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生存质量关系研究.ppt

上传人:za****8 文档编号:15872529 上传时间:2020-09-11 格式:PPT 页数:55 大小:4.9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生存质量关系研究.ppt_第1页
第1页 / 共55页
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生存质量关系研究.ppt_第2页
第2页 / 共55页
型糖尿病中医证候分布及其与生存质量关系研究.ppt_第3页
第3页 / 共5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厥证,2020/9/11,厥证,2,不醒人事,四肢厥冷,轻的可醒,重者可死 肝阳上亢,口眼歪斜, 肾阳衰微,阳气被郁 治疗:温阳为主,其他治法? 休克,昏厥,,2020/9/11,厥证,3,一、概述,1、病名: 厥证是由阴阳失调,气机逆乱所引起,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轻者昏厥时间短,清醒后无偏瘫、失语、口眼歪斜等后遗症。重者则可一厥不醒而死亡。,2020/9/11,厥证,4,一、概述,2、沿革: 最早记载,始于内经。两种内涵: 一种是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如素问厥论指出“厥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素问大奇论亦认为:“暴厥者,不知与人言。” 一种是指肢体和手足逆冷。如素问厥论篇:“阳气衰于下,则为寒厥寒厥之为寒也,必从五指而上于膝”。 后者多见。,2020/9/11,厥证,5,厥的另一含义包括病机。 类经厥逆指出:“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仆脱绝,是名为厥轻则渐苏,重则即死,最为急候” 金匮要略、伤寒论论厥,主要以手足逆冷为主。 伤寒明理论厥认为:“伤寒厥者,何以明之?厥者,冷也,甚于四逆也”。,一、概述,2020/9/11,厥证,6,儒门事亲对厥证则立有专篇论述,不仅记载了手足逆冷之厥而且还论证了昏不知人之厥,并将昏厥分为尸厥、痰厥、酒厥、气厥、风厥等。如儒门事亲。指风痹痿厥近世差玄说指出:“厥之为状,手足及膝下或寒或热也.厥亦有令人腹暴满不知人者。或一、二日稍知人者,或卒然闷乱无觉知者有涎如拽锯,声在咽喉中为痰厥,手足搐搦者为风厥,因醉而得之为酒厥,暴怒而得之为气厥。”,一、概述,2020/9/11,厥证,7,医学入门、医贯、景岳全书、证治准绳等书,又在总结前人经验的基础上,结合临床实际对厥证的理论不断充实、完善和系统化,提出了气、血、痰、食、暑、酒、蛔等厥,并以此作为辨证的主要依据,来指导临床实践。,一、概述,2020/9/11,厥证,8,相关西医疾病 厥证是一个证候,可见于多种疾病之中。西医学诊断的休克、中暑、低血糖昏迷,以及精神神经性疾病等出现厥证表现者,均可参照本篇内容进行辨证论治。,一、概述,2020/9/11,厥证,9,2020/9/11,厥证,10,1、突然发病,大多为一过性,多数病前有明显的先兆表现及诱发因素。 2、表现:轻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短时苏醒,醒后头晕、乏力、无口舌歪斜,半身不遂等后遗症; 重者一厥不复,导致死亡。 3、先兆表现:头晕、恶心、面色苍白、出汗。 4、诱发因素:情绪紧张、恐惧、惊吓、疼痛、失血等。,二、病象,2020/9/11,厥证,11,在脑之神机,与气血的关系密切,主要责之气机逆乱。,三、病位,2020/9/11,厥证,12,气、血、痰、食、暑,四、病类,2020/9/11,厥证,13,实证居多,但虚证易反复发作。