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电子元器件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本)

上传人:ma****y 文档编号:161281999 上传时间:2022-10-13 格式:DOCX 页数:183 大小:156.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松原电子元器件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本)_第1页
第1页 / 共183页
松原电子元器件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本)_第2页
第2页 / 共183页
松原电子元器件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模板范本)_第3页
第3页 / 共18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泓域咨询/松原电子元器件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实施方案松原电子元器件综合信息服务项目实施方案xxx有限责任公司目录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6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6二、 项目建设地点6三、 建设背景6四、 项目建设进度6五、 建设投资估算7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7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8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9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10一、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0二、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11三、 电子元器件行业长尾采购需求痛点15四、 电子元器件行业概况及特点18五、 营销环境的特征21六、 产业互联网的内涵及其发展22七、 体验营销的特征27八、 适合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行业及其特点29九、 市场需求预测方法30十、 电子元器件行业需求及其变化趋势34十一、 扩大总需求38十二、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41十三、 选择目标市场44第三章 发展规划分析49一、 公司发展规划49二、 保障措施53第四章 企业文化方案56一、 企业文化的创新与发展56二、 企业家精神与企业文化66三、 品牌文化的基本内容70四、 企业先进文化的体现者89五、 培养名牌员工94六、 企业文化的选择与创新100第五章 人力资源方案105一、 企业劳动协作105二、 劳动定员的形式107三、 薪酬管理制度109四、 选择企业员工培训方法的程序111五、 进行岗位评价的基本原则114六、 岗位薪酬体系设计116七、 员工福利计划的制订程序121第六章 SWOT分析126一、 优势分析(S)126二、 劣势分析(W)128三、 机会分析(O)128四、 威胁分析(T)129第七章 经营战略方案133一、 企业财务战略的作用133二、 融合战略的构成要件134三、 企业竞争战略的概念137四、 战略经营领域的概念139五、 企业财务战略的含义、实质及特点140六、 集中化战略的含义143七、 技术竞争态势类的技术创新战略144八、 差异化战略的优势与风险151第八章 经济效益分析155一、 经济评价财务测算155营业收入、税金及附加和增值税估算表155综合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56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58二、 项目盈利能力分析159项目投资现金流量表160三、 财务生存能力分析161四、 偿债能力分析162借款还本付息计划表163五、 经济评价结论164第九章 财务管理165一、 决策与控制165二、 营运资金管理策略的类型及评价165三、 短期融资的概念和特征168四、 短期融资的分类170五、 流动资金的概念171六、 营运资金的管理原则172七、 财务管理的内容173第十章 投资方案177一、 建设投资估算177建设投资估算表178二、 建设期利息178建设期利息估算表179三、 流动资金180流动资金估算表180四、 项目总投资181总投资及构成一览表181五、 资金筹措与投资计划182项目投资计划与资金筹措一览表182第一章 项目基本情况一、 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项目名称:松原电子元器件综合信息服务项目项目单位:xxx有限责任公司二、 项目建设地点本期项目选址位于xx园区,区域地理位置优越,设施条件完备。三、 建设背景随着消费互联网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以及持续的消费升级,需求侧的发展正在不断推动产业供给侧的改革,在产业供给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应运而生。一方面,通过连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行信息打通形成产业大数据,从而指导供需匹配;通过对传统产业链进行整合优化、尽可能减少不增值环节,建立新模式下的产业价值网络连接。另一方面,以共享经济模式汇聚产业服务资源,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金融等赋能,带动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这种以互联网推动实体产业全链条的转型升级,将是中国新时代经济转型的主要特色和重要机遇。四、 项目建设进度结合该项目的实际工作情况,xxx有限责任公司将项目的建设周期确定为24个月。五、 建设投资估算(一)项目总投资构成分析本期项目总投资包括建设投资、建设期利息和流动资金。