县2013-2014学年七年级联考语文试题

上传人:pia****nwu 文档编号:143029667 上传时间:2022-08-2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20.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县2013-2014学年七年级联考语文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县2013-2014学年七年级联考语文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县2013-2014学年七年级联考语文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班级: 姓名 考号: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答 题 书 写 不 要 超 过 此 装 订 线 - - - - - - - - - - - - - - - - - - - - 2013学年(上)黟县初中联考试卷(二)七年级语文(温馨提示:卷面有3分哟,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三分!)一、 积累运用:(28分)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酝酿(ning)黄晕(yn) 朗润(ln)着落(zhu)B看护(kn) 水藻(zo) 贮蓄(ch)澄清(chng)C唱和(h) 湛蓝(zhn)葡萄蔓(wn)清澈(ch)D肥硕(shu) 枯涸(h) 栖息(x) 寥阔(lio)2找出下列成语中的四处错别字并改正。(4分)瘦骨粼峋 温故知新 玲珑剔透 刻骨明心头晕目炫 小心翼翼 绝处逢生 获益非浅错别字改正3根据句意依次填入空缺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2分)信任是 友谊之蜜的花朵,理解是 心灵的桥梁。羡慕不是奋斗的同义词, 不是 的代名词。A.酝酿 沟通 追求 盲从B.酿造 交流 盲从 追求C.酝酿 交流 嫉妒 竞争D.酿造 沟通 嫉妒 竞争4下列场合的标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来也匆匆,去也冲冲。(公共厕所)B悄悄地来,悄悄地去。(阅览室)C我是美丽的花,请带回你的家。(花圃或公园)D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食堂内)5.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分)A.今天全班同学欢聚一堂,庆祝我13岁诞辰。B.经过近几天的集中学习,我提高了自己的知识。C.朋友说:那本来的生活历程就是这样。它为了生命延续,必须好好活着。D.王老师那和蔼可亲的笑脸和谆谆教导,常常浮现在我眼前。6仿写下面的句子(2分) 例句:如果我是阳光,我将照亮所有的黑暗如果我是 ,我将 。7默写(11分)(1)、曲径通幽处, 。(2)、 ,似曾相识燕归来。(3)、乱花渐欲迷人眼, 。(4)、 ,江春入旧年。(5)、 ,吹面不含杨柳风。 (6)曹操在龟虽寿中表达自己雄心壮志的千古名句 , 。 , 。(7)马致远的小令天净沙 秋思中与崔颢的诗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心情相似的句子是 , 。8、名著阅读:(3分)繁星春水是 (作者)在印度诗人 飞鸟集的影响下写成的,用她自己的话说,是将一些“零碎的思想”收集在一个集子里。大家熟知的狼和小羊、农夫和蛇等寓言故事均出自 。二、阅读理解(39分)(一)(16分)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绵软软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成千成百的蜜蜂嗡嗡地闹着,大小的蝴蝶飞来飞去。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 “吹面不寒杨柳风”,不错的,像母亲的手抚摸着你。风里带来些新翻的泥土的气息,混着青草味,还有各种花的香,都在微微润湿的空气里酝酿。鸟儿将窠巢安在繁花嫩叶当中,高兴起来了,呼朋引伴地卖弄清脆的喉咙,唱出宛转的曲子,与轻风流水应和着。牛背上牧童的短笛,这时候也成天在嘹亮地响。9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如果换用括号中的,表达效果有什么不同?(2分)小草偷偷地(慢慢地)从土里钻(长)出来。答: 10“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中对“赶趟儿”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是为了进一步点明“你不让我,我不让你”的情态。B表现花开得很多,开放得很及时。C表现了春天的花开了一趟又一趟,非常旺盛。D表现出春花争先恐后开放的样子。11“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这三个句子的顺序能不能调换?为什么?(3分)答: 12“野花遍地是:杂样儿,有名字的,没名字的,散在草丛里,像眼睛,像星星,还眨呀眨的。”联系“野花”“眼睛”“星星”共同特点的词是 。连用“眼睛”“星星”来比喻“野花”,它们分别表现了“野花”的什么特征?