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实施中教育评价改革调研分析方案

上传人:i**** 文档编号:109967712 上传时间:2022-06-17 格式:DOCX 页数:31 大小:78.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程实施中教育评价改革调研分析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新课程实施中教育评价改革调研分析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新课程实施中教育评价改革调研分析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调研报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工程组二 OO 三年一月1/31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调研报告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工程组导言自 2001年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来,教育评价改革就成为新课程推进中广大教育理论与实践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重要内容。38个国家级实验区在学生评价、教师评价和学校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许多理论与实践研究的有益探索。今年9月份开始, 4个新增国家级实验区和 500多个省级实验区也开始进行新课程改革,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受到了更加广泛的关注。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实验区教育评价改革的实际情况,总结实验区已经进行的有益探索与成功经验,发现评价改革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与困惑,探讨进一步深化教育评价改革的途径,以全面推动实验区教育评价改革,受教育部基础教育司、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委托,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发展与学生成长的评价研究”工程组 (以下简称 “评价项日组 ”于2002 年 11月中下旬至 12月上旬,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现状进行了一次广泛而深入的调查研究。本次凋研采取点面结合、实地考察与文献调研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由“评价工程组 ”核心成员、评价二级工程负责人和实验区评价课题负责人共同组成的调研组,在奔赴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区、黑龙江省大庆市萨尔图区、宁夏回族自治区灵武市、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山东省青岛市、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四川省成都市温江区和武侯区等实验区进行实地考察的同时,还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如电话、传真、书信和电子邮件等,从其它各国家级实验区广泛地收集了评价改革的有关文献资料。据初步统计,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调研组与实验区的评价课题组成员、教研员、实验学校的校长和教师举行了19次不同主题的座谈,参观访问了21所中小学校,随堂听课38节,还对 51名中小学任课教师进行了个人访谈,对263名教师 (回收有效问卷 240份 和 857名中小学生 (回收有效问卷 809份 实施了问卷调查。在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和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的领导与支持下,在广大实验区领导、教师与学生的积极配合下,工作组成员以实事求是的调研精神与态度、灵活多样的调查方法,对各级实验区进行了充分调研,圆满完成了调研任务。本次调研使我们掌握了关于评价改革的较为翔实的资料,对新课程实施中的教育评价改革现状有了一个整体的了解。我们欣喜地看到,实验区的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以饱满的热情,在教育评价改革中进行了许多大胆、积极的探索与实践,收获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当然也还面临一些值得反思的问题与亟待解决的困难。无论是总结与推广经验,还是反思和改进问题,对于实验区当前的教育评价改革来说,都十分重要。因此,调研组实地考察归来后,不仅及时总结了考察情况,还花费了大量时间,集中查阅了从各实验区收集来的有关文献资料,并在反复讨论的基础上,撰写了这份调研报告。本次调研的主要内容包括评价改革整体推进、学生评价、教师评价与学校评价等多个方面,但考虑到评价改革各个方面内容的不同以及在篇幅上的平衡,我们将调研报告分为1/31若干个专题;以系列报告形式呈现。这些系列报告分别是:系列报告之一:实验区评价改革的整体推进系列报告之二:学生日常评价改革系列报告之三: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系列报告之四: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实践中的应用系列报告之五:教师评价改革系列报告之六:课堂教案评价改革系列报告之七:本次调研工作的反思2/31系列报告之一实验区评价改革的整体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在新课程实施中起着导向、激励、监控、诊断和促进发展等重要作用,是本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 中明确指出,要改变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案实践的功能,逐步建立发展性教育评价体系。