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控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

上传人:z**** 文档编号:126627584 上传时间:2022-07-28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控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智能控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智能控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亲,该文档总共2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智能控制技术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方案中国制造 2025 的核心是智能制造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又是智能制造技 术的核心。推进智能控制技术,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随着新 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基于信息物理系统的智能控制技术正 在引领制造方式的巨大变革。智能控制技术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科技创新 的新增长点。企业对简单工序的操作人员需求越来越少,对智能装备控制 与维护、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高端数控加工与编程、数字化建模等人才 需求越来越多。根据省先进制造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和省机器人产业发展专项行 动(2015-2017)等文件精神,我校以智能控制技术产业链为依托,围绕 全生命周期智能控制技术生产流程面向的职业岗位群,构建了以智能控制 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控制技术 和电梯工程技术等专业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和智 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如表所示。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专业群名称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面向职业岗位(群)智能控制技术岗位:智能控制系统安装、编程、调试工程师; 工业机器人技术岗位:工业机器人安装、编程、调试工程师、 工业机器人集成工程师;机电一体化岗位:智能装配生产线操作、调试与维护员, 智能装备技术改造、设计工程师;电梯工程技术岗位:电梯工程安装、编程、调试工程师。专业群包含专序号专业代码专业名称所在院(系)所属专业大类1560304智能控制技术智能机电学校装备制造大类业2560309工业机器人技术智能机电学校装备制造大类3560301机电一体化技术智能机电学校装备制造大类4560308电梯工程技术智能机电学校装备制造大类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的核心专业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是学校首批支持的重点建设专业,行业技能人才培养的特色专业。该专业教学团队为学 校优秀教学团队;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学校特色专业,是全国机械行业 技能人才培养的摇篮;电梯工程技术专业为学校重点专业,是市高职专业 办学校联盟牵头建设专业;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为2019年新增专业。一、专业群建设基础本专业群已基本形成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双师主体、专兼结合 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师 52人(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 28人),其中智能 控制技术专业群有高级职称12人,中级职称13人、初级职称 3人。博士 2 人。硕士 2人,双师型教师5人,校外兼职教师5人。教师敬业爱岗,对工 作精益求精,对本专业及相关领域的最新学术动态和科研水平、成果有一 定的了解,较系统地掌握本职业工作的内容和要求,能独立完成本职业务 工作和承担与本职工作相关的工作业务。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基础扎实,成果丰硕。现拥有校级实训基地 4 个、实训室 23个。省级优秀教师 1名、市级优秀教师 1名、校级精品课程 2门、省级应用技术研发课题 1项、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发3项、2014年以 来学生获得省、校级以上技能大赛奖励20项。一)建立 2356 人才培养模式借鉴德国双元制教育理念,根据国内职业教育特点,与知名企业合 作,校企协同育人,形成了 2356 的人才培养模式,即 6 个学期的高职生涯 划分为 2-3-5-6 四个阶段,即:2 学期在校内实训和授课,培养学生基本素 质和基本技能;第 3 学期企业跟岗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和岗位能力;5 学期进行校内专项技能和拓展能力训练,培养学生专项技能、核心能力; 第 6 学期企业定岗实习,培养学生综合职业技能。通过校企合作、校企协 同育人,全面锻炼学生基本技能、综合技能和职业技能。借鉴职业教育发达国家的先进教育理念,与知名企业合作,根据社会 需求和企业工作岗位群标准,制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不同层次的专 业课程内容和安排,构建了工作过程导向的系统化课程体系,取得了一系 列课程改革成果。