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体地位

上传人:精****料 文档编号:110347239 上传时间:2022-06-1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重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体地位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重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体地位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重视幼儿在师幼互动中的主体地位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读懂孩子,走进童心世界 师幼互动的主旋律摘要:“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这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陶先生在深刻了解儿童的生活,充分研究儿童的兴趣爱好后,惊奇地发现了儿童常被大人轻视的长处,他赞赏孩子的创造力。如何在师幼互动中发挥幼儿的主动能动性,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及创造力,作为教师,我想首先要读懂孩子,提高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以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走进童心世界,充分了解幼儿外显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尽可能弄明白孩子行为的意义与理由,以便保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关键词:师幼互动 主体 主动性 角色定位 互动模式正 文镜头一:晨间活动时,老师带领幼儿开展“老鹰抓小鸡”的游戏,老师开始分配角色并征求幼儿的意见,“现在,王老师扮演老鹰,我来做鸡妈妈,小朋友做小鸡,好吗?”,幼儿不假思索地说:“好!”游戏反复地进行。分析:师幼互动是教师和幼儿之间的相互作用,双方都应是互动的主体,可从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在互动的发起环节上,幼儿的主体作用远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教师处于主动的地位,而幼儿则相对被动,尽管老师也向幼儿征询了意见,但纯粹是例行公事式的,对幼儿发起的互动只能回应为顺从,从而直接影响师幼互动的整体性质。镜头二:下午自由活动时间,老师准备发挥自然角的作用,带领幼儿观察其中的动物,小朋友刚带来了两缸金鱼,老师有意识地想引导幼儿观察金鱼的特点,就对水朋友说:“今天我们班上来了几个小客人,我们一起去看看它长得什么样,好吗?”,幼儿回答说:“好”,老师带领幼儿来到自然角,老师和幼儿边观察边交流,过了一会儿,有许多小朋友被漂亮的蝴蝶标本所吸引,纷纷涌向那儿,七嘴八舌议论开了:“蝴蝶真漂亮,它的花纹真好看!”、“蝴蝶为什么会长这么多品种的花纹呢?”甚至小朋友也想老师加入他们的行列,可老师严肃地说:“都过来看小金鱼吧。”幼儿只有无可奈何地回到老师的身边。分析:从这例案例可以看出,老师没有对孩子的行为表现给予足够的重视,这种对孩子言行的忽视严重打击了幼儿对知识探求的欲望,错过了一个教育契机,师幼互动的发起人是教师,控制互动过程的还是教师,教师对幼儿发起的互动信号根本不理会,没有任何反应,长期以往,势必抑制幼儿与教师深入互动的动机和可能,影响幼儿参与互动的热情,更无从显出幼儿和教师在互动中同样的主体地位。也必然会导致孩子丧失了主动活动、主动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人人都说小孩小,谁知人小心不小。你若小看小孩小,便比小孩还要小。”这是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的一句话。陶先生在深刻了解儿童的生活,充分研究儿童的兴趣爱好后,惊奇地发现了儿童常被大人轻视的长处,他赞赏孩子的创造力。而在我们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有一些现象随处可见:受传统的教学模式影响,在组织教育活动时,不管是预成课还是生成课,教师大多是设计了大致的教学思路,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围绕着自己的思路去引导幼儿,不许幼儿“乱说乱动”,表面上是给幼儿提供自由活动的条件和机会,实际上是不许超出教师限定的范围去进行探索、发现和创造。我们在师幼互动过程中,重视的大多是常规形式结果,师幼互动中教师指向幼儿的行为以纪律约束偏多,幼儿自由活动的余地小,教师过分重视模仿、范例的作用而忽视幼儿独特的自我表现、自我创造。如何让师幼互动“活”起来,作为教师,我想首先要读懂孩子,也就是能理解孩子,提高对幼儿行为的领悟能力,以一种换位思考的思维模式,走进童心世界,充分了解幼儿外显以及内在的行为线索,尽可能弄明白孩子行为的意义与理由,以便保证对孩子的行为做出合适的反馈。如何有效地实现这一目标,我想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教师要准确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目前在师幼互动各个环节中存在的诸多问题与教师的角色定位都有极大的关系。教师更多地把自己定位为管理者和控制者,她们制定规则,要求幼儿无条件地顺从,来自幼儿要求的互动几乎是不存在的。幼儿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教师应是良好师幼互动环境的创造者、交往机会的提供者、积极师幼互动的组织和幼儿发展的支持者、帮助者、指导者和促进者。