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

上传人:沈*** 文档编号:146909963 上传时间:2022-09-01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说课稿)湖北省襄樊市杨威中学袁建平尊敬的各位专家、各位评委:我今天说课的课题选自人教版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三章第三节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重难点及处理、学情分析、教法与手段、教学过程、教学反思等七个方面来进行分析。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物理八年级上册第三章第三节,本章教学设计思路主线是:凸透镜的基本知识凸透镜的成像规律凸透镜的应用,可见本节是本章的中心内容。教材通过生活中透镜所成的像的不同,使学生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它既是第一节透镜和第二节生活中透镜知识的延伸,又是这两节知识的升华,同时它又是第四节眼睛和第五节显微镜和望远镜的理论基础,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交流合作能力的好课例,因此它在本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凸透镜成像规律2、过程与方法(1)能在探究活动中,初步获得提出问题的能力;(2)通过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和方法;(3)学习从物理现象中归纳科学规律的方法。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从而设计实验并进行实验,最终再通过分析与论证进而得出结论。从而使学生完整地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培养了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观察实验,总结归纳的能力。三、重点、难点及处理1、重点:凸透镜成像规律。施教策略:采用边实验边记录边总结的方法,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操作、观察现象、记录数据、分析实验、交流讨论、归纳总结,从而得出规律,进而加深学生认识。本节重点放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上,因为这是学生在物理课上经历的第二次探究实验,学生对于科学探究的全过程缺乏经验,所以把它作为重点。2、难点: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施教策略:采用同学之间互相交流和共同动手实验,分析引导,从而将像的倒正、虚实、大小的判别方法各个击破,又通过对成像性质的改变过程引导分析,猜想出可能影响凸透镜成像的因素,并分析条件和动手实验突破实验过程中物距的划分,仪器的调节;并引导学生设计表格,从而确定观察对象和记录数据。把难点放在科学探究中实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上,对于实验探究学生处于起步阶段,记录数据后,分析这些数据归纳得到结论,是学生比较陌生的,因而此处确定为难点。突破本节的重难点:将规律和原理用动画生动形象的呈现在学生面前,同时也进一步的验证学生的实验结论,使他们再一次品尝了成功的喜悦。四、学情分析现在的八年级学生正处于物理的启蒙阶段,一般情况下,他们的思维局限在感性认识上,分析总结归纳的能力都处于发展阶段。而初中学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很大程度上还属于经验型,而且学生又是一个情感的个体。所以我们力图从他们身边的事物入手,引起兴趣,在围绕身边的物理现象为主题是实验层层递进。五、教法与手段观察和实验是学生认识物理世界获取物理知识的重要途径,是发展学生智力的前提条件。初中生具有现实性、兴趣性。为了培养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所以我采用激趣法、实验法和观察法,分析归纳相结合,使知识一步一步延伸,实验过程逐步完善。教学过程中我采用身边的物体做实验与引导分析相结合,实验与动画结合逐步使规律呈现在学生面前。六、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发猜想1学生体验一:教师手持一张精美的中央电视塔图片在教室中前后走动,学生用凸透镜观察图片,思考并回答:“你观察到什么性质的像,是在什么情况下观察到的?”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让学生在老师创设的情景中进行自主探究,亲身感触到凸透镜成放大的像还是缩小的像与物距有关,引发对凸透镜成像规律的猜想。(或复习上一节生活中透镜知识,提问:都是凸透镜,成像却不同,为什么?从而提出问题:凸透镜成像有什么规律?)2学生体验二:让学生用另一个焦距不同的凸透镜,与前一透镜竖着并排放置,同时观察图片,学生通过对比,得出所观察到的像是不同的,进而引发学生对凸透镜的成像可能与透镜焦距有关的猜想。通过以上体验活动,学生从中感悟到凸透镜成像是有规律的,物距和焦距都会影响到所成的像,由此完成猜想。