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3232180 上传时间:2022-06-08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5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课标)2020届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考点训练1 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含解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考点训练1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题组一基础小题1(2018福建福州月考)在商代,占卜是商王日常活动的重要内容,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这种方式()A减少了商王决策的盲目性B是行政机构不健全的必然产物C使王权充满了神秘的色彩D解决了贵族在权力分配上的矛盾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商王通过垄断神权以强化王权,故C项正确。国家大事都通过占卜的方式来决定,并不会减少商王决策的盲目性,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行政机构是否健全的信息,而是强调商朝是一个弥漫着神权色彩的王朝,故B项错误;宗法制的实施有利于解决贵族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与材料不符,故D项错误。2(2018四川蓉城期中)商代,“王”与侯、伯等称谓一样,同是方国首领的称号,意为一方君长。周王称“天子”,是“天下共主”,并形成“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的格局。这表明西周()A王权与神权开始结合B王权比商代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C地方诸侯的离心力消除D依靠血缘关系难以维系统治答案B解析商王只是一方君长,而周王是“天下共主”,说明西周时期的王权比商代得到一定程度的加强。故答案为B项。A项材料没有反映,排除;C项说法绝对,排除;材料没有反映血缘关系在政治统治中的作用,排除D项。3(2018福建福州月考)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B推动诸侯国扩展疆域C建立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D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分封制是周朝实行的一种地方政治制度,主要目的是维护和巩固周朝的统治;材料反映封国面积较小,无法对周王室形成威胁,从而加强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故D项正确。材料没有涉及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而是强调强化周王室对地方的控制,故A项错误;分封制是周天子将土地和人口分封给诸侯,不可能让诸侯国扩展疆域,故B项错误;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始于秦朝,与材料不符,故C项错误。4(2019湖北武汉联考)邾城,为举水河畔的新洲城。公元前1066年,武王伐纣,曹侠(颛顼五世孙晏安后裔)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名邾子国,邾城由此而名。据材料可知,西周时期()A分封的主体是功臣和先代贵族B宗法关系是维系统治的纽带C军功和贡献是分封的依据之一D血缘分封是拱卫王室的手段答案C解析根据“曹侠(颛顼五世孙晏安后裔)为武王挟毂骖乘因而有功,封国于邾”可知,军功和贡献是分封的依据之一,故C项正确。根据所学内容可知,西周时期分封的主体主要是宗室子弟,故排除A项;本题没有涉及宗法制的相关内容,故排除B项;曹侠被分封是因为他对武王有功,并不是因为他和武王有血缘关系,故排除D项。5(2018河北辛集中学期中)据春秋记载,在二百四十二年间鲁君朝贡周王3次,朝贡齐国11次,朝贡晋国20次,朝贡楚国2次。这一现象反映的实质是()A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B宗法分封逐渐瓦解C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D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答案B解析依据材料中国君向天子朝贡的信息可以得出鲁君由朝贡周王到朝贡其他诸侯国的现象,说明分封的等级逐渐瓦解,故B项正确。材料并不能说明各诸侯国之间联系密切,故A项错误;周天子此时已经不是天下共主,故C项错误;周王未能实现高度集权不符合材料主旨,故D项错误。6(2018湖南长郡中学期中)“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相互作用与运作的基本模式,并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材料中的观点认为分封制()A确立了古代中国疆域基本格局B为后世中华文化发展打下基础C加强了国家对人们思想的控制D加速了“大一统”局面的形成答案B解析材料中“分封制奠定了先秦诸国文化决定了以秦汉为代表的华夏民族文化传统的形成过程与后来面貌”的信息说明分封制对文化格局的形成起到奠定基础作用,故B项正确。A项中疆域没有涉及,C项主要是思想控制,D项是文化心理,均排除。7(2019衡水金卷一调)甲骨文中有关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很多,但商王并非直接向他们心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要托祖先转达。对此解读最为合理的是商代()A王权与神权结合 B占卜决定戎和农C宗法观念已形成 D祖先地位高于神答案C解析求神的过程中借助祖先,说明商朝时期已经形成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故C项正确。王权具有神秘色彩主要通过“有关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很多”来体现,而材料侧重于强调祖先在商王处理国家事务中的重要性,因此排除A项;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材料中也没有体现占卜“戎”的信息,排除B项;材料强调“商王并非直接向他们心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表明在商朝神的信仰地位是最高的,排除D项。