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四)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人民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834635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2.32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四)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人民版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四)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人民版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通史版)2021版新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单元质量检测(四)第四单元 辽、宋、夏、金、元民族政权的并立与元朝的统一 人民版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单元质量检测(四)(建议用时:45分钟)一、选择题1宋朝经过摸索,创建了路制。一改汉州、唐道固定区域、固定治所、固定机构、固定人员、权力集中的设置原则。路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这一建制()A旨在扩大宋朝疆域B体现了文武分权的特点C打破了市坊的界限D利于解决藩镇割据现象解析:选D。材料“以交通路线为主干来划分,采取分而治之、相互牵制的方针”,有利于更有效地控制地方及官员,故D项正确;州、道、路,都是地方行政单位,不能起到扩大疆域的作用,故A项错误;材料不能反映路制下文武官员分权的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地方行政制度,不是城市商业状况,故C项错误。2宋太祖定下了“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的家法。以后历代皇帝坚持“与士大夫治天下”,以致“终宋之世,文臣无欧刀之辟”。由此可知宋代()A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B结束了“重文轻武”的五代风尚C形成了“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D出现了“积弱积贫”的社会状况解析:选A。根据题干中“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与士大夫治天下”,再联系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可知,宋代确立了“以文治国”的统治方略,故A项正确;宋代开创了“重文轻武”的国策,而非结束,故B项错误;“以儒立国”的正统思想形成是在西汉武帝时期,且题干中未提及,故C项错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造成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队,埋下积贫积弱的祸根,与题干无关,故D项错误。3(2020湖南永州模拟)宋初,地方监司、通判等兼职监察官“多不守职,至有岁终不按一人,终任而不劾一吏者,上下相蒙,孰视不问”。对此,宋太祖做出规定,凡“临事简慢,所莅无状者为下;恪居官次,职务粗治者为中;治状尤异,大有殊绩者为上”,朝廷以此“厉行赏罚”。此规定()A防止了地方官员滥用职权B强化了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C遏制了地方官员贪污腐化D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解析:选D。材料意在说明宋太祖加强了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故D项正确;加强对地方官的监察力度,有利于减少地方官员滥用职权、贪污腐化现象,“防止了”“遏制了”表述过于绝对,A、C两项错误;材料反映的是加强对地方监察官的考核,并没有涉及“部门之间的相互监督”,排除B项。4(2020广东肇庆模拟)北宋进入宋史的官员,46%来自寒族。南宋非官僚家庭出身的进士,1148年为56.3%,1256年为57.9%。这表明()A南宋时期经济重心南移B科举制日臻完善C宋代官僚体制日益完善D世卿世禄制遭到破坏解析:选C。材料反映的是宋代官员和科举制选拔更注重能力而非出身,反映了官僚制度日益完善,故C项正确;宋朝官员和进士相当部分并非来自显赫家族,与其地域无关,故A项错误;官员和进士的来源不能反映科举制的发展状况,故B项错误;春秋战国时期世卿世禄制就遭到破坏,故D项错误。5元朝中央政府重新划定了地方行政区域,原属东川地区的汉中不再归属四川,划给了陕西行省。河南又与原属安徽的淮河流域地区,合并为河南江北行省。根据材料,元朝重新划定地方行政边界的目的是()A扩大行省管辖范围B提高地方行政效率C防止地方割据D维护民族团结解析:选C。据材料信息结合所学可知重新划定地方行政边界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扩大行省管辖范围,故C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提高行政效率,故B项错误;材料主要强调的是加强中央集权,而不是维护民族团结,故D项错误。