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练习 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342070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练习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练习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第2讲 宋元时期的经济练习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2讲宋元时期的经济(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宋代农学家陈敷说:“多虚不如少实,广种不如狭收。”元代农学家王祯说:“凡人家营田,皆当量力。宁可少好,不可多恶。”明代农学家沈氏说:“作家第一要勤耕多壅,少种多收。”该材料主要表明从宋代到明代的农业生产中()A人地矛盾的显现B精耕细作的传承C稻麦种植的减少D技术交流的增加解析:选B。通过“广种不如狭收”“宁可少好,不可多恶”“少种多收”可以得知,从宋到明,农学家主张要提高农业生产效率,即对精耕细作的传承,故B项正确。2(2020广东百校联考)下表是北宋熙宁十年(1077年)的商税统计表。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当时南方()地区商税户数户均北方3 633 392贯5 676 606640文南方4 114 751贯10 893 968377文全国7 748 143贯16 570 474467文A已成为全国经济中心B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C农业生产较北方发达D人口增长率高于北方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南方商税、户数均高于北方,但户均远远不及北方,由此可见南方商业环境较北方优越,故B项正确;A项“已成为”的表述过于绝对化,故A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商业而非农业,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南北方商税对比而非人口增长,故D项错误。3(2020江苏南京三模)宋朝高斯德有诗云:“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材料说明,宋朝()A蚕桑业被大商人所操纵B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C自然经济逐步走向瓦解D丝织业不再由政府管理解析:选B。“客寓无田园,专仰买桑供。岂谓桑陡贵,半路哀涂穷。三百变三千,十倍价何穹弃蚕满山谷,行当歌大东”表明养蚕业因为桑的价格太高而破产,说明蚕桑业受价值规律支配,故选B项。4(2020福建厦门二模)宋高宗绍兴三年,某知州针对当地农民“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情况上书朝廷,建议“务令疾速归业”,否则清算田产。户部则提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材料反映宋代()A小农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B社会阶层实现垂直流动C重商政策得到普遍的认同D地方官员挑战中央权威解析:选A。通过题干可知,南宋知州对“兼作商旅,太半在外”的现象表示反对,而户部则认为“身虽在外,家有承管,见今输送二税者,不应清算田产”,在南宋时期,农民一方面可以保证小农经济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可以去经商,说明古代中国的小农经济具有韧性和张力,故选A项。5在宋代,设镇的标准是:“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由此可知,宋代()A承认了私营商业的合法性B严重阻碍了市镇的设置C放弃重农抑商政策的实施D影响了小农经济的地位解析:选A。材料中“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州县官凡有所需索,皆取办于一镇之内”说明当时设镇是为了增加政府的商业税收,即对私营工商业给予一定的承认,故选A项。材料中的措施有利于市镇的发展,B项错误;宋代仅仅是放松了重农抑商政策,并未放弃,C项错误;据材料信息可知,宋代实施这些措施并未影响小农经济的地位,D项错误。6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宋代出现了富民阶层。苏洵对此有这样的描述:“富民之家,地大业大,阡陌连接,募召浮客(四处漂泊的人),分耕其中,鞭笞驱役,视以奴仆,安坐四顾,指麾于其间。”由此推知,当时()A土地兼并导致了流民问题B农业经营方式比较落后C政府实行特殊的土地政策D人身依附关系更为严重解析:选C。宋代政府“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导致土地兼并严重,出现富民阶层,故选C项;材料的主旨是强调政府政策导致出现富民阶层,排除A项;材料看不出农业经营方式落后与否,排除B项;人身依附关系是逐渐松弛的,并且材料也不涉及这一方面,排除D项。