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

上传人:痛*** 文档编号:151417428 上传时间:2022-09-13 格式:PPT 页数:58 大小:22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_第1页
第1页 / 共58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_第2页
第2页 / 共58页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_第3页
第3页 / 共5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第五讲 经济周期理论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理论的回顾n朱格拉提出,危机并不是一种独立的现象,而是经济中周期性波动的一个阶段。n经济周期也称经济循环和商业周期。是经济活动的一种波动(通常以GDP)来代表,它形成一种规律性模式,即先是经济活动的扩展,随后是收缩,接着是进一步的扩张。这类周期随产量的长期趋势进程而出现。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萨缪尔森的解释n经济周期是国民收入及经济活动的波动。经济周期的中心是国民收入的波动 经济周期是经济中不可避免的波动 每个周期都是繁荣与萧条的交替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的阶段n两阶段划分 扩张阶段 收缩阶段 振幅可能是收敛性的、发散性的或稳定性的。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的类型n1.法朱格拉周期(中周期,年)1860年论法国、英国和美国的商业危机及其发生周期主周期 三阶段:繁荣、危机、清算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的类型(续)n2.基钦周期(短周期,个月)次周期 1923年经济因素中的周期与趋势n3.康德拉季耶夫周期(长周期,年)长波理论 1925年经济生活中的长期波动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的类型(续)n4.库兹涅茨周期(年),又称建筑业周期另一种长周期 1930年生产和价格的长期运动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的类型(续)n5.熊彼特周期:一种综合 1939年经济周期第一卷 1长6中 1中3短 18世纪80年代1842年,“产业革命时期”;18421897年,“蒸汽和钢铁时期”;1897年以后,“电气、化学和汽车时期”。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外生经济周期理论:经济周期的根源在于经济之外的某些因素的变动。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太阳黑子理论n该理论由英国经济学家杰文斯父子1875年提出。n经济周期的波动性是由于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太阳黑子的周期性变化会影响气候的周期变化,而这又会影响农业收成,农业的收成又会影响整个经济。n太阳黑子的出现是有规律的,大约每十年左右出现一次,因而经济周期大约也是每十年一次。n现代经济学家认为影响有限,这种理论难以成立。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创新理论n所谓创新是指引进一种新的生产函数,或者说是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按照熊彼特的观点,创新主要是指: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产品;新市场;新的要素组合形式。n创新理论认为创新是经济周期波动的主要原因。技术的革新和发明不是均匀的连续的过程,而有其高潮和低潮,因而导致经济上升和下降,形成经济周期。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政治周期理论n政治性周期的产生有三个基本条件:1、凯恩斯国民收入决定理论为政策制定者提供了刺激经济的工具;2、选民喜欢高经济增长,低失业以及低通货膨胀的时期;3、政治家喜欢连任。n政治性周期的具体运行:大选前,总统为了连任,采取宽松的经济政策来刺激经济增长;大选结束后,宽松的政策使通货膨胀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因而不得不采取紧的经济政策,使经济走向衰退。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内生经济周期理论n在经济体系之内寻找经济周期自发运动的因素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纯货币理论n由英国经济学家霍特里提出,是用货币因素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n货币供应量和货币流通速度直接决定了名义国民收入的波动。经济波动完全是由于银行体系交替地扩张和紧缩信用所造成,尤其以短期利率起重要的作用。