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_计算题知识点汇总

上传人:紫** 文档编号:109239807 上传时间:2022-06-16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7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_计算题知识点汇总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_计算题知识点汇总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自考00065国民经济统计概论_计算题知识点汇总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章 统计数据资料的搜集与整理1.组距=上限-下限 2.组中值=(上限+下限)2 或 下限+(上限-下限)23.计算开口组组中值(即有上限无下限)=上限-相邻组的组距2=下限+相邻组组距2第三章 综合指标1.结构相对指标=各组总量指标数值总体总量指标数值12.比例相对数=总体中某一部分的指标数值总体中另一部分的指标数值3.比较相对数=总体中某项指标数值另一总体的该项指标数值4.强度相对指标=某一总量指标数值另一性质不同而有联系的总量指标数值5.动态相对指标=报告期指标数值基期指标数值6.计划完成程度指标数值=实际完成指标数值计划指标数值7.计划完成程度相对指标=1实际提高(降低)百分比 1计划提高(降低)百分比8.算术平均数=总体单位某一数量标志值总和总体单位数 9.简单算术平均法 P6410.加权算数平均法 P6511.简单调和平均法P6812.加权调和平均法P6813.简单几何平均数P7114.加权几何平均数P7115.组距数列确定众数 P7216.中位数计算P7317.全距P7818.平均差 简单平均法P8019.平均差 加权平均法P8120.标准差 简单平均法P8221.标准差 加权平均法P83 22.交替标志的标准差P84 成数 交替标志的平均数 交替标志的标准差23. 标志变异系数P86 平均差系数 标准差系数24. 组内方差平均数 P8925. 组间方差P89第四章 时间数列1. 时期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02. 时点数列平均发展水平计算公式P1013.相对指标和平均发展指标时间数列计算平均发展水平P1044.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 助其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水平-固定期水平5.平均增长量=逐期增长量之和逐期增长量个数=累计增长量(时间数列项数-1)6. 发展速度=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7. 增长速度=增长量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基期水平=报告期水平基期水平-18. 水平发展速度P1119. 水平增长速度P114=平均发展速度-110. 常用的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 方程式法P120第九章 人口与劳动统计1.期末人口总数=期初人口数+(本期内出生人数-本期内死亡人数)+(本期内迁入人数-本期内迁出人数)2.年平均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末人口数)2 P2463.城市(乡村)人口占总人口百分比=城市人口(乡村)总人口14.城乡人口比例=城市人口乡村人口15.人口密度=某地区人口数(人)该地区土地面积数(平方公里)6.性别构成指标=男性(或女性)人数总人口数17.性比例指标=男性人数女性人数18.少儿人口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总人口数19.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人口数总人口数110.总负担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1.负担少年人口系数=14岁以下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2.负担老年人口系数=65岁以上人口数15到64岁人口数113.初等教育就学率=小学在校人数6到13岁人口数114.中等教育就学率=中学在校人数14到19岁人口数115.文盲率(含识字很少)=与识字很少人数15岁及以上人口数116.人均收教育程度=(某种学制年限受该学制教育的人数)受该学制教育的人数117.人口出生率=年出生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18.育龄妇女生育率(一般生育率)=年出生人数育龄妇女年平均人数1000 (15到49岁)19.人口出生率=育龄妇女生育率育龄妇女在总人口中的比重20.人口死亡率=年死亡人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21.年龄别死亡率(特殊死亡率)=,某年龄组死亡人数该年龄组的平均人数100022.婴儿死亡率=未满1岁的婴儿死亡数(2/3的本年出生人数+1/3去年出生人数)100023.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量年平均人口数100024.人口自然增长量=全年出生人数-全年死亡人数25.人口迁入率=一定时期迁入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26.人口迁出率=一定时期迁出人口数该时期平均人口数100027.人口总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28.人口净迁移率=人口迁入率-人口迁出率29.人口增长量=人口自然增长量+人口机械增长量=(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入人数-迁出人 数)=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30.