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104461666 上传时间:2022-06-10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课堂提问遵循的原则1. 目的性原则目的性是指课堂提问要有明确的目的。数学课堂教学的提问是为实现数学教学的各项具体目标服务的。设计问题情境须围绕认知、情感、动作技能三维目标,力求提问具有明确目标:课堂组织的定向性提问,学习方法的指导性提问,知识理解的启发性提问,触类旁通的发散性提问,归纳总结的聚敛性提问等。2. 科学性原则教师设计问题时既要熟悉教材,又要熟悉学生。熟悉教材,把握教学内容的正确性与难易程度,在编制问题时,要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设问,要让学生“跳一跳才能摸得着”,难度过大的问题要设计铺垫性提问。提问适度,同时又是量力性教学原则的体现。3. 趣味性原则中学生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强、好玩、自尊性强。教师设计提问时,要引起他们的兴趣。诱发学生的兴趣,教师还应以表情、语气、手势、教具等各种因素。提问的内容新颖别致,能激起他们的积极思考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对于学生熟知的内容,要注意变换角度,使之有新鲜感。切忌用突然发问来惩罚他们的错误,挫伤他们的积极性和自尊心。4. 灵活性原则设计课堂提问不可机械死板,类型应灵活多样。如揭示课题可采用启发性提问;深钻内容时可采用探究性提问;单元总结时可采用比较性提问;巩固复习时可采用归类性提问等。当课堂上师生双方信息交流出现的异常情况时,更应灵活处置,当场设计一些调控课堂的提问来调整教学活动。对教师的提问,学生应答出现错误时,教师应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生出错的根源,从而灵活地提出一些针对性强的新问题,如采用疏导性提问、铺垫性提问来化解疑难。5. 启发性原则启发性是课堂提问的灵魂。启发性是指提问能使学生自然生成一种问题探索活动的心向,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启发性不仅表现在问题的设置上,还表现在对学生的引导上,要适合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在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单纯的判断性提问(如“对不对”、“是不是”等),多用疑问性提问,还要注意应用发散性提问、开拓性提问,使学生在提问中受到启迪,学得新知。6. 鼓励性原则教师要善于用不同声调,不同感情色彩的鼓励性,声音或者平和,或者激昂,或者具有挑战性的语调提出问题。对于学生应答,教师首先要给予充分肯定,同时还要指出其不足,提出期望。让每个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又明确努力方向。教师应以不同的方式对学生进行鼓励性评价,主要有:重复一重复学生的答案,给予肯定;重述一重述学生的答案,给予表达的差异性;追问一追问其中的要点,指出不足;更正一给出正确的答案,订正错误;评论一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价,给予鼓励性;延伸一从学生的答案,弓I出新问题,以示开拓性等等。这比简单的肯定与否定更具鼓励作用。7. 广泛性原则提问要面向全班,每一个学生都应该得到老师的教诲。尽可能多样化选择学生回答。不要总是叫一部分学生回答,也不要叫全班一齐来回答。在提问中,教师要灵活多变,时而指名回答,时而叫自愿举手的学生,时而叫全班,时而叫不举手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被叫的可能。优先照顾差生,积极鼓励他们回答问题。为能使课堂提问发挥每个学生内动力的作用,教师一是要引导每一个学生去积极探求真理。二是要鼓励每一个学生去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三是要欢迎学生发表创新见解。8. 针对性原则不同年级要采用不同的提问形式和提问内容。要使提问有针对性,就教学内容而言,在重难点上发问,在关键之处设问,在突出教材结构的关结点上发问,能点明学生的思考方向;就学生而言,不同基础、不同性格、不同性别都应有所区别。9. 适量性原则课堂提问要适时适度,效益是衡量一堂课的重要指标。传统教学课堂呈现一种典型的“问答式”,学生始终在教学中被动地接受知识。其实只有当学生真正处于疑惑状态时,老师再及时提问和点拨,才会激活学生个性,使其热情地投入到探究学习知识的活动中去。同时在教学中提问次数要有适度,次数不能太多,否则会导致重点不突出,难点不能解决,影响教学目标的完成。例如:“分数大小的比较”一节,例4是比较分子分数的大小。在讲了1-1,-例题后,老2384师提出了以下两个问题让学生回答:6-76-7,能否填出一个和-分子、分母都不同的分数?以上两个问题在例题的基础上加深一步,增加了思考性和创造性因素。学生求出了-5-,-也领悟到了分数间的关系,765789这就是促使学生的智力活动进一步活跃起来,同时为学生分数加减运算开拓了思路,打下了基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