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课件16-第十五章

上传人:门**** 文档编号:115855669 上传时间:2022-07-04 格式:PPT 页数:79 大小:2.4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外国教育史课件16-第十五章_第1页
第1页 / 共79页
外国教育史课件16-第十五章_第2页
第2页 / 共79页
外国教育史课件16-第十五章_第3页
第3页 / 共7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编 现代教育的变迁第十五章 现代教育的起源 【学习目标学习目标】1了解新教育运动的基本历程和观念。2了解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基本历程和观念。3理解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历史地位。第一节 新教育运动New Educational Movement一、基本描述 1、概念 新教育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它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New Schools Movement)。广义:新教育运动包括西欧各国的乡村寄宿学校运动;美国的进步主义实验学校运动;意大利、比利时和瑞士的医生教育家新学校以及新教育运动在东欧、印度和非洲等的传播和实践。William Boyd and Wyatt Rawson,The Story of the New Education,London:Heinemann,1965.pp.1-3.2、地域 新教育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以后扩展到欧洲其他国家如德国、法国、瑞士、比利时、荷兰和奥地利等国。3、人物 新教育运动初期的代表人物有英国教育家雷迪(Cecil Reddie,1858-1932)、德国教育家利茨(Hermann Lietz,1868-1919)和法国教育家德摩林(Edmond Demolins,1852-1907)等人。他们在推进各国新学校的教育实践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20世纪,新教育运动的代表人物有爱伦凯(Ellen Key,1849-1926)、德可乐利(Ovide Decroly,1871-1932)和沛西能(Percy Nunn,1870-1944)等人,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在理论和宣传上推动了新教育运动的进一步深入发展。新教育运动对世界许多国家,特别是欧美国家的教育理论以及实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二、发展历程 (一)兴起时期(一)兴起时期(1889-19141889-1914)1.乡村寄宿学校 (1)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1889年,英国人雷迪(CReddie,18581932)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Abbotsholme)乡村寄宿学校。学校的宗旨是促进学生身体、心灵的健全发展,重视儿童的个性特征,使儿童成为完人。新学校破除古典的传统课程体系,开设农艺、手工劳动等课程,以训练儿童的体力、智力和手工技巧。阿博茨霍尔姆(2)阿博茨霍尔姆学校的影响英国1893年巴德利(J.H.Badley,1865-1967)贝达尔斯学校(Bedales)1897年赫伯特(Lionel Helbert,1870-1919)西高地学校(West Downs)法国1898年德莫林(E。Demolins,1852 1907)罗歇斯学校。学校重视师生之间的家庭式的亲密关系,开设各种正规课程的同时,还从事体力劳动和小组游戏,尤其重视体育运动,被称为运动学校德国1898年利茨(HLietz,18681919)乡村寄宿学校。形成了“乡村之家运动”。利茨认为教育应包括品格教育、宗教道德教育、身心官能力量的发展、公民教育、民族文化教育,使儿童在身体、精神、宗教、道德、知识、情感诸方面都能均衡发展。(3)新学校特性(a)新学校都设在远离城市,自然环境优美的乡村,设备优良,利于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智慧和体力的发展。(b)办学目的是为资产阶级培养新一代领导人,招收对象仅限于中上层阶级的子女,规模小,学费昂贵,学校完全独立于国家教育系统之外。(c)新学校在管理、教育和教学上具有民主和自由的色彩,学校一般采用家庭式教育管理方式,师生拥有自治权,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关系不是命令和服从的关系,而是相互关心、相互爱护,紧密无间的关系。