新课程实施以后,各实验区都十分重视教育评价改革以及评价体系的重新构建。尤其是在新课程实施一段时间之后,越来越多的教师和研究人员深切地认识到评价改革的重要性,并积极投入到有关的实践与探索之中。在实地考察和文献调研过程中,我们对评价改革研究队伍建设、评价改革培训与指导、评价改革研究与工作推进的组织、评价课题组下一步应着重研究的重要问题、实验区教师的意见和建议等若干问题进行了多种方式的调查,现概括如下:1评价改革研究队伍的建设要想使教育评价改革科学、高效、持续、深入地推进下去,研究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在 20012002 学年中,有个别国家级实验区由于没有建立稳定、得力的评价改革专业队伍,加上其它相关客观因素的影响,评价研究和改革工作进展缓慢,效果不很理想,在定程度上影响了课程改革的整体推进。为了加强对评价课题的研究、实践和推广,保证中小学评价与考试改革在实验区的深入进行,国家教育部基础教育司于2002年9月份专门向实验区下发一份通知,要求各级实验区成立由教育局领导、研究人员、中小学校长和教师组成的评价课题组,并从中选择一人担任评价课题负责人,全面负责本实验区评价改革工作。在调研组进行实地考察的9个实验区以及通过文献进行调研的其它国家级实验区,都成立了专门的评价课题组,由来自当地教育局 (如郑州金水 、教研室 (如杭州余杭 、教师进修学校 (如重庆北碚 或教育科学研究所 (如辽宁大连 的领导担任组长,负责各项组织和协调工作。在问卷调查中,240名受访的教育工作者(其中有 59.2%的人是普通任课教师中,有 91.2%的人回答本实验区有相对稳定的评价课题研究队伍,80.7%的人能准确况出本实验区评价课题组负责人的姓名与所在单位,这表明这些实验区的评价课题组已经走到广大教师中间,为教师所知,对教育、教案实践产生了一定程度上的影响。但是,我们也发现,在个别实验区评价课题组的人员构成及运作机制上,还存在一些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有的实验区的评价课题组成员多数是教育行政领导和教研员,来自实验学校的校长和任课教师数量相对较少,使实验区的评价课题组在研究人员构成上相对单一,结构不尽合理;在对评价改革研究的推进中,有的实验区是学科教研员立足本学科特点同时承担评价研究工作,造成了评价研究课题的重复与资源浪费,没有形成专门的研究力量;3/31有的实验区的评价课题组分成两个以上的研究组,分别就评价改革中的一些问题进行研究,结果在各研究组之间的协调上出现问题;有的实验区的评价课题组核心成员“身兼数职 ”,工作繁忙,投入到评价改革研究与实践中的时间精力有限;有的实验区尽管在名单上列有来自多种背景的成员,但在实际工作推进过程中,存在 “少数人说了算,多数人跟着做”的现象,没有真正使研究成员之间形成良好的对话与协商的氛围。因此,实验区在教育评价研究的实际推进中,应结合评价课题组的工作推进与实践需求,对课题组的人员构成和分工进行及时、必要的调整,以充分发挥本实验区理论与实践研究资源优势,做好教育评价改革的各项工作。2评价改革培训与指导教师是实施教育评价改革的主体和生力军。他们能否准确理解和把握各种评价改革的新理念,不折不扣、一以贯之地落实到自己的教育实践中,是当前教育评价改革的关键。冈此,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相当重要。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调研组试图用问卷方式了解实验区开展相关培训与研讨的情况,但因为每一教师参与的培训与研讨活动不同,对评价改革的了解程度也不同,所以我们很难从统计结果上判断各实验区培训工作的开展情况。基于调研组成员对实验区评价课题负责人的个别访谈与其它有关信息,我们发现:各实验区都十分重视在评价改革方面对教师的培训与指导。在各种层次、各种主题的培训活动中,都对有关评价问题在不同程度上进行阐述和剖析,并提出相应的建议和指导意见;第一批进入课程改革的国家级实验区,在评价培训、指导的质量与效果上,明显好于 2002 年第二批进入课程改革的实验区 (包括国家级和省级 。在老实验区,课改领导小组或评价课题组都面向中小学,多次下发有关说价改革的指导文件;并选取评价改革的突破口,推进评价改革:各实验区下属学校的中小学教师对评价改革的新理念都比较熟悉,在言谈中会经常闪现出符合新理念的思想火花,并自觉地落实到教师的日常教育、教案行为中。无论是在老实验区,还是在新实验区,各地都多次开展过有关评价改革的主题研讨活动或新课程评价改革沙龙(如课堂教案评价研讨、期末测验与评价研讨,但专门的评价培训活动相当少,有的实验区从未以评价改革为主题开展过相对深入的培训活动。应该说,评价培训与指导是当前实验区评价改革推进过程中的薄弱环节。“评价工程组”和各实验区评价课题组要抓紧开发评价培训资源,加大相关培训与指导的力度,深入教师、深入实践,将评价改革导向深入。3评价改革研究与工作推进的组织各实验区的评价课题组都试图在研究中构建符合当前课程改革要求的评价体系,有些实验区出台了一套相对比较完整的评价改革方案。与此同时,各实验区也都意识到,构建评价体系是一件复杂的系统工程,评价改革中的有些问题还需要深入的探索,所以不能操之过急,要抓住某些重点课题展开研究。以杭州市余杭区为例,该区在总结过去十多年来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包括乡镇办学评价、学校评价、校长评价、教师工作业绩评价、课堂教案评价和学生评价等六个方面的评价方案,但在工作推进过程中,他们采取4/31点面结合、滚动发展、整体推进的方式,以课堂教案评价改革和学业测验改革作为突破点,循序渐进地开展研究。在实际工作中,各实验区评价研究关注的重点各有不同,但学业测验与评价、课堂教案评价是当前实验区普遍关心的两个重点问题,各实验区都在这两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与探索,有关情况在系列报告之三和之六中会有详细的报告。在评价课题组的指导下,通过广大教师与研究人员的共同努力,各实验区的评价改革与工作都在原有基础上推进到一个新的台阶,发生了很多可喜的变化。但我们还必须看到,在工作推进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引起我们的重视:工作推进模式尚待完善。有些实验区采用课题研究带动工作推进的模式,这无疑是一种可取的做法。但在个别实验区和实验学校的评价研究中,有些操之过急的现象,不能采取科学、严谨的态度开展实验研究,希望一个月见成效,三个月总结成果,过一个学期就推而广之。这种急于求成的研究思路与模式,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研究人员对潜在问题的洞察与反思,不利于直接面对和解决研究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进而影响进一步推进研究的质量,使评价研究不能深入。