8(2019福建三明一中返校考)有学者把周王朝实行的某种制度称为“亲属等差递减制度”,并认为这一制度虽然不能杜绝但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它的力量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该学者评价的制度是()A世官制 B宗法制C分封制 D嫡长子继承制答案D解析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这一制度一定程度上避免了王位继承带来的纷争问题,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故D项正确。世官制是先秦的选官制度,不符合“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排除A项;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逐渐瓦解,宗法观念影响至今,不符合“影响中国社会达三千年之久”,排除B项;分封制属于地方管理制度,容易导致割据混战,不符合“至少成功地阻止或避免更多的阴谋、流血和战争”,排除C项。9(2019黑龙江哈师大附中月考)在西周春秋时,“孝”之道德最为重要。“庶人”之“孝”固以孝事父母为主,然贵族之“孝”则最重要者为“尊祖敬宗”,“保族宜家”,仅孝事父母,则不以为大孝。可见,对“孝”的认识()A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B体现伦理与政治紧密结合C推动家族团结与和睦D随时代发展呈现不同内涵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庶人之孝固以孝事父母为主,然贵族之孝则最重要者为尊祖敬宗,保族宜家,仅孝事父母,则不以为大孝”说明西周春秋时的“孝”深受宗法制度的影响,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与政治紧密结合,故B项错误;材料体现不出推动家族团结与和睦,故C项错误;材料信息是庶人和贵族“孝”的不同内涵,故D项错误。10(2019湖北黄冈质检)西周以前,贵族社会流行多妻婚姻;西周时期,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这一变化的主要影响是()A强化周天子的权威B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C降低了女性的地位D削弱了贵族的特权地位答案B解析由一夫多妻制被一夫一妻多妾制取代可联系到西周的宗法制,妻所生的儿子为嫡子,妾所生的儿子为庶子,而嫡长子是最高权力的继承者,该制度有利于增强权力传承的稳定性,故B项正确。周天子的权威与婚姻制度关系不大,故排除A项;不管是一夫多妻制还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女性的地位都较低,故排除C项;从一夫多妻制到一夫一妻多妾制,贵族的特权地位并未被削弱,故排除D项。11(2018黑龙江哈三中期中)周礼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乐舞的规格也有差异。可见,礼乐制度的实质是()A巩固周王专制独裁的手段B维护宗法分封制的工具C维系官僚制度的廉洁高效D加强对人民统治的工具答案B解析从材料“规定了贵族饮宴列鼎的数量”“乐舞的规格也有差异”中可以看出,材料中规定的实质是在维护西周等级秩序,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专制独裁”;官僚制度是秦朝实行的,故C项排除;周礼是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故D项错误。12(2018河北辛集中学期中)新唐书礼三本说:“夫君者,民众父母也”;周易家天下说:“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马克思说:“就像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皇帝的各个官吏也都在他所管辖的地区内被看作是这种父权的代表”。这三则材料实质上揭示了()A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B古代社会家国同构的社会特征C家长制作风体现了封建特权思想D宗法关系渗透到社会生活诸多方面答案B解析由题干中“皇帝通常被尊为全国的君父一样”等信息可知,国家在组织结构方面和家庭具有共同性,这体现了家国同构的特征,故B项正确。君父在国家政治生活中的特殊地位是表象,不是实质,故A项错误;材料的主旨不是在探讨家长制作风,故C项错误;材料主旨也不是揭示宗法关系的广泛影响,故D项错误。题组二模拟小题13(2019四川绵阳一诊)礼记王制规定:大诸侯国设三卿,都由天子任命;次一等的诸侯国也设三卿,其中二卿由天子任命,一卿由国君任命;小诸侯国设有两卿,都由国君任命。据此可知,西周分封制()A保证了周天子的专制统治B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C有效限制了地方诸侯权力D宗法血缘色彩极其淡薄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都由天子任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材料反映的是周代的“命卿”制度,这一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周天子控制地方诸侯,蕴含着中央集权的因素,故B项正确。A项说法错误,错在“专制”;C项说法错误,错在“有效限制”;材料中没有体现出血缘关系,故D项排除。14(2019浙江Z20联考)史载:“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淮、汉之间建有“汉阳诸姬”,其中以随(今湖北随州市)国为最大。由此可见周朝()A神权与王权相结合B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C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D周天子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周之子孙,苟不狂惑者,莫不为天下之显侯”“汉阳诸姬”等说明周朝以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故B项正确。商朝政治的特征是神权与王权相结合,故A项错误;材料信息反映不出王权受到诸侯国限制,故C项错误;周朝没有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故D项错误。15(2019湖北黄冈质检)殷人凡遇征战、田猎、疾病、行止等等,都要求于神,以测吉凶祸福。周人认为天之好恶与人之好恶一致,天命与人事息息相通。春秋时期,“天”已经开始从超验的神的地位下降到了现实世界。这些变化表明春秋时期()A政治制度中的神权色彩消失B儒家天命观思想影响很深远C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了变化D出现贵贱、主从的人伦关系答案C解析材料的意思是说:商人注重神,天人关系实际上是神人关系,人屈从于神;周人认为天人相通,基本平等;春秋时期注重人,天人关系的重心开始下移,人的份量加重。