(d)教学内容注重与社会实际生活紧密相连,重视学习现代语言、人文科学和最先进的自然科学知识,重视活动和经验,鼓励合作的团体学习活动。(e)教学强调以儿童的兴趣和需要为基础,课程设置主要考虑学生的兴趣、年龄特征和个性的全面发展。以此来改革传统的学校教育,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独创精神。(f)在教学方法上,反对体罚,重视儿童兴趣与思维能力发展。(g)在道德教育上,学校把学生的各种活动与学习融为一体,把德育寓于民主生活之中,向儿童灌输资产阶级民主、合作的观念,培养儿童的责任心和进取心。使儿童得到全面的发展。(h)整个制度强调发展学生的独立精神,注意智力教育,尤其注重鼓励学生学习运用科学方法去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的自治也谋求培养学生组织社会生活的能力。(4)其他类型的新学校 (a)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 (b)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c)凯兴斯坦纳的劳作学校 此后在比利时、瑞士、意大利都相继开办了各种形式的新学校,在欧洲逐渐形成广泛的新学校运动。(二)发展时期(二)发展时期(1914-19441914-1944)(1)随着新学校在欧洲各国的建立,1899年建立国际新学校局作为联络中心,1912 年在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2)1919 年,联盟主席瑞士教育家A.费里埃尔撰文总结新学校的基本经验与理论原则,共30条,成为新教育理论体系的基础。(3)1921年法国的加来市成立新教育联谊会(New Education Fellowship,简称NEF),出版刊物新时期的教育(Education for the New Era),宣传新教育理论。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7项原则:1)增进儿童的内在精神力量;2)尊重儿童个性发展;3)使儿童的天赋自由施展;4)鼓励儿童自治;5)培养儿童为社会服务的合作精神;6)发展男女儿童教育间的协作;7)要求儿童尊重他人,保持个人尊严等。这7项原则实际上成为新教育运动的国际宣言。(4)新教育运动传入美国后,因与当时进步主义教育思想基本相通,从而形成与传统教育对垒的更大势头。(5)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新教育理论重点进一步发展变化。从关注儿童转向关注社会。(三)衰落时期(三)衰落时期(1944-19661944-1966)(1)教育议题的变化:教育重建 (2)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谊会”(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简称WEF),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三、新教育运动的主要理论观点(一)科学方法和精神(一)科学方法和精神1.实验教育学的主要思想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家梅伊曼(Ernst Meumann,18621915)德国教育家拉伊(Wilhelm August Lay,1862-1926)实验教育学者批判旧教育注重逻辑推理和抽象思辨的方法,认为其结果必然导致与教育实践和教育对象的脱离。因此强调在教育研究中使用观察、调查、计算、测量和统计等自然科学的实验研究方法,努力将教育学建立在自然科学的基础上,使教育学成为一门真正的科学,拓宽了新教育理论的基础,对20世纪教育科学化历程有着重要贡献。基本特征:重视研究儿童发展与教育的关系,重视实验,并强调从实验的结果中寻找教育的途径和方法。(二)自由和民主精神(二)自由和民主精神1、爱伦凯(Ellen Key,18491926)(1)思想背景和著作:儿童的世纪(2)教育思想:儿童为中心的新教育(3)作用:推动教育改革,推动儿童中心思潮2.罗素(BAWRussell,18721970)(1)英国哲学家、数学家、逻辑学家和教育家(2)创办皮肯希尔(Beconhill)学校(1927-1934)(3)强调“自由教育”、“爱的教育”和个人主义。(三)以经验和兴趣为基础、活动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三)以经验和兴趣为基础、活动为中心的创新教学模式和方法1、德可乐利(ODecroly,18711932)(1)思想背景:自然主义教育理论,儿童中心教育思想,格式塔心理学、机能主义心理学(2)整体化观念:从综合到分析,而非以往认为的或者先分析后综合。(3)德可乐利教学法:1)游戏和作业;2)打破分科,分为个人和环境知识,个人分为四大需要,再把环境知识结合到四大需要中,组成教学单元;3)教学三步法:观察,联想和表达;4)幼儿学习中的听觉领先和视觉意象(4)历史地位和意义:整体化思想的价值,与福禄倍尔、蒙台梭利合称为三大幼儿教育家,世界范围内具有广泛影响,包括我国。