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

上传人:Sc****h 文档编号:102799335 上传时间:2022-06-07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21高考历史一轮复习 课后限时集训28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新人教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课后限时集训(二十八)(时间:40分钟分值:85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有学者认为海国图志为以后的变法思潮的勃兴提供了重要的事实依据和思想材料,但它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此观点表明海国图志()A缺少近代化色彩B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C不够系统和完善 D继承了封建科技思想B据材料海国图志“并没有要中国学习西方制度的意思”,可知海国图志未突破传统政治局限,向西方学习仅停留在“器物”层面,故B项正确。2(2019南平一模)19世纪中叶以后,当西学在日本成为全民族注意的中心时,在中国却被限制在通商口岸范围之内和办理“洋务”的官员之中,大多数的士大夫仍然生活在传统的精神世界里。这说明近代中国()A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B缺乏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C士大夫固守传统文化模式D自强求富运动的成效不大A由材料可知,19世纪中叶后关注西学的只有很少一部分人,大多数士大夫的思想没有太大的改变,因此可看出,当时社会求新求变的思想意识不足,故选A项;“传统的精神世界”指思想,而“维新变法的社会基础”是阶级范畴,排除B项;“大多数的”说明也有一部分士大夫具有新思想,排除C项;题干信息不能体现洋务运动的成效,排除D项。3冯桂芬指出:“以中国之伦常名教为原本,辅以诸国富强之术。”同时代的郭嵩焘认为:“泰西富强,具有本末,所置一切机器,恃以利用致远,则末中之末也。”这些思想()A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B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C反映了“中体西用”的主张D具有强烈的维护旧体制意图B根据题干材料可知冯桂芬主张学习西方诸国先进的技术,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这些思想都为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支持,故B项正确,A项错误;材料中仅冯桂芬的思想体现了“中体西用”,C项错误;材料中郭嵩焘主张学习西方各国的制度,D项错误。4(2019新乡二模)康有为曾说,在此沉族破家、肝脑原野的危难关头,“与其分灭于外,惨为亡国之戮囚,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这反映出康有为()A未能摆脱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束缚B认为君主立宪制是最好的政治制度C积极策划限制君权以挽救民族危亡D倡导以分权政治体制取代封建专制A材料“孰若付权于民,犹得守府而安荣”,反映了康有为主张君主将权力下放于民以巩固统治,这依然体现了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故选A项;材料未涉及君主立宪制,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君上民下的传统思维,没有体现限制君权,排除C项;材料中“付权于民”不等于倡导分权政治体制,排除D项。5(2019菏泽一模)1891年,康有为发表新学伪经考。“新学”是指古文经学,康有为认为,今文经是孔子流传下来的真经;古文经本不存在,它是王莽为了篡位而伪造的,湮没了孔子的微言大义,因此要“摧廓伪说”。康有为的观点()A旨在推动学术上的考证辨伪B基本上符合儒学发展历程C体现学术为政治服务的思想D动摇了传统儒学正统地位C材料中康有为的观点是,既不照搬传统文化,也不全盘继承现有学说,而是选取其中能够表达自己观点的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康有为是借用传统文化,宣传自己的变法思想,故选C项;新学伪经考是康有为自身对儒学的考究,主观意识较强,真实性不强,排除A项;新学伪经考是结合西方思想对儒学进行改造,不符合儒学的发展历程,排除B项;康有为是拥护孔孟思想的,强调“托古改制”,并没有动摇传统儒学正统地位,排除D项。6(2019开封一模)梁启超变法通议:昔同治初年,德相毕士麻克语人曰:“三十年后,日本其兴,中国其弱乎?日人之游欧洲者,讨论学业,讲究官制,归而行之;中人之游欧洲者,询某厂船炮之利,某厂价值之廉,购而用之。强弱之源,其在此乎?呜呼,今虽不幸而言中矣。”梁启超说这段话的主要目的是()A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B对比中日双方学习西方的不同内容C表达对德相认识的肯定D反思洋务弊端,推进政治体制改革D由题意可知,梁启超发表变法通议的主要目的是倡导变法图强,主张君主立宪,强调中国必须进行政治体制变革,故选D项;梁启超通过赞赏日本学习西方的成效,反思洋务运动只学习西方技术的不足,排除A项;B项是对梁启超变法通议中这段话内容的概括,而非梁启超说这段话的目的,排除B项;梁启超没有表明对德相认识的态度,排除C项。