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中考说明文总复习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877816 上传时间:2020-04-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中考说明文总复习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中考说明文总复习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中考说明文总复习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中考说明文阅读复习一、考标要求现代文阅读材料包括一般的科技作品、简单议论文和文学作品,以课外为主,文质兼美、难易适度的典范白话文。 二、常见考点1、对说明对象及说明特征理解。2、对说明方法辨识与理解。3、对说明顺序的分析与理解。4、对文章段落结构特点的分析。 5、对文意、层意、段意的概括。 6、对关键词语、重点句子含义及其表达作用的评析。 7、对说明语言准确性的体会。三、知识点归纳及答题技巧分析1、说明文的概念: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明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2、说明文的类型依据说明对象和说明目的的不同分为: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标题就是说明的对象;事理说明文找准开头结尾的总结句。因为说明对象是一篇文章所要介绍的事物或事理,一般是一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一看文题二看首尾段。事物说明文指出被说明事物即可 。事理说明文指出说明内容,形成一个短语:介绍了的(对象加内容) 。3、明确说明对象说明对象就是文章中被说明的事物或被解说的事理。明确说明对象的方法一是看文章说明什么事物或事理,二是看文章说明这一事物的哪个方面,我们既可从标题入手,也可从材料中归纳。 例如:苏州园林是事物说明文,说明对象是:苏州园林。4、说明对象特征说明对象特征就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标志,是某一事物所具有,而别的事物不具有的特点。有的事物的特征显露在外面如形态、方位等:有的特征在内部,如性质、功能等。如苏州园林,文章主要写苏州园林是各地园林的标本,它独具的特点就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全文从亭台轩榭的布局,花草树木的映衬,门窗雕刻的图案等方面进行介绍,使读者能了苏州园林区别于其它各处园林的鲜明特征。把握说明对象特征的方法 从标题着眼.有的标题在指出文章说明说明对象的同时,也指出其特征;有的标题用设问句的形式,引导读者有针对性地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有的标题用生动形象的比喻、拟人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从分析材料入手.即逐段分析作者介绍了有关事物的哪一方面的特征,然后归纳小结.有的事物本质特征,作者已在文章中明确地指出来了,阅读时要找出这些关键句.有的说明文没有明显的关键句,阅读时要须细心琢磨,从中加以提炼.5、结构形式总分式:包括“总-分、分-总、总-分-总等,事物说明文多用总分式,其“分”的部分又常按并列方式安排。递进式:事理说明文多用递进式结构,一层一层地剖析事理。并列式分析文章结构,抓中心句及连接词,如“首先”“其次”“还”“也”“此外”等词语一篇完整的说明文常常是几种结构综合运用的,在阅读时要特别注意文中具有总提、过渡、总结作用的语句。6、说明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在答题时可答得具体些。空间顺序(从上到下,从里到外,总到分,外到内,前到后,左到右,整体到局部等,常用方位词如介绍建筑物或实体)。逻辑顺序(先结果后原因,层层递进,现象到本质,因到果,果到因,主到次,浅入深,个别到一般等,常用表因果、表事理顺序的词,如“因为、所以”“首先、其次”)。时间顺序则是说明事物发展、演变,例如介绍工作程序的文章。 掌握答题格式:本文使用了 的说明顺序对 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便于读者理解。 (第一空应该填具体的说明顺序,第二空应该填写具体的事物名称或说明的事理。如果是事理性说明文,但又不能准确表述,可用“事理”、“科学事理”等模糊性的语言表述。7、说明方法:要掌握几种常见的说明方法,会分析在文中的作用:举例子:具体真切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分类别:条理清楚地说明了事物的特点。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分门别类加以说明,使说明更有条理性。使说明的内容眉目清楚,避免重复交叉的现象。列数字:具体而准确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使说明更有说服力。 作比较:突出强调了被说明对象的特点(地位、影响等)。下定义:用简明科学的语言对说明的对象/科学事理加以揭示,从而更科学、更本质、更概括地揭示事物的特征/事理。打比方:打比方就是修辞方法中的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该事物的特点,增强了文章的趣味性。 画图表:使读者一目了然,非常直观形象地说明的事物的特点。 