完成校级精品课建设4门、出版教材 4部,其中十二五规 划教材 3部。(二)打造优良的师资团队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共 28人,其中教授 6人、副教授 3人、高级工程 师 3 人,其他职称 16 人,高级职称教师比例为 45%,教师实践经验丰富, 科研开发能力强,形成了一支教学能力强、社会声誉较高、专兼结合、双 师素质突出、结构比较合理的专业教学团队。专业群现有专任教师中,省 级优秀教师 1名、市级优秀教师1名、校级教学名师3人,教学能手 8人; 完成省级科研、教改课题3项、专利 23项,发表论文80余篇;指导学生完 成科研创新课题 10 项、指导学生成立社团 5 个、指导学生参加省校级以上 技能大赛获奖 13项。(三)建成校内一流实训基地 专业群现设有智能控制技术实训中心、智能控制展示互动实训中心、 数控加工中心和机电一体化中心等 4 个实训中心。拥有理实一体实训室 23 个,实训实训中心总占地面积 3000多平方米,各类设备 1000多台套,实训 工位 300余个,教学仪器设备总值1800余万元。对实训中心实行开放共享式管理,对内可以满足智能控制技术、机电 一体化技术、电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等 8 个专业的实践,实现了 对智能控制、工业机器人示教编程、三维造型设计、多轴加工、机床 PLC 控制、数控设备联调等项目的实训教学,对外完成了师资培训、集团培 训、职业院校学生实习实训等服务项目。(四)校企紧密融合与等 20 余家知名高新技术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固的校企合作关系,在科 技研发、教师研修、员工培训、学生实习就业、现代学徒制项目等方面开 展密切合作。在合作企业建立了紧密联系的校外实训基地,学生就业率常 年保持在 97%以上。(五)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专业群现有在校生 1000 人左右,近九年来,累计向社会培养制造类人 才 3116 人。专业群在人才培养过程中,以学生为中心,突出学生能力和素 质的培养,加强实践性教学。学生综合素质、动手技能和创新意识明显加 强。学生参加省级以上职业技能和创新设计大赛11项,多学生累计获奖 20 余项,学生完成科研创新课题 10项、成立各类社团 10个。专业群学生“双 证”通过率达到 98%,毕业生正式就业率历年保持在 97%以上,网签率达到 78.16%,对口就业率保持在 70%以上,毕业生就业率和起薪持续提高。(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 以实训基地为依托,搭建了产学研一体化平台,成立了智能控制技术互动、CAD/CAM、机器人应用与智能控制技术4个校级工作室,完成或在 研市级以上科研课题 20项,其中省级课题 2项,市级课题 3项;为企业和 同行业提供新技术咨询和服务15次,专利 23项,完成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 发项目 3 项。与本地街道办事处联合成立“社区工作室”,以社区工作室为平 台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积极服务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 展,学生全年开展志愿服务活动 60次,参与人数达 600多人次,产生了广 泛的社会影响。(七)国际合作2017 年至今,学校多次选派教师和管理干部赴国外进行学习交流。通 过近距离体验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做法,拓宽了教师们 的国际视野,提高了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国际交流与合作成效显著。三、建设背景一)国家经济发展背景 工业 4.0时代,无论是美国工业互联网、德国工业4.0还是中国制造 2025,核心都是智能控制技术。推进智能控制技术,是全球工业发展的必由之 路,也是中国制造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国家根据制造业发展趋势,制定 了一系列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教育部也根据规划提出了对接制造业发展的 人才培养提升计划。中国制造 2025战略提出,大力发展智能控制技术 产业。依托优势企业,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 /数字化车间。在重点地区、 行业和企业中,建立智能制造标准体系,搭建智能控制技术网络系统平 台。到 2025 年,制造业重点领域全面实现智能化,试点示范项目运营成本 降低 50%,产品生产周期缩短 50%,不良品率降低 50%,坚持走中国特色 新型工业化道路,以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为主题,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培 育有中国特色的制造文化,实现制造业由大变强的历史跨越。教育部关于对接 “中国制造 2025”,深化产教融合,推动制造业技术 技能人才培养升级提出针对中国制造 2025提出的重点领域,组织开 展智能控制技术领域行业人才需求分析、预测和发展对策研究,深化产教 深度融合,引导行业职业教育向产业升级重点领域、紧缺人才领域发展, 不断推动制造业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升级。根据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 级需要优化院校布局和专业结构,建设区域内技术技能积累的重要资源集 聚地。重点服务中国制造 2025,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制造需要, 围绕强化工业基础、提升产品质量、发展制造业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调整 专业、培养人才。根据国家、教育部的发展规划,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融 合,国家有计划地对传统企业进行数字化、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培养符 合智能制造发展的创新型、技术型人才,已成为时代赋予高职院校的战略 命题。