研究模式需要改进。有的实验区在教育评价改革中,在较大范围内采取统一的评价改革措施,比如有的实验区让所有学生都使用(不是创建 提前印刷好 (而不是在教案过程中生成 的成长记录,又如有的实验区要求所有教师采用相同的格式备课和写教案反思。这种做法不仅忽视了学校、教师与学生的个体差异,同时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广大教师与学生的个性发挥与创造性发展。实验区应当把评价改革作为提高教师素质的重要途径,给教师空间,向教师放权,为教师创造条件,允许教师以研究者的姿态进行探索和尝试,避免“一刀切 ”地 “要求 ”教师接受并实行某种具体的做法。各部门之间的协调需要加强。评价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除了系统内部各种必要的变革与协调之外,它需要教育管理、教育督导、人事制度等许多方面也做出相应的调整,与新课程背景下的教育评价改革相适应。但是,在一些实验区,却存在一些相关部门和新课程改革不相适应的现象,各部门之间的关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理顺,以共同创造一个利于评价改革的良好社会环境。对新课程实施中教育评价改革的认识有待提高。在个别实验区,有些教师,甚至是评价课题组核心成员,对于克服评价改革中面临的困难、将评价改革导向深入缺乏足够的信心。他们认为,如果教师评价仍然主要依据所教案生的分数,如果中考和高考不改革,发展性评价就很难落到实处。这种担心是可以理解的,但我们也看到,在当前,以学生分数评价教师工作的现象正在悄悄地发生变化,学生学业测验与考试的改革也在进行着。4评价课题组下一步应着重研究的几个问题为了推进教育评价改革,实验区评价课题组需要研究的问题有很多。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调研组在教师填答的调查问卷中出了这样一道题目(详见附录 ,要求教师根据重要程度,对题中列举的9个有待研究的评价改革有关问题进行排序,依次把排在前 5位的问题标识出来。经过赋值和统计,发现被实验区教育工作者(共 240人 排在最前面的 5个问题依次是:如何通过评价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案质量中小学的毕业与升学考试如何改革5/31如何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如何在日常学生评价中落实新理念对不同实验区教师的回答情况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发现各实验区教师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基本上是相似的,但各实验区在重要性上排第一位的问题是不尽相同的,分别是:湖北武昌、杭州余杭、成都温江和武侯: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案质量大庆萨尔图:如何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宁夏灵武:如何通过评价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广西玉林:中小学的毕业与升学考试如何改革(注:山东青岛、河南金水实验区没有实施这份面向教师的问卷调查以没有相关的统计与分析。 对校长 (24人 、主任 (28人 、任课教师 (142人 和其他教育工作者 (22人 的回答情况分别进行统计与分析,我们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一致,那就是各类调查对象都将如何通过评价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如何评价教师的课堂教案质量和中小学的毕业与升学考试如何改革等三个问题排在最前面,认为它们应该成为评价课题组进一步研究的重点。上述统计结果清楚地表明了实验区广大教师与研究人员在评价改革方面关心的重要问题,无论是 “评价工程组 ”,还是各实验区的评价课题组,都应就这些问题开展深入、细致的研究。只有这样,评价改革才能得到广大教师的支持与拥护,才能充分焕发广大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5来自实验区教师的意见和建议为了更好地推进实验区的教育评价评价改革,调研组在调研过程中利用问卷、座谈、访谈等方式,广泛征求了实验区教师对实施评价改革的意见和建议,综合起来,教师们反映比较集中的几个问题是:对中小学毕业与升学考试进行改革加强教师培训与专家对教师的实践指导改变以学生分数评价教师乃至学校教案工作的做法编制一些简明有效的评价工具,供教师选择使用为教师编写一些操作性强、具有指导意义的资料研究在大班额背景下如何开展实施发展性评价研究人员多些接触实际,走到教师中去关注学生态度、情感、价值观的培养与评价6/31系列报告之二学生日常评价改革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体系,是当前评价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实验区都非常重视学生评价改革工作,围绕着突出学生评价的发展性功能,在评价主体、评价内容、评价方法和工具、评价反馈等方面做出了很多有益的努力和探索,积累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同时,我们也感到,当前的学生评价改革工作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在实践中深入贯彻学生评价改革的新理念,如何使评价与教案有机的结合起来,如何充分发挥评价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作用,成为需要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学生评价改革可以分为日常评价改革和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两个部分。关于实验区开展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情况,系列报告之三会有详细报告。这里将集中报告实验区在学生日常评价改革方面的经验、探索与问题。