根据谨慎财务估算,项目总投资1875.01万元,其中:建设投资1267.94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67.62%;建设期利息26.71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1.42%;流动资金580.36万元,占项目总投资的30.95%。(二)建设投资构成本期项目建设投资1267.94万元,包括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和预备费,其中:工程费用912.74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22.61万元,预备费32.59万元。六、 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一)财务效益分析根据谨慎财务测算,项目达产后每年营业收入6900.00万元,综合总成本费用5624.46万元,纳税总额586.01万元,净利润934.60万元,财务内部收益率36.88%,财务净现值1878.54万元,全部投资回收期4.95年。(二)主要数据及技术指标表主要经济指标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指标备注1总投资万元1875.011.1建设投资万元1267.941.1.1工程费用万元912.741.1.2其他费用万元322.611.1.3预备费万元32.591.2建设期利息万元26.711.3流动资金万元580.362资金筹措万元1875.012.1自筹资金万元1330.012.2银行贷款万元545.003营业收入万元6900.00正常运营年份4总成本费用万元5624.465利润总额万元1246.146净利润万元934.607所得税万元311.548增值税万元245.079税金及附加万元29.4010纳税总额万元586.0111盈亏平衡点万元2205.04产值12回收期年4.9513内部收益率36.88%所得税后14财务净现值万元1878.54所得税后七、 主要结论及建议由上可见,无论是从产品还是市场来看,本项目设备较先进,其产品技术含量较高、企业利润率高、市场销售良好、盈利能力强,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一定的抗风险能力,因而项目是可行的。第二章 行业和市场分析一、 行业未来发展趋势1、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已成趋势随着B端客户个性化、精细化需求的增加,单纯的线上交易平台和撮合交易服务已难以满足B端客户的要求,无法有效应对产业链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实现产业链的商流、物流和资金流等要素的线上线下融合,是实现产业链资源有效配置的关键,传统B2B模式中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已成为当务之急。产业互联网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去实现线上平台数字化和智能化能力的提升,实现线上平台功能的丰富和完善,也需要结合客户交易习惯及其个性化和精细化需求,优化线下业务操作,从而使得线上交易服务在标准化的前提下变得更加灵活多变,更加贴近买卖双方的实际需求,从而达到线上线下的统一和有效融合。2、遵循产业规律基础上的渐进式发展针对部分供应链体系的完善度和服务水平偏薄弱的行业,重构庞大的产业链条难度较大。但如果专注产业的一个或者数个关键痛点的解决,以此完成关键结构的搭建,之后持续迭代,持续提高数字化服务和平台化能力,就能渐进式的把整个垂直行业打穿、做深。因此,一个成功的产业互联网公司的“产业家”大部分深耕实体产业多年,对其所处产业的发展规律、上下游痛点、利益诉求、运作规则有深入理解,能够基于自身禀赋和行业发展规律,有效地选择公司发展的切入点,实现渐进式创新发展。3、行业并购整合将成为趋势随着产业互联网逐渐成为资本关注焦点,资本的马太效应带来产业互联网头部企业迅猛发展,并购整合也成为头部企业的发展扩张路径之一。产业互联网公司通过并购带来的增长势能主要包括:规模扩张:扩充经营品类,扩展业务边界,进行规模扩张;能力提升:提升技术研发、数字化、供应链及线下服务等单点能力;客户拓展:以客户拓展为目的,扩大区域布局,提升销售业绩,提高市场份额。产业互联网公司通过并购可以快速提升各板块能力,并将自身能力扩展复用至多个领域,构建产业链生态圈。例如,震坤行通过并购上海爱瑞德,将经营的MRO(Maintece,Repair&Operations,通常指非生产原料性质的工业用品)品类扩展到重要的紧固件领域,满足了平台客户对紧固件品类的供应链服务需求。通过并购提升关键服务能力、跨品类整合、上下游延伸,对于产业互联网企业快速发展和抢占市场至关重要。二、 市场细分战略的产生与发展市场细分是1956年由美国营销学者温德尔,斯密于产品差异和市场细分可供选择的两种市场营销战略一文中,在总结西方企业营销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细分不单纯是一个抽象理论,而且具有很强的实践性,顺应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美国众多产品市场转化为买方市场这一新的形势,是现代企业营销观念的一大进步。从总体上看,不同的市场条件和环境,从根本上决定企业的营销战略。市场细分理论和实践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一)大量营销阶段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即资本主义工业革命阶段,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中心和特点是强调速度和规模,市场以卖方为主导。在卖方市场条件下,企业市场营销的基本方式是大量营销,即大批量生产品种、规格单一的产品,并且通过广泛、普遍的分销渠道销售产品。在这样的市场环境下,大量营销的方式降低了产品的成本和价格,获得了较丰厚的利润。企业没有必要研究市场需求,市场细分战略也不可能产生。(二)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20世纪30年代,发生了震撼世界的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西方企业面临产品严重过剩,市场迫使企业转变经营观念。营销方式从大量营销向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变,即向市场推出许多与竞争者在质量、外观、性能和品种等方面不同的产品。产品差异化营销较大量营销是一种进步,但是由于企业仅仅考虑自己现有的设计、技术能力,忽视对顾客需求的研究,缺乏明确的目标市场,因此产品营销的成功率依然很低。