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

上传人:jun****875 文档编号:13436744 上传时间:2020-06-19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2.9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2018-2019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三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 第1课 “顺乎世界之潮流”课件 人民版必修3.ppt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专题三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时空坐标,学习本专题,一要与当时的世界形势相联系,了解列强侵华、西方先进思想传入及俄国十月革命对中国的影响;二要与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状况相联系,了解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发展的过程及其历史背景;三要注意分析每个历史阶段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的异同和特点,明确“学习”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学习指导,第1课,“顺乎世界之潮流”,学习目标,内容索引,基础认知学习思考,深化探究核心突破,巩固练习随堂反馈,基础认知学习思考,一、“睁眼看世界”1.背景(1)鸦片战争爆发前夕,社会矛盾日益尖锐。(2)人们沉浸在“”的迷梦中不能自拔。2.代表人物及其主张(1)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主持编撰了四洲志。(2)魏源:编成海国图志一书,这是第一部由中国人编撰的最详备的世界史地著作,系统地阐述了“”的思想,迈出了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第一步。,天朝上国,林则徐,师夷长技以制夷,3.影响(1)启发人们冲破传统观念的束缚,学习西方国家的先进技术,以探求强国御侮之策。(2)19世纪60年代,洋务派以“”的思想,指导了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思维点拨正确认识“中体西用”思想(1)积极性:“中体西用”思想继承了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主张,并结合中国社会的实际使之更趋系统化、纲领化。(2)局限性:把西学的“用”嫁接到中学的“体”上,严重削弱了推动社会进步的作用。,1.(教材第48页学习思考)许多西方学者认为,近代中国的现代化是在西方的冲击下开始的。结合林则徐和魏源的思想,评价一下这种说法。,提示,学习思考,提示鸦片战争爆发前,中国封建统治日益腐朽,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但统治者沉浸在“天朝上国”的迷梦中。在与西方打交道的过程中,林则徐、魏源等先进知识分子开始了解西方,中国现代化首先从思想上开始变化。另一方面也可以理解为林则徐等人的思想是中国“经世致用”思想的延续,是力图改革中国现状的探索。,二、维新变法1.背景(1)洋务运动的开展和民族的兴起。(2)早期维新思想的影响。,资本主义,2.概况,孔子改制考,变法,3.实践:1898年,资产阶级维新派发起维新变法运动,史称“戊戌变法”,但很快就失败了。,激进派,君主专制,纲常名教,大盗,物竞天择,适者生存,4.意义(1)爱国性:维新派提出通过维新变法的方式,挽救民族危机,充满着激情。(2)进步性:维新派要求建立,发展资本主义,顺应了历史发展趋势,具有进步意义。(3)启蒙性:维新派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天赋人权、自由平等观念,具有意义。(4)维新派对封建制度的批判,客观上有利于资产阶级思想的传播。,爱国主义,君主立宪制,启蒙,革命,2.早期维新思想比洋务派的思想有哪些突破?在政治上提出怎样的主张?,提示,学习思考,提示突破:不仅认识到西方军事技术的先进,更认识到西方政治制度的先进。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3.右图的漫画反映了康有为思想的什么特点?其原因是什么?,提示,提示特点:打着孔子的旗号宣扬维新变法的思想。原因:儒家思想在中国根深蒂固,封建势力强大,借助孔子可以减少变法阻力;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力量薄弱。,三、走向共和1.民主共和思想的提出(1)1894年,在“兴中会”誓词中明确提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的主张。(2)1903年,章太炎发表驳康有为论革命书,邹容发表革命军,宣传革命思想。(3)1905年,孙中山为中国同盟会制定了“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平均地权”的政治纲领。,孙中山,创立民国,2.传播: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为民主革命的爆发做好了舆论上的准备。3.实践:资产阶级革命派发起辛亥革命,创建了中华民国,民主共和国方案得到初步实现。,辨析比较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最主要的区别是实现本阶级目标的方式不同。维新派主张利用改良的方式实现资产阶级掌握政权的目标,而革命派主张用暴力革命的方式推翻清政府。两者的根本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确立资产阶级的统治。,4.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呈现出什么特点?,提示,学习思考,提示(1)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由“器物”到“制度”再到“思想文化”不断深化的过程。(2)学习西方与抵制侵略、启蒙与救亡相联系,体现出强烈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3)中国人对西方文化的认识经历了一个由被动接受到主动选择的过程。,深化探究核心突破,主题一地主阶级向西方学习的思想,史料则宜师夷长技以制夷,夷之长技有三:一战舰,二火器,三养兵练兵之法。魏源海国图志今欲强中国,存中学,则不得不讲西学中学为内学,西学为外学;中学治身心,西学应世事,不必尽索之于经文,而必无悖于经义。张之洞劝学篇,教你读史,说明魏源认为西方比我们好的有三个方面,一是战舰,二是枪炮,三是士兵训练方法。