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创新最新小议辩论中相关量的逻辑问题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45575905 上传时间:2022-08-29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6.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议创新最新小议辩论中相关量的逻辑问题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小议创新最新小议辩论中相关量的逻辑问题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小议创新最新小议辩论中相关量的逻辑问题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议创新最新小议辩论中相关量的逻辑问题 辩论和逻辑不可分割,辩论中的问题夹杂逻辑的问题。在辩论场上时常听到有的同学拍案而起,理直气壮道:“对方的立场是一个全称命题,要证实全部,而我方是特称命题,只要举出一个反例.”此言差矣。全称还是特称,这是一个问题。首先,辨析两个比较两个相近的命题。“全部的中国人是勤劳善良的”和“中国人是勤劳善良的”眼看相同,实则不一样。前者便是全称命题,意即“全部”、“全部”,不论是否地痞无赖、流氓乞丐但凡中国人全部是勤劳善良的,此命题显著为假命题。以后者为真,最少在中国人的情感中我们愿意相信这是真的。此处“中国人”这个概念是集合概念,即把“中国人”作为一个集合来反应,相对于全称命题中量确实定性和绝对性,集合概念中量是不确定和模糊的。而这种不确定表现在无需“一个全部不能少”,换言之,即便有些中国人十恶不赦也不足以否认“中国人是勤劳善良的”为真,即组成集合的个体未必含有集合体的特有属性。而这一结论的对立面为大名鼎鼎的“三段论四概念错误”。辨析这两个命题的原因在于,在界定辩题量的性质上,集合概念经常被忽略。而被忽略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全称命题的特点量项(全部、全部等)在日常表示中时常被省略,如“违法行为破坏社会秩序”是一个省略量项的全称命题。可问题是,全称命题的量项有时被省略不代表没有量项的命题就是全称命题!而大多数的辩题全部没有明确的量项,于是在实战中辩手就堂而皇之地将这类辩题界定为“全称命题”未必!切入正题,以“个性需要/不需要刻意追求”为例。对于没有“量项字眼”的辩题,量的前提是不明确的,而需要依据本方的立场设置,但需在合理的程度内,此处合理的标准有很多,视辩题而定。设置无非假定两种情况,其一没有,其二省略。假如没有量项,则辩题中的“个性”是一个集合概念,而集合概念是许可有“漏网之鱼”的,因此双方无需穷尽全部个性,但全部要论证普遍性,即普遍的个性需要/不需要刻意追求,如同“中国人是勤劳善良的”也是从普遍意义出发的。从这个角度而言,要求对方论证全部,自己只举个例,是有失偏颇,甚至是偏激的。假如省略量项,则是全称命题或特称命题,即“全部或有的个性.”。认为对方是全称肯定,而本方是特称否定,显然是强盗逻辑。既然辩题没有明确的量的限制,那么一样的逻辑反过来界定,为何不能够对方是特称肯定,而本方是全称否定呢?xx年,新国大对武大,辩题“以成败论英雄是可取的”,新国大认为:有一点可取之处即为可取,而不可取即要论证全部全部不可取。这个有趣的逻辑被余磊一句“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顶得哑口无言。即便正方退一步论证全称肯定,反方一样能够论证全称否定,而非一定是特称否定。反方论证特称否定的逻辑在于:全称肯定的矛盾立场是特称否定。可问题是,双方辩题的存在形式就只能是相互矛盾的吗?双方辩题假如是相互反正确,一样是一个合理的存在形式,而全称肯定和全称否定即是上反对关系。以上的霸王条款不但在逻辑上无须然,在价值上更是不应该的,而价值应该从辩论赛的内在机理出发。辩论正义一个基础的前提就是必须立场的对等一个以某种方法要求对方的辩手,不能认为对方在一样的情况下以同一方法要求自己是不公平的。辩论在本质是要求双方公平和平衡的,在不公平的背景中对抗,辩论会缺失平衡的美感。假如一个辩题在公众语境下有很大的倾斜,那么这个辩题是失败的。一样的道理,假如双方辩题本身的逻辑定位很悬殊(除了辩题中有明确字眼要求外如善必有善报),一方论证全部,一方只举个例,双方的论证程度天壤之别,显然是厚此薄彼,有悖公平。更深入说,世事无绝对,而对于辩论赛中常常讨论的社会学命题,一样是包容个案的。因此,全称命题只是一个理念是的“全部”,在辩论的实践中,是无需苛责也不应该苛责的。一些全称命题只需像集合概念一样论证到普遍性即可成立。既然凡事皆有例外,那么只举个例就想证实看法,不但有悖常理,而且论证上毫无难度,使辩论会缺乏深度和意义。辩论本身应该是宽容和虔诚的,假如八个20岁左右的青年人在场上肆无忌惮地宣言“全部”、“全部”之类的狂妄之语,确实是对人类文明的嘲弄。不过这种宽容,并不意味着放虎归山,而是居高临下却不咄咄逼人的君子之风,游刃有余且将心比心的博大胸怀。或许,在当下充斥着霸王条款和强盗逻辑的辩论场上,严于律己,宽以待人正是不可或缺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