作诠释: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是:定义要求完整,而诠释并不要求完整,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具体的解释说明,使说明更通俗易懂。可以颠倒。 摹状貌:对事物的特征/事理加以形象化的描摹,使说明更具体生动形象。引资料:能使说明的内容更具体、更充实。用引用的方法说明事物的特征,增强说服力,如引用古诗文、谚语、俗话。引用说明在文章开头,还起到引出说明对象的作用。8、说明语言 说明语言的准确性,是说明文语言的先决条件。表示时间、空间、数量、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求准确无误。特别是那些表示修饰限制性的词语,更要求准确、严谨、周密。在准确的前提下,说明文有时也运用生动性的语言,以使说明事物更加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类型1、加点字词有何作用?抓住说明文语文准确这一特点答题。XX准确/生动形象/ 地说明了事物“”的特征/事理。类型2、能否替换为另一个词语?并说明理由。(1)不可以。(2)原词的意思或内容。(3)所换词语的意思或内容。(4)换了后意思有何改变,与不符合实际。类型3、限制性词语能否删去?(1)表态(删还是不删)。(2)定性。如:“比较”“几乎”“相当”等词表程度修辞;“大约”“可能”“左 右”等表估计,“多”“有余”等表数量。(3)若删去,原来什么样的意思就变成了什么样的意思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4)xx词体现了语言的准确 性、周密性、科学性。类型4、从文章中找出一个能体现说明文语言“准确”特点的词句,并体会。类型5、指代“这些条件”、“这种现象”“同样道理”等在文中具体指代什么。一般指的就是代词前面的那句话,找最近的一句话。有时要注意可能不是整句话,而是其中的一部分。9、体会段落作用文章开头的作用往往是引出下文的说明内容。 对联大家都不陌生,中华大地妙联佳对俯拾皆是:“四面河山归眼底,万家忧乐到心头:是镌刻在岳阳楼上的名联:夜眠人静后,早起鸟啼先“是古代劝学的佳对;“虽然毫米技术,却是顶上工夫”是理发店的妙联可见,生活处处有对联。对联,也叫楹联,俗称对子,是写在纸上n 问:第一段引用几副名联的作用是什么?n 答: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下文对联知识的介绍 n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文章的最后一段在结构上与前文呼应,使结构完整;在内容上总结全文,使被说明的内容更完整,更具体,更准确。我们的思考:一、考点分析依 据:考标、株洲中考和近五年的中考试卷,研究考点、考试题型及答题技巧。考点分析:2009年考了苏州园林和2011年考了故宫博物院剩下只有4篇讲读课文,分别是七上的看云识天气,八上的中国石拱桥、奇妙的克隆和大自然的语言,今年考课内的说明文可能性不大。纵观近年来的中考试卷可以发现,内容以介绍物种现象、气候环境、民俗风情、历史文化、科学技术为主从发展趋势看,2012年的说明文阅读材料更要关注与环境保护、科学技术、人文环境相关的一些热点的话题材料。二、知识梳理 现代文阅读主要考察三大类文体,分别是:科技作品(说明文)、简单的议论文、文学作品。每种文体包含的知识点不一样,答题思路和解题技巧也相应不同,要分辨好文体并做好阅读题,这要求学生必须积累必备的文学知识、文体知识、写作知识和相关的技巧知识,把握好这些内容,我们解题时思考的方向才能明确,阅读的触须才够敏锐,表达才够精确。例如,文学作品中的 “比喻”修辞手法,在议论文中的论证方法称为“比喻论证”,而在说明文中又化身为“打比方”说明方法。三、解题技巧、方法指导用一篇范文,根据考点拟中考题,结合具体文章、题目进行方法指导。每一题都要让学生明白考什么?得分点在哪里?怎样才是规范答题?(一)整体阅读技巧准确解答好现代文阅读题,可采用四步法。第一步:读。俗话说: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在阅读过程中,我们可整体把握文章的思路、内容、作者的态度感情、观点;同时对文中的一些议论抒情句特别注意一下,以便快而准把握文章主旨。可交给学生找主旨句的方法:开头结尾不放过,抒情议论细搜寻。第二步:审。即必须解读文章后面的题目,审清楚题目问什么,解题方向和思路是什么,答案有几点。审好题目,可以防止学生由于紧张、粗心而看错题干要求,出现答非所问现象。第三步:联。课外阅读经常是“试题在课外,答案在课内”。所以学生在解题时,要迅速再现课本上所学知识,联系所学过的知识点来解题。另外,答题时,要联系原文的内容来作答,尽量引用原文的词或句子答题。第四步:炼。即对查找的信息认真分析、提炼、整合,以形成准确规范的答案。简单地说,可概括为三点:1、读全文,把握主旨。2、读习题,审清题意。3、扣题旨,规范语言。一个原则:以原文为主,以原文为底,答在文中。分析题目涉及的考点,从中归纳总结解题模式,把握解题技巧,这样才能更快的提高阅读题的成绩。四、实战训练1、举一反三:在梳理完知识点和实例讲解后,进行“做与析同步”,老师精选有代表性的阅读文章和题目,和学生一起做阅读题,做之前提问学生解题思路,然后分析思路的对与否,让学生在循环渐序过程中形成解题思路,把握基本解题方法。2、巩固提高:要求学生在10分钟左右独立完成一篇阅读,然后同学之间交流答案,最后由老师进行点评,给分。这样既可以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又可训练他们的解题速度。我们要注意在训练理解能力的同时,训练表达能力,对答案的表述不能只靠一个符号或一个词语来完成,要写成一句或一段完整的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