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

上传人:zh****u6 文档编号:154434168 上传时间:2022-09-20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92020学年高一历史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试题2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师高中2019-2020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月考历 史 试 卷 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先秦时期今山东大体分属齐鲁两国,齐国是以淄博为国都,领有今山东以东的大片土地;鲁国是以曲阜为国都,领有山东以西的小块土地,故后世称山东为“齐鲁之邦”,但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关于是鲁不是齐的原因,下列解释最合理的是A. 鲁国的面积比齐国大 B. 受宗法制正统观念影响C. 因孔子受到历代推崇 D. 由分封制等级体系决定2元代以前,中国主要以“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行政区的自然属性与经济、文化一体化趋势较强,容易产生割据局面。从元代开始,采取“犬牙交错”的原则,任意将自然环境差异极大的地区拼成一个省级行政区,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主要目的是A. 采用了传统的地方分权制度 B. 尽量缩小行省的管辖区域C. 利用山川形势制约地方势力 D. 依据山川走势划分行省辖区3后汉书左雄传记载:“请自今孝廉年不满四十,不得察举,诸生试家法(经术),文吏课笺奏,副之端门,练其虚实,以观异能,以美风俗。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材料反映东汉时期A. 规定察举年龄必须在四十岁以上B. 改变了单凭以德选拔人才的标准C. 确立以考试来甄别人才的制度D. 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已趋于成熟4中国古代统治者强化君主专制的一种方式是通过选用一些亲信组成新的机构以削减原来国家机关的实权。以下机构的设置能体现这种方式的是A. 枢密院、中书省、军机处B. 中朝、三司、尚书省C. 中书门下、枢密院、内阁D. 中朝、内阁,军机处51787年,陕西巡抚在奏折中称西藏达赖喇嘛的使者为“夷使”,乾隆帝斥责:“夷使字样,甚属错谬。国家中外一家,况卫藏(今西藏地区)久隶版图,非若俄罗斯之以外夷目之者可比。”这说明乾隆皇帝A. 对大臣的思想严密控制 B. 强调对西藏的主权管辖C. 通过外交解决中俄争端 D. “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6公元前415年初,雅典公民大会就是否出兵远征西西里进行表决,在大多数赞成少数反对的情况下通过了出兵决议,结果大败而回,帝国从此由盛而衰,这说明A. 雅典开西方民主政治之先河 B. 希腊民主制在雅典的完美体现C. 直接民主易导致群体非理性决策 D. 决议有利于雅典向海外扩张7罗马法中有句名言,即“没有告诉人就没有法官”,这就是由“控诉式诉讼”派生出来的“不告不理”的审判原则。这说明古罗马A. 压制平民的利益 B. 注重法律程序C. 维护贵族利益 D. 强调证据作用8雅典的陶片放逐法规定,每年召开特别的公民大会,投票决定将那些严重威胁民主政治的人流放海外。据此,下列行为中可能使公民遭到流放的是A. 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B. 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C. 为赢得个人政治声望资助贫穷公民D. 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9梭伦说:“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既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对于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下列改革措施最能体现他的这一观点的是A. 废除债奴制,建立五百人议事会轮流执政B. 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C. 每部落各选一名将军组成十将军委员会,实行“陶片放逐法”D. 建立公民陪审法庭,向参加政治活动的公民发放工资10从16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进3倍。在18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的一百多年里,垦地最多的是西南地区(四川,云南,贵州),而人口增长最多的是江南三省(江苏、安徽、浙江)。出现这种状况的主要原因是A. 高产农作物的传入与推广 B. 农业生产技术出现革命性变化C. 国家统一安定与民族融合 D. 