由此可见,在产品差异化营销阶段,企业仍然没有重视对市场需求的研究,市场细分仍然缺乏产生的基础和条件。(三)目标营销阶段20世纪50年代以后,在科学技术革命的推动下,生产力水平大幅度提高,产品日新月异,生产与消费的矛盾日益尖锐,以产品差异化为中心的推销体制远远不能解决西方企业所面临的市场问题。于是,市场迫使企业再次转变经营观念和经营方式,由产品差异化营销转向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目标营销,即企业在研究市场和细分市场的基础上,结合自身的资源与优势,选择其中最有吸引力和最能有效为之提供产品和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设计与目标市场需求特点相互匹配的营销组合。市场细分战略应运而生。市场细分理论的产生,使传统营销观念发生根本性的变革,在理论和实践中都产生了极大影响,被西方理论家称之为“市场营销革命”。市场细分理论产生后经历了不断完善的过程。最初,随着“以消费者为中心”的营销理念日渐深入人心以及个性化消费时代的到来,企业把市场不断细分,从而出现超市场细分理论(即一对一营销理论)。人们认为把市场划分得越细越能适应顾客需求,只要通过增强企业产品的竞争力便可提高利润率。但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能源危机和整个资本主义市场不景气,使不同阶层消费者的可支配收入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人们在购买时更多地注重价值、价格和效用的比较。过度细分市场导致企业营销成本上升而减少总收益,于是反市场细分理论应运而生。营销学者和企业家认为,应该从成本和收益的比较出发对市场进行适度的细分,这是对过度细分的反思和矫正。它赋予了市场细分理论新的内涵,使其不断地发展和完善,对指导企业市场营销活动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20世纪90年代,在全球营销环境下,适度细分理论又被赋予了更新的内涵,适应了全球营销趋势的发展。全球营销力图尽可能地识别和满足世界各国消费者的共同需求,并希望以此获得更广阔的市场和更低的成本。而且,全球营销对于“需求”的理解更为深刻,它不是简单、一味地识别和满足消费者的现有需求,而是更为关注挖掘潜在需求,或在异国市场上引入并推行新的消费文化。与此同时,全球营销同样注意到各个国家和地区消费者需求之间的差异。因为分布于世界20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全球消费者,拥有不同的语言和肤色,不同的风俗习惯,不同的宗教信仰,不同的行为方式。事实上,没有一家企业已经或者试图把触角伸向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它们都根据自身的优势和劣势,寻求全球市场上的机会,选择那些能够比对手更好地提供产品或服务的细分市场作为目标市场,并与之建立互惠互利的交换关系,在满足其需求的同时求得自身发展壮大。三、 电子元器件行业长尾采购需求痛点1、缺乏采购渠道对于长尾采购需求而言,由于其需求呈现难以预测、小批量、定制化、多样化、高频次、时效性要求高等特征,原厂和授权分销商难以满足长尾采购需求,因此,长尾采购需求的有效采购渠道数量缺乏。此外,面对庞杂的电子元器件市场,采购方的渠道资源有限,无法获取足够的物料供应信息,而拥有对应物料的供应商则无法高效获取采购方需求,供需双方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问题。在采购渠道数量受限和供需信息不对称等因素的影响下,采购人员通过自身难以高效找到匹配长尾采购需求的供应渠道,该问题是电子元器件市场小批量、零散采购长期存在的痛点之一。2、采购效率低下企业经营过程中发生的电子元器件长尾采购需求会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传统的采购模式效率较低。尤其是电子元器件BOM物料采购,一个BOM物料订单中SKU的数量一般有数十种甚至上百种,一般需要向多家供应商采购,对于供应商管理体系完整的公司而言,将相关供应商纳入供应商体系进行管理的可行性和效率较低;即便省略了将供应商纳入体系和管理的环节,由于需要与BOM物料订单中的每个供应商完成询价比价、订单跟进、产品交付和资金结算等采购流程,采购人员需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应付这些繁琐复杂的采购流程。在这种情况下,长尾采购需求难以得到及时解决,或者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才能完成采购任务,导致采购效率低下。3、质量不可控电子元器件具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点,电子产品对制造过程中所用到的电子元器件的产品品质、精密度和匹配性要求高,无论其本身的价格高低,任何一颗元器件不匹配都可造成整个电子产品无法正常运行。然而,电子元器件供应市场鱼龙混杂,充斥着各种假货、翻新货、拆机件冒充原装等伪劣产品。长尾采购需求由于难以直接从原厂获取或通过授权分销商满足,在传统模式下,一般系由采购人员通过贸易商等渠道进行采购。如何保障优质的采购链、避免购买假冒伪劣产品,是电子元器件采购过程中长期存在的难题。4、交期管理难度大电子元器件的长尾采购需求一般呈现难以预测、不稳定、多样化、分散且高频、对交期及时性要求高的特征。尤其是成长初期的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为了拿下客户订单,这些企业可能向客户承诺较短的交货时间,从而给供应链造成较大压力,除了贴片生产等环节,留给电子元器件采购的时间往往非常少,对采购交期提出了较大挑战。此外,针对种类繁多的电子元器件,特别是BOM物料订单,采购人员一般需要向多家供应商采购,但不同供应商提供的产品交期往往不一致,交期管理工作量大;同时,部分供应商应对零散订单的履约能力较差,时常出现临时无法及时交付等问题,增加了采购的不确定性。对于电子产品制造商而言,通过确保电子元器件物料供应的及时性、减少采购过程的不确定性,能够保障订单的如期履约甚至缩短生产周期,有利于保证自身信誉和提高市场竞争力。5、B端客户需求复杂多样电子元器件行业的终端客户以B端客户(即企业客户)为主,B端客户的交易过程相对于C端客户(即个人消费者)而言较为复杂。B端客户一般都有相对稳定的供应商和客户群体,且拥有自身的决策机制和交易习惯,通常需要非统一化的合同/订单缔结、多轮议价的过程,对增值服务和个性化需求较多,从而进一步增大解决长尾采购需求的难度。传统B2B模式中单纯的线上交易平台和撮合交易服务已难以满足B端客户的要求,无法有效地应对产业链的复杂性和需求的多样性。