,五、病性,2020/9/11,厥证,14,短、多在短时间内转清,少数一厥不复。,六、病程,2020/9/11,厥证,15,厥证是由于外感或内伤引起气机逆乱,升降失常,阴阳之气不相顺接所致。,七、病因病机,其病因主要有: 七情内伤、 瘀血阻滞、 痰邪内伏、 亡血失津、 饮食劳倦、 外邪侵袭、 剧烈疼痛。,2020/9/11,厥证,16,2020/9/11,厥证,17,七、病因病机,1七情内伤 七情内伤,气逆为病,以因怒而厥者多。 若所愿不遂,肝气郁结,肝气上逆, 大怒而气血并走于上等,以致阴阳气不相顺接而发为厥。 若其人平素精神衰弱,遇外界突然刺激,如见死尸,或闻巨响,或见鲜血喷涌等,亦可发为厥证。,2020/9/11,厥证,18,2瘀血阻滞 血总统于心,化生于脾,藏受于肝,宣布于肺,施泄于肾。 五脏功能障碍,气机运行失常,都能导致瘀血内生。瘀血内阻,闭阻经络,瘀塞心窍,使营卫不通,加之情志刺激,阴阳气血不能顺接而形成厥证。,七、病因病机,2020/9/11,厥证,19,3痰邪内伏 多见于形盛气弱之人,嗜食酒酪肥甘,脾胃受伤,运化失常,以致聚湿生痰,痰阻中焦,气机不利。如遇恼怒气逆,痰随气升,清阳被阻则可发为昏厥。,七、病因病机,2020/9/11,厥证,20,4亡血失津 如因大汗吐下,气随液耗,或因创伤出血,或产后大量失血等,以致气随血脱,阳随阴消,神明无主,均可出现厥证。,七、病因病机,2020/9/11,厥证,21,5饮食劳倦 元气素虚者,如因过度饥饿,或过度疲劳,或睡眠不足,阴阳气血暗耗,以致中气不足,脑海失养;或因暴饮暴食,饮食停于胸隔,上下不通,阴阳升降受阻,均可引起昏厥。,七、病因病机,2020/9/11,厥证,22,6外邪侵袭 感受六淫或秽恶之邪,使气机逆乱,阴阳之气不相顺接,即可发为昏厥。六淫致厥,其中以中寒、中暑比较多见。 中寒之厥,多发于严寒之时或高寒地区; 中暑之厥,多发于酷暑季节; 秽恶之厥,多发于深入矿井之内等。,七、病因病机,2020/9/11,厥证,23,7。剧烈疼痛 疼痛伤气,并可导致气机逆乱而卒然昏仆。临床上除寒邪疼痛致厥外,创伤、气滞、瘀血疼痛等也可引起气机逆乱而发生昏厥。,七、病因病机,2020/9/11,厥证,24,厥证病因虽多,但其基本病机为气机逆乱。(病机关键) 厥之实证与肝关系最为密切。 厥之虚证,与肺脾的关系最为密切。盖肺脾气虚,清阳不升,气陷于下,血不上达,以致神明失主,而发为厥证。,七、病因病机,2020/9/11,厥证,25,八、诊断与鉴别诊断,(一)、诊断 1发病前常有先兆症状(如头晕心悸、视力模糊、面色苍白、出汗等),而后突然发生昏仆,不知人事,移时苏醒。发病时常伴有恶心、汗出,或伴有四肢逆冷,醒后感头晕、疲乏、口干,但无失语、瘫痪等后遗症,缓解时如常人。 2发病前常有明显的情志刺激史,或有大失血病史,或有暴饮暴食史,或有痰盛宿疾。应了解既往有无类似病证发生。注意询问发作时的体位、持续时间以及厥之前后的表现。 3血生化指标、血压监测、脑电图、脑干诱发电位、心电图、颅脑CT、MRI等检查有助于诊断。,2020/9/11,厥证,26,鉴别诊断 1痫证 常有先天因素,或有头部外伤史,以青少年为多见。痫之重者亦为突然昏仆,不知人事,发作时间短暂,发作时常伴有嚎叫,抽搐,口吐涎沫,两目上视,小便失禁等。常反复发作,每次症状均相类似,苏醒缓解后如常人。此外,还可作脑电图检查以资鉴别。,八、诊断与鉴别诊断,2020/9/11,厥证,27,八、诊断与鉴别诊断,2中风 病以中老年人为多见。素有肝阳亢盛病史,中脏腑者,突然昏仆,并伴有口舌喁斜、瘫痪失语等症,神昏时间较长,苏醒后有瘫痪、失语等后遗症。,2020/9/11,厥证,28,3昏迷 为多种疾病发展到一定阶段所出现的危重症候。一般来说发生较为缓慢,常有原发病存在,有昏迷前的临床过程,先轻后重,由烦躁、嗜睡、谵语渐次发展,一旦昏迷后,持续时间较长,恢复较难,苏醒后原发病仍然存在。,八、诊断与鉴别诊断,2020/9/11,厥证,29,2020/9/11,厥证,30,1辨病因 厥证的发生,常有明显的病因可寻。 