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地质评价与编.ppt

上传人:xin****828 文档编号:15107892 上传时间:2020-08-04 格式:PPT 页数:66 大小:2.2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环境地质评价与编.ppt_第1页
第1页 / 共66页
环境地质评价与编.ppt_第2页
第2页 / 共66页
环境地质评价与编.ppt_第3页
第3页 / 共6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一节环境地质调查 一、环境地质调查的任务与内容 环境地质调查的目的是通过对区域地质环境条件和由自然地质作用及人类活动引起的环境地质问题的调查研究,评价预测资源开发与国土整治的环境地质条件,论证重大区域性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地质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拟定地质环境保护对策,为区域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生态环境建设与地质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第六章 环境地质评价与编图,环境地质调查的具体任务是(1)查明区域地质环境条件;(2)调查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和地质灾害的类型与特征、成因机制、分布规律及其危害;(3)分析地质环境系统演变的基本规律,评价预测其对人类生存环境的影响;(4)评价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影响,预测其发展趋势;(5) 编制环境地质图系,开展环境地质区规划;(6)研究重大环境地质问题和有关灾害的地质环境背景,论证地质环境综合整治与保护对策。,(6)物理地质现象(地质灾害):内、外动力地质作用下发生的各种地质灾害的稳定状态、发育规律、危害方式和发展趋势。 (7)环境地质问题:环境地质问题的类型、特征、分布危害及其发展趋势;重要环境地质问题专项调查与示范研究。 (8)人类工程活动:人类工程活动的类型、强度、范围、历史、已造成的危害和未来趋势,地质环境对人类工程活动的敏感性与反馈作。 (9)环境污染源:污染源的类型、特征及分布,污染物种类与危害性,污染物质的迁移、转化途径等。 (10)地质环境综合整治措施:针对现有环境地质问题采取的防治措施及其效果等。,二、环境地质调查的基本程序,充分收集已有的水文、气象、地质“、水工环”地质、遥感、物探、化探和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与地质灾害的资料,以及大江大河流域整治规划、生态环境建设规划、防灾减灾规划等,在此基础上编制项目设计。 整理分析已有的前人研究成果,提取有用的资料信息,建立研究区地质 环境要素的空间数据库和图形数据库。 开展航空和卫星遥感资料信息处理,确定调查路线和重点调查区及具体 的调查方法。 开展地面调查、物探、钻探、实验测试等项工作;建立地质环境动态监测 网点。 建立环境地质信息系统。 开展环境地质专题研究。 全面分析研究,开展环境地质评价、预测、论证,提出综合整治对策。 编制环境地质图系,撰写研究成果报告。,三、环境地质调查方法 环境地质调查的方法包括地质调查、物探、钻探、现场试验、室内测试和长期动态观测等。 1.遥感解译 利用研究区的航空或卫星遥感影像资料,通过对比分析,提取不同时期的环境地质信息与演变趋势。 2.地面调查 充分利用已有基础地质资料,补充必要的野外调查。重点调查研究区地质环境条件及其演化规律、主要环境地质问题、人类工程活动的类型及其环境地质效应等,同时验证遥感影像资料的解译成果。,第二节 环境地质评价 一、环境质量与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环境质量,顾名思义就是环境素质优劣的程度。其中优劣是质的概念,程度是量的概念。具体地说,环境质量是指在一个具体的环境内,环境的总体或环境的某些要素对人类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适宜程度。地质环境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地球物理因素和地球化学因素决定的。,在进行环境质量评价时,由于评价的对象、目的和范围的不同,可将其分为不同的类型。 按评价的时段可分为环境质量回顾评价、环境质量现状评价和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按被评价的环境要素数量可分为单要素评价、多要素联合评价和环境质量综合评价; 按评价区域类型可分为城市环境质量评价、水域或流域环境质量评价、经济开发区环境质量评价、风景旅游区环境质量评价,乃至全国、全球环境质量评价等。