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29

上传人:无*** 文档编号:131829850 上传时间:2022-08-07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29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29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229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一、课文介绍湖心亭看雪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9课,是张岱的传世之作,出自回忆录陶庵梦忆。作者追忆了在西湖乘舟看雪的一次经历,在大雪三日、夜深人静之后,小舟独往。不期亭中遇客,三人对酌,临别才互道名姓。舟子喃喃,以三人为痴,殊不知这三人正是性情中人。文中用白描手法寥寥几笔勾勒了一个亦真亦幻、凄清淡雅的雪世界。尤其令人惊叹的是作者对数量词的锤炼功夫,“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一组合,竟将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甚至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全都传达出来,令人拍案叫绝。本文写于明王朝灭亡以后,作者对故国往事的怀恋都以浅淡的笔触融入了文中,看似不着痕迹,但作者的心态可从中窥知一二。文章首先交代看雪的时间、目的地、天气状况。时间是“崇祯五年十二月”,作者仍旧使用明代的纪年,说明在他心目中明代始终是没有灭亡的。本文最大的特点是文笔简练,全文不足二百字,却融叙事、写景、抒情于一体,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复杂而微妙的情感:既有独自赏雪的孤寂,又有偶遇知音的欣喜,还交杂着作为亡国遗民的痛心与无奈,而更让读者感同身受的是作者的那份“痴情”、“痴性”,痴迷于天人合一的山水之乐,痴迷于世俗之外的雅情雅趣。作者又善用对比手法,大与小、冷与热、孤独与知己,对比鲜明,有力地抒发了人生渺茫的深沉感慨和挥之不去的故国之思。二、教学任务分析1、文言文的定位。就湖心亭看雪而言,这篇明末清初的文章在语言上几无难点,而作者高超的素描技巧及其景中情事中情却引人玩味,耐人琢磨。所以,应把重点定为让学生结合对背景的了解和对作者的理解,通过对写景叙事的分析,深入了解作者蕴涵在文字之外的意味,“披文入情”,更好地理解作品的深层内涵,走进作者的内心世界。2、注重文言字词积累,掌握常见的文言现象。文言文教学时,要引导学生加强文言字词的积累,只有量变才能达到质变。同时引导学生归纳并掌握常见的文言现象,能灵活运用。例如湖心亭看雪中,“一词多义”“ 是日更定矣”“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中的“更”。3、注重朗读,体悟思想。朱熹有言:“读书之法,在于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课文虽寥寥数言,但是言有尽而意无穷,有一唱三叹之致,包容着丰富而隽永的人生况味。文言文教学的落脚点应该是“余音绕梁”的吟读成诵和“一叶知秋”的推敲品悟。例如教学湖心亭看雪时,教师可以采取丰富多彩的朗读方式,如自由读、个人读、集体读,或想象性朗读、创造性朗读。先把课文读通顺,语音正确,不读破句,再把课文读得流畅,读出语气、重音、停顿,一步步引导学生进入文本的内核。从最开始的全文朗读到重点句子的品味读,让“读”成为整堂课的主线。在读中寻找疑问,在读中解决疑点,在读中体会心情,在读中丰满人物。“读”既是手段,又是目的。“读”中自有山重水复疑无路,“读”中自会柳暗花明又一村。读出了兴趣,读出了韵味儿,读出了精神,读出了灵魂。张岱出身于宦官之家,明亡以前未曾出仕,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他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消极避居浙江,专心从事著述。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本文不足二百字,却笔墨精练,风神绰约,洋溢着诗的意境。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读”来解读“痴行痴景痴人痴心”,体会作者幽怨孤高的情怀。