政府实行鼓励垦荒的土地政策11明代政治人物王世懋在其著述中描绘了景德镇因烧制瓷器而火光烛天的情形,称之为“四时雷电镇”。这被个别历史学者认为是“工业超时代发展的征象”,实际上他是以此来指责“当地居民穿凿地脉,以致没有人登科中举”。下列说法中最为合理的是A. 政治人物的著述不足以成为史料 B. 著述不属于实物资料所以可信度低C. 史料研读须正确理解作者的本意 D. 历史真相因为年代久远而无法探究12下列三种手工业形态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 官营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官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也D. 民营手工业官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1317、18世纪,欧亚大陆东西两端的封建国家推行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经济政策重农抑商和重商主义。对其理解正确的是A. 都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 都增强了国家的经济实力C. 都阻碍了资本主义的发展 D. 都加强了封建势力的力量14盐引是盐商合法贩盐的官方凭证。明朝政府鼓励商人输运粮食到边塞换取盐引。盐商凭盐引到指定的盐场支盐,再把盐运到指定的地区销售,获取利润。这反映了明朝A. 食盐业被政府严格控制B. 政府对盐商采取扶植政策C. 食盐市场出现官商勾结D. 食盐生产具有区域性特征15战国时期重士之风兴起,士的地位大大提高。许多诸侯国因能“得天下之士”而在争霸战争中出尽风头,秦国因善于得士和用士而最终完成统一。这一现象A. 使贵族政治更加巩固 B. 是“百家争鸣”的产物C. 开始打破“学在官府” D. 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16儒家思想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大起大落。春秋战国时期遭到冷遇;秦始皇焚书坑儒;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新文化运动提出了“打倒孔家店的口号”;当今孔子学院在全球开花。说明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A. 统治者个人喜好 B. 当时的经济状况 C. 文人学者的喜好 D. 现实政治的需要17法家将君主的治国比喻为驾车:“势者,君之舆;威者,君之策;臣者,君之马;民者,君之轮臣顺则马良,民和则轮利。”法家治国思想追求()A. 君民一心,同舟共济 B. 经济发展,交通先行C. 君权至上,驭臣有术 D. 顺其自然,无为而治18部分史学家认为: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成为“儒教”。“儒家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由此可知A. 汉武帝进一步发展完善了儒家思想 B. 汉代经学神秘化趋势明显C. 董仲舒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 D. 汉代儒学重视考据、训诂19李约瑟认为:“理学的世界观和自然科学的观点极其一致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朱熹是中国历史上最高的综合思想家”。李约瑟高度评价朱熹主要是侧重于()A. 理学集大成的历史地位 B. 求科学之真的精神C. 促成海外朱子学派建立 D. 格物致知的方法论20有学者指出:“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慧远在庐山讲经,就曾讲诵儒家的丧服经,阐述服丧的问题。”这说明在中国佛教A. 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 B. 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C. 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 D. 与中国儒家伦理存在冲突21万历十五年写道:“李贽的悲观不仅属于个人,也属于他所生活的时代。社会环境把个人理智上的自由压缩在极小的限度之内,人的廉洁和诚信,也只能长为灌木,不能形成丛林。”作者意在说明明朝A. 缺乏社会变革的新经济因素 B. 专制的社会环境压制人性的发展C. 八股取士钳制思想 D. 闭关锁国导致东西文化的隔绝22人们总是希望有一个“好皇帝”,依靠他拯救众生,农民战争也不反对这种意识,企图用一个“明君”去代替“暴君”。开始对这种看法提出质疑的是A. 董仲舒 B. 朱熹 C. 黄宗羲 D. 王阳明23中国古代天文机构是政府的重要部门。从事天文观测的人员都是朝廷命官,甚至有人担任高官并拥有特殊政治地位。民间私藏和研究天文书籍被严厉禁止。对此现象认识正确的是A. 造成古代天文学长期落后 B. 天文知识有利于农业发展C. 观测天文会打破对君权的迷信 D. 统治者信奉君权神授维护统治24明末小说主人公的层面十分广泛,几乎社会上各色人等都充当了小说描写的对象,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也成为小说的主角。