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州市城市战略发展报告主报告最终版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19701146 上传时间:2022-07-15 格式:DOC 页数:51 大小:6.80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州市城市战略发展报告主报告最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51页
福州市城市战略发展报告主报告最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51页
福州市城市战略发展报告主报告最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5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 . 目录一、发展背景- 1 -二、区位条件- 1 -三、影响发展的主要问题- 3 -四、发展的重大机遇:“海峡西岸”写入国家战略- 5 -五、核心竞争力- 5 -六、市总体定位- 5 -七、城市性质和特色- 6 -八、发展目标- 6 -九、核心战略- 8 -一、区域发展战略发展大尺度集聚结构- 10 -二、大空间层次界定- 11 -三、市域人口与城市化- 11 -四、空间与职能结构规划- 11 -五、都市区交通系统规划- 14 -六、空间区划- 15 -一、的市港联动- 17 -二、港口性质与功能- 18 -三、岸线利用规划- 19 -一、环境容量- 21 -二、人口发展与进程分析- 24 -一、用地评价- 26 -二、建立主城空间拓展新秩序- 27 -三、总体布局- 31 -四、人口和用地规模- 33 -五、主城区产业布局- 35 -六、公共中心布局- 38 -七、高度控制- 41 -一、城市交通系统规划- 42 -二、主要市政基础设施规划- 49 -三、防灾规划- 51 -一、构建生态山海城大框架- 52 -二、环境保护- 55 -三、主城区空间管制- 57 -一、城市特色塑造- 59 -二、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利用- 61 -一、发展时序- 63 -二、政策措施体系建议- 68 - 50 - / 51总体定位与发展战略一、发展背景(一)国家工业化图1-1 沿海重要的全球经济区位中国对外贸易的主要地区包括欧、美、日、韩、港、台、东南亚等,图中红色箭头表示主要联系方向。我国整体上已进入工业化阶段。也就是说非农经济(二、三产业)成为主导的经济力量,分工与协作成为生产方式的主要特征。参考数据:2003年全国产业结构:14.6:52.2:33.22003年全国就业结构:49.1:21.6:29.32005年全国人均GDP达到1700美元(二)经济全球化加入WTO以后,我国融入全球化的步伐日益加快,从1978-2004年我国外贸依存度的快速提高即可说明(见表1-1)。这就要求国家工业化与全球化相对接。表1-1中国外贸依存度年1978200020032004外贸依存度8.943.8%60%70%资料来源:外贸依存度快速上升现象透视,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贸易司:旭宏、庞锦二、区位条件(一)宏观区位:国家级和全球性优势区位全球化的基本特征是“全球层面经济活动的相互依赖”。产业要实现全球配置,必须通过全球层面的物资和产品流动来实现。海洋,是实现这一全球流动的主要平台。因此,“沿海”便成为全球化时代的重要经济区位(见图1-1)。(二)中观区位位于“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未来国家级城市连绵带的重要集核区,处于东南沿海发展前沿和“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见图1-2)。在这个三角形区域,已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占据高端产业区位,低端产业已向外辐射;长三角和珠三角则已形成东南沿海的国家级经济集聚区。处于“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具备两大优势:一是具备承接“三强”辐射的有利条件,二是具备形成更大规模集聚结构的潜在优势即形成国家级城市连绵带。图1-2 福州处于“东南沿海经济带”和“台长珠金三角”的几何中心部位(三)微观区位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之一1、经济基础在省9个设区市中,、GDP具有明显优势,居全省前2位。(见图1-3)2、区域基础“城市群”或“都市圈”是城镇体系走向高级化的必经阶段。在和两个经济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海峡西岸经济区将在沿海分别形成“厦漳泉”、“福宁莆”两个“1小时都市圈”。其中,都市圈将与、形成北部山海协作框架(2小时经济圈),都市圈将与形成南部山海协作框架(2小时经济圈)。(见图1-4)3、区域定位和将共同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见图1-4)图1-4 以福州和厦门两个经济中心城市为核心构成的都市圈结构图1-3 福建省9个中心城市2003年GDP排序,福州、厦门位居前2(四)交通和腹地随着京福(京台)高速、沿海高速、向莆铁路、沿海铁路等的开通和建设,将具备海陆通达的综合交通优势。由此导致陆腹地迅速扩展。(见图1-5、6与区域综合分析专题、港口与岸线利用专题)(五)区位小结临台临海,对接长、珠三角,联通陆腹地,区位条件良好。三、影响发展的主要问题(一)港口建设滞后图1-6 福州港的铁路腹地和公路腹地图1-5 福州将具有海陆通达的综合交通优势高速公路铁 路据初步统计,多年来,用于水运的建设资金不足公路的5%。