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民健身实施计划

上传人:彩*** 文档编号:100295422 上传时间:2022-06-02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46.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民健身实施方案全民健身是全体人民增强体魄、幸福生活的基础和保障, 人民身体健康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内涵。过去五年,x 县认真贯彻全民健身条例,推动落实全民健身计划,积极履行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着力保障和改善体育民生, 基本形成覆盖城乡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x”时期,是我县实现与市同步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决胜阶段, 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民健身工作需要准确把握新内涵、适应新常态、实现新发展、开拓新境界,使之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事业。 为提高全县群众身体素质和健康水平,加快建设区域强县, 着力打造大富美强的现代化东部新城,根据国务院关于印发全民健身计划的通知(xx37 号)、 x 人民政府印发 x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xx120 号)、 x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 x 市全民健身实施计划的通知(xx190 号)精神,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方案。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全民健身计划, 以增强人民体质、 提高健康水平为根本目标,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元化体育健身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以“全民健身健康 x”为主题,通过立体构建、整合推进、动态实施,推动基本体育公共服务均等化,为我县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新贡献。(二)总体目标到 x 年,全面建成与我县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城乡一体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人民群众的健身意识普遍增强, 身体素质稳步提升。全民健身的教育、经济和社会等功能充分发挥,与各项社会事业互促发展,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事业发展格局更加明晰。全民健身成为促进体育消费的动力之源、宣传x形象的靓丽名片。体育人口明显增加。每周参加 1 次及以上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 50 万,经常参加体育锻炼的人数达到 40 万。体育场地设施条件大幅改善。 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 2.0 平方米。县城及农村社区普遍建成“ 10 分钟健身圈”。县、乡镇(园区)、村(社区)三级公共体育服务设施建设率和完好率达到100% 。推动体育产业发展作用效果凸显。体育消费总规模力争达到14 亿元。科学健身指导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实施“全民健身互联网”计划,建立完善的国民体质监测体系,社会体育指导员数量达到常住人口数的万分之二十。二、主要任务(三)大力弘扬体育文化加大全民健身的宣传力度、 广度和深度,深入挖掘和拓展全民健身宣传内容,注重时效性、针对性和感染力。普及健身知识,推广健身方法,弘扬健康理念, 把身心健康作为个人全面发展和适应社会的重要能力,树立以参与体育健身、 拥有强健体魄为荣的个人发展理念,营造良好舆论氛围, 通过体育健身提高个人的团队协作能力。 引导发挥体育健身对形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的作用, 树立人人爱锻炼、 会锻炼、勤锻炼、重规则、讲诚信、争贡献、乐分享的良好社会风尚。到 x 年,全面提升 x 体育整体实力,最终形成体制机制灵活、人才结构合理、场地设施优良、 群众体育普及、体育产业繁荣、 赛事活动丰富、体育社团活跃的体育事业发展新局面。将体育文化融入体育健身的全周期和全过程, 以举办体育赛事活动为抓手,大力宣传运动项目文化, 弘扬奥林匹克精神和中华体育精神,挖掘传承传统体育文化,发挥民族特色文化遗产的作用。树立全民健身榜样,讲述全民健身故事,传播社会正能量。广泛开展“结对子、种文化” “体育下乡”等主题活动,发挥体育文化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 传承人类优秀文明成果等方面的独特价值和作用。(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文广新局、新闻中心、广播电视台,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四)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科学规划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按照配置均衡、规模适当、方便实用、安全合理的原则, 推动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实施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路路通”工程,构建全民健身设施“三级”网络和社区“ 10 分钟健身圈”, 改善各类公共体育设施的无障碍条件,增加残疾人体育运动设施。重点建设一批便民利民的中小型体育场馆,建成“五个一”,即:一个体育馆、一个体育场、一个游泳馆(池)、一个中小型全民健身活动中心、一个体育公园。结合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 农村社区综合服务设施建设及区域特点,继续实施农民体育健身工程,乡镇(园区) 100% 建成“三个一”,即:一个小型室内健身中心、一个全民健身广场、一个多功能运动场。