2、蒙台梭利(Maria Montessori,18701952)(1)意大利著名幼儿教育家。(2)创办儿童之家(3)基本思想:幼儿生命力学说,关键期(4)蒙台梭利教育方法(5)评价:体现了新教育运动的强调自由、尊重儿童的基本精神,将新教育运动推向了深入。总结:(1)通过自由教育发展儿童内在潜能,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要的、具有主动精神和创造精神的人才;(2)按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组织教育;(3)重视现代人文科学和自然科学课程,通过多方面的教育来培养儿童多方面的能力,通过灌输民主、自由和合作的观念来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和进取心;(4)主张教育要联系实际生活,鼓励儿童自由、自主地活动。(5)新教育运动的教育纲领是“生活教育”、“尊重个性”和“自发学习”。四、新教育思潮和运动的历史意义和局限(1)新教育思潮促使人们对西方教育传统进行全面反思,推动了人们对教育现象的重新认识。(2)新教育家们创办的一系列新学校为现代教育的改革提供了新的模式。(3)在新教育运动中形成的思想和开展的实践,对20世纪欧美国家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构成20世纪西方教育发展的重要起点。(4)新教育家们思想的重点在儿童个人的发展,所注重的主要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育。(5)始终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矛盾,如儿童主动性与教师工作的矛盾,活动与系统知识的矛盾、自由和纪律的矛盾以及发展个性与社会合作的矛盾等。第二节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Progressive Education Movement一、定义1广义 指近代以来广泛流行、受进步观念支配的各种教育学说。它的思想核心是主张通过教育和教育的改革,促进社会的改造和人的更新,从而推动人类社会的不断进步。2狭义 指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在欧美兴起的各种教育革新趋势(包括新教育运动)。3特义 专指19世纪末和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二、发展阶段1、兴起(1875 或1883 1918年)(1)帕克的昆西学校或库克实习学校,关于教育的谈话(1894)关于教学的谈话(1896)。(2)杜威的明日之学校我的教育信条学校与社会民主主义与教育。(3)创办了大量学校,有了较为广泛的群众基础,有了较为明确的指导思想和行动方案,有了公认的领袖和一批骨干。2、成型(19181929年)(1)1919年3月美国进步教育协会(American Progressive Education Association,简称PEA)成立(2)1920年“进步主义教育七项原则”制定(3)1924年会刊进步主义教育创刊。3、转折(19291943年):(1)重心的转变(初等教育向中等教育)(2)中心的转变(儿童向社会)(3)方式的转变(从批判向妥协)4、衰落(19441957年)(1)1944进步主义教育协会改名为美国教育联谊会,成为西欧“新教育联谊会”的美国分会(53年改回原名)(2)1955年,协会解散。(3)1957年,进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代的结束。三、进步学校的特征 (1)注重学生健康,注意到智力发展与良好体质之间的密切联系;(2)把儿童的兴趣作为教育的出发点;(3)采用活动教学法,强调儿童从自身经验中学习;(4)提高学生对“民主”的认识,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四、进步教育协会行动纲领1自然发展的自由;2兴趣是所有作业的动机;3教师是引导者,而不是监督者;4科学研究儿童的发展;5重视影响儿童身体发展的一切因素;6为满足儿童生活的需要,学校与家庭应进行合作;7 进步主义学校应当成为为教育运动的领导者五、进步主义教育原则1对儿童一切能力或力量的关注。“整个儿童”(the whole child)的概念突出反映了这种倾向。根据克伯屈的解释:“整个儿童这个概念含有实质上是一致的两种含义:一种含义是我们希望无论在什么时候都不忽视儿童生活的各种不同的方面;另一种含义是把儿童看作是一个有机体,这个有机体是作为一个整体来作出正确反应的。”2教师的作用是鼓励,而不是监督,劳伦斯托马斯分析说:“在进步主义的观念中,教师仅仅是用他的高明和丰富的经验分析当前的情景。教师在作为舞台监督、向导和调度员上是十分重要的,但他不是唯一的权威。”3学校应当是积极的、主动的,并应通过解决问题进行,而不应是消极被动的,也不应通过记忆和推论进行。杜威指出:“实验科学的进步给传统的行与知的割裂和纯粹知识的科目以最直接的打击。