敢质疑,学会发 现和提出问题;积极发展想象力,培养科学思维能力;注意集中思维热点,及时捕捉灵感; 培养优良的个性品质和强烈的创造精神%3深厚的实践底蕴今天的大学生,几乎共存一种轻视实践、忽视实践、不愿投身实践的倾向。事实上,面 对越来越强大的知识信息洪流,是否具有鉴别和筛选的能力,相当程度上取决于实践。诺贝 尔医学奖获得者早已证明了这一点。他们在各自研究领域所取得的强大成果,无一不依赖于 其深厚的实践底蕴。从置残疾之苦于不顾毅然长途跋涉求教先驱,不断改进实验设备,提高 实验技术,使细胞色素C这个具有生物活性的大分子的纯度接近100%的西奥雷尔(Hugo Theorell,1955年奖),到一生与病魔斗争,经过几年夜以继日的辛劳,创用光线疗法治疗 寻常性狼疮的芬森(NielsRybergFinsen,1903年奖);从学生时代就开始科研的克劳(August Krogh,1920年奖)、哈特兰(HaldanKeffer Hartline,1967年奖)等,到几乎直到生命的最后 一刻临终前4天还在手术台旁工作的科歇尔(Emil Theodor Kocher,1951年奖)、福斯曼(Werner Forssmann,1956年奖)等,到以自己亲生女儿做试验的多马克(Gerhard Domagk,1939年奖);从为有关结核病的研究及结核菌的发现而耗尽自己全部积蓄的柯赫 (Robert koch,1905年奖),到利用诺贝尔奖金不远万里、四处奔波、实地考察的拉韦朗 (Charles Louis Alphonse Laveran,1907年奖)从在学期间研究就初见成效的莫尼兹(Egas Moniz,1949年奖),到用5年时间进行了 3 000多次实验、8年时间弄清了美州箭毒的基本 成分、又在此基础上合成400种化合物、再从中筛选出最佳的一种的博维特(Daniel Bovet,1957年奖),等等。都以他们在所选择的实践领域中的实践及其成果,给人启发。 这对于急功近利已成为其存在的最大问题之一的当代医学生的学习价值的选择和学习价值 观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4崇高的理想境界诺贝尔医学奖给我们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其中包括未来高科技人才所应具有的 奉献、理想等科学精神。苏霍姆林斯基曾说,奉献的思想,只有在奉献成为思维的方式、个 人对待集体的方式、劳动和为社会服务的方式的时候,才会纳入人的心灵之中,变为他的理 想3。纵观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他们无不具有对于人类原始性创新和推动社会生产与人类 文明进步的理想。这种理想是社会理想,属于理想系统中的最高层次。为了这个理想,他们 勇于献身,义无反顾;他们强化和树立了切实可行的个人理想,他们选择了实现个人理想与 社会理想和谐统一的正确途径投身实践;他们更懂得在近期目标的不断实现中,逐渐靠 近远大理想。这些恰恰印证了心理学的观点,理想是和一定目标相联系的。查阅一下诺贝尔 医学奖获得者的经历、机遇和努力过程,就会惊讶地发现,他们与现实中的我们并没有什么 两样,但对于许多包括我们在内的人们来说,诺贝尔奖好像只能作为一个梦。细观占获奖人 数绝大多数的欧美人,却会意外地发现,诺贝尔奖是他们的现实中努力奋斗的目标。因此, 如何教育引导当代大学生学会正确认识和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消除心理障碍,确信理想 的实现取决于现实中的实践,依赖于一个个具体目标的实现。5高度的社会责任感目前,在科研要求越来越高而科研经费相对不足的条件下,如何利用有限的资金做出创 新的工作,解决科学和实际中的重大问题,除了崇高的理想,面对现实的勇气,还需要积极 寻求智力、知识和技能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甚至比知识和技能本身更难学习与培养,既是 当代大学生最缺乏的一些基本素质,也是21世纪的大学生最应该具备的基本素质。其实质 是学会做人,其价值在于它是衡量全面发展的首要标志。这里,有无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便是其中之一。迄今为止的169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无一不把研究自然与改造自然的过 程,与社会的改革与发展联系起来;无一不把创新看成是一种自己应尽的社会责任;无一不 使自我责任行为与社会责任行为统一起来。生命是有机体的最高存在方式,它最具有整体性。 人是所有生命体中最可珍贵的。因而,对于大学生责任教育来说,首先需要让学生学会和掌 握的,就是以整体的方法研究和维护生命,以整体的责任观处理好自我责任与社会责任的关 系,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认识和塑造好个体和群体的生命价值。6获得者能产生乐观感受的生动经历苏霍姆林斯基曾说,教育者道德训诫的话语,只有在教育者有道德权进行教学的时候, 才容易被接受。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本身已成为大学生的楷模,已取得了道德教学权,因 而他们的道德话语特别是道德实践便极易被学生接受。这正是诺贝尔医学奖的又一教育价值 所在。更确切地说,我们探讨诺贝尔医学奖教育价值的意义在于,通过学生对事例的乐观接 受,为培养其可教育性奠定基础。纵观史料,几乎每一位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都有一段能使 人产生乐观感受的生动经历。世界各国学者对诺贝尔奖尤其对获奖者表现出了强烈的兴趣, 早就开始了广泛的研究,且已有了一个专门的学科术语:诺贝尔学。遗憾的是,国内在这方 面的研究,几乎都是自发性,既在总体上缺乏研究规划,也没有有效地组织力量。除了一些 最基本的简介和评析外,很少系统深入的研究。因而,当代大学生对诺贝尔医学奖的由来、 性质、获奖者及其生平经历、获奖项目及其意义和价值等缺乏了解。在近几年的教育教学工 作中,我们经常遇到如何准确、全面地宣介诺贝尔医学奖及其获奖项目和获奖人员地位的问 题。同时,随着人们对奥林匹克竞赛、奥运会金牌得数和世界杯足球赛出线等问题的关注程 度日增,科技界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大声疾呼人们对诺贝尔奖的认识和重视,特别是诺贝尔 奖的国际性和权威性,以及我国的空白,使我们深深感到,有必要在教学和科学研究中专题 立项,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中大胆引进,运用马列主义的辩证唯物史观,从169位诺 贝尔医学奖获得者那些极其丰富、生动的事例中选取素材,对当代大学生进行讲授。作者简介:段志光(1963),男,山西稷山人,医学士,教育学硕士,副教授,现任山 西医科大学汾阳学院院长。参考文献:1 段志光从医学诺贝尔奖看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J.医学与哲学,996,17(8): 440441.2 唐得阳诺贝尔奖获奖者全书M.北京:团结出版社,1994.3 苏霍姆林斯基怎样培养真正的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2.4 段志光.20世纪的诺贝尔医学奖与21世纪的医学生素质J.医学与哲学,1998, 19(7): 38538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