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报告四: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意义

上传人:卷*** 文档编号:126063268 上传时间:2022-07-27 格式:DOC 页数:28 大小:8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报告四: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意义_第1页
第1页 / 共28页
分报告四: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意义_第2页
第2页 / 共28页
分报告四: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意义_第3页
第3页 / 共2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报告四:临港综合经济开发区的意义改革开放以来,上海装备制造业有了很大的发展,整体水平在全国处在领先地位,特别是以轿 车制造业为标志的交通运送设备制造业,通过与国外出名大公司的合伙,引进资金、技术、产品和 管理,部份产品制造能力已达到国际现代先进水平。 但是,应当苏醒地看到,上海装备制造业与国外先进水平比较,自主技术开发能力单薄,有自主 知识产权的产品很少,面对中国加入WTO,面对兄弟省市迅速发展的势头,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面 临的形势是严峻的,机遇与挑战并存,挑战不小于机遇。 面向新世纪,上海装备制造业一定要在发展中谋求机会,在创新中赢得优势,找准产业发展定位, 形成新的发展思路,明确有限发展重点,突出公司的主体地位,强化市场的基本作用,加大政府的 政策引导力度。只有这样,上海装备制造业才干在新一轮发展中占据制高点,在全国继续保持领先 地位。同步,在国际市场上争得一席之地。 一、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一)在上海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建国50近年,特别是改革开放20近年,上海装备制造业通过技术改造、合资合伙、消化吸取 和自主创新,已形成了相称的产业规模,具有较强的产业带动作用、竞争实力和创新能力,对推动 上海工业构造的调节和经济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保持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作出了重要奉献。 1形成了具有较高市场竞争能力的产品构造 自90年代以来,上海装备制造业通过中外合资、引进技术、消化吸取、产学研联合等方式, 开发了一批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市场竞争力的产品,实现了产品构造调节。别克轿车、贝尔 数字通信设备、华虹集成电路、电气集团30万和60万千瓦亚临界火电及核电机组,以及大截面高 压电力电缆,高压互感器、智能化电梯、计算机集散控制系统、加工中心、柔性印刷生产线等产品 在全国市场竞争中拥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其中轿车占40,发电设备占40,数控机床占10, 冷冻设备占15,电梯占21,列车空调设备占50,仪器仪表占16。 2形成了具有较强加工制造能力和综合配套能力的行业规模 目前,上海装备制造业产品门类齐全,波及一般机械、专用设备、交通运送设备、电气机械及 器材、电子及通信设备和仪器仪表制造业等6个大行业,电站设备、金属加工机械、电梯、汽车, 船舶、航空航天、输变电设备、通信设备、电子器件、通用仪器仪表、轻纺机械等38个中行业, 近百个小行业。至1998年终,实现工业增长值51282亿元,占全市工业增长值的36。88,为上 海市国内生产总值GDP(36882亿元)的13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08007亿元(当年价),占 全市工业产品销售收入的481;出口交货值430。8亿元,占全市工业出口交货值的4352;年 末从业人员总数104。26万人,占全市工业公司年末从业人员总数的3594(参见表1)。 3形成了具有较强产业获利能力和支撑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产业基本上海装备制造业的固定资产净值年平均余额只占上海工业的2622,但是利润总额却占全市 工业的6221,利税总额占全市工业的4286(参见表2)。从总资产奉献率、流动资产周转率、 全员劳动生产率、资产保值增值率牙口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来分析,其中,“九五”期间上海重点发展的六大工业支柱产业中的汽车制造业、电子通信设备制造业、电站及大型机电设备制造业都远远超过全市工业的平均水平。这表白了上海装备制造业在上海支柱产业中的主导地位,同步也表白了上海装备制造业对增进上海工业的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重要奉献(参见表3)。 4形成了具有一定消化吸引能力和自主开发能力的技术体系 上海装备制造业的生产公司或公司集团拥有30家国家级和市级公司技术中心,占全市总数的三分之一;技术开发经费投入占销售额的比例平均达到26,比全市平均水平高06个百分点;保证了一批超前开发项目的实行,增强了装备制造业公司的技术开发和创新能力,并成为上海工业创新体系中的中坚力量。由于新产品开发能力的提高,使上海装备制造业增长值率和新产品产值率总体水平高于全市工业的平均水平(参见表4)。(-)竞争力分析 1上海装备制造业在全国装备制造业中仍处子领先地位 从经济规模分析:上海装备制造业公司数占全国的815,职工年平均人数占全国的586,工业总产值(90不变价)占全国的1275,产品销售收入占全国的1278,出口产品产值占全国的11?6,后三项指标居全国第三,位于江苏省和广东省之后。工业增长值占全国的1215,居全国第二,位于江苏省之后。新产品产值占全国的1147,居全国第三,位于江苏省和北京之后。上述分析表白,1998年,上海装备制造业经济规模名列全国前三名(参见表5)。 从经济效益分析:上海装备制造业经济效益明显,各项指标均位于全国第一,仅年应交增值税和产值利税率居全国第二,位于江苏省之后。全员劳动生产率上海为60333元人,全国为2813626元人,上海位居全国第一。但是,工业增长值率上海为25729、全国为2535,上海位居全国第十五位。