材料反映出明代A. 商品经济发展推动通俗文化发展 B. 市民文学开始兴起C. 工商业者的社会地位大幅提高 D. 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25史学家格奥尔格认为:史识,就是对历史问题的真知灼见,就是对历史的“灵心慧眼”,就是以科学史观作指导,通过分析大量可靠的史实,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据此分析,下列属于“史识”的是A. “汴京金银彩帛交易之所,屋宇雄壮,门面广阔,望之森然。”B. “城市官民杂处、商民混居,违章建筑侵占街道的现象严重。”C. “一户所领之织机不得逾百张,以抑兼并,过则有罚。”D. “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二、非选择题(本题共2大题,其中26题20分;27题30分,共计50分)26古往今来,不同的政权组织形式体现了人类政治文明的多样性。材料一 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致使相权逐渐削弱,这既是我国集权体制下的政治制度发展变化的突出特征,也是皇权与相权矛盾运动的必然结果。 齐涛资政通鉴中国历代政治制度得失材料二 (我们雅典)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他人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所具有的真正才能。在我们这里,每一个人所关心的,不仅是他自己的事务,而且也关心国家的事务。我们雅典人把决议提交适当的讨论,因为我们认为议论和行动间是没有矛盾的,最坏的是没有适当地讨论其后果,就冒失地开始行动。 伯利克里在阵亡将士葬礼上的演说材料三 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现代意义上的民主是不分出身、性别、贫富,凡是年满18周岁的公民,都享有民主权利,也就是参政、议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这样的权利。但雅典的民主,又是一个伟大的创举,它不是古代中国式的一个统治,一家之言。 郭小凌雅典民主制的得失请回答:(1) 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从独相到群相再到兼相”在秦、唐、明三代的表现。(6分)(2)依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优势。(6分)(3)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三中为什么说“雅典民主不是现代意义上的民主”?“伟大的创举”指什么?(8分)27儒学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影响着中国文明发展的进程。材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圣人所以能使天下顺治,非能为物作则也,唯止之各于其所而已。 二程集材料二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是谓物各付物,天地之所以因材而笃也,所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也。 李贽道古录材料三清朝前期戴震等一些儒学思想家关于“礼”的设想,隐含了一些瓦解文化专制和真理独占的政治集权体制,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 据葛兆光中国思想史请回答:(1) 据材料一,指出“二程”的核心思想。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当时儒学面临的危机。(12分)(2)据材料二,李贽对人性有着怎样的认识?结合李贽所处时代,指出影响这些认识产生的因素。(10分)(3)戴震等人的思想继承发展了前人的理论成果。据材料三,说明作者对戴震等人主要观点的理解。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儒学思想发展的认识。(8分)历史 参考答案1B【解析】根据所学知识,鲁国是姬姓王国,齐国是功臣,山东简称鲁而不是齐原因是受到宗法制的影响,故B项正确;A项与“山东的简称是鲁,而不是齐”无关;孔子受到历代的推崇与此题无关,故C项错误;分封制的等级体系与此题无关,故D项错误。2C【解析】从材料我们可以看出,元朝以前由于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容易使地方自然形成一种经济文化共同体,会导致国家分裂,而元朝削弱地方的经济、文化认同感,利用了山川形势来制约地方势力发展,加强了中央集权,C正确;从材料可以看出元朝的地方形式划分,采取的是犬牙交错的原则,以前的山川形便不同,不是采取了传统的分权制度,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到行省的管辖区域的大小,B错误;元朝以前是依据山川形便来划分行政区划,而元朝实行犬牙交错的原则,打破了依据山川形势来划分行省区划的特征,D错误。