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有3套教案供选择使用

上传人:ren****ao 文档编号:156457004 上传时间:2022-09-26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有3套教案供选择使用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有3套教案供选择使用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九年级化学全套教案第三单元课题2分子和原子有3套教案供选择使用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题2 分子和原子 教学目标 1、识与技能: (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 (2)认识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3)通用微粒的观点解释某些常见的现象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学生熟悉的日常现象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思考,来探索微观世界,认识分子和原子 (2)通过对宏观现象的讨论,把对微观世界的探索引向深入,引导学生用分子、原子的观点分析比较两种变化,进一步从化学变化中认识分子与原子的特征,形成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增强学生对微观世界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2) 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想象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从宏观现象微观粒子的运动,形成分子和原子的概念 难点:抽象思维的培养 教学准备 1、 准备品红和氨的扩散实验的仪器 2、 准备酒精和水的混合实验 课时安排: 2 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创设情境,设问激趣 创设情境 把一瓶香水带进教室,放在讲台上,打开瓶塞 1、 同学们为什么会闻到香味? 2、 糖放入水中为什么不见了? 3、 衣柜中樟脑片为什么会不见了? 学生思考、讨论 从学生熟悉的现象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 设问激趣,导入新课 实验32:品红的扩散 在静止的水中品红为什么能扩散呢? 学生实验; 观察现象; 思考讨论。 在学生亲身体验中激发思维及探究欲 过渡 在很久以前许多学者就对上述这些问题进行了探究,他们提出了物质是由不连续的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设想 小结:物质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和原子构成的。 小实验:请同学们用手对着脸轻轻扇动,感受一下分子对脸撞击的感觉 确立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 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形成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构成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是真实存在的吗? 展示图片:教材P48图3-6、3-7 看图想象分子的存在 让学生了解现代高科技,并借助图像进入微观世界。 肉眼看不见的分子有何特点? 1、 花香能闻到,但却看不到。 2、 能看到整块的糖,却看不到溶解后的糖 思考、讨论,并归纳总结 锻炼学生分析、推理、归纳、总结的能力。 实验探究 对比分析 了解性质 分子很小 1个水分子的质量约是310-26kg; 1滴水中大约有1.671021个水分子 做氨水在空气中的扩散实验 请同学们猜想:为什么B杯中的溶液变红了?针对你的猜想,请设计实验方案,证实你的猜想。 小结 1、 氨水中氨分子不断扩散进入了酚酞溶液中,使酚酞溶液变成了红色。该实验 说明了分子在不停地运动。 2、 在受热的情况下,分子的能量增大,运动速率加快。 按实验要求观察现象:B杯中的溶液变红了。 学生猜测,讨论 把实验步骤略作改变,让学生体验实验 探究的步骤: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证据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探究的能力 实验:酒精与水的混合 思考:为什么1+12 一碗黄豆与一碗小米混合是否等于两碗? 小结:分子之间有间隔 观察现象:1+12 思考、讨论、猜想 练习巩固 分析归纳 用分子的观点分析: 1、 为什么墙内开花墙外香? 2、 为什么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易凉干? 3、物质为何有三态变化? 讨论、分析、交流 分子的性质:分子很小;分子不停地运动;分子间有间隔。 