新产品产值率上海为1684、全国为1742,上海位居全国第十位。上述分析表白,上海装备制造业的相称部份产品还属低附加值、老产品,可持续发展的后劲局限性(参见表6) 从资产状况分析:上海装备制造业的总资产奉献率为959,资产负债率为5773,均居全国第二位,这表白上海资产运用率较好。但固定资产新度系数位于全国第22位,表白上海大部份加工设备陈旧,更新改造滞后(参见表?)。 从上述三方面来看,上海装备制造业有明显的优势,但并非高枕无忧。上海装备制造业要保持既有的竞争优势,就必须扬长避短,在调节中争取更大的发展。 2上海重要装备类产品在国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但缺少国际竞争力 选择锅炉及原动机制造业、金属加工机械制造业、起重运送设备制造业等12个产品销售收入名列全国前三名的重要行业(参见表8),分析上海产品在全国的竞争力状况: 市场占有率:不小于20的有轿车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起重运送设备制造业、印刷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不小于15的有冷冻设备制造业、通信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电子器件制造业, 工业增长值:除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外均为全国前三名。 全员劳动生产率:除印刷工业专用设备制造业、:船舶制造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业、电子计算机制造业和仪器仪表制造业,均名列前三名。 20世纪90年代,上海逐渐形成的轿车、电子通信设备、集成电路、船舶、航天航空等优势特色装备,具有一定的高科技含量,代表了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主流,成长速度快,经济效益好,对全市工业支撑力强。同步,在国内市场也有较强的竞争力。 如果把研究的范畴扩大到与上海有关的38个装备制造业中,上海大部份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并 不尽人意。 如果再把研究的范畴扩大到国际市场,上海装备制造业与国际先进水平差距很大。除了航天、 船舶、电子通信行业部份产品有一定的国际市场竞争能力,大多数产品都难以与国际出名大公司的 产品匹敌。“九五”期间,上海加大了对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机电产品和高技术产品在全 市外贸出口产品中的比率逐年上升,已经由1995年的23提高到45但从整体上说,这 些产品基本是一般机电产品或三资公司组装的高科技产品,上海装备制造业自己的原创性的高科技 产品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则寥寥无几 以在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的上海电气集团公司和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为例, 分析其国际竞争力。 (1)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与美国通用电气公司比较 资产总额:上海电气集团公司为?026亿美元(按58104亿元人民币折算),只相称 后者4052亿美元的173。 销售额:前者为3667亿美元,只相称后者1300亿美元的282。 重要产品生产能力:火力发电设备能力,前者为400500万千瓦,只相称后者3000万千瓦的 15左右。 火电设备技术水平:目前国际、国内市场需要的超临界压力机组、燃气一蒸汽联合机组(1GCC) 等高技术产品,前者都不能生产。 经济效益:工业增长值率,分别为2484和3983;销售利润率分别为561和5664, 差距很大。 (2)上海汽车工业集团公司与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比较 销售额:前者为6531亿美元,不到后者176558亿美元的4。 汽车产量:前者为253万辆(上海大众2215万辆、上海通用3万辆),只相称后者 870万辆的407。 产品开发能力:国外大公司均有很强的开发能力,根据市场需要产品把戏不断翻新:而上海汽 车公司基本上是跨国公司的生产车间,缺少自主开发新车型的能力,只能通过继续购买外方的图纸、 工艺等的特许使用权来更新车型。 科技投入:1997年,通用、福特、丰田的研发经费约为980、760和420亿元人民币;而1999 年上汽集团仅为1064亿元,研发经费投入强度方面与世界出名大公司的差距超过了产出和利润水 平的差距。 (三)发展的经验教训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重要通过引进外资,上海装备制造业进行了一次大调节、大改组、大整 合,为“十五”的发展奠定了基本。在不断摸索的基本上,上海逐渐明晰了一条具有上海特色的装 备制造业发展的路子。其中,有成绩也有局限性,有引以自豪的也有需要认真总结的。 1通过与国外出名大公司的合伙,上海装备制造业相称部份公司基本掌握了先进产品的制造 能力;但还没有掌握核心部件特别是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信设备、集成电路等产品的制造水平已达到国际现代先进水平,这些公司的部份先进加工手段甚至 超过合伙外方在本土投资公司的水平。但实事求是地说,我们大部份公司仅仅是外国跨国公司的产 品加工制造部份在中国上海的延伸,或者说是外国公司的一种加工车间或一家生产公司。除了一部 份产品本土化所必糯的适应性、应用性开发外,很难说已经真正掌握了产品的开发技术,特别是核 心技术的开发。2通过“打破围墙经济”,加强了上海与周边地区,兄弟省市在装备制造业领域的合伙;但多 层次、全方位、互惠互利、优势互补,良性互动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 改革开放、特别是“九五”以来,上海积极推动“打破围墙经济”,抓住浦东开放和开发的机 遇,充足用好各类改革开放政策,发展与周边地区、兄弟省市经济技术合伙和交流,汽车、机电、 仪表、电子、通讯设备制造等行业在项目方面的国内合伙已超过百亿元(但不到同期产出的10)。 上海作为全国改革开放的龙头,如何当好桥梁,强化窗口、辐射、带动功能,党中央和兄弟省市有 比较高的盼望值。装备制造业是组装工业,需广泛进行协作,以形成全国性的装备中心,这也是上 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内在规定。