7(2020广东汕尾二模)下表为宋代部分地区人口密度统计表(单位:人/平方千米)。这一变化()地区崇宁元年(1102年)嘉定十六年(1223年)江南东路24.927.9两浙路79江南西路27.737.7荆湖南路1722.5福建路1625.4A助推南方经济社会影响力的上升B促使中国南北方经济发展趋向平衡C使土地集中成为突出的社会问题D不利于小农经济的稳定和持续发展解析:选A。材料说明南方人口密度有所增长,这有利于提供劳动力从而促进南方社会经济的发展,故选A项;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已经南移,南方经济发展水平已经超过北方,排除 B项;表格中并没有提及土地兼并和集中的问题,排除C项;人口的增加有利于农业经济的发展,排除D项。8宋代武林旧事记载,皇帝游幸西湖时,西湖边往往出现“以轻桡趁逐求售者”,不计其数;每逢酒库开新,“书库名高品,以长杆悬之,谓之布牌”。这些主要表明()A临安的商业规模较大B宋人的商业意识较浓C宋代市民文化较发达D商人很注重商品宣传解析:选B。皇帝游幸西湖,带来了商业机遇,因而出现了许多售卖商品的商家;酒库开新,悬挂广告借以积极宣传推销,这些反映出宋代人的商品意识较浓,B项正确。9在某些外国学者眼里,宋朝“发达”“强健”“统一”,甚至出现了中国式的“文艺复兴”和“商业革命”,是中国近代的开始。能够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政治上实行分化事权B经济上推行重商主义C理学吸收佛道思想D商业环境相对宽松解析:选D。政治上实行分化事权容易导致冗官局面,不利于提高行政效率,故A项错误;宋代仍然实行重农抑商政策,故B项错误;理学吸收佛、道思想只是对儒家思想的发展,故C项错误;商业环境相对宽松,商品经济发达,宋代的经济繁荣,带来其他方面的繁荣,故D项正确。10(2020江苏南京三模)东京梦华录载:“每日如宅舍宫院前卖铜铁器、衣箱、磁(瓷)器之类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姜行东去乃潘楼街,街南曰鹰店,只下贩鹰鹘客,馀皆真珠匹帛,香药铺席马行(街)北去,乃小货行时楼、大骨傅药铺,直抵正系旧封丘门,两行金紫医官药铺。”材料主要体现了北宋()A市场分布类化B彩瓷交易频繁C商帮经营兴盛D长途贩运繁荣解析:选A。材料信息“新郑门、西水门、万胜门,生鱼有数千担入门十字街南去,姜行”说明北宋东京的“市”已经打破了空间限制,并且不同地区卖不同的商品,即市场分布类化,故A项正确。11下列选项中史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史料结论A唐会要卷86记载:“诸非州县之所,不得置市。”非州县之所不具备设市条件B(唐)王建的诗:“草市迎江货,津桥税海商。”草市普遍出现C(宋)东京梦华录记载,开封有瓦子50多处,游艺场所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市民阶层不断壮大D宋史卷466记载:“淳化中,明州初置市舶司,与蕃客贸易,命知颟往经制之。”市舶制度开始建立解析:选C。据材料“瓦子50多处,游艺场所最大的可容纳数千人”并结合所学瓦子是市民阶层的娱乐场所可知,市民阶层不断壮大,故选C项;材料“不得置市”说明是政府控制不是不具备条件,排除A项;材料“草市迎江货”说明该地草市繁荣,不能说明草市在全国普遍出现,排除B项;材料“明州初置市舶司”只能说明当地初次设置,不能说明市舶制度开始建立,排除D项。12南宋陈耆卿曾说:“古有四民士勤于学业,则可以取爵禄;农勤于田亩,则可以聚稼穑;工勤于技巧,则可以易衣食;商勤于贸易,则可以积财货。此四者皆百姓之本业。”这反映了陈耆卿主张()A农本商末B重农抑商C工商皆本D四民皆本解析:选D。题干中提及士农工商都重要“四者皆百姓之本业”,故选D项;题干中“四者皆百姓之本业”,即“商”也是本业,排除A项;重农抑商与农本商末思想一致,排除B项;工商皆本思想是明清之际黄宗羲提出来的,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13宋代把从事海外贸易的商人称为海商或船商,海外贸易繁荣是宋代经济发展极具特色的表现之一。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北宋时期,有明确记载的宋商赴日本贸易达70次。从10121192年,宋海商往高丽贸易117次,共计4 548人,前往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的人数更多、规模更大。海商之中人数最多的是沿海农户和渔户,他们或为生计所迫,或为利益驱使出海逐利,加之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沿海居民中经营海上贸易日益普遍。宋政府为了便于控制,对这些船户另编户籍,发放公凭,方可出海,禁止私贩,也有如“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杨二郎,本以牙侩起家”,转而为海商者,涉足海外贸易的宗族、官吏、军将在海商中也占有一定比例。材料二宋商每年冬季在东南亚国家“住冬”,目的是在这里“博买苏木、白锡、常日藤”,“次年再发船”,转贩到阿拉伯地区。