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多媒体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771732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多媒体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多媒体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小学语文课堂应用多媒体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多媒体在语文课堂应用的误区分析及对策研究专业:09秋中文专业 学 号:0961001263439 姓名:周 自 松 工作单位:山阳县宽坪镇银厂小学内容摘要: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教育现代化不断深入发展,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越来越普遍,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运也存在许多误区,这些误区如不加以有效改观,势必影响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教育教学质量难以提高。为此,围绕当前语文课堂教学存在的一些误区进行全面的阐述,并为语文教师提供了一些切实可行的对策。希望能使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日趋完善。关键词:多媒体,误区,对策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开始应用于课堂教学,也逐渐进入语文课堂,它以图文并茂、声像俱佳、动静皆宜的表现形式,以跨越时空的非凡表现力,大大增强了学生对抽象事物与过程的理解与感受,把课堂教学引入一个全新的境界,教学实践证明适当地选用电教媒体,使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效果更好。它能激发学生的求知兴趣,突出训练重点,突破教学难点,有效地缩短学生的认知过程,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课堂质量和教学效率,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当今,作为一名语文教师,仅满足于一张嘴、一支粉笔、一本书是绝对不行的,如果教师不懂得使用先进的教育技术设备,不懂得设计教学课件,不懂得恰当地使用多媒体。就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你的学生最终将弃你而去。多媒体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关注,多媒体教育技术作为教育深化改革的突破口和制高点已逐渐成为人们的共识,并且与素质教育、教育信息化、创新人才培养、促进终身教育体系的建立等重大问题紧密相关。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学校都十分重视现代教育设备的引进和普及,广大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尝试与使用的热情愈来愈高,这当然是令人欣慰的事情,但是,多数学校多媒体教学尚处于“初级阶段”。语文课堂多媒体教学在教学观念、方法和课件制作上存在一些误区,如何正确认识误区,并找出切实有效的可行对策,将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一、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的误区(一)关于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观念上的误区1.教学思想陈旧,把计算机当成机械灌输知识的工具反观近十年来,统治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宰,学生是被动的接受者,即灌输的对象,教学媒体是辅助教师向学生灌输的工具。许多语文教师认为,我只要用电脑上课就是运用了多媒体的现代化教学,至于如何优化课堂教学则很少去考虑。尽管教学内容是以电脑展示的,但呈现方式较单一,有的语文教师为了能充分发挥电脑储存信息量大的优势,一节课中有关的资料不分轻重全部罗列出来,教师在上课时是不停地放,由于受课时限制,往往是快速向学生传输大量信息。结果学生被五彩缤纷的多媒体包围,导致头昏目眩,直接影响了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检索处理和理解接受,相比传统教学方式下,教师板书讲解的同时,学生也就完成了记笔记消化的过程,但在如此多媒体教学方式下,呈现信息速度快,教师自然而然地加快课堂教学的速度,忽视了与学生思维同步,使学生在这种快速的教学中跟不上教师的讲解或无法完整地记笔记,计算机成为灌输知识的工具,成为引导和强迫学生死记硬背的工具,成了新型的“填鸭式”,虽然得到一些家长的欢迎,然而却遭到学生的普遍拒斥。2.