但是,目前就上海与周边地区、兄弟省市的合伙,无论在深度、广 度和力度方面,与上海作为经济中心都市地位不很相称。一种以市场为导向,优势互补,互惠互利, 良性互动,全方位多层次的合伙局面还没有真正形成。 3通过工业局改制为控股公司,上海装备制造业形成了一批面向市场,以资产运作为主的大 公司集团公司;但整体上说,上海装备制造业产权构造还不够合理 前几年,上海把行政性的工业管理局改制为控股公司或集团总公司。后来又在此基本上,跨行 业、跨地区组建了一批国有或者国有与非国有多元投资的公司,如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就 是由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上海广播电视(集团)总公司、上海实业有限公司和上海仪电 控股公司共同出资,按公司法组建的有限责任公司。同步,上海还对一大批装备制造业的中小 公司进行了改制,如将大量原工业局所属的中小公司划拨区县,再进行关停并转或进行股份制改制。 这种公司组织构造的改革为上海装备制造业“九五”的发展,提供了体制和机制上保证。但目前, 上海装备制造业中的所有制构造仍较单一,产权构造还不够合理,多元投资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参 与的基本格局尚未完全形成。中小公司发展缓慢,创业氛围欠缺,公司作为市场主体的地位还不突 出,公司运作机制还难以完全适应市场竞争的规定。 4,通过政策聚焦,优化了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软硬环境;但适应上海装备制造业新一轮发 展的人才高地和技术创新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浦东开发开放大政策,引起了浦东金桥、张江、外高桥开发区的建设。“三二一”产业发展方 针和工业六大支柱产业的提出,增进了以金融业为代表的服务业的迅速发展、以汽车制造业为代表 的工业六大支柱产业的迅速崛起。市区体现繁华繁华,郊区体现经济实力生产力布局政策的确立, 加快了市区大规模的“退二进三”(即关停并转迁市区的工业公司,同步,腾出空间加快发展第; 产业)和郊区建设市级工业开发区。所有这些都给上海装备制造业20世纪90年代的调节、重组、 升级提供了一种比较宽松的外部环境,同步,也吸引了千千万万各层次人才的涌入和外资内资投资 上海。新一轮上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不是20世纪90年代的反复,对人才、体制和机制提出更高要 求。上海如何吸引更多人才,特别是会外语、精市场、懂经营的复合性人才:形成更适合民间资本、国外资本注入的多元化投融资体制;形成鼓励和增进创新的体制机制,任重道远二、上海装备制造业新一轮发展面临的环境与形势 (一)面临的环境与形势 “十五”是上海装备制造业产业升级和战略重组的核心时期,面对急剧变化的国内外竞争环境和宏观经济形势,上海装备制造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巨大挑战和历史性发展机遇。 1经济全球化步伐全面加快,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空前剧烈的国际竞争环境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全球性产业构造调节步伐明显加快跨国公司对国内装备制造业的控制战略也正在由过去的合资合伙迅速过渡到规定绝对控股、兴办独资公司直至把境外产品直接打入中国市场,以达到尽量占领中国市场,左右国内装备市场的战略目的,某些体现国力和水平的重大装备市场正成为跨国公司抢占的目的。 从另一方面看,上海装备制造业通过近几年来不断扩大对外开放,积累了参与国际竞争的经验。市场国际化限度的提高将加快上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和产业升级,促使上海装备制造业向外向型转变。 2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高技术迅速发展,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下已成为公司核心竞争能力的决定性因素 当今世界,随着人类向知识经济迈进,产品、服务、生产、流通、交易等越来越趋向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技术创新能力的高下已成为公司核心竞争力强弱的决定性因素。世界科技发展态势一方面使目前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的上海装备制造业公司面临更大的压力和挑战,但另一方面也有助于上海装备制造业运用后发优势,充足吸取和运用世界科技发展成果,跟踪和赶超国外高新技术发展,实现核心领域技术创新的重大突破和装备制造业跨越式发展。 3中国的“入世”将对上海装备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自强不患、扬长避短、力0快调节、乘势而上,上海装备制造业将获得更大的发展机遇加入WT0后,国内装备制造业将面临剧烈竞争的强大压力,也将面临新的发展机遇。从上海的装备制造业状况来看,“入世”同样有利有弊。从有利因素看,一是有助于产业构造调节,解决装备制造业长期积累的深层次矛盾;二是有助于机电产品出口,使上海装备制造业真正进入“两个市场一起抓、两种资源一起用”的格局;三是有助于哺育和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产品,提高上海装备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中的综合竞争能力。从不利困素看,一是部份产品档次低、质量差、成本高的行业和公司将被裁减出局;二是刚起步的高新技术产品和幼稚工业将受到严重冲击;三是国内装备制造业生产能力严重过剩的负面影响将更加显性化。 4扩大内需政策的继续实行,基本产业“瓶颈”制约基本缓和,将为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广阔的市场空间目前,上海工业正从重化工业后期向后丁业化过渡阶段转变。这意味,将来上海工业构造的升级方向将与工业化国家过去30年的升级方向趋于一致,即朝着技术和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方向发展。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前景广阔,国家对装备制造业的支持、国家实行的一系列扩大内需、增进经济发展的战略措施,为装备制造业发展开拓了广阔的市场空间。