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投资过度理论n是用生产资料的投资过多来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n把经济周期的循环归因于投资过度,由于投资过多,与消费品生产相对比,资本品生产发展过快。资本品生产的过度发展促使经济进入繁荣阶段,但资本品过度生产从而导致的过剩又促使经济进入萧条阶段。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消费不足理论n该理论以西斯蒙第、马尔萨斯和霍布森为代表。主要危机阶段的出现及生产过剩的原因,并没有形成解释整个过程的完整理论。n经济中出现萧条是由于社会对消费品的需求赶不上社会对消费品生产的增长,这种不足又根源于国民收入分配不公所造成的过度储蓄。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心理周期理论n经济循环周期取决于投资,而投资的大小主要取决于业主对未来的预期,而预期是一种心理现象,心理现象又具有不确定性。因此,经济波动的最终原因取决于人们对未来的预期。n当预期乐观时,增加投资,经济步入复苏、繁荣;当预期悲观时,减少投资,经济则陷入衰退与萧条。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现代经济周期理论n用国民收入决定理论解释经济周期n凯恩斯主义经济周期的特点:以总需求分析为中心;又以投资分析为中心,重在分析投资变动的原因及对经济周期的影响。n货币主义强调货币因素的作用,从货币量变动对经济的影响,解释经济周期。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现代经济周期理论(续)n理性预期学派强调预期失误才是经济周期产生的根源。n激进的政治经济学派、新自由主义者也都提出了各自的经济周期理论。n各种理论的共同点 强调内生因素 强调在市场经济中经济周期存在的必然性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原理n 乘数加速原理又称汉森萨缪尔森模型n 乘数加速原理是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修正与发展。(凯恩斯只用了乘数原理来分析各种因素对国民收入的影响)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加速原理n加速原理是由经济学家汉森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增加必然引起投资的若干倍增加,而收入或消费需求的减少必然引起投资若干倍的减少。n加速原理是对凯恩斯投资理论的完善和发展。该理论强调收入波动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影响。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加速原理的经济学解释q投资等于收入(或消费)变动额乘以加速系数q投资的变动取决于产量增量的变动,而不是产量的绝对变动量。只要产量增量的增长下降,即使其绝对数增加,也会导致投资水平的下降。q由于资本产量比率大于1,因此净投资的变动量倍数于产量的变动量,这是加速原理的作用。q要使投资保持不变,消费必须持续增长,消费量只有以递增的幅度增长,才能保持加速作用对经济繁荣产生更大刺激。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对加速原理的批评n资本设备投资的增加需要一定的时间n企业净投资取决于长期利润率的变化,而不是仅仅依每年国民收入(或总产量)水平的变化而定n一般厂商都有闲置资本、设备n技术进步会提高生产力,因此增加生产并不一定需要增加投资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 汉森萨谬尔逊模型n乘数原理强调的是自发性投资的增加会引起国民收入以乘数的形式增长。n加速原理强调的是国民收入的波动对投资的影响,国民收入一定幅度的变动会引起投资以加速的形式变动。n汉森萨谬尔逊模型就是把乘数和加速的作用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乘数加速原理的含义n在经济中投资、国民收入、消费相互影响,相互调节。如果政府支出为既定,只靠经济本身的力量的自发调节,就会形成经济周期。n作用过程:投资 产量 投资 当产量达到一定水平后,受社会需求与资源的约束,投资将会减少,从而产量减少,进而投资大幅度减少。政府可以通过干预经济的政策来减轻经济周期的波动。主要是影响G、a、b。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真实周期理论n理性预期假说对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影响无疑是深远的。但是,理性预期假说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之间并非完全对立,20世纪80年代的经济学家已经在理性预期假说的基础上部分地重建了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就凯恩斯之前的经济学家而言,经济的周期性波动是对古典宏观经济学的重大挑战。但是,他们用于解释经济周期的理论彼此之间缺乏统一的逻辑框架。n凯恩斯理论之后,经济学家成功地把意外的技术冲击引入了一般均衡模型,并据此对经济周期中各个变量之间的关系作出了较好的解释。