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测量专业总结.

上传人:栀**** 文档编号:107832667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9.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程测量专业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专业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工程测量专业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程测量专业建设总结二零一五年六月1工程测量专业建设总结我校工程测量专业于2013 年 4 月被列入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项目,实施两年来,我们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人社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的意见 和关于印发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文件精神,严格按照专业建设任务书要求,积极推进专业建设, 在“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等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我们对照示范校建设任务书确定的项目建设任务,对项目建设完成情况、建设效果、专项经费使用情况等进行了认真全面的自查总结, 现将有关建设情况总结汇报如下:一、项目建设基本情况(一)项目建设总体情况本项目按任务书要求,共有3 项建设任务, 19 个子任务。其中,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6 个子任务,师资队伍建设 6 个子任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7 个子任务。目前,项目建设内容全部完成,完成率达100%,部分任务目标超额完成。经过两年的示范校建设, 工程测量专业进一步深化了与市内外企业的合作,成立了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构建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方案并予实施。建立以“能力为本位、岗位需求为导向”的课程体系,突出了技能训练,改革了教学模式和评价方法, 研发了专业和岗位对接的校本教材,2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 本专业学生就业率95.5%,对口就业率达90%。制定并完善了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实践锻炼和提高的制度,完善了聘请行业企业专家、能工巧匠担任兼职教师制度,建设了融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于一体的校内外实训基地, 能够满足课程教学和顶岗实习的需求。建立并完善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体制,完成了专业建设任务书中确定的各项建设任务。(二)建设工作机制与举措在学校示范校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成立以专业科长为组长,以骨干教师为组员,以校领导为督导,全员参与的专业建设工作组,对 186 个验收点确定的任务进行分解,明确任务、责任人,确保专业建设顺利进行。 成立由行业、 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为专业建设出谋划策,提高专业建设的科学性和合理性。成立以专业带头人为组长的一体化课程改革小组,全面负责课程改革、 课程资源建设工作。 在制度保障上, 建立健全包括项目建设领导责任制和项目负责人制度,做到组织落实、人员落实、责任落实、方案落实、资金落实、奖惩落实。建立健全工程测量专业建设管理、教学督导及教学检查、教师队伍建设、实训设施及基地建设、教学资源建设、教学质量考核、毕业生就业指导等一系列规章制度,专业建设小组定期对项目进行考评、定期检查,总结交流建设经验,使专业建设的各个项目及各个环节的管理规范化、制度化。二、专业建设进展情况(一)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3我们依据专业与产业、 职业岗位对接、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改革原则,成立了由行业、企业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在充分调研、论证的基础上,构建了“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而形成了符合甘肃行业企业实际、特色鲜明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根据行业、企业生产、职业岗位、生产过程要求和职业资格标准重构了专业课程体系和内容,与企业专家共同研究确定课程建设方案、制定了线路工程测量、计算机在测量中的应用 、公路勘测设计等核心课、精品课程的课程标准和教学计划,共建共享测量仪器操作实训仿真软件的建设,突出行业企业需求、能力培养和地区特色,并不断推进课程体系改革,完善了课程大纲和课程计划,完成校本教材建设。编写并出版了全站仪实训教程、控制测量实训教程、线路测量实训教程等校本教材及生产实训校本教材。 在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化资源,采用多媒体教学,实施了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推进了专业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我们完善了本专业数字化教学资源库建设,以信息化资源建设为手段,推动专业教学资源库开发建设。推进精品核心课程建设,完成了校本教材课程考核标准、教学课件、教学视频、试题库、模拟仿真系统、虚拟仿真实训室、网络课程等教学资源建设工作。(二)师资队伍建设我们根据教学改革实际需要,制定教师队伍建设规划 , 明确专业带头人培养、骨干教师培养、 “双师型”教师培养、兼职教师队伍建4设等目标任务,以双师型素质教师培养为重点,采取到企业实践、高校进修、出国培训、参加国培、省培、校本培训、专业理论教师与实习指导教师、青年教师与老教师结对子等途径进行培训, 通过公开课、示范课、说课、 集体备课、优质课评比等多种形式提高广大教师的师德素质、专业技能和教学教研水平。如:选派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参加国家、省级培训进修,学习中职教育的新理念、新思路;每年安排专业教师到甘肃伊真集团等企业进行工作实践和技术交流, 提高实践教学能力及技术服务能力。多次参加“职业教育内涵建设” 、“职业教育教师教学能力培训” 等师资培训, 提升专业教师的专业建设与教学改革能力。 