(二)区域经济背景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指出大力推进工业 优化升级,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发展智能控制技术、协同制造、绿色 制造和增材制造 (3D 打印),提高化工、机械等传统制造业技术水平,加大 新兴产业领军企业引导力度,集中力量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高档数控机 床和机器人、高端智能装备等产业,形成制造业强省建设的骨干支撑,加 大低效落后产能淘汰力度。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大力发展互联 网工业,以智能控制技术为主攻方向,生产方式向智能、精细、协同、绿 色转变,发展柔性制造、个性化定制等制造新模式。实施智能控制技术工 程,组织研发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等智能装备和智能化生产线,实 施传统行业关键岗位“机器换人”,加快机械、汽车、家电等行业生产设备智 能化改造,建设以行业云平台为支撑的智能互联工厂。促进传统制造业转 型升级、提质增效,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壮大、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推动 “制造”向“智造”转型升级,成为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互联网工业领军城 市,在新型工业化道路上率先走在前列。三)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组建设结合区域发展规划和产业转型升级需要,主动适应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制造人才培养需要,学校以智能控技术制造产业链为依托,围绕全 生命周期智能控制技术典型生产环节面向的职业岗位群,组建以智能控制 技术专业为核心,涵盖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数控技术和模 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的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旨在培养掌握智能控制技术 技术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更好地为省、市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四、建设目标(一)总体目标立足省市区域经济发展,围绕智能控制技术产业链,以智能控制技术 为核心,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电梯自动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和模 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为重点,通过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优化课程体系、强 化师资队伍、完善实训条件和深化国际合作,建成人才培养质量高、产教 研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国际先进水平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形成“双 元合作、协同育人”人才培养机制,弘扬“工匠精神”,面向先进制造业,培养 品德高尚、技术精湛的智能控制技术杰出技能人才。到 2021 年,将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建设成为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品 牌专业。建成全生命周期智能控制技术共享实训平台 1 个、智能控制技术 专项技能科研中心 3个、省级优秀教学团队1个、省级特色专业1个、省级 教学名师 1人;建设省级及以上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获得省级及以上教学 成果奖 1项、省级及以上信息化教学大赛获奖1项、省级及以上技能大赛获奖 10 项;完成省级教改项目 2 项、国家“十三五 ” 规划教材 2 部、核心期刊论文 2篇、省级应用技术研发项目1项、发明专利 1项。(二)具体目标1. 人才培养机制创新深化与国内外知名智能控制技术企业“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推进 校企深度融合,优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 2356人才培养模式,实施“学研 赛”三位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全方位、多途径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终 身学习、团队协作、创新创业能力。2. 课程建设与国际标准对接,针对智能控制技术行业岗位需求,构建以核心职业 能力培养为主线,“基础通用、模块组合、各具特色”的专业群课程体系,开 发智能制造人才培养标准和课程标准。围绕智能控制技术关键技术,建成 10门专业群优质核心课、2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本规划教材。进行课程改革,完成省级教改项目 1 项。充分利用信息化、网络化技 术,开发在线网络课程,建设智能控制技术新技术、和智能控制技术专业 群共享型数字化教学资源库。3. 师资队伍建设围绕一流专业群建设目标和智能控制技术高技能人才培养要求,培养 造就一批社会知名度高、行业影响力大的 2 名“教练型”专业带头人、 2 名“教练型”教学名师和 3名骨干教师,建成一支由解决技术难题的大师、具备熟练操作技能的技师和一批既能熟练讲授专业理论又能传授专业实践技能 的教学能手组成的专兼结合的高水平师资队伍。4. 