气厥虚证,多平素体质虚弱,厥前有过度疲劳,睡眠不足,饥饿受寒等诱因; 血厥虚证,则与失血有关,常继发于大出血之证;气厥、血厥实证,多形体壮实,而发作多与精神刺激密切相关; 痰厥好发于恣食肥甘,体丰湿盛之人; 食厥发于暴食之后; 酒厥发生于暴饮之后; 暑厥多在夏季久暴烈日或高温作业之时出现。,九、辨证论治辨证要点,2020/9/11,厥证,31,2辨虚实实证表现为昏厥而气壅息粗,喉间痰鸣,牙关紧闭,两拳握固,脉多沉实或沉伏;虚证表现为昏厥而气息微弱,面色苍白,张口自汗,肤冷肢凉,小便自遗,脉沉细微。,九、辨证论治辨证要点,2020/9/11,厥证,32,醒神回厥为首要治疗原则。 实证:理气、化痰、辟秽而开窍醒神。开窍法是救治厥证的首要治法,适用于邪实窍闭之神昏证,以辛香走窜的药物为主。主要是通过开泄气郁痰闭,辟秽化浊,通利气机而达到苏醒神志的目的,本法系治标之法,苏醒后应具体病证辨证治。 虚证:益气、回阳、救逆固脱。适用于元气亏虚、气随血脱、津竭气脱之神昏证。通过回阳、益气固脱,防止气血津液外泄。对于失血过急过多者,还应配合止血、输血,以挽其危。由于气血亏虚,不可妄投辛香开窍之品,防止津气进一步耗散。,九、辨证论治治疗原则,2020/9/11,厥证,33,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1气厥 实证 主症:突然昏倒,人事不知,牙关紧闭,两手握拳,呼吸急促。 兼次症:或见四肢厥冷。发作前情绪激动不安,或郁闷不乐,或觉胸前堵闷,四肢麻木。 舌象:舌苔薄白。 脉象:伏或沉弦。 分析:忧思郁怒,情志相激,肝失条达,郁闷不舒。“思则气结”,“怒则气上”,气机逆乱,上壅心胸,故见胸闷;阻塞清窍,心神不明,因而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噤不开,两手握拳;肝气上逆,闭郁胸中,肺气不得宣畅,则呼吸急促;气闭于内,阳气不能外达,则肢体麻木,四肢厥冷。脉伏为阳气闭郁于内,沉弦为肝气郁滞。,2020/9/11,厥证,34,治法:理气开郁。 方药:五磨饮子加减。 亦可加入白豆蔻、檀香、藿香之类以理气开郁。若肝阳上亢,症见头晕而痛,心烦易怒,可加入钩藤、菊花、石决明、磁石等药以平肝潜阳。若苏醒后食欲不振,可加茯苓、白术健脾利湿。 若醒后悲伤欲哭,或哭笑无常,睡眠不宁者,可加茯神、远志、酸枣仁、生牡蛎等药以安神定志,或加用甘麦大枣汤。如两胁胀满,喜叹息,加郁金、香附疏肝理气,白芍养血柔肝。若痰声漉漉,痰多气壅者,可加胆星、贝母、橘红、竹沥等药以涤痰清热。精神刺激常可导致本证反复发作,平素可服逍遥散、柴胡疏肝散等以调和肝脾,理气解郁,防止复发。,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35,气厥虚证 主症:头晕目眩,心慌气短,突然昏仆。 兼次症: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汗出肢冷,或见小便自遗。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沉细微。 分析:由于素体虚弱,气血不充,复因悲恐或疲劳过度,或站立过久,“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劳则气耗”,一时中气下陷,清阳不升,气机不相顺接,因而眩晕昏仆;中气不足,则气息低微,心慌气短;气陷于下,血不上达,则面色苍白,小便自遗;阳气虚衰,不能敷布于外,则见肢冷不温;气虚则腠理不固,津液外泄,则汗出不止。舌质淡,脉沉细微均为正气不足的表现。,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36,治法:益气回阳 方药:四味回阳饮加减。方中以人参大补元气,附子、炮姜回阳救逆,甘草和中。若表虚自汗,可加黄芪、白术以益气固表。汗出不止者,加煅龙骨、煅牡蛎、浮小麦等以固涩敛汗。若食少纳呆,可加白术、茯苓、陈皮、半夏等以健脾化湿和胃之晶。