港口建设投入不足、发展缓慢,在与周边港口的竞争中处于劣势。2004年,与周边地区约有20多万集装箱舍近求远到装船,流失占集装箱吞吐量的30%,仅此直接经济损失至少2000万元。(二)中心城市发展滞后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意味着非农产业和非农就业占据主导地位。城市应为经济发展提供足够的、大尺度的空间,而城市化仍然走在传统城镇体系轨道上那是一个脱胎于农业时代的“中心地”体系,均匀、分散,缺乏集聚、缺乏强中心的培育和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区域的整合。(见图1-7)(三)“固守”中心城区近年城区在不断扩大,但公共服务设施却依旧在老城区见缝插针(如西湖的会议中心、图书馆、宾馆等,使西湖变成了“西坑”)。新区没有相应的交通和公建,导致老城区人口过密,新区建设失效。(见图1-8)图1-8 福州市公共服务设施密集地集中于老城区,导致老城人口密度过高,新城无法吸引人口。图表 1图1-7 海峡两岸的对比,西岸没有形成集聚传统的城镇体系导致中心城市不强,区域缺乏整合(底图来自google earth)(四)建设项目“散打”近年建设了许多大型项目,带动了城市迅速发展。但这些项目四面出击,大量资金分散在城市各处,没有形成整体合力,难以带动城市跨门槛发展。比如:体育馆建在城北,大学城建在城西,铁路枢纽站建在南台岛东端,在马尾、长安建设的开发区,路越走越窄,再辟新址,又需一切重来。(见图1-9)四、发展的重大机遇:“海峡西岸”写入国家战略图1-9 建设项目四处出击、力量分散、配套不全、难成规模、难以带动城市“跨门槛”城市建设缺乏战略2006年3月16日,中华人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确定了“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其中对东部率先发展的战略具体写到:“继续发挥经济特区、浦东新区的作用,推进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的地区的经济发展,带动区域经济发展。”“海峡西岸”作为东部地区要做到“率先发展”,必须落实到物质层面,即必须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这是执行国家战略的具体措施。因此,应把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海峡西岸”的发展战略予以肯定。五、核心竞争力东南沿海许多城市都把发展临港产业作为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而所具有的港口资源优势,是其最重要的区域性竞争资本。若能将6大港湾资源进行有效整合,将能形成更强大的整体竞争力。因此,应确立临港发展战略,积极拓展港口腹地,以发展临港产业为依托,培育延伸相关产业链,形成临港产业集群。应在港口发展中起到领路人的作用。六、市总体定位为促进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应承当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职能。但同时,也应当发挥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职能,由此海峡西岸经济区应由“-”双引擎带动。“海峡西岸经济区”作为战略目标,具备国家政策、区域基础、交通条件、腹地等多方面的支撑,所以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定位责无旁贷。(见城市发展总体定位与城市性质专题)对城市定位的分层次表述:(1)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我国东南沿海未来的国家级经济区。(2)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七、城市性质和特色城市性质:是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重要的港口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城市特色:以山海、人文为特色的宜居生态城市。八、发展目标(一)总目标把建设成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具有竞争力的港口城市,具有山海、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协调、生态良好的现代化城市。(二)分解目标1、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1)总量目标到2020年国生产总值达到8000亿元以上。人均国生产总值达到10万元以上。(2)产业目标建设现代服务业中心城市和海峡西岸的旅游中心城市:依托中心城区服务业基础,发展金融、商贸、物流、管理、信息、咨询、策划、会展等现代服务业;依托大学城,发展高端产业的研发和创新能力;依托人文历史和温泉资源、山海特色,建设海峡西岸的旅游中心城市。建设现代制造业强市:以临港(海、空港)与人才优势带动大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建设现代农业,推广现代农业技术和生产方式。(3)空间目标以高端产业和大工业带动产业大集群,促进都市区和都市圈产业发展与集聚。2、建设具有竞争力的港口城市(1)总量目标:到2020年吞吐量达到1.9亿吨以上,集装箱吞吐量达到550万TEU以上(见港口与岸线利用专题)。(2)硬件建设:重点建设罗源湾商业港,松下、江阴工业港。继续发挥马尾、长安河口喂给港的作用,整合带动三都澳港,配套建设疏港交通体系。