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家邹鲁生平、创作及教学贡献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专业

上传人:文*** 文档编号:149587326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1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音乐家邹鲁生平、创作及教学贡献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专业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音乐家邹鲁生平、创作及教学贡献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专业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音乐家邹鲁生平、创作及教学贡献分析研究教育教学专业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目 录摘 要4关键词4引 言5一、 生平5(一)国内学习及创作经历51.幼年时期62.踏上音乐之路63.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时期6(二)留苏经历71. 留苏学习经历72.留苏创作经历8(三)回国后的教学工作及音乐创作经历81. 回国后的教学工作经历92.回国后的创作经历9二、 音乐作品10(一) 作品表10(二) 音乐创作风格与特点121. 以作品交响曲交响狂想曲为例122. 以声乐独唱作品田里草青青为例133.以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为例14三、 教学贡献15结 语15参考文献:17致 谢18摘 要邹鲁是新中国成立后第一批被国家派送到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的音乐家之一,1960年回国后,在四川音乐学院任教直至去世。文章通过对邹鲁儿子邹向平的第一手采访资料及相关文字资料地整理与分析,对邹鲁的人生经历、音乐创作、教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了全面地梳理,以求对邹鲁先生在音乐方面的成就有一个清晰、完整的认识。关键词邹鲁;经历;作品;教学引 言邹鲁(1927-1972年),生于四川省仁寿县,原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作曲教研室主任、讲师,曾公派留学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著名作曲家。任教于四川音乐学院直至去世,享年45岁。今年的10月11日,是邹鲁先生诞辰91周年,46年前,邹鲁先生因患急性阑尾炎,加上文革时期落后的的医疗水平不幸地离开了人世,但邹鲁先生在世时所创作的大量声乐、钢琴、器乐作品,以及他求真务实的创作、教学精神却永远的留了下来。在过去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并没有关于邹鲁先生较为详细的文字介绍,所以笔者将通过此篇文章对邹鲁先生的人生经历、音乐创作、及教学贡献三个方面进行一次全面的梳理。一、 生平邹鲁人生经历简表1927年10月11日出生于四川仁寿县分水乡1940年第一次走进四川音乐学院。1945年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1946年与刘文晋先生一道参加了轰动全国的“李闻追悼会”并担任悼歌的演唱及其他工作。1949年邹鲁先生毕业后就职于成都某中学校1950年新中国建立初期,解放后的成都艺专把邹鲁聘回学校,初时作政治工作,后转至教学岗位。1954年邹鲁先生本到北京以青年教师身份顺利考取公费本科留学生,应国家集训要求赴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俄语。