若心慌气短,心悸不宁,加白芍、当归、酸枣仁等养心安神,远志、茯神、生牡蛎以安神定志。另有在排尿时发生晕厥,亦为气虚所致,拟有逢土丹,用人参、附子、白术、菖蒲、半夏、生枣仁等药治疗。本证亦有反复发作者,因此平时必须注意调养,可经常服用香砂六君子丸、参苓白术丸、补中益气丸等健脾益气之品,以调理气血,增强体质。勿过劳、调情志亦是防止复发的重要环节。,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37,2血厥实证 主症:突然昏倒,不省人事,牙关紧闭,面赤唇紫。 兼次症:醒后头昏头痛。平时急躁易怒,口苦面赤,头晕胀痛。 舌象:舌质红,苔薄黄。 脉象:弦。 分析:肝为风木之脏,其性刚,主升主动。暴怒伤肝,怒则气上,气机逆乱,血随气升,并走于上,扰乱神明,闭塞清窍,因而突发昏厥,不省人事。面赤唇紫,头昏头痛,脉弦,皆是气逆上窜,血苑于上的表现。平时急躁易怒,口苦面赤,头晕胀痛,舌质红,苔薄黄,乃肝失于条达,肝阳上亢的表现。,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38,治法:理气活血。 方药:通瘀煎加减。方中以当归尾、红花、山楂活血散瘀,乌药、香附、木香、青皮理气开郁,泽泻利湿降浊。若肝阳亢盛,头晕头痛者,可加钩藤、菊花、珍珠母等平肝潜阳,加白芍、枸杞子、生地以育阴,加牛膝引血下行。若急躁易怒,少寐多梦,可加钩藤、石决明、龙胆草、丹皮等平肝泄热,加郁金、薄荷疏肝理气,酸枣仁、远志等养心安神。 此证若反复发作,以致气血难以平和,也可一厥不醒,终成危候。另有心痛骤发,四肢逆冷,进而昏厥者,可先用苏合香丸灌服,以开闭塞之窍,缓解后可按心痛辨证治疗。,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39,血厥虚证 主症:心悸头晕,或眼前发黑,昏厥无知。 兼次症:面色苍白,口唇不华,目陷口张,自汗肤冷,气息低微,或四肢震颤。 舌象:舌质淡,苔薄白。 脉象:芤或细数无力。 分析:平素气血亏虚,如因外伤失血,或崩漏不止,或其他疾病引起出血,则阴血更虚。血虚不能上承,则心悸头晕,眼前发黑,致清窍失养,昏厥发作;血脉不充则面色苍白,口唇无华;阴血内衰,阳气亦虚,正气不固,因而目馅口张,自汗肤冷,气息低微;气血不能达于四肢,筋失所养,血虚生风,故见四肢震颤;舌质淡,脉芤或细数无力是阴血虚的表现。,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40,治法:益气养血。 方药:急用独参汤灌服,继用人参养营汤。方中人参、黄芪益气摄血,白术、茯苓、甘草健脾补中,当归、熟地养血,白芍、五味子敛阴,肉桂温阳,远志安神定志,陈皮理中焦气机,使补而不滞,姜枣调和诸药。 若出血不止,当酌加止血药:崩漏者加茜草根、丹皮、侧柏叶,冲任虚寒者加炮姜、艾叶;咯血、吐血者加白及、仙鹤草、白茅根;外伤出血者加三七等。若见自汗身冷,呼吸微弱者,加附子、干姜等温阳之品;心悸不眠者,加龙眼肉、酸枣仁、柏子仁等养心安神;若口干少津,加麦冬、石斛、北沙参等养胃生津。有看见血迹后,即觉头晕目眩心慌,站立不稳,肢冷汗出,发生昏厥者,亦为气血两虚,可参照本证进行治疗。,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41,2020/9/11,厥证,42,3痰厥 主症:眩晕,或咳喘气急,突然昏厥,喉中痰鸣。 兼次症:胸闷纳呆,或呕吐涎沫,呼吸气粗。 舌象:舌苔白腻。 脉象:沉滑。 分析:由于平素饮食不节或久咳之人脾肺俱伤,湿浊内聚,痰邪内蕴,复因恼怒气逆或外感六淫之邪,引动痰邪,痰随气升,上闭心窍,故突然眩晕昏厥;痰阻气道,痰气相击,故而喉中痰鸣,呼吸气粗;痰邪上犯则呕吐涎沫;痰浊阻滞,气机不利,则胸闷;肺失宣降,则咳喘气急;痰湿困脾,脾失健运则纳呆;痰浊中阻,清阳不升,则眩晕;舌苔白腻,脉沉滑,均为痰浊内阻的征象。,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43,治法:行气豁痰。 