(3)软件建设:建立港口群一体化协作运行机制;(4)配套建设陆域临港产业区,发展临港产业。3、建设具有山海、人文特色的历史文化名城和环境友好的生态城市(1)保护山海特色资源,建设山海特色城市;表1-2 福州市社会、经济、城市建设、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一览表指标类别指标名称2004年值2010年2020年属性社会市域总人口(万人)666(2005年)700约750约束性市域城镇人口(万人)348(2005年)406约530预期性市域城镇化水平(%)52.3(2005年)58约70预期性恩格尔系数()434635402030预期性万人拥有医生数(人)172540约束性万人拥有病床数(人)315080约束性小学入学率(%)99.9100100预期性初中升学率(%)100100100预期性高中(含职业技术学校)升学率(%)69(2003年)9098预期性本科升学率(%)55-607080预期性科技进步贡献率(%)6070预期性经济国内生产总值亿元1548.4630008000预期性美元/人3210535712500预期性元/人2567942857100000预期性产业结构 10.5:51.0:38.5 8:53:39 5:55:40预期性城镇居民人均收入(元)114362000039000预期性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元)4815750015000预期性城市建设城市人口(万人)170.85350460预期性城市建设用地(km2)134.66300460约束性人均建设用地(m2/人)78.885100约束性人均居住建筑面积:m219.82530约束性自来水普与率(%)100100约束性燃气普与率(%)100100约束性环境大气环境质量二级标准二级标准约束性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100%100%约束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0100约束性环境噪声平均值(分贝)5050约束性注:城市建设指标预测均基于长乐、闽侯纳入主城区的情况(2)保护生态环境,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城市;(3)保护人文历史资源,建设历史文化名城。4、和谐社会(1)引导农民进城,激活需,扩大就业。引导产业和城市化人口向沿海集聚,降低经济社会运行成本、提高效率、促进产业发展,促进就业,最终促进城市化发展、促进社会和谐。(2)建立、完善包括农民在的全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市化进程。(3)调整住宅结构,形成覆盖不同收入水平全部人群的住宅体系;优先保证中、低收入人群的住宅供应,实现人人享有适当的住房的目标。(4)建立全民服务体系(文教体卫),尤其为城市化人口提供基本的城市服务体系。九、核心战略(一)以港带工、以工兴市在全球化时代,资源和市场在全球围优化配置和争夺。我国外贸依存度已达70%,港口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的竞争优势主要在于区位条件和优越的深水岸线。京福高速的通车、向莆铁路的建设为港口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以港带工、以工兴市是发展的战略抉择。按照交通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公路水路交通发展目标制订的2010年海上运输的总体目标,我国将对港口进行结构大调整,港口建设投资也将随之不断加大。同时,我国重化工业加速发展,国资源需求和进出口贸易快速上升,对港口需求迅速增加。港是我国沿海20个主枢纽港之一,有优良的建港条件,拥有兴化湾、福清湾、罗源湾等天然深水良港,其中罗源湾是六大深水港湾之一,可建多个深水泊位。港口以其廉价的运输方式为大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全球原料和市场,尤其适合大进大出的重化工业的发展,如:能源、石化、冶金、纺织、机械、修造船等。显然,以港带工是发展经济的明智选择。此外,以大工业发展为依托,还可带来现代物流、综合服务、保税服务和城市生活服务等功能,以工兴市,从而带动城市建设的大发展。(二)强中心带动、构建大传统城镇体系脱胎于农业时代。当今城市竞争已经不再是单一的城市之间的竞争,而是以中心城市为核心与周边城镇共同构成的城市区域或城市集团的竞争。因此,“城市区域”是全球化时代城市竞争的基本空间单元。要构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就要推进社会化大分工和实现产业在区域空间的大布局。空间的大尺度集聚是工业时代的必然选择。如荷兰的莱因-鲁尔工业区、美国的三绵带(见图1-10、11)。我国省的城市体系也呈现出大尺度集聚特征。而的城市体系却呈现为松散形态(见图1-12)。城镇人口分布在一个平均化的体系中(见图1-13),没有形成工业化时代的“城市区域”。图1-10德国莱茵-鲁尔工业区的连绵景观图1-11美国的三大都市连绵带总长2200公里(图中粉红色带型区域)图1-12与城市形态的比较(红色点群表示主要的城市地区,730KM上空)的城市集聚度明显较高,的城市体系则明显松散。3480万人,2260万人。图1-13 市镇人口分布在这样一个平均化的体系中,没有形成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区域”。资料来源:2004福建统计年鉴1、东进长乐、南联北接,打造滨海产业带,构筑“弓箭”格局大主城受大山包围,发展空间已非常有限。要发展具有竞争力的“城市区域”,必须跳出现有空间。首先通过行政区划调整,可将闽侯、长乐纳入主城区围,扩大主城区规模,同时整合罗源、江阴、连江等的港口资源,南联北接,形成滨海产业带,共同构成“弓箭”格局的大。