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视网膜脱离 Retinal detachment,北京大学眼科中心 冯学峰,视网膜脱离概念,视网膜脱离病因与分类,原发性(孔源性) 继发性(非孔源性) 渗出性 牵拉性,病因-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由于视网膜变性及玻璃体的牵拉,形成裂孔。液化的玻璃体经裂孔进入视网膜感觉层与RPE之间,造成视网膜脱离。 高危因素:老年、高度近视、眼外伤、无晶体眼、人工晶体眼、家族史。,病因-渗出性视网膜脱离,液体渗出造成视网膜脱离 见于原田病、葡萄膜炎、后巩膜炎、恶性高血压、CSC、Coats病、特发性葡萄膜渗漏综合症、视网膜血管瘤、脉络膜肿瘤等。,病因-牵拉性视网膜脱离,因增生性膜牵拉视网膜而造成的脱离 见于DRP、RVO、Eales病新生血管膜引起;或由眼球穿通伤的纤维组织增生引起。可继发视网膜裂孔形成。,临床表现-孔源性视网膜脱离,视力 初发时有飞蚊症或眼前漂浮物,某一方向有闪光感。眼前黑影遮挡,与脱离区相对。累及黄斑时视力明显减退。 视网膜 视网膜呈灰白色隆起,波浪状起伏,其上有视网膜血管。可见不同形态裂孔,圆形、马蹄形等,大小不定。 玻璃体 液化,后脱离,有色素颗粒。出血。 低眼压,视网膜变性,非孔源性 铺路石样变性 色素变性 孔源性 囊样变性 视网膜内变性 格子样变性 蜗牛迹样变性 加压或不加压变白 色素块(Pigment clumps) 血管周粘连,玻璃体-视网膜变性,视网膜外层变性,铺路石样变性,边界清楚的黄白色斑有色素环围绕,中心可透见脉络膜血管。颞下方多见。,色素样变性,赤道部多见,视网膜、脉络膜萎缩,色素缺失与色素播散。,格样变性,蜗牛迹样变性,Milky zones,numerous scintillating,white-yellow, reflecting elements deposited. 双眼对称性,颞上或赤道前多见。,不压变白,Ischemic, pale, festooned areas alternating with retinal zones that appear darker. a stippled appearance. 点彩样外观.,Coarse pigmentation,paravascular adhesions.,三种视网膜脱离的鉴别诊断,治疗-孔源性视网膜脱离,原则: 找到裂孔 封闭裂孔 瑞士眼科医生Jules Gonin在20世纪20年代提出,沿用至今。,寻找视网膜裂孔,Lincoff 规则 视网膜颞上或鼻上脱离:98%病例原发孔位于视网膜脱离最高处的一个半钟点内。 视网膜全脱离或横跨12点子午线的上方脱离:93%的原发孔在12点。 视网膜下方脱离:95%的原发孔在脱离较高一侧。等高则在6点位。 下方球形脱离:裂孔在上方。,封闭视网膜裂孔,外垫压 放液 冷凝、电凝、光凝 充气,不同类型的,外加压物,及环扎带,合理冷凝 过度冷凝,手术时机的把握,黄斑未脱离:数日-1周内手术。 接近黄斑:24小时内手术。 黄斑已脱离数日以上:1-2天内手术。,术式选择,外路手术: 需考虑:外加压方式、粘连方法、下液引流、玻璃体内充填。 内路手术:玻璃体手术 术式选择考虑因素: 裂孔位置大小 PVR程度 屈光间质状态,预防性治疗的适应症,所有症状性裂孔。 所有产生视网膜脱离的对侧眼裂孔。 某些无症状裂孔(位于格样及囊样变性区内的裂孔)。 视网膜脱离对侧眼的格子样变性。 非外伤的巨大裂孔的对侧眼。 治疗方法:光凝或冷凝,RD,手术并发症,术中:麻醉-球后出血;角膜上皮水肿;巩膜穿通;涡静脉损伤;脉络膜或视网膜穿通;脉络膜出血;玻璃体视网膜嵌顿;CRAO. 术后早期:持续性脱离;置入物脱出或感染;脉络膜脱离;高眼压;眼前节缺血或坏死. 术后晚期:PVR;屈光异常;斜视复视;CME;黄病前膜;加压物感染脱出;巩膜坏死;术后疼痛;眼球内陷等。,谢谢!,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