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哲名言难句,大纲解析错误及真题错误处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13841674 上传时间:2022-06-2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马哲名言难句,大纲解析错误及真题错误处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马哲名言难句,大纲解析错误及真题错误处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马哲名言难句,大纲解析错误及真题错误处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1星宇独家解析马哲名言难句与大纲解析错误、真题错误刘新宇第一部分:难句解析1. 对“凡是现实的都是合理的”的理解(恩格斯语)这一命题阐明了黑格尔辩证法的合理内核。这一命题看起来,显然是把现存的一切神圣化,是在哲学上替专制制度和反动国家辩护。但是,在黑格尔看来,决不是一切现存的都无条件地也是现实的。现实不等于现存,现实性这种属性仅仅属于那同时是必然的东西;“现实性在其展开过程中表明为必然性”;任何不合理的事物,即因其不合理,便不得认作现实。在发展进程中,以前一切现实的东西都会成为不现实的,都会丧失自己的必然性、自己的合理性;一种新的、富有生命力的现实的东西就会代替正在衰亡的现实的东西。这样一来,黑格尔的这个命题,由于黑格尔的辩证法本身,就转化为自己的反面:凡在人类历史领域中是现实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成为不合理性的;凡在人们头脑中是合乎理性的,都注定要成为现实的。按照黑格尔的思维方法的一切规则,这个命题就变为另一个命题: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恩格斯通过黑格尔哲学的“凡是现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这一著名命题揭示了它的合理内核。这个命题和黑格尔的整个哲学一样,具有二重性,既具有保守性,又具有革命性。由此恩格斯得:出凡是现存的,都是应该灭亡的。在此基础上,恩格斯进一步阐发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结论:在辩证哲学面前,不承认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绝对的东西、神圣的东西。它指出所有一切事物的暂时性;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的看法,揭示了人的认识和人类社会都是都是不断从低级上升到高级的过程,不存在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对应的绝对的人类状态。2. 对“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的理解(恩格斯)在唯物辨证法看来,一切事物都处在发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中。所谓过程是指一切事物都有其产生、发展和转化为其他事物的历史,都有它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把世界看作过程的集合体,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伟大的基本思想;把世界看作永恒不变的事物的集合体,这是形而上学的思想特征。历史上的任何东西,从当时的历史条件看,都有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但随着条件的改变,又会丧失其存在的根据和理由,从而转化为其他的事物。一个事物的结束,意味着另一个事物的开始,如此循环不已,构成了整个世界永恒发展的过程。所以,恩格斯认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这句话深刻揭示了每个事物存在的暂时性和稳定的相对性,整个世界就是无数事物生成和灭亡过程的相互衔接以及由此结合构成的过程的集合体3. 哲学家总是用不同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马克思语)概括了对于西方整个哲学传统的批判,马克思在这一条中表达了他的哲学观,指明马克思主义哲学所实现的变革的本质。哲学必须打开能够理解并引导感性实践的新道路。任何哲学在社会实践中都起着作用,因为哲学总是适应一定的实践产生的,又为一定的阶级和社会集团的利益服务。但是旧哲学,无论是唯物主义还是唯心主义,都轻视或无视时间的作用,把实践排斥在自己的哲学体系之外,那他们就只能给自己提出解释世界的任务,而不能提出用实践去改造世界的主张。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看来,把改造世界的事业仅仅归结为大脑的批判活动的观点是错误的,当然,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否认对世界的认识和解释,只是认为,这种认识和解释只能在改造世界中实现,认识世界的目的正在于改造世界。4. 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凡是把理论印象神秘主义的东西,都能在人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解决。(马克思语)这是马克思对社会生活本质的深刻揭示。社会起源于劳动,劳动把人从动物界提升出来。劳动既是社会生产和存在的基础,又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生产方式的矛盾是社会的基本矛盾,它决定着社会的结构、性质及其发展变化,所以离开最基本的实践及生产劳动,就无从认识和把握整个社会及其历史。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为社会实践所创造,同时,又为社会实践提供历史的前提。因此,社会实践是社会存在的动态表现,而社会存在则是社会实践的静态凝结,因此社会实践同社会存在一样,决定社会意识。一切社会意识,形式是主观的,而内容则是客观的,无论正确或错误的社会意识,都是对社会生活的反映。不论它被弄成多么神秘的东西,都能在人们的实践中以及对这个实践的理解中得到合理的解决。第二部分,大纲解析错误:【说明:对于大纲解析的前后不一致的理论矛盾,肯定会给大家正常阅读红宝书带来麻烦,但是星宇提示各位,大纲解析上的错误是没有办法的,考试还得按照错的来。譬如说在第A页,大纲解析说1+1=2,在第B页又说1+1=3,那你要看考试的考察点在哪块,在第A页,考试时就写2,在第B页,考试时就写3。星宇指出这些理论错误,只是帮助各位更好地理解大纲解析,减少困惑。】1. 大纲解析第六页第一行“意识在内容上是客观的,在形式上是主观的”,再看大纲解析18页“(3)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这个小标题下面的第一段,第七行,“主体用于加工客体信息的各种思维模式,也是来源于实践”。