(图1-14)图1-14 大福州“弓箭”格局结构示意图2、“繁华看中心、实力看郊区”,实现产业空间大布局l 主城区应集中发展金融、商贸、研发、信息、会展、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加强主城区中心城市地位。l 主城区周边应依托人才、信息、教育、科研优势和临空港优势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壮大电子信息、机械、纺织三大支柱产业集群。l 外围地区发挥临港(海港)、交通与用地优势发展临港大工业。区域统筹与城乡协调一、区域发展战略发展大尺度集聚结构为实现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中心城市的战略目标,总体结构应在三个层面引导集聚性发展。(一)省域层面培育沿海城市连绵带以和为核心,整合沿海6市,构建沿海城市带,形成大尺度集聚结构,既是带动海峡西岸发展的区域基础,也是未来对接长、珠三角的必然选择(见图2-1)。图2-1 沿海城市带结构图2-2 福-宁-莆、厦-漳-泉都市圈图2-3 大福州空间结构设想左:沿海带型结构,右:双中心结构(二)都市圈层面培育福宁莆城市圈“城市群”或“都市圈”是城镇体系走向高级化的必经阶段。高级结构的培育需要以经济中心城市为基础。因此,在和两个经济中心城市的带动下,海西经济区将在沿海分别形成“厦漳泉”、“福宁莆”两个“1小时都市圈” (见图2-2)。(三)大层面培育大都市连绵区以、长乐、福清、罗源、连江、闽侯等县市为基础,培育大都市区。建议调整的规划区围,构建市域的沿海带型发展结构(或带型多组团结构)。在行政区划调整之前,则应从体制创新上探讨大的一体化机制,构建双中心结构(长乐为新城中心),同时培育若干外围组团生长点(见图2-3)。二、大空间层次界定都市区:包括现状五个区、长乐、闽侯、罗源、连江、福清行政区划围。(图2-4)主城区:包括现状五个区、长乐、闽侯行政区划围。中心城区:包括现状五个区。图2-4 福州市域城镇发展结构新城区:指长乐围。三、市域人口与城市化2005年常住人口666万,城镇化水平52.3%,城镇人口348万。考虑海西经济区区位条件好、国家支持发展、经济水平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等因素,可适度提高增长速度,按每年1.18个百分点的增长率预测,202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约70%(见人口与城镇化问题专题)。预测2020年总人口750万,城镇人口约为530万。表2-1市域城市人口分布 单位:万人2020年规划控制城市人口市辖区小于500万福清长乐闽侯连江罗源闽清10永泰10平潭10四、空间与职能结构规划未来城镇体系应以都市区为重要发展区域,以沿海港口经济产业带为“弓”,以沿闽江城镇发展带为“箭”,统筹城乡发展,突出城市建设重点,带动市域城乡协调发展。(见图2-4)(一)依托港口,建立“弓形”都市区沿海深水港将作为未来城市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未来必须打破行政区划,将罗源湾港、松下港、江阴港纳入城市控制围,共同构市区。其中:主城区:应充分发挥省会城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作用,以国际市场为导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同时依托强大的人力资源、交通条件、管理条件,大力发展先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作为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的科技、文化和金融、信息、贸易中心的地位和功能,逐步与国际经济接轨,在国际合作和城乡交流中发挥枢纽和辐射作用。北翼发展区:(1)环罗源湾港区:应充分发挥罗源湾深水岸线和避风条件优势,克服用地狭窄、水资源不足的缺陷,采用围海造地和区域调水等措施,配套疏港铁路和高速公路,大力发展深水码头。环罗源湾港区应以商业港的发展为基础,加强修造船、物流、贸易等临港产业集聚。(2)连江城区:连江县城具有一定商贸、轻工业基础。该区域紧邻主城区长安港区,应加强与主城区之间的联系,在城市发展方向和交通上积极靠近主城区,争取连绵成片,在未来通过行政区划调整等手段融入主城区。南翼发展区:本区域以福清市区为中心,应充分发挥毗邻闽南、侨胞众多、港口条件、用地条件等优势,以工业港建设为突破口,发展劳动密集型的轻工业、化工、机械制造和修造船等工业,并大力发展国际航运、对台贸易等第三产业。本区域应着力整合福清市区、港口、临港产业组团等的空间布局,加强集聚程度和对对外交流,并建立与主城区之间的快速交通联系。本区域土地资源丰富,人力资源充沛,经济发展基础较好,区域发展的最大不利因素是水资源不足,应深入进行综合水资源研究。图2-5 福州都市区空间布局规划都市区应加强城市连绵程度,统筹城市建设,引进投资项目,在财税管理、基础设施共管共建、户籍制度等方面形成创新机制,突破城、乡差异,完善空间管制体系,提升的区域中心城市地位。(见图2-4、图2-5)(二)沿闽江交通轴线,建立“箭形”城镇带市域多山,闽江不但承当了河交通运输功能,沿线集中了京福高速公路、外福铁路、国道324等重要交通线路,是与中西部城市联系的重要交通廊道。同时,闽江也是沿线城市重要的水源,区域城市对水资源利用和保护应建立协调机制。因此,应加强闽江沿线的闽清、闽侯、主城区等城镇的协同合作,利用交通廊道积极发展“箭形”城镇带部的经济合作和物资交流,拓展向西的经济腹地,与都市区共同形成市域城镇体系中的发展重点区域。(三)统筹市域西部地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市域西部山地占很大比例,地形复杂,除大支流谷地外,交通条件差,但均属闽江流域,对全市的水资源和生态环境起十分重要的作用。