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出生人数-死亡人数)+(迁入人数-迁出人数)=年初人口数+人口增长量31.年人口增长率=(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初人口数1000=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1=(年末人口数-年初人口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人口增长数年平均人口数100032.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机械增长率33.劳动力资源平均人数=(期末劳动力资源数+期初劳动力资源数)234.平均受教育年限=(某一受教育年限该年限人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5.劳动力资源的平均年龄=(各年龄组中值该年龄组人口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6.城镇(乡村)劳动力资源比重=城镇(乡村)劳动力资源数劳动力资源总数37.劳动力资源可利用率=(就业人数+失业人数)劳动力资源总人数1=经济活动人口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38.分年龄组(或性别)劳动力参与率=某年龄组(或性别)经济活动人口数/同一年龄组(或性别)劳动力资源总数139劳动力资源实际利用率=就业人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40. 就业率=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1=就业人数/(就业人数+失业人数)141. 劳动力失业率=失业人数/经济活动人口数142. 劳动力资源可能潜力程度=16岁及以上在校学生数/劳动力资源总数143. 丧丧失劳动能力系数=丧失劳动能力人数/劳动力适龄人口数(16岁以上人口数)144. 劳动生产率指数=报告期劳动生产率/基期劳动生产率=生产量指数(产值指数)/劳动力人数指数45. 人均指标=产量(产值或国内生产总值)/平均人口数46. 生产发展超前系数=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人口增长速度 (大于或等于1保持协调 反之.)47. 消费发展超前系数=某种消费品支出的增长速度/平均人口增长数度 (同上)第十章 国民财富统计1. 土地垦殖率(垦殖指数)=耕地面积/土地总面积12. 耕地生产率=农产品产量或产值/耕地面积3. 林木蓄积量=平均每株的材积量单位面积上的平均株数森林面积(立方米)4. 森林覆盖率=森林面积/土地总面积15. 森林密度=森林覆盖面积/森林总面积1=林木株数/相应的林地面积6. 矿产资源保有量=年初保有储量/年末保有储量年内因普查勘探重算等原因增减数-开采量-损失量-其他原因减少量7. 矿产储量动态指标=年末保有储量/年初保有储量18. 径流量=降水量-蒸发量9. 固定资产折旧额=固定资产原产值-预计残值-预计清理费用 / 固定资产预计使用年限10. 固定资产磨损率(固定资产磨损系数)=固定资产磨损额(累计折旧额)/ 固定资产原值 111. 固定资产有用率=固定资产净值/ 固定资产原值 112. 固定资产动态指标=报告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 基期固定资产原值(或净值)113. 固定资产利用指标=一定时期生产成果价值/一定时期生产经营性固定资产平均价值14. 流动资产周转次数=生产经营收入额/流动资产平均价值15. 流动资产周转日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日历日数流动资产平均价值生产经营收入额16. 资产产值率=一定时期的生产成果/一定时期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17. 在资产负债表中,(1)各机构部门之和=合计 (2)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3) 非金融资产+金融资产-金融负债=资产负债差额(自有资金) (4) 项目来源合计=项目使用合计(5) 国内金融资产合计=国内负债合计(6) 国内对外的金融资产=国外部门负债(7) 国内对外负债=国外部门金融资产(8) 国民财产=非金融资产+国外金融资产与负债净额+储备资产=各部门资产与负债差额之和第十一章 国民经济生产统计1. 标准实物产量=(实物产量折算系数) 折算系数=某产品的实际规格或含量/标准品的规格或含量2. 农业总产出(农业总产值)=种植业总产出+林业总产出+牧业总产出+渔业总产出+其他农业总产出3. 农业总产出=(某农产品当年实际总产量该种农产品的单价) 产品法4. 本期生产成品价值=自备原料生产的产品数量本期不含增值税(销项税)的产品实际销售平均单价5. 工业企业工业总产出(工业总产值)=本期生产成品价值+对外加工费收入+自制半成品在制品期末期初差额价值6. 建筑工程产值=报告期已完成施工产值+期末期初未完施工产值差额7. 建筑工程已完施工产值= 实际完成工程实物量预算单价(1+间接费率)(1+计划利润率)(1+税率)8. 运输产业产出=铁路运输总产出+公路运输+公路养护+水上运输+航空运输+管道运输9. 邮电通信业总产出=邮政业务收入+长途电信业务收入+市内电话业务收入+地方国营通信收入-市话初装费10. 批发零售贸易业总产出=按销售价格计算的已销售商品价值-按购进价格计算的已销售商品价值-运输费和邮电费=本期流通费用(经营费用)+本期税金+本期利润-运费和邮电费11. 金融业总产出=营业收入+经融机构往来收入+其他收入-利息支出12. 房屋开发经营企业总产出=销售收入-前期工程费-建安工程费13. 服务行业总产出=营业收入+附营业务净收入14. 总产出=劳动者报酬+职工福利费+离退休人员费用+公务费+修缮费(扣除零星土建工程费)+业务费+其他费用+预算外支出+固定资产折旧15. 