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6116452 上传时间:2022-08-1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35.0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四年级语文上册雾凇教案一、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结合具体语境理解“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等词语,选择“渐渐地”、“慢慢地”、“轻轻地”中的一个词语造句并积累词语。2关注课文中长句的停顿,学会根据句意合理停顿,并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3通过学习课文内容,欣赏雾凇美景的图片,了解吉林雾凇的奇异景象和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感悟吉林雾凇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4借助课文及有关资料,让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理解课文内容,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及运用整理信息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结合具体语境理解词语,感受吉林雾凇的美丽和形成过程的奇特。难点: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形成过程。三、教学评价1在检查学生预习环节,通过查看预习单、同位互读、指名分段读课文等多种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理解生词及正确、流利读书的情况。2在读懂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借助关键词“洁白晶莹、银光闪烁、千姿百态、琼枝玉树”和通过对雾凇形成过程的的赏析,进一步感悟雾凇形成的奇特。3在精读感悟环节,采取默读、圈画、讨论、交流,将图片资源与课文有机融合、合理使用,帮助理解文义,进而感受吉林雾凇是闻名全国的奇观。4在感悟吉林雾凇奇观形成的原因及过程中品味、积累文中的优美语段,受到美的熏陶,培养爱美的情趣,从而提高发现美、创造美、鉴赏美的能力,增强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四、教与学的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后附件1)教师:1、制作多媒体课件2、根据学生的预习单查看预习情况,以便以学定教因势利导。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欣赏一种独特的自然景观雾凇,(板书,并强调“雾”和“凇”的写法。(雾是上下结构,“凇”偏旁是两点水。)齐读课题2见过雾凇吗?你知道哪里的雾凇最有名?学生初步感知雾凇的特点,为学习文本做铺垫。(二)借助预习单,检查预习1出示预习单,了解读书情况,完成预习单第1题。2出示预习单第2题,读准易错的字音,教师适时指导。(1)第一行,多音字,教师随时纠错,做到读准每个字的音。(2)第二行,易错的音,强调平翘舌音。(3)第三行,描写雾凇景观的四字词语。你有什么发现?把你的发现通过朗读表达出来。读出感情色彩,利于学生理解词语3检查生字的书写(1)展示预习单第二大题,随机纠错,重点强化。重点指导“幕”。在教学生字词的过程中,要有侧重点,不能平均用力。本课“夜幕降临”的“幕”与其他同音字的区分是平时字词学习的难点,可以让学生结合词的意思识记,这里的“幕”是幕布的“幕”,再和墓地的墓、日暮的“暮”、羡慕的“慕”做比较,学生的记忆才会深刻,并且不易混淆。(2)展评,再写,重点看写的不满意的字。4检查初读感知(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相机指导长句子并纠正读音。【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从当年12月/至2月间,松花江上游/丰满水库里的水/从发电站排出时,水温约在4摄氏度左右。】【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这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2)快速默读课文,想想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注意读准字音,看清字形。接着学生在初读的基础上,让学生说说课文写了哪些主要内容?然后放手让学生带着对雾凇的好奇去自读课文。为第二课时的教学做准备。)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三)精读感悟,欣赏雾凇1我们都知道好多地方都有雾凇,为什么作者就单对吉林的雾凇情有独钟呢?想不想看一看雾凇?(出示雾凇图片)边看边想,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1)(播放图片)学生观看。(2)交流这些图片让你想到了哪些词语?并板书: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3)在第一自然段中找到这些词画下来。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一自然段。想一想你从这些词语中体会到什么?出示句子:松花江畔的十里长堤上,洁白晶莹的霜花缀满了枝头,在阳光照耀下,银光闪烁,美丽动人。(1)交流“洁白晶莹”,体会颜色美,指导朗读。结合具体环境理解词语。(2)理解“缀满”,体会数量之多,指导朗读。3雾凇有着如雪般洁白,似银样闪烁的容颜,那晶莹的霜花缀满枝头,奇妙的美景绵延十里,难怪作者要说它是闻名全国的-奇观。(板书:奇观)并理解“奇观” 。在字典中“观”字有三种解释。看,样子,景象,对事物的看法和态度。你认为奇观中的“观”字是第几种解释呢?(第二种)在字典中,奇观有两个意思,雄伟壮丽,不同寻常的景观。特殊的罕见的事情。联系上下文,这里的奇观是哪种解释呢?(第一种)4作者从雾凇的颜色、数量两方面描述了雾凇的美,你能读出他的雄伟壮丽不同寻常吗?(配乐,齐读第一自然段)5谁能看图背诵第1自然段?学生背诵第一自然段。6小结:这闻名全国的雾凇奇观是怎么形成的呢?我们下节课继续探究。第二课时(四)复习回顾1听写 (凝结 淹没 摄氏度 十里长堤 夜幕降临) 2展评3同桌互改4齐读词语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五)精读感悟,探究成因1上节课我们感受到了雾凇的景观美,那么什么是雾凇?