1淡化分数与评比,重视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学生评价要改变过去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做法,将目标定位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发挥评价的激励、诊断和发展功能。这既是学生评价改革的出发点,也是衡量学生评价改革成败与好坏的重要标准。学生评价方面每一个具体措施的提出与落实,都要服务于这一目标。通过培训与研讨,实验区的教师与研究人员已经广泛接受和认同了发展性评价的理念,并将其落实在自己的教育教案实践之中:各实验区和学校基本上取消了百分制,在评价过程中采用等级制,淡化学生之间的评比 (相对评价 ,提倡学生与课程标准比较(绝对评价 ,与自己的过去比较(个体内差异评价 ,强调在多种比较中客观地了解和评价学生,也帮助学生正确地认识自我和悦纳自我。广大中小学教师注重在教育教案过程中给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以欣赏的眼光看待学生,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学生,有效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许多学校和教师在学生日常评价中不再像原来那样只是关注结果,开始重视过程性评价 (也称形成性评价 ,注重通过即时、动态、灵活的评价方法,全面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并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让学生知道怎样可以做得好一些或更好,指导学生追求进步。在实地考察过程中,调研组对857名学生 (回收有效问卷 809份,包括小学生 230人和中学生 579人实施了问卷调查,了解学生的评价经历与感受。问卷(见附录二 呈现了 22个关于评价的陈述 (分为积极的陈述和消极的陈述两种,要求学生根据实际经历与感受做出“不是这样 ”、 “有时是 ”或“是这样 ”的判断。结果发现,多数教师在实践中注重通过评价了解学生,尊重和激励学生,帮助学生改进学习,并在师生之间已经发展出良好的人际关系。部分结果见下表:有关评价经历与感受的陈述学生选择的百分比是这样不是这样7/31有关评价经历与感受的陈述学生选择的百分比是这样不是这样老师常耐心地告诉我怎样才能改进学习。62.7%7.2%老师经常给我解释不明白的地方。67.2%6.8%当我没答对问题时,老师仍然鼓励我。70.2%5.6%老师很关心我。75.5%5.6%老师能看到我的进步。77.5%3.0%我喜欢老师。81%4.3%我喜欢上学。84.3%3.1%当然,任何改革中的经验与问题都是共生的,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完善的过程。在调研过程中,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座谈、学生问卷、个别访谈与文献查阅等方式,我们发现在评价功能转变上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甄别 ”与 “选拔 ”的观念仍然自觉不自觉地发生消极的影响。在学生问卷调查中,有一个陈述说的是“我知道我在班上排第几名”,结果选择 “是这样 ”的学生在 2年级有 29.2%, 7年级有 37.6%, 8年级有 65.6%,这表明给学生排名次并且公开的做法还没有得到根本性的转变,需要进一步转变有关领导和教师的观念。另外,有14.7%的学生反映 “作业没有写好会受到惩罚 ”,有 14.5%的学生反映 “要是没有考好爸爸妈妈责怪我或打我”,这些信息都应引起有关学校的重视,对教师和家长进行必要的宣传与培训。有些学校和教师在评价实践中不恰当地使用激励性评价策略。比如有些教师在课堂教案过程中给学生过多的奖励,而有些奖励是浮夸的,或不真诚的,或根本就不明来由:有的教师甚至在学生出现错误的时候都一味“激励 ”学生,在调研组听课的过程中,就发现有个中学教师对一个将 CO2写成 NO 2的学生说, “没关系,这只是一个小小的失误 ”,没有意识到严谨科学意识的培养对于科学课程来说十分重要。教师和研究人员有必要重新认识激励的内涵、使用方式及效果,用合理的方式科学地激励学生,尤其是激励学生内在动机的发展。学生评价的诊断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学生评价有导向、检查、激励、诊断、发展等多重功能。应该说,在实验区的学生评价改革实践中,评价的诊断功能还未受到足够的重视和发挥。一个突出的表现就是有些教师很少在上课前客观了解学生的心理准备状态,不管学生会与不会,喜欢不喜欢,有没有疑惑,都依照预定的教案设计组织教案,忽视了教案前的诊断性评价及其对教案的积极作用。这就导致教师经常在课上教案生已经会了的东西,学生真正感兴趣的和有疑问的内容却不能得到教师的指导,真正意义上的师生互动就很难发展起来。2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多主体参与发展性学生评价提倡改变单独由教师评价学生的状态,让学生、同伴、家长等多主体都参与到评价中,使评价成为多主体共同参与和协商的活动。多主体评价能够从不同的角度为教师和家长提供有关学生学习、发展状况的信息,有助于学生更全面地认识自我。目前,在实验区,多数学校和教师在评价实践中基本上都已引入了多主体评价这一改革内容,学生的自我评价和同伴评价,家长评价也开始在城市学校和部分农村学校开展起来。比如有的教师采用“四心相连 ”(学生本人、同伴代表、家长、教师的形式,让更多的主体来参与评价学生的发展;又如有的教师在成长记录袋中收集了“我说 ”、 “同学说 ”、 “家长说 ”、 “老师说 ”等多主体评价信息:河南金水区艺术小学教师马靖针对学生们关注结果甚于过程的现象,用讲故事(讲学生自己班级内发生的故事来替代形式上的简单化评价。通8/31过讲故事不仅能使学生评价同伴,也促使学生注意观察和思考发生在同学中的言行,也可以锻炼和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把评价与教案有机结合起来:同时,马老师还要求学生把故事讲给家长听,让家长也真正参与到学生评价中来,使多主体评价有了真实的载体,加强了多主体之间的协商与交流,增强了多主体评价的实际效果。但值得注意的是,在实验区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和多主体评价的实践探索中,存在一些值得改进的观念和技术问题,需要引起有关学校和教师的关注:有些教师为了评价而评价,对实施学生自我评价和多主体评价的意义不太清楚,思考不够。