6元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和圆署会议制,行省官员通常由左丞相、平章、右丞、左丞、参知政事等六、七人组成,所掌行政、财赋、军事、刑台等庶政,采用圆署会议和专官提调相结合的方式处理。由此可见()A元行省长官的权力独大B行省制加强了中央集权C专制皇权在困局中渐衰D三权分立机制制约相权解析:选B。材料中提及元朝行省实行群官负责制和圆署会议制,其目的在于制约地方行省长官,加强中央集权,故B项正确。7两宋时期,田宅交易十分活跃,在人们的实践与政府的积极规范下田宅典卖逐渐制度化。南宋初年,政府规定田宅典卖者纳税印契,均价每亩约五贯,税率约8%,一次就征收到四千万贯。这种现象间接造成()A土地兼并的缓解B商品经济繁荣C中央财政收入大增D自耕农的衰退解析:选D。从材料的描述中可以看出,两宋时期田宅典卖逐渐制度化,这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种现象造成土地买卖严重,加重土地兼并,间接上导致自耕农经济逐渐衰退,故D项正确。8(2020山东青岛调研)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这反映出当时()A经济重心已转移到南方地区B商品经济丰富了市民生活C发达的外贸促进了大众消费D宋代重农抑商政策已松动解析:选B。“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与经济重心没有关系,故A项错误;“梦粱录中记载了南宋都城临安的240多道菜,武林旧事记录了当时临安的40种酒,仅临安一城,咸鱼专卖店就有200多家”描述了商品经济发达的景象,没有涉及外贸的情况,故B项正确,C项错误;仅材料中列举的几个商业现象不能体现国家重农抑商政策的变化,故D项错误。9传统的以名贵土特产品和奢侈品为主的贩运贸易,进入宋代后变化加速粮、帛、茶、盐、铁、瓷(细瓷销城市,粗瓷销农村)、纸、糖、什器(生产用具或生活器物)等均纷纷然进入较远距离和较大规模地在地区间流转的商品系列之中。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贩运贸易非常的繁荣B市场空间限制被打破C贩运贸易的商品种类和比例与过去更加不同D市民阶层扩大与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增长解析:选D。很明显,贩运贸易的发展状况并不是材料所要反映的主要内容,故A项错误;材料中根本没有对市场空间限制的相关提及,故B项错误;材料中并没有对贩运贸易比例的相关提及,故C项错误;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宋代市民阶层空前扩大,其生活必需品所需量也呈现迅速增长的趋势,这也是材料中空间贸易在宋代发生变化的根本原因,故D项正确。10两宋时期,雕版印刷有汴京、临安、成都、建阳(福建)四大中心。据史书记载,形成了“以杭州为上,蜀本次之,福建最下。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宋时蜀刻甲天下”“自宋到明六百年间,建阳书林擅天下之富”的局面。据此可知()A毕升改进印刷术促进了印刷业的发展B印刷业的格局反映了经济重心的南移C四川制版技术精良导致了交子的出现D宋代印刷业发展推动了程朱理学兴起解析:选B。据材料“京师比岁印版,殆不减杭州,但纸不佳”可知,国家政治中心的雕版印刷品负量不如杭州的;据“蜀刻甲天下”可知,南方的印刷品质量高于北方,侧面反映出经济重心的南移趋势,故选B项。材料强调的是印刷品地区差别,而未涉及毕升改进印刷术,排除A项;据“宋时蜀刻甲天下”可知,蜀刻精良,而未涉及交子的相关信息,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宋代南方雕版印刷品超过北方,而未涉及程朱理学的相关内容,排除D项。11宋宁宗庆元年间(11951200年)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不仅被视为“伪学”遭到打击,而且当年科举取士也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这表明()A新旧儒学思想冲突激烈B儒学主流地位受到动摇C道学背离了儒学价值观D道学缺乏应时趋新精神解析:选A。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被视为“伪学”,将“论语孟子大学之书”列为禁书,说明宋朝新旧儒学思想冲突激烈,故A项正确;儒家思想自西汉以来一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B项错误;道学属于儒学范畴,C项错误;以朱熹为代表的“道学(理学)”是融合佛道思想形成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封建统治的需要,故D项错误。12(2020广东肇庆一模)宋史创立道学传,认为“道”盛于三代,昭于孔子,及于孟子,孟子没而无传,千余年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这种认识()A突出了程朱理学的地位B混淆了儒家与道家思想C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D阐明了道学的发展历程解析:选A。