实训条件建设围绕智能控制技术新技术、新工艺,校企共建国际先进水平的全生命 周期智能制造实践基地,构建“学研赛”一体化的开放共享型智能控制技术公 共实训平台。改扩建智能控制技术基础实训室,新建全生命周期智能控制 技术实训中心,新建智能控制、智能设计、制造仿真、机器人系统集成、 智能供配电等专业实训室,建设智能控制技术专项技能研究中心。5. 创新创业以“创新常态化、培训系统化、创业服务化”为指导思想,按照校企协同 多方共建“产学研用结合”的原则,建立创新创业教育服务体系,与企业合作 搭建创新创业实践平台,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打造创新创业导师队 伍,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培育一批创新创业成果。6. 国际合作深化与国外双元制应用技术学校合作,引进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人才培 养标准、机电一体化系统和 PLC 工程师职业资格认证标准和专业教材等国 际优质教学资源。与国际知名企业合作,以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建设国际职 业资格培训中心,进行教师、企业员工或学生的本地化国际化职业资格培训 和认证。7. 社会服务发挥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师资团队、智能控制技术专项技术研究中心 和实训基地优势,搭建学校、企业、行业公共服务平台,加强应用技术研 发、科技成果转化和社会培训服务,完成科技成果转化 2 项、省级科研课 题 1项、发明专 2项、其他专利 10项。建立大学生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年均社会服务不少于 20 次,年均参与 人数不少于 500 人次,形成“社团百分百行动,学生百分百参加,社区百分 百辐射”的“三百”目标。五、建设思路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契机,将专业群现有资源 进行整合、优化和完善,围绕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完善工学结合课程、强 化师资队伍、提升技术技能积累、加快信息技术应用、拓宽国际合作与交 流、建立创新创业体系等八个重点方面进行建设,打造人才培养质量优 异、产教研融合密切、社会服务能力强、特色鲜明的国际先进水平品牌专 业群。以智能控制技术专业为核心,带动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 术、数控加工和模具设计与制造等专业协同发展,共同在人才培养、教学 资源共享、社会服务等方面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巨大贡献。六、建设内容(一)人才培养模式创新1. 采用“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采用与国内外知名智能控制技术企业“双元合作、协同育人”机制,推进 校企深度融合。在校企共建“智能机电学校”基础上,进一步拓展与企业合作 的深度和广度。双方将合作建立 “家电产业智能控制技术技术人才培养基 地”,承载本地区家电及相关制造产业升级急需的设备维护与装调、生产线 升级改造、工业机器人工作站系统集成等领域专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培 训任务。共同合作制定智能控制技术关键技术领域人才培养体系,合作共建智 能控制技术实践基地,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设置智能控制技术方向,合 作构建具备诊断、评估、监控等功能的多维度考评体系,建设机电一体化 系统国际职业资格培训中心。建设“无人机产学研应用创新基地”平台,在工业机器人专业设置无人机 方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培养学生就业竞争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为 目标,校企双方按照“专业调研典型工作任务分析行动领域归纳学习 领域构建”的建设思路,设置无人机操控师、无人机检测维修员、无人机应 用服务人员(植保员、航拍员、勘测员等)三类职业岗位,在无人机应用 技术方向开展生产组装、培训认证、对外服务和人才培养。2. 优化 2356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依托学校和企业两个平台,优化校企合作、工学交替 2356 人才培养模 式,将教学项目与企业生产项目、专任教师与企业技术骨干、课程标准和 行业企业职业标准、实训管理与生产管理、校内评价和企业评价有机融合 在一起,校企协同培养,共同促进学生专业基础能力、专业综合能力、专 业拓展能力、专业创新能力和职业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每年为智能控制 技术业输送 200 人左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双证书获取率达到 98%。3. 实施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电梯工程自动化技术和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中实 施“学研赛”三位一体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创新意 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在人才培养的具体实施过程中,构建以专业教 学为基础,以应用技术研发项目为载体,以创新思维为引领的“学研赛”三位 一体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将“学研赛”三者相互融合,互为贯通。其中“学” 是以应用技术研究项目和生产性实训项目为载体实施教学,侧重培养学生 解决实际问题的创新能力;“研”是通过项目开展科研,侧重培养学生的技术 研发及团队协作等创新能力;“赛”是通过参与各类技能交流和竞赛,检验学 生的创新能力。学生参与应用技术类项目研究和各类竞赛,强化学生的实 践能力并提升其技术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二)课程教学资源建设1. 