(二)设计实验,操作记录 1制定实验方案提出猜想后,在制定具体的实验方案时,考虑到学生从未接触过光具座,教师先展示器材介绍构造(投影),再示范调节透镜和光屏的高度,使它们的中心与烛焰中心大致在同一高度,在光屏上找到像;此时提出三个问题让学生思考:(1)怎样在光屏上成清晰的像? (2)怎样观察虚像? (3)如何测物距和像距?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观察物、镜不动,光屏前后移动时,光屏上所成像会变模糊,通过观察学生感悟到物、镜一定时,清晰像的位置是一定的,为学生实验做好铺垫,教师再示范光屏上成清晰像的操作要领。对于如何观察虚像,可以示范当物由远及近靠近凸透镜时,光屏无论怎样移动都不成像,这时把眼放在光屏这一侧,透过凸透镜观察蜡烛,成虚像,与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相同。此环节的设计意图是: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及养成积极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去除实验中可能影响学生探究的干扰因素,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完成探究实验。根据所给实验器材和相关实验操作要领,组织学生讨论设计实验方案:经过展示和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后,把学生分为三大组,给各大组焦距不同的透镜,学生进行实验时,观察成缩小倒立像、放大倒立像、正立放大像时的物距和像距。数据记录在学案上的表格中。此环节的设置主要是因为学生处于实验探究的初级阶段,对于表格的设计会有一定的差异,为了后面的教学能够顺利展开,此处直接在学案中给出实验记录表格。2进行实验与收集数据学生实验,记录数据,教师巡视,辅导实验。3分析数据,得出结论实验后,各组汇报实验数据,教师将实验数据统一输入Excel表格进行多组数据的处理(投影),现以四组过去学生实验数据为例,通过对表格中物距排序的处理,使学生很明显的发现放大、缩小的分界点及虚实像的分界点,此时教师再说出凸透镜的焦距是10厘米,让学生归纳出物在什么范围内,凸透镜成什么像,学生自然会把10厘米、20厘米作为分界点,这时实验中使用凸透镜焦距为5厘米的学生们会不认可这一结论,学生们会建议再处理另一大组的数据,结果找到的分界点是5cm和10 cm,根据数据引导学生思考,透镜不同,焦距不同,所以分界点不同,进而由学生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此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因为学生虽然能够通过实验数据的分析找到两个分界点,但如何从数据中分析出成像的性质与焦距有关,对于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通过教师的引导对比不同大组的数据找到与焦距的关系,培养了学生分析归纳的能力,同时也让学生体验科学探究带给他们的成功与快乐。归纳出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后,针对物体在一倍焦距处、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什么像,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推理。物距大于2f成放大的像,小于2f成缩小的像,则2f处成等大的像。此环节的设计使得学生探究出的凸透镜成像规律更加完整。七、课后反思1、物理新课程标准提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课堂是真实的生活。教学应以人为本,注重学生的发展。故本课设计时破除以往物理教学中过分强调知识传承的习惯,以学生的活动为主,让学生在活动中经历探究过程,在活动中接受物理知识,在活动中培养团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2、学生是有情感的个体,教学中应关注每一个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该课中体会到老师真心的关注,体会到老师的爱,从而学会用所学的物理知识为社会做贡献。同时在师生共同营造的和谐、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感受到知识的美好和力量,增强学习的信心,并能使学生获得积极、愉快、成功的体验,为学生今后成功的人生打下基础。3、教材中对于实验探究是这样安排的:先给出或测出凸透镜的焦距,再让学生观察u2f、2fuf、uf凸透镜的成像特点,把观察结果记录表格中,分析得出结论,也就是直接给出成放大缩小、虚实像的分界点。对于学生来说,就会对探究时为什么选取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做为分界点产生疑问,有的学生会进一步提出当物距等于一倍焦距或二倍焦距时会成什么像呢?针对学生实际情况我是这样处理教材的:先不交待透镜的焦距,让学生动手实验观察一组不同性质的像,同时记录物距和相距。再把使用同焦距透镜得到的几组数据用excel表格进行排序处理,得到成虚实像的分界点、成放大缩小像的分界点。这样做可以使学生感到探究更加完善,且通过探究得到的规律更真实更可信。以上是我说课的内容,希望各位评委和老师批评指正,谢谢!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