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8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60268466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8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8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广东省广州市普通高中20172018学年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8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下学期高二语文5月月考试题08时量 150分钟,满分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句子中,没有错别字且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保持平淡的心情,便喜欢围着灶台,陶醉于锅碗瓢盆奏鸣的交响曲;或沏上一杯淡淡的清茶,在电脑前轻击键盘,让自己的思想、感悟像流水般淙(zng)淙流淌。B、戊戌期间蓬勃兴起的报业,便得到过租界的庇(p)护,清廷虽虎视眈眈,但投鼠忌器,不象过去那样动辄使用文字狱,这也是近代上海报业欣欣向荣的主因之一。C、我们想有所作为,但残酷的现实使我们精神迷惘(wng),尔虞我诈的社会又使我们异常的反感,难道我们只能在沉沦中度日,真正成为美国作家斯坦因所称的“迷惘的一代”?D、抬眼望去,这时的旷野空寂得像一副弃置的名画,天空像一面擦拭得异常锃(zng)亮的铜锣,久居城市的他有一种阔别已久的冲动。答案:C(A情境 淙cng B象像 庇b D一幅 锃zngzng)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正是由于亚洲各国存在着经济与社会发展方面的差异性、多样性和文化的多元性,缺少一种强有力的整合力量,才使亚洲各国在金融危机中吃尽苦头,元气大伤。B、王强虽然学习基础较差,但在第一阶段复习中,由于他扎扎实实、刻苦努力,成绩有明显进步,从而为后阶段的综合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C、在学习上也是这样,吃别人嚼过的馍不香,要善于开动脑筋,师心自用,才能学深学透。D、春节期间,漫步街头,只见不少大中型商厦为促销贴出这样的布告:凡在本店购货满200元者,本店将热忱敬赠一份精美的礼品。答案:C(本题考查实词、虚词、成语的理解兼及语言得体。A“整合”则指通过整顿、协调进行重新组合。据语境,显然是强调“亚洲各国中缺少一种能起组织、协调的核心力量”B“从而”和“进而”都是起连接作用的,其区别在于:“从而”是用在由于前面的原因、方法而达到后面的结果、目的句子中,“进而”只用在表示在前面工作的基础上继续往前进一步的句子中。.C“师心自用”谓只凭主观,自以为是。D“惠赠”:用于指别人赠送给自己的(物品),此处“敬赠”,是“赠送”的意思。“惠”:敬辞,用于对方的行为,表示这样做是对自己的恩惠,如“惠存”“惠顾”“惠及”等。)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表意明确的一项是A、去年四月底,墨西哥和美国的部分地区相继爆发了甲型H1N1流感,世界卫生组织对此高度重视,并迅速采取了一系列紧急应对措施。B、如何让富人不再只想着投资移民,让穷人尽快摆脱贫困,让全国的百姓真正走向“共同富裕”,这显然需要国家从宏观政策方面做出调整。C、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海峡交流基金会今天上午针对第三次陈江会谈各项协议文本,举行了最后一次预备性磋商,历时大约两个多小时。D、不仅“中学校长实名推荐制”的推行需要北大完善相关机制,还要对实名推荐的权力寻租建立健全发现机制,甚至可以通过行政的力量,让弄虚作假的校长掉帽子、丢位子。