1955年至1960年被国家派送至苏联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60年邹鲁先生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完成本科学习后回国。1963年至1966年中国开始开展“四清运动”,应学校要求,赴西昌劳动与居住。1972年邹鲁先生担任了四川音乐学院本科作曲系教学工作并兼任教研组长1972年的秋天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离开人世。(表1)(一)国内学习及创作经历 1.幼年时期1927年10月11日,作曲家邹鲁先生出生于四川仁寿县分水乡的一个偏远小镇上,虽然这个地方在当时来讲是一个比较穷困且偏远的小农村,但是因为邹鲁先生家里经营着一个能够维持生计的小旅店,再加上一点田地的额外收入,所以家境自然要相对于县里的其他人来说稍稍的好一点,生活条件并不是特别的艰苦。但是,邹鲁先生的父亲因为幼年受到刺激的缘故 邹鲁父亲因为很小的时候和一大帮孩子去坟地里翻别人的坟玩,但是因为坟地里面有别人为保护坟地所设置的毒气,毒气因为外界因素开始往外冒烟,导致其中几个小孩被毒气毒死,其他逃跑成功的小孩都被吓坏了,其中邹鲁的父亲也因此事刺激导致成年后精神失常,甚至病态。,所以后来身体一直抱恙,于是,整个家庭的重担基本全部落在了邹鲁先生的母亲身上。不仅维持了整个家庭的正常运转,而且还要担负所有孩子教学的重任。2.踏上音乐之路邹鲁先生自幼学习非常努力,喜欢在山坡上读书,尤其热爱画画和书法。1940年,邹鲁先生的中学音乐老师带着他到省城考试,也正是这样的一个机缘巧合,使邹鲁先生第一次走进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就被这个地方深深地吸引。此后,开始学习钢琴,音乐生涯由此开始。1945年,邹鲁先生考入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并以优异的成绩获得了该校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完全免费的公费制学习资格。在校期间,邹鲁先生向许可经先生、刘文晋先生等学习作曲理论,向蒋樵生先生学习钢琴。在音乐的学习过程中,邹鲁先生对作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以此作为了终身的事业。3.四川省立艺术专科学校学习时期邹鲁先生的主科老师刘文晋,也是四川音乐学院作曲系的第一任系主任,曾在忆邹鲁同志 刘文晋:忆邹鲁同志,音乐探索,1992年第4期,第21页。中提到他刚应聘到省立艺专任教时,几个音乐科作曲专业的学生热情地接待了他,邹鲁就是其中一个,当时的邹鲁刚刚念完一年级。因学生们都渴望系统地学习作曲的理论和技术,刘文晋先生便尽力的为他们开设了作曲相关课程。在此期间,邹鲁学习十分努力,成绩上乘,在作曲课中充分的显示了他的才华。邹鲁先生在与刘文晋先生的学习交往中,受到刘文晋先生的影响和感召,再加上对新生活的热烈向往,对国民党极为痛恨与反感。1946年,邹鲁先生与刘文晋先生一道参加了轰动全国的“李闻追悼会”,在此期间并担任悼歌的演唱及其他工作。之后又参与到声援“四九血案”及其他的一些学生运动中。新中国成立以前,社会上有很大一批非常希望有新社会出现的进步青年开始组织各类革命活动,其中包括很多类似地下党、地下青年这种完全积极向上的组织。在成都本地,这类人群对于当时的黑暗政府来说叫做“进步青年”、“地下组织”,因此他们到处躲避,担心被抓。具邹向平口述,邹鲁先生则是参与过这些组织的其中一员,并在解放前为此写过很多革命歌曲及革命诗歌等等。由此可以看出邹鲁先生早期作品是以革命歌曲为主。此后,因常常秘密地从收音机中听到解放大军节节胜利的消息,也从莫斯科的广播中听到苏联动人的音乐,萌发了努力学习苏联音乐的念头。(二)留苏经历1. 留苏学习经历1954年,邹鲁先生本科毕业五年后到北京以青年教师身份顺利考取公费本科留学生,赴苏联重修作曲专业本科。在考上的这批人当中作曲专业的一共只有三人,除邹鲁先生以外另外两人分别是作曲家朱践耳和瞿维。邹鲁先生是这三个人中唯一一个科班出生,真正以青年教师身份考上的,并且还是三个人中年龄最小的一个。