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描述
疯狂专练7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高考导航1(2019江苏高考7)清末卖宁波脚带:“宁波小脚啥好看,脚背高起一大段。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明诏近来禁缠脚,脚带虽好用勿着。我劝卖脚带人早弃行,免使女子缠脚遭凌虐。”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观念变化已致脚带无人问津B诏令颁布引发妇女普遍解放C女子缠足当时仍然普遍存在D废止缠足已成当时社会共识2(2019.4浙江高考16)科学技术是推动时代进步的重要力量。从“马拉火车”的天下奇观到磁悬浮列车的运行,“行行复行行”的历史面貌下,其所反映的是( )交通事业近代化的开始新式交通工具改变民众生活交通工具左右地区经济发展交通事业现代化的进程和社会的进步A BCD疯狂刷题1下图为1872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图文广告(成衣机器出售)。这可以用来说明当时( )A新式广告促进社会价值观更新B西方文明助推社会生活变化C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D近代中国服装业已经西方化2民国成立后改用阳历,但民间仍习惯使用阴历。1915年元旦,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民国改历失败表明( )A西方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B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C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D应该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31912年10月民国政府颁布服制,确定西装和百褶裙分别为男女制式礼服,所用材料须为本国丝或毛织品:1929年再次颁布民国服制条例,规定男女式礼服如下图所示。这一变化反映出( )男士礼服样式女士礼服样式A民众传统受到政府认同B中西服饰融合成为主流C政府主导社会习俗变迁D男女平等观念深入人心419世纪30年代初,一位中国商人描述了西人在广州的宴饮场景:他们坐在餐桌旁,吞食着一种流质,接着大嚼鱼肉,这些鱼肉是生吃的。然后桌子的各个角都放着一盘盘不甚熟的肉,肉浸泡在浓汁里,需用工具把肉一片片切下来,放在客人面前。我目睹了这场景才证实了以前常听人们说的是对的:这些番鬼的脾气凶残是因为他们吃这种原始粗鄙的食物。这折射出当时( )A中西方社会习俗的碰撞与冲突B西方礼仪习俗在各通商口岸的传播C国人对待西餐的崇洋媚外心理D西餐推动中国城市文化空间的开拓51926年12月,有戏报鼻祖之称的罗宾汉在上海创办,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得到广大戏迷和普通百姓的喜爱。该报( )A推动了城市文化多元化的发展B是西方列强文化侵略的直接产物C是国民政府新生活运动的喉舌D说明近代上海传统文化的繁盛6“中国传统交通方式以自然力为动力造成流动困难,这一方面限制了人们流动范围,形成安土重迁的传统;另一方面形成交通特权和等级性,流动多为官、士、商,国家设官道、驿站、舆轿等级制度。开口通商后,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相继传入清末民初时已经初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大众化、公共化长途交通网和城市交通体系。”材料表明,中国近代交通方式的变革( )A使中国对外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B有利于民主共和思想的传播C促进中国交通在城乡的均衡发展D冲击了社会等级和特权制度720世纪初,中国官办报纸兴盛,而民办报纸更是在数量和影响上远远超过官办报纸,总数约在150种以上。杂志的兴办亦超过此前势头,上海和日本东京是两个刊行中文杂志最多的地方,据统计,上海有杂志46种,东京有杂志34种。这反映了( )A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B留学教育有力推动了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C中国新闻媒体获得了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D新闻出版和舆论监督推动了民主政治进程8如图是2002年搜狐新闻中心就拜年方式进行的在线调查结果。