构建专业群课程体系借鉴德国双元制应用技术大学相关专业课程体系,对智能控制技术专 业群现有课程进行改革完善。以智能控制技术企业职业岗位能力借鉴需求 为宗旨,加强专业群课程体系整合优化,校企合作开发与国际标准对接的 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课程体系,将智能控制技术新技术、新工艺引入课 程,围绕智能控制技术典型环节,构建以核心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 “基础 通用、模块组合、各具特色”工学结合的专业群课程体系。以全生命周期智能控制技术实践基地典型实训设备为专业群共同教学 载体,开发各专业核心课程。专业群共享课程主要是培养电工电子工具仪 表使用、电子产品装调、电气线路装调、机械工具使用、机床使用、计算 机应用等职业基础能力。部分专业共享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主要培养学生 智能装备系统安装与调试、工业机器人编程操作与维护、自动化成套设备 装调与维护、网络系统组建与运行维护、液压与气动系统装调与维护、电 子产品设计与装调、数控加工与编程、模具设计与制造等职业核心能力。 专业拓展课主要培养学生岗位能力提升、可持续发展和创新能力。随着全 生命周期智能控制技术实践基地建设进程的推进,以专题讲座、课题研 究、企业实习等形式,开展智能控制技术前沿课,培养学生新技术、新工 艺和新知识。2. 专业群核心课程开发围绕智能控制技术系统典型生产环节设计、仿真、加工、控制和维护 等,积极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发优质教学资源库、网络课、模拟仿真等,建设机械设计基础、电工技术、电子技、 电气控制技术、机械制图、液气压传动技术、 PLC 初级应用等专业群优质核心课10门,完成机械CAD/CAM、数控加工技 术、工业机器人技术、 PLC 高级应用与人机交互等 6 门专业教 学资源共享课,完成工学结合校本教材开发8本,规划教材1 本。专业群优 质核心课程建设规划见表7。3. 改革教学模式机电一体化系统教学法是从系统出发展开教学,由整体到局部、由系 统到元件的教学方法。其以实际机电一体化系统为教学对象,逐步对系统 进行剖析,最终实现由系统、到元件个体、再到系统的学习,通过这个过 程,教师完成各专业课程的教学,取得应有的教学效果。系统教学法注重 信息系统,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意义接受,引导在教学中起到至关 重要的作用。系统教学法实施过程其更加强调系统的概念,可以使学生更 加深刻理解所学的知识,避免知识结构的孤立性,有利于将所学知识应用 到其他系统中。运用系统教学法,在专业群核心课程中展开教学模式改革 和探索。根据学生特点,设计和实施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全面提升教学 质量。(三)教材与教法改革1. 建设专业群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基于互联网、云平台和大数据技术,借鉴最新职业教育理念,实现信 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转变教育资源建设观念,实现由关注教师资源建设向关注学生资源建设、由只读学习资源建设向互动学习资源建设、由传统静态资源向微课、慕课为主的视频资源建设、由专题资源建设向学教做一体化资源建设、由资源分布式存储向统一集中云存储等转变, 建设共享型专业群教学数字化资源库。2. 教学科研团队建设积极推进智能控制技术关键技术与教学、科研内容深度融合,成立 5 个“专家型”教学科研团队,集中力量,协同攻关,全面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完成校企合作应用技术研发课题 5项、完成教师科研成果转化 2项、科技成 果获 1项、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篇,专著 1部。(四)教师教学创新团队1.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将创新创业型人才培养贯穿专业人才培养全过程,在课程中设置创新 和创业教育模块。与企业融合,设计创新创业学习基地,建立创新创业课 程教学体系,完成教学创新团队建设。2.教学创新团队建设(1)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建设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包含创客中心、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 心以及若干科研工作室(创客苗圃 )。对大学生有发展潜力的项目给予宣传、资金和技术上的强力支持,加快大学生创新创业成果转化。(2)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环节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每年举办创新创业大赛, 培养学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科技活动和创造发明,逐步完善以机电产品 创新设计竞赛、机器人大赛、电子设计大赛、数学建模大赛等为代表的科 技创新竞赛体系,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3)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建好学创新团队建设进行全方位创新创业教育宣传,培育“校园创客”创 新创业文化,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分享意识、协作能力、挫折意识 和抗压能力。(五)实践教学基地围绕校企共建现代化先进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基地的目标,整合完善智 能控制技术基础技能实训中心、按照重点技术领域扩建智能控制技术专项 技术研究中心、建设全生命周期智能控制技术实训中心、拓展校外智能生 产工厂实训基地,构建基础技能、专项技能、岗位技能和职业技能实训四 级智能控制技术技术实训体系,加强实践教学资源建设,构建具备国际领 先水平的开放共享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基地。