估计在此后相称长的一段时期内,装备制造业的发展只会加快,不会趋缓,只会超前,不会滞后。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市场配备资源的基本性作用大大增强,多种所有制经济更加活跃,为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宽松的外部环境 : 将来五年,是国内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时期,国内将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建设。企 业股份制改造步伐加快,多种经济成分并存,公司将逐渐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独 立的商品生产者和经营者;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规定的投融资体制、社会保障体制和多种经 济参与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格局基本形成,市场配备资源的基本性作用基本确立;政府将重要通过经 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规范市场秩序,地方保护、市场分割、信誉不良、假冒伪劣产品横行 的局面将全面扭转,为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发明一种平等、规范的宏观环境 6,西部大开发东西联动发展,是党中央的重大发展战略,也与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内在需 求相吻合 党中央提出实行西部大开发战略,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对于东西部地区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 要的意义,同步,也为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上海地处国内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资 源缺少,土地稀缺。在剧烈的国内外市场竞争中,上海要赢得新的发展积极权,必须走出上海,积 极地在更大的地区范畴内优化生产要素配备。因此,上海装备制造业新一轮的发展,规定把自身的 技术、人才、管理和信息等方面的优势与中西部的资源、市场优势结合起来,以赢得新的发展机遇。 7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江地区经济进一步融合,生产要素流动进一步加快,为上海装备制造 业发展提供了便捷的扩展腹地 长江三角洲和长江沿江地区是国内经济发展最发达的地区,区内各省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不 大,互补性很强。随着社会经济、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和社会信息化限度的不断提高,信息流、资金 流、人才流、技术流、物流将全面加快,上海构筑由哑铃型公司构成的装备制造业框架体系,不仅 必要,并且具有良好的产业基本。 (二)发展的优势分析 上海装备制造业新一轮发展在新的形势下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1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外部保障通过几年的努力,上海在解决公司发展中的社会承当重、冗员多、债务重等突出问题方面走在 了全国前列基本保障社会化、补充保险商业化和社会救济制度化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 2良好的综合配套能力和工业基本为装备制造业新一轮的发展提供了产业基本 上海工业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构成了上海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工业框架。上海目前 是国内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产业、行业、晶牌、技术、管理、人才、交通等方面的综合优 势,是国内可以全面承当多种大规模配套型项目的重要缄市之一 3雄厚的科技力量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上海是人才荟萃之地,拥有各类专业人员80余万人,有一批与国外同行有着密切联系的出名专家上海有37所设有机械制造院、系或专业的理工科高校,尚有80多种中央和地方从事或部份 从事装备设计研究的科研单位。上海装备制造业大中型公司中建立的技术开发机构数、科技人员占 职工人数的比例等均较市内多数行业为高。上海通过近年来的国外先进技术引进,已有了一定的技 术积累,并通过产学研联合,具有了一定的引进技术消化及自主研究开发能力。 4独特的区域优势和人文环境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了可持续的条件20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通过持续高强度的投入,械市综合服务功能有比较明显的改善。海作为国内公司走向世界,国外公司投资内地的窗口,作为联接国际国内两个市场的通道,已经形 成了融资结算比较以便,信息获取比较便捷,口岸贸易比较畅通,市场秩序比较规范,社会信誉比 较良好,中介服务比较发达,生活环境比较优越的综合发展环境。 (三)发展的制约因素 困扰上海装备制造业进一步发展的单薄环节诸多,最核心的制约因素是上海装备制造业核心产 品、核心技术的开发能力还没有真正形成。改革开放20近年,本来设想的“以市场换技术”的发 展战略,事实上没有得到较好的贯彻,教训深刻,发人深省。 1创新基本单薄,自主开发能力差 技术来源重要依赖于国外,基本上没有掌握产品开发积极权,并且产品更新周期长,跟不上国 内、国际两个市场的需要。 2所有制构造单一,市场适应性差 仍以国有公司为主,经营机制不活。民营公司、中小型科技公司、三资公司等比重较小。装备 类公司对国际市场的理解、联系远远不够,国际出名装备制造业大型跨国公司在上海的投资公司还 不多。 