这句话写出了野花什么样的情态?(4分)答:“眼睛”: “星星”: 情态: 13“花里带着甜味儿;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中“仿佛”是什么意思?它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答: 14第三段用了一些富有情感的词语,如“抚摸”一词,巧妙地表达了春风的温暖和柔情。请另找一个词语,说说好在哪里。(2分)答: (二)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2分)一只飞在深秋的蜜蜂天气骤然变冷了,一只孤独的蜜蜂栖在窗台上。它一动也不动,一副冻僵了的样子。我推开窗户,原想室内的暖意,一定会将它吸引进来。可是它仍无动于衷,只是微微地翘了两下翅膀,而后吃力地朝远方飞去。我猜想,它应该是一只迷失了方向的流浪蜂。在这个乍暖还寒的季节,它竟拒绝了一丝温暖的慰藉,毅然选择了远行。一只蜜蜂飞过,竟悄然唤起了我对往事的回忆。很多年前,在我居住的村前,有一片一眼望不到边的槐树林。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这个时候,就会有一些从异乡赶来的放蜂人,在槐树林旁边搭起一个个小帐篷。那一排排蜂箱的四周,被舞动的群蜂围裹着,宛如一团团漂浮的彩云。那些蜜蜂们总是不知疲倦地飞进飞出,忙碌着采集花蜜。当时,尽管我对那些蜂箱充满了好奇,可是嗡嗡嘤嘤的蜂群却令我望而生畏,只能远远地观望。有一次,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我的野蛮举动,被一位放蜂的老人发现了。他疾步赶过来,狠狠地呵斥了我一顿。之后,他蹲下身,捡起一只奄奄一息的蜜蜂放在手心。他的眼神溢满怜惜。过了许久,放蜂老人才把目光从那只蜜蜂的身上移开。他看着我,说话的声音轻了很多,“孩子,你看它们活得多么不容易啊。”我听了之后,惭愧地低下了头。但一直令我感到不解的是,放蜂老人养着数不清的蜜蜂,为什么会因为一只蜜蜂的意外死亡而伤心呢?这个谜,就像放蜂老人那充满怜惜的眼神,在我的内心久久挥之不去。后来,村前的那片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只剩下一片光秃秃的盐滩和纵横交错的沟壑。从此,再也见不到那些远道而来放蜂的异乡人。去年初夏的一天,我和几位朋友一起到十梅庵森林公园观赏槐花。在山脚下,我们遇见一位放蜂的中年男子。当时,有几只蜜蜂不慎飞落到帐篷附近的一个小水洼里。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我在一旁看见了,有些不解地说:“你不怕被它们蜇伤吗?”他憨厚地一笑,而后幽默地说:“应该是它们害怕呀!你看,它们辛辛苦苦积攒的口粮,不是都被我剥夺了。”随后,我与他攀谈起来。原来蜜蜂们虽然酿出了甘甜的蜜液,可是大多时候它们食用的却是兑了少许蜜液的清水。然而,它们从来不因此抱怨和偷懒。每一只蜜蜂在每一天都会尽心尽力的采蜜,一直到它们生命的终结。放蜂人一年四季大都在外面奔波,一路追赶花期。有时候因为走得仓促,总会有些外出采蜜的蜜蜂,变成无家可归的流浪蜂。从此,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最终大都暴尸野外。它们的牺牲,只有放蜂人知道。因此,每一只蜜蜂都值得放蜂人爱惜。在守着它们的时候,放蜂人尽力不让每一个小生命受到伤害。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他看着那几只小生灵,欢快地融入到前方的蜂群里,脸上露出舒心的笑容。他的神情,蓦然使我联想起许多年前那位放蜂的老人。刹那间,曾经压在我心里的谜团,悄然释放此刻,已经从回忆中走出的我,凝视着那一只流浪蜂飞去的方向,心头则充溢着一种久违的感动。它能否穿越这漫长的寒意,寻找到花香四溢的家园?(作者:矫友田,选自阅读2012年第4期,有删改)15.理解下列加点词在句子中的含义。(4分,每小题2分)(1)淘气的我为了探究蜜蜂是如何采蜜的,竟然用柳条去扑打那些落在野花上的蜜蜂。 (2)那些流浪蜂一边艰难地活着,一边为寻找家园做着徒劳的努力。 16.下面的句子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简要分析其作用。(4分,每小题2分)(1)每当到了五月槐花盛开的时节,远远望去,那片槐树林犹如一座座延绵起伏的雪山似的,浓郁的花香,溢满了整个天空。 (2)他正手持一根竹篾,小心翼翼地将它们捞上来。然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 17.文章多次使用了照应,请写出其中一组。(2分) 18.请简要概括本文的主题。(2分) (三)阅读下文,回答下列问题。(11分)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19.给下列句中加点的字在括号中注音,并在横线上释义。(4分)(1)弗食,不知其旨也( ) (2)教学相长( ) (3)虽有至道( ) (4)知困,然后能自强也( ) 20.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每小题2分)(1)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 (2)故曰:教学相长也。 21.选文集中论述了 与 的关系问题,说明了 的道理。(3分)三、 写作与生活(30分)美国作家克里腾登写过一篇题为母亲的价格的文章,指出如果母亲的日常工作可获薪水,合理的年薪约为六万美元相当于50万人民币。