国内总产出=农业总产出+工业+建筑业+运输业+邮电业+批发零售贸易和餐饮业+非货物性服务部门=货物性生产部分总产出+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非货物性服务部门总产出16. 国内生产总值=C+V+M C是固定资产折旧 V+M是新创造的价值17.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增加值之和=(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各产业部门总产出-各产业部门中间消耗 生产法18. 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部门收入法增加值之和=各产业部门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分配法19. 国内生产总值=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 支出法20. 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外要素收入净额21. 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付给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扣除生产和进口补贴)、劳动者报酬和财产收入=来自国外的生产税及进口税净额+来自国外劳动者报酬净额+来自国外的财产收入净额22. 国内生产净值=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23. 国民生产净值(国民净收入)=国民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折旧24. 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民生产总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5. 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民生产净值+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6. 累计完成计划百分比=自期初至报告期止的实际完成数/全期计划数 127. 时间进度指标=自期初至报告期止的已过时期(月或年)数/计划的全部时期(月或年)数 128. 计划完成百分比=本期实际完成数/本期计划数129. 实际增加的产量(产值)=本期实际产量(产值)-本期计划产量(产值)30. 国内生产总值价值指数=国内生产总值物量指数国内生产总值价格指数31. 国内生产总值指数=报告期现价国内生产总值./基期现价国内生产总值P333 P336 更多有 关国内生产总值指数 公式请翻书 第十二章 国民经济流通统计1. 商品库存保证销售天数=期初商品库存量(额)/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量(额)2. 商品周转次数=商品销售额/平均商品库存额3. 商品周转天数=核算期天数/商品周转次数=平均商品库存额/商品销售额核算期天数=平均商品库存额/平均每天商品销售额4. 本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本地产品购进量(额)/全部商品购进量(额)1 = 本地产品销售量/全部商品销售量15. 外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1-本地产品本地市场占有率6. 人均某种消费品生活消费量=某种消费品的购买量(消费量)/城乡居民平均人数7. 本期全部商品购买力=本期形成的商品购买力+期初结余的商品购买力=本期已实现的商品购买力+期末结余的商品购买力8. 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期初结余商品供应量) 9. 本期全部商品供应量=本期形成的商品供应量+期初结余的商品供应量=本期已实现的商品供应量+期末结余商品供应量10. 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供应总额-本期商品购买力总额11. 商品供需比率=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购买力112. 商品供需差率=(本期商品供应量-本期商品购买力)/本期商品购买力1 =商品供需差额/本期商品购买力1 =商品供需比率-113. 出口合同履约率=实际交货数/同期应交合同数114. 进出后贸易差额=出口总值-进口总值15. 进出口比价指数=出口商品价格指数/进口商品价格指数10016. 出口商品盈亏额=出口商品销售收入外汇银行外汇牌价(买入价)-出口商品总成本17. 出口商品盈亏率=出口商品盈亏额/出口总成本118. 进口商品盈亏额=进口商品国内销售收入-(进口商品外汇支出银行外汇牌价(卖出价)+各项费用)19. 进口商品盈亏率=进口盈亏额/进口总成本120. 进口1美元商品的赔赚额=进口盈亏额/进口商品国外进价(美元)21. 出口商品换汇成本=单位出口商品总成本(RMB)/单位出口商品外汇收入(美元)22. 对外支付的保证程度=外汇储备资产/商品和劳务进口用汇23. 偿债率=当年还本付息外汇/当年出口商品与劳务收汇124. 按美元计算进出口值=按其他外币计算的进出口值其他外币折合美元的折算率第十三章 国民经济分配统计1.国民可支配总收入=国内生产总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经营转移收支净额=国民总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2.国民可支配净收入=国内生产净值+来自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国民净收入+来自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净额3.机构部门可支配总收入=初次分配收入(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4.