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教案-人教版

上传人:猪** 文档编号:130967905 上传时间:2022-08-0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大改造教案-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三大改造教案-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三大改造教案-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大改造教案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农村土地改革后的情况和在农村走集体化道路的必要性;掌握对农业和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过程和意义。掌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方式、方法并分析其原因。综合分析三大改造的必要性,对比三大改造方式的变化,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理解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按照“知、疑、学、解、创”教学模式,让学生走进历史,通过整合走出历史,达到学习历史的目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要让学生在思想上知道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使我国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改变,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同时认识到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并在过渡中,我党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适合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教材处理1重点:三大改造的形式,农业、手工业走合作化道路,建立生产合作社,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是实行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重点突破:通过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了解在当时历史条件下,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改造的必要;同时通过对比,说明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特殊性。 2难点:三大改造的实质,是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深刻社会变革,因为它涉及到政治经济学,学生不好理解,因此把它作为难点。难点突破:利用实例说明公私合营的定义以及操作方法,教师进行适当的分析、讲解。 教学手段多媒体演示 讨论探究 自主合作教法学法按照“知、疑、学、解、创”的教学模式,使学生走进历史,最终走出历史。课前预习 1、了解对社会主义农业、手工业进行改造的原因及其过程2、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原因及其形式。3、三大改造是何时完成的?它有什么重要的影响?4、第三小3组的同学收集的史料编演历史剧穷棒子办社(一) 回顾已学 激发兴趣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建设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你有哪些收获呢?请各小组派代表上台展示一下吧。(二) 导入新课师:同学们,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国家开始致力于发展经济,我们知道现在的社会主义社会是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可是你们知道生产资料的公有制是什么时候在中国确立的?又是怎样确立的呢?师:好,那今天我们就具体学习有关这方面的知识。(三) 预习成果展示 师:下面,各小组准备一下,通过课前预习,你知道了哪些内容?上来展示一下。五、三大改造(_年_年)含义:三大改造是指对_、_、_的社会主义改造。 原因: 农业 形式:过 结果: 手工业:程 形式: 资本主义工商业 政策:影响:学习过程(四) 合作探究这几个同学讲得很好,尤其是3组和5组的代表,讲的很全面。同学们,既然你们知道我们国家是通过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来完成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的,那么对于这些内容,你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吗?请说出来,让我们共同探讨。生:国家为什么要对这三方面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生:国家又是怎样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生:改造的方式又是什么呢?在这方面我们国家会有什么创举呢!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结果会怎么样?对我国会有什么样的影响?生:国家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的背景、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师:同学们提得好。的确,要想把关于三大改造的内容理解明白是需要先把同学们提出的问题解决掉,下面我们就对上述问题逐一解决。一农业首先是对农业的改造。我们通过前面的学习,知道有关土地方面的一些问题,请你把知道的有关知识说一下。生:土地改革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生:人民政权得到巩固,农村生产力得到解放,农业生产得到迅速发展。生:土地改革的完成,彻底摧毁了我国存在两千多年的封建土地制度,地主阶级被消灭。师:的确,1952年底完成的土地改革对无地和少地的贫苦农民来说,这是一次翻天覆地的历史变迁。时任中共山西省委第一书记陶鲁笳说:“农民得到了土地,我们党就得到了农民的拥护。全国农民拥护的事情,那个时候,没有办不成的。所以说,这是一次最彻底的、最全面地、最成功的一次土地改革。”然而,我们在享受巨大欢喜的同时,不要忽视了我们的国情,那就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了生产的发展,农产品满足不了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国家会采取什么办法呢?下面请大家欣赏8组同学表演的历史剧穷棒子办社师:非常棒!下面请同学们谈一下我国是如何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生: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师:党和政府对农业进行改造,通过典型示范逐步推进的方式引导农业走生产合作化道路,同时对手工业亚采取了同样的方式,党和政府对个体农业和手工业的改造采取了积极发展稳步前进的方针,实行自愿互利的原则,农业走合作化道路。之所以如此,也是由我国的国情所决定的。中国是个农业国,自然经济长期存在和发展造成了占绝对优势的个体经济。这一情况使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对高度的公有制缺乏思想准备。历史的经验表明,革命和建设的发展必须得到广大农民的支持,在对农村和城市的个体私有制经济改造过程中,必须本着有利于国家建设,又能够满足广大劳动者根本利益的原则,采取稳妥的步骤。