1. 校企共建智能控制技术基地与国际智能控制技术领军企业合作,围绕智能控制技术新技术、新工 艺,共建国际领先的全生命周期智能控制技术实践基地,搭建智能控制技 术专业群公共实践平台。重点是建设全生命周期智能控制技术实训中心(引进全生命周期智能控制技术生产示范线)、智能设计LM )实训室、智 能控制实训室、虚拟仿真(MES )实训室、智能供配电实训室、工业机器 人工艺应用实训室、模具虚拟工厂实训室、创新实训室等配套实训室,总 占地面积 2000 平方米,以满足智能控制技术专业群杰出人才培养、专业教 学、师资培训以及社会服务需求。2. 校外实训基地建设 根据智能控制技术人才培养需要,增加智能控制技术相关校外实训基地,依托企业设备、技术和人才资源,形成设备先进、优势互补的企业实 训体系,满足专业群顶岗或定岗实习的需要。3. 校企共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中心 校企共建智能控制技术研究中心分成两个分中心。一个是校外建立智能控制技术科研试验分中心,企业为主体,负责科研试验。另一个是校内 建立智能控制技术研究分中心,以学校为主体,负责智能控制技术的理论 教学研究。(六)技术技能平台1. 智能制造行业技能交流平台搭建智能制造行业技能交流平台是企业沟通、互相学习、互相交流重 要的内容。企业强调学生专业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通过技能交流平台把握知识的够用,重在技能培养的原则,以能力培养与学生可持续发 展出发,以企业典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实施教学做合一, 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岗位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2. 智能制造行业技能大赛平台搭建智能制造行业技能大赛平台是企业研讨、创新、推广及交流的重 要事项。企业搭建平台,校企合作唱戏,学生积极参加大赛有利于对学习 的兴趣,有利于创新思维的提升,更有利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以能力培养 与学生可持续发展出发,以行业典型项目为载体,以工作任务为导向,实 施教学赛合一,学生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岗位能力得到巩固和提高。企 业通过技能大赛平台展示行业的新思维、新构架、新产品、新设备的应用 和技术的创新。(七)社会服务1.学历提升立足本地智能控制技术业,创新社会培训模式,校企合作开展立体 式、多元化的职业教育培训,开发适合不同层次需求的智能控制技术、机 电一体化系统、 PLC 程序设计、工业机器人等模块化培训项目。完成在校 生培训 200 人次/年,开展企业员工培训 300人次/年,完成兄弟职业院校师资培训 100人次/年。2.技术服务依托技术实训中心,带动学生创立技术社团,在原有 “小发明家电维修 社”、“机电创新服务社”等 5 个技术性社团基础上每个专业增加 1 个、共 9 个社团,社团定期举行社区服务、学校实训设备维修服务,定期开展技能 比武或交流活动,建设期内完成 30 次进社区、50 次学校实训设备维护、10 次技能比赛活动。同时,在街道办事处建立志愿者服务基地,以专业群现 有 5个社团和新增 4 个社团为依托,长期有序地在社区和新农村开展志愿服 和对口帮扶活动。另外,发挥专业群优势,示范引领省内专业群建设发展,通过机电一 体化技术核心专业建设带动其他 3 个群内专业建设发展,通过智能控制技 术专业群建设指导省内 3 所职业院校的相关专业群建设,向同类院校推广 建设成果和人才培养经验,每年发布一次改革成果,举办一次经验交流研 讨会。(八)国际交流与合作1.引进优质国际教学资源深化与国外“双元制应用技术”学校等院校国际合作,在工作过程系统化 课程研究、教练型师资培养、应用技术研究以及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突 破。通过引进教材、人才培养标准、职业资格认证标准等国际优质教育资 源,拓展国际合作办学项目,扩大师生交流,鼓励成绩优秀的学生,前往 美国、韩国、日本等地的高等学府继续深造。2.建设国际职业资格认证培训中心以智能控制技术实训基地为依托,建设一个国际职业资格培训中心。 校企合作开发智能控制技术人才培养标准、机电一体化系统认证和 PLC 工 程师认证标准,共同分析智能控制技术工作岗位群和典型工作任务,将国 际认证职业标准“融入”课程教学过程。同时,面向智能控制技术业,进行教 师、企业员工或学生的本地化、国际化认证和培训,包括智能控制技术和 PLC控制技术课程国内培训和认证、机电一体化系统(SMSCP )课程国际 培训和认证,SMSCP认证可获得德国颁发的认证证书。(九)可持续发展保障机制1.组织保障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工作小组、监控小组。工作小组下设具体项 目组。责任落实到人。加强对项目建设的领导、监控,及时协调解决项目 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项目建设提供组织保障。领导小组组长由智能机电学校院长担任,副组长由书记担任。成员包括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梯工程技术专业、合作企业负责人组成,负责整合各专业资源,保障项目进行。工作小组由智能控制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和电梯工程技术专 业、企业负责人和相关教师组成,具体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项目建设监控小组包含质量管理办公室、审计处等部门,主要保障项 目任务质量以及资金安全。2.制度保障采用项目分级管理方式,把专业群建设项目分解为 7 个子项目,各个 子项目再划分为若干个任务,每个任务再划分若干个建设点。每个子项目 负责人制定进度计划,总负责人项目进行跟踪,确保各子项目按照既定的 质量标准按时、按量完成。项目组成员是一线教学管理人员、专业教师和 企业人员,经过市场调研、企业走访和调查论证,根据校内师资实力和社 会条件,提出项目的建设内容,全方位保证项目的有效实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模板表格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