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本质”理论综述

上传人:lis****211 文档编号:120799966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3.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本质”理论综述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人的本质”理论综述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人的本质”理论综述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的本质”理论综述【摘要】从古希腊哲学兴盛以来,人们便从追问世界的本质到追问认识世界的方法再到 追问人的本质,思考的对象发生了巨大的转变,思维方式也从古代的盲目到近代的理性再到 现当代的非理性转变,哲学家正深入的研究人类世界,“人的本质”是哲学界探讨的热点问 题,本文综述了古希腊哲学以来人的本质理论的形成过程,并研究了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问 题的的深刻涵义。【关键词】人的本质;神学;自然属性;社会属性一、人的本质理论历史溯源1、古希腊早期,苏格拉底从人自身来研究人的本质,他认为人的本质在于 认识自己,只有足够认识自己,才能了解人的本质,这种研究方法类似于我们现 在说的从个体到类群,个别到一般;亚里士多德认为人天生就是政治动物,在他 看来,人们一出生,自己的社会地位和生活条件已经决定了他脱离不了社会群体, 而整个社会都是围绕着政治运转的,人终其一生都是为了政治而活着。到古希腊 晚期,由于马其顿帝国空前绝后的大统一和大分裂,世道渐乱,民不聊生,人们 生活在朝不保夕的社会里,人在整个大动乱社会背景下显得那么渺小,没有哲人 愿意去管理政治,他们的研究几乎都返向自我,寻思如何在这动乱不堪的社会中 保持心灵的宁静,但同时也无言的反对帝国统治,提倡个性的自由。2、中世纪时期,被人们称为哲学的黑暗时期,这个时期,哲学是在神学的 烟雾笼罩下战战兢兢地发展并走上了歧路,哲学家成了神学家,他们以神的名义 肯定人的价值,人权由神来定,由此,出现了神学人类中心主义,即人的本质在 于神的决定,人是上帝造出来的,上帝才是全知全能全善的,人只能生活在上帝 制造的世界中,用莱布尼茨的话说,这是神选定的最好的世界。3、文艺复兴时期,人们一反中世纪哲学主线,通过文学、艺术等方面把 宣扬人性的矛头直指宗教神学中的上帝,倡导人要在现实中追求幸福,满足与感 官感受,人是感性动物,应该追求感官的满足,有的甚至沉溺于物质享乐和色欲 之中,放浪形骸。出现了人是符号的动物和人是意识形态的动物等等观念。到启 蒙运动时期,哲学家认为人是理性的动物,应该用理性去驾驭感性,用理性去思 考,行动。而休谟则怀疑人的理性能力,认为人不能认识人的本质或彼岸的东西。4、德国古典哲学时期,康德对人的本质理性做了深入抽象的理性分析,认 为理性的界限在于现象界,对于现象界背后的自在之物是不可认识的,他认为人 是目的,而不是工具与穆勒的观点正好相反。黑格尔认为人的本质是自我意识, 即他的最重要的学说“绝对精神”人的本质是劳动,劳动是自我意识的活动。 费尔巴哈认为人的本质是类存在物,人的本质是理性、意志和心情。费尔巴哈的 不足之处在于:(1) “类主要指自然关系连在一起的群体,而非社会关系,没 有涉及社会因素,但现实上,是社会关系把人连在一起的;(2)从类存在物出发, 认为人有先天就有的永恒不变的类本质,如爱,这个类本质可以解决任何问题; (3)费尔巴哈把社会历史的产生和发展看成是人的本质异化和扬弃的过程。由 此可见,费尔巴哈对人的本质的认识仍然停留在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哲学家 的水平,他撇开历史的进程,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 的、孤立的人的个体,这些个体联合在一起形成了 “市民社会”进而以此来维 护他们的社会利益,就像黑格尔说的“抽象普遍性的联合”因此,人的本质只 能被他们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地联合在 一起的普遍性。5、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前马克思的人的本质理论:首先马克思在中学论文时期,认为人的职业选择是受人的社会关系的限 制,人的自由是受限的。这个时期的马克思已经初步认识到人和社会关系是有很 大关系的,人的发展受到社会关系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人的行为都表现为社 会关系的实现,但这种认识还是不成熟的,他的“人的本质”理论处在萌芽与开 端阶段。到博士论文时期,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本身,人本身是人的本质的最高 本质。目的是反对传统的宗教神学和黑格尔的“绝对精神”(人的本质是自我意 识,人的本质是自由)。这个时期,马克思的观点是建立在原子论基础上的,它 扬弃了实体与理念,物质与精神的二元认识,强调自我意识是最高的神,对上帝 的证明就是对自我意识的存在证明,这也就是受原子论承认必然性,否认偶然性 影响而形成的观点,所以他认为自由是定在中的自由。