3B【解析】根据材料中后汉书反映的是东汉时期,根据材料中的“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可知并不是严格规定必须在四十岁以上,故项错误;从材料“若有茂才异行,自可不拘年齿”可知只要有才可不必拘于年龄限制,改变了单凭以德选拔人才的标准,故B正确;以考试来甄别人才的制度是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制,标志着人才选拔任用制度已趋于成熟,故CD错误。4D【解析】根据题意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武帝时,为加强皇权,选用一些亲信侍从如尚书、常侍等组成宫中的决策班子,称为“中朝”或“内朝”,中朝成为决策权机构,而以丞相为首的外朝负责执行;明成祖时期选派左右亲信组成内阁协助皇帝处理政务;为加强君主专制,雍正设立军机处,由皇帝选调亲信大臣组成,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达到顶峰,故D正确。A、B、C不符合题意,排除。5B【解析】乾隆意为,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不同于俄罗斯,不能称西藏使者为“夷使”,故B正确,A不是材料的主旨;材料没有涉及中俄争端,排除C;乾隆只是说西藏使者不能称为“夷使”,不能说明乾隆皇帝“华夷之辩”的观念消失,排除D。6C【解析】雅典大多数公民赞成的决议最终证明是错误的,表明民主并不等于科学和理性,C正确;雅典的民主政治制度奠定了西方民主政治制度的基础,但材料没有涉及这一内容,A错误;实行民主制的是雅典城邦而非整个希腊,C错误;在该决议下,雅典大败而归,并从此由盛转衰,故D错误。点睛:从材料看出,雅典公民大会大多数公民赞成的决议最终证明是错误的,反映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因此选出反映雅典民主政治弊端的选项即可。7B【解析】材料“不告不理”审判原则,就是“民不告,官不究”,反映出古罗马对法律程序的注重, 故B项符合题意;A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A排除;C项在材料中没有反映,故C项排除;材料强调的是告与不告,不是证据,故排除D项。8C【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不按时参加公民大会、拒绝参加城邦举行的戏剧表演不会威胁到民主政治,排除AD;不同意授予外邦人公民权是维护雅典民主政治的体现,因此不会遭到流放,排除B;资助贫穷公民虽然属于正义行为,但一旦为个人赢得政治声望,就有可能导致个人权力上升,威胁民主政治,故选C。考点: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陶片放逐法9B【解析】“我给予了一般人民以足够的权力,也不使他们失掉尊严,也不给他们太多;对于那些既有势力又有财富的人们,我也设法不使他们受到损害”反映出梭伦改革的特点,即执行折中的特点,与“各等级公民均可参加公民大会,财产越多者权利越大”相符,故B正确;A、C、D不能体现择中的特点,不符合题意,排除。点睛:本题考查梭伦改革,梭伦改革的主要目的是缓和矛盾,稳定雅典的社会秩序。因此他在改革中他主要扮演了“调停者”的角色,所以很多改革措施都带有折中的色彩,这使得他的改革不可避免的带有历史局限性。10A【解析】“全国耕地面积约增加了3亿亩,不到50%,而人口增加了进3倍”,原因是明清引进玉米、甘薯高产农作物,可以养活更多人口,故A正确;明清时期,农业耕作方式仍然是延续两千多年的铁犁牛耕耕作方式,农业生产技术没有出现革命性变化,B错;CD不是人口增长的主要原因。11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对本题材料的理解关键抓住两个层面,第一层面是对史实的陈述即史料,第二个层面是对史料的解读,个别历史学者的误解与实际史论的差别,此差别源于对作者论史本意的无知,断章取义造成的,因此,本题材料的理解最为合理为C;A、B、D项说法与题意不符。考点:历史研究的方法史料史观史论对史论的理解12B【解析】试题分析:根据所学知识,家庭手工业生产的产品大部分自己消费,小部分进入流通领域。官营手工业专门制造官府专用和皇帝私用的物品,产品不可能进入流通领域。民营手工业以赢利为目的,产品完全进入流通领域,可知按产品商品化程度从高到低依次是民营手工业、家庭手工业和官营手工业,A项说法正确,本题答案为A。BCD不符合题意。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机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官营手工业1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所学可知17、18世纪中国在此阶段是由于封建制度的限制,国家实行重农抑商,维护封建统治;而此时西方则是为了资本原始积累,提倡重商主义,两者都有国家因素在干预, A项正确;17、18世纪中国因实行重农抑商,一定程度阻碍了经济的发展,排除B;中国重农抑商政策一定程度上抑制资本主义发展,而西方重商主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排除C;西方重商主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掀起反封建浪潮,排除D。