这一现象主要反映了A邮政电信合一时代已经到来B电信缩短了人与人的心理距离C改革开放加速了城市化进程D通信网络发展改变了生活方式9.下图是1929年2月10日官方报纸长沙日报上发表的打倒正月初一专号,这反映出当时()A.阶级矛盾日益尖锐B.风俗改造有激进倾向C.文化专制趋势加强D.新文化运动持续发展10. 1935年4月3日,“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在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57对新人结成佳偶。没过多久,汉口、北平等地纷纷效仿,几乎每届都由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这反映出()A.市民生活习惯日趋文明 B.追求自由观念深入人心C.中国传统习俗逐渐消亡 D.政府积极推动移风易俗11.1908年3月5日,上海开出了英国人投资的第一列有轨电车。但据当时报纸记载:乃因欧化初来,风气未开,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这主要说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传入中国B.近代中国极力抵制西方工业文明C.落后思想不利于先进文明的传播D.上海受西方工业文明的影响最深12.延安电影团的代表作品有延安与八路军(1939)、白求恩大夫(1939)、生产与战斗结合起来(1942)。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由此可见,延安纪录电影学派()A.是抗战时期电影的主力B.记录了全民族抗战的图景C.深刻影响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D.是抗日根据地自主研发的产物13.下表为上海等城市不同年代部分择偶标准差异表(单位:%)据此可知项目年代19481966 19671976 19771986 19871996 家庭出身、社会关系681266 156 本人成分、政治面貌55151 139 学历106 117 126 25.3A政治生活的影响逐渐消失B社会价值取向发生根本变化C受教育程度日益受到重视D社会关系一直发挥决定作用14.下图为发表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一手掩尽天下目。该漫画的寓意是()A.清政府肆意压制革命舆论B.新闻媒体面临恶劣的环境C.报刊有效发挥着政治监督作用D.革命派开始利用报刊启发民智15.1877年6月29日,(李鸿章)复刘仲良中丞曰:“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执事闻之,将又哑然笑,数十百年后必有奉为开山之祖矣。”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天津机器局是民用工业代表B.天津电报业是由中国人自办C.当时中国电报技术世界领先D.国人通讯方式发生普遍改变16.18961898年,国人办报出现第一次高潮。这一时期报刊主要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宣传民主思想。由此可见()A.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 B.推翻满清具有社会基础C.维新思想成为社会主导 D.民主革命思潮尚未出现17.传统婚姻遵循“父母之命”。1905年,留日学生王建善在报纸征婚广告中公开说明了本人的基本情况,而对女方的要求则只字未提,只提出“女同志”可以以通信的方式进一步了解男方。这一现象说明当时中国A婚俗渗透浓厚的保守观念B婚姻的主导权发生变化C进步青年崇尚简化的婚俗D男女社会地位基本平等18.1912年2月17日,南京临时政府在剪辫通告中规定:“如有逾期不剪者,即将其公民权剥夺,并严加惩治。”这说明,当时南京临时政府A致力提高国民民权觉悟B重视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C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D强化了政府法令的权威性19.1904年,在上海“王兴昌记”诞生了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还创下了中国人自己的名牌,报纸、杂志也开辟专栏,介绍西式服装。这说明A政权更迭带来思想多元B人们生活水平的普遍提高C人们传统观念发生变化D近代社会生活的全面西化20.图6是2018年春节出现的科技进步新玩法。