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研究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105039503 上传时间:2022-06-11 格式:DOC 页数:115 大小:25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15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15页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1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缺位研究结题报告沛县栖山镇后孟小学 赵文杰一、研究背景:近年来,由于社会开展带来的种种变化,我国学校教育和儿童开展受到了冲击和挑战。调查说明,在我国中小学中间,约1/5左右的儿童青少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心理行为问题,如厌学、逃学、偷窃、说谎、作弊、自私、任性、耐挫力差、退缩、焦虑,抑郁等等种种外显的和内陷的心理行为问题。这些心理行为问题不但严重地影响着儿童少年自身的健康开展,而且也给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巨大的困扰,直接影响学校教育任务的完成和教育目标的实现,因此,在学校教育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十分迫切的和具有重要意义的举措。改变人们的观念,走出这些误区,根据学生生理、心理的开展特点,运用有关心理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开展和素质全面提高,是广阔教育工作者所面临的一项紧迫任务,因此我们提出了对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这一课题,希望在此研究中寻找到小学里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较好的教育方式。二、研究目标和内容1、研究目标:通过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探索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途径、模式,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全面、和谐的开展,从而为学生的全面开展提供良好的根底。2、研究内容:1.小学学校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模式;2.小学生心理健康群体辅导的方法和途径;3.小学生个别心理咨询的方法。三、研究原那么:1、整体性原那么首先,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不仅是对有心理健康问题的学生;其次实验班全部的教育活动和教师的教育态度与方式都应按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与要求,对学生进行协调一致的教育,在整体运作之中,每一位教师都应成为心理教育者。2、开展性原那么小学生是开展中的人,他们的心理也处在开展之中,这就决定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应是开展性教育模式,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的一切工作都要围绕着“促进开展进行,着眼点重在通过积极地指导学生日常的学习与生活,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开展。3、差异性原那么在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异,因此确定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应当遵循差异性原那么。不仅要尊重个体差异,还应尊重年级差异。考虑不同年级、不同学生的心理,这是保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前提。同样,对不同特点的学生还可分类进行指导与教育,如离异家庭的子女或不同心理,行为问题的学生往往需要特殊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与活动。4、活动性原那么根据实践性与应用性的要求,在确定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时应突出活动为主的特点,把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渗透灵活多样,富有情趣的活动中,发挥心理教育活动的优势,注重活动过程的教育作用。在学校心理健康的内容中,创造性地设计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与游戏,如角色扮演、绘画、想象、辩论、演讲、表演等,让学生在活动中,在参与中,在亲身的体验中获得成长与开展。四、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研究对象:采用团体抽样的方法,确定如下班级:低年级二个班学生班主任中年级二个班学生班主任高年级二个班学生班主任2、研究方法:1实验法:分别在低、中、高段年级用科学方法抽取局部班级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2个案研究法:整理典型个案实录,作出分析评点,研究策略的有效性与可操作性;3调查法:问卷、座谈、采访、了解心理健康状况及研究效果;4资料文献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5观察法:在教学实践中,观察被研究对象的心理有关方面的开展;6理论联系实际法:查阅国内外有关文献资料,加强理论探讨,为实践指明方向。7课堂渗透法;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理论的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课堂学习活动中认知、情感与行为技能。3、研究策略:借鉴相关课题研究经验和结果,坚持整体性原那么和差异性原那么,突出活动性原那么和开展性原那么,既面向未来,又要脚踏实地有步骤有重点地开展研究工作。本课题研究采取整体设计、分步实施、立足实践。本课题研究过程采取开放式设计,动态式控制,分期分批收获研究成果的策略,开放式设计:研究方案的制定,充分听取专家、领导和各位教师的意见。动态控制:边实施边研究边修改,不断完善。