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种不同时期音乐治疗技术

上传人:cel****303 文档编号:120779292 上传时间:2022-07-18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1,01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各种不同时期音乐治疗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各种不同时期音乐治疗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各种不同时期音乐治疗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各种不同时期音乐治疗技术各种不同时期音乐治疗技术心理音乐疗法 陈益楠陈益楠 (副教授)2005年12月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n音乐治疗学是一门新兴的,集音乐、医学和心理学为一体的边缘交叉学科,是音乐的作用在传统的艺术欣赏和审美领域之外的应用和发展.n音乐在医学和心理治疗领域的广泛应用和令人振奋的临床治疗效果证明了人类的一个古老的信念:音乐是具有驱病健身的作用,对于人类的生存本身具有重要的意义。n我们已经看到,在人类的早期活动和现在尚存的原始部落中,音乐活动在他们的生活里都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时音乐的审美意义还是十分有限的,而更多的是对人类的生存具有实际的功能。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n我们不能设想,人们在连基本的温饱和安全需要都没有得到的情况下,会把大量的精力放在与自己生存无关的娱乐和审美活动中去。n部落中的巫师实际上兼有掌管音乐活动和医生的职责,在古希腊传说中,阿波罗神也同样是掌管音乐和医疗的神,这实际上反映了一个事实: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n我们可以从古希腊罗马一直到中世纪、文艺复兴、17、18、19、20世纪欧美国家的文献中看到大量的关于音乐与生理和心理健康的论述、试验和报告,一些医生在不断地在临床治疗实践中使用音乐。n在1878年,在美国纽约的一所收容所里就曾进行了一次大规模的实验,对1400名精神病患者使用一个半小时的现场演奏的钢琴音乐,以验证人们长期抱有的一个观念,即音乐具有安神的作用。n这一实验虽然没有得出结论性的结果,但对使音乐治疗得到社会的接受和关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并为后来的有关研究铺平了道路。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n在古代,人们头脑中的音乐和治病本来就是一回事。随着音乐的高度专业化发展和人类社会文明的高度发展,人们已经逐渐地忘记和抛弃了音乐的本来作用和功能。一直到现代,音乐对人类生存本身的重要意义才又逐步地为人们所认识到。n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科学家们就开始了关与人和动物对不同音乐的各种生理反应的研究。但是在20世纪之前,关于音乐在治疗疾病方面的研究和探索还都是些孤立的个案,而不是基本理论和全面的研究。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n对于音乐在医疗临床的价值的系统研究是从20世纪后开始的。20世纪后,特别是由于留声机的诞生,使得人们可以把音乐录制下来并反复播放,从而促使音乐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很方便地使用。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n有一个医生用留声机播放士兵们熟悉的家乡歌曲。很快伤兵们的情绪稳定下来了,令人意外的是,手术后的感染率大大下降,死亡率也随之下降,甚至手术后的愈合期也明显缩短。n这一发现受到美国国防部的重视,在各个野战医院推广这个办法,收到很好的效果。战争结束后,很多医院开始雇用音乐家来参与治疗工作,美国的医生们也开始认真地研究音乐对人的健康究竟起着什么作用?