如何完善线下服务体系,并通过线上线下的有效融合满足B端客户需求,已成为行业内的难题。电子元器件长尾采购需求由于缺乏采购渠道、采购效率低、质量不可控、交期管理和B端客户需求复杂多样等痛点,在传统的采购模式下难以得到有效满足,倒逼行业通过互联网和数字化技术革命提升供应链的服务效率和能力。行业必须依靠数字化升级和互联网技术,才能提供高效专业的信息服务及采购服务。四、 电子元器件行业概况及特点1、产业市场规模庞大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的发展而快速发展。自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起,电子元器件产业发展迅猛,同时伴随着国际制造业向中国转移,国内产业规模也不断发展壮大。根据IBISWORLD机构统计,中国电子元器件制造行业的市场规模逐年平稳递增,且于2016-2021年间平均每年增长率为5.3%,大于整个制造业部门增长速度,市场规模预计在2021年将达到3,170亿美元。2、产业链条长,流通效率低电子元器件一般需从原厂流转至授权分销商、贸易商后,最终流转至电子产品制造商、科研机构或个人等终端客户,中间环节可能涉及多个主体,产业链条较长。大部分制造商客户(特别是中小型企业)获取电子元器件需经历多个流通环节,整体流通效率低。3、产业链分散,参与者众多电子元器件是现代电子工业的基础,存在诸多市场参与者。一方面,电子元器件领域的采购主要分为向原厂采购、向授权分销商采购以及向贸易商采购等形式。根据研究数据,占总体电子产品制造商数不到1%的超级客户直接向原厂采购,采购金额为总体份额的44%;占总体99%以上的其余制造商客户通过授权分销商或贸易商渠道采购了56%的份额。与授权分销商相比,贸易商的库存以现货为主,交期较短,销售流程较为简单,销售方式灵活。市场上存在众多规模不等的贸易商,以深圳华强北为代表的电子元器件交易市场聚集了数量极多的中小型贸易商。另一方面,电子元器件行业几乎涉及到国民经济各个工业部门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下游应用领域十分广泛、客户类型众多,既包括电力、机械、矿冶、交通等传统工业,也涵盖航天、激光、通信、高速轨道交通、智能制造、电动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产业链下游客户的类型众多、数量极大。4、电子元器件品类众多、型号繁杂电子元器件产品类型和参数众多(型号、品牌、封装、批号等),每一种类型产品下由于其技术参数和应用领域各异,存在极其繁杂的品类型号(SKU),标准化难度高。若根据在电路中的作用不同,常用电子元器件可粗略地分为17类、56个系列。一般而言,电子元器件可以被分为主动元器件和被动元器件两大类,其中,被动元器件主要分为RCL(即电阻R、电容C和电感L)以及射频元器件,RCL亦包含众多不同的品类。由于电子元器件应用的电子行业领域广泛、技术更新及终端产品迭代速度快,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随之多样化和复杂化,电子元器件市场存在数千万种SKU。5、供需具有周期性,供需失衡问题突出从长周期看,全球电子行业存在周期性规律,造成其周期性的主要影响变量有:全球宏观经济景气度和波动;下游电子终端需求景气度;全球主要产能扩产进展;短期上下游成品、原材料以及渠道库存等。电子产业周期性的背后原因是需求、供给、库存、价格等因素的共振,周期性特点直接影响体现为供需失衡、价格波动、部分核心货源短缺等供应链问题,对电子产业制造商的生产经营活动形成不稳定因素。五、 营销环境的特征(一)客观性环境作为企业外在的不以营销者意志为转移的因素,对企业营销活动的影响具有强制性和不可控性的特点。一般说来,企业无法摆脱和控制营销环境,特别是宏观环境,难以按企业自身的要求和意愿随意改变它,如企业不能改变人口因素、政治法律因素、社会文化因素等。但企业可以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和要求,制定并不断调整市场营销策略。(二)差异性不同的国家或地区之间,宏观环境存在着广泛的差异,不同的企业之间,微观环境也千差万别。正因为营销环境的差异,企业为适应不同的环境及其变化,必须采用各有特点和针对性的营销策略。环境的差异性也表现为同一环境的变化对不同企业的影响不同。例如,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意味着很多中国企业进入国际市场,进行“国际性较量”,而这一经济环境的变化,对不同行业与企业的影响并不相同。(三)多变性市场营销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构成营销环境的诸因素都随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20世纪60年代,中国处于短缺经济状态,短缺几乎成为社会经济的常态。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曾遭遇“过剩”经济,不论这种“过剩”的性质如何,仅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而言,市场营销环境已发生了重大变化。营销环境的变化,既会给企业提供机会,也会给企业带来威胁,虽然企业难以准确无误地预见未来环境的变化,但可以通过设立预警系统,追踪不断变化的环境,及时调整营销策略。(四)相关性营销环境诸因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某一因素的变化会带动其他因素的连锁变化,形成新的营销环境,新的环境会给企业带来新的机会与威胁。例如,竞争者是企业重要的微观环境因素之一,而宏观环境中的政治法律因素或经济政策的变动,均能影响一个行业竞争者加入的多少,从而形成不同的竞争格局。又如,市场需求不仅受消费者收入水平、爱好以及社会文化等方面因素的影响,而政治法律因素的变化,往往也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六、 产业互联网的内涵及其发展1、产业互联网的内涵产业互联网是指以生产者为主要用户,通过在生产、交易、融资和流通等各个环节的网络渗透从而达到提高效率、节约资源等行业优化作用,通过生产、资源配置和交易效率的提升推进产业发展,通过传统企业与互联网的融合,寻求全新的管理与服务模式,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体验,创造出不限于流量的更高价值的产业形态。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手段,提升产业链效率或者降低成本。