三、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有了七年级的积累与历练,已经掌握了文言文学习的一些方法,也有了一定得知识储备,但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却不浓,探究性阅读不够。因此,教师要重视学生的探究性阅读,并善于运用阅读期待来推进学生的探究性阅读。例如湖心亭看雪的导入可以这样设计:“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的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寒冰一片呢,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走进张岱的湖心亭看雪。”这里故意设置一个悬念,让学生进入阅读期待,产生阅读文本的愿望,一下子就把学生的情绪调动了起来。然后,引导学生在通读全文、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由词句理解到内容理解,把握文章主旨,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让整个阅读教学在不断地解决旧的阅读期待和产生新的阅读期待的过程中完成。四、教学目标1、了解作者有关情况,积累文言字词。反复朗读以至成诵,整体感知课文。2、理解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诗情画意,学习白描手法。理解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3、欣赏西湖雪后美景并理解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五、教学方法朗读法、赏析法、讨论法六、课前准备1、让学生预习课文,掌握生字词,读通课文,了解课文大致内容。2、上网或到图书馆查阅作者及其作品,对作者、课文有大概的了解。可查阅图书有晚明二十家小品明人小品集晚明小品文库明小品三百篇历代小品文精华鉴赏等。3、查找和张岱一样情怀的名人故事。七、教学课时一课时八、教学过程(一)导入课文。同学们,杭州西湖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被誉为“人间天堂”,自古以来就有无数文人墨客为它留下了不少传世佳作。关于西湖的诗句,同学们能背出哪些?(“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等等。)这些诗句写出了雨中西湖的迷人,春游西湖的喜悦,六月西湖荷花的艳丽。是啊,同学们,诗人心中有一个春天,他笔下的西湖就春意盎然;诗人心中有一份柔情,他笔下的西湖就温柔缠绵。可是,如果,诗人的心中只有孤寂落寞,他笔下的西湖会是什么样子呢?让我们步入张岱的世界,一起去湖心亭看雪。(二)了解作者。张岱(15971689),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蝶庵、天孙,别号蝶庵居士,明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明末以前未曾出仕,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一直过着布衣优游的生活。明亡以后,张岱曾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来避居浙江剡溪山中,专心从事著述,穷困以终。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即写于他明亡入山以后,书中缅怀往昔风月繁华,追忆前尘影事,字里行间流露出深沉的故国之思和沧桑之感,总带有淡淡的哀愁。他文学创作以小品文见长,文笔清新生动,饶有情趣,风格独特。(三)朗读课文,读通课文。1、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让学生指出难认的字词,教师用多媒体展示,并要求齐读两遍。更( gng)定 毳(cu)衣 雾凇(sng)沆(hng)砀(dng) 一芥(ji) 喃(nn)喃2、范读课文,注意停顿和情感把握。3、指名学生朗读,其余同学听完后指正、评价,教师作适当补充。4、学生集体朗读全文。(四)译读课文,把握文意。1、学生再读课文,参照注释,借助工具书,疏通词句,理解文意,在不懂的地方做标记。2、小组讨论,还不能解决的,全班讨论。3、教师评点,学生翻译,特别提醒学生对重点字词句的掌握,并归纳文言现象。