从“至于宋代得圣贤不传之学而焕然大明”可知,材料认为宋代出现的程朱理学是继承了孔孟学说,是正统思想,故A项正确;材料中的“道”是宋儒讲究的“性命义理”之学,以继承孔孟“道统”自居,不是道家思想,故B项错误;宋代程朱理学适应了专制统治的需要,但与材料体现的“道”的思想继承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仅体现了“道”产生于孔孟,到宋代发展为程朱理学,没有涉及之后的发展状况,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3“士大夫以天下为己任”,“事为之防,曲为之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神宗曾说:“法出于道。人能体道,则立法足以尽事;立法不足以尽事,非事不可以立法也,盖立法者未善耳。”宋代的“祖宗之法”作为根本性的治国原则,本着“事为之防,曲为之制,纪律已定,物有其常”的精神,在行政管理上充分运用了制衡原则,中书门下、枢密院与三司各自行使独立职权,突出了国家政务的核心内容,职权与事权明确集中,官员的专业化程度较高。同时,“祖宗之法”也有深刻的负面影响,北宋中后期的党争问题、强敌当前收武将兵权的问题等,无不与宋代遵循“祖宗之法”的立国之策有密切联系。摘编自中华文明史材料二中国历史上,帝王的“共理”“共治”,本质是通过士大夫、借士大夫的能力来治理天下。政治的主导权掌握在帝王手中,朝政的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君主个人的好恶,这种状况在11世纪前期的北宋发生了深刻转变。宋代士人们在谈及国家的政治取向、制度原则时,秉持“从义而不从君,从道而不从父,使君不陷于非义,父不入于非道。君有不义,不从也,而况于权臣乎!父有不义,不从也,而况于他人乎”的原则,认为“士之所宜学者,天下国家之用也”;士大夫以“公议”“天道”为旗帜,作为制约君主的力量,参与治理国家政事。宋太祖曾对臣僚说:“天下广大,卿等与朕共理。”皇帝必须与士大夫“共定国是”,成为君臣双方共同承认的原则这是北宋政治史上一项具有突破性的大原则。摘编自中华文明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政治制度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它对宋政府加强中央集权的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皇帝必须与士大夫共定国是”的原因。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可依据材料一的内容从法制、政治运作程序、权力分配与制衡等方面概括;第二小问,在回答第一小问的基础上,从实际效果方面进行说明。第(2)问,结合材料二从宋朝的政治传统以及士大夫的责任感等方面进行概括。答案:(1)特点:重视完善法制纲纪;政治运作程序更加理性、严密;行政管理上运用制衡原则,职权与事权明确集中。影响:强调法制纲纪,有利于宋政府把兵权、财政权、行政权收归中央,加强中央集权,消除分裂割据的基础;造成“冗兵”“冗官”“冗费”和重文轻武及党争的局面。(2)原因:宋朝统治者实行“重文轻武”的国策;统治者要倚重有责任感的士大夫阶层实现长治久安;在“尊王”的同时,士人群体整体追求建立理想的政治秩序,普遍拥有“以天下为己任”的政治担当。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我国近代国学大师梁启超认为可以从以下要素给历朝历代打分。考察一个王朝,应注意以下几个要素一、政治(清明的时间长短、政局的稳定性)二、文化(思想是否具有活力,是否具有创造性,是否具有朝气、活力)三、风俗(即民德,基层民众的素质、社会主流道德风尚如何)四、经济(民众的生活、商业是否发达,是否按照历史的惯性自然发展)五、国防(是否有强大的武装抵御外来侵略,对外战绩)六、教育(国民教育程度,人才培养)七、制度(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方面的规章科度)八、领土(直接治理面积以及表示臣服的属国范围)九、科技(发明创造、生产力发展水平)十、国际地位(在当时世界上的国际地位,与世界同时期各国的综合国力比较)根据材料,对中国古代历史上某一朝代进行打分(只需选取其中三个要素分别打分,其中“经济”是必选要素)并加以说明或者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选要素并打分,说明须有史实依据,史论结合。解析: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历代王朝综合发展的相关知识,旨在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具有较强的开放性,涉及范围广泛,难度较高。学生首先应对材料列出的相关信息进行正确分析。按要求选出题干涉及的任意三个要素,结合相关朝代历史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学生据此结合所学知识得出结论。要求学生做到言之有理即可。答案:示例宋朝得分:制度;科技;经济说明:北宋初期实行一整套制度措施加强了中央集权,如设置转运使将财权收归中央,但也压抑了地方的自主能动性。科举制度在宋朝得到极大发展,实行糊名誊录法,扩大了科举录取官员规模,官制复杂,形成冗官局面。北宋在科技上有大发展,新式火药武器层出不穷,毕昇发明活字印刷术,将指南针用于航海,促进了宋朝经济文化的发展。宋朝商品经济繁荣,市的发展突破了时间空间限制,货币方面开始出现纸币,海上丝绸之路发达,经济重心于南宋时期完成南移。政府财政来源中商业税成为重要部分。城市经济功能凸显,出现瓦肆勾栏等娱乐场所。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