反映了当时先进的中国人对西方学习的范围主要局限在先进的科学技术层面。“中学”是指以三纲五常为核心的儒家伦理学说。,问题思考(1)海国图志体现了怎样的思想?其学习的内容及目的是什么?试评价这一思想。,提示,提示思想:“师夷长技以制夷”。内容:学习西方先进的军事技术。目的: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评价:积极方面,向西方寻求强国御侮之道,开阔了人们的眼界。消极方面,对中国的落后没有充分的认识。,(2)依据劝学篇指出张之洞提出“中体西用”思想的直接目的。结合所学知识,从政治、文化两方面说明史料中的“中学为内学”主张的含义。,提示,提示直接目的:实现国家富强。含义:从政治的角度看,指维护封建制度;从文化的角度看,指固守传统文化。,洋务派与鸦片战争时期的抵抗派的异同(1)在目的上:都主张学习西方科学技术,抵御外国侵略,根本目的都是为了维护清朝统治。不同之处是洋务运动还有另一个目的,即镇压人民革命运动。(2)在方法步骤和实践上:都主张从西方购买枪炮和船舰,并仿制西方战舰;都主张建立一支新式海军。不同之处是抵抗派的主张还没有完全实行,就随着林则徐的撤职而中断。洋务运动则进行了三十多年的实践。(3)结果相同:鸦片战争的失败,使抵抗派的主张随之失败;甲午中日战争中北洋舰队的覆灭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史论总结,主题二维新变法思想,史料一康有为撰写了新学伪经考,将封建统治者奉为儒学正统的古文经典斥为伪书,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统治者恪守祖训、反对变法的理论基础。他还在孔子改制考一书中,宣称孔子是托古改制、主张变革的先师。史料二且法者所以守地者也,今祖宗之地既不守,何有守于祖宗之法乎?夫使能守祖宗之法,而不能守祖宗之地,与稍变祖宗之法,而能守祖宗之地,孰得孰失,孰重孰轻?”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教你读史,新学伪经考推翻了顽固派的理论基础,孔子改制考为维新变法奠定了思想基础,它们都是借助儒学的权威论证变法的代表作品。说明维新变法的必要性。,提示,问题思考(1)根据史料一概括康有为维新变法思想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原因。,提示特点:借助经学的外衣和孔子的权威,宣传维新变法的必要性和合理性。原因:客观因素:中国传统思想根基深厚,影响深远,康有为“托古改制”可以减少变法的阻力。主观因素:中国资产阶级具有软弱性和保守性,没有自己鲜明的旗帜。个人因素:康有为的出身、经历、地位,尤其是他所处的时代决定了他在向西方寻求真理和构建自己的思想体系时必将根植于中华民族文化的深厚土壤之中。,(2)史料二的主张是什么?“稍变祖宗之法”表明了什么?,提示,提示主张维新变法。表明维新派不敢触动封建统治的局限性。,康有为维新思想的特点及成因(1)特点: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与传统儒家思想相结合;利用孔子的学说来论证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理论的合理性。(2)成因客观原因:当时中国资本主义发展薄弱,资产阶级力量十分弱小,而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在这种背景下如果硬性地宣传资产阶级主张,否定封建伦理道德,阻力很大,而且必然会失败。主观原因:康有为作为民族资产阶级上层的代表,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密切联系,其思想认识是有局限性的,幻想“中西结合”。,史论总结,记知识纲要,课堂小结,背核心术语,1.林则徐和魏源是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和学习西方思潮的倡导者。洋务派把学器物变成一场运动,成为地主阶级抵抗派“师夷长技”思想的实践者。2.维新派宣传实行君主立宪、发展资本主义的维新变法思想,把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推进到学制度阶段。3.民主共和思潮的兴起和发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华民国的建立。,巩固练习随堂反馈,1.近代学者在评价某部书时说:“其书罗列甚远之国,指掌形势可谓奇书。”据上述评论推断此书应该是,答案,解析,1,2,3,4,5,ABCD,解析海国图志是当时介绍西方历史和地理最详实的专著,符合材料信息,故A项正确;赫胥黎天演论主要介绍西方进化论思想,不符合材料信息,故B项错误;资政新篇是最早提出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不符合材料信息,故C项错误;新学伪经考着重从经学方面进行论述,对传统的“古文”经学展开猛烈的攻击,不符合材料信息,故D项错误。,1,2,3,4,5,2.魏源在海国图志中使用了很多新词语,如政治(politics)、进口(import)、出口(export)、新闻纸(newspaper)、铁路(railway)、铁轨(track)等。这段材料表明魏源A.关注西方的新知识、新技术B.主张“师夷长技以制夷”C.号召国人全面学习西方D.力图改变中国的政治制度,答案,解析B项为最强干扰项。材料中体现出“师夷”之意,但并未表达“制夷”之意。C项错在“全面”;D项错在“政治制度”。,解析,1,2,3,4,5,解析道光、咸丰年间,即鸦片战争后,中国掀起了向西方学习的思潮,这是中国历史上的新现象。,3.国学大师王国维曾用一句话精辟地概括了清代学风:“清初之学大,乾嘉之学精,而道咸(指道光、咸丰)以来之学新。”文中的“新”主要是指A.批判君主专制制度B.针砭社会时弊C.注重经典考据D.学习西方文化,答案,解析,1,2,3,4,5,4.梁启超认为:“室漏而补之,愈补则愈漏;衣敝而洁之,愈洁则愈破,其势固非别构新厦,别出新制,呜呼可哉?”这反映了梁启超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B.着眼于中国制度改革C.着眼于维护清朝统治D.主张对中国进行革命,答案,1,2,3,4,5,解析材料中梁启超强调了中国内部政治结构彻底变革的重要性,没有涉及主张全面学习西方,故A项错误;梁启超反对封建专制制度,故C项错误;梁启超主张对中国进行政治改良,而非革命,故D项错误。,解析,5.19001901年间,上海地区“言爱国者”,多积极讨论光绪皇帝之存废问题,“尚不知革命为何物”。这一现象反映了当时A.革命派尚未开展救亡运动B.改良仍然是社会主流思潮C.废除帝制成为社会的共识D.上海的社会风气相对保守,答案,1,2,3,4,5,解析材料强调的是是否废除帝制之争,结合“尚不知革命为何物”可知当时革命还没有成为社会主流,当时的社会主流依然是改良,故选B。1894年,孙中山成立了兴中会,已经开启了救亡运动的历程,上海是较早开放的通商口岸,社会风气相对较为开放,故A、C、D错误。,解析,本课结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