方药:导痰汤加减。方中半夏、胆南星燥湿化痰;陈皮理气燥湿,和中化痰;茯苓渗湿;枳实下气降逆。若痰气壅盛咳喘者,加杏仁、白芥子降气化痰。如头晕甚者加天麻。食欲不振加白术健脾。胸闷加苏梗、桔梗疏理气机。如兼有外感表证,酌加荆芥、薄荷、金银花、连翘等以散风解表。若痰浊内阻,郁而化热,症见口干便秘,舌苔黄腻,脉滑数者,可加全瓜蒌、黄芩、栀子、竹茹等清化痰热之品,或用礞石滚痰丸以豁痰清热降火。,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44,4食厥 主症:暴饮暴食,突然昏厥。 兼次症:脘腹胀满,呕恶酸腐,头晕。 舌象:舌苔厚腻。 脉象:滑。 分析:由于暴饮暴食,损伤脾胃,食积不化,填塞中脘,脾气不升,胃气不降,复遇恼怒,气逆于上,气与食并,壅塞于上,则清窍不利,故突发昏厥,或见头晕。胃腑浊气上泛,故呕恶酸腐;食滞停积于中焦,则脘腹胀满;苔厚腻,脉滑,均为食滞不消、浊气不降的表现。,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45,治法:消食和中。 方药:昏厥如发生在食后不久,可先用盐汤探吐,以祛食积。继以神术散合保和丸治疗。方中以山楂、神曲、莱菔子消食化积;以藿香、苍术、厚朴、砂仁、陈皮等理气和胃;半夏、茯苓健脾和胃化湿;连翘清积滞之热;甘草调和诸药。若呕恶,加黄芩、竹茹,如腹胀而大便不通者,可用小承气汤导滞下行。,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46,5、暑厥 主症:身热汗出,口渴面赤,继而昏厥,不省人事。 兼次症:或有谵妄,头晕头痛,胸闷乏力,四肢抽搐。 舌象:舌质红而干,苔薄黄。脉象:洪数或细数。 分析:由于感受暑邪,暑热内闭,蒙塞清窍,则卒然昏厥;扰动神时,则神识昏乱,狂妄谵语;暑热内袭,热郁气逆,故见头晕头痛;胸闷身热,汗出面赤,为暑热内蒸之象;热蒸汗出,气阴两伤,则口渴乏力;舌质红而干,苔薄黄,脉洪或细数,均为暑热内盛,气阴两伤的表现。,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47,治法:开窍醒神,清暑益气,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48,方药:昏厥时应予牛黄清心丸或紫雪丹以凉开水调服,清心开窍醒神为主。继用白虎加人参汤或清暑益气汤加减,以祛暑清热,益气生津。方中以生石膏、知母、荷梗、黄连、竹叶、西瓜翠衣清热解暑;以西洋参、人参、麦冬、石斛、粳米、甘草等益气生津。,2020/9/11,厥证,49,如因暑邪煎迫,热蒸汗出,气随汗脱,多汗乏力,四肢逆冷,面色苍白,心悸口渴,为气阴大伤,宜益气生津,固表止汗,方用参附龙牡汤。方中以人参补气,附子回阳,煅龙骨、煅牡蛎敛汗摄阴。可加麦冬、石斛养阴生津,知母、西瓜皮清暑解热。若暑热内闭,热灼阴伤,肝风内动,昏厥不醒,四肢抽搐者,治宜清热解暑,凉肝熄风,方用羚羊钩藤汤加减,方中羚羊角、钩藤、桑叶、菊花清热凉肝,熄风止痉;生地、白芍、甘草凉血清热,缓解挛急;旷贝、茯神、竹茹清热化痰,可加西瓜皮、荷叶、知母等清热解暑之晶。若是暴受秽浊之气,内闭清窍,气机不利,症见突然昏厥,不醒人事,口噤不开,手足厥冷,面色晦暗,脘腹胀满,二便闭塞不通,宜用苏合香丸或玉枢丹辟秽开窍。,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50,暑厥一证多发生在炎热夏季,常因露天作业,烈日曝晒,或于闷热之室外作业过久所致,年老体弱及病后体虚之人更易于发病,宜加强防护。昏厥发生之后,应迅速将患者移至阴凉通风处,必要时应配合输液、物理降温等西医抢救治疗。,九、辨证论治分证论治,2020/9/11,厥证,51,厥证之转归取决于患者正气之强弱及阴阳失调、气血逆乱之轻重。若阴阳气血相失,进而阴阳离绝,则发展为了厥不复之死证。若阴阳气血失常,或为气血上逆,或为中气下陷,或气血痰瘀等邪气内闭。