到莱茵报时期,重复博士论文的观点,认为人的本质是理性、自由,人 应该尽可能的发扬其主体能动性,确定了实践的思想,但现实中感到人的本质是 受限的。而在德法年鉴时期认为人的本质在于人的社会特质。人生活在以人为类 群组成的群体社会中,每个人都具有一定的社会特质,所组成的群体也有一定的 社会特质,这些不同的社会特质,如他们的生活习惯、社交方式等等,构成了他 们的本质,抽象出来就形成了人的本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认为自然界是一切存在物的前提,人是自然的 存在物,而且是有生命的存在物,人进行社会交往,形成各种关系,人的本质是 劳动。它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摆脱费尔巴哈的影响,预先设定了人的本质的假 设,虽然提出了社会的概念,但对其的理解和分析还不够。6、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的人的本质理论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明确提出了人的本质,他说:“人 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马克思进一步批判了费尔巴哈的观点,并且批判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中人的本质的观点。他对人的本质是这样理解的:首先,人的本质特性在于其社 会属性,自然属性只是构成人本质的一个部分,光靠自然属性是不能区分人和动 物的,自然属性只能反映出人的本能,即动物性。其次,人的本质是丰富多彩的, 是多方面的,而不是由单方面关系决定的,人的社会交往决定了人与人的关系纷 繁复杂,多向综合。最后,在所有关系中,人与人并不是平起平坐的,因而,“一一 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也不是各个因素的简单相加,而是有机结合的,个人的社会 属性不同,在社会交往时候,所起的作用也是不同的。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提出人的本质,具有重要的意义,他 完全抛弃了费尔巴哈的“人类个体”的观点,强调现实中的个人。也抛弃了费尔 巴哈的“个人与类的关系”,强调了人与社会的关系。马克思还抛弃了费尔巴哈 的研究人的本质的方法,即从个体寻求人的本质,强调从人的社会关系来把握人 的本质。二、马克思人的本质理论的深刻涵义马克思抓住了 “人的本质”的核心,在唯物主义的基础上提出了人的本质 的科学论断,马克思反对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抽象的理解人的本质,主张从现 实的具体的个人去理解人,他认为在理解人、考察人时,“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 实际活动的人 但不是处在某种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中的人”这样, 就将人认为不仅是自然存在的人,而且是社会存在的人,因此“人是人的世界, 就是国家、社会”最后马克思在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第六条明确提出了人 的本质理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经典的科学论断,也为考察人的本质提供了 科学的思维方法,它包含了深刻的涵义,可以从一下几方面理解:1、人的本质是现实的、具体的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关于人性和人的本质的学说,有一个共同的根本性错 误在于他们离开人所生存的具体的历史条件和特定的社会关系来谈论人性和人 的本质问题。马克思从分析费尔巴哈入手,批判了历史唯心主义的抽象人性论, 彻底否定了抹杀人的社会性、阶级性和历史性,并从这种抽象的、一般的、孤立 的单个人出发,将人的本质归结为“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的观点,马克思并 不完全否认人类具有某些共同性,而是反对将这一共同性抽象化,反对脱离具体 的历史条件和社会关系考察人的本质。正如马克思在批判费尔巴哈时指出的:“费 尔巴哈没有对这种现实的本质进行批判,因此他不得不:(1)撇开历史的进程, 把宗教感情固定为独立的东西,并假定有一种抽象的孤立的人的个体。(2)因此, 本质只能被理解为类,理解为一种内在的、无声的、把许多个人自然的联系起来 的普遍性。”2、人的本质是由社会关系决定的马克思主义从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出发,第一次提出了社会关系决定人的 本质的命题,为我们理解人的本质提供了科学的思维方法。马克思主义认为,劳 动创造了人,同时,人类在劳动的过程中,在改造自然的活动中不是彼此分割的、 孤立的,而是结成一定的社会关系,正是在社会关系中才形成了人的本质。社会 关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按照列宁的理解,社会关系分为两类:物质的社会关系 和思想的社会关系,这两类社会关系又是多层次、多方面的。物质的社会关系一 般指人们在物质生活资料生产活动中形成的经济关系,即生产关系,包括生产、 分配、交换、消费等关系。