分期分批收获科研成果,注重研究过程的不断总结和提高,注重阶段性成果的形成和推广。五、研究进程一准备阶段查阅文献,组建研究小组,学习理论,收集资料研究修改并完善实施方案。二实施阶段第一阶段:准备,并做好实验班与对照班学生心理测试工作,确定研究对象。第二阶段:对实验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及时做好各项记录、分析、小结等工作。1有方案地在课堂中安排心理健康教育课程。2做好各项周围环境辅助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2做好心理咨询室的个别咨询工作,选取案例作重点观测,写出案例报告;第三阶段:在继续深入实验的同时,注意收集资料,分析研究。三总结阶段整理研究材料,完成课题研究报告;接受课题研究的检查鉴定。六、预期成果:1、相关的调查报告;2、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论文;3有关“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案例;4、有关的典型个案研究案例;5、结题报告。七、研究的动态描述:一我们的调查:为了进行有目的、有方案地研究,我们在实验研究开始时就用团体抽样的方法确定了研究对象,每个年级一个实验班和一个对照班。然后对这些班级的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对调查结果的分析:把实验班与对照班的心理检出率比拟一下,在这实验前的阶段,实验班与对照班心理检出率相差不大。从各方面心理检出率来看,学习焦虑稍高于其他方面的焦虑。具体分析:1、学习焦虑:学习焦虑问题稍为严重,学习焦虑的学生达22%左右,稍高于一些专家提出的1020%的比例。高、低段学生的学习焦虑水平高于中段学生,低年级学生由于刚从以游戏为主的幼儿园来到以学习为主的小学,心理一下子难以适应学习,因而会出现较高的学习焦虑。中年段学习焦虑水平最低,而到了高年级又有上升,是由于学习内容逐渐加深,而且面临毕业考,再加上择校的压力,父母的催促,都使学生产生学习焦虑。适度的学习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心理体验,它不仅不会影响学习,而且会促进学习。过分的学习焦虑是由于那些学生成绩不好而受父母和教师批评,被同学瞧不起,受到了斥责、批评和歧视,久而久之便会产生过强的学习焦虑和考试焦虑,尤其当学生认为学习成绩的评价威胁到他的自尊时,学习焦虑会格外严重。学习焦虑会对一些学生的性格产生负面影响,如自卑、敏感、疑心重、封闭等。对学生焦虑过强的学生,除了要端正他们的学习态度,教给他们正确的学习方法以外,最有效的方法是给他们提供更多成功的时机。家长和教师应当尽量减少对他们的斥责,给予更多的鼓励和赞赏。学习焦虑是一种心理问题,而许多家长和教师将学生的厌学视为一种思想问题而非心理问题。思想教育的结果使得学生的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我们应该对患有学习焦虑的学生进行心理疏导,与他们做朋友,倾听他们的苦恼,平等地与他们交流,特别是要为他们“减负,改变学习成绩不好就一无是处的评价体系,增强学生的自信心。2、人际焦虑倾向:在校生在人际交往方面存在心理障碍的学生占10%左右,大多数的学生没有人际焦虑。调查发现,女生焦虑问题比男生多一些,女生比男生更焦虑的原因国内外曾有不少研究,如国外许多社会角色期待理论认为,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社会对女生的要求更高,女生的一举一动要符合社会标准、社会道德,因此女生想得较多,焦虑水平也较高。女生比男生更为焦虑还与女生的生理、心理开展特点有关。女孩子虽然观察问题较细致、全面,但也较斤斤计较,并且比拟注重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假设看到自己某方面不如别人,就易产生自卑心理。另外,女孩子的依赖性较强,独立性不如男孩,都可能使女生产生比男生更重的焦虑。对于个别严重焦虑者要进行专门的心理辅导,对于大局部学生,要利用各科教育,协调学生的人际关系,营造健康和谐的心理气氛,开展学生积极的人际关系。3、孤独倾向:调查发现,我校有孤独倾向的学生较少些,占被调查人数的5.2%左右。我校大局部学生都是乐群的,特别是中段学生,经过小学几年的集体生活后,越来越合群,孤独倾向很低。孤独倾向多由自卑引起,而引起自卑感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由于学习成绩不好,有的是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有的是由于躯体缺陷等。也有一些自视清高的学生有孤独感。对于个别有孤独倾向的学生,我们要尽可能创造一些时机,让学生们表达彼此的关心和友爱,满足他们爱的需要、归属的需要和在群体中对快乐的追求。4、自责倾向:有自责倾向者占被查人数的6.5%左右。这些学生自我评价低,自我轻视,经常自己责备自己,其行为受悲哀和忧郁情绪的支配,背后可能掩盖着敌意和攻击。自责倾向的形成与家长的严厉管教,得不到教师的重视和受到同学的嘲笑等有关,对自责倾向强的学生应当尽可能多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和受到成认的欲求。自责倾向的根源是对失去别的人的爱的不安。如果学生有过被父母、教师、朋友抛弃的经历,往往会形成自责倾向。对于这些学生,我们要沟通家长,减少对他们的斥责和限制,为他们创造施展才能和获得成认、表扬的时机,不断提高他们的积极性和自信心。5、过敏倾向:有过敏倾向的学生占4.5%左右。他们有点“神经质,爱哭、害怕、担忧、小心眼。过敏倾向的人有一点事就放不下心,对周围的事和家人特别敏感,决定事情不果断。过敏倾向多是家庭原因造成的,如父母有神经质,或者家庭关系紧张,家庭状况恶劣等。对于这些过敏倾向强的学生,我们要从指导家长开始,从调整家庭环境入手。另外,要开设学校心理咨询室为这些学生进行有关人际脱敏主题的心理辅导。6、身体病症。有4.3%的学生有超过正常范围的生理上的反响,相对而言,中、高段学生比低段学生少。身体病症经常表现为一些不良生理反响,如出汗、头昏、头痛、呕吐、失眠、食欲不振、消化不良、头痛、疲劳等病症等。这些身体病症并非全由生理上的病因引起,与焦虑有很大关联。小学生由于不能及时排解心中的烦恼和郁闷,便以身体病症进行逃避。这时,对身体病症直接进行治疗是没有用的,我们要解决其真正原因焦虑,即帮助他们正视焦虑,提高克服焦虑的勇气,找到焦虑的原因。先消除焦虑病症,身体病症才能彻底根治。7、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在调查的学生当中,在恐怖倾向和冲动倾向的学生占10.2%和8.4%。恐怖倾向多表现为胆小,其中以怕黑暗地方者居多,成害怕的性格。小学生的恐怖倾向往往与对失败、失望和惩罚的不安混杂在一起。我们要沟通家长,让家长和教师都减少像救世主似的过分保护和过分约束,对他们进行独立生活能力的训练,增强他们的独立性。