所以选A点睛:概念选择题解题技法,每一历史概念都有客观存在的特定的历史时间、特定的历史空间、特定的历史内涵(本质属性)和特定的历史外延(结果、作用、影响、意义等)。解决本题的关键是了解“重农抑商”和“重商主义”这两个概念,然后联系所学知识解决问题。14A【解析】明朝实行“开中制”,商家负责运粮到边关,政府则给盐引,商人拿着盐引到产盐区取食盐,之后到指定地区销售。体现出政府对食盐业的控制,故A正确;“开中制”是未解决边关军粮而采取的措施,明朝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B错误;C、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15D【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结合所学可知,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有利于思想的活跃,促进各国变法的进行,即为社会发展增添了活力,故D项正确;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不利于贵族政治的巩固,故A项错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是“百家争鸣”的背景,故B项错误;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与打破“学在官府”没有直接关系,故C项错误。【名师点睛】本题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改革,解题的关键是对材料的解读与分析,结合士阶层的崛起并受到重用的作用解答即可。16D【解析】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割据混战,主张“克己复礼、仁政、以德治国”的儒家思想受到各国的冷遇;秦始皇采纳了法家的学说,为加强中央集权,实现思想专制,下令焚书坑儒;西汉时期,董仲舒创立的新儒学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被汉武帝采纳;康有为把孔子装扮成改制的先师,是为了戊戌变法的需要;新文化运动提出“打倒孔家店”也是为了解放人们思想的需要。由此可见,儒家思想的扬弃归根结底取决于现实政治的需要,故选D。17C【解析】韩非子提出“以法为主”,法、术、势相结合的理论,主张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臣者,君之马;民者,君之轮臣顺则马良,民和则轮利”体现出君主应该有驭臣有术,C正确;A不符合法家思想,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治理国家的方法,B与材料无关,排除;D是道家思想,排除。18B【解析】“儒家内部出现了第一个神学家”指董仲舒。A是对题干的片面理解,题干说的是“汉武帝时“,并不是说汉武帝的儒学思想,故A错误;汉代经学神秘化趋势明显,这正是汉武帝时期儒学的一大特征,为了适应统治者的需要,董仲舒不但首倡儒学独尊,而且把孔子的学说宗教化,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其中有“天人感应”“天人合一”的说法,后来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罢默百家,独尊儒术”,故B正确;孔子是儒家思想的奠基人,排除C;D与材料无关,属于无关项,排除。【点睛】抓住关键信息“汉武帝时,儒学家开始使儒学走上了宗教化的道路”,并结合董仲舒发展儒学的知识分析解答。19D【解析】“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是对宋代朱熹格物致知的方法论的高度评价,格物致知,即推究事物的原理,从而获得知识,D正确;A、C无法体现“宋代理学本质上是科学性的”,排除;宋明理学并非重视科学之真,而是推究事物的原理的方法,排除B。点睛:本题容易错选B,应该明确宋明理学并非重视科学之真,而是推究事物的原理的方法。20C【解析】“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有的寺院称为护国寺,有的称报国寺”表明佛教与儒家伦理道德相协调,也提倡忠君爱国,体现佛教主动融合儒学精神,深受中国思想文化的浸润,故C正确,D错误;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完全脱离了印度早期佛教,排除A;材料无法体现中国佛教与儒家思想基本融为一体,排除B。点睛:本题考查三教合一知识点,抓住关键信息“中国佛教僧人要尊敬父母:也提倡忠君爱国”联系儒家思想分析解答。21B【解析】材料大概意思是:李贽思想影响有限,即李贽思想影响有限=个人悲剧。材料阐释的是社会环境与个人前途命运的关系。即其个人悲剧是时代造成的,故B符合题意。明清时期资本主义出现萌芽,故A错误;C从属于B项政策;D属于对外贸易,不符合题意。22C【解析】农民没有认识到君主专制的危害,只是寄希望于一个好的皇帝来拯救众生,黄宗羲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对君主专制制度进行猛烈抨击,指出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主张限制君权,C正确;董仲舒、朱熹、王阳明都是为君主专制服务的,排除A、B、D。