n由于真实的技术冲击取代了名义冲击,成为生成经济周期的主要因素,因此这些研究被人们称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导致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产生的因素n实证研究发现,货币冲击的作用有可能被夸大。例如巴罗(1981)在一些模型中发现,货币冲击对某些资产实际回报率的作用不明显,货币冲击对产出的影响不显著,这就导致新古典学派重新开始重视实际冲击的作用。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如果认为经济波动是由信息非对称性和价格错觉造成的,那么价格错觉意味着经济中某些市场存在信息欠缺,同时也意味着市场上价格信息是有价值的。理性人不会形成系统的价格错觉,抛弃这样的市场,忽视获利机会。因此,如果出现价格错觉则要么是市场不完备,要么是理性预期假设存在缺陷。价格错觉模型的逻辑缺陷促进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发展。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传统经济周期模型过于注重经济冲击的持久作用,缺乏对短期波动的重视。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主要研究广义经济周期,对经济冲击的短期反应刻画得比较详细。n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和内生增长理论都强调实际因素的扰动和冲击。前者描述短期经济波动,后者注重长期经济增长。前者注重经济冲击的短期作用,后者注重经济冲击的长期效果。在现代经济增长理论中,对实际变量内生化,形成将短期波动的长期增长相结合的分析模型,给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带来了启示。真实经济周期理论主要是在内生经济增长模型中引入生产率的随机冲击后拓展而形成的。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真实经济周期理论受到宏观经济理论对微观基础要求的影响。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特征都是在微观行为的优化过程中体现的,所采用的是代表性个体分析模式,实际上就是微观模型的直接宏观化。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很好地模拟了现实经济行为,在实证上具有较大的优越性。因此,现代经济理论又出现了宏观与微观融合的趋势。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真实冲击的提出n平滑还是随机游走?传统的方法是设想经济沿着索洛模型描述的反映潜在趋势增长率的轨迹演进。这个方法假设GNP的长期趋势分量是平滑的,在这个基础上观察由需求冲击所形成的经济短期波动趋势。用这种方法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解释并不能让人满意,因此对经济周期波动的研究陷入了低谷。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所形成的供给冲击,使经济学家更加关注经济时间序列的统计特性。n趋势复归传统观点(0b1):Yt=gt+bYt-1+zt gt表潜在GNP的平均增长率,它描述的是一种必然趋势。z代表随机冲击,它的平均值为零。若有针对Z的冲击使得产出在时间t时高于趋势,且冲击时间只有一个时期。由于Yt将依赖于Yt-1,冲击将在时间上向后传播,形成序列相关。因0b1,对产出的冲击最终会停止,并回归到它的趋势增长率上。这表明产出是“趋势复归的”或是一种“稳定的趋势”。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 纳尔逊等不同意上述观点,认为我们所观察到的GDP的波动变化大多数具有持久特点,也就是说在一次冲击之后,不存在产出复归到以前的趋势的倾向。在这种情形下,GDP的变化可以被称作随机游走的统计过程演变。Yt=gt+Yt-1+zt gt反映产出的漂移,由于Yt同样依赖于Yt-1,对zt的任何冲击都将永久性地提高产出。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在时间t1,一冲击提高了产出水平。因为在下个时期的产出由在时期t1的产出决定,所以产出的提高将持续到未来的任何一个时期。在具有漂移的随机游走情形下,我们说产出有一个“单位根”;也就是说上式中滞后产出项的系数等于单位量,b1。单位根的存在被认为是冲击影响产出的一种表现。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 纳尔逊等的这个发现对于经济周期理论有着根本性的含义。如果技术变迁引起的对生产率增长的冲击是经常性的,并且是随机的,那么随机游走之后的产出轨迹将表现出类似经济周期的特征。n然而,在这种情况下观察到的GDP波动是产出的自然(趋势)率的波动,而不是对平滑的必然趋势的偏离。表面上像是围绕着平滑趋势的产出波动,事实上是由一系列持久性冲击引起的趋势自身的波动,每一次持久的生产率冲击决定一个新的增长轨迹。n传统上,经济学家习惯上从波动分析分离出增长轨迹。与此不同,纳尔逊等的研究成果表明决定趋势的经济力量与造成波动的力量没有什么区别。因此,将增长理论与波动分析隔离的传统做法就是不合逻辑的。