冲动倾向者表现为坐立不安,小动作过多,好发脾气,严重者会骂人、打架。他们当中有些人是遗传原因造成的,更多的人那么是属于生活习惯不良或心理不健康。我们应当帮助他们端正态度,正确对待冲动,同时教给他们克服冲动的正确方法,如注意转移法,心情调节法,情绪宣泄法等。二我们的实验:1、根据以上测试结果,我们做了以下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对于对照班,像往常一样不开健康教育辅导课,照常进行学习、生活。对于实验班,我们有方案地做好一系列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待实验结束后,再检测实验结果,与对照班进行比拟、分析,总结实验结论。在实验班,我们实施了以下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1以心理健康课为主渠道,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是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具体化,其中心和主旨是面向全体小学生,旨在全面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包括良好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形成和开展,提高心理素质,因而小学生健康心理辅导的内容是多方面、全方位的。为了提高心理健康教育的可操作性、实效性,我们在实验班开设每周一节的“小学心理辅导课。我们采用的教材是由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组和心理素质教育研究中心编著的、开明出版社出版的?小学生素质培养?。这套教材分年级编排,教材内容较符合小学生实际,比拟适用。于是这成为我们根据学生整体心理素质培养的固定性的课程内容,同时我们有时也针对学生中突发性的一些心理问题设计临时性的辅导内容。2我们在心理辅导活动课安排的内容大致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智能训练,即帮助学生对智力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并针对智力的不同成分,如注意力、观察力、记忆力等而设计不同的训练活动等;2、学习心理指导,即帮助学生对学习活动的本质建立科学认识,培养学生形成健康积极的学习态度、学习动机,训练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等;3、情感教育,即教会学生把握和表达自己的情绪情感,学会有效控制、调节和合理宣泄自己的消极情感,体察与理解别人的情绪情感,并进行相关技巧的训练;4、人际关系指导,即围绕亲子、师生、同伴三大人际关系,知道学生正确认识各类关系的本质,并学会处理人际互动中各种问题的技巧与原那么,包括解决冲突、合作与竞争、学会拒绝,以及尊重、支持等交往原那么;5、健全人格的培养,即关于个体面队社会生存压力应具备的健康人格品质,如独立性、进取心、耐挫能力等;6、性心理教育,即关于性生理和性心理知识的传授与分析,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性别观念和性别认同,指导学生认识和掌握与异性交往的知识和技巧。我们课题组经常开展集体备课、互相听课、评课、模课等活动,以不断改良教育教学方法,寻求最正确教学方式。下面是我的心理辅导活动设计:理解父母,学会沟通内容提要:通过给父母做家务、与父母座谈等形式的活动,引导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学会与父母沟通,提升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的心理,并同时促进学生作文的人文内涵。关键词:沟通、做人与作文活动目标:引导孩子学会关心父母,学会与家长沟通。通过交流提升作文的思想高度,培养抒发真情实感的文风和关爱父母及他人的做人原那么。活动理论根底: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6年7月发表一篇报告中所指出:“要教育学生,让学生不仅是学知识,而且要学做人,学做事,学会与他人生活。“做人教育的核心是“学会关心,学会相处。活动背景: 升入高年级的学生,正经历着身心变化,他们与家庭父母关系也不同往昔,学生更多的是想独立,划出属于自己的小天地。而父母基于对子女期望,导致对子女的过分的关心和约束,所以进入高年级学生,不愿意跟父母讲心里话,不听从父母话,甚至顶嘴吵架,于是亲子的爱随着冲突增多,代沟的加深而疏远、淡化。 活动准备:1、准备表现亲情的系列文章,每小组一份。2、准备召开相关家长和学生座谈会的材料。活动过程:一、前期调查调查主要是设计了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学生对父母的了解程度,如对父母的生日、工作时间长度、工作压力、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了解;二是学生与父母沟通的方式、时间、效果等问题。调查的结果是令人痛心的,学生对父母的了解仅仅是停留在父母很爱自己,生活上很关心并且了解自己的喜好这一层面,而其他方面几乎为零,只有三名同学或多或少的知道些父母的情况。而学生几乎都认为父母不了解自己,不愿意与父母沟通,交流时间少,效果很差。 二、活动蓄势小组阅读相关亲情文章,结合自己情况交流父母对自己的关爱,初步理解父母,为整个活动作好情感的铺垫。三、信息反响、归纳整理小组长上交小组交流记录,教师整理阅读学生的读书感言,把握学生的情感共鸣程度,为下一步开展活动的效度作好准备。四、利用双休日布置作业1、做一件没有做过的家务活五、双休日回来完成相关周记。1、?第一次做家务?六、利用课堂讨论交流相关周记。 l. 开展心理咨询学校心理咨询室每天中午12:001:30对学生开放。功能不局限于学生情感、意志、品质的辅导,也强调学生心智的开发,注重学生心理开展与完善,让学生们在玩玩乐乐中培养健全的人格。让他们动手玩玩咨询室内的玩具,轻松一下;看看墙上以“笑为主题的照片,看看童话书、笑话幽默快乐一下;听听动听的乐曲陶醉一下;躺在沙发上遐想一下;再和辅导老师讨论一下怎样才能使自己更快乐、更健康的成长。l. 组织心育活动小组开展心理教育兴趣小组活动,选拔一批有热情、善表达的学生,在小组活动中通过各种心育小活动向他们普及一些浅显的心理教育知识。如:如何正确看待自己,如何保持愉快情绪,如何提高记忆力,如何让自己的思想更集中等。 让这些学生找到热点问题,通过调查、分析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的活动对这些学生来说收益非常大。在这样的活动中,学生除了可以掌握心理学知识,还可以学到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对自身来讲收益很大,当然他们助人的本领也明显增强了。2、观察。