7(2019郴州一模)梁启超在草拟京师大学堂章程时指出“中国学人之大弊,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二者相需,缺一不可。不讲义理,绝无根底,则浮慕西学,必无心得”。能全面准确体现梁启超办学理念的是()A主张全面学习西方科技文化B主张弘扬中国传统文化C中学和西学融会贯通D借助传统文化宣传西学C材料梁启超批评“治中学者则绝口不言西学,治西学者亦绝口不言中学”,主张“二者相需,缺一不可”,即中学和西学都很重要,都要学习,故选C项;其他三项均与题干主旨不符,排除。8孙中山主张:“共产主义是民生的理想,民生主义是共产的实行;所以两种主义没有什么分别,要分别的还是在方法这种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才是国民党所主张的平均地权,才是民生主义。”这表明孙中山的民生主义()A主要目的是防止贫富差距过大B与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认识一致C尝试寻找中国式发展资本主义的模式D通过平均财富来保障民众生活C结合材料可知,孙中山认为民生主义的重点在于通过“把以后涨高的地价收归众人公有的办法”来实现民生主义,这体现了孙中山对中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探索,C项正确;孙中山主张的平均地权有利于防止贫富差距过大,但其主要目的还是发展经济、富国富民,A项错误,排除;B项说法明显错误,排除;此处的“平均地权”并不能等同于平均财富,D项错误,排除。91924年,孙中山在民族主义中指出,“中国领先于欧洲和美洲几千年,就发展了一种民主哲学”,“我们需要向欧洲学习的是科学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据此可知,孙中山()A主张学习西方科技优先于政治制度B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C坚持反帝立场反思西方的民主制度D认为中国传统思想中包含了民主因素D材料“在真正的政治哲学原理方面,欧洲人需要向中国学习”,说明孙中山认为中国传统思想包含民主因素,D项正确;材料没有点出优先学习二者中的哪一项,A项错误;材料说明民主制度来源于古代中国,并不是说西方政治哲学源于中国传统文化,B项错误;材料并没有体现明确的反帝思想,C项错误。10曾经,在国人如何面对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这一问题上,有人主张用“伊”对应“she”,有人主张汉字拼音化。1917年,刘半农创造“她”字以对应,引起了激烈的争论。1932年定音之后的“她”字一直沿用至今。 这反映了()A国人普遍因循守旧B知识分子异常激进C汉字文化兼收并蓄 D西方文化霸权胁迫C汉字中本没有“她”字,是在西方第三人称代词的性别区分的影响下创造出来的,故选C项;材料创造“她”并沿用至今,不能说明因循守旧,排除A项;虽引起激烈的争论,但不能说明知识分子“异常”激进,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西方文化霸权胁迫,排除D项。11(2019衡阳二模)晚清时期,“个人主义”一词随西学东渐的浪潮而入中国,时人“多引以为诟”。新文化运动时期“个人的解放”和“个人的发展”却大行其道,广为流传。这说明新文化运动()A导致个人主义思潮泛滥 B启迪了中国民众的觉悟C促使启蒙思想在华兴起 D有利于民主制度的巩固B题干中“个人主义”从传入时期被诟病到大行其道,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新文化运动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人们对个人的价值和权利更加重视,故选B项;题干反映的是新文化运动使“个人主义”受到欢迎,排除A项;启蒙思想在华兴起是在戊戌变法时期,排除C项;新文化运动时正处于北洋军阀时期,名为民国实为专制,排除D项。12(2019广州调研)据统计,18991918年,中国国内出现了多篇共产党宣言的译文,译者主要采用片译、段译和摘译等方式进行翻译;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这一现象说明当时()A文学革命方兴未艾B阶级矛盾上升为社会主要矛盾C新民主主义革命思想兴起D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D材料“翻译的内容也被夹杂在社会进化论、改良主义、三民主义等社会思潮中传播”说明当时国人尚未深入了解马克思主义,认为它与其他理论或思想没什么特殊之处,故选D项;新文化运动中的文学革命发生在1917年,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A项;19世纪末中国社会的最主要矛盾是民族矛盾,排除B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开始于1919年,与材料提供的时间不符,排除C项。二、非选择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25分,第14题12分,共37分)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肩我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唯康梁。