,二、环境质量评价的原理和一般程序 (一)环境质量评价的原理 组成环境的要素可以分解为许多构成因子,选择一定数量的评价因子,将其转换为可比的指标,最后进行加权综合,得到环境要素的质量指标,由各个要素的质量指标又可得到整体环境的质量指标。主导因素或主导指标法。,(6)划分环境质量等级,绘制环境质量图件:由上述模型得到的是环境质量的定量表征。同样的数值,在不同的环境要素或单元间往往代表不同的环境质量内容。即便是在同一环境要素或单元内,这些定量化数值的物理含义也不一定相同。为此,要进行环境质量的分级,即根据环境质量指数及其对应的生态效应将质量指数划分等级。根据不同的目的和要求,绘制环境质量图件。 (7)编写环境质量评价报告:给出环境质量评价的结论,必要时还应提出环境污染防治对策。,(三)经济论评价法 通过费用与收益的相互比较评价人类活动与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其立足点在于环境质量在人类活动过程中具有经济价值。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质量的影响,可能危害环境质量,从而把经济费用强加于社会,结果导致价格和产出水平的变化。经济论评价法的评价过程大致可分为四步:(1)确定经济要素、社会要素与环境要素之间的关系,或者确定人类行为对环境的影响;(2) 将这种关系或影响加以定量化,如水体中污染物质的增加使人群发病率增加多少等; (3)对这些量值尽可能用货币价值来表示,以便于进行经济分析。,(四)模糊综合评价法 环境是一个多因素耦合的复杂动态系统,其中既有确定的可循的变化规律,又有不确定的随机变化规律。不确定性主要是由于认识有限、数据不充分或不可靠、环境质量本身具有随机性和可变性等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环境质量的这种精确与模糊、确定与不确定的特性都具有量的特征。有的时候可以用精确的语言来表述,有的时候则需要模糊的语言来表述。,第三节 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一、地质环境质量评价概述 地质环境质量评价的范畴主要包括区域地质环境、城市地质环境、地质灾害、地质地貌类自然保护区和有明显地质地貌特色的风景名胜区、与地下水有关的地质环境以及矿山地质环境。,(一)区域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区域地质环境评价可分在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制定区域地质环为三个层次:(1)在区域地质环境调查、评价的基础上, 利用、保护和治理规划纲要,从宏观上解决区域地质环境开发利用的方向,存在的主要问题,治理和保护的重点及应针对区域的重大工程和经济活采取的措施;(2)针对区域的重大工程和经济活采取的措施,预测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可能造成的影响,从而对工程项目的适宜性及其影响后果做出评价;(3)对区域内在建和已建的工程建筑活动、开 发矿产活动、农业生产活动、地质灾害和综合活动等,进行监测和评价,从时间、空间和强度三个方面,不断地进行变化趋势的预测、预报,为减轻和防治地质灾害提供依据。,(二)评价方法 地下水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的方法很多,概括起来有数理统计法、环境水文地质制图法、综合指数法和模糊数学法等。在实际工作中可根据具体目的和研究程度来选择方法。 1.数理统计法 这种方法是以监测点的检出值与背景值或生活饮用水标准做比较,算出监测样品或监测井的超标率及其分布规律,最后进行污染程度评价。它适用于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简单、污染物质比较单一的地区,往往在环境质量评价的初期使用,该方法常常同环境水文地质制图法联合使用。,四、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 城市地质环境质量主要是指地质环境(或背景)对城市发展和建设的适宜程度。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是研究城市地质环境质量构成及其时空变化规律的方法,其目的是为城市规划或工程建设布局提供决策依据。,(一)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的构成 对城市而言,地质环境包括岩土体、地质构造、水资源、地形地貌、内外动力地质作用等要素。因此,城市地质环境质量的构成主要有区域地壳稳定性、水资源状况、工程建设条件、外动力作用状况、人类工程经济活动状况等方面。 1.