让这些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交往中注意观察全班同学的整体动态,留心周围同学是否有特别举动,异常状态。开展“亮眼睛活动,让这一批学生成为心理教师的“小眼睛“小耳朵,及时发现情况,及时向心育教师汇报。使学校的心理教育工作更及时,更有针对性。许多班主任教师还请这些同学在班级领头组织心理教育晨会。心育小组的同学在关注他人的过程中也培养了自己的爱心,使自己的心灵得到了优化。3、帮助。发现了需要关心帮助的对象,请心育小组成员开展热心助人活动。助人活动可以在老师指导下进行,对他们没有什么专业要求,只要他们送上自己的一份关爱。学生在助人中自身收获也很大。心育小组成员还负责帮助心理咨询室教师约请同学。七、心理信息采集 在采集来的心理信息中我们也会发现有学生需要更进一步地得到心理辅导,心理咨询室可以约请他们走进心理咨询室。在个别咨询过程中有许多令人欣慰和难忘的事,现举几例如下:案例1: 孩子喜欢上学了问题:新学期开学了,同学们纷纷回到学校,开始了新的学习生活。然而学生张龙化名却总也打不起精神,每天都是被爸爸妈妈劝出门后,很不情愿地磨蹭到学校。“不知怎么回事,孩子很害怕去上学。这才刚开学,他就开始掰手指算下次放假的时间。孩子是不是厌学了?张龙的妈妈对此显得忧心忡忡。调查发现,曾有过张龙这种“怕上学的心理的学生不在少数。“不知道为什么,临近开学时,一想到要上学我就害怕,可能是因为学习太紧张了吧,一位女生说;也有同学表示:休息日结束的当天晚上,自己就会感到“惆怅,不过这种情况到了星期三就好了,因为“有盼头。而另一位同学那么表示,有时“磨蹭着到了学校,上了几堂课或与同学们接触后,烦躁情绪就消失了。分析:学生有这种情绪,不能简单地贴上“厌学的标签。因为这些学生的惧怕更多表达为一种暂时的不适应,实际上,他们并不拒绝正常的学习。我们让家长先弄清孩子不愿意去上学的真正原因。经了解,出现这种情况是因为学生平时学习压力过大,与同学或教师关系紧张,还有的那么是由于当天要发放成绩单,或是孩子在校发生了不寻常的事。一般来说,孩子在学校的人际关系融洽,是他们喜欢上学的很重要原因。矫正:我们建议家长,遇到孩子不愿意上学,不妨先与孩子进行一次坦诚的交流,让孩子说出不愿上学的原因,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开解、引导。如有的小学生害怕上学,是孩子人际关际上出现了问题,孩子在学校没有朋友,对此我们建议家长主动介入,教会孩子交际方法。如果是孩子的学习压力大,就请家长帮着孩子减压,用自己克服困难的事例来鼓舞孩子。对于小学低年级孩子,我们建议家长帮助孩子憧憬校园里快乐的一幕幕,以激发起孩子上学的欲望。反思:从这案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离不开心理教师和家长、班主任、任科老师的相互沟通、支持,这样,才能形成教育合力,更好地做好学生的心理健康辅导工作。案例2: 不再自卑李理想是个内向的孩子,从一年级开始就不敢举手发言,到了三年级还是这样,与同学、教师交往时总是怯生生的,参加活动也不积极。教师问他为什么,他想了半天,终于小声地说:“我觉得什么都不如别人,别人都比我好。分析李理想的病症是典型的自卑表现,总感觉自己不如别人,什么都比别人差,做什么事都缺乏信心,担忧做不好,怕被人耻笑;一旦学习成绩不好或下降,那么处处贬低自己,孤立自己,不愿与人交往。易自卑的孩子常常沉默内向,情绪低落,自幼少受鼓励和表扬,在自我意识的形成阶段里,父母、教师等外部评价性质消极,致使孩子内心的自我评价看不到自己的闪光点,把自己的缺点无限扩大化,没有必要的自信。方法:1让孩子明确自卑的原因,对引起自卑的原因加以消除和调整,鼓励孩子用一方面的优越来弥补另一方面的自卑。2帮助孩子全面认识自我,相信自己的优点,接受自己的缺点,只有意识到有缺陷才会追求进步。3让李理想在日常小事中尝试克服自卑,如昂首挺胸地走路,主动参加活动,主动当众表演。 4逐步引导李理想勇于面对错误和失败,一个人不可能永远不犯错误,处处比别人强,更不要拿自己的缺点总和别人的优点比。5教会他经常进行自我鼓励、自我暗示,如“没关系,我能行“我能干好“我感觉不错。可喜的变化:经过半年多李理想自己及家长、班主任、任科老师各方面的综合努力,李理想渐渐地变得自信、开朗了,也喜欢积极发言了,并且拥有了更多的朋友,学习成绩也明显提高了。反思:个性心理是一个独特的、多系统、多侧面、多层次和多级开展水平的开放性的结构系统。个性的全面开展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的重要条件之一。一个人个性结构中的优势、潜力、特点或弱点,不仅制约着其社会活动的选择性、效能及未来开展的可能性,同时也往往是事业成败的决定因素。古往今来,凡成就大事业者其个性结构都有其独特的优势、潜力和特点,如思路开阔,灵活机敏,富有坚决的信念和创新意识,好奇心、求知欲强烈,求真务实,坚忍不拔,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于进取,敢冒风险,心胸开朗,达观,富有幽默感等。小学生这些个性心理辅导的根本目的,就在于帮助和促进小学生的个性心理,包括兴趣、能力、性格,以帮助孩子从小形成良好个性,获得更好的终生开展。案例3: 斤斤计较孟秋阳与张密密是同班同学,又是邻居,一起长大,一起上学、放学,一起做游戏,是一对大家都羡慕的好朋友。可张密密有一个毛病,就是爱生气,而且小心眼,特别能记“仇,幸亏孟秋阳为人挺大度,两人倒也相安无事。可是有一天,孟秋阳无意中撞了张密密一下,把妈妈给张密密新买的裙子划了一个小口子。由于是无心的,孟秋阳想好朋友应该没什么,也就没当回事,可张密密总也不能忘记这件事。以后交往两人就感到不自然,一对好朋友就这样慢慢疏远了。分析 小学生的交往是以互惠为根底的,低年级学生强调的是具体的互惠(如一起玩、一起做事等),高年级学生强调的是心理的互惠性(如兴趣、态度的一致性等),但不可否认的是,小学生的交往主要表达在共同参加的活动中。由于小学生的社会认知能力和品德心理开展的限制,他们还不能完全理解他人的动机和目的,而是靠自我判断进行反响,所以同学之间经常出现小摩擦。这也有家庭教育的原因,许多家长什么事都“顺着孩子,使他们从小习惯于受不得一点儿委屈,这种个性阻碍了他们的正常交往。方法 1教会他们学会原谅,促进人际关系和谐开展。向他们讲解友谊的特征、原那么及重要性,使他们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朋友,好朋友之间应该怎样做,培养他们宽大的胸怀,提供典范使他们学会与人交往的技巧。2教师及时帮助化解同伴间的矛盾。教会他们要主动化解矛盾,可以通过许多方法,如写纸条、请别的同学帮助说声对不起等,使他们学会宽以待人,接纳朋友也要接纳朋友的缺乏。学会角色互换,站在对方立场思考问题。反思:小学生日常生活中的心理辅导主要包括社会交往辅导、休闲辅导、消费辅导和常识性的生活技能辅导。社会交往是人类意识发生、开展和形成的根本条件。