1954年至1955年,邹鲁先生应国家集训要求赴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俄语,1955年至1960年,赴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院作曲系学习。在这五年的留学生活中,他努力钻研学习,并充分利用假期时间到多民族的苏联各地游历采风,与当地的各类民间音乐接触,获取当地音乐素材。那时宝成铁路还未开通,从成都去莫斯科,需要先坐火车到北京转车至黑龙江,然后再从黑龙江穿过西伯利亚才能到达莫斯科。尽管旅途艰苦,邹鲁先生留学期间依然坚持每年寒暑假回国,与家乡和母校保持了十分紧密的联系。继邹鲁先生之后,连续几年时间川音再没有教师送至苏联留学,后来又面临中苏关系紧张,因此,他是文革前唯一一批完整在苏联接受专业训练的作曲本科生之一。在学习上,其子邹向平曾在忆父亲纪念邹鲁诞辰75周年中写到:“我曾在邹鲁留下的学习笔记中,发现了他在主科老师巴拉萨年那里上课时的详细笔记。里面有对乐曲、配器问题的写作、修改细节。作为已经在国内从事作曲教学的青年教师,他非常珍惜在外国老师那里获得的指教。不仅于此,笔记中还记下了他和老师的意见不同,坚持自己处理方式的想法。这种独立思考的性格和修养似乎是他在长期认真读书写日记和作文章的习惯中培养的。” 邹向平:忆父亲纪念邹鲁诞辰75周年,音乐探索,2002年第4期,第92-93页。可以看出邹鲁先生在苏联的五年学习生涯中十分刻苦努力,不仅用心学习西方音乐作曲体系,还坚持保留自己的想法,真正的做到了自己独特的作曲风格。2.留苏创作经历邹鲁先生留苏期间的主要作品是交响曲交响狂想曲,同时也是他的毕业作品,除此之外另外还创作有交响组曲、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及众多的钢琴曲、小提琴曲等一系列作品。在当时来讲,除了朱践耳之类的人以外,国内很少有人可以达到这个创作水平,基本可以说是国内的最高水准了。俞抒曾在植根故土借石它山纪念邹鲁逝世20周年中写到:“作为中国留学生,交响狂想曲这部作品的创作,事实上代表了50年代中国青年作曲家们所普遍追求的艺术目标。” 俞抒曾:植根故土借石它山纪念邹鲁逝世20周年,人民音乐,1993年第5期,第41-42页。由此可见,邹鲁先生不仅以优异的成绩到苏联留学,更是学以致用为我国带回了更加优秀的作品。(三)回国后的教学工作及音乐创作经历回国后,原本计划是再去圣彼得堡音乐学院攻读作曲研究生,但因为中苏关系紧张的缘故导致没有成行。国家当时专门针对这批留学生下达很好的政策,凡是留苏回来的人员都可以自由选择到上海或是北京这两所音乐事业比较繁荣的大城市工作。尽管很多人都希望邹鲁先生留在北京,但是出于对母校的热爱,又加上时任四川音乐学院校长常苏民十分重视邹鲁先生的才华,专门派人去北京将他接回母校,因此邹鲁先生选择回到四川工作。回到四川音乐学院以后,校长就将他分配到了原来学校唯一的一栋三层楼建筑里居住,其他住在这栋楼里的所有人全都是校级领导干部等,可见学校对他的看重。约七十年代,四川省成立第一个乐团“四川交响乐团”,此乐团第一个手稿是由常院长让邹鲁先生起草的。因为当时只有邹鲁先生是唯一一个有留苏学习经历的音乐家,具体知道该如何创建一个乐队,所以在文革动乱时期提议让邹鲁先生来起草这个事情。1. 回国后的教学工作经历建国初期,由于苏联在文化、经济等各个方面对中国的援助,所以新中国早期的音乐事业很大程度上受到苏联的影响。尽管如此,1960年,邹鲁先生从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完成本科学习后回国,求学经历使得邹鲁先生在作曲方面除了能够完整的掌握以西方音乐为背景的俄罗斯作曲基础理论体系以外,同时也拥有一套自己独特的因为受到中国文化熏陶的音乐体系。因此在作曲教学中,不仅完整的西方作曲理论体系教给学生,还叮嘱学生不能够忘记中国民族特色的音乐风格。1963年至1966年,中国开始开展“四清运动”,且正值我国在生活上最困难的时期,除了人们思想的混乱,学校的管理也较为混乱。要求所有老师学生全部到西昌去居住一至两年,回来之后又因为政治动荡需要经常参加一些教学之外的劳动。尽管在此期间生活异常艰辛,也并未打击到邹鲁先生的创作和教学热情。