2013 年以来,聘请工程测量专业专家、企业领导作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专家, 参与学校专业建设和课程改革, 与校内专业带头人一起组织领导教学团队进行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 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 为培养双师素质教师的专业理论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技能, 2013 年安排专业课教师 3 人/ 次参加校外培训,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共 284 人天; 2014 年安排专业课教师 10 人/ 次参加校外培训,教师到企业进行实践锻炼共 277 人天;两年多来,共培养专业带头 2 人,培养 7 名能够进行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技术服务的“双师型”骨干教师。聘请了 5 名企业工程技术方面专家和实践经验丰富、技术技能娴熟的“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师德高尚、素质精良、专兼结合的师资队伍,完成了任务书中确定师资队伍建设任务,达到了预期目标要求。(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建设5我们在专业建设过程中, 不断加强校企合作, 在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完善了校企合作管理制度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管理制度,修订顶岗实习指导教师职责、学生企业实习评价考核体系等管理制度文件。又与14 家企业建立起良好的合作关系, 签订校企合作协议及互为基地协议, 定期召开校企合作洽谈会, 到合作企业回访, 学生、教师深入企业实际,参与企业实际生产, 完成实习教学任务。 聘请企业专家承担实习教学项目,引入企业文化,全面推行6S 管理,营造真实的职业环境和职业氛围。三、项目资金投入、使用与管理情况我们严格项目资金使用和管理, 实行专账专户管理,专款专用,采购项目一律公开招标 , 无违反财务管理制度的现象。本专业建设项目计划投入中央财政资金198 万元,其中用于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 106 万元;用于师资队伍建设38 万元;用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机制建设54 万元;详见建设项目资金年度预算及使用汇总表:建设项目资金年度预算及使用汇总表项目建设内容资金预算投入(万元)实际支出类别2013 年2014 年 合计( 万元)人 才 1人才培养模式创新55108.6000培 养 2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创新30306058.6900模 式 3教材建设881616.0000和 课 4教学模式改革2244.00006程 体5学生评价模式改革2244.0000系 改6信息化教学资源建设661212.0000革小 计5353106103.29001专业带头人培养4488.02212骨干教师培养3365.7000师 资3“双师型”教师培养2243.9699队 伍4青年教师培养2243.5017建设5兼职教师队伍建设2243.68716教师进修和培训661212.4435小计19193837.32431.校企合作 , 工学结合机制建设2244.0000校 企2.校企合作模式创新2244.0000合 作工 学3.校企资源共享建设2244.0000结 合4.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社会服务2244.0000运 行机 制5.实践教学环境建设20183841.4931建设小计28265457.4931合 计10098198198.1074四、贡献与示范(一)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随着我校工程测量专业重点专业建设的深入推进 , 带动了整个专业群的发展 , 招生规模不断扩大,本专业现有在校学生 129 余名,近7两年来,已向社会输送了75 名毕业生,建设期内,我们充分利用教学资源,面向企业、行业、下岗转岗工人等开展各类社会培训 400 人次。共完成各类职业技能培训与鉴定 75 人次。专业教师为企业进行技术服务。一些优秀毕业生已迅速成长为公司的业务骨干或者业务主管。(二)示范与辐射1、带动学校整体办学实力提升通过示范校建设, 提升了本专业办学实力, 提高了专业建设的现代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推动了学校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模式改革,带动了相关专业整体发展。 招生规模大幅提升, 毕业生供不应求。加强了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 满足了学生认识实习和部分生产实训的需要。同时按“真实、综合、可动、可测”的建设目标建设实训室。形成了校外、校内实习基地群“双群互补”的局面。2、对其他地区和学校起到示范、带动和辐射作用通过示范校建设, 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公开出版和开发校本教材 4 套,多所学校前来考察交流, 在促进了自身专业建设的同时带动与辐射兄弟学校共同发展。 有 2 篇教学论文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建成 4 门主要核心课程的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及教学资源库,为同类学校相关专业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提供资源, 实现优质资源共享,带动本区域内同类学校的发展。五、建设成果及成效(一 )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成效显著81 、深化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工程测量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过程中,加强与行业企业合作,在专业带头人的带领下, 成立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调研小组,形成了工程测量专业人才需求调研报告 、工程测量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调研报告 ,与行业企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扩大了订单培养、冠名班规模,校企合作共同培养专业技能人才。2. 构建了理实一体化的课程体系在 2013 级专业班中实施了新的课程体系, 2014 年组织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对课程体系实施效果进行论证, 在此基础上对课程体系进行了进一步的修订和完善。 完成了线路工程测量、公路勘测设计等 3 门核心课程建设和 6 门专业课程标准的制订及校本教材建设, 在专家充分论证的基础上,分别在 2013 级、2014 级专业班级中使用新的课程标准和校本教材。3. 全面推行了理实一体教学模式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全面推行理实一体化教学,采用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模拟教学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手段,使课堂教学与车间实训、 学习与生产相结合, 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参与,在“学中做、做中学” ,教学效果明显提升。