答案:B (A表意不明。出现并列结构须关注是否存在不合逻辑、表意不明、搭配不当和语序不当等问题。C成分赘余。当句子中出现数量词或“左右”“上下”“大约”等词语时,当引起警觉。D“不仅”应放在“推行”的后面。当句中出现关联词语,需考虑关联词是否误用、关联词位置是否得当、关联词所带句子句意是否颠倒等错误。)4、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_。这位人称“玫瑰花”的三小姐出场便是不凡,“修眉俊眼,顾盼神飞,文采精华,见之忘俗”。她组织过诗社,“直以东山之雅会,让余脂粉”。_。_。_。_。王夫人受冤时,是她站出来代为洗雪。她兴利除弊,“精细处不让凤姐”。王善保家的肆虐行恶时,又是她回击一记响亮的耳光。在红楼梦众多的女儿形象中,探春的确是一朵又红又香、只是刺戳手的玫瑰花。迎、探、惜三姐妹中的佼佼者当推探春。ABC D答案:A(全段总分总,中间先正面后反面,注意中的“又是”)二、文言文阅读(23分。其中选择题每题3分,简答题4分,翻译题10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吴同初行状顾炎武自余所及见,里中二三十年来号为文人者,无不以浮名苟得为务,而余与同邑归生独喜为古文辞,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人以为狂。已而又得吴生,吴生少余两人七岁,以贫客嘉定。而炎武有叔兰服,少两人二岁。姊子徐履忱少吴生九岁。五人各能饮三四斗。五月之朔,四人者持觥至余舍为母寿。退而饮,至夜半,抵掌而谈,乐甚,旦日别去。余遂出赴杨公之辟,未旬日而北兵渡江,余从军于苏,归而昆山起义兵,归生与焉。(义军兵败编者注)寻亦竟得脱,而吴生死矣。其九月,余始过吴生之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茕茕独坐,告余曰:“吴氏五世单传,未亡人惟一子一女。女被俘,子死矣!有孙,二岁,亦死矣!”余既痛吴生之交,又念四人者持觥以寿吾母,于是不知涕泪之横集也!从我所见到的来说,家乡二三十年来号称文人的,没有不把(追求)浮名和苟且(谋求)所得作为事业的,而我和同县归生只喜欢写古文辞赋,磨砺品行,树立志节,孤傲不群,不愿在俗世中苟且偷生。世人认为(我们)狂妄。(我)不久又结识了吴生,吴生比我们两人小七岁,因为穷困(在)嘉定客居。我有(个)叔叔(叫)顾兰服,比我和归生小两岁。姐姐的儿子徐履忱比吴生小九岁。五个人各能饮三四斗酒。五月初一,四个人到我家端着酒杯为我母亲祝寿。退出来后(我们)饮酒,到半夜,击掌聊天,非常高兴,第二天告别离开。我于是离家赴杨公的征召,不到十天清兵南下,我到苏州从军,回来后(参加了)昆山的抗清军队,归生(也)参加了。不久(起义失败,我)也终于得以脱身,可是吴生战死了。那年九月,我才探望吴生的家并慰问他的家人,竟然(只有)他的母亲正孤独无依地坐着,(他的母亲)告诉我说:“吴家五代单传,我只有一儿一女。女儿被掳去,儿子死了!有 (一个)孙子,(只有)两岁,也死了!”我既为吴生的遭遇悲痛,又想起(他们)四人端着酒杯来为我母亲祝寿,于是不知不觉泪流满面。生名其沆,字同初。世本儒家,下笔数千言,试辄第一。每言及君父之际及交友然诺,则断然不渝。北京之变,作大行皇帝、大行皇后二诔,见称于时。北兵至后,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然后知闺情诸作,其寄兴之文,而生之可重者不在此也。吴生名其沆,字同初。世代原本是读书人家,文思敏捷,下笔动辄数千言,考试总是第一。每次说到忠孝和与朋友交往守信用的时候,就(表现出)果断而不改变(的样子),北京(发生)变故(的时候),(他)写了两篇祭祀已故皇帝、皇后的文章,在当时被称赞。清兵到了之后,(他)送我书信和一篇记事文,我又从叔叔处得到(他的)两首诗,(这些诗文内容)都激烈悲切,有古人的遗风。这之后(才)知道(他)描写思妇情感的作品,是他寄托兴致的文字,然而(那些)生命中可以被敬重的内容不在这些作品之中啊。