区域地壳稳定性 区域地壳稳定性主要反映了城市建设的总体地质构造环境的优劣,它往往决定着城市的发展规模和城市类型。与工程地质有关的环境质量评价的核心问题就是稳定性的研究。影响区域地壳稳定性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三个,即断裂活动性、历史地震及地震烈度。,依据评价原理,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主要按下述程序进行(图): 依据城市总体规划确定城市主要用地类型; 调查获取土地利用的特征及所需的评价参数; 依据城市地质环境主题要素,建立场地岩土模型,计算土地开发的基本费用;建立风险费用模型,计算土地开发的风险费用; 建立地质环境质量损益评价模型,对地质环境场地单元进行评价; 根据评价结果,编制城市地质环境质量评价图,并进行敏感度分析,确定土地利用的最佳选择方案。,第四节 地质环境质量影响评价 一、环境影响评价概述 环境影响强调的是人类活动对环境产生的作用。环境影响评价是建设和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的一个组成部分,用以识别和预测某项人类活动对环境所产生的影响,论证和选择技术上可行、经济和布局上合理,对环境的不利影响较少的最佳工程方案,为有关领导部门的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环境影响评价能为某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指明方向,合理确定某一地区产业的结构、规模和布局。环境影响评价过程是对一个地区的自然条件、资源条件、环境质量条件和社会经济发展现状进行综合分析的过程。,2.信息量法,信息量法是从信息理论中引出的一种统计预测方法,广泛用于环境地质研究中,如滑坡、斜坡稳定性的空间预测。按这种方法,某种地质因素提供发生滑坡的可能性是通过计算其信息量来度量的,即用信息量大小来评价地质因素及其状态与滑坡发生的关系(即危险性)。,3.动态系统分析方法 环境是一个大动态系统,它由系列的中、小系统组成。首先对整个环境作粗略的、宏观的分析,找出其关键问题,决定评价的主要目标。大型水库的评价在于研究由于沿河筑坝引起的水生生态系统的变化以及沿岸陆生生态系统的影响。围绕着评价主要目标进行中、小系统分析,即对自然、社会、经济环境等及其组成要素进行具体分析和评价;然后根据大量资料和实测数据,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利用系统论、控制论和信息论等理论,从物质和能量输入、转化以及输出和反馈等作用,确定物质和能量在环境中的来龙去脉,建立各种模式,分析环境质量现状及其可能变化的趋势,从而提出对策。,4.网络法 环境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受一种因素影响后,常发生连锁反应。例如,修建公路可能引起水土流失,被侵蚀的土壤进入河流、湖泊、水库使地表水体泥沙含量增高,进而使河床变浅、河流改道、水库淤积,结果导致洪水泛滥、水环境容量降低、水库功能减弱,甚至恶化水生生态系统。这样由一级影响导出二级、三级等影响,用网络法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比较切合实际。,(一)环境地质区划的原则 地质环境的演变方向和对人类活动的反馈作用,既取决于自然地质条件,也取决于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作用的性质。因此,环境地质区划应当根据地质环境本身的组成与结构、人类活动的类型与强度,进行地质环境分区。 1.自然地质条件与人类活动因素相结合的原则 地质环境是相对于人类而言的地质空间,是人类活动作用的重要客体。同一地质环境对不同形式的人类活动的反应不同,所以在考虑自然地质条件,研究组成地质环境的各种组分特征的同时,必须考虑各种人类活动因素,研究其对地质环境的影响。,5.预测性原则 地质环境是一个动态系统,特别是在人类活动的影响下,有时变化十分强烈和迅速。环境地质区划的目的之一是为国民经济服务,所以必须根据地质环境各项要素的变化趋势和国家经济发展规划,准确预测未来不同时段的地质环境状况,合理规划人类活动的形式和规模,避免因人类活动而造成地质环境恶化。因此,环境地质区划应具有一定的预测性。,二、环境地质制图 (一)环境地质制图的原则与内容 1.环境地质制图的原则 实际上,环境地质制图是在传统地质制图基础上的一种深化和改革,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从实用角度看,它们如同地基和建筑物之间的关系。没有过去几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基础性的地质制图,环境地质制图工作只能是空中楼阁。 环境地质制图的原则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