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四年级数学下册 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平行线教案 沪教版教学目的: 1会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出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概念。 4知道在多功能三角尺上哪些线是互相垂直的,哪些是互相平行的。 5会用多功能三角尺画出已知点并与已知直线平行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前面我们学习了两条直线互相垂直的位置关系。(板书: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 想一想:同一平面内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还可能出现什么情况?请你用笔在本上画一画。 二、进行新课 1平行线的概念。 把学生画的位置图在黑板上画出来,让学生根据它们的位置关系进行分类,说出分类的理由。 师生共同分析:第与第组,十分明显属于相交。把第与第组图去掉,重点研究剩下的4组。 把这4组分别延长,看一看会出现什么情况。 两组直线延长后相交,应该归到相交的一类。另外两组表面上不相交,延长之后也不相交,像这样的才真正属于不相交的情况,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平行线。 板书课题:平行线 进一步研究上面的两组平行线,它们有什么共同特点?(都有两条不相交的直线) 是不是具备不相交的两条直线的一定是平行?通过教具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得出:在确定两条直线是不是平行线时,还必须考虑到它们是否在同一平面内。现在你能说一说平行线需具备什么条件吗?什么叫平行线?根据学生回答老师板书平行线定义: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列举生活中常见的平行线的例子。2. 平行线的画法。 引导学生阅读76页的图示,组织同桌之间讨论,你发现了什么?说说三角尺各种数字、各种刻度的含义。 观察三角尺哪些是互相垂直的刻度线,哪些是互相平行的刻度线?请同学进行交流。(1)学生看书自学,并思考:画平行线要用什么工具?怎样画平行线?引导学生阅读76页上半部分的图示,启发学生边看书边试着画一画,教师注意巡视指导。 教师出示视频示范,学生分步画。每画一步,教师巡视一下,注意纠正学生中的错误画法。(2)边演示边讲解,画平行线分三步: 第一步:固定三角板,沿一条直角边先画一条直线。 第二步:然后平移三角板; 第三步:再沿一条斜边画出另一条直线。 三、巩固练习 1. 做书上76页第4题: (1)画两条相互距离为1.5厘米的平行线。 (2)画两条相互距离为5厘米的平行线。 2. 判断下面的说法,对的画“” 错的画“”。 (1) 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2) 在同一平面内的两条直线叫做平行线。 ( ) (3) 在同一平面内不相交的两条直线叫平行线。( ) 3. 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4. 过直线外一点画已知直线的平行线。 附送:2019-2020年四年级数学下册 用字母表示教案 青岛版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第八册P2-3用字母表示数教材简析本信息窗所呈现的是黄河三角洲的美丽画面和文字说明。主要呈现的信息是黄河三角洲目前的面积和平均每年新增陆地面积。拟引导学生通过研究黄河三角洲逐年造地面积变化情况,提出有价值的数学问题,学习新知识,引出用字母表示数和求含有字母式子的值。教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中理解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初步掌握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会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学会含有字母的乘法算式的简写、略写方法。2.初步学会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 在探索用字母表示数的过程中,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3.在学习中逐步感受符号化思想,发展抽象概括能力。教学过程第1课时一、迁移引入、揭示新课师:你知道我们的母亲河指哪条河吗?你去过黄河三角洲吗?你知道那里有什么好玩地方吗?师:同学们的知识真丰富,数学上也经常用到字母,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设计意图通过教师与学生的谈话与交流,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的乐趣。二、设疑激趣、展开新课1.师生互动,猜年龄;师:你今年几岁了?(板书:的岁数 10岁)想知道李老师的年龄吗? 师:李老师比大25岁,我今年多少岁了?你是怎么算的?师:当1岁时,老师该多少岁呢?谁能用式子来表示?当2岁时,又该用哪个式子来表示?当50岁时呢?板书: 的岁数 老师的岁数10+251+252+2550+25 师用手势竖着指,示意引导学生观察:请你仔细观察这里什么在变?(年龄)什么没变?(师明确李老师比大25岁,这个数量关系始终没变。)用字母a来表示的年龄,那么老师的年龄应该怎么表示?为什么要用a+25表示? 师:在这里字母a表示什么?(表示的岁数)+25表示什么?含有字母a的式子a+25呢? 追问:a+25表示的是你们几岁时老师的年龄呢?(生:任一年年龄的时候) a+25表示的年龄与上面这样一个一个举例子比较有什么好处呢? 比较归纳,揭示课题:用含字母的式子可以表示人的年龄、书的本数等等这样的数量。这就是今天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板书课题:用字母表示数)设计意图创设情境,符合学生实际生活。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实例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是密切联系着的。三、运用知识,解决问题1.用字母表示数解决第一单元黄河掠影的信息窗一,以小组为单位完成(出示情景图)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师:你能用一个式子简明地表示出任何年份地造地面积吗?教师引导小结:这时候就出现了用字母表示数,通常用t表示时间,t年地造地面积表示为t25,可以写作25t2.t年后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引导学生分析:现在的面积(原来的 ) + 新造地的面积(增加的面积) 5450+25t求值:当t=8时,黄河三角洲的面积约是多少平方千米?学生试着解答。 全班订正。(强调不写单位名称) 师:今天我们上了一节与字母有关的数学课,生活中你见到用字母表示过什么吗?(生举例、交流)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造地面积的公式,并解释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符号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四、全课完善建构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用含字母的式子,还可以表示生活中许许多多的数量,那么用含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需要注意的呢?指名生说一说。2.省略乘号,写出下面各式 ; ;5;3;b;8;bb;1 3.