生居昆山,当抗敌时,守城不出以死,死者四万人,莫知尸处。以生平忧国不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生事母孝,每夜归,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某某最厚。死后,炎武尝三过其居,无已,则遣仆夫视焉。母见之,未尝不涕泣,又几其子之不死而复还也。然生实死矣!生所为文最多,在其妇翁处,不肯传;传其写录在余两人处者,凡二卷。 吴生住在昆山,在抗击敌人时,坚守城池(拒敌)不出,(城陷,)因而战死,战死的将士达四万人,没有人知道他尸首所在的地方。因为(吴生)平生爱国不忘君王,(他的)忠义如此显露在文章中,他牺牲难道(会)有顾惜吗?(他)活着侍奉母亲(很)孝顺,每次夜里回家,一定跟母亲说与(他)往来的人是谁,谁谁最厚道。(他)死后,我曾多次探望他家,(如果)不得已时,就派仆人探望她。(他)母亲看见我,每次都(会)哭泣,又希望她的儿子没有死又回来了。然而吴生确实死了!吴同初写的文章最多,留存在他岳父那里,不肯传出来;传出来抄写记录在我们两人这里的,共有两卷。(取材于亭林诗文集,有删改)注:行状:文体名,是记述死者生平行事的文章。吴同初,作者挚友,抗清而死。文中“大行皇帝”指崇祯皇帝。 顾炎武:明清之际著名学者、诗人。曾参加明末抗清斗争。姊子 :妹妹的儿子。余遂出赴杨公之辟:指杨永言推荐顾炎武,被南明朝廷招用为兵部司务之事。北兵:清兵。 诔:li,祭文。几:冀。5、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五月之朔 朔:农历每月初一B、归生与焉 与:参加,参与C、则断然不渝 渝:改变,违背D、炎武尝三过其居 过:经过,路过答案:D。过:探望,拜访。6、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于是不知涕泪之横集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B、作二诔,见称于时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C、又念四人者持觥以寿吾母 焚百家之言,以愚黔首D、必为母言所与往来者为谁 若属皆且为所虏答案:D。都是介词,但前者表对象,对;后者表被动,被。A、结构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B、表被动,引出施动者。C、连词,表目的,来,用来。7、下列给文章中划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A、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B、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C、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D、遗余书及记事一篇又从余叔处得诗二首皆激烈悲切有古人之遗风答案:B8、这篇传记体文章表现了怎样的社会背景?突出反映了吴同初怎样的品质?(4分)答案:反映了明朝末年清兵南下时,江南人民奋起反抗的情景,以及社会动荡、生灵涂炭的悲惨现实。突出吴同初忠君爱国、誓赴国难、抗清而死的志士形象。(每点2分,意对即可)9、把文言文阅读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砥行立节,落落不苟于世答案:磨砺品行,树立志节,孤傲不群,不愿在俗世中苟且偷生。(砥、落落、苟于世)(2)余始过吴生之居而问焉,则其母方茕茕独坐答案:我才探望吴生的家并慰问他的家人,竟然(只有)他的母亲正孤独无依地坐着。(得分点:始、问焉、则)(3)以生平忧国不忘君,义形于文若此,其死岂顾问哉?答案: 因为(吴生)平生爱国不忘君王,(他的)忠义如此显露在文章中,他牺牲难道(会)有顾惜吗?(得分点:以、形、顾问、整体句意)三、古代诗歌鉴赏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南柯子忆旧仲 殊十里青山远,潮平路带沙。