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上坝民族村寨文化教育、生活水平的调查分析报告

上传人:灯火****19 文档编号:117457749 上传时间:2022-07-08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33.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上坝民族村寨文化教育、生活水平的调查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关于上坝民族村寨文化教育、生活水平的调查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关于上坝民族村寨文化教育、生活水平的调查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关于上坝民族村寨文化教育、生 活水平的调查报告作者:日期:关于上坝苗族村文化教育、生活水平及经济 发展情况调研报告上坝村是镇宁自治县扁担山乡独一无二的苗族村寨,地 处镇宁与关岭、六枝特区三县的交界处。根据镇宁县苗学会 关于对上坝苗族村的文化教育、生活水平及经济社会发展情 况进行调研的要求。镇宁县苗学会有关同志于 2011年07月 22日对上坝苗族村的文化教育、生活水平及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开展了全面、深入实际的调查,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上坝村苗族基本情况(一)人口迁入及耕地情况上坝村地多田少,耕地总面积为 321.2亩,其中田面积 为43.77亩;地面积为 277.25亩;总户数143户,总人口 765人,人均耕地面积为0.42亩,是一个苗族聚居的行政村。 划分为四个村民小组。该村苗族分别从关岭县、普定县和六 枝等地迁入,居住年代已久,至今已有230多年的历史。村寨坐落在修佬坟村的山背后的小坝上,无水源灌溉农田,完 全是望天落雨,吃水要下到 3公里远的修佬坟村的龙潭用人 挑马驮,住的是又黑又矮东倒西歪的杈叉茅草房,生活水平 远远低于其他兄弟民族。在解放前是一个突生的三无村寨(无水、无路、无房)。解放后,特别是在党的十一届三中 全会以来,各级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针对该村的实际困难, 作为扶贫攻坚的对象进行扶持。(二)经济发展情况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扶持下,上坝苗 族同胞的生活开始安定下来,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生 活水平不断提高。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实行了 家庭联 产承包责任制得以落实,苗族同胞与其他兄弟民族一道,乘着改革、开放的 春风,努力发展生产,建设家乡,温饱问题 已完全解决,生活水平 有了较大提高。在撤区并乡建镇后, 新一届党委、政府加大了对该村的扶贫攻坚力度,各项建设 得到稳步推进,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发展。2008年,上坝村苗族人均吃粮从 2006年的250斤增加到365斤,平均增长 6.8%,村民人均经济收入从 2007年的180元增加到210元, 平均增长8.5%。1、产业结构调整上坝苗族村寨,地大多分布于石山区或半山腰,植被较 差,水源缺少,产业结构比较单一。过去,该村主要生产包 谷、黄瓜、大豆等作物,包谷是主粮,基本上没有经济作物; 家畜家禽有黄牛、水牛、马、猪、狗、鸡、鸭(早鸭)等, 但品种良莠不齐,饲养技术落后,多为自产自用,形成不了 规模;村民大多从事农业生产, 劳动力剩余的情况比较普遍。 近年来,随着改革、发展的不断深入,单一的产业结构逐渐 被打破,种植业、养殖业得到了发展,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的人员也在逐年增多。2003年,旱地生姜栽培在上坝村寨试 种成功,2005年开始普及并逐年扩大栽种面积;2004年,县科技养牛在上坝村寨得到推广;县科协帮扶单位充分利用 该村气候湿润、荒坡土质好的有利条件,发动广大村民大面 积栽种鲁沙梨、李子、桃子等水果,取到退耕还林还草防止 水土流失的作用;为绿化美化上坝村增添了一道美丽的风景 线。有的村民开始饲养肉牛,母猪增加经济收入。该村寨外 由打工、做生意的人逐年增多,少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开始 向城市转移。