3生产集中度低,分散反复严重 未能形成一批占有较大市场份额、代表行业水平、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公司和公司集团,也 未能形成一批产品有特色并按经济规模组织生产的专业化协作配套的公司群,“大而全、小而全” 状况仍然比较严重。 4产品质量不稳定,产品水平不高 特别是高新技术产品和机械基本产品还不能满足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的需要。制造技术及装备与 国外大体尚有15的差距。产品供求的构造性矛盾突出。 5体制机制转换滞后,公司综合素质不高 相称部份的公司产权关系尚不明晰,权责尚未理顺,公司还没有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 的市场经济主体,市场风险、投资约束及开拓扩张意识不强,有关改善质量、减少成本、自主创新、 开拓市场等诸多管理问题还没有成为公司自觉自愿的行为,公司自身素质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 体制创新仍然是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 上海装备制造业必须加速改革和调节,尽快消除上述制约因素,才干在“十五”期间获得新一 轮的发展。 , 三、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战略和目的 (一)发展战略 上海是全国的上海,浦东是全国的浦东。上海装备制造业应立足上海、带动全国、面向世界, 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走向世界的出海口和国际出名装备制造业基地。按全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筹划纲 要、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筹划纲要,为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实行如下五大战 略: 1产业结合,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互动发展战略 随着产业构造的提高,老式意义上的“一二三”次产业界线越来越模糊。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 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优良的服务业为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供宽松与和谐的环境支持,先进的装备制造业为服务业提供发展空间及优越与可靠的技术支撑。当今服务在整个装备产品生命周期价值链 中所占比重越来越大。因此,上海发展装备制造业要立足产业融合,要发展以金融资本与产业资事 结合为特性的重大装备融资性租赁公司;发展能承当系统设计、设备成套供应、工程建设交钥匙的 大型总承包公司:发展提供市场调查、信息征询、成套装置平常运营,维修保养的中介服务公司, 增进服务业与装备制造业的融合互动发展。 2外向带动,以国际市场为目的的市场拓展战略 加大上海装备制造业开拓国际市场的力度,加快走出去的步伐。通过建立海外营销网络、参与 国际招投标等途径,理解国际市场行情,扩大上海装备类产品国际市场占有率。通过到有比较优势 的国家或地区以生产线投资或技术(管理)输出等形式,带动上海成套设备出口,以销售地生产的 方式抢占国际市场。通过到发达国家设立办事处、建立研究开发机构等途径,加强与国际领先公司 的交流与联系。通过大力吸引国外大型装备制造公司投资上海,使上海成为国际上有影响的装备制 造公司的集聚地。通过嫁接国外的技术、人才、管理模式,使上海装备制造业的技术和管理水平尽 快接近国际同行的先进水平。 3技术创新,信息化带动装备制造业升级战略上海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要加大技术创新的力度,形成一批有自主知识产权、有国际竞争力的 原创性产品。要着重发展技术含量高的装备,加大运用信息技术,特别是网络技术等高新技术改造 老式产业,选择一批重点技术、重点产品、重点项目推动高科技产业化。要研究开发数字制造技术、 网络制造技术、工业智能技术、迅速响应制造技术、光机电一体化技术、节能技术、系统成套技术 和绿色制造技术等,并推动上述技术的广泛运用。要特别注重用信息技术对产品进行改善,倡导对 硬装备用信息技术进行软提高。要在引进技术的同步,加强消化吸取和二次创新,选择一批影响和 制约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核心技术、核心技术予以重点突破,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有产品和技 术,使装备制造业逐渐向精密化、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等方向发展,使上海成为国内装备制造 业技术创新基地之一,提高产品级别,增进构造调节。 4成套为主,增进区域协作东西联动战略 成套设备意义重大,既波及单个公司上水平,也波及上海向内外辐射与联合,是组织创新的关 键,是动态联盟型集团的重要目的,是上海装备制造业能否上台阶的核心。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要 做好成套这篇大文章,推动从单机供货向成套服务直至工程承包为主转变,以成套带单机,使有关 产品上品种、上质量、上能力,推动专业化协作,建立多种工程的总承包公司,形成发电、输配电、 环保、轨道交通、冶金、石化等大型成套装备的总承包能力,增强上海装备制造业综合竞争力。要 加强与长江三角洲地区,涉及中西部地区公司的分工协作,实行以上海设计、成套和总承包,全国 , 采购与配套,部份国际采购与配套,以成套装备带动一大批单机,基本件、控制系统等国内生产企 业的发展,形成有国际竞争能力的一流配套公司群和产业链。 5品牌哺育,形成两三个国际出名大公司战略 上海装备制造业要打破封闭式发展模式,综合运用上海的技术、人才、信息、市场、资金等有 利条件,通过精品设计,优化产品的性能价格比;加强服务,扩展产品的市场规模和价值链;通过 建立全生命周期的质量保证体系,提高产品的信誉,哺育有市场影响力的品牌。以上海汽车工业(集 团)总公司和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为重点,通过进一步扩大开放,深化公司改革,完善现代公司制度,并以国际市场为重要目的市场,发展公司的主营业务和核心竞争能力,通过制造环节的梯 度转移及强化市场拓展、技术开发、产品设计和系统集成能力,形成两头强、中间精的哑铃”型 公司集团,哺育23个拥有国际品牌的出名大公司。 (-)规划目的 1总体发展目的 、到“十五”期末,上海装备制造业将拥有一批技术先进、性能可靠、经济合理、晶臃嚼亮,在 国内外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和一两个拥有出名品牌的国际大公司。上海装 备制造业将继续保持在全国的领先地位和在上海工业中的支柱产业地位。上海将成为具有较强集聚 与辐射功能的国内最先进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及国际性的装备制造业基地之一 2。经济总量目的“十五”期末,估计上海装备制造业的销售收入达到500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0%左右,综 合经济效益继续保持全国同行业的领先地位并接近工业发达国家水平,30以上产品出口国际市场。 3组织构造调节目的 大力发展民营公司和科技型中小公司,基本形成国有经济控制力强、多种所有制经济协调发展 的格局。建立和完善现代公司制度,基本形成与WTO规则相适应的公司管理模式和运营机制。哺育 一批以订单为中心、专业化为基本、成套服务为方向,可以系统设计、技术集成、产品成套,承办 交钥匙工程的成套集团。争取23家公司集团进入世界500强,并有一批公司集团进入国内100 强和上市公司50强行列 4技术创新目的 至,装备制造业的设计技术、制造工艺、产品技术普遍达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水平, 其中3040达到当时国际先进水平。建立健全多层次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 权、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名牌产品和专利技术产品,在国内具有较高的市场占有率,并在国际 市场上具有一定的竞争优势。 5产品构造调节目的 上海既有落后技术、工艺和无竞争力产品波及250亿元左右工业产值到,通过市场 竞争、关停并转及破产等措施,加快裁减落后工艺和无竞争力产品,平均每年裁减应裁减产品的1 5左右。重点发展微电子产品,电子通信设备、汽车及零部件、发电与输变电设备、数控机床及 机电一体化设备,石油化工设备、船舶和港口机械、总线式仪器仪表及网络系统等15个制造业, 形成一批在国内外市场上有竞争力和较高市场占有率的产品。 6成套能力目的 哺育810个集设计开发和市场营销于一体,以订单为中心,专业化协作为基本,成套服务为 方向,掌握系统成套技术的成套工程公司。 四、上海装备制造业发展的重点 按照上海装备制造业的总体发展战略和目的定位,选择上海有比较好基本或国内制造能力尚很 单薄、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大、带动作用强、目前或近期能形成优势的装备制造业作为发展重点: 以轿车为代表的交通运送设备:以集成电路为代表的微电子及电子通信设备;以电站设备为代表的 大型机电设备;以数控机床为代表的基本机械设备等优势产业中的重点产品和成套成线设备。同步,哺育和发展具有潜在优势的装备制造业,由环保设备、现代农业装备、都市轨道交通装备等高新技术装备制造业。上海要把能发挥自己优势的市场开发、系统集成、产前产后服务工作做强做好,把大部分的生产加工制造业务扩散出去,形成区域良性互动发展格局。步形成;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本构成了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业框架,有晶牌、技术、管理、人才、交通等综合优势,能全面承当多种大规模配套型项目;拥有各类专业人员80余万人,有一批与国外同行有着密切联系的出名专家;近年的技术引进已拥有一定的技术积累,具有了引进技术消化吸取及自主研究开发能力;已形成融资结算较以便、信息获取较便捷、口岸贸易较畅通、市场秩序较规范、社会信誉较良好、中介服务较发达、生活环境较优越的区域优势和人文环境,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条件。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应面向长江流域、面向全国、面向世界,以提高装备制造公司的国际竞争力为核心,以全面推动装备制造业构造的高度化为宗旨,加强区域分工和专业化协作,扬长避短,哺育整合优势。在迎接世界产业资本的转移中,应有重点、有选择地吸取大型跨国公司、出口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先进加工制造业的外资;在引进技术消化吸取的基本上形成自主创新能力;同步要“走出去”拓展海外市场;从加工组装和零部件制造的阶段、逐级向核心部件及芯片制造阶段,向研究与开发阶段升级。积极发展以信息技术为支撑的现代制造业,将高耗能产业等老式制造业向中部地区不断转移,下大力气抓能体现国家实力和水平的重大装备成套中的系统集成,重点开拓高新技术产业和产品,进一步提高作为全国“高、精、尖、新”装备制造业基地的地位和作用。发挥区域的辐射和带动作用,增进“全国装备工业制造中心”和“全球装备工业加工制造中心”的形成。 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是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缩影、方向和但愿。既不能走“东莞模式”(即仅仅为境外大公司的加工生产基地)、但也很难完全走自主发展的路子,比较现实的是“在跟随引进的基本上逐渐形成自主发展的能力,进而走自主发展的路” 面上跟进,点上突破。总体上采用跟随,在有优势的某些方面和领域,集中力量,实现突破; 引进消化,自主创新在“点”上的合资要有控制力,某些产品和技术的引进,要在消化吸取的基本上自主创新、形成自主技术;产研结合,制用结合。产、学、研结合,制造单位和顾客单位结合,形成两个“链接”; 不求所在,但求所有。与“不求所有,但求所在”相区别,上海资源缺少,土地稀缺,寸土寸金,应充足运用既有的优势,学习国外大公司的做法,到上海以外的地区去控制和主导一部分制造公司。长江三角洲地区是国内最大、也是最重要的综合性工业基地,1998年全国31个省市装备制造业竞争力排序,江苏位居第1,上海位居第3,浙江位居第5。市场腹地相对较大,产业门类相对齐全,加工制造能力较强,工业配套体系完整,拥有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大型骨干公司以及公司集团,许多产品在全国占有相称重要的地位。以微电子、光纤通信、生物工程、海洋工程、新材料等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产业在全国也居领先地位。