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真实冲击与名义冲击n真实冲击指的是对经济的实际方面发生的扰动,例如,影响生产函数的冲击,影响劳动力规模的冲击,影响政府购买实际数量的冲击,以及影响消费者和投资者消费、储蓄、投资决策的冲击等。n名义冲击,一般是指对货币供给或货币需求的变化对经济形成的冲击。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在IS-LM模型中,实际冲击仅仅影响IS曲线,而名义冲击只影响LM曲线。n尽管许多实际冲击都可能形成经济周期,但技术冲击(即生产函数随时间发生的变化)是最重要和最主要的冲击,通常称其为供给冲击。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引起生产率重大变化的冲击包括:(1)物质环境的一些不利变化对农业产出形成不利的冲击,包括自然灾害对经济造成的影响等。(2)能源价格的显著变化所形成的冲击,例如近几十年来石油价格在全球范围内的剧烈波动。(3)战争、政治大动荡或者劳动者的骚动所形成的冲击。因为这些骚动打乱了经济现存的运行和结构。例如前苏联的解体等。(4)政府政策变化所形成的冲击。例如实施进口配额,由于这种政策破坏了激励,使企业家的才能转向寻租活动。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5)由资本和劳动投入的质量变化造成的生产率冲击。新的管理手段、新产品的开发以及新的生产技术的引进都可能形成这种冲击。人们把第五个因素广义地定义为“技术变迁”。现代经济学将其看作是经济中长期内供给方的推动力量。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真实经济周期模型n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将刺激机制与传播机制分开来进行考察。刺激机制是最初的冲击,它使得某些变量偏离其稳态值。传播机制包含那些使冲击效应随时间向后传递并使得对稳态的偏离持续化的因素。n尽管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允许真实的需求冲击,例如需求偏好或政府消费的变化作为刺激机制发挥作用,但这些模型更强调外生的生产率冲击因素,而这种生产率的随机波动主要是由技术变化的随机变动所引起的。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模型的基本思想 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上图显示的是使生产函数从Y移动到Y*的有利的技术冲击影响。这种移动对劳动的边际产出影响可由下图说明。通过提高劳动需求,生产率冲击增加了就业也提高了产出。就业扩大的程度取决于当时真实工资下的劳动供给弹性。n如果劳动供给相对缺乏弹性,技术冲击会导致真实工资较大的变动和就业的较小的变化,这并不符合事实。为什么?n依据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观点,作为传播机制,跨期劳动替代的劳动供给对真实工资较小的变动会做出较大的反应。这也是卢卡斯等人(1969)采用的假说,家庭随时间改变其劳动供给,当真实工资较高时,他们更愿意去工作,而当真实工资较低时,他们工作的时间就会减少。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由于劳动的总供给取决于个人的劳动供给决策,因此需要考虑各种影响个人的劳动供给数量的因素。代表性劳动者的效用函数表明消费和闲暇都产生效用。但在做出他们的劳动供给决策时,劳动者既考虑未来也考虑当期的消费和闲暇。n当决定其当期劳动供给时,劳动者需要考虑未来,此时它需要考虑当期真实工资是高于还是低于标准工资。n真实工资增加时的替代效应倾向于增加所供给的劳动数量。然而,由于较高的真实工资同时使劳动者感觉更富有一些,这将导致劳动供给的减少。这种财富效应和收人效应,或收入效应与替代效应呈现出反方向的变动。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将真实工资的持久变化和暂时性变化区分开来,其目的是为了分析合理的具有最大化行为的个人,在跨期条件下对由技术冲击引起的经济环境变化所做出的反应。n这种跨期劳动替代假说想说明以下两个问题:第一,如果技术冲击是短暂的,使得当期真实工资只是暂时高于标准工资,那么劳动者将以工作替代目前的闲暇;而在预期真实工资较低的未来选择少工作。这种在目前供给更多的劳动的决策同样也就意味着在未来消费更多的闲暇。因此,真实经济周期理论预言,真实工资的暂时变化会造成一个较大的供给反应。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第二,强调在灵活价格模型中,真实利率对劳动供绐的重要性。真实利率的上升将促使家庭在目前供给更多的劳动,因为通过目前劳动获得收入的价值相对于未来赚取的收入价值是上升的。这种效应可以表现为劳动供给曲线向右方的移动。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横轴k为资本存量,纵轴J表示这样几个变量,即实际收入、消费、下期的资本存量和投资。总资源函数为zf(k)+(1-)k,图中向右下方倾斜的直线为经济中的约束线(即消费和资本积累可能线),它反映消费与积累的关系。当期用来消费的最大量为当期收入加上没折旧的资本量,如果这个没折旧的资本量被消费掉,则下一时期将没有资本存量。已知约束线的斜率为-l,因为下一期一单位额外资本存量的增加正好来自于当期一单位消费量的减少。