该村寨在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千方百计 增加收入。2、基础设施建设第一,实现通村 公路,村内主街道硬化。在各级党委、 政府的关心下,上坝苗族村交通设施建设力度不断加强,群 众由行难的问题得到了解决。硬化工程全面启动,预计明后 年即可完工。第二,人畜饮水问题基本解决。2004年至2005年,经县委、政府和市派驻上坝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积极争取,县 扶贫办、县水利局、扁担山乡人民政府共同生资 余万 元,为严重缺水的上坝苗族村寨按人畜饮水工程修建水窖3口,拉通了通村通户水管,基本解决了765人和将近200多头大牲畜的饮水问题。但是通过卫生部门对三口水窖的水鉴 定之后,其中只有一口水井的水达标,其余两口只能供牲畜 饮用,这样一来人饮用水就供不应求。第三,农村电网建设顺利完成。上世纪 90年代,上坝 苗族村寨家家户户实现通电。 2001年至2004年,政府对上 坝苗族村寨实施农网改造, 改造率达100%使该村寨群众的 生产生活用电走向正常化。第四,通讯手段日益进步。2007年,安顺移动公司针对 该村通讯难的实际困难,在上坝对面的山坡上修建了移动基 站,村民们有的用上了无线电话、大部分年轻人由门都佩戴 机机,结束了与外界通彳t难的历史。截止 2008年7月,上 坝村苗族共有无线座机电话 18部,占总户数的12.5%;手机 拥有量在逐年上升,全村寨已有246人配有手机,占总人口的 32.1%。第五、广播电视覆盖率大幅度提高。据2008年七月统计,上坝村有电视 86台,群众看上了电视,广播电视普及 率达60.1%,电冰箱1台,机动三轮、马车 5 (辆),摩托车 3 (辆),村寨家庭电器拥有量呈上升趋势。第六、人居环境面貌不断改观。1989年,县政府的相关部门针对该村部分村民居住环境条件差的实际困难,对部分 村民实行财政补助,村民投工投劳建起了宽敞明亮的新房。2007年通过贵州省“安居工程”项目的实施,截止 2010年 旧房改建60 (户),楼房新建5 (户),昔日破旧的茅草房如 今已变成了崭新的砖瓦房,部分泥巴路也已硬化成了水泥 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加大,人居环境面貌大为改观,上坝 村寨新农村建设已初具雏型。另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居住环境正在不断改善(三)社会事业发展情况1、教育事业上坝村寨建有小学(教学点)一所,有教师 2人(其中 公办教师1人,代课教师1人)。2008年,上坝村在校学生 为137人,占总人口数的18%,其中高中(含职高、中专、 中师)2人,初中15人,小学120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 95.6%,初中辍学率为 41.6%,小学辍学率4.4 %。全村人口 中,读过书的有164人,占总人口数的 21.4%,人均受教育 年限3年。截止2009年,全村苗族具有高中(中专)以上 文化程度5人(其中中专2人),占总人口数的0.065%;初 中以上文化程度 43人,占总人口数的 0.039%。2、卫生事业随着“新农合”的全面铺开,2008年,全村765人中, 有456人交了参合费,参合率仅为 59.6%。苗族群众看病就 医难问题相应得到了缓解。但是,上坝村寨的医疗条件还相 当落后,直到现在上坝村都还没有村卫生室及医务人员,遇到伤风感冒只有跑到 3公里远的修佬村的私人诊所就医,看 病十分不方便.目前乡卫生院正在集中力量为还没有建有村 卫生室的村寨选址新建卫生室,购置医疗器械,另外从各个 村当中选派具有初中文化的男女青年参加乡卫生院组织的 医务人员进行培训。3、文化事业上坝村,无文化活动室,村寨很少举办文化活动。群众 只有在传统节日“跳花节”期间,才能享受到本民族的文化 生活。苗族 “跳花节”是弘扬苗族文化的主要载体,也是 开展苗族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2008年春节期间举办过“跳花节”活动,得到了市苗学会、镇宁县民族局和乡镇 党委、政府的积极关心、支持。4、科技文化培训1996年10月 1997年01月,县民委在上坝村举办 苗族语文培训班,教师由县民委选派两位曾经参加过安顺市 苗族语文师资培训结业的教师到上坝村进行教学,培训人数 达246人,占全村总人口的46.2%.个月的培训,有大部分的 村民、儿童对双语文基本掌握,这次培训收效很大,为汉语 教学奠定了基础。农技中心配合上级有关部门,1998年4月 2008年在该村举办种植、养殖技术培训4次,群众参加 培训达104人次。5、社会保障制度上坝村支部、认真落实社会保障制度,根据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等政策法规,对苗族群众中的年老、疾病、 伤残者给予积极帮助;发给生活特困户一定的生活补贴;对 遭遇灾害、面临生活困难的农户给予了积极的扶持。