这直接导致他们在实践中使多主体评价流于形式;无论是学生的自我评价,还是其他主体的评价,在有些学校多针对学生的一般性发展,没有与学生特定领域的学习 (如语文中的识字 和发展 (如人际交往的状况 结合起来,使评价活动失去了其所依托的载体;学生自我评价和多主体评价多是由教师统一组织,在一个特定时间用纸笔形式写下来,而不是渗透在日常教育教案活动中即时、动态、灵活的进行;把多主体评价的意见呈现在一张表上 (如前文提到的 “四心相连 ”,使不同主体可以看到他人的评价意见,可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评价意见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将学生自我评价和多主体评价简单地理解为自我评分和多主体评分,而不是让他们依据标准和要求进行深入的评价与反省,找出被评价学生的优势与不足,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改进意见;将学生自我评价,甚至同伴评价与家长评价的意见,与某些利害关系 (如发放 “小红花 ”联系起来,分别以不同的权重计入总分;教师对其他主体参与评价缺乏必要的指导,没有清楚地向他们介绍和解释评价的内容与要求、使用的技术以及需要注意的问题。实际上,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目的是培养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省与自我监控能力;让学生参与对他人的评价过程则是一种学习与交流的过程,不仅能够更清楚地认识到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还可以提高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让学生学会交流、合作与分享;而让父母参与评价能够让父母清楚地了解孩子的学习情况与成长过程,从而更为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形成学校与家庭教育之间的整合。因此,实验区的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要在评价实践中根据教育需要,在必要的时机恰当地开展学生自我评价和多主体评价,重视在多主体之间发展合作、对话与协商的关系,增加多主题评价改革的实效性。3评价标准与内容多元化,关注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评价评价内容多元化,是当前学生评价改革的一个重要特点。在实验区,多数学校和教师都在新课程目标的指导下,在学生评价的标准与内容方面,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全面发展的精神,落实了多元化的发展目标,除学业成就外,还重视学生其它潜能与特质的发展,尤其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多一把衡量的尺子,就会多出一批好学生”的观念已成为广大中小学教师的共识。绝大多数教师都能在日常教育活动中,用积极的眼光,从多个角度、方面、特质去评价学生,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让每个学生在自尊、自信中快乐地成长。有些实验区和学校在学生学科学习状况评价表中,不仅评价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还对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课程目标在学生身上的落实情9/31况进行评价。多数实验区和学校十分注重学科共通能力(如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的能力、批判性思考的能力 以及情感态度 (如学习兴趣、学习态度 的评价,在实践中进行很多有益的探索。但是,由于传统的学生评价过分关注学业成绩,部分教师和研究人员缺乏应对“评价内容多元化 ”变革的经验,因此在当前实验区的相关实践探索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有待讨论与改进的问题:一些学校和教师在实践中试图构建“全面而丰富 ”的学生评价体系或方案,把各种需要培养的智能或素质通通包括在内 (实际上是不可能的 ,这种做法必须要慎重考虑。重视学生全面发展不等于要求学生评价要面面俱到。学校有必要依据有关文件和学校实际情况精简学生评价的内容,使之简便易行,避免增加教师或学生的负扫与焦虑,更要防止评价体系成为束缚学生发展的新桎梏。有些中小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对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内涵到底是什么,尚未形成清晰、准确的认识。不少人将态度局限于学习态度,将情感片面地理解为学习兴趣,对价值观的理解就更加模糊。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相关评价改革的实践探索。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评价实践中,存在着比较普遍的不当量化问题。有些教师对如何给学生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评分感到困惑,关心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得分在综合评价中占多大比重合适;有的实验区用单一的情境模拟测试 (如故意在楼道里扔垃圾看学生是否在经过时捡起 来评价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不同的等级。这反映出教师还没有认识到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性质上的特殊性,没有认识到它们的培养要有机地渗透到课程教案内容以及过程之中,它们的评价更适合采用观察、轶事记录、访谈等质性评价方式。4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发展性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促进学生的学习与发展,实现评价发展性功能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突出评价的过程性,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新课程实施以来,各实验区在这些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与探索,主要有:很多学校和教师改变过去过分关注结果的观念与做法,重视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重视在教案过程中开展形成性评价,用作业、提问、观察、谈话等多种方式即时、动态地了解学生。