培养学生的知识运用的能力 第二课时 模型展示 展示: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氧化汞的分子模型。 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观察、分析; 语言表达:一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一个氧分子是由两个氧原子构成的。 用模型把微粒直观地显示出来,便于学生理解。 分析推理 组织讨论 1、 从分子的角度看,水的蒸发和水的分解有什么不同? 2、 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和水在电解反应中分子和原子的变化情况,推论在化学变化中发生的变化的分子还是原子? 小结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是化学变化 中的最小粒子。 在模型的帮助下,分析、讨论、推理在两种变化中分子原子的变化情况。 分析得出:当物质发生物理 变化时分子不变。当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 总结交流 学完本课题你们知道了什么?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 氧化汞受热分解; 2、 水蒸发后化学性质没有变; 3、 混合物与纯净物有什么不同? 小结收获 交流体会 代表发言 通过小结、练习,使知识形成脉络,使学生初步进入微观世界。 板书设计 课题2 分子的原子 第一课时 一、 物质是由分子和原子等粒子构成的 二、 分子的性质 1、 分子很小; 2、分子在不断运动; 3、分子之间有间隔。 三、 分子、原子的概念 1、 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第二课时 四、 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 1、 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当物质发生物理变化时,分子不变;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变了,原子不变。 2、 混合物和纯净物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纯净物是由同种分子构成的;混合物是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课题2. 分子和原子(B案)【教学目标】1.通过生活中的现象,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2.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和自制分子模型,认识分子、原子的特性,培养动手能力。3.通过讨论交流,分子模型化学变化过程的演示,培养团结、协作的合作意识。【教学重、难点】分子特性的探究【实验准备】大、小土豆、牙签、西红柿、试管、蒸馏水、浓盐酸、气球、注射器、棉花、铁、酚酞、品红、黄豆、砂、浓氨水【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师:请同学们分小组实验,加热蒸发10毫升水,然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与体会。生1:水变成水蒸气,属于物理变化。生2:水沸腾前有气泡从水中冒出。生3:试管中的水能慢慢地变少了,试管口有水珠。师:很好,通过水蒸发的实验,你有什么疑惑呢?生4:我想知道水为什么会减少?水为什么会变成水蒸气?生5:我想知道水是如何变为水蒸气的。师:看来同学们的问题可真不少,要弄清你们的问题,就必须走进微观的世界,同学们在认识微观世界时,需发挥同学们的想象力。现在同学们就通过自己的想象、各小组的讨论、猜想水变少的原因。生6:水具有挥发性,加热后水挥发掉了一部分。生7: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加热后,微小的粒子跑掉一部分。生8:水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这些微小的粒子本身就是运动的,只不过加热后运动得快一些。师:同学们的想象力太丰富了,不错,水确实是由微小的粒子组成的,我们所见的其它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微小的粒子是什么呢?请同学们看书P47面分子的有关内容。【点评】教师首先从水蒸发的简单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操作、观察,调动学生的感性认识和原有的知识积累,在此基础出提出第一个探究性问题,即“猜想水变少的原因”,将学生的思维引入微观世界,激发学生的想象欲望。在学生思维充满疑问与好奇心的基础上,再来看书,这种学习的效果是可想而知的。师:通过看书,我们知道了物质是由微小的粒子构成的,这些微小粒子有的是分子,而有的则是原子。(教师出示一瓶浓盐酸,小心地打开瓶盖)我这里有瓶浓盐酸,现在将它打开后,你看到了什么现象呢?(在瓶口产生了白雾),对,白雾是由于盐酸中的氯化氢分子运动到空气中,与空气中用肉眼看不见的的水分子结合在一起,又变成盐酸小液滴所形成的现象。师:以上事实说明了空气中有水分子存在,进而证明分子真实地存在,同学们还能通过哪些事例说明分子的存在?生1:路过酒厂、化肥厂都可以闻到酒香和臭味。