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n1944年和1946年,在美国密西根州立大学和肯萨斯大学先后建立了专门的音乐治疗课程来训练专门的音乐治疗师,于是音乐治疗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诞生了。n1950年美国成立了世界第一个国家的音乐治疗协会。1958年英国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从六十年到七十年代,一些欧洲国家,如荷兰、瑞典、挪威、丹麦、和东西德国、澳大利亚、法国、瑞士、比利时、南斯拉夫、加拿大建立了音乐治疗的专门机构或治疗协会。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n于是一些医院开始使用音乐来帮助病人睡眠、减少外科手术过程中的紧张和焦虑,并帮助麻醉和止痛。n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音乐活动被用来帮助那些肢体受伤的伤兵恢复肌肉和关节的功能。n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在美国的一所野战医院里,当时的医疗和生活条件都十分恶劣,因此伤兵们的情绪都非常糟糕,每天叫骂不止。手术后的感染率很高,死亡率也很高。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n七十年代后,又有阿根廷、巴西、哥伦比亚、乌拉圭、日本、纽西兰、以色列、芬兰、意大利、波兰、西班牙、南非、葡萄牙等国纷纷建立了音乐治疗专业。n现在美国有近80多所大学设有音乐治疗专业,培养学士,硕士和博士学生。有约6000名国家注册的音乐治疗师在精神病医院、综合医院、老年病医院、儿童医院、特殊教育学校和各种心理诊所工作。在世界上有200多 个国家成立了音乐治疗协会,并每两年召开一次世界音乐治疗大会。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n在中国,很多的精神病院、康复医院和综合医院都先后开展了音乐治疗,中国音乐治疗的会员单位有200多个,其中大部分是精神病医院、康复医院。还有一些医生把音乐与电针灸和电疗结合起来,创造了音乐电针灸仪和音乐电疗仪,取得了很好的效果。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 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从4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在亚洲的家里和发展则是近十年的事情,从1997年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发展极快,在台湾、新加坡和香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中国,虽然从1989年起就有了全国性的音乐治疗学会组织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但是整体水平还是十分落后的,还在初级的探索阶段,这不能不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与我国目前的国际大国地位极不相称。n 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音乐治疗的发展历史n音乐治疗作为一门完整的学科,从40年代起在欧美国家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而在亚洲的家里和发展则是近十年的事情,从1997年后,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特别是在日本和韩国发展极快,在台湾、新加坡和香港也得到了较大的发展。n在中国,虽然从1989年起就有了全国性的音乐治疗学会组织中国音乐治疗学会,但是整体水平还是十分落后的,还在初级的探索阶段,这不能不是一个令人遗憾的事情,与我国目前的国际大国地位极不相称。音乐的社会作用n音乐是一种社会性的非语言交流的艺术形式,音乐活动(包括歌唱、乐器演奏、创作等)本身就是一种社会交往活动。n社会信息和社会交往方面的不足,会严重地影响人的心理健康。音乐的社会作用n而患有精神疾病、心理疾病、儿童孤独症、和包括老年痴呆症在内的各种老年疾病的病人,以及长期住院的各种慢性病患者,都在不同程度存在着人际交往功能的障碍或不足。治疗中音乐的人际关系及作用n音乐治疗师通过组织各种音乐活动,如合唱、乐器合奏、舞蹈、等等,为病人提供一个安全愉快的人际交往环境,让他们逐渐地恢复和保持自己的社会交往能力。