据此可知图6 A当前的旧年俗交织新风尚B中国已处于科技强国行列C互联网方便人民经济生活D改革开放促进了科技进步21.据1923年北京电车公司第二届董事会报告书记载:“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这说明当时A城市社会问题的凸显B西方科技传播快速C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D交通管理急需解决22.1884年点石斋出版的石印本申江胜景图,将吴淞火轮车(如图6所示)作为新上海的一大胜景,并认为“维车之利,无间华夷,使人使马各有所宜。自通泰西,独出其奇,以电运轮,其捷难羁”。图6 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结构渐趋优化B民众的出行方式发生巨变C上海成为经济中心D中西方文明的碰撞与交流23.1937年“满洲电影股份公司”成立(简称“满映”)到1945年“满映”共拍摄故事片108部,教育片、宣传片和纪录片189部,宣扬“人类的伟大之爱”“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等思想。这说明当时A电影引导人性向善B儒家思想影响深远C大众娱乐丰富多彩D殖民思想不断渗透24.1930年5月中旬大公报为陕西某事连续配发了以下社评。这反映出5月12日为陕灾致最后之呼呼5月13日各尽我之救命责任5月14日各竭其力,各尽其心5月15日陕灾之造因及目前之转机A众多报纸媒介密切关注灾情B官方赈灾力量十分有限C大众传媒与社会的互动关系D媒体关注政府救灾力度25.抗战时期中国抗战电影海外传播一览表(部分) 国家片名发行方式美国热血忠魂八百壮士赠送苏联精神总动员赠送热血忠魂赠送新加坡抗战特辑出售版权据上表可知,抗战电影在海外传播A有助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B鼓舞了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C表明政府注重国际形象的构建D体现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高考导航1【解析】“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表明女子缠足在当时仍然是普遍现象,故C项正确;“如何脚带竟出名,四乡八镇销场远”表明脚带畅销,不是无人问津,故A项错误;卖宁波脚带是劝诫歌谣,而不是政府诏令,故B项错误;民国之后废止缠足才逐渐成为社会共识,与题干清末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C2【解析】从“马拉火车”到“行行复行行”,反映的是近现代交通的发展,故错误;根据材料“马拉火车”、“磁悬浮列车”、“行行复行行”,交通的变化,折射的是民众出行的便捷,故正确;交通不是地区经济的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故错误;交通发展是社会进步的一个方面,故正确,选择D项符合题意。【答案】D疯狂刷题1【解析】成衣机器出售反映出西方的缝纫机在中国市场上开始流通,这说明西方文明开始改变中国的社会生活,故B项正确;材料体现不出社会价值观的更新,故A项错误;中国传统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是在鸦片战争后,且材料体现不出耕织分离,故C项错误;此时中国服装业还未实现西方化,故D项错误。【答案】B2【解析】依据材料“民国政府为推行阳历,削弱农历春节的影响,在全国各大城市人为制造新年气氛,但民众反应冷淡。到了农历春节,政府下令不准放假,但各机关默许办事员轮流告假。当年大年三十,各家各户燃放爆竹彻夜不绝,比阳历新年热闹百倍。改历之事最终不了了之”可以看出民国改历失败主要原因是不继承和尊重民族传统文化,故D项正确。说近代事物在中国遭到抵制是以偏概全,A错误。民国改历失败表明民国时期新的节日不认可,并不能表明传统文化不利于近代社会发展,B错误。材料的内容没有反映平等自由的观念得到广泛传播,C错误。【答案】D3【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图片信息可知,从1912到1929年,民国时期的礼服从西方服饰转变为中国传统服饰,可知是得到了政府认同,但并不代表是政府主导,故选择A选项,排除C选项;图中不能看出中西服饰的融合成为主流以及男女平等的观念,故排除B、D选项。【答案】A4【解析】从产量明显可以看出,19世纪30年代,出现了中西文化习俗的对抗。这是中西方社会习俗的碰撞和冲突,故选A。材料主要是强调社会物质生活的改变,没有出西方社会礼仪的变化,排除B。材料不是只强调中国人的崇洋媚外的心理,还强调了中国人对西方文化习俗的抵制,排除C。