机构部门可支配净收入=初次分配收入(不包括固定资产折旧)+再分配收入-再分配支出5.国民可支配总收入=总消费+总储蓄6.财政预算外收入额=属地方财政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属国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收入额7.财政预算外支出额=属地方财政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属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属国营企业和主管部门的预算外资金支出额8.财政收支差额=财政收入-财政支出9.财政收支差率=财政收支差额 / 财政收入110.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本期财政收入/本期国内生产总值111.财政收入的弹性系数=财政收入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2.财政收入的边际倾向=财政收入增加额/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13.财政支出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本期财政支出额/本期国内生产总值114.财政支出的弹性系数=财政支出增长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15.财政支出的边际倾向=财政支出增加额/ 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额16.报告期内存款周转次数=(报告期初存款余额+报告期内存款收入发生额)/报告期内存款平均余额17.报告期内存款周转天数=报告期日历天数/报告期存款周转次数18.报告期储蓄率=报告期城乡居民储蓄增加额/报告期城乡居民货币收入额119.报告期人均储蓄率=报告期城乡居民储蓄平均余额/报告期城乡居民平均人数20.储蓄存款平均储存天数=本期平均储蓄余额本期日历日数期内储蓄存款付出总额21.贷款累计发放额=期内每日实际发放贷款累计额22.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报告期内每日贷款余额/报告期日历日数 之和23.报告期贷款周转次数=报告期贷款累计回收额/报告期贷款平均余额24.贷款周转天数=报告期日历日数/报告期贷款周转次数25.报告期贷款产出率=报告期某产出指标值/报告期平均贷款余额126.现金收入总额=各项现金收入合计额+现金投放额27.现金支出总额=各项现金支出合计额+现金回笼额28.现金收支比例系数=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期内现金收入合计额29.现金回笼率=(期内现金收入合计额-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期初流通中的货币量+期内现金支出合计额)30.货币供应量一般被定义为3层次 M0 M1 M2 M0 =现金(流通中的货币) M1 =现金+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活期存款 M2= M1+城乡居民定期储蓄存款+企事业单位定期存款+财政金库存款+汇兑在途资金等31. 期末市场货币流通量=期初市场货币流通量+本期现金投放总额-本期现金回笼总额32. 报告期货币流通次数=报告期社会商品零售额/同期货币平均流通量33. 报告期货币流通天数=报告期日历日数/同期货币流通次数34. 现金归行次数=期内银行现金收入总量/同期货币平均流通量35. 现金归行天数=期内日历日数/同期货币归行次数第十四章 国民经济使用统计1. 国民经济使用总量=国民经济生产总量+货物服务进口-货物服务出口-损失2. 居民消费支出总额=(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对社会集团零售额)+农民自给性物品消费+居民生活服务部门的营业收入+自有住房折旧费3. 城镇居民消费支出总额=城镇居民本期全部收入-城镇居民本期非消费支出4. 农村居民消费支出总额=本期纯收入+各种再分配收入-(各种再分配支出+各种积累性支出)5. 政府消费支出总额=行政事业部门总产出-(售给企业等单位用于生产过程的产品收入+售给居民等用于生活消费的产品收入)6. 政府消费支出总额=(行政管理费+国防经费+科教文卫经费+社会福利经费+城市维护经费)-其中用于固定资产购置的投资性支出+行政事业单位转移性收入+行政事业单位固定资产虚扣折旧7. 消费率=最终消费总量/国民经济最终使用量18.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额= 总额/平均人数9. 城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品购买(消费)量=购买量/平均人数10. 农村居民消费的购买性程度=购买性商品消费支出/农村居民消费支出111. 恩格尔系数=食品支出金额/生活消费总支出金额112. 期末在建项目个数=期初在建项目个数+本期新开工项目个数=本期竣工项目个数13. 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建筑工程投资完成额+安装工程投资完成额+设备工具器具购置投资完成额+其他投资完成额14. 报告期新增固定资产=建筑安装工程累计完成投资额+达到固定资产标准的设备、工具、器具购置累计完成投资额+属于增加固定资产价值的其他投资(应分摊部分)累计完成额15. 投资供给量投资使用量投资形成量投资财产形成量16. 投资使用率=投资使用量/投资供给量117. 投资形成率=投资形成量/投资使用量118. 投资财产交付使用率=投资财产形成量/投资形成量1第十五章 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分析1.供求差率=经济存量总需求/经济存量总供给1-12.能源生产弹性系数=能源工业平均增长速度/全部工业平均增长速度3经济结构年平均转换率P4404. 