虽其解放之程度不如党人,然革命学说之所以能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二重束缚自易易也。且梁任公自逃亡日本后,在清议报及新民丛报中,掊诋满洲执政者不留丝毫余地。清室之失去国人信用,梁任公之笔墨实与有力焉。清室既失去国人信用,而朝廷上又无改革希望,故革命势力日增也。此又梁任公无意中间接帮助革命之一端也。张荫麟近代中国学术史上之梁任公先生材料二此环奇宏肆之理想,当康氏二十七岁之时既已成立于胸中,直至年逾耳顺,其言论亦未尝越出此早年理想之范围。光宣朝士诧康氏为过激,民国时人复鄙之为顽固者,盖由世风丕变,相形之下,康氏政论遂若新旧迥殊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梁氏对于清末民初种种政治问题之主张,确多针砭时弊,有为言之。及时势既异,其主张亦随之而改变康氏欲以小康义行维新,其反对民族、民权之革命运动实一不可避免之理论结果梁氏于欧洲之历史政治认识较深,其言论乃渐倾重于民族思想,而终至放弃公羊三世。 摘编自萧公权中国政治思想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先进思想家是如何冲破材料中的“两重束缚”的。(10分)(2)材料二中的“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则富于感情而太无成见”的真实含义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一差异形成的原因。(1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肩我国思想解放之任者,实唯康梁”“革命学说之所以能不旋踵而风靡全国者,实因维新派先解去第一重束缚,故解第二重束缚自易易也”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光宣朝士诧康氏为过激,民国时人复鄙之为顽固者,盖由世风丕变,相形之下,康氏政论遂若新旧迥殊”“梁氏对于清末民初种种政治问题之主张,确多针砭时弊,有为言之。及时势既异,其主张亦随之而改变”概括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康氏富于自信心而太有成见”“梁氏于欧洲之历史政治认识较深”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答案: (1)冲破第一重束缚:康梁等思想家冲破中国几千年来对君权的迷信,否定君主专制统治,主张君主立宪。冲破第二重束缚:孙中山等人冲破对清朝统治合法性的迷信,主张推翻清朝统治,实行民主共和制。(2)真实含义:康有为固守君主立宪主张,反对推翻清朝统治;梁启超由主张君主立宪转向推翻清朝统治,其思想能做到因时而变。原因:康有为富于自信心,固执己见;梁启超对欧洲的历史政治认识逐渐深入。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胡适在当代中国的文化走向系列演讲中,开篇即指出新文化运动“与欧洲的文艺复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其后胡适提出新文化运动有“使人想起欧洲的文艺复兴”的“三个突出特征”:首先,它是一场自觉的、提倡用民众使用的活的语言创作的新文学取代用旧语言创作的古文学的运动;其次,它是一场自觉地反对传统文化中诸多观念、制度的运动,是一场自觉地把个人从传统力量的束缚中解放出来的运动。它是一场理性对传统,自由对权威,张扬生命和人的价值对压制生命和人的价值的运动;最后,很奇怪,这场运动是由既了解他们自己的文化遗产,又力图用现代新的、历史的批判与探索方法去研究他们的文化遗产的人领导的。在这个意义上,它又是一场人文主义的运动。 据胡适中国的文艺复兴 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围绕“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选取一个或多个角度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12分)解析:本题考查新文化运动和文艺复兴的相同点或相似之处。材料给出了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三个相似之处的特征,可以围绕这三个角度确定论题,然后从内容、影响等角度入手阐述。答案:示例: 论题:新文化运动与欧洲文艺复兴运动都是反传统的运动。 阐述:新文化运动是一场资产阶级反封建思想的运动。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反对愚昧迷信、反对儒家传统的伦理道德、反对旧文学,倡导西方的自然科学、民主自由平等的新道德、通俗易懂的新文学。从而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文艺复兴运动是西方资产阶级借复兴古希腊罗马文化宣传资产阶级思想的运动。反对中世纪神学思想,肯定人的价值,主张追求现世的幸福,在当时也起了思想解放的作用。 所以,新文化运动与文艺复兴都批判传统权威,具有相似性。- 6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幼儿教育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