数声啼鸟怨年华。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白露收残月,清风散晓霞。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注】家:句末语气词,加强语气。(1) 这首词的上阙在写景时用了哪些技巧?试结合诗句分析。(4分)(每点两分,答对两点即得满分)答案 (1)写景采用了远近结合的手法。“十里青山远”是远景,“潮平路带沙”是近景;用了视听结合的手法。前两句诗是视觉的描写,“数声啼鸟”是听觉的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其实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愁怨。(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哪些思想感情?你的依据分别是什么?(4分)(每点两分,答对两点即得满分)(2)抒发了作者年华易逝,青春易老的忧伤之情。“数声啼鸟怨年华”一句可以看出这一点;抒发了作者天涯飘泊的厌倦之情,“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一句可以看出;抒发了作者故地重游既喜悦又感慨的复杂心情,“绿杨堤畔问荷花:记得年时沽酒那人家”,写的是词人站在荷塘边,突然想起来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诗文鉴赏仲殊,名挥,姓张。安州人,曾举进士。据说他年轻时风流倜傥,放荡不羁,因此妻子对他甚为不满,曾在食物里下了毒,他得救不死。从此,他心灰意冷,弃家为僧,居苏州承天寺、杭州吴山宝月寺。然仲殊虽出家为僧,却不甚遵守佛门清规,虽不吃肉,却嗜蜜、酒如命,每食必饮酒食蜜。这首词便是他出家为僧后所作,从这首词作中读者仍能看出一个早年放荡不羁而半路出家的和尚的自我写照。 上片着重从空间方面着笔,首二句便直接铺叙景物,展示出一幅“青山隐隐水迢迢”的画境。“十里青山远”是远望所得之景。“十里青山”本已含“远”,而这里更著一个“远”字,不仅点出“行人更在春山外”的意境,而且透露出词人不知归期的惆怅寂冷心态。“潮平带路沙”是近看所得之景。词人的视线由“十里青山”的远景观赏收回到眼前之景,由赋山转向摹水,点出行人的具体环境。第三句由写所见过渡到所闻。远处一带青山,偶尔可以听见“数声啼鸟”,这对欢乐人来说,便是青山绿水、美景如画;莺歌燕舞,良辰美景的赏心乐事,但对感触特多,凡心未尽的词人来说,却似乎觉得啼鸟在怨年光的易逝,青春易老了。这便是词人的心理情感移入到鸟啼声所引起的移情联想。由鸟的啼怨,词人不期而然地涌起又是“凄凉时候”,又是“远在天涯”的感叹了。这是词人长期的漂泊以及对这种生活的厌倦情绪的反映。 下片主要从时间方面落笔。“白露”既指秋凉的夜露,又表明了节候。“清风”句紧承前句强调白昼的结束。这两句紧承“啼鸟怨年华”的命意,形象生动地展示出时间推移的进程。“绿杨”句承前写景。杨柳堤岸,浓荫密处,微风过后,荷香飘拂,那荷花又大又丽,正撩人情思。站在荷塘边,词人突然想起来了,原来有一年,也是这个时候,他到过此地,在附近的酒家买酒喝,并乘着酒意还来观赏过荷花。他禁不住又是感叹又是喜悦,于是向着塘里的荷花问道:“荷花啊,你还记得那年买酒喝的那个醉汉么?”这一问颇含韵致,荷花在佛教徒的心目中,本是最圣洁的东西,所以释迦佛像都是坐在莲花上的。而如今词人虽为和尚,看到莲花想起的却是它那世俗的美艳,并将荷花与自己醉中赏花的事紧紧联系起来,这就表明了词人虽名为和尚的真实心态。这里词人由眼前景而追忆往昔事,仍是从时间方面来写,照应上片“又是凄凉时候、在天涯”。 全词从时空两方面构思,写景抒情,情寓于景,意象清悠,意境清晰。词作设色明艳,对比和谐,色彩艳丽,美感很强。11、古诗文默写(5分,每空一分)夫天地者, (李白春夜宴从弟桃花园序)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李密陈情表) ,画船听雨眠。