有的教师还使用成长记录袋收集学生发展的过程性作品与资料,以便于考察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轨迹。很多学校和教师将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主要做法就是依据学生平时学习情况的评价结果以及相关资料,在学期或学年评价中对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进行客观的描述。有些教师将学生在一个时间段内在某一领域的表现进行不断的评价和前后比较,藉此判断学生在该领域的成长与进步,以及有待改进的问题,并明确进一步发展的方向。5采取多样化的学生评价方法改变以往将纸笔测验作为唯一或主要的评价手段的现象,运用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对学生进行评价,是实验区学生评价改革一大特色。当前,广大中小学教师在学生日常评价实践中使用较多的几种方法有:10/31作业。新课程实施中的作业已经在形式和内容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除了传统的纸笔作业之外,口语交际作业、综合实践作业、实验操作作业等注重学生在真实情境中实际表现能力的表现性任务也开始进入学生的生活;测验。包括随堂测验、单元测验和阶段性测验等。教师通过平时测验检查和督促学生的学习,诊断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情况,考察学生学习能力的发展,在测验内容与形式上也做了很多有益的改进;成长记录袋。这是一种新兴的质性评价方式,在新课程实施中受到了相当广泛的关注,广大教师在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探索,有经验,也有问题,有关情况在系列报告之四会有详细报告;评价方法的多样化是为了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成长的评价目的服务的。为了评价而评价,为了创新而 “发明 ”与使用多样化的方法,显然是不合适的。在中小学教师的评价实践中,我们认为需要注意下面几个问题:在重视了成长记录袋等新兴评价方式应用的同时,不要忽视传统评价方法 (如观察、谈话、作业、测验等 的应用,要在实践工作中根据评价的目的和内容、教师与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多种因素结合使用多种评价方法;在开发多样化评价方法的过程中,注意继承与发展、借鉴与创新的关系,不为了创新而 “标新立异 ”,提出和使用一些所谓的新方法。比如,有的教师在经验交流中介绍的“小红旗评价法 ”或 “反体系评价法 ”等,其实本身就不属于评价方法的范畴。保持评价领域在概念与话语体系上的统一,才会便于不同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无论是传统评价方法,还是新兴评价方法,教师在使用的过程中都要关注通过这种方法所获取信息的真实性与可靠性(即评价的信度,关注通过评价结果所做推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即评价的效度 ,关注评价是否真正起到了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作用(即评价的实效,以保证评价的科学性。11/31系列报告之三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期末测验与考试是新课程背景下学生评价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前实验区普遍关注的重要问题。它既是教育教案过程中的阶段性评价,又是促进学生发展的重要一环。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的方向与成败,是影响新课程能否顺利实施与推进的关键。课程改革正式启动以后,各实验区的广大教师和研究人员在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方面都进行了很多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一些新的评价改革理念已被中小学教师较为广泛地接受,并贯彻到评价改革实践中,获得了一些十分可贵的经验,当然也存在一些有待讨论或改进的问题。1实验区在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方面的经验与探索在新课程所倡导的评价改革理念的指导下,各实验区都高度重视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方面的探索,在评价内容与标准、评价主体、评价方法、评价结果反馈等诸多方面进行了一些改革尝试。由于有些内容在系列报告之二“学生日常评价改革”中已有所涉及,因此在这里我们不再逐一方面来报告实验区的有关情况,而是选取一些具体的案例来进行说明和分析:广西壮族自治区南宁市天桃实验学校:在该校初中语文期末考试中,试卷指导语亲切自然,充满人情味,可以使学生缓解考试压力,轻松愉快地参加期末考试。比如在试卷的开头,他们写道:“同学们,祝贺你们顺利地度过了中学的第一学期,我们希望通过以下题目了解你的学习成果,请你看清题目并按要求答题。”试卷中的各题目的指导语也变得十分亲切和生动,比如,“用好奇和欣喜的眼光看世界,你就会找到生活的诗意。下面是叶圣陶先生的一首短诗,请你发挥想象,仿写后面的两句。 ”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该实验区教研室在广泛征求区内外专家与语文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订并颁发了一份对一年级学生语文学习评价的建议,建议语文教师在期末评价中依据课程标准,采用口试(如朗读课文、口语交际 、笔试 (如看图抄写汉语拼音音节、选字填空和观察 (如观察读写姿势 相结合的方式,从多个方面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评价学生的成就与进步。浙江省杭州市余杭区:该实验区在部分课程的测验与评价中采用自选强项评价方式。以中学体育与健康课为例,体育技能方面的评价内容分为跑、跳、掷三类,在每个活动类别中又可以有各种不同的形式,如跑可以是100M 跑、 400M 跑,也可以是 800M或 1500M 跑。每个学生必须参加三个类别的评价,但每个类别中选取哪一形式由学生自主决定。