约束线上的每一点都可供经济社会选择。假定约束线上的A点代表经济的稳定状态。这时,下期资本存量为是k0,投资为i0,消费为c0,实际收入为y0。如果资本存量k0保持不变,生产函数(从而总资源曲线)也不发生变动,则消费、投资和实际收入将会重复下去。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上图反映的实际经济周期模型对经济周期性波动的解释。经济原有的稳定状态为图中的Al点,现在假定由于技术进步,使z值从z0增加到z1,则生产函数和总资源函数向上移动。对原有的资本存量是k0,产出增加到y1,总资源增加到yl十(1-)k0,从而使下期的消费和资本积累相应地增加。这表现为约束线向右移动。如果新约束线上的A是被经济社会所选择之点,则资本存量增加到k1,消费上升到c1。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如果没有进一步的技术变化,在k1水平的资本存量下,实际收入在下一个时期进一步增加到y2,相应地,经济的总资源也会增加。因此在下一个时期,关于消费和资本存量的约束线又会往右移动。尽管这些进一步的变动在图中并没有表示出来,但可以想像,资源约束线的向外移动会在接下来的时期相继发生,但向外移动的幅度会越来越小,经济会向新的稳定状态收敛。最终,资本存量、收入、消费和投资都将增加到各自新的稳态水平上。n由此,实际经济周期模型重点强调的观点就是:技术的变化是收入和投资变动的根源。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批评对真实经济周期理论的批评 第一个批评是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无法对经济周期中的就业变化作出有力的解释。从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可以看出,如果劳动的跨期替代弹性足够大,即使很小的工资变化也可以引起足够的劳动供给变化。这样,一个直接的修正方法是假设行为人具有更大的跨期替代弹性。然而,不少经济学家的研究结果表明,劳动跨期替代弹性很可能小于l,甚至小于基本模型中的设置。因此,直接假设行为人具有更大的跨期替代弹性并不可取。更为重要的是,只有工资的暂时性变化才能通过跨期替代对劳动供给产生较为显著的影响,而大量的经验研究表明,工资的变化事实上具有较强的持久性。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第二个批评是真实经济周期模型是否夸大了技术冲击的作用。在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真实冲击是引致周期的关键。真实冲击的过程和大小决定了真实经济周期模型可以在多大程度上对现实世界中的经济周期作出解释。由于真实冲击可以被归结为生产率的变化,许多经济学家把索洛剩余作为测量真实冲击的标准。假设行为人面临的生产函数仍为柯布一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索洛剩余的对数形式e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获得:etYt-kt-(1-)lt 和1-分别表示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小写字母表示变量的对数形式。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预先设置了资本和劳动的产出弹性后,普雷斯科特(1986)根据上式对et进行了估 计。其研究结果是:压倒性的证据表明技术冲击是高度持久的。这一结论对真实经济周期模型而言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即使模型的传导机制不强,但高度持久的真实冲击足以使模型较好地模拟经济周期中的大部分特征事实。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然而,由于在对索洛剩余的估计方法和检验标准上存在着许多问题,不少经济学家对普雷斯科特的结果提出了疑问:1、索洛剩余中没有对资本利用率的变动情况进行估计。由于资本利用率具有很强的顺周期性,忽略资本利用率将会高估真实冲击的规模。2、可变的劳动努力程度也是影响产出的重要因素。只要劳动努力程度也具有较强的顺周期性,即使考虑了可变的资本利用率,真实冲击仍然有可能被高估。由于在统计方法的运用上并没有取得一致意见,因此人们怀疑真实经济周期中技术冲击程度的可靠性。中级宏观经济学第五讲经济周期理论n第三个批评涉及到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对货币扰动的忽略问题。由于认为经济周期性波动是真实冲击的产物,因此在真实经济周期模型中,引入货币因素就显得没有必要了。然而,长期以来,绝大多数经验研究都表明,货币与产出之间存在着十分密切的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在真实经济周期模型的框架中得不到解释,不能不说是一大遗憾。正是因为忽略了货币因素,使我们不能在真实经济周期理论框架内讨论价格问题,而实践证明,产出与价格之间的关系是我们理解经济波动的一个重要信号。忽略了这一因素,就使我们不能在经济波动过程中正确地把握价格的变化方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成人自考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