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

上传人:xt****7 文档编号:13453244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3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贵州省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贵州省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考试)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贵州省高二上学期化学期中考试试卷C卷姓名:_ 班级:_ 成绩:_一、 选择题 (共18题;共36分)1. (2分) (2016高一下长春期中) 下列关于反应过程中能量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 . 在一定条件下,某可逆反应的H=+100kJmol1 , 则该反应正反应活化能比逆反应活化能大100kJmol1B . 图中A、B曲线可分别表示反应CH2=CH2(g)+H2(g)CH3CH3(g)H0未使用和使用催化剂时,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C . 同温同压下,反应H2(g)+Cl2(g)=2HCl(g)在光照和点燃条件下的H不同D . 己知2C(s)+2O2(g)=2CO2(g)H1;2C(s)+O2(g)=2CO(g)H2 则H1H22. (2分) 下列化学反应中属于吸热反应的是( )A . 干冰的升华B . 铝热反应C . 八水合氢氧化钡与氯化铵固体粉末混合D . 铜与浓硝酸反应3. (2分) (2017高一上浦东期末) 溶质分子(或离子)和水分子结合后成水合分子(水合离子)的过程是( ) A . 物理过程,吸收热量B . 化学过程,吸收热量C . 物理过程,放出热量D . 化学过程,放出热量4. (2分) (2017高二上潮阳期中) 下列生产、生活等实际应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 ) A . 实验室中配制FeCl3溶液时,应向其中加入少量浓盐酸B . 合成氨工业中使用铁触媒做催化剂C . 饱和FeCl3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制得氢氧化铁胶体D . 热的纯碱溶液去油污效果好5. (2分) 将4 mol A气体和2 mol B气体在2 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2A(g)B(g) 2C(g),若2 s(秒)后测得C的浓度为0.6 mol/L,现有下列几种说法:用物质A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 mol/(Ls)用物质B表示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 mol/(Ls)2 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2 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 mol/L其中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6. (2分) (2017高二上湖北期中) 在容积一定温度一定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2(?)+2R2(g)M2R4(g),加入1mol M2和2molR2 , 反应过程中测得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随时间的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M2既可能为固体,也可能为气体B . 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容枳和温度不变,再加入1molM2和2molR2 , 则R2转化率不变C . 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不变,将容器容积压缩到原来的一半,当达到新的平衡时,R2的浓度可能是原平衡时的1.8倍D . 若M2为气体,达到平衡后,保持容器容积和温度不变,再加入1molM2R4 , 则新的平衡时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增大7. (2分) 已知在100的温度下(本题涉及的溶液温度均为100),水的离子积KW=1101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0.001 mol/L的NaOH溶液pH=9B . 0.1 mol/L的H2SO4溶液pH=1C . 0.005 mol/L的H2SO4溶液与0.01 mol/L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混合溶液pH为6,溶液显酸性D . 完全中和pH=3的H2SO4溶液50 mL,需要pH=11的NaOH溶液50 mL8. (2分) (2018高二下静海开学考) 在25时,pH等于9和pH等于11的两种氢氧化钠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中的氢离子浓度最接近于( ) A . 1/2(10-9+10-11)mol/LB . 210-11 mol/LC . (10-9+10-11)mol/LD . 