思想的社会关系是指建立在物质的社会关系基础上的, 包括政治的、法律的、道德的、宗教的关系等。在阶级社会中,生产关系集中体 现为阶级关系。每个人一生下来就置身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只有在社会关系中 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否则一旦脱离社会关系,丧失社会属性,就会和徒具人形 的“狼孩”一样,无论先天有多么发达的大脑和健全的躯体,都不可能具备人的 本质。3、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是诸多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包括两层含义,一 是说明各种社会关系之间的联系不是机械的,而是有机的,它们彼此相互影响、 制约、渗透,形成纵横交错的统一体。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体现 的就是人的本质是各种社会关系的有机统一,而不是各种社会关系的简单相加或 者某种社会关系的重复。这就要求我们用系统的、全面的方法从总体上,从各种 社会关系的联系中把握人的本质,诚如马克思说:“社会不是由人构成,而是表 示这些个人彼此发生的那些联系和关系的总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6 卷上,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年,第220页)第二层含义是指各种社会关系 在有机统一的联系中不是并列的、平等的,它们在决定人的本质方面发挥着不同 的作用。在各种社会关系中,物质关系,特别是生产关系是最基本、最主要的, 它决定和制约着其他一切社会关系,因此对人的本质具有最重要的意义。4、人的本质是历史的、发展的人的本质不仅不是抽象的,而且不是永恒不变的,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 展的。这是因为社会关系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随着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 盾运动而不断发展变化的。“各个人借以生产的社会关系,即社会生产关系,是 随着物质生产资料、生产力的变化和发展而发展和改变的,生产关系总合起来就 构成所谓的社会关系,构成所谓的社会,并且是构成为一个处于一定历史发展阶 段上的社会,具有独特的特征的社会。”(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上,北京, 人民出版社,1961年,第487页)所以,人的本质作为“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 也必然是历史的、发展的。正如马克思所说,人的本质“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 变化的”迄今为止,人类社会已经经历了五种社会形态的变更,社会关系的“总 和”也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不同社会形态下的社会关系决定了不同的人的本质, 封建社会时代的人的本质和资本主义社会时代是不同的。5、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但不是人的本质属性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并非要否定人性中 包含的自然属性因素,而是强调社会属性是人性作为与兽性和神性相区别的根本 所在,从而与旧唯物主义划清了界限。因此,马克思主义承认并重视人的自然属 性,认为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的社会属性的物质承担者、基础和前提,没有自然属 性,即生理构造和食欲、性欲等生物本能,就不能成为基本意义上的人,不具备 物质性的人本身就更谈不上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因此,人不仅是自然的存在物, 更是社会的存在物,所以,人的社会属性才是人的本质属性。另外,人的社会属 性洗礼的,都包含有相应的社会内容。人类生存和繁衍的生物本能与动物的本能 是有区别的,例如,人类不仅仅有食欲,还有饮食文化,人类的性欲也是与两性 间的感情相联系的,并由此产生了家庭。造成这一区别的原因就在于人的社会属 性为自然属性注入了社会内容。所以,如果否认人的本质在于其社会属性,而把 人的自然属性看作是人的本质属性,就会将人与动物、社会与自然混为一谈。【参考文献】1.谭培文主编,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编与导读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82谭培文著,马克思主义的自由思想及其当代价值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3张志伟.西方哲学史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6 4张志伟.西方哲学十五讲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