村(社区) 100% 建有室内健身俱乐部(体育活动室)、一个室外健身广场;对村(社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进行更新升级,对自然村健身场地设施进行延伸覆盖。有效扩大增量资源, 新建居住区和社区要严格按 “室内人均建筑面积不低于 0.1 平方米或室外人均用地不低于 0.3 平方米”的标准,配建全民健身设施,确保与住宅区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投入使用, 不得挪用或侵占。 利用社会资金, 结合公园、旅游景区和美丽乡村的规划与建设,合理利用景区、公园、绿地、广场及城市空置场所建设休闲健身场地设施。 盘活存量资源, 改造旧厂房、仓库、农村“四荒”(荒山、荒沟、荒丘、荒滩)等用于体育健身。做好已建全民健身场地设施的使用、管理和提档升级,鼓励社会力量参与现有场地设施的管理运营。 确保公共体育场地设施和符合开放条件的企事业单位、 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向社会开放, 通过购买保险、财政补贴等举措提高开放率、利用率。(牵头单位:县规划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教体局、国土资源局、住建局、重点局、财政局、房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五)全面构建全民健身组织网络推动体育社会组织成为政社分开、权责明确、 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实施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引导体育社会组织提高承接全民健身服务的能力和质量、 积极参与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积极发挥体育社会组织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 提供专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龙头示范作用, 带动各类行业和人群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强对基层文化体育组织的指导服务, 重点培育发展在基层开展体育活动的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 鼓励基层文化体育组织依法依规进行登记。重视发挥网络体育组织和健身骨干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中的作用,引导、服务、规范其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民政局、文广新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六)着力丰富全民健身活动供给定期举办群众基础好、 参与度高、覆盖面广的群众体育赛事活动,重点突出群众体育的健身性、参与性、趣味性。继续办好广场体育、假日体育等传统全民健身活动。大力发展健身跑、健步走、登山、游泳、球类、广场舞、自行车、轮滑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运动项目,积极培育具有消费引领特征的时尚休闲运动项目,鼓励开发适合不同人群、不同地域特点的特色运动项目, 扶持推广武术、健身气功、棋类、蹴球等民族民俗民间传统运动项目和乡村农味农趣运动项目。打造有影响力的全民健身品牌活动。结合地域文化、民族文化、旅游休闲等资源,打造具有 x 特色、影响力大、可持续性强的品牌赛事活动。推动各级各类体育赛事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促进竞技体育与群众体育全面协调发展。激发市场活力, 为社会力量举办全民健身活动创造便利条件, 发挥网络等新兴活动组织渠道的作用,完善业余足球、篮球、乒乓球、羽毛球等全民健身赛事体系。(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农委、民宗外侨局、民政局、总工会、妇联、团县委、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七)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多元功能结合大富美强现代化东部新城总体发展战略,以及脱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养老、助残等事业发展,统筹谋划全民健身重点工程,发挥全民健身在促进素质教育、文化繁荣、社会包容、民生改善、民族团结、健身消费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全民健身对发展体育产业的推动作用,着力发展体育与健康养老服务, 积极打造阳光康养品牌, 扩大与全民健身相关的体育健身休闲活动、体育竞赛表演活动、体育培训与教育、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和销售等体育产业规模,使健身服务业在体育产业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鼓励发展健身信息聚合、健身 APP、智能健身硬件、健身在线培训教育等全民健身新业态。充分利用“互联网”等技术开拓全民健身产品制造领域和消费市场, 使体育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中所占比重不断提高。开展全民健身科学研究, 鼓励企业参与全民健身科技创新平台和科学健身指导平台建设。(牵头单位: 县教体局、经信委;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卫计委、科技局、文广新局、民政局、招商局、旅游局、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八)强化全民健身工作重点, 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和重点人群、项目发展坚持普惠性、保基本、兜底线、可持续、因地制宜的原则,依法保障基本公共体育服务, 推动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向乡村延伸, 促进基本公共体育服务均等化。实施体育惠民工程,重点扶持落后、偏远地区,做到全民健身“四个群众身边”(身边的场地、组织、活动、指导)。将青少年作为实施全民健身计划的重点人群, 大力普及青少年体育活动,提高青少年身体素质。制定并实施 x 县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计划。