材料没有体现出城市文化空间的拓展,排除D。【答案】A5【解析】根据“该报内容兼电影、戏曲、演艺之类,后改为专业的戏剧报,每期都有关于戏剧界的掌故、趣闻、轶事和名角的花边新闻”,可知该报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使文化多元化,故A项正确;该报没有体现西方文化侵略的内容,故B项错误;该报纸不是介绍政府政策内容的,故C项错误;该报不仅仅宣传中国传统的戏曲文化,还有电影和演艺等新内容,故D项错误。【答案】A6【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中国传统交通方式形成安土重迁的传统,形成交通特权和等级性;西方新式交通工具的传入冲击了旧的思想观念、社会等级和特权制度,故D项正确。西方工业文明对中国的冲击迫使中国从封闭走向开放,排除A。B项与题干无关,排除。C项错在“均衡发展”,排除。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D。【答案】D7【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民众社会生活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故A 项错误;20世纪初中国掀起留日学习的高潮,而这些报纸、杂志大量出现于上海和东京,正好印证了留学教育推动新闻出版事业的发展,故B项正确;C项中“自由传播信息的权利”不符合史实,故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民主政治的发展,故D项错误。【答案】B8【解析】分析图片材料数据可知,通过电话、手机短信等通信网络进行拜年的比例,占整个数据的近60%,而通过上门、邮寄贺卡等传统方式进行拜年的比例仅为24.64%,说明通信网络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故D选项正确。由材料可知,仍有6.03%的人通过邮寄贺卡的方式进行拜年,排除A选项。材料主要反映通信网络的发展对人们生活的影响,而不是电信缩短人与人的心理距离,排除B选项。材料未体现城市人口比例的变化,无法得出城市化进程加快的结论,排除C选项。【答案】D9.【解析】正月初一是农历新年,打倒正月初一反映出对以传统节日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彻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也有它的可取之处,彻底否定的做法有激进倾向,故B项正确。【答案】B10.【解析】婚礼仅是“生活习惯”的一种体现,不能反映其全貌,故A项错误;材料并未体现是否为自由婚恋,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第一届新生活集团结婚”,仅是上海集体婚礼的开始,故C项错误;根据材料“上海市江湾市府礼堂举行”“市长等名流给他们证婚”可知,集体婚礼体现了一定的政府鼓励行为,故D项正确。【答案】D11.【解析】从材料“一般市民疑神疑鬼,怕上车触电多不敢坐”可知,当时中国人思想比较保守,不容易接受新事物,故C项正确。【答案】C12.【解析】据“延安纪录电影学派所形成的纪实风格,对中国电影产生的重要影响,在1949年以后的故事片中才得以发挥”可知,延安电影影响了新中国电影事业的发展,故C项正确。【答案】C13.【解析】据材料“本人成分、政治面貌”中在择偶标准中所占的比例逐渐减低而非消失,故A项错误;据材料“上海等城市不同年代部分择偶标准差异表”分析可知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学历可知,学历逐渐增加,但社会价值并未发生根本变化,故B项错误;据材料上海等城市不同年代部分择偶标准差异表中“家庭出身、社会关系、本人成分、政治面貌、学历”从1948年1996年中学历的比重越来越大,可知人们的受教育的程度越来越重视,故C项正确;据表可知,社会关系,家庭出身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而非发挥决定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14.【解析】漫画中体现压制舆论,但是体现不了是“革命”舆论,故A项错误;媒体被挡住,反映媒体环境恶劣,故B项正确;漫画不能体现“有效监督”,故C项错误;材料也体现不了是1909年“开始”,故D项错误。【答案】B15.【解析】“日来由东局(天津机器局)至敝署(直隶总督府天津衙署)电线置妥,仅费数百金,通信立刻往复。即用局内学生司之,神奇可诧,各使均相道贺”表明天津电报业由国人自办,故B项正确。【答案】B16.