生2:打开液化气瓶可以闻到浓烈的液化气中的臭味。还可以嗅到汽油的气味。汽油瓶不盖盖放在家中,过一段时间就没了。生3:加热一壶水可以被烧干。师:同学们通过生活中许多的现象,说明了分子是真实存在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进分子的世界。(点击: ject/chemi stry/html/)师:刚才大家观看了有关分子的课件,请同学们说一说,你对分子的了解有哪些?生1:我看到科学家们用隧道显微镜观察到的苯分子的图像、水分子的图像、二氧化碳分子的图像,知道分子存在的事实。它是构成物质的一种粒子。生2:分子很小,我们肉眼看不到。生3:分子不是静止的,是运动的。生4:分子有不同的颜色,它不是最小的,像水分子就是由两种不同颜色的粒子组成的。生5:分子有不同的形状。同学们涌跃发言,各抒已见。师:很好!刚才同学们把各自对分子的了解进行了描述,现在请你们以小组为单位,大胆地来进行探究,进一步用你们掌握的感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来验证你的观点,然后分组交流。【点评】教师引导学生看书以后,并不是就事论事来复述教材内容,而是要求学生再次用生活中的事例和掌握的部分理论知识来对分子知识的认识,这样就形成了学生的复合思维,这种引导方法既注意让学生应用在前一次探究中感悟的方法,而且对方法的要求又更高,如要求学生用“感性知识与理论知识”双重复合方法。学生分组设计实验,进行实验探究。生1:我们小组是将少量的品红放入装有冷水和热水的烧杯中,可以看到水中有红色丝状物在游动,且在热水中游动得快一些,我们验证了分子是运动的,分子的运动受温度影响,温度越高,运动越快。生2:我们小组先闻了水和酒精的气味,然后将10ml和10ml酒精混在了一起,知道了水分子和酒精的气味不一样,不同物质由不同分子构成,不同分子有不同性质。酒精和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了20ml,说明分子间有距离。生3:我们小组猜想分子是运动的,然后用对比的方法,进行了验证,先将酚酞溶液滴几滴在装有浓氨水的试管中,溶液变为红色。说明氨水分子与酚酞分子接触后溶液变成了红色。对比实验有一条滤纸上不同的位置滴几滴酚酞试液然后将滤纸放在试管中,管口用木塞塞住,我们发现纸条上滴有酚酞的地方从管口到底部依次变红,证明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生4:我们组用注射器先抽取了一定的空气,然后把注射器封住可向内推动活塞,验证了分子间有间隙。师:很好!同学们亲自探究出了分子的一些特征,但很遗憾的是分子太小,我们不能亲眼目睹它,你们能想象出来它吗?(能)生5:不同的物质由不同分子构成,不同的分子有不同的性质。像用警犬能缉毒追踪。生6:分子是运动的,我们可以闻到花的香味。生7:分子间有间隙,就像铁钉可钉入木头中而不能钉入铁块中一样。生8:1ml黄豆与1ml沙混合,总体积一定小于2ml。生活中车轮中充灌空气能被压缩,气球可以挤压变形。生9:分子的运动与温度有关,像食盐、白糖在热水中溶化快一些,湿衣服在夏天比冬天容易干一些。师:很好,同学们联系生活实际,通过生活中的现象,将微观的分子活生生地呈现在了大家的面前。现在,老师也有一个模型,请大家欣赏(老师展示一个用土豆、胡萝卜做的水分子模型)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呢?生1:是一个水分子的模型,它是由二部分组成的,呈“V”字形,说明分子不是最小的,是由比它更小的粒子组成。师:这位同学回答的问题有创造新点,下面请同学们分成两个小组研究教材中P50页图312和313,这两个图象什么? (下面第一小组的同学对图312的描述,第二小组同学对图313的描述略)生1:单个图象乒乓球、象桔子、象汤圆、象眼睛;生2:前面的两个图象金鱼的身体;这一组图象我们上体育课,先集中,再分开进行单项活动;生3:象米老鼠,人类太不友善了,他们用极端手段先把米老鼠的耳朵与头肢解,再分门别类的摆在货架上买生4:其中一个 象一个新爸爸带着两个小孩,另一个 象一个新妈妈带着两个小孩,新爸爸和新妈妈再婚以后大人到一起去玩,两家的小孩又到一起去玩。师: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是的,分子不是最小的,它是由比它更小的原子构成。原子是不是最小的呢?也不是,它只不过在化学变化中不能再分,它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粒子。请同学阅读书本P50面的原子的有关知识,把你对原子的理解与大家进行交流。生1:根据书中“312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 313氧化汞分子的分解示意图”图示,我们可知,原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变,化学变化实质上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又重新组合成新的分子。生2:若分子是一座房子,则原子就是建房子的砖。生3:若分子是一个变形金刚,原子就是拼图的各个部件。生4:若分子是一个英文单词,原子就是构成每个单词的字母。若分子是一个中文方块字,则原子就是构成方块字的基本笔划。生5:若原子是一个汉字,则分子是一句话。每句话可分有各个汉字,各个汉字可组成一句话。师:太精彩了,老师通过同学们的描述,眼前好像看见了许许多多分子、原子,真想把它们捉住,上述两组图中的信息还发现了哪些规律?