运用言语的和非言语的符号系统交流思想、情感,总结和传播知识经验,表达物质的和精神的各种需要,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心理现象,也是协调各方面的人际关系,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统一思想,统一意志,同心同德,团结协作,实现群体目标,取得事业成功的客观要求和必要条件。小学生通过正常交往,一方面可获得友谊与爱,得到同伴的接纳、尊重、理解和赞许,从中体验到存在的价值和生活的乐趣,同时亦可学会更好地尊重他人,理解他人,关心和帮助他人,学会与人合作。这不仅有利于增长知识,增长才干,也有利于身心健康。实验结果:我们的心理健康教育是有成效的,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明显提高,促进了学生心理健康成长。自课题研究以来,我们通过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各种能力,塑造了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我们在课题实施前后对实验班与对照班都各进行了一次问卷调查形式的心理测试。 八、课题研究的成效及其分析:通过一年多的实践和探索,在课题组全体师生的努力下,本课题研究取得了显著成效。一初步建立了本校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根本模式:心理健康教育不同于其他学科课程,它不仅需要课堂学习,还需要课外支持,还要与班主任、各科教师、学校德育工作者、家庭教育及社区、社会环境等各因素综合协调,这样才有可能到达教育目标。因此,我们在课题研究中,因地制宜,开展了一系列生动有效的实践研究,不断探索行之有效的教育途径与模式,逐步形成学校全员参与与课题组实验教师专门教育相结合,心理辅导课与环境潜在教育相结合,学科教学渗透与系列教育实践活动相结合,班集体建设、小组心理辅导与个别心理咨询相结合,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与社区教育相结合的心理教育“五结合模式,并明确了群体预防为主、个别矫正为辅、注重整体开展的总体思路。现将我们认为实验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总结如下:1、按方案开设心理辅导课,并且保证课时,做好群体辅导,有针对性地传授一些有关心理调节的知识和技能。2、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学校定期举行心理健康讲座,利用播送、电视录像、黑板报等宣传工具,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要求,让学生从多角度、多场合接受心理健康教育。 3、开展心理咨询,重视心理咨询教师的培养,设立心理咨询室、心理咨询热线 、心理咨询信箱,负责对个别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使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偏差行为得到及时矫正。建立学生心理健康档案,不断提高学生心理素质。4、在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结合班主任工作,利用班队活动有意识地开展有利于学生心理素质的活动,并且在日常管理中从学生实际出发,因人施教,促进学生健康开展。5、加强学校、社会与家庭的联系,引导和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结合社区力量,多管齐下,形成三者合力,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二开辟了学校德育工作的新路径,丰富了德育工作的内容。真正有效的德育与心育是在二者间的紧密结合中进行的,二者结合得越融洽,其效果愈佳。心育对德育来说,是教育手段的依据,是教育目的的根基。德育对心育来说,是人格的开展,是精神的升华。二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德育是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而心理健康教育那么是指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品质。良好的品德的根底是良好的心理素质。开展心理辅导活动能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已在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当中为教育工作者所认同和接受。 (三)培养了一支专兼职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从2021年9月至今,总共有三位教师向全校开出了心理辅导课,在开展课题研究的同时,我校尽量提供时机,给教师进行有关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的培训。2021年7月,我校有两名教师参加了徐州市举行的骨干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培训。我们在今后要继续有层次、有目标地培养心理健康教育兼职老师,努力建设一支以思想品德课、班主任、团队专干为主体,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为骨干,全体教师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为我校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打下一个坚实的根底。问题与思考:1、学校心理辅导老师的专业水平有待提高。目前,我校从事心理辅导的人员主要来自于德育工作者和班主任教师。大多数教师心理健康教育的专业背景欠缺,没有掌握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方法技术,为此,我们设想一方面通过教师的科研活动以促进教师心理知识水平的提高,另一方面要加大力度,开展专业知识的培训。2、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在本校要不断推广。课题研究与辅导工作同步开展,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门应有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往往与理论的应用水平密切相关,课题研究一方面解决理论应用和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也深化了辅导的各种领域。为丰富、更新、充实心理辅导打下紧过瘾理论根底。因此我们在学校如何实施心理健康教育的模式探索和学生心理问题的现状的调整的根底上,加强心理健康教育课题的实践性、应用性研究。