气机逆乱而阴阳尚未离决,此时若正气来复,治疗得当,则气复返而生,或病机转化演变为他证。如气厥和血厥之实证,常转化为气滞血瘀或肝阳上亢之证;血厥虚证,常转化为脱证等等。厥证的预后,与患者平素正气的强弱、邪气的盛衰及抢救治疗得当与否密切相关。发病之后,若呼吸比较平稳,脉象有根,表示正气尚强,预后良好。反之,若气息微弱,或见昏愦不语,或手冷过肘,足冷过膝,或脉象沉伏如一线游丝,或散乱无根,或人迎、寸口、趺阳之脉全无,多属危候,预后不良。,十、转归预后,2020/9/11,厥证,52,1病人昏厥发作跌倒时,应让其平卧,迅速解开衣领,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痰多时,应吸痰,以免痰液阻塞,气道不利。当患者开始清醒时,不要急于坐起,更不要站起,应再平卧几分钟,然后徐徐坐起,以免昏厥再发。 2因本证发作之前常有先兆,当有头晕眼花,出冷汗,心慌,面色苍白等前驱症状时,应立即嘱其平卧,以免跌倒受伤。对于平素体质虚弱,病后或老年气血亏虚者,应注意避免过度疲劳,不要站立过久,在变换体位时动作宜缓,不可过急,以免诱发昏厥。 3平素肝气不舒,肝阳偏亢而失于调理者,尤应注意戒郁怒,节忧思,避免情志相激,而致病发。 4体胖湿盛痰多之人,饮食宜清淡,戒烟酒,以免痰湿内生。 5偶然发病者,苏醒后要注意调理,避免再发;经常复发作者,要找出病因,予以积极治疗。,十一、预防与调护,2020/9/11,厥证,53,厥证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或有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证。其病因多由七情内伤、外邪侵袭、亡血失津、饮食劳倦等引起气机逆乱,阴阳气不相顺接所致。临床上有气、血、痰、食、暑等厥之分。治疗以醒神回厥为总的治疗原则,但厥醒之后应注意调理善后,治疗原有病证。气厥、血厥尤宜详辨虚实,而二者之实证又有相似之处,如形体壮实,引发,发作时均见卒然昏厥,牙关紧闭,脉沉弦等症,但气厥实证是因肝气上逆所致,觉见情绪改变,反复发作之,特点,醒后也可出现哭笑无常等表现,治宜顺气开郁;血厥实证是电由肝气上逆,血随气升引起,平素多有阳亢表现,治宜活血顺气;气厥虚证则多见于元气素虚之人,加以惊恐、过劳、饥饿、睡眠不足等诱发,因一时气机不相顺接,清阳不升所致,治宜益气回阳。血厥虚证,则多见于失血之人,血虚不能上荣所致,治宜补气养血。至于痰厥乃痰气交阻,上蒙清窍所致,治宜行气豁痰。食厥乃食气相并,气机痞膈所成,治宜消导和中,此型多见于小儿。暑厥乃中暑或暑伤气阴所致,治宜清暑益气,开窍醒神。因厥证常复发,故预防调理尤为重要。,十二、小结,2020/9/11,厥证,54,病例分析,某男,41岁,干部。1998年3月2日就诊。主诉:突然昏倒1小时。 现病史:近一个月来患者上腹部反复剧烈疼痛,进食后可缓解,疼痛多在饭后3小时左右。当天上午上班时突然昏倒,神志不清,在诊所注射葡萄糖后苏醒,解大便一次,为柏油样便,约500克,由同事抬入我院,既往有上腹部疼痛病史,未确诊,常服各种胃药。 检查:血压:80/50mmHg,神志清,面色苍白,汗出肢冷,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细无力。 要求:1、中医诊断;2、主症分析;3、治法;4、方药。,2020/9/11,厥证,55,答案,诊断:厥证血厥虚证、胃痛(脾胃虚寒) 主症分析:脾胃虚寒,胃脘疼痛,中气不足,统血无力,引起便血,为远血。因失血过多,血不上承,清窍失养,则脑海不充,故突然昏倒。气随血脱,故汗出肢冷。 治法:益气固脱扶正止血以治急,后行温中摄血。 方药:参附注射液50ml+5%GS250ml静点。 云南白药4g立即温水冲服。 汤药:伏龙肝30g,生地15g,附子7g,焦白术15g,地榆炭20g,炙甘草10g。,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