课本第4页 3 、4、 5。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实效,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同时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五、灵活运用,拓展延伸学校体育组买了a个羽毛球,每个3元,买了20个排球,每个b元。下面式子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和小组内的同学相互说一说。3a 20b a-20 20b-3a 3a+20b 设计意图通过交流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六、课堂小结,自我评价师:这节课我们学了用字母和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如果让你为自己今天的表现打分,你想给自己打多少分?课后反思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重视创设情境,让学生在浓烈的情景氛围中,主动学习,积极的参与课堂教学活动。在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1)素材选取眼界开阔,现实性强而有教育意义。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黄河掠影”带领学生走进黄河,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黄河,在学习数学的同时,领略黄河的风采,感受祖国的美丽。(2)设疑激趣、展开新课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学生关注和感兴趣的年龄问题作为认识的背景,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与现实世界是密切联系着的。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让学生根据数量关系列出造地面积的公式,并解释每一个式子所表示的意义,给学生提供一个创造符号的机会,使学生体验到用符号表示数的必要性,建立字母式子的模型,充分体会用字母表示数的方法、作用和优越性。3.适当回顾,全课完善建构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加以练习,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实效,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同时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整个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激励智力探索和理解的课堂气氛,提供给孩子们进行数学交流的环境,同时又将自主探索融于其中,使学生学会学习,学会与人合作。(青岛北山小学 李秀芬)第2课时一、创设情境,复习新知。出示黄河边上一个小村庄的图画,村子旁边有一个池塘,课件出示儿歌: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师生做游戏:儿歌接龙: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两只青蛙张嘴,四只眼睛八条腿老师问:谁能用我们上节课学过的知识,找出规律,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a只青蛙a张嘴,2a只眼睛4a条腿)设计意图通过游戏的方式唤起学生的激情和学习的乐趣。二、走进村庄进行巩固练习。谈话:想去这个美丽的村子吗?在去的路上还要先解决一些数学问题,你们有信心吗?1.过河:村子旁的一条大河,大坝高154米,水面到坝顶的高度是x米。水面以下的大坝高度是( )米。集体分析问题,然后再让学生独立做。2.参观果园:谈话:刚才我们轻轻松松的过了河,继续往前走吧。(课件出示一个果园)看,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第9题:一篮香蕉:m千克一篮苹果:n千克 你能说出每个式子表示的意思吗?m-n mn 4m m2n小组交流,集体订正3.走进学校:(1)学校操场上正在进行一场篮球赛,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出示第7题:每投中一个得2分。小云投中了a个,小华投中了b个。小云得了( )分。小华得了( )分。小云比小华多得( )分。让学生独立完成,集体交流。(2)我们再到教室去看看吧,就参观4年级吧,看,黑板上的题你会做吗?出示第8题:磁悬浮列车的速度可达到432千米/时,进站前,平均每分钟减速a千米。6分钟后,速度减少了( )千米;9分钟后,速度为( )千米。第二问可以先小组内讨论,然后再让学生做。4.穿过树林:师:学校前面出现了一片树林(课件出示第10题)速生杨的树径每年大约增长3厘米。如果栽种时的树径魏5厘米,x年后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当x=6时,这棵树的树径是多少厘米?第二步求式子的值。由于题目的内容离学生的生活较远 , 学生对题中所说的事情比较陌生。练习时 , 可先给学生讲清题目说的是什么事情 ,待学生弄明白题意后 , 再进行练习。课件继续显示:速生杨的面积是100公顷,松树的面积比速生杨多了x公顷。当x=80时,松树有多少公顷?让学生独立做,集体订正 设计意图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以参观地点的转移呈现问题,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练习的实效,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的同时,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同步发展。同时让他们再次感受到通过自己的努力换来成功的喜悦,把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延伸了下去。三、评价鼓励,全课总结谈话:这节课,我们参观了黄河边的村庄,解决了有关的问题。每一个同学都开动了脑筋,通过与周围同学的密切合作和自己的主动探索获得了许多知识。谁想说一说在这节课上我们连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四、布置作业第6-7页1214题。教学反思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中,突出了以下特点:1.创设情境,激发学习兴趣选取了生动的素材,使教材情境富有生活气息。在本课引入时,我设计了参观黄河边上一个村庄的情境,这个情境和上节课的情境相连。我创设了一组组情境串来激发他们的情感:过河、走进果园、参观学校,复习了用字母表示数;走进树林,复习了根据字母所取的值求出含有字母的式子的值。整个过程和学生的生活处处相融,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2.适当的对回顾知识的方法给予指导。在对知识进行回顾的时候,教学中教师注意了适当的对回顾知识的方法给予指导。如:每一小环节教师都引导总结“把你的方法说给大家听听?”;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后,在引导进行比较、归纳;课尾再来一次“谁想说一说在这节课上我们复习了哪些内容?你有什么收获?”进行整理。总之,将教师生动的语言和多媒体巧妙的结合在一起,设置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好胜心。变枯燥、抽象的数学学习为生动活泼有趣的参观活动,使学生在进一步巩固中得到提高,也发展了能力。(青岛北山小学 魏红峰)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