在1960年回校至1966年“文革”开始的六年间,不断的有各类运动以及下乡工作,但是他在教学上却一丝不苟,培养了好几班优秀的学生。可惜的是他在川音的教学工作仅持续了六年就开始了“文化大革命”,“文革”的开始使学校的正常教学工作几乎全被打乱。1972年,我国的经济情况开始好转,开门办学的师生分批回校,教学秩序也逐渐正常。邹鲁先生担任了本科作曲课的教学工作并兼任教研组长。可惜好景不长,1972年的秋天,“九一三”事件之后,瘫痪了多年的学校准备开始招收工农兵学员。邹鲁先生和原负责教务工作的江隆浩先生一起准备去上海参加会议。按照当时学校的安排,川音将吸取一些外地的经验把学校办得更好。当一切准备就绪,临行前却突然感到腹痛被确诊为急性阑尾炎。已经混乱多年的医院将邹鲁的病情拖延了下去,在经过住院、转院、转科和3次大手术之后,邹鲁先生的病已由常见的疾病恶化成全腹膜炎,然后是败血症,最后终于无可挽救,仅仅二十多天就离开了人世,年仅45岁。2.回国后的创作经历1965年,国内开始搞“革命样板戏”,“样板戏”的创作在“文革”期间被描述为是与“旧文艺”的产物,强调它们开创“文艺新纪元”的意义,也就是说邹鲁先生在国内终于可以写一些能够用得上的作品了。这时候的邹鲁很想要创作一些“样板戏”作品,但是因为他的工作地在成都,离政治中心北京较远,并不能真正的为“样板戏”创作作品,因此心里很是郁闷。特别是当他知道很多有名的作品,例如钢琴协奏曲黄河、芭蕾舞剧白毛女等都是由他的同学创作时,心里更是苦恼为什么那么多不是留苏的人员或仅有一点音乐专业基础都在北京写“样板戏”,而他却在这里什么都发挥不出来。虽然李德伦一直鼓励他,让他到北京去发挥自己的才华,但是因为种种条件的限制,所以邹鲁先生并没能够完全的开始施展自己的才华就不幸去世了。二、 音乐作品邹鲁先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声乐、器乐作品,其中声乐代表作有老汉再活七十年、清清渠水滚滚流、迎新年等,器乐代表作有交响狂想曲、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等。除此之外,还发表有学术论文清歌爵士音乐 清歌爵士音乐是一篇与亚欣合写的作品,具体刊载不祥,由其子邹向平文字记录有该篇文章发表。、谈电影“白毛女”的音乐创作 谈电影“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原登载于1951年9月26日川西日报,后收录于四川音乐学院百名老教授论文作品选集(上)。、协奏曲创作表现手法的特点 邹鲁生前并未发表协奏曲创作表现手法的特点该篇文章,是应当年管弦系邀请所作的一份学术讲座稿。20年后,其子邹向平根据邹鲁原讲座遗稿整理后发表至音乐探索,1983年第一期。等。邹鲁先生的大型器乐作品大多都是在留苏期间所创作,回川之后因各方面条件的局限,再没有创作过大型的音乐作品,更多则是声乐作品,以歌曲和合唱作品为主,其中就包括了“文革”期间创作的大量革命性题材的合唱作品。(一) 作品表由于邹鲁先生的各类作品一直没有人进行很好的整理归纳,所以目前能够查阅到的标题较为完整的作品整理如下:类 别作品名声乐作品老汉再活七十年打算盘高山筑田歌无伴奏合唱曲开山筑田歌合唱曲抗美援朝、保家卫国进行曲消灭美帝侵略者战马呀,我的好伙伴建设新矿山迎新年(词曲)爱国心青年进行曲工农联盟力量大民主改革歌我是一枝花二部合唱我们的祖国灭蒋匪工农联盟力量大(词曲)合唱曲募寒衣集棉小唱(作曲)爱国模范冷月英小朋友讲卫生(词曲)重唱、二声部合唱工人进行曲清清渠水滚滚流挑瓜田里草青青器乐作品交响曲交响狂想曲(1959年毕业作品)交响组曲小提琴回忆舞曲即兴曲欢乐的牧野主题与变奏D大调第一弦乐四重奏钢 琴独奏曲故事独奏曲恋歌独奏曲四川花鼓奏鸣曲青春之诗花鼓迎春舞曲主题与变奏论文作品清歌爵士音乐(论文,与亚欣合写)谈电影“白毛女”的音乐创作协奏曲创作表现手法的特点乐曲内容及形式结构简要没有旋律的歌 没有旋律的歌原文(一)至(十三)分别登载于民国三十七年十二月的成都快报星期一版,分三次载完,使用笔名辛黎(邹鲁)。后收录于四川音乐学院百名老教授论文作品选集(上)。(表2)(二) 音乐创作风格与特点 邹鲁先生作品中的旋律主题素材大多都取材自民间,他创作一首音乐之前往往会亲自到这个地方进行实地考察,由此可以体现出他对民间音乐的珍视程度,以及民族民间音乐中的各类素材在他创作中所占的重要地位。