4. 开发专业教学资源库,实现了优质资源共享完成了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 主要包括校企合作运行机制、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实习实训管理文件、国家标准和行业企9业标准、教学课件、视频资料、模拟仿真系统、教学案例及试卷库等方面的内容。通过两年的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专业人才培养质量得到显著提高。学生获得“双证书”率均为100%,为学生就业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2013 届、 2014 届毕业生就业率平均为 95.5%,对口就业率均在 90%以上。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欢迎,供不应求 , 用人单位普遍反映毕业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强。( 二) 形成了专兼结合、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1. 专业带头人水平显著提升在专业建设实践中,选拔、培养专业带头人两名,专业带头人的专业水平、教学设计及课程改革的能力不断提升, 承担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精品课程建设牵头工作,在专业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2. 骨干教师团队作用凸显近两年来,培养骨干教师 4 名,他们参加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体系开发、课程建设和实训基地建设等工作,发表教科研论文 2 篇;编写教材 3 套;参与精品课建设 1 门。3. 双师素质教师能力增强经过两年建设,已形成一支师德优良、业务过硬、规模稳定、专兼结合、“双师”结构合理的优秀教学团队。目前该教学团队共有 16 人,其中专任教师 11 人,兼职教师 5 人。专业教师中具有双师素质的比例达 81%,其中取得中考评员证书的教师有 4 名,具有工程师证书的教师有 3 名,双师素质教师的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和实践教学技10能明显提高。青年教师积极参加各类专业技能竞赛,在全省技能大赛取得有 2 人取得一、二、三等奖的好成绩。4. 兼职教师队伍稳定从企业行业聘用相对稳定的 5 名实践经验丰富、精通建筑工程施工技术和生产流程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 参与学校专业建设, 承担学生顶岗实习、 生产性实训等专业课程的教师教学工作, 兼职教师承担专业课时比例逐年增加,到 2014 年,兼职教师承担的专业课程学时比例达到了 14%。(三)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运行机制更加完善1.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建设取得实效在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 成立了由行业企业专家参与的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并制定完善了校企合作机制、 校企合作管理制度、教师企业实践制度、 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等一系列制度。 增加了稳定的校企合作实训基地, 实现校企资源共享, 每年定期召开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工作会议, 邀请用人单位参加学校组织的毕业生供需洽谈会,提高了就业质量和毕业生社会竞争力。2. 建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企业实习模式两年来,在巩固原有实训基地基础上,又与14 家企业签订了校企合作、互为基地协议,建立稳定的校企合作关系,有效满足了学生顶岗实习和教师企业锻炼要求。同时,企业参与学校的课程建设、企业文化建设,派专家进行授课、 指导,教师深入企业, 参与实际生产,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学生实习进企业,工学结合,实现了从课堂教11学到仿真实训到全真实训的转变,6S 管理进车间、企业文化进校园。为企业提供了技能人才,实现校企互利双赢,共同发展。3 、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效显著校内实训基地建设任务按计划顺利完成并正常运行,扩建完善光学水准仪、光学经纬仪等 4 个实训室,新建工程测量施工放样实训场地,为理实一体化教学及专项技能训练提供了有力保障。六、改革与创新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通过构建“ 5+1”培养模式(即“练就一副好身体、书写一首规范字、取得一个毕业证书、 取得一个岗位证书、取得一个职业资格证书”,“加 1”是指考取一所高等院校) ,培育专业技能人才。这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一种育人模式, 其最大的特点使学生学习目标具体化、技能化,可操作性强。其主要做法如下:一是坚持育人为首,不断完善“ 5+1”人才培养模式;二是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以健体练字为平台、强化素质养成教育;以建设特色校园文化,发挥环境育人作用。三是推行“三证书”制,培育专业技能人才;四是建立学生成长档案,实行三阶段考核评价;五是搭建中高职衔接桥梁、拓宽学生发展空间。六、存在问题与思考1 、人才培养模式与课程体系改革需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模式还需不断完善, 要认真研究建筑行业的特殊性, 针对建筑行业特点深化校企之间的产教结合。在基于工作过程系统化课程体系实施的过程中, 需要随着社会人才需求及岗位要求的变化,对课程体体系进行不断的调整与完善。2 、需进一步加强双师素质教师培养12随着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不断深化,需要大批既能从事理论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师角色,也能担任生产一线工程技术人员角色的双岗双师素质教师。为保证理实一体化课程的教学效果, 还需要继续加强教师企业实践,加大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力度,使其充分具备胜任双师双岗教师的能力。3 、加强“ 5+1”人才培养模式与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融合重视打造学生健康成长环境, 营造全方位育人氛围, 强化素质养成教育,全面推行“三证书”制,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完善多元评价机制,培育专业技能人才。13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演讲稿件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