表2-2 市域主要城市职能结构规划职能定位主要产业福州市海峡西岸经济区的中心城市,福州市域中心城市行政、商贸、金融、旅游和生产服务中心,高新技术产业基地长乐(区)现代制造业中心基地,临港产业基地重点壮大纺织、冶金、电力三大传统产业集群,培育以光电子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闽侯(区)现代制造业基地、高优农业基地壮大汽车产业集群,大力推进传统工艺品业以与城郊型经济和高优农业基地的建设福清市市域副中心城市、重要的港口、海峡西岸经济区重要的生产制造基地、物流中转基地、闽台港澳合作基地、科技创新基地临港重化工业连江县临港产业基地重点发展电力、水产品深加工、机械制造与物流集群产业,努力发展成为全国、全省重要水产品基地罗源县重要的港口,临港产业基地,县域中心城市重点发展以冶金、建材、能源、船舶修造、轻工食品、机械制造为支柱产业的临港工业,巩固壮大食用菌、花卉等特色农业闽清县县域中心城市,新型陶瓷建材基地、全省高低压电瓷的重要生产基地建材永泰县县域中心城市,山水、生态旅游基地,省会中心城市的后花园水电开发、现代食品工业、旅游业平潭县县域中心城市,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滨海旅游基地风力发电、船舶修造、海上运输、海产品深加工、海洋生物工程、对台经贸合作部分山地有珍稀树种、鸟类和地质现象等自然资源,历史文化遗产也十分丰富,山地、河谷风景秀美、奇特,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可以开发为旅游区。闽江干支流水力资源丰富,水口电站第一期工程己并网发电,大樟溪上游支流、安仁溪、大目溪等水力地点也已迸行开发。闽清瓷土资源储量较大,开发历史悠久。山林土特产、果品资源丰富,是传统的输出产品。加快发展交通、通讯、能源等基础设施,努力改善投资环境,增强外向能力,加快利用外资步伐,积极吸纳市区转移出来的劳动密集型和资源开发型的产业,努力搞好农、林、矿产和水电资源的开发。结合当前中国发展国策,市域非城市化地区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重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稳固农业经济基础。五、都市区交通系统规划(一)交通发展实施目标在对外交通方面,按照建设“公路铁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交通支持系统”的长远要求,构筑市大交通体系。以两港(海港、空港)两路(高速公路和铁路)为重点,以骨架路网为基础,以人口和产业布局为依托,进一步加快干线快速通道建设步伐,并与农村与山区公路联网成环,逐步构筑与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相适应、各种运输形式相协调的多层次、多功能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努力做大做强省会中心城市的交通基础设施。(二)铁路1、铁路线路正处于建设中的温福铁路(段)将与甬台温铁路、福厦铁路和规划中的厦深铁路共同形成一条连接“长三角”与“珠三角”间的快速道。位于这条高速铁路的中心点,也是重要的铁路交通枢纽。图2-6 福州都市区综合交通规划图将由支线铁路终端跃升为一个有三条国铁干线(外福铁路、温福铁路与福厦铁)相交接的节点,同时,向莆铁路的延伸段在城区外围西侧与外福铁路连接,构成市多方向的区域对外铁路联系。市域层面,结合市东部沿线港口的建设,新增加五条疏港铁路支线,分别接入温福和福厦铁路干线上。(图2-6)规划期,市区域铁路网由外福铁路、温福铁路、福厦铁路、向莆铁路组成。同时,市域形成多条疏港铁路,包括罗源湾铁路支线、连江可门港铁路支线、江阴港铁路支线(两条)、松下港铁路支线。(图2-6)考虑结合外福线的延伸段和福厦铁路东线的建设,由马尾向南经过长乐、福清,连接福厦铁路,形成远期预留的铁路线路。(图2-6)2、铁路站场在原有火车站的基础上,考虑新建南站和编组站各一个。南站主要承当温福、福厦铁路干线的客运功能,规划由外福线跨闽江向南连接南台岛,在城门设置南站,带动周边的发展,成为未来城区东部的中心。规划于三环国货路出口东侧位置建设铁路编组站一处。(三)高速公路市位于“三角型+放射”的区域高速公路网结构中的关键节点上,主要高速公路线路为京福高速、福厦高速和罗长高速。鉴于市各主要城镇群的空间分布相对较分散,市域围形成以城区为核心的“三角形”绕城高速公路,并沿南、北、西三个方向连接呈放射状的高速公路干线,同时南北高速公路干线上分别延伸出通往可门和松下的疏港高速路。另在城区形成联系中心城区与新城之间的机场高速公路。(图2-6)(四)机场从省来看,目前已有5个机场布点,配合快速的地面交通网而形成全省综合交通网络。武夷山机场和机场则是两翼的支线机场。机场腹地广,辐射力强,随着乃至全省公路设施的逐步完善,以省会为中心的“四小时”交通圈配合建设中的长乐机场高速公路,可辐射全省所有地级市,长乐机场也将进一步巩固其区域枢纽空港的核心地位。六、空间区划根据不同的空间管制要求,将都市区划分为优先发展区、拓展发展区、控制建设区、生态缓冲区、强制环境保护区。(图2-7)(一)优先发展区有效协调的综合发展区优先发展区包括城镇公共中心、城镇生活区、城镇产业区、城镇绿化区。该用地基本分布在0-100米高程围,地基承载力良好,现状已有一定开发基础的用地围,生态条件较差且生态敏感度低,故适宜城市优先发展。(二)拓展发展区远景的空间拓展区域与优先发展区邻近,也就是说与优先发展区用地自然生态条件基本一致,同样不属于生态敏感性地区。现状为城镇外围的村镇用地或一般农田或林地,但由于位于城镇发展的主导腹地空间,因此作为城镇远景的空间拓展用地。(三)控制建设区实施动态管理的城镇功能区块控制建设区为区域独立零星的建设用地,包括乡村聚落、独立工矿、独立市政与公共服务设施与其他独立用地等。各独立建设用地应以综合治理、控制环境污染为主,控制用地蔓延,如需新增该类用地,需进行严格的可行性研究。(四)生态缓冲区区域非建设用地生态缓冲区主要包括一般水域、农业生产用地、城市隔离带。农业生产空间包括各类耕地、林地、草场、农业园区等农业用地。