这说明天人关系的重心发生重大转移,故C项正确。商朝时期是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材料说明的是天人关系的变化,不是消失,故A项错误;材料中天人关系,并不是儒家的天命观,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天人关系,并不是人伦关系,故D项错误。题组三高考小题16(2017全国卷)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如封武王弟康叔于卫,都朝歌(今河南淇县);封周公长子伯禽于鲁,都奄(今山东曲阜);封召公奭于燕,都蓟(今北京)。分封()A推动了文化的交流与文化认同B强化了君主专制权力C实现了王室对地方的直接控制D确立了贵族世袭特权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分封制。题干材料反映了周灭商之后,推行分封制,分封王族等到各地建立诸侯国,周的文化影响也因此覆盖其所辖之处,客观上推动了文化的交流;周天子成为天下共主,加强了文化认同,故选A项。在西周分封制下,诸侯具有较大的自主权,没有形成君主专制局面,故排除B项;西周分封制下,周天子直接控制的地区称为王畿,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周天子对地方是间接控制,故排除C项;题干没有提到贵族的世袭特权问题,故排除D项。17(2016全国卷)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字数越来越多,语句也愈加格式化。这些铭文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希冀子孙保用。这表明西周时()A创造了一种全新的文字体系B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C宗法制度受到了严重的挑战D青铜器的功用发生重大改变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西周的政治。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相比,“大都记述个人业绩,追颂祖先功德”,这表明西周时形成了重视历史传承的风尚,因此B项符合题意,故选B项。周代青铜器上的铭文与商代的甲骨文是继承关系,并非全新的文字体系,故排除A项;宗法制是西周政治的典型特征,C项与史实不符;青铜器主要用于制造祭祀用的礼器和战争用的兵器,从商代到西周,其功用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故D项错误。18(2014全国卷)周代分封制下,各封国贵族按“周礼”行事,学说统一的“雅言”,促进了各地文化的整合。周代的“雅言”最早应起源于现在的()A河南 B河北 C陕西 D山东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西周政治。根据题意可知,“周礼”“雅言”是周代分封制下实行的统一的礼乐制度,其应该起源于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结合所学可知周王直接统治的地区在今陕西一带,故选C项。19(2018浙江高考)有学者在研究中国早期国家时注意到:周“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这表明()A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B素养不同的人享有同等的国家管理权C以分封制构架国家垂直管理地方形式D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答案D解析分封对象包括“昆弟甥舅”,国家制度受到宗族血缘关系的明显影响,故D项正确。官僚体制开始于秦朝,周实行贵族政治,故A项错误;B项属于雅典民主政治的弊端,材料没有反映出分封对象的素养差异,故B项错误;垂直管理地方形式开始于秦朝郡县制,周实行地方分权,故C项错误。20(2017江苏高考)国语讲“祀,国之大节”。有学者认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被视为“政治的权力”。可推断,商周时期青铜器主要用作()A农具 B礼器 C食具 D货币答案B解析材料信息显示,青铜器在商周时期是政治权力的象征,说明青铜器主要用作礼器,故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政治的权力”这一信息不符,故均可排除。题组一基础大题21(2018四川宜宾月考)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自殷以前,天子、诸侯君臣之分未定也诸侯之于天子,犹后世诸侯之于盟主,未有君臣之分也逮克殷践奄,灭国数十,而新建之国皆其功臣、昆弟、甥舅,本周之臣子;而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大藩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盖天子、诸侯君臣之分始定于此。材料二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政治的危机就会出现。春秋战国时期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那种宗法血缘与政治关系互补型的国家形态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必须对此进行改革,使之向纯粹的以地缘关系为基础的政治社会过渡。而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创造并选择的一种新的国家治理方法。摘引自王明德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材料三古代中国不存在宗教组织或官方祭司,一个家族的父权制家长主持祭祀祖先灵魂的仪式。家长作为这个家庭活着的成员和去世亲属之间的中间人,拥有极大的权威。他不仅主持自己家里举行的祭祀祖先的仪式,而且还主持旁系家庭的纪念仪式,这种仪式可能包括上百人。唐朝尤其是宋朝时期的中国父权制社会结构日渐加强宋朝时期,家族的祖先崇拜较之从前更加全面繁复。原来仅限于记住先祖的名字并在家内举行仪式,祈求他们的保护。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其有迹可寻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举行纪念他的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新全球史:文明的传承与交流(1)根据材料一,概括西周制度相比于以前的变化。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种变化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社会政治转型的原因和表现。