如果实验科学的进步有所表明,那就是除非作为做的产物,否则就没有所谓真正的知识和有效的理解。事实的分析和重组是增进知识,增长解释能力和正确分类的能力所不可缺少的,人们如果想发现某种东西,就必须对事物做一点什么事;他们必须改变环境。这是实验室方法给我们的教训,一切教育都必须学习这个教训。”4互助的、热情的和人道的教室气氛。5更多的活动空间。6课程应适应每个儿童的成熟水平,并根据儿童的兴趣、创造力、自我表现和人格发展实现个别化。7为儿童提供丰富的教学材料,以便他们探索、操作和运用。8建立促进合作、共同经验的组织模式。9反对教育是生活的准备的观念,主张教育是实际生产过程的组成部分。10反对强制和严厉的惩罚。六、教育实验和教育方法(一)帕克的昆西教学法(Quincy plan)(二)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Organic school)(三)沃特的葛雷制(Gary system,Gary plan)(四)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五)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Winnetka plan)(六)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七、进步教育运动的意义 1、强有力地促进了美国教育从农业时代向工业化时代、从近代向现代的巨大转变,对美国教育的转型发挥了积极的作用。构成了现代美国教育的重要开端,并直接制约着发展的方向和格局。2、对形成美国学校教育的基本特征,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美国学校和教室的氛围。3、促进美国教育理论研究的发展和教育理论研究的“美国化”4、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世界意义。(1)对世界许多国家和地区的教育发展,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并且成为中国、苏联、日本和印度等国现代教育历史的重要篇章。(2)进步主义教育运动与西欧新教育运动一起,共同构成了西方现代教育的重要开端。八、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批判:1)削弱了基础知识,夸大了浅薄2)放弃了严格的学业成绩标准3)轻视学习的系统性和循序性4)把活动本身当作了目的5)过分强调了学生的自由6)教育缺乏效能九、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反思1)学习整合依然是教育过程的基本原则2)自由和约束关系依然是首要问题3)学习过程具有复杂性,因此教师的角色以及他与学习者之间互动的性质应该随着学习任务的不同而变化4)寻找满足学习者个体需要的方式要求对各种方法进行持续的实验5)教育系统必须反映并影响他所服务的社会,教育必须适应急遽变化的社会6)对科学方法是提升教育的一种方式以及实验性探究所抱有的信念和态度是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贡献。第三节 杜威教育思想(John Dewey,18591952)一、基本描述 美国实用主义哲学家,20世纪最重要的心理学家,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之一。二、生平1、1859年出生于佛蒙特州2、15岁进入佛蒙特大学3、1882年进入约翰霍普金斯大学深造。4、1894年任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并任哲学、心理学和教育学系的系主任。5、1904-1930年任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直至退休。三、主要著作我的教育信条 (1897年)学校与社会 (1899年)儿童与课程 (1902年)教育上的道德原理 (1909年)我们怎样思维 (1910年)教育上的兴趣与努力 (1913年)明日之学校 (1915年)、民主主义与教育 (1916年)、经验与自然 (1925年)、确定性的追求 (1929年)、经验与教育 (1938年)、自由与文化 (1939年)、人的问题 (1946年)、教育资源的使用一书引言 (1952年)。杜威出生地四、思想基础1、生物学的影响:进化论和自然观。1)改变了两千多年以来那种固定的静止的宇宙观,变成一个变动的宇宙观。2)人类行为的新概念形成:有机体活动与环境之间的平衡。行为,活动,经验。3)形成经验的自然主义、实验主义。采用了环境、有机体、互动、延续性等概念,拒斥了二元论和超自然观。2、机能主义心理学对行为主义的反对3、实用主义的影响:1)不满于传统哲学;2)对行动的强调;3)反理智主义;4)试图使哲学更科学化;5)促进科学与价值的协调。4、美国的文化:民主,实用5、实践历程:杜威学校(18961903)1)18961898,主要通过尝试错误来制定学校工作的合理方案 2)18991903:全面开展实验 3)规模变化:16名学生140名;3名教师23名名,10名研究生助手 4)学校关闭的原因:经费,人事和学校去向与大学不合 5)学校目的:在于检验根据哲学与心理学原理提出的教育学假设。