学生在评价中有了选择的机会,也就多了一些成功的体验,对体育课的情感态度也发化了变化。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北师大附属小学:在英语期末学习评价中,该校教师十分注重评价结果的反馈,在结果报告单方面做了一些成功的探索。他们在报告单中先从学生的听、说、读、写等几个方面说明学生取得的进步与成就,然后报告学生在12/31态度、情感与学习习惯方面的情况,接下来指出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最后对家长和学生分别提出具体的改进建议。应该说,实验区在期末评价与考试方面做出来很多大胆而有益的探索,限于篇幅,我们不可能全面报告。需要指出的是,每一个成功的经验与探索都是在特定情境和条件下形成的,其他实验区和学校在借鉴经验的时候,一定要注意根据学校的基本情况、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身心特点做山必要的调整,在“拿来 ”之后要批判性地吸收,而且要注意吸取成功经验的精髓,而不是简单的照搬仙人的形式。2实验区在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方面需注意的若干问题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的过程,经验与问题是伴随着产生的。对新课程实施以来实验区在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中存在问题进行彻底、深入的反思,有助于我们寻找改进的方向和具体措施。归结起来,我们认为,实验区在进一步的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中需注意以下几个问题:进一步明确期末评价的目的,充分发挥期末评价的多方面功能。期末评价与考试具有检查、督促、激励、诊断和发展等多种功能。无论是对于小学还是中学来说,期末评价与考试的各种功能都十分重要。淡化分数和评比,充分发挥评价的发展性功能,是当前实验区期末评价与考试改革的重要方向。目前,多数实验区和学校都已转变了观念,在实践中不仅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还关注学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及以后发展的方向与途径,使期末评价成为长期教案过程、学习过程的有机组成部分,使发展性评价落到实处。但也有个别学校和教师仍然以升学为主要目的,注重甄别与选拔,没有充分关注评价激励、诊断和发展性功能的发挥,需要引起有关学校的注意。另外,有个别实验区在实践中片面强调了发挥期末评价与考试的激励功能。为每个孩子创造成功的机会,或者使期末评价与考试变得生动活泼、充满趣味,都是一种值得提倡的考虑。但如果顾此失彼,注重了趣味、成功和激励,而忽视了课程标准的要求,忽视了期末评价与考试在检查、督促、诊断等方面的作用,这种激励实际上是苍白的,很难取得实际效果的。以 “纲要 ”和课程标准为依据,确定期末评价与考试的内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 (试行 和各门课程标准是确定期末评价与考试内容的主要依据。实验区的教师和研究人员要认真阅读这些有关文本,深刻理解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全面认识各门课程的内容与表现标准,并据此确定期末评价与考试内容,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评价的导向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发展。在当前实验区的期末评价与考试实践中,有个别实验区和学校在期末评价与考试中没有完全依据新的标准命题或开发评价任务,而是拿旧的大纲要求来考学习新课程的学生,使得原本参与课改热情很高的教师不得不回到老路上,用传统的满堂灌和重复练习方式组织教案。这种期末评价在教师中间起到了一个十分不良的导向作用,应该引起有关实验区的高度重视。此外,在个别实验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就教材考教材,忽视对学生学科共通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评价的现象,也需要教师和研究人员在实践中加以改变。合理选择期末评价与考试的方法,并重视评价的信度、效度与实效性。13/31在实验区的期末评价与考试实践中,广大中小学教师充分发挥自己的智慧和创造力,提出了不少新的方式方法,给评价改革注入了新的活力。但无论用什么样的题目或任务评价学生,采用什么样的具体方法和形式,都必须关注评价本身的质量,也就是关注评价结果的可靠性和稳定性(即信度 、依据评价结果所做推论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即效度 ,以及评价是否真正起到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实际作用(实效性 。在本次调研过程中,我们从实验区收集了大量用于单元测验、期中测验、期末评价与考试的题目,有些题目很好地测验和评价了学生在知识与技能、实践能力、探究能力等方面的发展,但也有一些题目在信度、效度或实效性上不很理想,需要改进和完善。比如:有个教师在口语交际评价中提出了这样一个评价任务,“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秘密,但我们也要多与父母沟通。假如今天晚上你回家后要和你父母说说心里话,请把你要说的话写出来 ”。在这里,用纸笔形式评价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显然不会有好的效度,也就是说在这一纸笔任务上得高分的学生不见得就有较强的口语交际能力,相反在这一纸笔任务上得低分的学生也不见得口语交际能力很差。实际上,这一任务更多考察的是学生的写作能力。关注评价的信度、效度和实效,是重视评价科学性的体现,是当前评价改革的基本要求。只有评价工具及其实施过程是科学、有效和公平的,评价促进学生成长和教师发展的作用才有可能得到切实的发挥。无论是自己开发新的测验,还是选用他人设计好的评价工具,中小学教师和研究人员都必须谨慎地判断它们的质量,增加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14/31系列报告之四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实践中的应用评价方式多样化,是当前新课程背景下学尘评价改革的重要特点。