2、产业互联网与其他概念的区别产业互联网是近几年流行的新概念,特别是在2018年由腾讯等互联网巨头提出产业互联网战略、纷纷进军产业互联网而引发高度关注。由于出现的时间较短,对于产业互联网尚无成熟的界定,其中,工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和电子商务与之密切相关。区分产业互联网与上述概念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把握其内涵。(1)工业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指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的集成化技术平台,帮助制造业实现智能化生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和服务化延伸。产业互联网包含第一、二、三产业,工业互联网主要针对工业/制造业;产业互联网强调通过“商业模式创新+利益机制优化”进行整个产业的重新分工和要素重组,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则更多关注制造企业本身的智能制造和生产过程控制水平的提升。对于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工业互联网是产业互联网的基础和前提。行业骨干企业只有通过工业互联网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形成内部的核心能力,才有可能进一步将平台能力开放化,升级为面向整个行业的赋能和共享服务平台。(2)消费互联网与产业互联网消费互联网时代的主角是BAT(百度、阿里巴巴、腾讯)等企业,他们分别在搜索、电商和社交等领域取得令人瞩目的发展成就。消费互联网时代以“流量经济”为主的商业模式,冲击了传统的零售业、娱乐业等,并逐步渗透到人们衣食住行等生活的方方面面。但消费互联网的触角主要集中在线上和个人消费者,难以解决线下实体产业优化、产品服务附加值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等核心问题。因此,2016年阿里率先提出新零售概念,强调“线上服务、线下体验以及现代物流进行深度融合的零售新模式”,开启从消费端往产业端的改革推进。腾讯也在2018年发布公司转型产业互联网的重大战略调整,并提出“互联网的下半场属于产业互联网,实体产业将成为产业互联网的主角,腾讯要做实体产业数字化转型的工具和助手”。产业互联网更多关注于如何通过互联网技术对产业链进行资源整合和流程优化,减少产业链的不增值环节,推动产业链中介向增值服务商转化,促进产业链上企业间的分工协作,实现对产业链生产关系的改造优化和生产力的赋能提升。产业互联网需要更加专业的行业积累和对产业的深刻洞察与业务理解,在每个垂直产业领域都有可能出现产业互联网的平台型企业。消费互联网和产业互联网最终将走向打通融合,实现从源头到终端的全产业链优化。目前的大部分产业互联网平台解决的依然是产业链局部的优化,而产业链打通连接的环节越多,其所能创造的价值也越大。产业链越是复杂和服务分散,通过建立产业互联网平台整合与优化所带来的价值提升空间也越大。产业互联网的本质是提升效率。如果说消费互联网是流量经济,那么产业互联网就是效率经济。产业互联网通过数字化手段,打通产业链的各个节点,实现整个链条的降本增效、增值进化。(3)电子商务和产业互联网电子商务是指通过使用互联网等电子工具以计算机网络为基础所进行的各种贸易活动,围绕商业活动中的买卖和交易环节,包括B2B和B2C等电商模式,其中,B2B是产业互联网重要的应用领域。然而在传统的B2B业务中,由于产业上下游都有相对稳定的供应商和客户群体,销售过程复杂,仅提供线上交易平台和撮合交易很难满足B端客户的要求,必须从整个产业供应链角度考虑其他增值服务以形成足够的平台粘性和吸引力,从而推动电商平台逐渐向产业互联网的综合服务平台升级。因此,产业互联网是从核心的交易服务,到生产、流通、金融等衍生的生产服务环节的综合服务化升级,最终形成产业链集成服务体系。3、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背景当前经济形势下,中国积极推进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与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需求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以及消费互联网发展带来的新体验,促进不断地消费升级,以服务C端为主的消费互联网得到充足发展;而在供给侧,大部分实体产业链条长且分散,存在着信息不对称、供需失衡、生产水平落后、同质化竞争、整体效率低下的现象。在传统产业链下,一边是需求得不到满足,一边是大量的产能过剩和库存积压,产业链发展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现象,这是导致供给侧和需求侧失衡的重要原因。传统的产业结构和生产经营模式已难以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需求,转型升级迫在眉睫,因此迫切需要通过产业互联网进行产业链供给侧的改造和优化。随着消费互联网发展逐渐进入成熟阶段以及持续的消费升级,需求侧的发展正在不断推动产业供给侧的改革,因此,在产业供给侧的产业互联网平台型企业应运而生。产业互联网能够通过连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进行信息打通形成产业大数据,从而指导供需匹配;通过对传统产业链进行整合优化,建立新模式下的产业价值网络连接。4、产业互联网市场概况根据网经社数据显示,2016年至2019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逐年上升,增速维持在10%以上的较高水平,2019年市场规模达到47.8万亿元。2020上半年,中国产业互联网市场规模达25.3万亿元,预计2020全年市场规模将达51.5万亿元。持续利好的政策,新基建的支持,互联网红利向供给侧转移等,这些因素都在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目前,我国产业互联网处于发展初期,仍是一个万亿级别的蓝海市场。七、 体验营销的特征1、顾客参与在体验营销中,顾客是企业的“客人”,也是体验活动的“主人”,体验营销成功的关键就是要引导顾客主动参与体验活动,使其融入你设定的情景当中,透过顾客的表面特征去挖掘、发现其心底真正的需求,甚至是一种朦胧的、自己都说不清楚的、等待别人来唤醒的需求,发现它、唤醒它,消费者就自然愿意和你产生互动。在企业与顾客的互动中,顾客的感知效果便是体验营销的效果。