儿童需要什么样的教师呢?意大利教育学家瑞吉欧认为:“如果成人知道他们应该如何面对儿童的天性、权利和能力,那么他们将会知道幼儿教育需要哪一种教师了。”他们认为,“教师角色的中心,在于通过一种机智的倾听并激发儿童的对话,提供一种具有生气的探索和发现的场合和环境,与他们一起活动,一起对知识进行建构”。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这就要求教师应注意观察和关注活动中幼儿的需求,幼儿的兴趣着眼点,关注幼儿的情感需要,能否对幼儿的行为给予关注是师幼互动得以进行的前提和基础,也是幼儿产生被支持感和信任感的基本条件。纲要中指出,“教师应以关怀、接纳、尊重的态度与幼儿交往。耐心倾听,努力理解幼儿的想法与感受,支持、鼓励他们大胆探索与表达。”如:每次当幼儿之间发生问题时,教师都应鼓励幼儿发表自己的意见,如果犯错误了教师也应向孩子们道歉;孩子帮教师做了一件事都会说声“谢谢”等。在孩子的眼里:老师是“高高在上”“绝对权威”的,在这种压力和环境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也很难建立。因此,作为幼儿游戏伙伴的教师应学会蹲下来与孩子说话,让孩子体验到与你是平等的,而不是总是抬头仰视你。教师蹲下来不仅能给孩子视觉上的平等,更能给孩子心理上的平等。教师从站着到蹲下,不仅仅是简单的姿势变换,它体现了教师教育观念的变化,体现了教师对幼儿的尊重和热爱。如何走进孩子的内心,作为教师应学会从孩子的视角去看问题,感动孩子的感动,惊喜孩子的惊喜,那么就能真正地拥有一颗童心,才能真正实现做孩子游戏的合作者、引导者、参与者。二、创设良好的心理氛围陶行知可谓是创造教育的先驱,他早在30年代就提出:“要培养儿童的创造力”、“要解放儿童的头脑、眼睛、嘴、双手、时间、空间”,并且他指出:“处处是创造之地,天天是创造之时,人人是创造之人。”陶先生曾提出“天天是创造之时”,幼儿每天的一日活动都可以成为创造的时机。因此,培养幼儿的创造力,需要营造开放的活动氛围,向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和自由宽松的环境,发挥幼儿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培养他们创造的欲望、创造的兴趣和创造的能力。在以往的教育中,教师处于权威的地位,幼儿由于害怕,不能表露自己的想法,幼儿不敢与教师自由、愉快地交往,教师不给幼儿互动的机会,幼儿也没有互动的愿望。幼儿教育指导纲要的出台,彻底改变了这种局面,它要求建立良好的师生、同伴关系,让幼儿在集体生活中感到温暖,心情愉快,形成安全感、信赖感。这也是建构积极、有效的师幼互动所必需的基本前提。因此,教师应以一颗真诚的心面对幼儿,瑞吉欧认为,这种真诚就是一种接纳、敞亮、倾听、关注,就是与儿童的对话意识。在幼儿感到安全、温馨的环境中,幼儿才能身心放松,愉快地参与到活动中去,也才能大胆地设疑、质疑,勇于参与到跟教师的互动过程中,说出自己的想法。孩子的心是敏感的,教师的言谈举止、态度表情都对他们产生着影响。教师的一个赞许的微笑能激发孩子活动的动力,能开启孩子思维的火花,他们把教师的微笑当作奖赏。幼儿由于年龄小,除了微笑以外,成人爱抚的动作更能深入他们的内心。在幼儿园里,我们经常看到教师为了表扬孩子,说一句:来,教师抱一抱,这种奖励对幼儿来说,比物质奖励更具刺激性,教师温暖的怀抱就是孩子快乐的天堂,从中,孩子对教师的恐惧消除了,他愿意把教师当作自己的知心朋友,在各项活动中,也能毫无恐惧地大胆表现自己的想法了。三、建立多元化的互动模式在师幼互动中,教师应根据教育任务与内容的不同,根据不同幼儿的实际情况,采用多元化的互动方式。由于孩子能力的差异,集体教学课堂时间的约束,和其他的一些无关刺激的干扰,往往真正能进行师生互动的次数,互动的人数都是不多的。提出的一个问题通常是一些能力强的幼儿回答了,而能力弱的幼儿却失去思考和解答的机会。在分组教学中,人数少了,无关刺激相对减少,时间不变,自然教师与幼儿之间的互动有了更多的机会,教师可以充分的关注到每一个孩子,并且可以有目的的进行交流、交往。而且在分组教学中,教师可以及时捕捉到第一组幼儿的情况并且调整教学方案对下一组幼儿进行教学,在反思和实践中提高教育和教学的质量,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我们提倡互动最终的目的不也是如此吗。区域教学打破了传统的集体授课的形式,让幼儿通过自身的操作实践活动及物质环境发生相互作用来获得发展,区域活动(大多是自选游戏)能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活动机会,无需受到“自己要与集体同步”的约束,能够使幼儿在轻松、愉快、自愿的状态下游戏。在区域活动时要给幼儿充分的操作探索时间,不急于直接指导,让幼儿在探索中体验成功和失败,让他们有机会自己纠正错误,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坚持性,提高他们的探索能力。因此,教师与不同特点的幼儿进行交往与互动时,应采用不同的交往方式和指导策略,去满足不同幼儿的发展。可见,师幼互动是一个双向建构的过程,教师要指导幼儿,首先要观察了解幼儿,准确地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需要和表现,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从客观实际出发,以便采取恰当的措施给幼儿适当的帮助,或向幼儿提出有效的建议;同时对来自幼儿的反馈信息也要做到准确、积极的反应。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幼儿得到积极的影响和发展,教师也同样可以从师幼互动中汲取经验和成长的养分,并在反思中逐步提高自己,达到自身主体的不断发展和提高,从而实现师生双方在师幼互动中主体的积极建构和发展。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