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上传人:艳*** 文档编号:107802823 上传时间:2022-06-15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20.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临床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的效果。方法:选取205例行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240枚息肉大小、部位、病理特点以及内镜治疗情况。结果:240枚大肠息肉在内镜下治疗均取得成功;错构瘤性息肉8枚(3.33%),炎性息肉33枚(13.75%),增生性息肉75枚(31.25%),腺瘤性息肉124枚(51.67%)。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单以及痛苦小治疗方法,虽然存在一定并发症,但相对手术较为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大肠息肉;结肠镜;高频电治疗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生活环境的改变,大肠癌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而大肠息肉是大肠癌癌前病变的常见疾病,治疗大肠息肉,特别对直径2 cm息肉,能有效降低大肠癌的发病率1。近年来,采用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9年1月2011年1月在我院行内镜下治疗大肠息肉患者205例,共240枚息肉。其中男103例,女102例;年龄2983岁,平均(63.8114.96)岁;病程8 d8年;单发息肉184例,多发息肉21例,最大息肉4.0 cm3.5 cm。临床症状为腹痛、腹泻、便血以及排便困难。排除伴有明显凝血功能障碍以及具有家族性息肉病患者。 1.2 方法:术前禁食12 h,做好清洁肠道等常规准备。患者选择侧卧位,调整内镜视野,将病变部位置于视野67点处,方便操作。使用圈套器轻轻牵拉息肉,离开消化道壁,避免出现异常电流损伤黏膜组织。要根据息肉大小、形态和部位,选择不同治疗方法。对于直径0.5 cm的小息肉可选用30 W电热活检钳电凝灼除;直径0.52 cm广基亚蒂息肉或直径2 cm有蒂息肉可行高频电切除,切割部位与息肉根部大约保留0.5 cm距离,免得组织灼伤过深致穿孔;直径2 cm广基无蒂息肉将生理盐水注入息肉基底部12点,1.0 ml/点,使息肉明显隆起,避免圈套切除时损伤肌层及浆膜层。圈套器套住息肉基底部上提形成“假蒂”, 3040 W电凝电切波反复交替使用,经过23次分块切除息肉,切除后密切观察是否出血或残端是否过长,如出现以上情况则使用电凝波止血和切除过长残端,息肉送检。术后嘱患者卧床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及热水浴,禁食12 d,后进少渣饮食,口服或静滴消炎药及黏膜保护药物,密切观察生命体征、腹部症状及体征以及大便性状,定期随诊检查。 2 结果 240枚大肠息肉在内镜下治疗均取得成功。患者出现术中渗血3例,经局部电灼或加用钛夹后出血停止;术后便血2例,均在术后58 h发生,其中1例经对症处理后好转,另外1例出血量偏多,经结肠镜加用钛夹后出血停止,全部患者均无出现穿孔。 病理类型:错构瘤性息肉8枚,占3.33%;炎性息肉33枚,占13.75%;增生性息肉75枚,占31.25%;腺瘤性息肉124枚,占51.67%。腺瘤性息肉中管状腺瘤79例,绒毛状腺瘤41例,管状绒毛状腺瘤4例,详见表2。 表2 腺瘤性息肉的病理类型(例) 病理类型 例数 不典型增生 癌变 无 轻度 中度 重度 管状腺瘤 79 36 32 9 2 2 绒毛状腺瘤 41 12 18 8 3 1 管状绒毛状腺瘤 4 1 2 1 合计 124 48 51 19 6 3 术后随访196例患者,随访率占95.61%。术后半年内患者均无迟发出血、穿孔等并发症,3个月结肠镜复查,2例侧向发育型息肉复发行电切治疗,其余创面愈合良好。术后病理癌变2例,其中1例残基部见癌细胞,实施外科手术治疗,1例残基部未见癌细胞未作任何处理。 3 讨论 大肠息肉是消化系统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大约占结肠镜检查的16.4%42.6%,且随着年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高2-3。大肠息肉根据病理类型分为错构瘤性息肉、炎性息肉、增生性息肉和腺瘤性息肉。腺瘤直径1 cm癌变几率为0.3%0.5%,1 cm直径2 cm癌变几率为3.6%9.5%,直径2 cm癌变几率为6.8%46%4。本组腺瘤性息肉占51.67%,因此,早期发现大肠息肉并及时切除,可以有效预防大肠癌的发生,改善大肠癌预后。 对于大肠息肉应该是见瘤即切,全瘤切除5。目前,经内镜切除是大肠息肉首选治疗方法,主要有高频电凝切除法、尼龙丝结扎法、激光、微波灼除法以及氩离子凝固法等。其中高频电凝切除法目前应用范围最广,该方法无神经效应,对机体心肌没有影响,安全性能较高,可一次性根治切除消化道息肉,也可以分期、分块部分切除,明显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6。 笔者通过经内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有几点经验:严格掌握适应证、禁忌证;术前各项准备充分,特别是肠道准备对整个治疗过程的成败有着至关重要作用;术中可进行麻醉处理,使患者在无痛状态下操作,术者动作准确、敏捷、轻柔,多采用拉镜法及拉镜旋转法进镜,尽量减少患者不适感;并发症防治。电子结肠镜下切除息肉的并发症主要为出血、肠穿孔。据文献报道,出血发生率为1.5%,肠穿孔发生率为0.4%7。因此,我们必须熟练掌握高频电切除息肉的方法与技术,选择合适的电凝电切功率。老年患者的多发性息肉一次圈套摘除不应大于5枚8。息肉电切各点之间要保留正常肠黏膜,避免电切过于集中导致出血、穿孔等并发症。同时需按时复查,早期发现新生息肉以及复发情况。有文献报道,结肠镜下切除腺瘤样息肉,并在结肠镜随访过程中及时切除复发及再生腺瘤,可将大肠癌发病率降低76%90%,可见,按时复查随访显得非常重要9。 总之,内镜下高频电切大肠息肉是一种安全有效、经济简单以及痛苦小的治疗方法,是目前治疗大肠息肉最佳手段,虽然存在一定并发症,但相对手术较为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4 参考文献 1 翁敬飚,刘正金.老年人大肠息肉200例诊治分析J.海南医学,2010,21(18):30. 2 侯鹏飞,崔 征,王振宇,等.内镜下治疗消化道息肉的诊疗体会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8,17(26):4140. 3 江爱莲.内镜下高频电圈套治疗消化道息肉352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2009,15(2):193. 4 田丽华,朱 勤.内镜下高频电灼治疗上消化道息肉45例疗效观察J. 山东医药,2010,50(1):86.5 李荣洲,郑超秀,蔡积武,等.内镜下高频电凝电切摘除大肠息肉142例分析J.临床消化病杂志,2003,15(5):231. 6 凌 敏.大肠息肉160例临床分析J.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0):148. 7 曾庆贵,潘 越.大肠息肉的内镜下治疗J.中国内镜杂志,2007,13(8):885. 8 朱瞒然,申中秋,何丽娟,等.无痛肠镜下电凝切治疗小儿大肠息肉的安全性及疗效观察J.临床合理用药,2010,3(14):38. 9 卢 敏.结肠肠镜下高频电切术治疗小儿大肠息肉103例分析J.温州医学院学报,2010,40(1):84.第 7 页 共 7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工作总结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