例如一字多义:更 是日更定矣(古代计时单位) 白 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酒杯) 湖中焉得更有此人(还) 上下一白 (白色)一 余挐一小舟(数词“一”,译为“一叶”) 上下一白(副词,全)(五)再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1、思考问题: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中心内容。叙事是本文的线索,请在文中找出记叙的要素。2、请个别学生回答,其他学生补充。3、教师归纳:作者到西湖的湖心亭看雪。时间:崇祯五年十二月,大雪三日之后的更定时分。地点:西湖的湖心亭。人物:作者张岱,两“客此”的金陵人(舟子、小童)。事件:看雪;奇遇。(六)品读课文,审美鉴赏。1、 品“痴”。文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怀的那个字?(痴)“痴”主要体现在那些方面?(痴行、痴景、痴心)痴行a、哪些文字可以看出作者行为的“痴”?(学生找时间和天气环境的相关句子朗读并分析)b、从这一行为中你可以看出作者有着怎么样的个性?(清高,孤傲,特立独行,与众不同)c、有人认为“独往湖心亭看雪”一句与下文“舟中人两面三粒”一句相矛盾,你认为呢?(是一种心灵上的“独”,舟子等人是俗人,不懂自己)教师归纳:中国传统文化中,“独”是个经常出现的字,如:独爱菊、独爱莲、独钓寒江雪、独清、独醒这些“独”字传达了一份不随波逐流的清醒、一种卓然不群的精神追求。苏轼说“高处不胜寒”,达到这种精神境界的人,必然是孤独的。试想:大雪铺天盖地,西湖万籁俱寂,天色尚未破晓,“我”就冒着严寒乘舟去湖心亭看雪,个中痴意,谁人能解?所以,“赏雪之情,无人领会”,只好“独往”了。那么,为什么刻意选择“人鸟声俱绝”的“更定”时“独往”呢?因为此时西湖最宁静、最纯净、最本色,未被践踏污染。想想刚才提到的那些随波逐流,毫无品味,只会凑热闹的庸俗游人,他们能珍爱这纯净的雪湖之美吗?所以,“西湖之美,必于无人处领会”,只能“独往”矣。痴景我们将镜头拉回到崇祯五年十二月,在西湖边上,我们静静地跟随张岱踏上湖心亭看雪。这是一幅怎样的江南雪景呢?可能出现的答案:a、“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一个“绝”字写出雪很大,湖上非常安静。万籁无声的寂静,静寂地让认人心寒。b、“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迭用三个“与”字,生动地写出天空、云层、湖水之间白茫茫浑然难辨的景象。c、“湖中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诗意盎然的特写镜头,描绘出一幅奇异、朦胧如梦幻般的画面。(把它改为“湖上影子,惟长堤一条、湖心亭一座、与余舟一艘、舟中人两三个而已。”那句好?这“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表现了什么?以西湖景物之小,衬雪中天地之大。表现天长水远的阔大境界,万籁无声的寂静气氛。)教师归纳:这哪是一位作家,这是一位丹青高手,他只用黑白两色绘画,画面淡雅悠远,“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景物简单,线条简洁,大幅的留白给了我们驰骋想象的空间,意境高雅脱俗,这应是一幅写意的山水画,这种绘画方法用在描写中叫“白描”。多媒体显示:白描,一种描写,以简练朴质不加渲染烘托的文字,寥寥几笔勾勒出事物形象,生动传神,虽着墨不多,却带来含蓄的效果,余味无穷。 苏轼曾描绘雨后西湖“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此处白描就是淡妆,有时比浓抹更见风韵。如果还要找出白描的典范,应首推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多媒体显示天净沙秋思,让学生朗读、赏析。教师小结:一字一词,一词一景,言简意丰,意境深远,简约而不简单。这样的湖山夜雪图的苍茫悠远,暗合了作者的清高避世的心理。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内心深处的孤寂无依、伤感茫然的思想感情,这时,天地人情已完全融为一体了。情景交融,景成了情的载体,成了情感寄托的对象了。下面大家再一起把作者眼中的西湖雪景读出来,读出那种奇异,读出那种宁静。痴心这是一幅奇异的江南雪景,一幅淡雅悠远的绝美画卷,作者冬日赏雪,一定是个高雅之人,你们觉得呢?