(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宗法制对家族、宗族和国家政权的积极影响。答案(1)变化:天子由诸侯之长变为诸侯之君,君臣之名分确定。影响: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巩固了周王室的统治;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维持了西周较长时间的强盛。(2)原因: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表现: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3)积极影响: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了家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以血缘亲情来维系王权的威严和稳定,把“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和团结,强化了王权。解析第(1)问,从材料一信息可以看出西周天子与诸侯关系明显变化,君臣名分逐渐确定,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把握到以下方面:有利于国家统一和周天子对地方的控制、有利于周王室的统治等。第(2)问,关于原因:依据材料“当经济社会生活的发展消解了贵族对血缘和宗法纽带的神秘感时”“各国普遍进行变法活动,以图加强国家力量,同时中央集权也发展起来”结合春秋战国“时代特征”进行分析。示例如下:社会经济发展的推动;各国变法运动的促进;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关于表现:依据材料“分封制已失去了存在的根据”“郡县制正是顺应这种大趋势”以及材料出处“论春秋战国时期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信息进行分析。示例如下:由分封制向郡县制转变;由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第(3)问,“积极作用”依据材料二信息“这一时期,后代们孜孜不倦地寻找其有迹可寻的先祖的坟墓,并在坟墓旁举行纪念他的活动和仪式。整个大家族的成员会不远万里地去参加每年一度的纪念已逝先祖的仪式”和所学知识从凝聚宗族、强化了家族的认同感和凝聚力、“国”和“家”密切结合在一起等角度分析。题组二模拟大题22(2018全国重点中学测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西周和春秋时期,国人是指居于国(城)中的拥有国家权力的人,国中上层贵族及国人仍以血缘姻亲关系相联结。他们是统治宗族的成员,皆有参政议政的权利,在君主废立、贵族派系斗争等方面都拥有广泛的权利;有财富拥有权;有从军作战的权利和义务,往往可以决定国家的盛衰成败。与国人相比,野人(居住在乡村的人)不能参与政治、当兵作战,原因即在于他们是被征服的部族或沦落的罪犯。摘编自胡新生西周春秋时期的国野制与部族国家形态材料二关于西周的历史,罗香林认为:“他(周武王)把过去已被人灭掉的部落或诸侯之国重新建立起来。这在当时,曾得到大众的拥护,是其获得的第一步成功。第二步是完成了对亡殷的防范工作第三步是以功臣开发边区,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王玉哲认为:“周武王东征灭商后,曾经进行分封,在黄河流域各地区,广建侯卫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摘编自罗香林中国民族史和王玉哲中国上古史纲(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西周、春秋时期的国人参与国家管理的特点及成因。(2)根据材料二,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答案(1)特点:国人属于统治阶层;能够广泛参与公共事务管理;对国家兴衰有决定性作用;国人以血缘宗族成员的身份参与政治。成因:西周建立了完备的政治制度和等级森严的礼乐秩序,注重维护贵族的利益和统治。(2)认识:二人都认为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但二人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罗香林认为周武王分封取得了成功,巩固了西周的统治;王玉哲认为分封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并且留下了政治隐患。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国中上层贵族及国人仍以血缘姻亲关系相联结”“皆有参政议政的权利”“有财富拥有权”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国人的地位、权力、血缘关系等方面概括。再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政治制度、礼乐秩序、注重维护贵族的利益等方面分析其成因。第(2)问,根据材料二“屏藩王室而封建诸侯,这使亲亲贤贤的工作也随之成功了但这次分封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因为东方还没有大定下来,有些诸侯仍不能赴国且埋下了政治的隐患”并结合所学知识即可从分封制是西周基本的政治制度、对周武王分封效果的认识不同等方面分析两位研究者对西周历史的认识。题组三高考大题23(2017北京高考)儿童:成长、保护与发展材料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中国古代儿童称谓简表礼乐制度是维护宗法社会的重要基础。表中能够反映礼乐制度对儿童要求的称谓有哪些?简析在先秦社会礼乐制度是如何渗透到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答案称谓:幼学、舞勺、束发、及笄、舞象、弱冠。简析: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依据儿童年龄划分学习阶段;男女要求不同;学习礼乐目的在于更好地维护社会等级制度,稳定统治秩序。解析第一小问,考查读表获取信息的能力。第一步审题:回答问题的范围限定在“表中”,主题是“礼乐制度对儿童的要求”,回答的内容是“称谓”;第二步读懂表中信息;第三步作答。第二小问,回答问题的方式是“简析”即考查分析和概括问题的能力,根据表格的信息归纳总结即可。根据礼记等划分严格的年龄段即可知先秦有严格的礼乐制度;根据表格的“年龄段”即可知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将礼乐制度的内容渗入到儿童的教育过程中,根据儿童的成长时间段,施以不同的教育内容;根据表格中“对儿童要求”即可知贵族根据礼乐制度培养子弟。- 1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