并且通过研究如何更好地将课题的成果加以提炼、推广,进一步推动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3、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课程方案之中。目前心理健康教育的开展缺乏系统性,游离于学校整体教育工作之外,对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形式没有进行统一规划。心理健康教育应纳入到学校的大课程方案和教学管理之中,成为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使学生能够用学到知识,指导自己、完善自己、保护自己。教育行政部门也要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到学校督导评价之中,从行政干预与教学管理等方面,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到实处。4、要形成重视心理教育工作,人人参与其中的良好气氛心理教育工作需要全体教师的共同参与,一方面,教师自身的心理素质直接影响其教育态度与方式,同时,心理教育实践也对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在全体教师当中形成重视心理教育,进而积极参与心理教育的气氛就显得十分重要。学校应采用聘请专家指导、组织教师自学等形式,宣传、学习心理教育,将教师学习心理学知识列为教师继续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从理论上丰富教师的心理学知识与素养。学校一方面引进心理辅导专职教师,一方面选择局部教师参加心理健康教育骨干教师培训,形成一支少而精,工作能力强的专、兼职的心理辅导教师队伍。小结:回忆几年来的工作,我们对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从学校“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上来讲,倡导素质教育,就是要全面开展与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与能力,而从一定意义上来说,学生的心理素质决定着其他各种素质的质量与水平,甚至于决定着学生是否最终成才。因此,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学校心理健康教育都会是学校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参考文献:1、江荣耀,?心理咨询与治疗?,安徽人民出版社,2001年版2、吴增强、姚鑫山、冯永熙,?现代学校心理辅导?、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3、刘维良、齐建芳主编?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华文出版社,2000年7月5、李晓文,?学生自我开展之心理探究?,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10月6、林崇德,?开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7、李新旺,?生理心理学?,科学出版社,2001年版8、车文博,?学习心理学?,吉林教育出版社,1992年版9、王耘、叶忠根、林崇德,?小学生心理学?浙江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10、樊富珉,?团体咨询的理论与实践?,清华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ktoblog/files/UploadFiles/2021-02/28150141260.doc 阅读全文(21)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修改 | 删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位的研究案例分析 2021-2-28 12:12:00 | By: 10赵文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位的研究案例分析沛县栖山镇后孟小学 赵文杰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案例4:孟庆坤,男,11岁,小学六年级学生,单亲家庭。她和母亲一起生活。开学一个星期还能正常完成各科作业,但是一周后作业经常少做,甚至不做,母亲、老师批评后,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上学,不说话,砸东西,逃避别人。原因分析:经过和她母亲的交谈了解到,她的父亲是个简单粗暴的人,他俩是再婚的,但他父亲仍不珍惜这段婚姻。在他年幼的时候,就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但是,当父亲心情好的时候,又会满足儿子一切合理与不合理的要求,这就造成了他既胆大怕事又固执任性。二年前,父母又离了婚,使他受到很大打击,加上母亲常常在儿子面前哭诉自己的不幸,使这个小孩情感更加脆弱,心理压力更大,觉得自己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来,干脆就把自己反锁在家里,不去上学,采取有意回避的态度,压抑自己。通过家访,我明白了他不上学的原因是受到心理上的困扰。由于家庭的突然变故,使她失去原有的心理平衡,变得更加焦虑不安,感到孤立无助,继而逃避,这是一种高度焦虑病症的消极心境。我认识到这时候家长和老师不闻不问,或批评责骂他,不仅不会消除这种不健康的心理,反而会增强这种心理。长此下去,其认识就逾片面,心理的闭锁就逾强,最终将导致对任何人都以冷漠的眼光看待,更加孤立自己,直至不可救药。个案处理:一、加强与其家庭的联系,说服其家长要尽到做父母的责任,使他摆脱心理困境。我认识到造成他心理不堪重负的原因主要在于家庭,因此,我加强与其家庭联系,让其父母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责任感,使这个不完整的家庭也承当起教育孩子的重任。我一次一次地用课余时间进行家访,做好他母亲的思想工作,希望她成认现实,面对现实,树立起生活的信心,尽量不要在儿子面前哭诉、埋怨,因为这样于事无补,反而会增加他的心理负担,影响他的健康成长。还设法联系到孩子的父亲,说服他多用一些工余时间回来看看儿子,多点关心他,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不要让家庭关系而毁了孩子。经过屡次推心腹的交谈,终于使他们接受了我的建议。由于家庭与学校共同努力,使孩子的心理发生了微妙的变化,不再逃避,也愿意跟同学们交往,渐渐地回到学校上课了。