1/2(10-5+10-3)mol/L9. (2分) 已知: N2(g)+O2(g)=2NO(g)H1=+180kJmol1N2(g)+3H2(g)2NH3(g)H2=92.4kJmol12H2(g)+O2(g)=2H2O(g)H3=483.6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如图所示,则H2=E1E3B . N2的燃烧热为180 kJmol1C . 由反应知在温度一定的条件下,在一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1molN2和3molH2 , 反应后放出的热量为Q1kJ,则Q1=92.4D . 氨的催化氧化反应为4NH3(g)+5O2(g)=4NO(g)+6H2O(g)H=906 kJmol110. (2分) 一定条件下,在密闭恒容容器中,能表示反应A(g)+2B(g)2C(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A、B、C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单位时间内生成nmolC,同时生成2nmolBv正(A)=v逆(C)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发生变化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发生变化A . B . C . D . 11. (2分) (2016高二上福州期中) 在同温同压下,下列各组热化学方程式中,H2H1的是( ) A . H2 (g)+Cl2(g)2HCl(g);H1 H2(g)+ Cl2(g)HCl(g);H2B . 2H2(g)+O2 (g)2H2O(g);H1 2H2 (g)+O2 (g)2H2O(l);H2C . CO(g)+ O2(g)CO2(g);H1 2CO(g)+O2(g)2CO2(g);H2D . S(s)+O2(g)SO2 (g);H1 S(g)+O2(g)SO2 (g);H212. (2分) (2018高二上林州开学考) 如图是关于反应A2(g)+3B2(g) 2C(g)(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平衡移动图形,影响平衡移动的原因是( )A . 升高温度,同时加压B . 降低温度,同时减压C . 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使用适宜的催化剂D . 增大反应物浓度,同时减小生成物浓度13. (2分) (2017高二上广州期中) I2在KI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2(aq)+I(aq)I3(aq)某I2、KI混合溶液中,I3的物质的量浓度c(I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忽略I2 的挥发)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反应 I2(aq)+I(aq)I3(aq)H0B . 状态A与状态B相比,状态A的c(I2)大C . 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时,一定有v逆v正D . 若温度为T1、T2 , 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则 K1K214. (2分) 将A与B的混合气体分别置于恒压容器甲和恒容容器乙中,发生反应:2A(g) + 2B(g) 3C(g) H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 . 在相同条件下两容器内的反应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升温时甲、乙两容器中反应速率均增大B . 在相同条件下两容器内的反应均达到化学平衡状态,升温时甲、乙两容器中的平衡均向逆反应方向移动C . 在相同温度下,甲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2 mol B,乙容器中加入2 mol A和2 mol B,若甲容器中反应经30 s达到平衡状态,则乙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所需要的时间也是30 sD . 在相同的温度和压强下,用甲容器分别进行如下反应。第一次加入2 mol A和2 mol B;第二次加入2 mol A,2 mol B和3 mol C;第三次加入4 mol C。分别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C的物质的量百分含量分别为X、Y、Z,则X、Y、Z的大小关系是X=Y=Z15. (2分) 下列实验所用的试纸不能预先用蒸馏水润湿的是( )A . 用品红试剂检验SO2B . 用淀粉碘化钾试纸检验Cl2C . 用红色石蕊试纸检验NH3D . 用pH试纸测定某溶液的pH16. (2分)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等质量的乙烯和丙烯中,所含碳原子数之比为23B . 等体积、等浓度的NH4Cl溶液和稀氨水中,所含NH4+的数目相等C . 等物质的量的Cl2分别与足量的Fe和Cu反应,转移的电子数相等D . 等物质的量的过氧化钡(BaO2)和Ba(OH)2固体中,阴阳离子个数比均为2117. (2分) (2017高二上莆田期末) pH=5和pH=3的两种盐酸以1:2体积比混合,该混合溶液pH为( )已知:lg6.7=0.8 A . 5.0B . 4.2C . 4.0D . 3.218. (2分) (2018株洲模拟) 化学上常用AG表示溶液中的 。25时,用0.100 mol/L 的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mol/L的HNO2溶液,AG与所加NaOH溶液的体积(V)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 随着NaOH溶液的加入, 增大B . 