允许农田水利设施建设和有限度的农业旅游观光。根据国家土地政策,严格保护基本农田,大力发展景观林业和经济林业。大力发展都市型农业园,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图2-7 福州都市区空间区划规划图(五)强制环境保护区实施强制性保护措施的区域强制环境保护区包括历史文物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水源保护区、生态保护区。属于生态敏感区,禁止在该区进行有损环境生态的各种活动。规划区涉与多种地貌和海岸,这些不仅是特色的表达,甚至关系到的生态格局安全,因此必须加以保护。生态敏感区包括需要控制的近海、海岸线、河流、生态保护区、森林公园以与水源保护地区。对这些地区必须制订相应的保护与管理措施。港口发展与岸线利用一、的市港联动(一)港兴港的发展与其腹地经济的发展是相互相依的。港口对市发展的作用主要表达在以下几方面(详见港口与岸线利用专题):1、港口的巨大经济效益港口经济是在一定区域围,由港航、临港工业、商贸、旅游等相关产业有机组合而成的一种区域经济。作为本地区与外界物资和信息交换的重要载体,港口经济已经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2、就业机会图3-1 福州港的铁路腹地和公路腹地预期港的发展可以为市直接就业者在2010年有2.5万人,间接诱发就业45万人;在2020年有4.6万人,间接诱发就业近80万人。3、港口强大的辐射力港口辐射力包括市、通过各种集疏方式与港口联系的陆腹地、港口之间通过航线相连接的海外腹地。港口的腹地围陆远达、(见图3-1)。沿海沿江各港口,远远超过了市经济辐射能力所达到的围。因此,港口大大增强城市的功能。4、港口是吸引和聚集现代工业的最正确区域 港口不仅为工业化提供了原材料和产成品的运输服务,而且也是吸纳工业的理想场所,成为跨国公司和大型企业落户点,对制造业具有诱发、产生和集聚的作用,为城市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无限契机。5、港口使间接经济腹地围的商贸、信息、人口向城市集聚 港口通过能力的扩大、物流、客流量的增加,使港口成为商贸、信息汇集的中心,使城市的经济更加多元化、各类市场更加活跃。从人均商业销售额看,港口城市往往是非港口城市的几倍甚至几十倍。这将直接吸引商贸、信息、人口向城市的集聚。6、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市三产的比重港口作为综合运输网络的结合部,可带动港口各种运输方式和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水运、陆运、物流业、仓储业、中介代理业等的发展,而这些服务业的发展,使城市产业结构呈现港口城市独有的特点。(二)经济发展对港口需求1、市与其它腹地经济发展的需求随市与其它腹地经济进一步增长,、等地煤炭、矿石资源的日益枯竭,将不断提高对煤炭、石油、金属矿石进口的需求。快速大通道建设,将加强港口向地的辐射围和力度,增强对地物流,要求港充分发挥在综合运输中的港口枢纽作用,满足更广阔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2、对外开放规模进一步扩大的需求2004年外贸依存度已经达到67,外贸货物在港口吞吐量中的比重达到48.5。今后,随着市的对外开放、加工贸易、国际经贸合作将不断扩大,外物资的交流更加频繁,将极大促进港口外贸物资运输。3、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需求制造业是目前的主体产业,工业的主体开发区和各专业园区将进一步扩大与产业提升,要求港口能够大进大出,进一步降低物流成本,提高投资吸引力,对运输的与时性、准确性和一体化程度、对运输安全等将提出更高的要求,这些都将直接推动集装箱运输的发展。同时由于三产的发展,对人流提出了高的要求,直接推动客滚运输的发展。二、港口性质与功能(一)港口的发展定位和目标根据港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未来发展要求,本次规划确定港的定位为:我国沿海主枢纽港,海峡两岸运输通道的重要枢纽,我国东南沿海地区重要的集装箱支线港、海峡客货滚装运输中心和矿石、原油运输中心。港的发展目标:2010年总吞吐量达到1.21-1.34亿吨,其中集装箱装卸能力达到22 0万TEU、旅客运量200人次。2020年总吞吐量达到1.8-1.93亿吨,集装箱装卸能力达到550万TEU、旅客运量600人次。(二)港应具备的功能港口的总体功能应当朝着第三代港口的方向发展,主要港点除了需要实际需要发展装卸存储、中转换装、多式联运、运输组织等基本功能以外,还应当重点发展以下功能:临港工业功能、现代物流功能、综合服务功能、保税服务功能、城市生活和旅游服务功能。(三)都市区各港口功能分配1、闽江口港区在闽江下游河口段,全长67.2公里。港主体目前在闽江口港区,深水集装箱泊位少,万吨级以上集装箱泊位仅3个半。因河口航道条件受到河口口门泥沙淤积,最大靠泊能力逐步下降。规划应加强为闽江流域运输服务,作为深水港物资喂给港的作用应继续充分发挥。2、罗源湾港区罗源湾是全国少有的天然深水港湾,可全天候靠泊30万吨轮船,水宽,长年不淤不冻,避风条件好,航道稳定。但该处港口岸线被工业码头占据较多,陆域面积也较狭小,规划应加强剩余岸线的充分利用,加强集装箱商业深水港建设。3、松下港区松下港区水深条件较好,但是陆域面积狭小、避风条件差,应作为地方性工业码头和喂给港,或利用工程设施改变陆域和避风条件后再大规模开发。4、江阴港区图3-2 福州都市区岸线利用规划图江阴地区陆域面积广、岸线水深条件好,已建成深水码头和海关保税物流中心。规划将江阴港区定位为工业港,应加强深水码头建设和临港工业区建设。三、岸线利用规划丰富的岸线资源利用考虑用作港口以外,还有渔业、旅游、生活、自然景观等,港口岸线的规划需要与渔业、旅游、生活、自然景观的发展规划相协调与平衡、统筹兼顾。本次岸线规划的重点是闽江口临江岸线、福清湾松下附近岸线、兴化湾江阴岸线和罗源湾岸线。