2007年至2008年,全村共有 3家其中一家2人,两家各一人苗族 五保户;另有23户82人生活困难的农户定期领取最低生活 保障金。6、扶贫开发乡党委、政府积极加大对苗族村寨的扶贫开发力度,坚 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自力更生、开发扶贫、全面发展” 的原则,引进外资开发铁矿,石厂、砂厂等,使苗族村寨扶 贫工作逐步向科技扶贫式转移,加大产业引导、小额信贷、 对口帮扶等工作力度,促进苗族村寨经济发展。(四)苗族干部培养情况由于上坝村的文化基础薄弱,目前,还没有在参加工作 的,有待上级有关领导的重视培养。二、存在的突生困难、问题及原因分析(一)困难和问题上坝苗族村寨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下,全 体苗族同胞艰苦奋斗,努力创业,经济社会开始呈现持续、 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但也存在不少困难和问题, 归纳起来, 需要解决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1) “黑户”问题近年来,上坝苗族村计划生育观念比过去有了较大转 变,苗族群众开始自觉实行计划生育,人口数量得到控制, 人口素质不断提高,但由于早年不注意计划生育而遗留下的 问题开始暴露由来:相当一部分人(特别是孩子和从外面嫁 进来的媳妇)至今没有户口,成了 “黑户”,入不了学,就 不了业,由不了门,享受不了党和国家的各项优惠政策,严 重阻碍了上坝苗族村经济社会的发展。(2)迁入户问题。前些年,一些外地苗族陆续搬到本地,依附亲戚关系, 投亲靠友在村寨住了下来,不但加重了本村寨的负担,还给 党委、政府的管理带来了一定难度,使扶贫攻坚工作不能全 面、彻底地进行。2、经济发展方面(1)人均纯收入差异性大,低于全乡平均水平上坝村,受地理位置、气候条件、人口、土地等因素的 影响,经济发展极不平衡:2008年,上坝村苗族人均吃粮从 2006年的250斤增加到365斤,平均增长 6.8%,村民人均 经济收入从2007年的180元增加到210元,平均增长8.5% 人均纯收入最高的525元,仍然低于全乡水平;苗族村寨中, 最低人均纯收入与最高人均纯收入相比,相差216.99元,与全乡平均水平相比,相差 343元,差距很大。(2)产业结构需要继续调整、优化上坝村种植业、养殖业技术含量低,产品质量不高,市 场销量不大;第二、第三产业发展滞后;劳动力结构分配不 合理,劳动力浪费现象较为普遍。(3)基础设施有待进一步完善各苗族村寨虽已实现了通路、通电、通电话、有广播电 视,但基础设施还需不断完善。 公路多为土路,路窄、弯急、 坡陡,排水设施简陋,路面质量特差,需要进一步修缮;村 内街巷急待硬化;电话(有线)、电视(有线)还没完全普 及;生产、生活用水还存在着较大困难;环境卫生“脏、舌I、 差”问题突生,村容村貌急需改观。3 、教育方面:(1)师资力量严重不足上坝村寨地处偏辟山区,交通不便、信息不畅,生活困 难,很多教师既使分配进去, 不久后也会通过各种方式调离, 换成代课教师,教学质量落后,升学率低的被动局面。(2)初中以上学生辍学问题严重因家庭困难,很多初中以上的苗族学生在学校里连起码 的生活问题都难以解决;因受早恋早婚落后习俗的影响,部 分苗族学生过早谈婚论嫁,还没完成学业就匆匆组建家庭; 虽然考取初中、高中以上学校的苗族学生不少,却很少有人 能坚持到毕业。(3)少部分家长思想观念落后,家庭教育后劲不足上坝村大部分家长因没有或文化低,思想落后,只会为 子女的生活费操心,不会过问子女在学校的学习、 生活情况, 不会根据子女在思想上、学习上的变化,对子女进行精神豉 励和思想教育。更落后的认为不读书照样可以搞生产,或不 让子女入学,或子女入学不久即被拖回。4 、卫生事业方面:(1)卫生室紧缺上坝村寨没卫生室。(2)卫生人员奇缺上坝村只有1人参加过医务培训,但由于没有卫生室, 施展不了才能,也外由打工,难以为群众提供所需的医疗服 务。(3) “新农合”参与率较低因生活困难,加上对“新农合”认识不足,苗族群众参 合率较低。5、文化方面(1)落后习俗急需破除早恋、早婚、早育、近亲结婚等落后习俗,是严重制约 苗族经济社会发展的绊脚石,必须尽早破除。(2)传统文化急需保护、抢救、挖掘、整理。苗族有很多优秀传统文化,如文字、节日、民间音乐、 草药偏方、针灸技术和苗族花棍舞等,都很具有民族特色, 但时过境迁,有的已逐渐流失,急待保护和抢救。应及时加 以挖掘、整理,留给子孙后代。6、少数民族干部培养方面:苗族干部是促进苗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是 党和政府联系苗族群众,做好苗族村寨各项工作的重要桥梁 和纽带。上坝村无一人在机关、部门工作,村寨党员、干部 紧缺,需要大力培养。