顾客参与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体验的效果。例如在采摘体验中,积极的参与者会获得比较丰富的体验。2、体验需求体验式营销感觉直观,形象生动,极易聚集人流、鼓舞人心,促使消费者即时做出购买决定,具有立竿见影的促销效果。但是体验营销的基本思想仍然是“顾客至上”,强调消费者消费时是理性与感性兼具,企业不仅要从理性的角度开展营销活动,而且要考虑顾客情感的需要,从物质上和精神上全面满足顾客的需求。首先要了解在体验经济中,消费需求已出现多方面的变化:从消费结构看,情感需要的比重相对物质需要的比重增加;从消费的内容看,个性化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日益增多;从价值目标看,消费者日益关注产品使用时所产生的感受,并且日益关注环境保护等公益问题。在营销设计中,不仅要想到你能创造什么,更要想到顾客想要什么,力求提供能更好地满足顾客的体验诉求的产品和服务。3、个性特征个性是一个区别于他人的、在不同环境中显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影响人的外显和内隐行为模式的心理特征的总和。在体验营销中,由于个性的差异性,精神追求个性化,并且每个人对同一刺激所产生的体验不尽相同,而体验又是个人所有的独一无二的感受,无法复制。因此,与传统的营销活动中,强调提供标准化的产品和服务,要满足消费者大众化的需求有所不同,企业应加强与顾客的沟通,发掘其内心的渴望,从顾客体验的角度,在营销活动的设计中,体现较强的个性特征,在大众化的基础上增加独特、另类,独具一格,别开生面,满足追求个性、讲究独特品位的顾客的需求。八、 适合产业互联网发展的行业及其特点1、产业市场规模大评估一个行业是否适合打造产业互联网企业,需了解其市场容量和可延展性。对于千亿级别、万亿级别的产业,其市场规模大,适合产业互联网发展,若存在不同品类的细分领域,可从某一品类切入,再延伸至产业内其他细分领域;对于规模只有数十亿元的产业,由于缺乏规模效应,容易达到天花板,需在考虑该产业的可延展性的基础上进一步判断。2、产业的传统链条长,痛点需求明显链条长的产业往往存在流通效率较低的问题,各环节的错配浪费可能性高,通过打通产业链的各个节点、减少中间环节或各环节的信息不对称,能够为产业的降本增效带来明显效果。此外,随着内外部环境和市场的发展,实体产业链突出的痛点需求已难以通过传统的方式得到满足,必须通过创新模式或技术升级等方式进行突破。一个产业的痛点需求越是明显,通过产业互联网推进数字化改造和变革的紧迫度就越高。3、产业链分散,市场参与者众多一般而言,产业链越分散、市场份额越分散、市场参与者越多,通过数字化手段对各产业链进行优化和改造的可能性越大,产业互联网发展的空间越大。足够分散的市场参与者,会给交易层面带来深度链接的价值空间、数字化服务能力和平台规模效应,推动平台发展至产业链价值制高点。需要注意的是,虽然某些有价值的产业链较为分散,但产业内的参与者规模不尽相同,需企业结合自身商业模式特征,调整大中小微型客户的配比,打造更匹配产业特征的创新形式。九、 市场需求预测方法科学的营销决策,不仅要以市场营销调研为出发点,而且要以市场需求预测为依据。市场需求预测是在营销调研的基础上,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市场需求量及影响需求的诸多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市场需求发展变化的规律,为营销管理人员提供关于未来市场需求的预测性信息,并以此作为营销决策的依据。市场需求预测的方法,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购买者意向调查法购买者意向调查法即通过直接询问购买者的购买意向和意见,据以判断销售量。如果购买者的购买意向是明确清晰的,这种意向会转化为购买行为,并且愿意向调查者透露,这种预测法特别有效。但是,潜在购买者数量很多,难以逐个调查,故此法多用于工业用品和耐用消费品。同时,购买者意向会随着时间转移,故此法适宜作短期预测。调查购买者意向的具体方法比较多,如直接访问、电话调查、邮寄调查、组织消费者座谈会等。例如,采用概率调查表向消费者调查耐用消费品购买意向,可能会收到较好效果。(二)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综合销售人员意见法即通过听取销售人员的意见来预测市场需求。销售人员包括基层的营业员、推销员及有关业务人员。销售人员最接近市场,比较了解顾客和竞争者的动向,熟悉所管辖地区的情况,能考虑到各种非定量因素的作用,较快地做出反应。由于销售人员中没有受过预测技术教育的居多,往往因所处地位的局限性,对经济形势和企业营销总体规划不够了解,可能存在过于乐观或过于悲观的估计。但在销售人员较多时,过高或过低的期望值可互相抵消,从而使预测结果趋向合理。这一方法的主要优点是比较简捷,无须复杂的计算;缺点是容易受个人认识水平等主观因素影响。(三)专家意见法专家意见法是指根据专家的经验和判断以求得预测值。其具体形式有三种:一是小组讨论法。召集专家集体讨论,互相交换意见,取长补短,发挥集体智慧,做出预测。二是单独预测集中法。由每位专家单独提出预测意见,再由项目负责人员综合专家意见得出结论。三是德尔菲法。该方法用系统的程序,采取不署名和反复进行的方式,先组成专家组,将调查提纲及背景资料提交专家,轮番征询专家意见后再汇总预测结果。该方法的特点是专家互不见面,可避免相互影响,且反复征询、归纳、修改,有时要经过四五轮,意见才能趋于一致,其结论比较切合实际。(四)市场试验法市场试验法是指在新产品投放市场或老产品开辟新市场、启用新分销渠道时,选择较小范围的市场推出产品,观察消费者反应,预测销售量。该方法由于时间长、费用大,因而多用于投资大、风险高和有新奇特色产品的预测。(五)时间序列分析法时间序列分析法是指将某种经济统计指标的数值,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序列,再将此序列数值的变化加以延伸,进行推算,用以预测未来发展趋势。其主要特点是以时间的推移来研究和预测市场需求趋势,排除外界因素影响。采用此法首先要找出影响变化趋势的因素,再运用其因果关系进行预测。产品销售的时间序列(Y),其变化趋势主要是以下四种因素发展变化的结果:(1)趋势(T)。系人口、资本积累、技术发展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利用过去的销售资料,描绘出销售曲线,可看出某种趋势。(2)周期(C)。许多商品销售受经济周期影响,销售额往往呈波浪形运动。认识循环周期,对中期预测相当重要。(3)季节(S)。指一年内销售额变化的规律性周期波动。此种变化通常与气候、假日、交易习惯有关,如果具体到周、日,也可能与上下班时间有关。(4)不确定因素(E)。