生1:分子的破裂是化学变化的基础;这些粒子只是形式上在变,箭头左右原子的总个数没有改变,哪么总质量也不会变,箭头两边也只有两种原子,原子的种类也没变生2:从图312中我还发现了制取绿色能源氢气的原理,虽然它现在还没有什么经济意义,但我要告诉科学家们改进的两条思路,就是去找更好的催化剂,去找更廉价的能源代替电能,就用太阳能吧!师:同学们在大脑中已经建立了分子与原子的模型,我们能否用生活中最常见最常用的物质来建立分子和原子的模型?请各组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用西红柿、土豆、牙签等自己动手做一个分子模型,展示给同学们。同学们纷纷做分子和原子的模型,相互交流,在这一活动中学生个个喜气洋洋。【点评】教师为了让学生理解分子、原子有哪些特点,可谓煞费苦心,这里有引导学生实验、猜想、分析图的意义、分析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熟知的实例和用蔬菜做分子和原子模型。从学生分析图的意义与规律环节看出,学生的思维灵气折射出无穷的创造力。做模型的过程能让学将宏观知识形象化,微观知识表观化。从教师在上述各环节的引导技巧看出,只要教师留心,我们身边有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师:我们欣赏了同学们自制的分子模型。现在,我们来轻松一下,做一个游戏,请本班一大个(A)和两小个(B、C)上台,按老师指令行动,其他同学在下面猜一猜,他们做的是什么游戏。生A用手牵着生B、生C三人不停地转动。生1:他们表演的是一个水分子。生2:生A代表一个氧原子生3:生B、生C分别代表一个氢原子生4:若A抱着B、C更像一些师:谢谢刚才三位同学的精彩表演,哪位同学还有更精彩的表演吗?生1:我们可以表演水分解的微观过程。我们可以【点评】学生经过几次大型探究,大脑皮层一定会有一些紧张,教师些时利用游戏形式来进行知识的整合,是一种积极的休息和调节。师:游戏大家也看了,大家有什么感悟呢?生1:分子、原子的世界很美妙,我真的想畅游在分子、原子的世界里。生2:物质的构成太奥妙,我一定要学好它,让它更好地为人类服务。生3:我想去网上了解更多的分子、原子知识。师:如果其他同学还有不同的想法,我们课后交流。现在老师留给你们二道作业。1、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些分子的模型。2、用分子、原子的知识解释我们熟知的生活现象。【总评】本节课的案例中,教师为了将学生引入微观世界,所给出的系列探究性问题和材料都是为了将“微观知识形象化,抽象知识表观化”,学生探究活动内容趣味性强,当然对学生的吸引力就大。执教:湖北省当阳市半月镇中学 任文锋 点评:湖北省当阳市教研室 朱吉杰课题2 分子和原子(A案)【教学目标】1、认识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了解分子、原子的区别;并能运用分子、原子的观点解释一些简单的化学现象。2、学会运用实验、观察、识图等方法获取信息,学会运用想象、类比、分析、归纳等方法处理加工信息。3、认识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和一般方法,体验探究活动的乐趣;初步建立“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可分的”的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观。【教学重点与难点】分子、原子是客观存在的,是构成物质的两种粒子。【实验准备】品红的扩散 氨分子扩散实验 二氧化氮气体在空气中扩散水和酒精的混合 压缩水和空气 【课时安排】两课时【教学设计】第一课时【问题情景】投影四幅Flash动画画面1、小明站在阳台上想:湿衣服晒干,水跑到什么地方去了?2、路过花店时,小丸子对小英子说:我闻见了花香,你闻见了吗?3、冲糖水时,小刚感到迷惑,把白砂糖放入开水中,糖不见了,而杯中的水却有了甜味。4、小强指着马路问爸爸:马路为什么要隔成许多小泥块,块与块之间的间隔冬天和夏天为何不一样宽?【引入课题】以上四种现象在生活中司空见惯,我相信我们一起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以后,你一定会解释以上现象。【实验】品红在水中扩散【想一想】你看见了什么?你怎样解释这种现象?【拓展】结论1:宏观物质都是由微小的粒子分子、原子构成的。分子、原子是真实存在的。【播放动画】分子在水中扩散的微观过程【投影】1、苯分子的照片 2、移走硅原子构成的文字【活动与探究】在烧杯A中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得到无色溶液。在烧杯B中装入10ml浓氨水。用一只大烧杯把A、B两烧杯罩在一起,几分钟后,观察到小烧杯A中的溶液变成了红色。上述现象说明了什么?请你用简单的实验证明自己的解释。【学生猜想】1、A烧杯内滴入的酚酞要过一会儿才能变红,与B烧杯无关。2、大烧杯壁上沾有某种物质,散发出的肉眼看不见的微粒与烧杯A中的溶液接触,使其变红。3、烧杯B中的浓氨水散发出一种由肉眼看不见的微粒,慢慢溶解到烧杯A的溶液中,使A溶液变成红色。【设计方案,进行探究】1、用洁净烧杯C装入20ml蒸馏水,滴入23滴酚酞试剂。静置,观察现象,将其单独罩在大烧杯里,观察现象。2、另取两只烧杯,重新配好A烧杯中的溶液,B溶液用蒸馏水代替浓氨水,用大烧杯罩住A、B烧杯,观察现象。3、小心闻B烧杯的浓氨水,嗅到刺激性气味。取出浓氨水少量于试管中,滴入酚酞试剂,观察现象。【获得结论】1、氨水能使酚酞试剂变红。