(韦庄菩萨蛮)莫道不消魂, ,人比黄花瘦。(李清照醉花阴) ,两朝开济老臣心。(杜甫蜀相)答案:万物之逆旅也报养刘之日短也春水碧于天帘卷西风三顾频烦天下计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其中选择题6分,每题3分;简答题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各朝代修筑的长城,其长度各不相同。超过一万里的长城有三条:一是秦朝修筑的西起临洮,东止辽东的长城;二是汉朝修筑的西起今,东止辽东的内外长城和烽燧亭障,全长两万多里;三是明朝修筑的西起嘉峪关,东到鸭绿江的长城,全长一万四千七百多里。若把历代修筑的长城总计起来,大约在十万里以上。以前认为明长城的东端起点是山海关,其实这是一个误解,其东端起点应在丹东虎山。长城西端则一直延伸到罗布泊。一般认为长城是汉族为防止其他兄弟民族的入侵而修筑的,甚至有人把它说成是“大汉族主义”的产物。其实不然。自秦始皇以后大规模修筑长城的主要朝代有汉、北魏、东魏、北齐、北周、隋、辽、金、明九个,其中汉族统治的朝代只有汉、隋、明三个。而其他兄弟民族统治的朝代则有六个。元朝和清朝虽然未大修,也对长城关隘进行了维修利用。可以说,长城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长城的作用也不是普遍认为的那样纯粹用于战时防御,体现着封闭和保守。代表中国早期对外开放的“丝绸之路”与长城就有密切的关系。就在汉武帝派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同时,为保障“丝绸之路的畅通,立即开始在漫长的河西走廊上设郡县,筑长城。可以说,没有“丝绸之路”的开通,不会有这一长城的修筑;没有这一万里之遥长城烽燧的保障,“丝绸之路”也就无法存在。长城在国内经济开发上也起了重大作用。例如,2000多年的屯田制度就是因为长城而发展起来的。那沿长城分布的百万戍边军队、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戍边移民、屯田民众、军人家属,使长城内外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了起来。12、能作为“长城是中国各民族共同创造的文化财富”这一说法依据的一项是()A、少数民族统治的元朝和清朝,对长城关隘进行了维修利用。B、我国历史上很多不同民族统治的朝代,都曾经大规模地修筑了长城。C、说历史上的长城是“大汉族主义的产物”,其实是不正确的。D、秦以后大规模修筑长城的汉民族统治的朝代只有汉、隋、明。答案:B(注意题干中“各民族共同创造”和“依据”,即可领会。)13、以下对文意的理解和推断不合理的一项是()A、一般地说,战争破坏经济的发展;但在一定条件下,战争也能促进经济的发展。B、汉代长城的修筑保障了“丝绸之路”的畅通,也就是保护了当时经济的发展。C、汉武帝修筑长城也有经济方面的考虑,而不是纯粹为了防御少数民族的入侵。D、汉代的长城和“丝绸之路”都是对外开放的标志,有力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答案:D(长城不是对外开放的标志,注意“代表中国早期对外开放的丝绸之路与长城就有密切的关系”一语的理解。)14、根据文章,请概括修筑长城的积极意义答案: 保障了对外经济的发展 促进了内部经济的发展。(每点给2分。意思对即可。如果答“用于战时防御”之类,建议给1分)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0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一18题。抢盐刘永飞(1)一大早,王月荣就接到儿子的电话,儿子在电话里的声音很急促,他说,妈,你放下电话赶紧去买盐,买得越多越好。(2)王月荣有些意外,她问买盐干啥?儿子说,您就别问了,现在我这里所有的人都在抢购,这附近的超市已经买不到盐了,我等会要去更远的郊区碰碰运气。