包括自然灾害、战乱以及其他变故,这些偶发事件,一般无法预测,应从历史资料中剔除这些因素的影响,考察较为正常的销售活动。(六)直线趋势法直线趋势法是指运用最小平方法,以直线斜率表示增长趋势的外推预测方法。(七)统计需求分析法任何产品的销售都要受多种因素的影响。统计需求分析是运用一整套统计学方法,发现影响企业销售的最重要的实际因素及其影响力大小的方法。该方法经常分析的因素是价格、收入、人口和促销等。应当指出,这些变量同销售量(因变量)之间的关系,不能用严格的数学公式表示,只能用统计分析来揭示和说明。运用多元回归技术在寻找最佳预测因素和方程的过程中,可以找到多个方程。用上述方程预测需求量,首先要预测平均温度和人均收入,并注意可能影响预测值的因素,如观察值过少、变量之间高度相关、变量与销售之间关系不明朗和未考虑新变量的出现等。十、 电子元器件行业需求及其变化趋势电子元器件是电子信息产业的基础,伴随着电子信息产业快速发展,在生产制造全链条中存在海量、多样化的电子元器件需求。大批量的电子元器件采购需求一般发生在量产阶段,这类采购需求的采购频次、品类型号等较为稳定,且一般有专门的需求预测和采购计划,原厂直销或者授权分销能够较好的满足此类需求。除此之外,市场上也存在长尾采购需求,这些需求主要发生在研发、试产、量产(市场供需错配情况)、维修等阶段,或发生在质量事故、库存损失等情况。同时,小微企业由于生产规模等因素限制,订单规模较小,且企业自身库存备货风险较大,其生产制造过程中的采购规模普遍较小。这类长尾采购需求具有难以预测、小批量、多样化、分散、高频、时效性要求高等特点,对价格敏感度相对较低。全球半导体贸易统计组织(WSTS)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半导体(含分立器件、光电子、传感器、集成电路)市场规模高达4,404亿美元,同比增长6.8%,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为5,560亿美元,同比增长26.2%;预计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规模将高达6,135亿美元。除了半导体以外,电子元器件还包括电容、电阻等被动元器件,根据测算,国内电子元器件行业市场规模超过2万亿元。除了大批量的量产需求外,研发、试产、维修等各环节的碎片化长尾采购需求也非常可观,假设这部分需求占3%-5%,则国内规模超过千亿元。1、柔性制造价值凸显,小批量定制化需求增加国家“十四五”规划指出,需要加快数字化发展,建设数字中国,“推动数据赋能全产业链协同转型,培育发展个性定制、柔性制造等新模式,加快产业园区数字化改造”。伴随着消费结构升级,买方市场和消费者的需求呈现多样化、个性化、定制化、时效性的特征,满足“多样化、小规模、周期可控”的“柔性制造”价值日益凸显。“柔性制造”是相对于“刚性制造”而言的制造业发展新趋势,传统的“刚性制造”自动化生产线主要实现单一品种的大批量生产,而柔性制造强调“以消费者为导向”和“以需定产”,依靠有高度柔性的制造设备和供应链来实现多品种、小批量的生产方式,可以有效缩短研发和生产制造的周期,使企业敏捷地应对市场的快速变化,通过市场的反应及时调整产品,对于企业生存和竞争制胜愈发关键。与传统“刚性制造”规模化生产相比,柔性制造的生产规模和周期更为灵活,小批量、定制化的订单不断增多,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呈现小批量、多样化、交期短等特征。2、国家鼓励创新发展,研发打样需求增加国家坚持创新驱动发展,在“十四五”规划中明确指出,“优化学科布局和研发布局,推进学科交叉融合,完善共性基础技术供给体系”,“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对企业投入基础研究实行税收优惠”。改革创新不仅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根本动力,也是企业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的关键。近年来,国内电子行业企业在创新和研发方面的投入不断加大,按照申银万国行业分类,从2016年到2020年,电子行业的研发支出金额从347亿增加至1,247亿,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37%,增长态势明显。企业在创新和研发过程中,需要不断进行研发打样和产品试产,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具有小批量、多样化的特点,因此企业习惯上使用能包含数十种甚至上百种物料的BOM清单进行采购来支持研发活动。3、中小微企业数量增长迅速,小批量需求增多国家高度重视中小微企业发展,在财税金融、营商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我国中小微企业营商环境不断改善,总量规模不断扩大,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日益显著。根据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2018年末,我国共有中小微企业法人单位1,807万家,比2013年末增加966万家,增长115%,占全部规模企业法人单位的99.8%。其中,中型企业23.9万家,占比1.3%;小型企业239万家,占比13.2%;微型企业1,544万家,占比85.3%。中小微型企业的订单规模相比大型企业而言普遍较低,对电子元器件的需求亦呈现小批量特征,因此,中小微企业规模的迅速增长,刺激了市场对于电子元器件的小批量采购需求。4、市场变化不确定性增大,量产错配问题频发企业在量产阶段中,电子元器件供需不匹配的情况(即供需错配)时常出现,这种供需错配主要是由市场供需波动、客户订单变更、供应商无法按时交付和各类突发事件(疫情、贸易摩擦和战争等)因素导致。比如,2020年以来,受疫情这一突发事件影响,市场供需错配问题严重。在疫情影响下,原厂产能减少,电子元器件供给偏紧,国内外原厂纷纷宣布涨价或交期延长。根据TPC统计的数据,各类电子元器件在不同阶段的库存波动较大。市场变化不确定性的增大,进一步加剧电子产品制造商在量产阶段的供需错配问题,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十一、 扩大总需求市场领导者占有的市场份额最大,在市场总需求扩大时受益也最多。扩大总需求的途径有开发产品的新用户、寻找产品的新用途和增加顾客使用量等。(一)开发新用户1、转变未使用者转变未使用者,即说服那些尚未使用本行业产品的人开始使用,把潜在顾客转变为现实顾客。比如,有人担心电淋浴器使用不安全而不愿购买,企业可大力宣传它装有多重,安全保护装置,绝对不会发生意外,将这部分潜在购买者转变为现实购买者。有人认为纯水中不含有益矿物质而不愿安装家用纯水机。