(二)原因分析上坝村寨经济社会发展落后于其他兄弟民族,主要有以 下几个方面的原因:1、历史原因和现实原因旧社会,兵荒马乱,大民族主义盛行,苗族同胞饱受欺 凌,加之生产方式落后,土地贫瘠,收成低,自然灾害频繁, 不得不迁徙至大山深处隐居,靠简单的狩猎和刀耕火种维持 生计,过着漂浮不定的生活。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心、 扶持下,苗族同胞的生活才渐渐安定下来,但经济社会发展 起点低,基础薄弱,发展较为缓慢,直到实行改革开放,党 的民族政策得以落实,苗族村寨的发展才稍有起色。然而, 苗族同胞受落后思想的约束,至今还没能从自给自足的生产 方式中解放由来,没能尽快树立起先进的市场意识和致富理 念,因此,较之其他民族,苗族的发展始终要迟缓得多。2、经济原因和社会原因苗族村寨经济基础薄弱,集体收入几乎为零,用于改善 生产条件和建设基础设施的资金奇缺;教育落后,人才紧缺,群众科学文化素质普遍不高;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滞后,因病 致贫、因病返贫的情况还存在;科技培训面不广,未能从根 本上提高劳动者的素质。 经济基础薄弱,社会事业发展迟缓, 又反过来影响和制约着经济和社会的再发展。3、外部原因和内部原因外因上,苗族居住在山区或半山区,资源困乏,交通落 后,信息闭塞,环境条件差,生产生活只能长期处于广种薄收、靠天吃饭的困难境地。内因上,苗族群众思想落后,观 念陈旧,小生产者意识浓厚,接受新事物的过程较长,造成 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滞后。三、意见和建议(一)人口与计划生育方面1、计生、公安等部门,应认真对苗族“黑户”问题开 展调研,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尽快为没户口的人员解决落户 问题;2、根据有关政策,妥善处理外来户问题。(二)扶贫开发方面1、进一步加大对苗族地区水、电、路、通讯、广播电 视等方面的投入,夯实苗族村寨自我发展的基础;2、结合上坝村寨实际,进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 加大对种植业和养殖业的投入,促进农民增收;3、结合市场需求,培养新型农民。加大对农民劳动、 生产技能和科学技术培训,开发劳动力资源,扩大农村劳动 力转移规模;4、实施 “整村推进”项目建设,积极开发苗族新农村 建设“示范村”。(三)教育方面1 、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加大对苗族村寨教育基础 设施的投入;2、制定吸引教师到苗族村寨任教的优惠政策和措施, 加大对苗族村寨现有教师尤其是双语教师的培训力度,以解 决苗族村寨因缺少双语教师而教学质量不高、升学率低、控 辍难度大等问题;设立苗族村寨教师补助津贴,提高在苗族 村寨任教老师的待遇;加强苗族教师的定向培养力度,缓解 苗族村寨教师难以派进的困难;3、对就读九年制义务教育阶段的苗族贫困学生实行免 费入学,提高对寄宿制苗族学生的生活补助,对苗族大学生 给予奖励、救助;4、有针对性地为苗族在校学生制定优惠政策,切实解 除学生在生活上的后顾之忧;帮助学生克服早恋、早婚陋习, 千方百计留住在校学生特别是初中以上阶段的学生;做好对 落后学生家长的思想开导工作,豉励其关心子女成长,积极支持子女入学;拓宽苗族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渠道,提高广 大苗族青少年的入学积极性。(四)文化方面1、在全县范围内成立工作领导小组,组建工作队,从 各部门抽调苗族精干人员,深入各苗族村寨调研,并根据调 研材料作由科学决策,狠抓落实,从快、从严、从根本上杜 绝苗族早恋、早婚、早育、近亲结婚的落后习俗;2、积极采取有效措施,在保护、抢救、挖掘、整理苗 族文化的基础上,传承、开发、利用好苗族文化,打造苗族 文化亮点;3、加大资金支持力度,把一年一度的苗族“跳花节” 办好、办热闹;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提高苗族群众思想道德素质, 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的发展;(五)苗族干部培养方面1、大力培养、选拔、任用苗族干部,组织部门、人事 部门在公开招考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方面,应给予苗 族考生特殊的照顾;2、加强苗族村寨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培养、扶持能力 强、责任心强、敢说敢干、关心群众的好村官,积极带领苗 族群众脱贫致富。镇宁自治县苗学会杨协二011年07月21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