治疗中音乐的人际关系及作用n病人在音乐活动中学习和提高他们的人际能力、语言能力、正确的社会行为、行为的自我克制能力、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并提高自信心和自我评价。音乐活动为人提供了机会n音乐活动为病人提供了一个通过音乐和语言交流来表达、宣泄内心情感的机会。n病人在相互的情感交流中相互支持、理解和同情,使病人的各种心理和情感的困扰和痛苦得到缓解。n病人在音乐活动中获得了自我表现和成功感的机会,从增加了自信心和自我评价,促进了心理健康。音乐治疗的意义音乐治疗的意义n运用音乐欣赏、唱歌、器乐演奏、即兴作曲等形式,以改变人的情绪体验和心身机能状态为原则。n使人的情感获得疏泄,心境得到调整。n通过音乐治疗所引起的快乐促进被治疗者的自我表现和与他人的交流。n增强自信、陶冶性情,改善不良的性格、态度和行为。n提高适应生活、工作学习的能力,促使疾病向健康方面发展。音乐疗法的情感效应音乐疗法的情感效应n经过研究发现,乐曲的不同节奏、音调、音色及旋律,对人体能起兴奋、抑制、镇静或镇痛等不同的作用;n不同的曲调亦可产生不同的情感效应,如调昂扬、调哀怨、调和蔼、调浮躁、调安定、调激荡等选择与病人情绪相符合的音乐n通过选择与病人情绪相符合的音乐或与此相反的音乐来调节或改善情绪。n例如病人处于兴奋状态,可选择一些节奏明快,具有兴奋性的曲子,由于负诱导作用使病人转入抑制状态;n当既可采用非同质原理,让情绪忧郁的病人聆听快乐曲,以此改变其心境恶劣状态。目前常用音乐治疗形式n在治疗中,除了音乐欣赏外,还采取其他一些音乐活动形式,如组织独唱、合唱、演奏器乐、合奏、甚至还可配合体操、舞蹈等活动。通过一系列的活动,培养病人表现自我,理解自我的能力,增加病人人际交往活动。改变其人格特征等,音乐疗法作为疾病康复训练的一种手段。n在目前,有关音乐疗法的形式多种多样,大致上归纳一下,常用的有:音乐感受治疗、音乐色光治疗、音乐气息疗法、音乐活动疗法和音疗电流疗法等。医学界渐渐认识及肯定医学界渐渐认识及肯定“音乐疗法音乐疗法n精神疾病的致病因素包括心理与生理两方面。心理方面,归根结底有许多是因为压力的原故。现代人的压力来源包括感情、工作、家庭、生活方式,几乎无所不在,因而要远离疾病,必定要懂得纾解压力。n近年来,医学界渐渐认识及肯定“音乐疗法”的疗效,认为这种被称之为具有自然保健疗功能的疗法可以运用在精神疾病或“心身疾病”的康复保健、或作为医疗上的辅助工具。医学界对艺术疗法起源的认同n艺术治疗是通过自我表现来冶疗疾病,它开始发展于1920年代,至于艺术疗法的源起甚至可推溯至史前人类的岩洞壁画。n所谓艺术疗法是早期医疗人员利用艺术活动了解病人的内心意识,帮助情绪受困的病人表达内心感受,如以绘画让病人投射其想法、内心矛盾、人际关系,以及因疾病引发的不安等。n通过对病人的音乐、美术、艺术活动和艺术性创作活动,以达到其治疗的目的。心理学和医学专家的观点n专家认为,由于艺术疗法可以反映出个人的人格发展、人格特质和潜意识,因此在治疗的过程和方式中,联想非常重要。n专家认为,由病人以音乐和绘画来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比用语言表达更为清楚,医疗人员可以针对病人的音乐、绘画过程,了解其病理及病情。美国艺术治疗协会的研究报告n美国艺术治疗协会有研究报告指出,艺术治疗有两大主要取向:n一、艺术创作即是治疗,因为在创作的过程中可以缓和情绪上的起伏冲突,并有助于自我认识和自我成长。n二、若把艺术应用在心理治疗方面,那么所产生的作品和作品的一些联想,对于个人维持内心世界与外在世界平衡有极大的帮助。五声调式与心肝脾肺肾n音乐疗法古已有之,不同的旋律、节奏、音调和音色能给人带来不同的心理体验,对人体激素分泌、新陈代谢、胃肠道活动等诸多方面都能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n早在唐代之前,中国已发展出以宫、商、角、徵、羽五音调和心、肝、脾、肺、肾五脏的音乐治疗理论,认为五音六律对于养生、保健、医疗疾病很有帮助西洋调式与五声调式是音乐疗法的基础n专家认为,音乐的确有舒解情绪、降低压力及焦虑感的疗效,音乐的节奏、音调的高低起伏都会感染人们内心深处无法用言语表达的情感。n音乐治疗理论基础主要是建立在调式基础上的一种建构,其中有西洋调式和中国五声调式的相互柔和及融合。n中国人的音乐治疗要根据被治疗者的具体情况特别是经过编排的国粹音乐组合,引导进行的联想或回忆才非常实用有效。音乐疗法进入潜意识n对于不同症状的病人或者患者(来访者)治疗师(或咨询师)要进行诊断和评估,了解来访者的病情和病因,以便针对不同的病情采取不同取向。