(3)王月荣还是没明白儿子的意思,她问没事儿买那么多盐干什么,又不能当饭吃,当汤喝,儿子在电话那头就不耐烦了,他说,您先别问那么多赶紧去买吧,我晚上再给您解释。儿子还说,别告诉其他人,知道的人多了,反而自己买不到了。(4)儿子挂掉电话,王月荣心怀忐忑,她不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城里人怎么突然抢起盐来了。可是王月荣转念一想,城里人学问大,懂得的东西多,要抢购什么东西总是有道理。再说了,儿子是不会骗自己的。想到这儿,她把自己简单地收拾了一下,带足了钱和手提袋就匆忙出了门。(5)出了门的王月荣没有直接踏上去镇上的小路,而是犹豫了片刻,返身往村后走去,她要把这个好消息告诉白文举。她和白文举家处得不错,尤其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儿总是先夸一阵王月荣的儿子有本事,说什么同是大学毕业生,有的人回家务农或外出打工了,可是她的儿子不但落户到城里,而且还在城里买了房子。这话王月荣爱听,儿子的确是她的骄傲。(6)所以,她愿意把这个好消息给白文举分享,说不定白文举又会对她的儿子一阵猛夸呢。此时的王月荣走得很急,脚步却努力迈得很轻,整个人就显得鬼鬼祟祟。 (7)去白文举家要经过李秀英的门口,走到李秀英门口,她的脚步更轻了,像过地雷阵那样小心翼翼,这件事儿她不想让李秀英知道,她烦李秀英。这主要是因为李秀英嘴巴大,啥事都往外说,她的一张嘴就像个广播站,一天到晚地发信号,无非是张家长李家短什么的。最让王月荣反感的是她竟给人说,自己的儿子留在城里不是自己的本事,是找个城里媳妇的缘故,还说什么“倒插的杨柳不是柳,倒插门的女婿不是人”的怪论。就凭这点她也不会让这样的好消息给她分享。让她后悔去吧,想到这儿,她嘿嘿地笑起来。(8)让她颇感心安的是,此时的村子很安静,除了鸡鸭鹅在街上溜走,并没有看到村里的人。否则,真要是遇见了,自己是说,还是不说呢,说吧,人家买到了,恐怕自己就买不到了,不说吧,这都是低头不见抬头见的邻居,也怪不好意思的。(9)“他文举叔、他文举叔。”来到白文举门口,王月荣压着嗓子喊,屋里没人应承。老东西睡得真死相,算了,我还是多买些吧,回头给他几包,省得把李秀英给喊醒了。(10)等上了去镇上的官路,人流就多起来,看到自行车、电瓶车、摩托车一辆辆从身旁鱼贯而过,王月荣心里就紧张,他们该不会都去抢盐的吧!想到这儿,她真后悔当初为什么不学骑自行车,这要是盐都被别人都买光了,自己咋办呢。可是她仔细一想,他们应该还不知道消息呢,想想看儿子才打来电话,离乡下这么远不可能那么快传到。这样想着心里平静片刻,可是看到人流越汇越多,心里又不踏实起来,好在她离镇上是越来越近了。 (11)可是,就在王月荣挥汗如雨疾步如飞往镇上赶的时候,她却看到不少人开始从镇上返回,按道理说这集市刚开始,人们不该这么早回来。正疑惑着,王月荣看到白文举和其他村人各背着个尼龙袋一路聊着笑着回来了。她还看见李秀英也在其中,她一路走还不忘用蓝格格手巾抹汗。 (12)等他们看到王月荣,先是愣了一下,然后说,你咋才来呀,街上的盐早就被抢光了,王月荣一听脚步就有些踉跄,她想说些什么,不知道从何说起,什么话也没说出来,就哇一声捂住脸蹲在地上哭起来了。众人赶忙上前劝说,而王月荣像撒泼的孩子,丝毫没有停止的意思。众人无奈,只能悻悻地走了。(13)王月荣就这样从镇上哭回来,她不知道这到底咋回事,怎么大家都比她知道得早?为什么这么多人去抢盐却没人告诉她,这不是大家商量好欺负她吗!她越想越委屈,越委屈眼泪越多。(14)当王月荣有气无力地回到家门口,立刻停住了哭泣,她看到自己的门前铺着一条蓝格格手巾,手巾上整齐地堆放着一袋袋食盐,足有15包之多。(15)就在这时,她口袋里的手机响了,是儿子打来的,儿子的声音跟先前一样急促,他说,妈,盐买了吗,要是没买就别买了,刚才网上和电视上说了是谣传。王月荣一听立刻又哭起来了,电话那头儿子一直在喊:“妈,你怎么了,你怎么了?”此时,王月荣哭得声音更响了。 (选自羊城晚报,有删改)15小说第(4)段在写法上有何特点?这一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4分)答案:这段话巧妙地运用了心理描写的方法,揭示了王月荣接到儿子的电话后虽有疑惑,但更相信儿子的真实心理。