一、实验学校宗旨:1)如何使儿童的家庭生活与学校教育密切联系 2)如何使儿童在学校中学到的知识与经验相互联系 3)如何激发儿童的动机和兴趣 4)如何使教材与儿童的活动相联系 5)如何处理发展个性与社会合作的关系二、实验学校的组织 根据儿童发展阶段及每个阶段不同特点将学校教育划分为三个阶段儿童发展阶段:1)48岁,从事直接的外向活动,缺少思考;2)810岁,主动任务获得有关规律的知识和技术;3)1113岁,将知识加以系统运用,系统地研究和思考方法形成,开始专门学习的时期。学校教育的三个阶段,按年龄分成11个班级:1)第一阶段:一、二、三班(46岁),过渡阶段:四、五班(78岁);2)第二阶段:六、七班(910岁),过渡阶段:八、九班(1112岁)3)第三阶段:十、十一班(1315岁)组织特点:以心理学发展理论为依据,幼儿园和小学合为一体,甚至包括中学阶段,目的是保证儿童发展的延续性。幼小衔接的问题?三、课程以杜威的儿童冲动理论为依据 1)社会的冲动:与人交谈和分享经验的本能 2)建造的冲动:游戏、活动和制造物品 3)探究的冲动:对周围环境的好奇和调查 4)表现的冲动:以艺术的方式进行交流学校课程就是为儿童冲动的合理表现选择和提供恰当的材料,以儿童为依据组织课程,体现儿童中心论,同时也强调儿童本能的发展方向由社会决定,最终是一种社会本能,只有在社会环境中才有意义。个人心理学;社会社会学杜威学校三种类型课程1)与职业有关的课程:木工、精工,厨艺2)与社会生活背景相关:历史、地理3)与智力活动相关:阅读、书写、算术内容本身是社会性的:1)提供生活的活动,也提供了社会制约方式2)为儿童生活提供了共同的背景3)强调文明社会的连续性四、方法 1)活动是基本方法,2)形式是作业。办邮局,羊毛纺织等。3)优越性:(1)使学校有可能与生活相联系,学生通过生活学习,使学校成为儿童生活的地方。(2)经验的智力方面与实践方面保持平衡(内在活动和外在活动的统一)。(3)作业激发了儿童真正具有教育意义的兴趣。6、杜威的性格特征:1)宽宏大量,乐于采纳意见,不固步自封;2)鼓励学生,善于发现新思想,培植新思想;3)与现实和社会保持最密切的联系,解决人类社会和道德的问题是哲学的任务。五、杜威的哲学和教育思想1、改造哲学 1)哲学的源泉来自于此问题:或然性世界中的生命对这一处境的回应:逃离险境。2)哲学产生的两种方式:传统文化和科学 3)对哲学传统的分析和批评 4)哲学应该是关注与社会有关的问题,是社会批判的方式,社会革新的工具,而不再是研究那些传统的科学之谜。5)哲学价值的检验方式:科学与文化的统一。6)哲学改造的一般策略:利用遗传学的方法回溯传统问题的起源,然后克服问题,而不是解决问题。核心是将达尔文主义应用到哲学中。2、改造经验 1)现代哲学的认识论问题:经验主义和理性主义 2)杜威对传统经验主义的批判:激进经验主义 (1)传统经验主义:忽视了对普通生活的关注,疏远了真实的普通生活。(2)杜威的经验论:不能再思考经验是什么的问题,而必须从经验自身得出经验性的经验概念。感觉不是主要的,首先是一种行动的事件,是人类与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之间进行的交流。经验是同时进行的行为和经历的统一体,是一个连续的过程。经验是生命与共同环境中的其他要素之间进行互动的连续过程。(3)传统经验和杜威经验之间的比较:1)认识交流;2)主体主客体的互动;3)过去未来;4)否定连续性肯定连续性;5)经验与思维对立经验与思维同一。3、改造知识 1)对知识的旁观者的驱逐:放弃任何通过将知识与生命体维持生命行为相分离而使前者独立自足的认识论 2)用达尔文生物学对此进行改造出实验的认知理论:重要的不是知识,而是认识过程。用科学的实验方法来规范知识的概念。3)经过改造的认识论实验主义:作为探究的认识。(1)情境:环境的物理和社会要素:背景性整体,不确定性的情境。(2)探究:经验是有机体与环境中既稳定又不稳定的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a)探究的层次:宏观,微观 b)探究的五个步骤:1)问题;2)观察;3)假定;4)推理;5)检验。c)例子:电话,开车遇球 4)实验理论的特征 5)实验理论的目标:人的问题,道德和社会问题4、改造社会 1)道德理论的两分:内在之物和外在之物 2)改造后道德理论:伦理学是从实际经验开始的。强调动机和行为的连续性,有机体和生存环境的统一。内在准则并非独立和先于行动,而是在先前的经验和行动中产生的习惯和部署。3)有问题的情境 4)道德探究及其特征 (1)并不仅仅是有效性:面向未来的过程,具有避免进一步困难的潜能,为未来更好的行动提供条件。即成长。(2)好和坏的描述。5)作为革新的道德探究 (1)作为生活方式的民主:民主不仅仅是政体和政府组织形式,而是一种社会概念,一种相互联系的共同体形式和生活方式。用科学研究的态度和勇气来实践。反对伪公意。(2)反对权威主义和教条主义,改造和修复现有的社会条件。“我们的学校”5、改造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批判:1)传授过时的死知识,这种知识以固定的教材形式提供给学生,教师照本宣科,学生死记硬背。