n其次通过一些联想或回忆的心理学理论及操作技术过程,使被治疗者在治疗师的引导下进入了自己的潜意识深层心理世界。n再者进行一些行为方面的训练和启发等,逐渐摆脱精神及心理障碍和一些思想负担,走出困境。(具体操作略)利用音乐艺术活动了解病人内心意识利用音乐艺术活动了解病人内心意识n值得一提的是,以音乐疗法治疗疾病,是在放松心情的基础上,选择自己心仪的音乐。比如一些旋律优美,音频不太高、音量不太大的乐曲对许多来访者是莫大有好处的。n录制的流水声、鸟叫声和大自然的各种声音、与人演奏的音乐交融在一起,别具一格。由于音乐节奏缓慢、悦耳动听,更能打动了来访者的心灵,故对焦虑症和其他症状的病人更具疗效。音乐是如何慰藉心灵的 n音乐疗法的关键在于乐曲的选择。镇静催眠可聆听“春江花月夜”、“二泉映月”、等中国乐曲和“仲夏夜之梦”等西洋古典音乐;n消除疲劳、振奋精神可欣赏海顿的音乐组曲“水上音乐”,民乐“步步高”、“金蛇狂舞”、“花好月圆”等;n解除抑郁可以借助节奏明快、音色亮丽、有励志寓意的乐曲,可以先欣赏西贝柳斯的“悲痛圆舞曲”、柴科夫斯基的“悲怆交响曲”,以使抑郁的心情得以寄托和宣泄,待情绪稳定后再欣赏“蓝色多瑙河圆舞曲”、“喜洋洋”、“欢乐舞曲”等。音乐舞蹈赋予我们活力n音乐疗法并不只限于欣赏,如果参与演唱歌曲或演奏乐曲、随歌起舞的话,则可以直接促进感情的表达、增加生活情趣、扩大社交范围。音乐所显示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生活在压力、不确定性中的现代人不啻是一副良药。n舞蹈是一种融音乐、运动、形体语言于一身的综合艺术。有哲人称没有比舞蹈更贴近生命本能的艺术。让生活中日渐僵硬的肢体随着旋律舞动起来,将潜伏于内心深处的焦虑、失意、无助和郁郁寡欢全都释放出来,体验自我存在和对这种存在的自我控制。音乐舞蹈赋予我们生命 n当然,并非所有的舞蹈形式都适宜治疗心病。西方的心当然,并非所有的舞蹈形式都适宜治疗心病。西方的心理学家认为优雅的芭蕾舞对经常烦躁不安、易冲动者有理学家认为优雅的芭蕾舞对经常烦躁不安、易冲动者有效,而现代舞较适于情绪压抑者。效,而现代舞较适于情绪压抑者。n交谊舞虽是一种常用的交际形式,但舞伴如果是初次见交谊舞虽是一种常用的交际形式,但舞伴如果是初次见面者,则往往过于注重舞姿和谈吐,二者之间存在一定面者,则往往过于注重舞姿和谈吐,二者之间存在一定的心理距离和隔阂,无助于抚慰心灵。的心理距离和隔阂,无助于抚慰心灵。n而那种在震耳欲聋、节奏强烈的乐曲中激烈扭动躯体的而那种在震耳欲聋、节奏强烈的乐曲中激烈扭动躯体的迪斯科舞,虽然能起到一种宣泄的作用,实际上由于感迪斯科舞,虽然能起到一种宣泄的作用,实际上由于感官受到过度刺激,身体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即使在西方官受到过度刺激,身体处于持续紧张状态,即使在西方也不提倡心理障碍者参与。也不提倡心理障碍者参与。音乐治疗的疗效和适应性音乐治疗的疗效和适应性n音乐通过其音调能影响人的情绪,早在古希腊时代就为人所注意。n他们认为:nE调安定、D调热烈、nC调和爱、B调哀怨、nA调高扬、G调浮躁、F调淫荡。n古希腊的哲学家和科学家亚里士多德就推崇C调,认为C调最宜于陶冶情操。音乐治疗的疗效和适应性n然而,把音乐对动物行为活动和人的身心健康的影响进行科学研究还只是十八世纪以来的事情。n关于音乐对人的情绪的影响,有人曾选用290种名曲,先后测试过两万人,都引起听者的情绪变化。n情绪变化大小与被试人的欣赏能力的高低成正比。但是,音乐只能引起抽象的情绪,如愤怒、畏惧、妒嫉、喜悦、爱恋等。音乐治疗的疗效和适应性n20世纪初,德国著名的生理学家和心理学家赫姆霍茨,以及后来的一些科学家曾对声音对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进行过深入而详尽的研究。他们发现一根听神经纤维只接收和传导相应的一种频率的音响。n音乐的生理作用首先是通过音响对人的听觉器官和听神经的作用开始的,进而才影响到全身的肌肉、血脉及其它器官的活动。n有人研究认为声音可以使肌肉增加力量。快速的和愉快的音乐可以消除肌肉的疲劳。音乐治疗的原理疗效和适应性n还有人发现,在音调完全和谐或音乐的强度猛然更换时以及一曲乐调将终结时,脉搏和呼吸速度变快。n又有人研究认为忧伤的音乐使脉率变缓,欢快的音乐则使脉率变快。n由于音乐能影响人的生理活动,特别是情绪活动。因此,人们就能够用音乐来改善和调剂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功能,进而达到治疗疾病、增进健康的目的。n“音乐治疗”这一术语是在四十年代才正式出现的。五十年代在美国首次有“音乐治疗家”的文凭。音乐治疗的疗效和适应性n现代的音乐治疗是把音乐作为一种活动疗法,即通过具体的音乐活动来求得治疗的效果。