纯水机制造公司可大力宣传人们所需的矿物质主要从日常食物中获取,从饮水中获取的比例可以忽略不计,饮用纯水不会影响身体健康。而自来水中虽然含有矿物质但是也可能含有许多污染物质,危害身体健康。安装家用纯水机直接饮用纯水更加有益身体健康。2、进入新的细分市场“新的细分市场”指该细分市场的顾客使用本行业产品,但是不使用其他细分市场的同类产品和品牌。例如,服装市场可以根据性别分为男性和女性两个细分市场,根据年龄不同分为老年、中年、青少年和儿童等不同细分市场,一般而言,女性不会购买男性服装,男性也不会购买女性服装;老年人不会购买青少年时装,青少年也不会购买老年人服装。企业在原细分市场的需求饱和后可设法进入新的细分市场,扩大原有产品的适用范围,说服新细分市场的顾客使用本产品。例如,青年时装制造公司可通过营销宣传说服中老年人购买年轻人的时装,实现心理上的年轻。3、地理扩展地理扩展指寻找尚未使用本产品的地区,开发新的地理市场。例如,空调、摩托车等产品在城市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可着重开发农村市场。轿车在发达国家已经趋于饱和,可向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转移。(二)寻找新用途寻找新用途指在产品原有用途之外找出新用途或新使用方法以增加销售量。比如,食品生产者常常在包装上印制多种食用或烹制方法,有冷食、热食、浸泡、炸炒、干食等。自行车最初是作为交通工具而走向市场的,在摩托车、汽车普及的条件下,许多人购买自行车是作为健身工具。产品的许多新用途往往是顾客在使用中发现的,企业应及时了解和推广这些发现。烘焙苏打粉生产企业发现美国一些家庭将该产品作为冰箱除臭剂使用,就通过多种途径广泛宣传这一用途,成功地推动一半的美国家庭采用这一方法。(三)增加使用量1、提高使用频率企业应设法促使顾客更频繁地使用产品。例如,果汁营销人员应说服人们不仅在待客时才饮用果汁,平时也要饮用果汁以增加维生素。2、增加每次使用量企业可以设法促使顾客增加每次使用量以扩大产品销售。洗发剂生产企业可提示顾客,每次洗发时,洗发剂涂抹两次、冲洗两次比只用一次效果更好。洗衣粉包装袋上可说明增加洗衣粉用量则衣服更洁净。有的调味品制造商将调味品瓶盖上的小孔略微扩大,销售量就明显增加。3、增加使用场所电视机生产企业可以宣传在卧室和客厅等不同房间分别摆放电视机的好处,如观看方便、避免家庭成员选择频道的冲突等。宣传这是美好生活的需要而不是奢侈或浪费,打破原先只买一台的习惯和“节俭”思想,使有条件的家庭乐于购买两台以上的电视机。4、提醒顾客及时更换超过保质期或使用期的产品有的顾客由于节约或者疏忽而继续使用超过保质期或使用期的产品,不仅影响健康或者使用效果,也减少了企业的产品销售。企业可以通过及时提醒顾客更换产品而扩大市场需求,包括:提醒顾客注意产品的首次使用时间和应当更换的时间;提醒顾客注意产品当前的性能状况。轮胎经营企业在售出轮胎之后的适当时间可以提醒顾客注意轮胎的行驶里程并检查轮胎是否需要更换以保证行车安全。吉列剃须刀在反复使用之后,上面的彩条会逐渐褪色,提醒消费者更换以保证荆须的舒适性。十二、 以企业为中心的观念以企业为中心的市场营销管理观念,就是以企业利益为根本取向和最高目标来处理营销问题的观念。它包括以下几种。1、生产观念生产观念是一种最古老的营销管理观念。生产观念认为,消费者总是接受任何他能买到的价格低廉的产品。因此,企业应当致力于提高生产效率,实现低成本和大众分销。持生产观念的企业的典型口号是:“我们生产什么,就卖什么。”生产观念在西方盛行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当时,资本主义国家处于工业化初期,市场需求旺盛,整个社会产品供应能力则相对不足。企业只要扩大生产价廉物美的产品,就能盈利,而不必过多关注市场需求差异。在这种情况下,生产观念为众多企业所接受。除了物资短缺、产品供不应求的情况之外,还有一种情况也会导致企业奉行生产观念。这就是某种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的产品,技术含量和生产成本很高,必须通过提高生产率、降低成本来扩大市场。生产观念是一种重生产、轻市场的观念。在物资紧缺的年代也许能“创造辉煌”,但随着生产的发展、供求形势的变化,这种观念必然使企业陷入困境。2、产品观念产品观念认为,消费者最喜欢高质量、高性能和具有某些特色的产品。因此,企业管理的核心是致力于生产优质产品,并不断精益求精。持产品观念的公司假设购买者欣赏精心制作的产品,相信他们能鉴别产品的质量和功能,并愿意出较高价格购买质量上乘的产品。这些公司的经理人员常迷恋自己生产的产品,而不太关注市场是否欢迎。他们在设计产品时只依赖工程技术人员而极少让消费者介人。产品观念和生产观念几乎在同一时期流行。与生产观念一样,产品观念也是典型的“以产定销”观念。由于过分重视产品而忽视顾客需求,这两种观念最终将导致“营销近视症”。如铁路行业以为顾客需要火车而非运输,忽略了航空、公共汽车、卡车以及管道运输的日益增长的竞争;计算尺制造商以为工程人员需要计算尺而非计算能力,忽视了袖珍计算器的挑战,其最终结果是产品被市场冷落,经营者陷入困境甚至破产。3、推销观念推销观念(或销售观念)认为,消费者通常有一种购买情性或抗衡心理,若听其自然,消费者就不会大量购买本企业的产品,因而营销管理的中心是积极销售和大力推广。执行推销观念的企业,称为推销导向企业。其口号是:“我们卖什么,就让人们买什么。”推销观念盛行于20世纪三四十年代。在这一时期,由于西方各国科学管理和大规模生产盛行,因此商品产量迅速增加,整个市场供过于求,卖主之间的市场竞争日益激烈。1929年爆发的严重经济危机,前后历时5年,堆积如山的货物卖不出去,市场极度萧条。这种现实使许多企业家认识到,企业不能只顾生产,即使有物美价廉的产品,也要努力推销才能保证被人购买。在推销观念指导下,企业相信产品是“卖出去的”,而不是“被买去的”。他们致力于产品的推广和广告活动,进行无孔不入的促销信息“轰炸”,以求说服甚至强制消费者购买。与前两种观念一样,推销观念也是建立在以企业为中心,“以产定销”,而不是满足消费者真正需要的基础上的。十三、 选择目标市场企业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确定了目标市场战略之后,就要决定如何选择目标市场。选择目标市场的首要步骤,是分析评价各个细分市场,在综合比较、分析的基础上,选择最优的目标市场。(一)评价细分市场评价细分市场,即对各细分市场在市场规模增长率、市场结构吸引力和企业目标与资源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评估。1、细分市场规模和增长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方案规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