(2分)为下文情节的发展作了有力的铺垫。(2分)16小说中的王月荣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5分)答案:王月荣是一位思想愚昧、心胸狭隘而义富有虚荣心的农村妇女。(2分)当儿子让她赶快去“抢盐”时,她听从了儿子的叮嘱,不愿把这一消息告诉其他人,表现了对儿子的盲从。 (1分)只因为李秀英说过他儿子的“不好”,就怀恨在心,不想让李秀英知道要尽快“抢盐”的事,显示出她狭窄的心胸。 (1分) 白文举会说话,见了面总是先夸一阵她的儿子有本事,她就愿意和白文举一家交往,表现了强烈的虚荣心。(1分)17小说的后半部分重点写了王月荣的“哭”,使王月荣的形象更加真实丰满,请结合文章分析她“哭”的原因。(5分)答案:她听说“街上的盐早就被抢光了”,为自己抢不到盐而哭。她为“这么多人去抢盐却没人告诉她”而哭,觉得自己被人欺负了。 当儿子告诉他别“抢盐”了时,她又为今天“戏剧式”的遭遇而哭。 (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答对3点5分)18对国人的“抢盐”行为,有人认为是荒唐的举动,也有人认为这种做法是可以理解的。请联系生活实际,谈谈您对中国人“抢盐”的看法。(6分)答案:(本题答案开放性较大,只要学生答案能言之成理即可) 观点一:抢盐的举动是荒唐的。中国曾不止一次陷入如此疯狂的“抢购”风潮中,如2003年SARS时,人们抢购板蓝根、84消毒液、口罩等,应该给人以深刻的教训不要盲目跟风。 (2分)“抢盐潮”再一次凸显国内一些消费者的不理性、缺乏独立思考和基本知识以及盲从心理。 (2分)我们要理智去评测一些事情,然后再开始行动。不够理性的消费者再一次成了虚假信息和市场炒作的受害者。习惯盲从的消费者应该学会理性购物。(2分)观点二:抢盐的举动是可以理解的。这并不是素质高低的问题。中国的消费者已经从“蒜你狠”“豆你玩”和“姜你军”中吃尽了苦头。他们已学会抢购和囤积即将涨价的生活必需品。(2分)中国国民绝人多数还是价格敏感型消费者,这缘于勤俭持家、喜欢储蓄的文化传统,也与百姓福利水平不高、存后顾之忧有关。(2分)物价上涨,尤其是市场炒作所导致的物价暴涨,已成为百姓的敌人。因此,政府应着力平稳物价,才能稳定人心、稳定社会。(2分)六、选做题(2小题任选一题,12分)19、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完成后面的题目(12分)材料一:2011年10月18日中午时分,随着下课铃响起,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的小学生们在老师引领下排队回家。最先走出校门的是一年级学生,队伍自然地被他们佩戴的领巾颜色分成了两类:一半孩子戴着鲜艳的红领巾,另一部分孩子则戴着绿领巾。据该校老师解释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你学习不好,戴绿领巾,我才是真正的红领巾” 西安市未央区第一实验小学门口,两个放学的孩子嬉闹起来,来接佩戴绿领巾孩子的家长表情尴尬。材料二:2011年10月25日下午四点多,网友“天佑中华A”发布微博称,包头24中向初二、初三年级前50名学生发放背后印有“包24中优秀生,翔锐房地产”字样的红色校服。微博内,他还配发了这种“优秀生”校服的图片,并指出,校服由包头翔锐房地产公司赞助。材料三:2011年11月2日枣庄市第39中学的一位学生告诉记者,他们从半个月前开始使用这种分为三种颜色的作业本,班级前30名的同学分别发放绿色和黄色的作业本,后30名的学生发放黄色和红色的作业本。作业本封面还标有字母,绿色标有A,黄色标有B,红色标有C。在这以前学校的作业本统一是黄色的,也没有标注字母。为什么突然之间学生写作业变得等级森严呢?学校领导说,这是在实施分层次作业,用绿色作业本的学生可以选择难度最大的A类题目,而用红色本子的差生只需要做最简单的C类题就行。(1) 请用一组排比句概括三则材料的新闻事实。