根据各自岸线资源特点、开发利用条件与现状和经济发展需求,结合后方城市与临海投资区和工业区总体规划,并综合平衡其它部门对岸线的需求,对上述四部分岸线重点进行了港口岸线利用规划。(见图3-2、表3-1、表3-2)表3-1闽江口岸线规划位置岸线长度性质解放大桥到魁枝码头约8公里港口岸线魁枝码头到马尾造船厂生活岸线壁头作业区约1500米港口岸线马尾造船厂550米港口岸线马尾作业区800米港口岸线罗星塔到外贸码头400米旅游岸线外贸码头250米港口岸线海洋渔业公司(包括渔业码头)约2080米工业岸线中钢公司500米工业岸线青州作业区1433米港口岸线青州作业区至闽安镇西4600米码头岸线闽江乡到榕通码头约3300米生活岸线榕通码头到前营船厂码头约1800米港口预留岸线坑里村东南至东岐村3810米港口岸线长安镇东至闽东电机厂600米港口预留岸线小长门段850米港口岸线南台岛城门山北至壁头村1100米港口岸线榕通码头至河沙码头段1950米港口岸线河沙码头至筹东电厂东1700米港口岸线筹东电厂东至小屿岛1800米港口岸线后安至象屿东约7公里港口岸线琅岐岛沃头浦至金牌门段约600米港口岸线琅岐大桥东侧新码头400米港口岸线新码头附近300米旅游、生活岸线马山炮台到梅花镇约4公里养殖岸线注:不包括自然岸线和部分生活岸线表3-2 外海岸线利用规划位置岸线长度性质长乐岸线火焰山约8公里生活岸线象鼻山到南滇山约5公里旅游、生活岸线南滇山到黄沙礁以北约10公里生活岸线黄沙礁以北到黄沙礁西的哈场约3公里旅游、生活岸线东山蛤场到江田果林场约3公里港口岸线文武沙到牛头湾约5公里旅游、生活岸线外贸码头250米港口岸线海洋渔业公司(包括渔业码头)约2080米工业岸线罗源湾岸线口门头到葡萄屿约10公里港口岸线高鼻至将军帽4公里港口岸线狮岐至高鼻段6公里港口岸线下屿到虎头山约4.2公里工业岸线罗源湾其它地方岸线约3公里生活岸线古鼎屿对面的将军帽湾约1公里港口岸线大黄礁的海湾约2.5公里造船与船修码头岸线际头附近约1公里游艇码头筱埕镇海岸附近约6公里旅游、生活岸线兴化湾岸线湾北岸口门至梁厝村南段4公里港口岸线、工业岸线牛角山牛角嘴以南段约3公里港口岸线湾北岸口门东段4公里港口岸线清福湾岸线江阴岛南端古山咀至球尾段8500米港口岸线龙高半岛近湾口牛头尾至高山湾段和仁屿至万安港段13公里和3.5公里港口岸线江阴岛南古山咀到鸡角屿约4公里工业岸线江阴岛东岸从球尾至高岭段约4公里工业岸线江阴岛东岸从球尾至高岭段11.5公里工业岸线罗星塔到外贸码头400米旅游岸线注:不包括自然岸线和部分生活岸线环境容量与规模预测一、环境容量(一)用地综合评定1、多因子评定本次用地评价利用ARCGIS8.3软件平台,将用地分为25m25m的单元进行数据处理,包括邻近区分析、叠加分析等。用地综合评价的结果将为土地使用等规划提供科学的决策基础。(详见用地评定与空间区划专题)图4-6 风景名胜区范围分析图用地评价因子共选取6种,分别是地形、地貌评价因子(见图4-1、图4-2);生态敏感性评价因子(包括水源保护、海岸防护、沿江防护、植被条件、特殊生态敏感区)(见图4-3、图4-4);特殊限制因子(包括地质断裂带、风景区与景观保护区、强台风影响、文物古迹、机场净空限制)(见图4-5、图4-6、图4-7、图4-8);交通、区位条件评价因子;现状工业用地影响评价因子;景观条件评价因子。由于为台风受袭频率较高的地区,本次用地评价特别考增加了强台风环境对城市建设用地评价的影响。图4-3 植被体条件分析图图4-2 地形坡度分析图图4-1地形高程分析图图4-5 地质断裂带分析图图4-4 水源保护范围分析图图4-7 强台风10米等高层风速模拟与评价图图4-8 强台风60米等高层风速模拟与评价图 图4-9 强台风100米等高层风速模拟与评价图 注: 等高程左右的风切面(输入风速:45米/秒)。图中偏红色(暖色)部分为风速较大的区域,偏蓝色(冷色)区域为风速较小的区域。局部地区由于地形因素形成湍流,最大风速大于45米/秒,达到48米/秒。(我们一般平时23级的风,风速为24米/秒)本次用地评价充分考虑到气象因素,采用数值风洞方法或路径,该方法又称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或CFD)方法,模拟强台风时受袭状况。(见图4-7、图4-8、图4-9)分析得出:(1)当遭受强台风袭击时,长乐机场周边用地以与福清大部分的东部区域,由于正面受袭,风速较大。这将成为用地评价中的不利因素。当以上用地进行城市建设时,必须周密考虑建筑抗风的问题。(2)通过台风袭击时不同高度的风速模拟比较得出:中心城区(特别是沿山体的用地)随着高度的提升,风速变大,这对高层建筑有一定的影响;新城区(长乐机场以西的用地)随着高度的提升,风速变化不大。2、用地综合评价通过用地综合评价,最终得出四种用地类型。分别是宜建用地、可建用地、慎建用地以与禁建用地。本次规划涉与研究围(市区闽侯长乐福清连江罗源)参与用地评价围总用地为7698平方公里。其中禁建用地面积为3942平方公里,慎建用地为2072平方公里,可建用地为727平方公里,宜建用地为957平方公里(见图4-10)。其中,还划出本次战略规划围(市区闽侯长乐)围总用地为3772平方公里进行单独评价。(二)水资源容量根据2004年水资源公报,规划区围2004年供水总规模为14.99亿立方米,则当水资源利用率为80%时,规划区围水资源可承载的人口约为555万人。(三)生态环境容量图4-10 用地综合评价图以规划区围林地与园地和福清、罗源、连江部分林地与园地为规划区氧源地统计围,则规划区氧源地林地面积约为340118公顷。假设未来林地面积保持在目前水平,根据现状林地面积与人均指标推算,规划区生态环境能够承载的人口规模约为486万人。(四)城市发展最大规模战略规划对城市发展规模研究不仅仅局限于固定年限,而是基于生态承载力的容量控制。综合考虑规划区生态承载力、各组团的发展可能和用地需求,结合规划区人口预测,规划城市最大人口规模为460万人。以人均用地100平方米计,城市最大用地规模为460平方公里。此用地规模约占可供开发建设用地的70%,能够满足规划区的生态不致因大规模、高强度的城镇建设而破坏失衡、难以修复。