(3)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光机电一体化产业是机械与电子技术紧密结合而成的自动化设备制造业,事实上就是现代装备业。上海光机电一体化产业处在低速增长期。国家规定现代装备业为“十五”期间重点支持的产业部门,而上海是全国现代装备业基本最佳的工业技术中心,通过国家产业政策的倾斜,上海正通过资产重组,拟定核心集团,并积极推动现代装备业的技术创新活动,迅速建立技术开发中心,提高自主创新能力。31 投资局限性,中试环节单薄,创新能力低下 高新技术产业是研究开发、生产制造、销售服务等环节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它具有研究开发限度大,资金、人才投入比例 的特点。虽然自1990年开始上海市科技经费支出逐年增长,但19921995年间科技经费支出占地区财政支出的比例却由17下降到14,而投入到高科技的比例更小某些。与此有关联,上海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的中试环节十分单薄。高新技术产业产品更新换代远比老式产业快,新产品不断问世,对于产品中试的需求特别大。通过中试,把成熟的技术孵化为产品,为大规模商品化生产做好准备。因而,不仅规定有一般的实验室或生产车间,并且规定装备精良,人员素质高,具有工业性实验的条件。国内外调查研究表白,高新技术从基本(开发研究)产品生产的投资比例一般为1:10:100。然而在上海市七个高新技术领域中,该比例仅为1:103:1055。目前大部分科研成果由于缺少中试资金而束之高阁,没有发挥应有的效益,导致了较大的挥霍。 导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局限性和中试环节单薄的一种重要因素是上海市高新技术投入仍停留在以政府为主阶段,投资多元化体制还没有形成,上海市高新技术公司用于研究和发展的资金占总产值的比重过低。国外研究表白,要实现公司的进一步发展,R&D投资必须占到公司总产值的512上。而上海高新技术公司R&D投资占公司总产值大多为1一3,与高新技术公司自身发展规定相差甚远。此外,目前上海虽然高科技投入产出比为1:6,大大超过老式粗放型产业,但由于体制创新滞后,高投入、高产出的优势还没有真正转化为公司实行高技术研发投资的实际驱动力。在这其中,如何建立和加强自主创新能力是亟待加以解决的重要问题。32 信息流通不畅,新技术开发风险太高,对技术产品的市场开发注重不够 在知识经济社会中,谁拥有信息,谁就在生产竞争中处在优势地位,对于高新技术产业更是如此。世界各国已经把信息资源视为一种与材料、能源、资金同等重要,甚至更加重要的资源。因此,以收集市场信息和技术动向为重要目的的公司驻海夕玳表处、多种经贸洽谈会、展览会、国际公司合伙研讨会以及随各级政府出访的公司家,已成为公司界,特别是西方公司界开拓海外市场的重要手段。在这一点上,和国外相比,上海所作的工作还明显局限性,因此值得上海公司界加以注重和借鉴。 此外,高新技术产品与一般的工业产品有着明显的不同,具有高投入、高产出、高风险的特点。高技术投入产出比大大超过老式粗放型产业,然而,高技术开发的失败率也较高。在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最为迅速的美国,带来巨大经济效益的高技术项目占技术开发项目总数的比例还不到30。由于风险投资机制和有关体制尚未成熟,上海在这方面的问题比较多。为减少高技术开发的风险,及时有效地进行高新技术产品的市场开发和销售,已经成为决定上海高新技术产品开发成功与否的核心所在。33 体制上条块分割,鼓励机制偏向学术方面,科技合从管理体制上讲,影响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障碍有三点:第一,科研和生产单位受条块分割影响,在新技术开发和应用方面缺少应有的合伙,大多数新技术研究机构与生产单位在管理上处在分散、独立的状态。第二,诸多研究机构仍为“事业单位”,科技人员收入的高下并不完全取决于她们对高新技术产业化(新技术应用带来的经济效益)的奉献,评估职称、晋升工资的重要根据仍是学术刊物上刊登文章数量的多寡,从而迫使科技人员片面追求仅具学术价值的理论研究,而放弃具有更大经济意义的应用技术开发研究。从而,浮现了技术研究机构对生产公司的技术需求麻木不仁,技术研究机构与生产单位的技术合伙和信息交流仍然停留在口头上。第三,各地区由于“条块分割”,使区域间技术转移、信息交流受阻。目前,国内各级政府政绩考核的重要指标仍为地区工业及GDP的增长速度,对本地公司到异地进行技术投资采用了不合伙态度,以达到制止辖区资金和技术外流和提高本地区CDP增长速度的目的。到目前为止,上海还没有制定对跨地区进行投资生产的国内公司进行“避免双重税”的保护条例。与此同步,由于国内各地政府的技术合伙机制没有建立,也减少了上海公司通过向内地进行技术转让而增长技术开发收益,、减低自身技术开发风险的机遇,使跨地区公司间技术合伙无法走入正轨。34公司内部技术创新需求局限性,外部支撑条件不够完善 在现阶段,上海公司存在着严重的技术创新需求 局限性的问题。因素一方面重要是由于体制障碍和市场 竞争环境不充足,使公司内部的技术有效需求动力不 足,信息传递不迫切,不明确,不快捷;另一方面,上海 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外部支撑条件方面还不够完 善。如上所述,特别在金融方面,知识经济也需要资金 投入,对于高科技产业更需要大量风险资金的投入,目 前高新科技产业发展资金来源仍有许多障碍。 4 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快上海高新技术产 业发展的对策 在知识经济背景下,加快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要解 决的问题比较多。在这其中,我们觉得,上海一方面要做的 工作有:第一,要充足激发公司主体的技术创新需求。除 了应建立公司的风险投资基金外,规范公司的技术改造基 金,并加大市场运作的改革力度,通过公司内外机制的共 同协作,激发公司内在的技术创新需求,来应对知识经济 的挑战,是最首要的问题之一;第二,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 成功经验,消除体制上的条块分割。上海除应加快建立跨 地区的经济技术合伙机制和相应体制外,还可以采用涉及 财政补贴在内的扶持措施支持建立行业协会及地方政府、生产公司和科研院因此交纳初创资金和会费的形式人股联合组建的技术研究开发中心等;第三,与此同步,更要注重人才培养。必须指出,科技(智力)密集区域是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本。