教师只有在学生评价实践中开发多样化的评价任务,综合使用多种评价方式,才能全面评价学生在各种目标领域中的学习与发展。成长记录袋等新兴的质性评价方式,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走进了我国中小学教师的视野。课程改革实施以来,各实验区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在语文、数学、英浯、科学、艺术、生物等多门课程领域中,积极开展了不同程度的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创建和使用了多种多样的成长记录袋,成为当前中小学教育评价改革的新亮点。但在调研过程中,我们也发现,有些教师和研究人员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使用要求还存在着模糊甚至错误的认识,致使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实践中的应用出现了一些偏差。这不仅影响了成长记录袋潜在优势与功能的实现,也在一定程度上销蚀了教师对应用成长记录袋的兴趣与信心。这里,我们将聚焦于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实践中的应用,结合在实验区调研中的所见所闻,分析实践中出现的若干问题,以期引起广大教育工作者的反思与改进。1. 对成长记录袋的认识与应用成长记录袋,英文单词是 portfolio ,来源于意大利语 portafoglio ,有文件夹、公事包或代表作选辑等多重含义,国内也有人将其译为档案袋、学习档案或档案录。尽管成长记录袋在国外教育实践中的应用迄今已有十多年的历史,但目前尚未有统一的定义。国内学者徐芬和赵德成 (2001 在对各种不同的定义方法进行综述与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个本土化的定义,并指出成长记录袋只有以下一些性质与特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成分是学生的作品作品的收集是有目的、有计划的,而不是随机的成长记录袋关注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过程成长记录袋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成长记录袋提供给学生发表意见与反省的机会教师要对成长记录袋里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在我国,尽管在课改之前就已有人在教育实践中自发地应用过成长记录袋这种评价方式,但就整体而言,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成长记录袋还比较陌生。加之缺乏相关的培训与指导,有些中小学教师和研究人员对成长记录袋的认识比较有限,基本上停留在日常概念水平,对其性质与特点的理解还很肤浅,致使有些成长记录袋在设计与应用上出现一些实际问题。主要表现有;将成长记录袋望文生义地理解为学生学习与发展的评价记录,用成长记录袋收集的主要是各门课程学习状况或学习过程评价表、奖励记录、期末综合素质报告单、重大事件记录、多主体评价记录等,而本应是成长记录袋主要成分的学生作品的收集,却被使用者给忽视了,15/31在较大范围内 (有的是一个实验区,有的是一所学校 ,让所有学生使用同 “ 种已经设计、印刷、装订好的成长记录袋,学生只需在规定时间收集某些信息即可。这一方面不能很好地照顾和体现学生的个体差异,另一方面也不利于学生在评价过程中发挥主体性。将成长记录袋应用于泛学科领域,缺乏明确的使用目的 (如 “展示学生的努力、进步与成就 ”、评价目标 (如“学生数学应用意识与能力的发展 ”和操作要求 (如 “由学生自主决定在成长记录袋中收集什么 ”,使成长记录袋演变成为一个无所不装的大口袋,难以清晰地反映学生一段时期内在某一领域成长的轨迹和发生的变化。为了收集而收集,没有对成长记录袋中所收集的学生作品、活动记录、评价记录等丰富而有用的信息进行合理的分析与解释,给学生提供有针对性的发展与改进建议。在成长记录袋应用过程中,使用者虽然也十分重视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反思,但多流于形式,或过于空泛,通过自我评价促使学生认识自我,提高自我监控能力的作用很难落实。教育观念是教育行为的先导,对成长记录袋的科学认识,是在实践中合理高效地应用成长记录袋的基础。实验区评价课题组有必要组织教师专门就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开展培训与研讨,帮助教师澄清模糊认识,全面把握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与使用要求,用评价改革的新理念去衡量和改进具体的成长记录袋评价方案,使成长记录袋评价在实践中得以健康地发展,使成长记录袋真正成为记录和促进学生成长的重要的评价方式。2成长记录袋与教师工作负担在实验区,谈到成长记录袋的实际应用,教师们反映最多的就是成长记录袋增加了教师的工作负担。确实,成长记录袋内容的收集、编排、保存等工作,尽管可以由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完成,但仍需教师为此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而且,教师还要经常与学生一起,对成长记录袋中的学生作品进行回顾与反省,与学生交流评价意见。尤其是在班额较大的情况下,教帅的负担是可想而知的。也正是因此,有的教师虽已认识到成长记录袋的潜在优势,但仍然驻足观望,没有主动将其应用于评价实践之中:有的教师虽已在评价中创建了成长记录袋,但收集起来一大堆东西却没有时间去整理和分析,使得本来十分有价值的东西变成了难以处理的垃圾;有的教师做得比较深入,已经尝试与学生一起回顾和反省所收集的作品,但由于时间仓促,收效不是十分理想。这究竟是成长记录袋本身固有的局限,还是由于使用不当引起的呢?基于实地考察和查阅来自实验区的文字资料,我们认为,主要原因在于后者。这主要是因为许多教师接触和使用成长记录袋的时间不长,对成长记录袋的基本原理和使用要求还不熟悉,更欠缺实际的经验,所以在应用过程中走了 些弯路,表现为将成长记录袋应用于整个学科,涉及领域过大;没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调动学生参与到成长记录袋的设计、收集和评价活动中;为收集而收集,将教案与评价割裂开来;在实践中有些做法过于形式化(如让学生、同伴、家长和教师把多主体的评价意见全都用笔写下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