图4-12 福州市域人口百岁图(2020年,考虑机械增长)图4-11 福州市域人口百岁图(2000年)二、人口发展与进程分析(一)市域人口动态模拟与人口结构、素质分析1、分析元素通过建立人口发展的动态模型,不仅可以预测规划期市域人口总规模,而且可以预测人口年龄、性别构成的变化,以与人口的素质问题。其成果将为研究城市的劳动力资源、就业问题、新婚家庭的数量、住宅的需求量、公建设施的要求特征。(不同年龄要求不同的公建设施)(见图4-11、图4-12与人口与城镇化问题专题)2、动态模型结果分析(1)从预测的动态模型中可以看出人口的老龄化趋势十分明显。至2020年,65岁以上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将由目前的7.1提高至12。(见图4-12、图4-13)1)规划期应充分意识到:劳动年龄人口减少,可能会影响社会生产;劳动年龄人口老化,可能会影响劳动生产率提高和产业调整。2)规划对策对公共设施的配套提出要求:各级公共设施的配套完善应充分考虑人口的老龄化;加强社会福利院的建设;医疗卫生设施的发展要更加考虑老年人。由于对长期保健服务和对预防医疗的需求增加,迫使医疗模式发生转变。(2)劳动力资源丰富年龄结构处于最正确时期现阶段人口为进入老年型初期,而完全进入老年型人口则需要更长时期。年龄结构处于较佳时期,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劳动力资源十分充足。(3)被抚养者减少,就业压力增大而在今后一段时间,劳动年龄人口的增加和少儿人口的减少将使人口抚养比特别是少儿抚养比在未来若干年迅速下降,比目前的负担还有所减轻。但是另一方面,庞大的劳动力队伍也将带来巨大的就业需求,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稳定并妨碍劳动生产率的提高。(4)人口素质是影响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目前正面临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产业结构正由传统型向发展型和现代型转化。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向第三产业转移的速度将加快。第三产业高层次从业人员的需求将进一步扩大。这就要求第一、二产业从业人员要有较强的适应能力,适应产业结构的转变。如果一、二产业从业人员还只能适应简单劳动,那么在产业转移中就会因为择业领域过于狭窄,不得不进入失业状态。这样会阻滞产业结构的调整。表4-1规划劳动力人口素质结构(动态模拟)与现状结构对比一览表2000年占劳动力人口比例2020年占劳动力人口比例大专以上人口8.71%21.30%高中、中专18.05%53.22%初中46.01%8.28%小学25.68%9.89%小学以下1.55%0.23%(二)人口迁移分析建议政策上继续支持外来人口的引进(特别是高层次的人才引进),以减缓规划期整体人口老龄化的趋势。城市结构与空间布局群山环绕、闽江穿越、东临海峡,城市发展对城市空间结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此,我们提出“轴向组团”的城市空间发展方案,形成融山川于一隅、汇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富有滨江城市特色的山水人情城市。为寻求未来发展空间,并策略性预留大型开发用地;克服单中心城市圈层发展的缺陷,形成轴向组团发展模式。一、用地评价在主城区周边,本次战略规划围(市区闽侯长乐)参与用地评价围总用地为3772平方公里。其中禁建用地面积为1915平方公里,慎建用地为1180平方公里,可建用地为47平方公里,宜建用地为630平方公里(见图5-1)(评价过程详见用地评定与空间区划专题)。图5-1 主城区用地评价图二、建立主城空间拓展新秩序中心城区有限的空间制约了城市功能的提升。从城市发展的在动力和未来需求匹配、城市功能调整、城市生态环境更好整合等角度进行分析,跳出老城,发展新城是必然的选择,集中力量,“重拳出击”是解决城市发展“散打”、“固守”的有效策略。(一)东进南拓,由陆向海空间扩展的首选方向位于城市的东部、南部方向。向东、向海的城市发展代表了经济成长的热点地区,表征了新时代产业发展的资本集聚在“由海向陆”的战略格局异常清晰。利用区域行政区划的调整做大,将长乐纳入主城区。(二)轴向发展模式图5-2 打破圈层,建立轴向突进模式,组团跳跃式发展按照现有“四处开花”的模式,将城市盲目地向边缘蔓延是不可能完成城市跨越的历史使命的,只有建立新的城市发展模式,才能给带来活力和发展的动力。轴向发展是整合、集聚城市空间的合理选择,其最大的生命力是建立一个开放性的城市空间发展模式。(见图5-2)同时,在发展轴上建立具有强烈凝聚力的城市核心功能,通过地标建筑和大型城市公共空间将城市生活、生产、交通、游憩等功能紧密联系,这对于经济实力相对较低的来说可以集中力量强化特色,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城市发展轴也是历史轴的延续,由北至南依次是莲花山、闽越古城、省政府、三坊七巷、南旗路、温泉商贸金融区、闽江两岸商贸金融区、山使馆区、师,是代表着2200年发展历程历史轴;规划将该轴线转折向东部延续,由西向东依次闽江两岸商贸金融区、办公集中区、火车南站、闽江三江口景观区、商贸物流区、新城中心、高新区研发服务中心、滨海旅游休闲区,代表着未来城市向海发展的历史进程,可能是未来千年的城市轴。在轴线上的各个功能节点,也是中心城市职能的集中表达,是未来展示城市形象、提升城市精神、实现城市腾飞的重要载体。(见图5-3)图5-3 福州主城区规划结构图(三)组团式发展模式城市发展单元模式是基于生态理念与TOD模式、SOD模式整合的城市空间发展方案,是对跳跃式组团结构的提升,也是一种以培育都市连绵区为目标的空间发展战略。它一方面实现了城市产业在更大的地域围的合理布局,组团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