蔡旭曾对邹鲁先生的部分小提琴、钢琴作品做过一个较为详细的研究分析,在邹鲁先生钢琴小提琴选曲中,每一部作品都极为精悍、简洁、格调清新,且旋律美妙动人,不仅闪耀着鲜明的光彩,还表达出了作者邹鲁先生多种多样的音乐思想,及在学术追求上的孜孜不倦。 蔡旭:论邹鲁先生钢琴、小提琴曲中的主题及发展手法,音乐探索,2006年第4期,第75-81页。另外,从邹鲁先生曾在没有旋律的歌中写到的“快打开你灵魂的窗子吧,让那最真实的情感流露出来。快打开你灵魂的窗子吧,去迎接那真实的歌,那音符所包含的内在的意义。”可以看出邹鲁先生的作曲宗旨是音符与真实情感的结合;从“音乐水准的提高必须建立在普及的基础上。脱离了群众的提高,往往会走入艺术的专有与包办主义的路。犹如提高生活水准,部分人的提高便形成了阶级的划分与个人的享乐。”中可以看出,邹鲁先生认为音乐的创作必须建立在群众认可的基础上,否则将不是一首好的作品。1. 以作品交响曲交响狂想曲为例俞抒曾在植根故土借石他山纪念邹鲁逝世20周年中提到邹鲁先生曾为交响狂想曲亲笔草写了一篇提纲,原稿如下:“狂想曲”试图表现祖国人民乐观、欢腾的精神面貌,对祖国大自然的热爱和对建设社会主义充满无穷力量、信心、勇往直前的豪迈英雄气概。第一段:(引子性质的)豪迈、壮阔,意味英雄气概的人民和伟大祖国的风貌。第二段:变奏曲的。主题采自云南民歌绣荷包。开头是田园风味的、歌唱性的,而后是舞蹈的、热烈欢腾的。 第三段:信天游(陕北民歌)作主题、深厚的、抒情的,对祖国历史的怀念与欢畅。 第四段:创作的主题,轻快、热烈的舞蹈,欢乐的情绪2/4。 第五段:优美、抒情,清淡而色彩性的。是第二、三段主题重叠的复调结合。这之后,有一个第四段的省略再现。第六段:辉煌的尾声。是引子主题和第四段主题主要音调的重叠再现。音乐性质这里已有所改变,象征英雄的祖国人民以巨人的步伐向前迈进。 俞抒曾:植根故土借石它山纪念邹鲁逝世20周年,人民音乐,1993年第5期,第41-42页。从以上邹鲁先生本人对作品的叙述中可以看出交响狂想曲的内涵主旨以及自由的曲式结构,有中心环续的特征。且此曲中选取了陕北民歌信天游,和云南民歌绣荷色作为发展的主题和音乐变奏之一。管弦乐色彩的多样、宏大、优美和细腻的变化,再加上流畅的写作,都显露出了邹鲁先生作曲的功底和高超技能。除此之外,还体现除了邹鲁先生对歌颂祖国的满腔热血。2. 以声乐独唱作品田里草青青为例谱例1:声乐作品田里草青青 邹鲁词曲,以笔名辛黎登载于民国三十八年建设晚报。田里草青青是一支以山西民歌作主题而发展完成的歌曲。它洋溢着无限生命的活力与力量,有响亮的音节,有自然的音韵。其中,第一二小节及五六两小节是原歌曲本来的面目。邹鲁先生沿着这支歌曲的旋律和歌词继续发展下去,不仅保留了原歌曲的意义,还凸显了自己的作曲风格。从图中可以看出歌曲坚决有力,就像歌词“田里草青青,太阳慢慢升,一样的流水流呀流到东”所示,充满了生气。纵然是较弱、弱的地方,也依然充满了力量,结尾更是有力而壮大的。3.以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为例谱例2: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第一乐章邹鲁钢琴奏鸣曲青春之诗第一乐章“青春之诗”中将“压缩型”节奏与大音程的结合,从谱例中可以看出节奏逐渐密集,旋律从开始的四、五度直线向下,后又以三、四度逐步向上跳进。使得音乐表现出一种赋予朝气、有活力、充满热情、大步向前,以及对未来充满美好憧憬的音乐形象。第二乐章“恋歌”在织体多变性的处理上与第一乐章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和声中表现出特有的色彩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质朴中渗透着古典的淡雅与恬静,时而神秘,时而开阔,时而又具有战斗性。尽管如此,在变化多端的和声色彩中又不失清晰的逻辑性。三、 教学贡献在川音的六年教学工作中,他制定严格的教学大纲,认真负责的培养学生,并一再的叮嘱学生作曲一定要落到实处,先走下去熟悉生活,感受生活后再作曲,切不可老是关在琴房力冥思苦想。他多次组织带领学生到边缘山区做田野调查,深入生活、采集民歌。