2)传统教育按照过去传下来的道德规范去训练学生。3)传统教育的教师是传授知识和技能以及实施行为准则的代理人。4)在经验、探究等新概念的基础上,构建新的教育观。教育的性质论1)教育是人类社会生活延续和交流的工具2)教育要利用环境和通过环境来进行:学校是一种简化,净化和平衡的特殊环境。3)教育是使个人经验不断改组和改造的过程。(1)教育即个人经验的生长 (2)教育的过程就是经验不断生长的过程(无目的)(3)教育就是指导不断生长经验的能力 (4)批判展开说,生活预备说和形成说生活、环境和经验:生物学、社会学和心理学教育过程论:知行合一1、目的论 批判自然发展论、社会效率论和文化修养论。教育目的不是外部强加的,是自然过程的结果。一般目的:改造社会中的人,使人适应社会的需要。1)必须以个人固有的活动和需要为根据,个性化;2)必须暗示一种环境,使人的能力得以有组织又自由的发展。3)必须防止抽象的和终极的目的。特殊目的:兴趣和训练2、方法论 以主动作业为基础的教材教法心理化,“做中学”的教学原则1)经验与思维的统一:活动。2)五步教学法:(1)疑难的情境 (2)确定疑难所在 (3)提出解决问题的种种假设 (4)推断哪个假设能解决这个困难 (5)验证这个假设。3)思维与教学的统一:以问题为中心,与经验相联系的课程设计和教材,主动作业经验情境教学和思维4)教材与教法的统一:心理化5)课程与作业的统一:主动作业教育价值论:内在价值和工具价值的统一1)劳动与闲暇2)理论与实践:知行合一3)理科与文科4)职业与文化5)知识与德行 具体情景、活动中的道德教育6)个人与社会四、杜威思想的影响和历史地位杜威是西方现代教育派的理论代表。他对传统教育的整个理论体系进行挑战,奠定了现代教育的理论大厦的基石。他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使美国教育由赫尔巴特主义转入杜威主义,并影响到其他国家。他是新教育的思想旗手(一)思想的影响1、知行合一:死的知识变为活的知识。2、教育是人与环境的交互:对内发论和外铄论的超越和突破3、教育是生长和生活:心理学角度探讨教育的本质,解决教育方法论问题。儿童中心论的基础之一4、教育即经验:认识论的角度探讨教育本质,解决知识、经验的获得以及心理与社会、过程与目的的协调问题。超越形式论和实质论5、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是从社会的角度出发将上述两者统一在时空及意义的场域之中。将学校的生活和学生的生活经验联系起来。6、教材心理化,适合学生经验的心理发展,而不是逻辑顺序7、兴趣和训练的融合8、教学专业化,提高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学术性的增强。教育专业机构大量建立(二)对美国的影响(三)对中国的影响(四)对杜威的误解和修正 1、儿童中心,2、心理因素,3、社会中心,4、做中学,5、对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批判(五)弱点 根据经验和教材心理化原则编写新型教材没有成功。非常困难的问题,没有解决好。可能永远也不能彻底解决。民主社会的实践失败。复习题1、请简述新教育运动的基本历程及其特性。2、请简述美国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发展过程及其特性。3、请简述杜威教育思想及其历史意义。预习题1、什么是后现代?2、新传统教育思潮是指什么?3、你能讲出哲学在20世纪的主要发展线索吗?这种发展对教育思想有什么影响?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呢?第十六章阅读书目1美马斯洛等著,林方主编:人的潜能和价值,华夏出版社,1987年版。2美舒尔茨著,吴珠华等译:论人力资本投资,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年版。3美舒尔茨著,曾延亭译:教育的经济价值,吉林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4法保尔朗格朗著,周南照等译:终身教育引论,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5年版。5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编著,华东师范大学比较教育研究所译: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6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编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中文科译: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年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 > 营销创新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