请大家读课文,结合文章内容以“我觉得张岱是一个 的人,我从文中 处看出”的句式,说说你眼中的张岱。可能出现的答案:a、我觉得张岱是一个与众不同,高雅脱俗的人,我从文中“独往湖心亭看雪”中的“独”看出来的,还有他看雪的时间选择的是晚上,不同众人,清高,避世。b、我觉得张岱是一个很有个性,孤傲的人,他就是不愿作别人作的事,不走别人走的路。c、我觉得张岱是一个很浪漫的人,他好山水,痴迷于山水,笔下的山水描绘的很静,很美,很有灵气。d、我觉得张岱是一个很豪爽的人,他在赏景的时候遇见了两个人,不会喝酒却痛快的大饮三杯。e、我觉得他很豪爽还表现在饮酒之后居然不问别人详情,就告辞而去。(师:他问了,却答非所问,作者为何强调是金陵人?结合你们所掌握的历史知识设想一下当时作者的心情?应该是明朝的故都金陵,他们可能都是明朝旧人,又都在外地,都有相同的情趣,所以他们认为他们应算的是知音吧,既是知音,那“相逢何必曾相识”呢!人生得一知己足矣!这份喜悦无须多说,都融在杯酒之中。同时也流露出作者深深的故国之思。这在文中哪里还有体现?张岱写此文,是在晚年,那时明朝已亡,但作者纪年却仍用“崇祯五年”,而不用清朝的或干支纪年法。正如张岱自序:陶庵国破家亡,无所归止,披发入山,骇骇为野人瓶粟屡罄,不能举火,饥饿之余,好弄笔墨偶拈一则,如游旧径,如见故人陶庵梦忆序。风景依旧,得遇故人,但故国不再,这种幽思无以排遣,作者纵情山水,让淡雅静寂的西湖雪夜冲淡他的孤独与哀愁,暂时忘却这些烦恼,痴迷于天人合一的雅趣,让自己的身心得以放松,这是怎样的一种洒脱啊!真是“一轴美画卷,满纸真情言,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2、品“法”。写作方面,作为一篇游记,作者是怎样处理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的?学生自由回答,教师归纳:叙事是行文的线索,须用俭省的笔墨交代,如文中写“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到亭上”,“及下船”,交待了作者的游踪。写景是游记的表现重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把景物最打动人的地方表现出来,景中含情。本文写雪景的一段,作者就抓住了夜色中雪景的特点,“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正是茫茫雪境中的亮点,作者以他准确的感受体会到简单背后的震撼力,宇宙的空阔与人的渺小构成了强烈的对比,景物因此有了内容。湖心亭巧遇虽是叙事,但重在抒情。因意外遇到两个赏雪人而惊喜,短暂的相遇都很畅快,随之而来的分别不免伤感,但遇到志趣相投的人又让他释然。情绪的变化一波三折,但是都与“看雪”有关,是“看雪”行动的延伸。由从景的角度写景转变为从人的角度写景,将人与景有机地结合起来。人的参与,给有可能显得冷寂、单调的景物注入了生机。而人与景的融合,正是本文的特色。(七)深层研讨,拓展延伸。张岱怀抱冰雪之操守,守住一份寂寞,守住一份痴迷,山水映衬下更见他的高雅与脱俗,象这样寄情山水,遗世独立的文人雅士又何只张岱一人呢?想想苏轼,两度被贬黄州,内心的愤懑可想而知,这才有了两游赤壁,在天高月小的赤壁之下将自己的烦忧附之滔滔江水,留下绝世卓立的赤壁赋。1、你们了解的还有哪些同样风骨的人呢?可能出现的答案: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王维“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刘禹锡“斯是陋室,唯吾德馨”。柳宗元“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李白“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2、对于这些人,你又作何评价?学生自由回答,后归纳。可取的地方:他们品德高尚,洁身自好,不与腐朽的官场为伍。他们性情高雅,娱情山水,为我们留下了许多绝妙奇文。不可取的地方:他们消极避世,一方面可以抵抗统治阶级,可是另一个方面他们没有为当时的现实社会作出自己应该有的贡献。他们的独善其身,使他们的杰出才干没有了社会的价值。(八)齐读课文,课堂总结。齐读课文后,个别学生总结,课代表归纳学习的收获:1、领略了冬日西湖的美景;知道了如何欣赏美景不盲从,不做作。2、学习了写作技巧:选取独特角度,渲染自己感受;巧用量词。3、体会了阅读文言文的好方法:以文解文。(九)布置作业。1、阅读陶庵梦忆和西湖梦寻。2、阅读佘德余著都市文人张岱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