23D【解析】中国古代的天文学发展长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故A项错误。天文知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农业发展,但是在材料中并未体现,故B项错误。事实上,天象和君权之间不存在必然联系,这种所谓的联系是由官方统治者构建的,C项言过其实,排除。通过材料可以反映出统治者对于天文的重视,古代君主将自身的权力来源追溯至上天,因而天文学作为一门直接与“上天”沟通的学科必须由官方垄断,以维护君主统治,故D项正确。24A【解析】明末小说以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人公,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的不断扩大,故A项正确;唐代出现传奇、宋元出现话本等文学形式,这都属于市民文学,故“市民文学开始兴起”错误,排除B;明清时期继续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进而发展为“海禁”和闭关锁国,商人的地位仍然较低,故C项错误;由材料“明末小说主人公十分广泛,尤其是市井小民、商贾小贩、工匠世人、贫苦农桑、棋手侠盗”为主角,这些主人公大多不懂或不遵从理学,无法体现“理学的发展增强了文化的教化功能”,故D项错误。25D【解析】小农经济狭小的生产规模和简单的性别分工,阻碍了商品经济发展, 体现了对历史的评价,得出科学的结论和认识,故D正确;A、B、C仅仅是阐述史实,不是史识,故A、B、C错误。26(1)秦设丞相,辅助皇帝处理全国政务; 唐实行三省六部制度,相权一分为三,加强了皇权; 明废丞相,设内阁,作为皇帝的顾问机构。(6分)(2)优势:有利于选拔人才; 调动了公民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避免了盲目决策。(6分)(3)原因:雅典的民主仅是男性公民的民主; 是维护奴隶主阶级的利益的民主; 妇女、奴隶、外邦人等都不享有政治权利。(6分) 创举:雅典民主创造了一种集体管理的新形式。(2分)【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古代中国的专制主义和雅典的民主政治。(1)考查中国专制主义发展过程中君权和相权矛盾发展的过程,要求学生能够从秦、唐、明三代的基本史实中列举表现。(2)考查雅典民主政治相对于专制的优势,要求学生能够从材料中概括出来,考查了学生概括史料的能力。(3.)考查对雅典民主政治的评价,要求学生能够从雅典民主政治的范围的角度指出其不足,同时从集体管理的角度指出这是其“伟大的创举”。考点:古代中古政治制度专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君主专制的演进;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雅典民主政治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27(1)思想:万物都有规则秩序; 人应当遵守伦理规范。(6分) 危机:汉唐儒学的僵化(或儒学的权威性被削弱); 受到佛、道思想的冲击。(6分)(2)认识:人都有自然本性; 要顺应人性,使其自由发展。(4分) 因素:专制统治加强,社会矛盾尖锐; 商品经济发展; 理学束缚人性。(6分)(3)理解:在规范社会秩序的同时注重人性;反对思想专制。(4分)认识:儒学思想因时而变。(4分)【解析】试题分析:第(1)问,第一问中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一“父止于慈,子止于孝,君止于仁,臣止于敬,万物庶事莫不各有其所,得其所则安,失其所则悖”从伦理和自然角度概括作答;第二小问儒学自身以及外来文化影响角度思考作答。第(2)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二中“千万其人者,各得其千万人之心;千万其心者,各遂其千万人之欲”来概括答案;第二小问联系所学从明末政治、经济以及思想角度思考作答。第(3)问,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将社会秩序建立在常识与规则之上的设想也隐含了作为个体的“人”在社会生活中独立存在的空间被承认的可能性”的信息来概括要点;第二小问属于开放题型,从儒学适应时代发展角度概括作答。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宋明理学儒学新发展“二程”的核心思想;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戴震的思想【名师点睛】高考中对儒家思想的发展阶段的考查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初步形成,并与其它学派相互争辩;汉武帝时期,儒学经过董仲舒的创新,成为正统思想;宋代儒学在吸收了佛,道思想的基础上完成了“程朱理学”的思辨化;明末时期,儒学迎合新的时代发展要求积极转向经世致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