最总产品率=社会最终产品产值/国内总产出价值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总产出15. 资金产出弹性系数=资金平均增长速度/GDP平均增长速度6. 产业需求收入弹性系数=该产业产品的需求增长率/人均GDP增长率7. 产业生产率的增长率=经济增长率-资本产出弹性资本投入增长率-劳动产出弹性劳动投入增长率8. 经济增长率=(报告期GDP-基期GDP)/基期GDP=GDP发展速度-19. 实际经济增长率=(1+名义经济增长率)/国民经济物价总指数-110. 平均经济增长率 P44411. 需求拉动贡献度=(报告期最终需求量-基期最终需求量)/基期国内生产总值112. 需求拉动贡献率(拉动率)=需求拉动贡献度/经济增长率1=最终需求增加量/国内生产总值增加量13. 宏观经济效益=产出量/投入量14. 中间投入率=总产出(元)/中间投入(亿元) 正指标15. 中间投入率=中间投入(元)/总产出(亿元) 逆指标16. 中间投入产出率=国内生产总值(元)/中间投入(亿元) 正17. 中间投入产出率=中间投入(元)/国内生产总值(亿元) 逆18. 社会成本净值率=物质生产部门的国内生产总值(元)/物质生产部门总成本(百元)19. 社会成本利税率=物质生产部门上缴利税总额(元)/物质生产部门总成本(百元)20. 社会劳动生产率=国内生产总值(或总产出)/就业人员年平均人数21. 社会生产物质消耗=国内生产总值/物质消耗总额(或固定资产折旧)22. 资金产值率(或资金利税率)=国内生产总值(或全社会上缴利税额)(元)/(全社会固定资产平均净值 (百元) +全社会流动资金平均余额(百元)23. 投资效果系数=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元)/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百元)24. 投资系数=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25. 技术进步的经济效益=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元)/(报告年固定资产增长额 元+ 报告年流动资金增长额 元)26. 国民经济效益总评价分数=各经济效益评价指标的得分27. 国民经济效益综合指数= 某项经济效益指标报告其数值/该项指标的全国标准值权数总权数、28. 单项功效系数=(指标的实际数值-该指标不允许值)/(该指标满意值-该指标不允许值)40-6029. 国民经济综合功效系数=(单项功效系数该指标的权数)/权数总和 P458 45930. 经济效益累计增长量=报告期指标数值-固定基期指标数值31. 经济效益逐期增长率=报告期指标数值-前一时期指标数值32. 经济效益序时平均数=各时期产出指标的平均数/各时期投入指标的平均数=分子数列的平均数/分母数列的平均数33. 经济效益指标的发展速度=报告期经济效益指标数值/基期经济效益指标数值 =产出的发展速度/投入的发展速度 P46134. 经济效益的平均发展速度 P46135. 中间投入产出率=中间投入率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的比重36. 中间投入产出率指数=中间投入率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的比重指数37. 社会成本利税率=社会总产值/总成本物质生产部门GDP/社会总产值物质生产部门利税总额/物质生产部门GDP=社会总成本总产值率物质生产部门GDP占社会总产值比重物质生产部门的利税总额占GDP得比重38. 社会成本利税率指数=社会总成本总产值率指数物质生产部门GDP占社会总产值比重指数物质生产部门的利税总额占GDP的比重指数39. 社会劳动生产率=劳动技术装备程度固定资产利用率=固定资产原值/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原值 40. 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劳动技术装备程度指数固定资产利用率指数41. 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总产出/就业人数国内生产总值/总产出42. 按国内生产总值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按总产出计算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指数国内生产总值占总产出比重指数43. 经济发展速度对经济效益的相对指标=国内生产总值的发展速度/国民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发展速度44. 国内生产总值发展速度=社会劳动生产率发展速度就业人员发展速度45. 由于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而增加的国内生产总值=(报告期社会劳动生产率-基期社会劳动生产率)报告期就业人员数46.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固定资产投资率投资效果系数=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上年国内生产总值报告年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额/上年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47. ASHA综合指标体系计算公式:ASHA=(就业率识字率人均GNP增长率平均期望寿命)(人口出生率婴儿死亡率)48. 强国公式 Mt=1/2 P (S+E) P=人口数 S=钢产量 E=能源产量 Mt= t时期的国力指标49. RS 克莱因国力方程 Pp=(C+E+M) (S+W) Pp为国力,是看到的国力并非潜力 C为基本实体(人口+领土) E为经济实力 M为军事实力 S为战略目标 W为追求国家战略意志50 。我国测定的综合国力的方法研究 P47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