【解析】据材料“这一时期报刊主要强调效法西方的民主政治和国家制度,并提出开议会的主张,宣传民主思想”,结合“18961898年”这一时期,正是甲午战后民族危机加深的时候,国人民族民主意识觉醒,故A项正确。【答案】A17.【解析】材料中男女双方可以以通信的方式进一步了解,冲破了传统婚姻遵循“父母之命”,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男女双方掌握婚姻的主导权,故B项正确;材料只体现出婚姻主导权的变化,没有反映出婚俗仪式的简化,故C项错误;材料只体现出婚姻主导权的变化,没有反映出男女社会地位的变化,故D项错误。【答案】B18.【解析】材料不是从提高国民的民权觉悟出发,故A项错误;材料的目的是要和清王朝的思想意识决裂,不是清除封建政治的根基,故B项错误;辛亥革命时期把剪辫子作为是否革命的标志,南京临时政府义法令的形式规定剪辫子,注重塑造主流文化意识,故C项正确;材料不是强化政府法令的权威性,而是梳理政府主流意识,故D项错误。【答案】C19.【解析】根据材料“1904年,在上海王兴昌记诞生了中国人缝制的第一套西装。20世纪二十至三十年代,大都市出现了专门制售西装的公司,介绍西式服装”结合所学知识,西装在民国初年开始流行体现生活习俗的变化,人们传统思想发生变化,故选C项;材料没有体现政权更替,排除A项;材料反映的民国初年的服饰变化,没有体现人民生活的普遍提高,排除B项;材料只反映了服饰方面的变化,没有体现近代社会生活的全面西化,排除D项。【答案】C20.【解析】新玩法中“支付宝”、“电子红包”属新风尚,“福”“除夕”、“拜年”为旧年俗,故A项正确;中国已处于科技强国行列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材料中的信息对经济生活的体现不充分,故C项错误;材料中对改革开放的具体措施没有体现,故D项错误。【答案】A21.【解析】材料强调的是城市设施建设的问题而不是城市社会问题,故A项错误;西方科技传播快速不合题意,故B项错误;据材料“本公司以事属公众交通,一切建设力求美备,与各方往返商榷,不厌精详。从电杆电线的安装,路轨的铺设,到挪移水管等诸多事项无不受阻,乃至文书盈箧,颇费时日”得出城市设施建设的艰难,故C项正确;材料未涉及交通管理问题,故D项错误。【答案】C22.【解析】据材料“维车之利,使人使马各有所宜,以电运轮,其捷难羁”,可知火车对于当时的社会生活、出行方式构成冲击,故选D项;材料强调的是近代交通的变化,而未涉及到经济结构的优化,排除A项;据材料“维车之利,使人使马各有所宜”,可知民众的出行方式多样化,并未出现明显的变化,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火车带来的变化,而未涉及到上海经济中心的地位,排除C项。【答案】D23.【解析】据材料“1937年到1945年,人类的伟大之爱”“王道乐土”“五族协和”结合所学可知抗日战争时期东北地区作为殖民地,日本为了加强控制借助电影等传媒手段渗透殖民思想,选D项;依所学,抗日战争时期在东北地区播放的电影是为了加强控制,而不是引导人向善排除A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强殖民思想渗透,而未涉及到儒家思想影响,排除B项;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强殖民思想渗透,而不是强调大众娱乐生活,排除C项。【答案】D24.【解析】据材料大公报为陕西受灾连续配发了4篇社评,可知报纸密切关注社会问题,呼吁各界尽职尽责,体现了大众传媒的社会责任感,反映了大众传媒与社会的互动,故选C项;材料是大公报的社评,“众多报纸媒介”错误,排除A项;据材料我们判断不出官方赈灾力量的多寡,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大公报呼吁社会各界为陕西救灾,体现不出政府救灾问题,排除D项。【答案】C25.【解析】据材料抗战时期海外传播的中国抗战电影的片名“热血忠魂”“八百壮士”“精神总动员”可知,这是在向国际宣传中国人民的积极抗战,这有利于树立国民政府的正面形象,故选C项;抗战电影在海外的传播与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没有关系,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是抗战电影的海外传播,与国内军民的抗战意志没有关系,排除B项;据材料向美苏赠送抗战电影,并结合当时的世界形势法西斯势力冲击世界和平,挑战美苏可知,国民政府的主要目的是希望以影视宣传来获得美苏对中国积极抗战的认可和支持,并非国民政府与美苏关系更为密切,排除D项。【答案】C12
展开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