科技人才不是一般意义上的教育型和基本理论研究型的高等院校研究人员,而是指具有科研与开发能力的大学、科研机构、大型工业公司技术人员相结合共同构成的科技人才和管理经营人才。上海目前虽已有许多综合性大学及科研机构,但相对而言,此类人才还是大量缺少的。由于人才的培养需要进行大量且长期的投入,因此,应从目前开始在人才培养上花大功夫,使上海在进入知识经济社会时,拥有较为富余的人才资源和知识要素积累。同步,应建立起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规定的人才流动机制,以保证公司和研发机构不断有新的“血液”输入,不断有新的创新思想涌现,实现大学、研究机构的信息和人才优势与公司创新需求和财力的结合,完毕技术项目的联合攻关。第四,必须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以发明有助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外部支撑条件。高新技术产业还需要有良好的生产环境、健全的基本设施(涉及交通、通售、供电、供水等)和以便舒服的生活条件等。其中,特别是便捷的交通和新型信息传播手段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尤为重要。由于在知识经济社会,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说,获得信息是新技术开发的先导,谁先获得情报、信息早、行动快,谁就能占领市场、居领先地位。而以便舒服的生活条件,则可以在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内营造一种科学文化氛围,以鼓励科技人员创新思维和公司家发明精神。同步,拥有以便、舒服的生活条件,也便于吸引具有一定特长的科技人员长期定居,以安心创业。工业用地布局分散,特别是各类乡镇公司占用了大量土地,运用强度不高,影响了土地的经济效益 滨岸带的工业用地重要涉及工业区、集镇工业点和非集中工业用地。本区目前共有13个工业区:宝山工业区、吴淞工业区、宝山都市工业区、高桥工业区、金桥出口加工区、张江高科技园区、上海康桥工业区、上海奉浦工业园区、星火工业开发区、上海化学工业区、金山嘴工业区、金山卫工业区和上海市崇明工业园区。集镇工业点位于集镇集中建设区,是工业用地中的重要构成部分。余下的是离开集镇、分散在农村及公路旁的非集中工业用地即乡镇公司,这是导致本区工业用地集中强度较低、并直接影响工业用地经济效益的重要部分。工业用地分散,记录成果显示,平均每个乡镇有1个或多种工业点,并且这些工业对社会经济资源如劳动力、土地、建筑物等运用得较多,真正运用滨岸带自然资源的产业很少。特别是众多乡镇公司规模小、档次低、产品雷同,且工厂布局与居住生活用地混杂,影响了土地的运用效率和经济效益。1997年本区工业用地面积为2028kn,占全市工业面积的58,而工业增长值不到全市工业总产值的30。本区的土地产出率仅为全市平均的12,只有浦东新区的产出率高于全市的平均值,其他5个县区的平均产出率仅为全市平均的22。 表4 1997年滨岸带工业用地、产出率比较 Tab4 Comparison ofindustrial areaand output ratio 工业用地面积/平方公里 工业增长值/亿元 从业人员/人 劳动生产率/万元/人 产出率/亿元/平方公里 宝山区 41.38 34.76 130,948 2.65 0.84 浦东新区 5941 32851 654,220 502 553 南汇县 2463 3793 155,725 2.44 154 奉贤县 2286 3520 151,318 233 154 金山区 2908 1152 116,478 195 074 崇明县 2545 1400 92,544 151 055 滨岸带总计 20281 471.92 1,301,233 363 233 除浦东新区 14340 1434l 647,013 222 100全市 349.59 1,580.15 2,082,192 7.59 4.52目前滨海带有13个大型工业园区,提高土地产出率,变化乡镇公司分散布局,其主线途径是建立工业园区。在完善既有的沿岸工业园区投资环境的基本上,统筹规划,新建若干大型工业园区,从跟上减少本区工业用地的比例,调节工业布局,提高土地的经济效益。上海工业用地集中度和产出率过低 根据我市土地运用现状大调查资料表白,全市工业用地45154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为241,平均土地产出率为 l 54亿元平方公里; 郊区工业用地为40797平方公里,其中九个市级工业区已开发建设面积为4676平方公里,郊区工业用地占建设用地比重为2 338,平均土地产出率1284亿元平方公里,低于中心城区的31亿元平方公里。 从全市土地运用现状和发展趋势看,我市工业用地的重要问题在于工业用地集中度不高和土地产出率不高。 以市级工业区、 区县级工业区、 乡镇工业区作为集中用地口径计算, 全市工业用地中集中的工业用地只占约13; 以“1+3+9”工业区作为集中用地口径计算,全市工业用地中集中的工业用地只占约16。从各级工业区的抽样调查状况来看, 市级工业区、 区县级工业区、 乡镇工业区的土地产出率呈现从高到低趋势, 占全市工业用地60以上的非集中工业用地的平均土地产出率仅为56亿元平方公里左右, 乡镇级工业区平均土地产出率低于1 0亿元平方公里, 区县级工业区平均土地产出率为1 01平方公里左右, 而9个市级工业区平均土地产出率可达30亿元平方公里左右, 浦东新区、漕河泾高新技术开发区、 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王业园区平均土地产出率为50亿元/平方公里左右,而苏州工业园区的土地产出率为60亿元/平方公里。因此目前上海工业用地的状况是集中开发少,规模小,工业用地的分散以明显影响到土地的集约运用水平,工业用地的集中布局是下一阶段工作的重中之重。工业区 劳动力 1998年 工业 现价 1998年人数 比重 比重 产值/亿元 比重(%) 比重1浦东新区 444225 18.51 20.89 1961.90 26.99 25.35!2.国家级技术开发区 53786 2.24 1.74 285.44 3.93 3.95漕河泾开发区 22327 107.14闵行开发区 31459 178.303市级九大工业园区 108326 4.51 2.76 394.30 5.42 3.60松江L业区 22194 91.05康桥I业区 18337 73.68嘉定工业区 20591 95.02莘庄工业区 24255 76.34奉浦工业区5770 14.15金山嘴工业区545 1.11宝山工业区1930 4.6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