母亲们做这些工作,做得细腻,做得纯粹,乐此不疲,头发做白了,腰做弯曲了,眼睛做昏花了,她们也毫无怨言。子女们在受母爱的同时,不知不觉之间,已经欠下了母亲那么巨大的一笔薪水。其实,不管是母爱、父爱,还是其他亲人、老师对我们付出的爱,都无法简单地用金钱来衡量。只有我们懂得珍惜,才会真正体会其价值。请以“珍惜”为话题,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不少于500字的文章。要求:(1)文章立意要明确,内容要具体,要写出“我”的真情实感。(2)卷面整洁,书写工整。题目:七年级上册语文月考二参考答案1、C 错别字粼明炫非改正嶙铭眩匪2 3、D 4、C 5、C 6、略 7、略8、略二阅读理解(39分)(一)(14分)9、“偷偷地”写出了小草不知不觉的长势、情态;“钻”写出了小草的生命力旺盛。 10、C 11、不能,分别与前文的“桃树、杏树、梨树”相呼应。 (2分)12、眨呀眨 眼目传神的妙处。 星罗棋布散布各处的特点。 写出野花在阳光的照射下,光彩闪烁,争春斗艳的情态。 13、好像、似乎。这句话是从闻到花上午甜味联想到果实累累,虚写了诱人的丰收美景。如果不是“仿佛”,句子变成“树上是桃儿、杏儿、梨儿”,就不切实际,也没有丰富想象的意味了。14、只要是富有感情的词语,如“高兴”“卖弄”“应和”等,并说出好在哪里,都可以。15(1)竟然,表示出于意料之外;对自己儿时的无知之举感到后悔。(2)徒劳,无益地耗费力气;为流浪蜂寻找家园不得而心生怜惜之情。理解词语,要注意以下三点:一是要把握上下文营造的语境,在前文或后文寻找相关信息,然后加以概括,进而推断含义。二是使用修辞手法的词句,一定要结合修辞的特点来考虑。三是联系文章的中心来推断诠释。我们应采用词义加表达作用的形式来答题。(1)“竟然”义项只有一项,就是表示出于意料之外。其传达出的是作者对儿时举动的后悔、自责。(2)“徒劳”也只有一个义项:无益地耗费力气。其传达出的是作者对流浪蜂执着寻找家园却必定无果的同情、怜悯之情。16.(1)运用景物描写的方法,为下文写放蜂人来此放蜂做铺垫,与后面槐树林被人们砍伐殆尽形成鲜明的对比。(2)运用动作(细节)描写的方法,写出了放蜂人对蜜蜂的怜惜、呵护与喜爱。景物描写的作用有以下几点: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揭示作品的时代背景;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心情;为后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展示人物性格;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我们可从以下几个角度分析动作(细节)描写的作用:显示人物内心世界;刻画人物性格;表现变化的姿势或者感情、态度;创造生动的画面和活跃的场景。(1)景物描写,是指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的风景、物体的描写。根据这一概念我们很容易知道这句话运用了景物描写的方法。联系下文对放蜂人的叙述,我们就知此处景物描写是为下文写放蜂人的到来做铺垫。(2)这句话表现的是放蜂人对蜜蜂细心照料、呵护的情景,放蜂人对蜜蜂的情感是通过细腻的动作(细节)表现的。17.(1)最后一段与开头前三段形成照应。(2)第段槐树林被砍伐殆尽与第段对茂密的槐树林的描写形成照应。(3)第段压在心头的谜团释放了与第段对放蜂老人为蜜蜂死亡而伤心的不解之谜形成照应。(常见的照应有:开头与结尾照应。使文章结构完整,主旨突出,能更好地抒发感情,渲染气氛。正文与标题照应。使文章的内容更醒目地揭示标题的意思。行文中前后照应。可制造悬念,使情节发展具有吸引力和戏剧性,使结构更紧凑,文脉更贯通。文中照应的地方比较多,如文章结尾段写对流浪蜂的祝福,就与开头三段描写见到深秋中的流浪蜂照应;“他说到这儿的时候,轻轻一抬手,将那几只翅膀已被吹干的蜜蜂放飞出去”与“他将那几只蜜蜂放在手掌上,用嘴将沾在它们翅膀上的水渍吹掉”照应;等等。对文中的照应之处我们可概括写出,也可抄原句回答。)18.文章通过对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的叙写,表现了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抒发了对蜜蜂那种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精神的钦佩之情。(或:文章以物喻人,借辛勤酿蜜的蜜蜂,赞扬那些像蜜蜂一样勤劳执着、无私奉献的人。)(归纳主题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高度关注标题、开头、结尾;紧抓主旨句、文眼句;逐层归纳段意,总结文章主题;有些文章要注意弄清时代背景。概括全文主题,要先概括主要内容。本文主要是写放蜂人善待蜜蜂、怜惜蜜蜂。再看主旨,主旨是表现蜜蜂酿蜜的艰辛和食蜜的稀少,赞颂了蜜蜂的勤劳与无私。)19(1)zh 知道(2)zhng 增长、促进(3)su 即使(4)kn 不通,理解不了(注意拼音和声调的准确。注意多音字“长”读zhng。)20.(1)学习之后就会知道不足,教人之后才知道自己有理解不了的学问。(2)所以说,教和学互相促进,教别人,也能增长自己的学问。(1)直译为主,重点翻译“不足”和“困”。(2)重点解释“故”和“相长”。21.教 学 教与学互相促进(根据对文章的理解来回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