【星宇解析】:这两处属于大纲解析上的第一个理论矛盾和错误,根据列宁在唯批中的经典看法,大纲解析第十八页的说法属于正确的说法,第六页的说法,属于错误的说法。即意识不光内容上是客观的,形式上也是客观的。因为意识形式来源于实践,是人们在实践中形成的,不是人主观生成的。列宁说“人的实践经过亿万次的重复,在人的意识中以逻辑的式固定下来。这些正是(而且只是),由于亿万次的重复才有先入之见的巩固性和公理的性质”。列宁说的很清楚,所以,此处属于理论错误点,但是考试如果考到,意识的形式,还要说,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没办法,大纲解析错了也得按错的来。2. 大纲解析第24页,第一段第三行,“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星宇解析】:此处属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列宁和老毛他们的理论错误,违背了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实质含义。大家可以先看到大纲解析第二十三页,最后一段第一句话,“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同一客观真理的两重属性。”所以,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不是两个真理,而“无数相对真理的总和构成绝对真理”此句话,就把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对立了起来,导致理论上前后不一致,出现逻辑错误。不过,正由于此处错误,这个地方很少考题目,因为理论本来就有漏洞。大家知道这个矛盾点即可。第三部分:真题错误与缺陷解析1. (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单选第二题)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A. 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C.量变必然引起质变D.有其因必有其果【星宇解析】:此题,标准答案为C,00C的表述本身属于错误的。量变不一定必然引起质变,根据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权威表述,规范的表述是“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正因为如此,此题去年引起极大争议。2. (2010年考研政治真题多选第一题)从上世纪70年代至今,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了多个版本的新华字典。删除了一些旧的词条,增加了一些新的词条,并对若干词条的词义作了修改。例如1971年版对“科举”这个词的解释是:“从隋唐到清代的封建王朝为了维护其反动统治而设的分科考选文武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1992年版删去“反动”二字,1998版又删去“为了维护其统治而设”。再如1917年版在解释了“雉”就是“野鸡”之后,紧跟着说“肉可以吃,羽毛可以做装饰品”。1992、1998年版也一样,直到2008年版删去了这句话。一本小字典,记载着词语的发展变化,也记录着时代前进的印记。字典词条释义的变化表明人们的意识A.是客观世界的能动反映B.取决于词语含义的改变C.随着社会生活的变化而变化D.需要借助语言这一物质外壳表达出来【星宇解析】:此题属于超纲题,10年和11年大纲解析都没有相关表述,属于超纲题,去年引起不少争议。大家可以忽略此题。3. (2008年考研政治真题多选第十九题)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体现这种一致性的公式有A.个别一般个别B.实践认识实践C.群众领导群众D.团结批评团结【星宇解析】:首先,当年标准答案为ABC,D并没有入选。当年给出的解释是,认为D与ABC不在一个层次上,其实,是错误的。因为D也属于唯物史观所要求的群众观点,是我党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方法,也是一种历史观。同时,其是由“否定之否定”规律转换而来,同时体现了辩证法。所以,也体现了辩证法、认识论、历史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其次,现在新的大纲解析中这个知识点已经删除,大家忽略即可。4. (2007年考研政治真题多选第二十题)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和核心,以人为本中的“人”是指A.具体的、现实的人B.广大人民群众C.作为个体的个人D.社会全体成员【星宇解析】:此题当年给出的标准答案为ABD。其实D先不应该选,此题属于错题。因为马克思所讲的每个人中的人,不是抽象意义上的,而是指在共产主义社会中的每个人,非现阶段的每个人,共产主义社会中的人精神境界极大提高,都自由而全面发展,所以可以说是社会全体成员。但我国现在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这时的人还处在马克思所说的第二阶段即人对物的依赖性阶段,所以,这里的人只能指广大人民群众,不能是全体社会成员,否则,那些反动人物也成了人民群众,与历史唯物主义的群众史观矛盾。5. (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单选第三题)温家宝总理在给一位国务院参事的回信中,引用了两句诗:“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这一古训蕴含的哲理是A. 人的经验是判断是非得失的根本尺度B. 直接经验比间接经验更重要C. 感性认识高于理性认识D. 人民群众的直接经验即实践是认识的重要基础【星宇解析】:此题当年的标准答案为D。其实,D选项表述错误,此题没有答案。应该把“直接经验即”这几个词删除才对。直接经验属于认识范畴,跟间接经验一样,属于意识性的,不是实践。真题中这个说法属于根据06年老的大纲解析的说法而设置的,这个说法是错误的,从09年开始的大纲解析已经更正。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都属于意识范畴,实践是物质范畴,不能相等。“直接经验即实践”相当于“意识即实践”即“意识即物质”,属于明显的理论错误。6. (2006年考研政治真题多选第十九题)19.据报载,北京市皿区开展以文化育文明的活动,通过文化资源孕育文明、群众文化哺育文明、文化兴区培育文明等三种途径,营造文明城区。这是因为A.文化和文明是没有区别的B.文化中的积极成分构成文明C.文化和文明都是人类活动的结果D.文化进步程度与文明发展水平是同步的【星宇解析】:此题当年的大纲解析表述就前后矛盾,出现理论错误。现行大纲解析已经删除此考点,大家忽略此题即可。_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