这不仅把音乐看作是一种艺术,而且作为一种科学来对待。n音乐治疗是针对病理的治疗而不是病态的治疗。它注重的是人的整体而不是某一部分。通过对人的整体乃至生活环境的调整,使其取得协调一致,从而消除心理的与身体的病态。音乐治疗的原理疗效和适应性n音乐对于人来说不仅是一种单纯的声音,而且是一种有一定意义的声音的组合,是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一种工具。因此在音乐治疗过程中,不仅需要音乐治疗者的努力,而且也要病人发挥其主观能动性,通过双方的合作才能取得治疗效果。n近年来,欧美各国音乐治疗已被广泛使用,许多医院、养老院和康复机构,都采用音乐治疗。音乐治疗的疗效和适应性n临床实践证明,高血压症患者听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能使血压降低1012mm hg;让产妇听音乐,能解除产妇烦躁不安的心情,有利于分娩。n英国剑桥大学的口腔治疗室还用音乐代替麻醉药,成功地为二百多个病人拔去病牙。在治疗忧郁型和狂躁型的精神病患者中,音乐更是被广泛运用。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n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WILLIAM James,1842-1910)和丹麦生理学家兰格(Carl Lange,1834-1900)分别与1884年和1885年提出了观点基本相同的情绪学说(James-Lange theory of emotion).n他们认为情绪是机体由外在刺激所引起的,情绪是由身体上的生理变化所引起的。即由环一境激起的内脏活动实际上导致了我们的情绪。对引起情绪的刺激的知觉内脏和骨骼反应的刺激身体反应对大脑反馈产生情绪体验詹姆斯兰格情绪外周理论n该理论对情绪产生的途径如上图;因该理论特别强调外周生理变化对情绪发生的重要作用,所以又被称为情绪的外周理论。作为第一个具体的情绪理论,它引起了许多争论和大量的后继研究,对推动情绪研究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坎农情绪中枢理论对引起情绪的刺激的知觉丘脑对刺激加工时向大脑和身体其他部位分输信息到达皮层的信息产生情绪体验来自丘脑的信息激活内脏和骨骼发应坎农情绪中枢理论n坎农认为内脏生理变化本身不足已辨别自己发生什么情绪。如注入药物可引起类似情绪的生理变化,但人并不因此而产生情绪的体验。n坎农反对兰格的理论:提出丘脑是情绪中枢。因为其弟子巴德切除动物丘脑及丘脑下部后,动物不再产生情绪而保留时则产生。该理论如下图:阿诺德的评价理论n阿诺德(M.B.Arnold)认为大脑对客观事物的评价对情绪产生具有重要作用。她认为人们总是自动地、不由自主地去评价所遇到的任何事情,然后机体会产生一种“趋利避害”的倾向,当这种倾向很强烈时被称为情绪,同时与一定的接近或回避的生理变化模式相伴随。n如在森林里看到一指熊回引起恐惧,并产生逃避反应;而在公园里看到关在铁笼中的熊就不会产生恐惧。两者引起的不同的反应,就因为大脑对情境的认知和评估不同。阿诺德的评价理论n阿诺德与詹姆斯的共同点:认为情绪反应包括机体内部器官和骨骼肌的自主化,对这些外周变化的反馈是情绪体验的基础。n不同点:詹姆斯兰格的反应序列为:情景-机体表现-情绪。阿诺德的反应序列为:情景-评估-情绪。沙赫特和辛格的认知情绪理论n美国心理学家沙赫特(S.Schachter)与辛格(J.Singer)与本世纪60-70年代提出了其认知生理情绪理论(Schachter and Singer Cognitional theory of emotion).沙赫特和辛格的认知情绪理论n他们认为情绪是认知因素和生理唤醒状态相互作用的一个函数。认为情绪状态是以交感神经系统的普遍唤醒为特征的,各种情绪状态可能确实不存在生理上的差异。人们根据环境的暗示和知觉的典型模式对这些情绪状态加以解释和赋予“标记”。这种标记说明既是一种认知过程。沙赫特和辛格的认知情绪理论n精心设计了证明环境事件、生理状态和认知过程在情绪产生过程中的作用的实验。n实验表明:情绪状态实际上是对认知过程、生理状态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大脑皮层将外界环境信息、内部生理变化信息以及经验、情境的认知信息整合起来,产生一定的情绪。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压缩资料 > 基础医学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