二、保护、尊重学生。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保护自己。“罗林塔尔效应告诉我们: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开展。问题是,有些老师走进了“爱的误区,对“爱学生的认识外表化,以为不挖苦不挖苦不歧视不体罚就是关心保护,以为嘘寒问暖为学生提供物质帮助就是关心保护,以为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考试分数就是关心保护,殊不知,真正的关心保护,不仅是生活上“扶贫,学习上“扶智,更应该是精神上“扶志。有人说,对学生,可以没有爱,但要尊重。我却以为,尊重就是一种爱,真正的爱不能没有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热爱学生的教师。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像保护自己的眼睛一样保护学生的尊严,因为“只有教师关心学生的人的尊严感,才能使学生通过学习而受到教育,苏霍姆林斯基这样告诉我们,“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反之,伤害了学生的自尊心,就会阻碍学生的进步和开展,甚至毁掉他们的前途。一个善于爱的教师,他一定懂得尊重学生的个性。三、给以较多的情感关心教育是一项伟大的育人工程。人是具有情感的,所以情感关心在教育中处于相当重要的位置。学生的过分冷漠实际上是一种精神情感的失调,教师给以较多的情感关心,可以收到明显的调节疗治效果。1多一些理解沟通的谈话。抽一点儿时间,以平等的姿态,多跟学生谈谈心,能知道学生的心里工正在想些什么,能知道他们最担忧的是什么。不要盛气凌人地训斥学生,多表示一些理解,适当地给一些点拨,学生心头的那点儿郁结往往就化解了。2多一些一视同仁的关心。这些有心理困境的学生,大多非常敏感,自尊心极强,性格内向。如果教师在对学生的态度上厚此薄彼,对他们有些冷淡,他们就会感到强烈的不满。所以教师必须真正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一个学生都要做到一视同仁,尤其对心理素质欠佳、单亲家庭的学生,不妨格外表示自己的好感和热情,这并不是虚伪,这是调控学生心态的需要。3多一些宽厚真诚的爱心。心灵过分脆弱、缺少爱的学生大多有点偏执,脾气或许有点“怪,教师千万不能因此而嫌弃他们,也不能硬要他们立即把怪脾气改掉。青少年有点儿孩子气是正常的,每个人的个性千差万别也是正常的。教师如果能以一颗宽厚真诚的爱心去教育他们,必能便他们走出暂时的心灵阴影,而步入人生灿烂的阳光地带。四、在师生间、同学间架起爱的桥梁,使他感受到集体的温暖,恢复心理平衡。开始,他还不愿上学,我去到他家里时,老躲着不见,或是一问三不答。我知道这是防御心理的表现,其实其内心还是渴望得到别人的同情和关心的,他极需要被爱的感觉。我不急也不燥,以极大的耐心和热情地给他讲班里发生的趣事,讲同学们是多么希望他回到学校,和他们一起学习,一起活动。我主动与之接近,缩短心理距离,想用集体的温暖来消除她内心的焦虑和冷漠。同班级同学知道这种情况之后,主动利用放学后的时间,陪他聊天,给他讲讲学校组织的各种各样的活动慢慢地,他的表情没有那么呆板,渐渐地露出了一丝向往。此后,他瘦弱的身影也逐渐逐渐地出现在教室里。但我并不满足于此,一直寻找让他重新振作的契机。上课时,我提出一个问题,很多同学不会答,竟意外地发现这孩子眼里露出一点笑意,就抓住这个时机提问他。开始,他涨红了脸,讲得结结巴巴的,我用鼓励的眼神望着他,亲切地对他说:“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结果他讲得很流利,得到了全体同学的掌声,他的脸上也露出了久违的笑容。此后,我还屡次为他提供尝试成功的时机,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和荣誉,增加良性刺激,使他摆脱自闭心理,激发起自信心和上进心。心灵的交往,热情的鼓励,温暖着他那颗冷漠的失望的心,使他重新回到了班集体中。五、我们不能把学生的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生存与开展是当今世界性的教育主题,而生存和开展有赖于优良的素质。人的素质结构由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构成,没有健康的心理,很难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但在班主任工作中,我们往往注视着学生学习成绩的上下,品德的优劣,而忽略了对学生全面素质的培养,尤其甚少注意到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甚至把心理问题当作品德问题来看待,把解决思想问题的方法来解决心理问题。这样做,将使班主任工作的实际效果大打折扣,也培养不出学生对学习与生活的健康和积极的态度。班主任工作的成效,有时是取决于对心理健康教育的认识程度和理解程度。加强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也是走出传统德育困境的需要。要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必须要注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新鲜内容。学生需要爱,教育呼唤爱。爱像一团火,能点燃学生理想的火把;爱像一把钥匙,能翻开学生心头的智慧之门;爱是洒满学生心灵的阳光,能驱散每一片阴霾,照亮每一个角落,融化每一块寒冰。愿每一位教师、家长不光有爱,而且善于爱。阅读全文(50) | 回复(0) | 引用通告(0) | 修改 | 删除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位的研究案例分析 2021-2-28 12:05:45 | By: 10赵文杰 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缺位的研究案例分析沛县栖山镇后孟小学 赵文杰案例3:如何帮助心怀仇恨的孩子从教以来,对学生心理健康这一问题几乎没考虑过。与小学生相处了几年,竟遇到好几个不同程度的有心理疾病的孩子:明显的孤僻、抱怨、偏激。应该怎样在小学生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便成了困扰我的一个难题。去年暑假有幸参加了徐州市心理健康教育骨干班主任培训班,认真聆听了几位教授、专家们关于教育教学的讲座,真的受益颇多。我又认真研读了?面向素质教育的心理健康教育?一书,让我豁然开朗,我不仅理解了“心理健康的内涵,也知道如何区分正常和异常心理问题,同时还学到了一些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辅导的方法。