2、B烧杯浓氨水中有肉眼看不见的微粒逸出,有些微粒进入A烧杯中的溶液,使溶液成分改变,颜色变红。【分组实验】A组:一杯开水,一杯冷水,同时放入质量相当的品红,观察现象。B组:下面一个集气瓶盛红棕色的二氧化氮气体,上面一个集气瓶盛空气,抽走中间玻璃片,观察现象。C组:(1)50ml水与50ml水混合 (2)50ml酒精与50ml酒精 (3)50ml水与50ml酒精混合D组:各取两支大小相同的医用注射器,将栓塞向外拉,分别吸入等体积的空气和水,用手指顶住针筒末端的小孔,将栓塞慢慢推入。【汇报实验结果】你有何发现?【拓展结论并投影】结论2:分子总是不断地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速率越快。结论3:分子之间有间隔,气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大,固态、液态物质的微粒间隔比较小。【考一考你】、苯分子照片中两个相邻苯分子间黑色的部分是什么?、“酒香不怕巷子深”、水烧开后在壶口处能看见白雾,说明了分子具有什么性质?【投影】1、几种常见分子模型2、空气的自白(模拟空气中的氮气分子、氧分子、水分子、氦原子等微粒模型以及运动情况)【讨论与交流】1、解释四幅Flash动画中的问题2、本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感受3、P52 3(2)(3)(4)(6)、动动手,制作几种分子模型【知识梳理】我已知道:物质是由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是在分子、原子等微小粒子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一定的间隔分子是由两个及以上的原子构成的第二课时【实物展示】请几名同学把亲手制作的分子模型展示给大家。(水分子、氧分子、氢分子、二氧化碳分子。)(分子里的各个原子可以拆开)【问题情景】投影1、从分子角度看,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两种变化有什么不同?2、观察P49氢气与氯气的反应的示意图,仔细分析在此变化过程发生变化的是分子还是原子?【小组讨论】1、教师也参与讨论 2、小组交流观点【模型演示】1、水的蒸发与水的分解(一人演示一人解说)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气体(同上)【分析】水的蒸发:水分子未变,分子间隔增大物理变化 电解水的电解:水 氢气 + 氧气化学变化 (水分子) (氢分子)(氧分子)【获得结论】1、化学变化前后,分子发生改变。2、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质疑探究】化学变化中,分子是如何改变的呢?【投 影】1、水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2、氧化汞分子分解过程(Flash动画)【小组讨论】你有何发现?你能得出哪些结论?【小组讨论】发现各自观点【获得结论】1、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分子分成原子,原子重新组合新的分子。2、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3、分子、原子的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4、原子可以结合形成分子,也可以直接构成物质。【反思小结】1、你学完分子和原子的知识后,有哪些收获或感受?请你说出来。2、P52 3(1)(5)、4【点评】“分子和原子”这部分内容是九年级化学课标实验教科书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探究点,本课题在教科书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两课时的教学设计,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体现了课改的理念,把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在探究氨分子扩散实验时, 留给学生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大胆猜想。设计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让学生体验到探究的乐趣,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科学品质。第二,问题情景真实,实验设计巧妙,资料准备充分。特别是在介绍分子的性质时,给出了鲜活的、真实的情景材料,达到了质疑激趣的目的。增补的实验直观性强,现象明显,穿插的也很到位。第三,教学过程设计紧凑,环环相扣,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逻辑性和严密性。不过,有些地方设计过于冗长。素材获取应不拘泥于教科书,还应更生活化些,让学生真正感受到化学就在我们身边。执教:湖北省宜昌市点军区桥边中学 覃学红 点评:湖北省宜昌市教研中心 刘永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考试试卷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