25 时,HNO2的电离常数Ka1.0 C . b点溶液中存在2c(H)2c(OH)=c(NO2)c(HNO2)D . a、b、c、d、e五点的溶液中,水的电离程度最大的点是d二、 解答题 (共7题;共36分)19. (2分) (2016高三上武清期中) 己知:Mg(s)+2I H2O (g)=Mg(OH )2(s)+H2(g)H1=441kJmol1H2O(g)= H2(g)+O2(g)H2=242kJmol1Mg(s)+ O2(g)=MgO(s)H3=602kJmol1Mg(OH )2分解的热化学方程式为:_Mg(OH )2可以作为阻燃剂的原因(写一条即可)_20. (4分) (2016高二下忻州期中) 判断含氧酸强弱的一条经验规律是:含氧酸分子结构中含非羟基氧原子数越多,该含氧酸的酸性越强含氧酸酸性强弱与非羟基氧原子数的关系如表所示: 含氧酸次氯酸磷酸硫酸高氯酸结构式ClOH非羟基氧原子数0123酸性弱酸中强酸强酸最强酸已知:亚磷酸(H3PO3)和亚砷酸(H3AsO3)分子式相似,但它们的酸性差别很大,H3PO3是中强酸,H3AsO3既有弱酸性又有弱碱性由此可推出:H3PO3的结构式为_,H3PO3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H3AsO3的结构式为_,在H3AsO3中加入浓盐酸,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21. (3分) 某温度下,水的离子积常数为11012 , 在该温度下,0.1mol/L的HCl溶液pH=_ , 0.1mol/L的NaOH溶液pH=_ , 若将两者按体积比V(HCl):V(NaOH)=9:11混合,则混合液的pH值约为_ 22. (1分) 下列溶液中,c(H+)由小到大的排列顺序是_ 0.1mol/L HCl溶液 0.1mol/L H2SO4溶液 0.1mol/L NaOH溶液 0.1mol/L CH3COOH溶液23. (5分) (2018高二上成都期中) (1) 在一体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CO和H2O,在850 时发生反应:CO(g)H2O(g) CO2(g)H2(g)H0。CO和H2O浓度变化如图所示,则04 min的平均反应速率v(CO)_;mol/(Lmin)。 (2) t(高于850 )时,在相同容器中发生上述反应,容器内各物质的浓度变化如表: 时间(min)COH2OCO2H200.2000.3000020.1380.2380.0620.0623c1c2c3c34c1c2c3c350.1160.2160.08460.0960.2660.104表中34 min时,反应处于_状态;c1数值_0.08 mol/L(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反应在45 min时,平衡向逆方向移动,可能的原因是_(填字母,下同),表中56 min时,数值发生变化,可能的原因是_。a增加水蒸气b.降低温度c.使用催化剂d.增加氢气浓度24. (12分) 已知下列数据:物质熔点()沸点()密度(gcm3)乙醇117.078.00.79乙酸16.6117.91.05乙酸乙酯83.677.50.90某学生在实验室制取乙酸乙酯的主要步骤如下:配制2 mL浓硫酸、3 mL乙醇(含18O)和2 mL乙酸的混合溶液。按上图连接好装置(装置气密性良好)并加入混合液,用小火均匀加热35 min。待试管乙收集到一定量产物后停止加热,撤出试管乙并用力振荡,然后静置待分层。分离出乙酸乙酯,洗涤、干燥。(1) 配制中混合溶液的方法为_;反应中浓硫酸的作用是_;写出制取乙酸乙酯的化学方程式:_。(2) 上述实验中饱和碳酸钠溶液的作用是_(填字母)。A . 中和乙酸和乙醇B . 中和乙酸并吸收乙醇C . 减少乙酸乙酯的溶解D . 加速酯的生成,提高其产率(3) 步骤中需要小火均匀加热,其主要理由是_;步骤所观察到的现象是_;欲将乙试管中的物质分离以得到乙酸乙酯,必须使用的仪器有_;分离时,乙酸乙酯应从仪器_(填“下口放”或“上口倒”)出。(4) 该同学反复实验,得出乙醇与乙酸的用量和得到的乙酸乙酯生成量如下表:实验乙醇(mL)乙酸(mL)乙酸乙酯(mL)221.33321.5742x521.76231.55表中数据x的范围是_;实验探究的是_。25. (9分) (2017新课标卷) (15分)凯氏定氨法是测定蛋白质中氮含量的经典方法,其原理是用浓硫酸在催化剂存在下将样品中有机氮转化成铵盐,利用如图所示装置处理铵盐,然后通过滴定测量已知:NH3+H3BO3=NH3H3BO3;NH3H3BO3+HCl=NH4Cl+H3BO3 回答下列问题:(1) a的作用是_(2) b中放入少量碎瓷片的目的是_f的名称是_(3) 清洗仪器:g中加蒸馏水:打开K1,关闭K2、K3,加热b,蒸气充满管路:停止加热,关闭K1,g中蒸馏水倒吸进入c,原因是_;打开K2放掉水,重复操作23次(4) 仪器清洗后,g中加入硼酸(H3BO3)和指示剂,铵盐试样由d注入e,随后注入氢氧化钠溶液,用蒸馏水冲洗d,关闭K1,d中保留少量水,打开K1,加热b,使水蒸气进入ed中保留少量水的目的是_e中主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e采用中空双层玻璃瓶的作用是_(5) 取某甘氨酸(C2H3NO2)样品m 克进行测定,滴定g中吸收液时消耗浓度为cmolL1的盐酸V mL,则样品中氮的质量分数为_%,样品的纯度_%第 15 页 共 15 页参考答案一、 选择题 (共18题;共36分)1-1、2-1、3-1、4-1、5-1、6-1、7-1、8-1、9-1、10-1、11-1、12-1、13-1、14-1、15-1、16-1、17-1、18-1、二、 解答题 (共7题;共36分)19-1、20-1、21-1、22-1、23-1、23-2、24-1、24-2、24-3、24-4、25-1、25-2、25-3、25-4、25-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