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的健康所下的定义是:“不仅没有躯体的残缺与疾病,还要有完整的心理、生理状态以及社会适应能力。可见人的健康已从“生理-医疗的模式转向了“生理-心里-社会的模式。结合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际,可将小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简要归纳为以下几点:(1)智力状况正常,能正确认识自我;(2)情绪反响恰当,有适度的受挫力和耐力;(3)意志品质良好,对行为有控制能力;(4)人际关系良好,态度积极、乐观;(5)心理和行为符合年龄特征、符合标准,能克服不良行为。事实上,在中小学有不少学生存在心理上的偏常,据有关部门进行的心理调查说明,学生的厌学障碍和人际关系问题相当突出。近30%的学生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任性、偏激、冷漠、孤独、自私、嫉妒、自卑等。近年来,中小学生由于病态心理而导致心理与行为上的失误,甚至犯罪的现象时有发生,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开展。甚至危害了家庭、危害了社会。因此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应成为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我想说一个真实的教学案例:朱守飞,12岁。一位聪明老实,自私多疑,态度消极,渴望友情又心怀仇恨的男孩,他尤其讨厌老师和女同学。该生11岁小学五年级时转入我班。初来乍到,他上课发言十分积极,但与同学相处很不融洽,主要表现为:自私,冲动,不宽容,不懂得分享。后经老师的引导、帮助和同学们的主动、热情相待。渐渐的,他融入了班集体,可却莫名其妙的与老师作起对来。上课时每问必举手,只要不请他作答,他便立刻发气,唧唧咕咕的骂人,只是还不敢大声骂。对老师常常出言不逊,只要是他不喜欢的老师,他就敢公开谩骂,而他几乎就没有喜欢的老师。对女同学也是如此,他总是用最恶毒的话咒骂女生,理由是女生都不讨厌老师,而且太乖。这一切,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为了能够帮助他,我加强了与其家长的联系,方得知他有轻微的抑郁症,且从小就有极强的逆反心。我以为对这样的孩子,得付出真爱,并让他感受到。于是,除了在学习上关心他,我更注重在思想上,在生活上关心他。为了维护他的自尊,我从不当众批评他,总是心平气和的与他谈心。为了让他更多、更深的感受到爱,周末我还把他带回家照顾。没想到他非但不懂得感恩,还变本加厉地对抗老师。他公然宣称:最讨厌老师,因为所有老师都是虚伪的。与他谈心,他说老师只会讲大道理;对他好,他说老师是为了自己的荣誉;周末带他,他说老师是为了讨好他的家长他的理论依据是:人不为己天株地灭。为此,我又屡次与他的家长联系,可家长反映说孩子在家总说我最好。我问孩子以前学校的老师对他怎样,家长说,因为他成绩好,老师都很喜欢他。按说孩子的心态应该好,不该讨厌老师呀。为什么他在家里与在学校表现竟如此的不同?为什么他这般口是心非?我再次找他谈话此外我没有别的方法,想弄清楚个中缘由,他还是那句话:老师是虚伪的,总要给学生讲道理。我说:“你爸爸妈妈可是你的第一任老师,他们也要给你讲道理的。他立即打断我的话:“所以我也讨厌他们。后又在他家长处了解到:这孩子三年级时就成心跟妈妈作对,尽说伤害妈妈的话,气得他妈病倒了。我还了解到该生从上小学开始,就每两年转一次学,其家长解释的是为了培养孩子独立的能力和适应能力;他以前的老师曾经因为学生不守纪律或成绩不好而大打出手。我静下心来思考:感觉他的家长没能全说实话,总是在有意逃避一些东西,他们无法正视孩子有心理疾病,不愿成认孩子心理不健康,更无法纠正孩子的心理疾病,于是便将孩子送给学校,让老师去管,他们只顾拼命挣钱。殊不知,这样反而把孩子推远了。其实,作为父亲,我能理解孩子父母的做法,但不赞同。其实,作为老师,我真不知道该怎样走进孩子,帮助孩子。现在我明白了:造成学生出现心理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是学习压力、社会影响、家庭环境和教师的教育方法。只有了解学生存在问题的成因,才能在教育教学中有意识地去防止它,也才能有针对性地帮助有心理疾病的孩子。家庭影响。家长是学生的第一任教师,家长的品德修养,文化水平,教育方法以及家庭环境条件等对学生品德和心理成长有直接而重大的影响。有相当一局部家庭和家长的条件不利于学生心理健康成长,有的家长对子女经常训斥,使孩子对父母见而生畏,缺乏感情交流。孩子遇到困难得不到帮助,遇到挫折得不到鼓励,使孩子有种“压抑感、“委曲感。有的父母感情破裂,双亲离异,严重摧残了孩子的心灵。更有些“问题家庭家长本身品德低劣,作风不正,对孩子的危害也就可想而知了。所以家庭教育不当,是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学校教育的不当。由于种种原因,使我们学校的教育工作还存在一定的弊端。片面追求升学率,重智育,轻德育、体育;重课内教学,轻课外教育;重尖子生,轻后进生,学校生活内容、方式单一,许多学生对学习深感枯燥、乏味,心理恐慌,信心缺乏,视课堂为牢狱,视学习为苦差事。而一些教师无视学生心理特点,在教育学生是采用不当的方法,体罚、心罚学生,损伤学生的自尊心,使不少学生产生孤独、自卑的心理。有些后进生,被教师所嫌弃,失去上进心而自暴自弃。社会影响。近年来社会上的一些负面影响对学生冲击甚大,随着改革开放,经济体制改革深入,难免带来一些资本主义的精神污染,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西方一些不健康的色情暴力影视内容流入,都对青少年造成不良刺激,青少年由于缺少辩别能力,一味模仿,也造成了一些学生的非正常心理。此外,青少年时期,尤其从小学五六年级到初中这一阶段的年龄,正是学生的“过渡时期,国外称之为“危险年龄。这时期青少年身高体重迅速增长。性成熟时期开始。由于生理上的迅速“成长极大地打破了生理和心理之间的平衡,打破了心理诸因素之间的平衡。这时期青少年思维的独立性、批判性有了显著的开展,但又有较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他们精力旺盛,感情充分,但带有冲动性,不善于克制,行为不易预测,也最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可惜对于这种悄悄来到的变化,青少年自身没有思想准备,我们的一些家长和老师往往缺乏充分思想准备,没有主动及时地采取相应教育措施,帮助他们渡过“过渡时期、“危险年龄,致使这时期成为心理问题的多发时期。有的专家通过个案分析指出,2/3的成年人心理疾病产生于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文书 > 施工组织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