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能不能用课文里的一句话来回答。出示:雾凇,俗称树挂,是在严寒季节里,空气中过于饱和的水汽遇冷凝结而成。 2(指名读)其余同学边读边想雾凇的形成必须要有哪两个条件?板书:水汽 凝结3吉林松花江畔是怎样具备这两个条件的?请你仔细读读下面的文字。出示学习提示:(1)从哪里看出松花江畔有过于饱和的水汽?圈出相关的词语。(2)松花江畔的气温又是怎样的?4我们从“弥漫”“涌向两岸”“笼罩”“淹没”等词语中充分感受到浓浓的水汽,这些水汽遇上零下30摄氏度的低温,便形成了雾淞。作者又是怎样写出这一变化过程的?自由读读下文,圈画出有关词语。5可能圈到这些词语: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最初、逐渐、最后。这些词和句子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的,慢慢地凝结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形象地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逐渐-,最后-。(1)银线银条银松雪柳:一夜之间松针柳枝有了变化,棵棵杨柳宛如玉枝垂挂,簇簇松针恰似银菊怒放,晶莹多姿。这种渐变的过程也是一个美的过程。(2)这些词和句告诉我们雾凇是无声无息地、慢慢地凝结而成的,需要一个很长的过程。课文中的哪句话更形象的说明了这一点?(引读:最初,逐渐,最后。)能把这些词读好吗?谁来试试?指名读。(3)听了他的朗读你体会到雾凇的美了吗?你们都体会带了,那你们能让我也体会到吗?生齐读“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句话我们可以分成三小句来说:这蒸腾的雾气,慢慢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轻轻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这蒸腾的雾气,一层又一层地给松针、柳枝镀上了白银。(4)细细读读这三句话,看看表达的意思有什么不一样?说给小组内其他同学听听。(水汽遇冷凝结的过程由学生先谈自己的感觉,再去读文,由“银线、银条、银松雪柳”、“最初、逐渐、最后”、“慢慢地、轻轻地、一层又一层地”引导学生反复品读,读出雾凇遇冷凝结的神奇变化过程,由词带句读,句带段读。以读为本,以读生情,以情促读,体会词语含义。这样雾凇形成的过程就烙印在了学生的脑中。)6、这三小句表达了三层不同的意思,而作者只用一句话把雾气凝结时的情形写得既具体生动,又十分精炼。现在请同学们翻开课本,看看课后第4题,请你也用上“渐渐地”、“慢慢地”或“轻轻地”说上一句话吗?自己练练看,然后我们全班来交流。(六)精读感悟,赞美雾凇1雾凇的美,美在壮观,美在奇特,观赏雾凇讲究的是“夜看雾,晨看挂,待到近午赏落花”。2(课件出示图片)现在我们就来到了松花江边,你又看到了怎样的雾凇?板书:千姿百态 玉树琼花3雾凇都有哪些姿态?出示:吉林雾凇有的像( )有的像( )还有的像( )真是千姿百态呀!4难怪松花江畔的人们会情不自禁地赞叹: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5联系课文想想,这里的“梨花”指的是什么?(雾凇) 是啊,那一棵棵、一行行的松枝、柳树,在一夜之间披上了洁白晶莹的霜花,像雪白的梨花那般美丽动人,人们看到这美丽的雾凇奇观,怎能不由衷的发出赞叹(读: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6齐读:清早,寒风吹拂,雾气缭绕。人们漫步在松花江边,观赏着着千姿百态的琼枝玉树,便会情不自禁地赞叹:这真是“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呀!环节三、回归整体积累拓展,读写结合1其实在我们周围,也有许多自然景观很有情趣。比如雾景、雪景。2出示:一组雪景图片。请你在下面的词语中选用几个说上一段话,描绘这雪景。【课件:凝结 笼罩 淹没 蒸腾 洁白晶莹 模糊 缀满 缭绕 弥漫 琼枝玉树】3推荐诵读: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作者:岑参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板书设计:22雾凇奇观 水汽遇冷凝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教学反思:成功之处:雾凇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体悟文本是怎样具体描绘“水汽”到“雾凇”的变化过程是难点。需要有一个反复阅读、思考、体会的过程。学生与文本与同学沟通交流,展示的过程中点点滴滴,都是揣摩语言、体悟语言内涵的活动。课文“每当夜幕降临最后十里长堤上全都是银松雪柳了。”意境优美,如仙境一般。从“渐渐地”、“慢慢地”咀嚼到雾凇是逐步形成的;从“轻轻地”感受到大自然的灵性和优雅;通过对“最初逐渐最后”和“一层又一层”的反复朗读和体悟,留下了从“银线”到“银条”再到“银松雪柳”的感性认识,并在脑海中浮现出一幅幅画面。经历了语言实践过程,培养了良好的语感,也感悟了课文中蕴涵的情感及道理。在课堂上,阅读成了孩子的一次审美的旅程、发现的旅程,让孩子的心灵在读的空间里自由放飞。 不足之处:课上完了,我想,类似这样的文章如何把“优美生动的描写”与“科学准确的说明”联系起来,仍然值得我好好思考。 附:雾凇预习单班级: 姓名: 认真完成预习任务,并自我评价。完成以后,可以在相应的评价栏里“”1这篇课文共 个自然段,我读了 遍。 2这些词语我会读。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把握不准的借助词典读准确)笼(ln ln)罩 模(m m)糊 淹没(ynm ynmi) 凝结(nngji nngji)缀(zu zhu)满 镀(d b)上 夜幕(m m)降临 松花江畔(bn pn)洁白晶莹 银光闪烁 千姿百态 琼枝玉树 w s nng lng sh sh凇 称 结 下 度yn hu ln d没 模 夜幕降 十里长 你都写正确、美观了吗?对照生字表把不满意的再写一遍。3.课文每个自然段介绍了什么?4.文中的“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出自唐代诗人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找到这首诗读一 读,看看这一句诗是什么意思。5.这里还可以记下你读书时的疑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