(4分)答案示例:西安“差学生”戴上“绿领巾”,包头优秀生披上“红校服”,枣庄中学生配发“三色本”。(要求内容概括准确,修辞运用妥帖。)(2)试写出你对这组新闻的评论。(200字左右)(8分)评论要点:戴上“绿领巾”以示惩戒,披上“红校服”以示褒奖,配发“三色本”以明赏罚:校方的初衷或许是善意的,但采用的方式过于偏激,实际的效果也未必明显,而产生的危害却显而易见。答案示例:戴“绿领巾”、披“红色校服”、配“三色本”,看似是对学生的一种鞭策,其本质却是一种歧视和侮辱,西安、包头、枣庄等地的某些学校的做法,实在有违教育本质。只准戴作为差生标志的“绿领巾”,剥夺了少先队员的权力,伤害了幼小孩子的心灵,这种消极的惩罚不利于孩子的学业进步和健康成长;作为一校的同学,穿的衣服、做练习的本子都不一样,这显然不利于营造和谐的同学关系;穿“红校服”、用“绿色本”,对优秀学生固然是一种激励,殊不知非优秀学生更需要激励,为人师表的老师理应公平地对待每一个学生。上述做法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更应该引起教育工作者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20、阅读下面文字,完成后面题目(12分)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论语里仁 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论语述而 君子谋道不谋食,君子忧道不忧贫。论语卫灵公 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 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论语里仁 注:约:贫困。(1)、综合上述材料,孔子对“富贵”与“快乐”持怎样的观点?(4分) 答案:富贵是人们的正常欲求,并不绝对排斥富贵;但在富贵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坚守道义。道德修养完善,具有仁德的人,内心无私,安于贫贱,所以精神上很放松自在,长久快乐;小人内心充满杂虑,所以总是忧愁不安。 (2)、结合孔子的观点,谈一谈我们应该怎样看待“富贵”或“快乐”? (8分)(注意:本题设计旨在减轻学生负担和培养审题能力。学生只就“富贵”或“快乐”中任一方面谈看法即可,如两方面都谈,则建议分数减半。)答案示例:追求财富贵是正当的,但在富贵与道义发生矛盾时,宁愿贫贱坚守道义。孔子所说“富与贵,是人之所欲也”,肯定了追求富贵的正当性;但孔子又将符合道义作为追求富贵的前提,如果是不符合道义的富贵,应该视之为“浮云”而加以摒弃。现实社会生活中,人们追求财富与地位的时候,如果以损害道德、触犯法律为代价,是不可取的,应该感到羞耻。富贵不仅意味着优裕的物质生活,而且和道义、声名、地位相关;面对富贵的诱惑,应取之有道,不可以不择手段。 七、作文(60分)21、以“持一朵花”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记叙文或者议论文。注意不可套作和抄袭。写作提示:这个题目中的“一朵花”,可以有虚实两种理解,实的理解,就是一朵花,这里就留下了遐想的空间,这是一朵什么花?是玫瑰?还是康乃馨?还是一朵普通的花?或许就是山野里的一朵小花?再联想,谁拿着它?是要送人吗?为什么送?会发生什么故事?或曾经发生过什么感人的事?-虚的理解,这也是一个比喻性的命题,“一朵花”应该理解为像花一样美丽的事物,譬如博爱、善良、美德甚至理解、信念、追求等。“一朵”也是有限制的,文章只能就一个意义,如写“善良”就只能写“善良”(当然可以多角度展示“善良”),而不能既写“善良”又些“博爱”“追求”等,这是值得注意的。“持”这个动词也关键,它有限定作用,它不仅可以表示一个动作,它还表示“坚持”“执着”“坚守”等含义,正是它的这些限定含义,和“一朵花”的比喻义马上就可以构成众多的立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