宋积极招徕外商来华贸易,“蕃商有愿随船来宋国者,听从便”。宋政府需要的外国特产也常常托海商代购。有些海商船只搭载外国使者来宋。密州商人平简因“三往高丽通国信”而被授予“三班差使”。福建海商徐戬“先受高丽钱物,于杭州雕造夹注华严经,费用浩瀚,印板既成,公然于海船载去交纳”。交趾国不能造纸笔,求之省地,主要仰给商人从宋朝贸易。以上摘编自黄纯艳宋朝海外贸易(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海商的特征并分析海商群体发展的原因。(2)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海商在中外关系中发挥的作用。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从出海贸易次数、规模、范围、阶层、海商贸易性质等方面分析归纳;第二小问,据材料一“温州巨商张愿,世为海贾”“建康巨商” “宋对出海贸易的鼓励”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东南地区经济发展、商业政策、政府态度及科学技术等方面归纳。 第(2)问,从中外经济贸易交流、中外民间和官方交往及中国文化对西欧的影响等方面概括。答案:(1)特征:出海贸易次数频繁,范围广;为数众多,出身不同阶层;海商贸易为民间性质,受政府严格控制。原因:社会经济(农业、手工业、商业)发展;东南地区经济崛起(经济重心南移);重农抑商政策淡化;政府鼓励;造船技术、航海技术进步。(2)作用:促进中外经济贸易交流,拉近中外人民距离;充当使者,传递中外信息,加强国家之间的政治交往;传播中外文化科技,推动西欧社会转型。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春秋战国公元前338年,苏秦对秦惠王说:“(秦国)田肥美,民殷富,沃野千里,蓄积饶多,此所谓天府(关中平原)。”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使成都平原成为“水旱从人,不知饥馑”的“天府之国”秦汉时期史记记载:“关中之地,于天下三分之一,而人众不过什三。然量其富,什居其六。”“楚越之地(指江南地区)地广人希(稀)无积聚而多贫。”唐宋时期在当时我国经济发展格局中,关中和巴蜀并称“天府之国”,这是我国西部经济发展史上最辉煌灿烂的时期唐初曾转东南之粟以供京师;安史之乱后,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南宋学者说:漕运之利,今称江淮,关河无闻;盐池之利,今称海盐,天下仰给,而解盐荒凉;陆海之利,今称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无闻;灌溉之利,今称浙江、太湖,甲于天下,河渭无闻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买不尽松江布,收不尽魏塘纱”反映了东南地区商品经济的发展摘编自林文勋历史上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形成及其原因等根据材料,自拟一个具体的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拟定论题,根据表格可知,不同时期中国古代东西部经济发展的程度不同,并不断发生着变化,春秋战国及秦汉时期关中及巴蜀地区开发得比较早,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而到了唐宋及明清时期,中国东部及东南地区经济迅速发展,远远超过西部,而西部却渐渐衰落,所以围绕中国古代东西部经济发展的这些变化提出相关论题,并进行阐述,最后对阐述进行总结。答案:示例一论题:古代中国东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古代中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不断变动)。阐述:春秋战国至秦汉,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铁器和牛耕的应用,以及水利工程大规模的兴修,农耕经济处于领先地位。隋朝大运河开凿,政治统一,海上丝绸之路发达,东部经济获得较快发展;唐代关中粮食供给,主要靠江淮及江南地区;宋代,江浙甲于天下,关陕没落。表明东部经济发展很快,西部经济渐趋衰落。明清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东西差距进一步拉大,江浙成为最富庶的地区。这些都是全国经济发展总体格局变动的结果。示例二论题: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阐述:春秋战国时期,关中等西部地区开发早,土地肥沃,铁器和牛耕的应用,都江堰等水利工程的兴修等等,使关中地区经济发展处于领先地位。秦汉时期,确立了中央集权制度,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统治中心都在黄河中上游地区,丝绸之路从长安出发,沟通了中西联系,长安、洛阳是当时著名的大都市,西部经济进一步发展起来。相反,江南地区较为贫瘠。因此,春秋战国和秦汉时期,古代中国的经济重心在西部。 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