为此,党的政府采取了引导农民走合作化道路的方针,即继续保留农民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通过合作生产的方式,建立集体所有制经济,逐步进行对农业和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个做法一方面保证了社会主义改造的顺利进行,改变了个体经济的分散性和落后性,另一方面也能够得到广大农民和手工业者的支持,从而调动了他们的生产积极性,为工业化的开展创造了有利条件。三资本主义工商业师:同学们,在农业、手工业改造同时,党和政府对国民经济中的资本主义经济成分也采取措施进行改造。在这里请同学们一定要知道,党和政府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农业、手工业的改造是不同的,这不仅表现在态度上,也表现在形式上,而且还有独创。那么具体情况如何呢?下面我给大家一点时间,进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进行探讨。师:在探讨的时候,谁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可以提出解决。生:什么是公私合营? 生:赎买政策怎么进行?生:为什么要进行赎买政策?生:对待资本主义工商业党和政府采取的态度和农业、手工业为什么不一样?师:建国初期,中国共产党为恢复、发展国民经济,首先采取了没收官僚资本的措施,建立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同时还接管了一些帝国主义在华企业,把他们转变为社会主义国营经济。还合理调整工商业,是资本主义工商业得到发展。但是,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是在近代发展起来的资本主义经济。新中国成立后,它的发展不利于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建立。但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用近代化手段进行生产,在工业化建设中有其积极作用。民族资产阶级依靠剥削工人的劳动赚取利润,但具有拥护党和政府的领导,希望国家富强的一面。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优势,调动民族资产阶级的积极性有利于工业化的开展,从这个意义上讲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的发展。因此,党和政府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限制、利用、改造的方针,制定了稳妥的政策,逐步实现改造。从1954年起,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高潮。所谓“公私合营”,是我国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的高级形式,即国家资本主义。全行业公私合营就是指整个行业实行公私合营,企业的生产资料转归国家支配,资本家对企业的资产按固定的利率领区定息,年息为5%,就是有代价的把剥削阶级的生产资料收归国有。师:通过阅读教材,我们知道这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赎买政策,这种赎买政策,实现了和平过渡,是中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创举。党和政府采取了赎买政策,将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纳入不同程度的国家资本主义轨道,最终彻底转变为公有制经济。对民族资本采取和平赎买,而不是像对官僚资本那样采取没收政策,是由我国特定的历史条件决定的,通过这些措施,既限制了资本主义经济过分发展给过渡任务完成带来的消极影响,又通过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资本家利益充分发挥资本主义工商业在工业生产中的积极作用,同时通过和平的方式消灭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创造了从资本主义私有制向社会主义的公有制经济过渡的新途径。师:公私合营的解释(影音文件)师:用事例进行解释(包括图片)四三大改造的影响师:好了,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弄明白了三大改造的过程,下面我们就要分析三大改造究竟有什么重大意义了,同时探究三大改造的评价问题。师:请同学们根据我们的学习过程,归纳总结三大改造的结果和意义。生:三大改造使生产资料由私有制变成公有制。生:三大改造使社会主义制度基本确立。生:同时,标志我们进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我们的农村经济发展,手工业繁荣,工业兴旺。师:同学们说得好,的确,三大改造取得巨大成功,成绩辉煌(五) 巩固提高 1、19491954年,我国农村发生了几次巨大变化?这些变化的意义是什么?2、新中国成立后,为确立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不懈的努力。结合所学内容,思考:19531957年,党领导人民在政治和经济上进行了哪些探索?其结果如何?各有何意义? (六) 拓展延伸 当今中国的经济体制又转变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允许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并存,对此你有何看法?(七) 小调查: 调查一家老字号店铺在公私合营时期的情况,写成文字材料在班内交流。(八) 小结教师小节:今天我们学习了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底,三大改造基本完成。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社会主义革命取得历史性胜利的重要标志。随着三大改造任务的完成,农民已经由个体农民转变为合作化的农民,资产阶级已经处在消灭的过程中,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人已经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我国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几千年来阶级剥削的历史已经基本结束,新中国的美好前景正在拉开画面! (九)预习下一课、“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具体指什么?为什么说是“精神”的“虐杀”?这是课堂研讨的核心部分,宜逐步展开。紧承上一问题的探讨,得出结论:“精神的虐杀的这一幕”指二十年前“我”粗暴地阻止弟弟制作和放飞风筝,具体内容指文章的第三、四自然段。放声朗读第四自然段,体会作者以一种怎样的心情回忆当年的这一幕。明确:忏悔自责。为什么把这一幕称为“精神的虐杀”?不就是毁掉一个风筝吗?从哪些词可以感受到“我”实施的“虐杀”之“虐”?哪些词可以感受到“小兄弟”遭受到的无情的“虐杀”?读书、圈点,师生讨论明确:遭到粗暴践踏的不只是一只风筝,更重要的是人的精神。“我”:折断、掷、踏扁、傲然;“小兄弟”:惊惶地站、失了色瑟缩着、绝望。根据文中提供的材料,发挥你的想象,如果小兄弟的那只风筝能完工,那将是怎样的一件工艺品?请你描绘一番。(意在通过想象,进一步体验这种精神虐杀的残酷。)你自己有没有这种虐杀他人精神或遭受他人精神虐杀的经历?请描述一番。(打开“文本语文”与“生活语文”的通道,使它们互相丰富和支持。)以上四步不应机械进行,宜视具体情况而定。、既然弟弟已全然忘却那件事,“我”的心为什么依然沉重?对弟弟的“全然忘却”,“我”究竟持怎样的态度?这个问题有一定难度,可让学生充分讨论,允许发表不同观点。不过,依照本文的具体语境,及鲁迅先生一以贯之的观念(国人的劣性精神的健忘及其可怕的遗传)来看,“我”的悲哀显然是典型的“鲁迅式的悲哀”,这种“悲哀”既是为当年的“精神的虐杀”而悲哀,更是为被虐杀者的健忘而深深地悲哀。“四面又明明是严冬,正给我非常的寒威和冷气”,给“我”寒威和冷气的不仅是“严冬”,更是那种可怕的精神健忘,那种难以拔除的集体无意识。教学时应相机阐发,不可硬性灌输。四、联想与扩展推荐鲁迅先生年创作的我的兄弟一文,与课文做比较阅读。我的兄弟全文如下:我是不喜欢放风筝的,我的一个小兄弟是喜欢放风筝的。我的父亲死去之后。家里没有钱了。我的兄弟无论怎么热心,也得不到一个风筝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