加强学校体育教育,将提高青少年的体育素养和养成健康行为方式作为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 保证学生在校的体育场地和锻炼时间不少于 1 小时,把学生体质健康水平纳入工作考核体系, 加强学校体育工作绩效评估和行政问责。发挥“青少年阳光体育大会”等青少年体育品牌活动的示范引领作用, 使青少年培养锻炼兴趣、 掌握运动技能、提升身体素质,形成终身体育健身的良好习惯。推进老年宜居环境建设,统筹规划建设公益性老年健身体育设施。实施健身助残工程,采取优惠政策,推动残疾人康复体育和健身体育广泛开展。开展职工、农民、妇女、幼儿、少数民族体育,推动将外来务工人员公共体育服务纳入属地供给体系。加快发展足球运动。 把建设足球场地纳入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总体规划,因地制宜鼓励社会力量建设小型、多样化的足球场地。广泛开展校园足球活动,抓紧完善常态化、纵横贯通的高中、初中、小学三级足球竞赛体系。鼓励多种形式组建乡镇(园区)、企事单位足球队和足球组织, 积极倡导和组织形式多样的民间足球赛事,不断扩大足球人口规模,促进足球运动蓬勃发展。(牵头单位: 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规划局、民政局、总工会、团县委、妇联、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三、保障措施(九)完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通过强化政府主导、部门协同、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全民健身格局,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开展。按照科学统筹、合理布局的原则,做好宏观管理、政策制定、资源整合分配、工作监督评估;加强体育主管部门自身建设,发挥统筹协调作用; 各有关部门要将全民健身工作与现有政策、目标、任务相对接、相融合,落实工作任务,探索建设以健康为主题的乡镇健康促进服务中心。(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十)强化体育工作政策保障将全民健身与精神文明、社区服务、公共文化、健康、卫生、旅游、科技、养老、助残等制度建设有机统一,完善健身消费政策,将加快全民健身相关产业与消费发展纳入体育产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体系。建立健全全民健身执法机制和执法体系, 做好全民健身中的纠纷预防与化解工作, 利用社会资源提供多样化的全民健身法律服务。 完善规划与土地政策, 将体育场地设施用地纳入城乡规划、 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年度用地计划,合理安排体育用地。(牵头单位: 县经信委、教体局;责任单位:县发改委、卫计委、政府法制办、民政局、财政局、规划局、国土资源局、旅游局、科技局、文广新局、残联,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十一)加大资金投入和管理建立多元化资金筹集机制, 优化投融资引导政策, 推动落实 x 等各项优惠政策。 将全民健身工作相关经费纳入财政预算, 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增加对全民健身的投入。每年体育彩票公益金 70% 以上用于全民健身事业,并加强监督管理。安排一定比例体育彩票公益金等财政资金, 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引导经营主体提供公益性体育健身服务。 鼓励社会力量投资建设体育场地设施, 支持群众健身消费。 依据政府购买服务总体要求和有关规定,制定政府购买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的目录、 办法及实施方案,加大对基层健身组织和健身赛事活动的购买比重。(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财政局;责任单位:县地税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十二)建立全民健身评价体系把全民健身的相关评价指标纳入县政府对各乡镇 (园区)年度目标绩效考核,纳入文明村镇、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校园创建的测评体系中并增加权重, 将全民健身公共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保障内容加以落实。进一步明确全民健身发展的核心指标、 评价标准和测评方法, 为衡量全民健身发展水平提供科学依据。继续完善全民健身统计制度,做好体育场地普查、 国民体质监测以及全民健身活动状况调查数据分析,推进全民健身科学决策。(牵头单位:县政府目标督查办、 文明办;责任单位:县教体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十三)创新全民健身激励机制发挥优秀社会体育指导员、示范晨晚练点(健身气功站点)等的典型带动作用,有效调动企事单位、群体和个人参与全民健身的热情;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颁发体育锻炼标准证书、证章;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促进私营体育场馆向社会低价或免费开放; 落实全民健身奖励制度。(牵头单位:县教体局;责任单位:县科技局,各乡镇人民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十四)加强全民健身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适应全民健身发展需要的组织、管理、研究、健康指导、志愿服务、宣传推广等方面的人才队伍。创新全民健身人才培养模式,加大对民间健身领军示范人物的发掘和扶持力度, 重视对基层管理人员和工作人员中榜样人物、业务骨干的培养。将全民健身人才培养与综治、教育、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农业、文化、卫生计生、工会、残联等部门和单位的人才教育培训相衔接,畅通各类人才培养渠道。 加强全民健身与竞技体育人才队伍的互联互通,形成全民健身与学校体育、 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工作的良性互动局面,为各类体育人才培养和发挥作用创造条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