并且在这段时间的生活中得到了不少的创作灵感,培养学生的同时也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写出了不少优秀的音乐作品。尽管任教时间只有短短六年之久,但是却为我国的音乐教育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培育出了如邹承瑞、黄万平、邹向平、毛青南等一大批的优秀音乐人才。毛青南在真善美的追求忆邹鲁老师生前教学二三事 毛青南:真善美的追求忆邹鲁老师生前教学二三事,音乐探索,1992年第4期,第24-25页。中记录到邹鲁先生第一次为他们上课时的场景,满以为邹鲁先生要讲俄罗斯体系的作曲法之类的A、B、C。然而却开门见山地谈起了作曲与做人的关系。告诫学生“要学会作曲首先学会做人。”他还说“不管是作曲还是做人都要努力迫求真善美。”真,即作曲家对祖国对人民对生活要有真情实感,不要虚假,不要哗众取宠;善,即作曲家要以谦虚诚恳的态度去了解人民,了解生活,了解音乐的源流,善于学习,刻苦钻研;美。即作曲家首先要有美的心灵,才能写出美的音乐。离开了真善美的追求,不管是作曲还是做人都将一事无成。一堂生动的专业课既包含了丰富的人生哲理,又使人受益匪浅。在以后的教学进程中邹鲁先生始终贯穿了这一教学思想予。无论是对学生的作曲还是做人都严格要求,一丝不苟。正是这些谆谆教诲,使他的每一位学生对他都是心存感激与敬意。结 语通过为期五个月的资料整与采访工作,基本可以较为全面的整理出作曲家邹鲁先生的人生经历、音乐创作以及教学贡献三个方面的内容。在人生经历中,邹鲁先生的时间轴基本可划分为留苏前、留苏以及回国三个较为重要的时间段,每个时间段的不同学习经历和人生经历与他当下创作的音乐作品都息息相关。可惜的是因为当时政治环境的动荡,导致邹鲁先生一直没有来得及将自己在音乐方面的理想与抱负发挥出来便因为文革落后的医疗条件英年早逝了。在音乐创作中,邹鲁先生创作了大量的声乐、钢琴、器乐作品,其中声乐作品数量最多,根据邹鲁先生人生的三个阶段可以看出他从一开始的小作品,至留苏期间所创作的大型器乐作品,如交响狂想曲,到最后又因为政治环境原因变为以革命歌曲为主的声乐独唱或合唱作品。虽然其中大量作品因各种原因没有完整的保存下来,但现存的作品中依然可以看出邹鲁先生独特的创作风格及特点。在教学贡献中,邹鲁先生留苏回国以后,出于对母校的热爱,放弃了北京、上海这两个音乐事业比较繁荣的发展机会,受时任校长的热情邀请回到四川音乐学院任教,担任作曲系作曲教研室主任与讲师。可惜的是正常教学工作仅持续了六年便开始了文化大革命,但是在这短短六年时间里却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如邹成瑞、黄万平等人。综上所述,邹鲁先生对推进我国音乐事业的发展是毋庸置疑的,只可惜天妒英才,成为了一颗升起又遭遇磨难的星。此外,在此需要指出的是,本文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1)由于年代久远,邹鲁先生很多作品资料早已流失,只能通过其子邹向平了解到部分作品的名称,所以文中的作品表格整理并不全面;2)因为保存下来的谱例较少,所以对邹鲁先生作品风格及特点的分析尚不全面,有待后者补充;3)有关邹鲁先生的其他更为详细资料还需要在学术上的进一步研究。参考文献:1刘文晋:忆邹鲁同志,音乐探索,1992年第4期,第21页。2邹向平:忆父亲纪念邹鲁诞辰75周年,音乐探索,2002年第4期,第92-93页。3俞抒曾:植根故土借石它山纪念邹鲁逝世20周年,人民音乐,1993年第5期,第41-42页。4蔡旭:论邹鲁先生钢琴、小提琴曲中的主题及发展手法,音乐探索,2006年第4期,第75-81页。5俞抒曾:植根故土借石它山纪念邹鲁逝世20周年,人民音乐,1993年第5期,第41-42页。6毛青南:真善美的追求忆邹鲁老师生前教学二三事,音乐探索,1992年第4期,第24-25页。7蔡旭:论邹鲁先生钢琴、小提琴曲中的主题及发展手法,音乐探索,2006年第4期,第75-81页。8邹鲁:没有旋律的歌,四川:四川人民出版社,2014年第1版,第294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设计 > 毕设全套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