认为语文教师是课件的使用者,不是课件的制作者许多语文教师制作课件的水平仍停留在“初级阶段”,只会使用一些别人设计好的或买回来的现成课件,他们认为制作课件那是专业计算机人员的事,结果导致买回来的课件并不适合自己的风格和学生的学习。有时,为了需要就请计算机能力较高的老师帮忙设计制作课件,但又怕上课时操作失误,为图方便,还让设计的老师将课件设计成顺序式结构,上课时只需按一下鼠标,课件便按顺序“播放”下去,结果整节课教师都是在想方设法将学生的思路引到课件的既定程序上,更有趣的是有些教师在操作课件时,不小心多按了一次鼠标就乱了顺序,教学效果当然不好。而且也不可能每节课都请人做课件,不切实际。3.重硬件,轻软件,普及多媒体教学成空话目前,许多学校在配置硬件上投入较多,认为有计算机就有了多媒体,而对软件的投入就不那么热心,在我国的教育技术发展中,不同层次、不同程度的存在重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建设、忽略教师培训等问题,虽然配置精良,却没有合适的软件可用,而且教师们也不了解操作硬件设施的技能和相应的软件的设计制作的方法和技术。殊不知,硬件是计算机的躯体,软件是计算机的灵魂。没有软件,计算机就不能更好地发挥它在教育教学工作中的作用,使花了很多资金买来的设备成为虚设,多媒体教学的普及成了一句空话。如何纠正重硬件不重软件尤其不重视人的培训的偏颇,正确处理教育技术投资中软件、硬件和师资培训的比例关系,已成为保障我国教育技术发展的重大政策问题。(二)关于多媒体辅助语文教学方法上的误区1.盲目崇拜多媒体,忽视学生身心健康目前,在多媒体教学的实践中,无论是大学、中学、还是小学、甚至幼儿园,学校积极筹措资金建设多媒体教室,广州大部分学校有多媒体设备,老师更是积极采用多媒体教学试验。学校和老师的这种积极态度我们应该肯定,这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并不排除“赶时髦”和“盲目崇拜”的倾向。笔者对所在学校做过一些调查,也亲自到过一些学校。经过分析,发现多媒体教学在很大程度上成了教师和学生们的崇拜物,所以,有的学校几乎所有的课程、每一节课都安排了多媒体,而且,多数语文教师是一整节课都用多媒体。学生一天下来少则要听五节课的多媒体教学,多则要听六节课的多媒体教学。这样一来,学生每天眼睛盯着屏幕的时间就是200至240分钟。多媒体教室窗户要遮光,不易透风,再加上屏幕亮度很高,对学生的眼睛刺激很强烈,特别是长时间看着银幕,闷在黑乎乎的教室里,容易引起视觉疲劳、头脑发昏,学习效率可想而知,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也带来一定的伤害。所以,过分崇拜和依赖多媒体教学及全盘化的多媒体教学,不但发挥不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还有可能适得其反。2.照本宣科读课件,忽视师生情感交流关于课堂教学,传统教育思想所关注的仅是教师对学生的知识传授与技能的培养,而现代教育理念认为:愈是物质文明昌盛的时代,愈容易产生“精神荒漠”,愈容易迷失人类本身。因而今天的课堂教学,教师与学生之间除了知识的传授和技能的培养外,我们还应更多的关注师生和谐的情感交流。一个微笑或一句鼓励的话语,给学生的激励往往比我们教给他们的任何知识都要深远。然而,在当今的一些多媒体课堂教学中,由于教师完全指望通过多媒体这一中介物来实现对学生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教师更多关注的是多媒体的操作和教学内容的演示,照电脑读课件,往往忽视了师生之间的信息反馈和情感交流,而学生更多关注的也是多媒体课件演示的内容,眼睛盯着的是多媒体演示屏幕,脑子里思考的也仅是屏幕上显示的内容,几乎忘记了还有一个曾令他们羡慕、敬重、喜爱的老师的存在。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都已目中只有多媒体,人性化的师生情感交流已被冷冰冰的“人机交流”所取代。语文教材中的文学作品贵在以情感人,语文教学不容忽视情感的作用,作为用语言构筑起来的文学作品的教学,十分重视情感的交流,绘声绘色、引人入胜的讲解和分析,对于语文课堂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每个有经验的老师都能从学生的眼神、面部表情接收信息,然后做出相应的反映,而学生也从老师的举首投足、脸部表情得到鼓励和启发,这种无声的交流是必不可少的,老师手不离鼠标,学生眼不离屏幕就隔断了这无声的交流,使课堂教学模式成为另一种借助高科技手段的“满堂灌”。3.课件统治语文课,忽视培养学生思维多媒体课件都是预先制作好的,教学内容是老师选定的,教学程序是老师设定的,问题和答案也是老师设计的,一些语文教师在设计课件时,对学生难懂的地方都通过多媒体途径,形象生动地进行展示,使学生轻易地获得了所有要掌握的知识,这样无止境地降低难度,更多的是提供现成的答案。让学生失去了思考的余地,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容易缺乏由教师引导的、由浅入深、由简单到复杂、由具体到抽象的学习和思维过程。而教师单方面的一味播放,学生成了热闹的看客,教师没有启发式教学,没有了循循善诱,而是把学生一步一步引进或逼进课件这个“笼子”里。课件的思维模式就是教师的思维模式,也是学生的思维模式,老师毫无自己的教学特色,学生毫无个性思维可言,毫无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笔者曾看过这么一幅讽刺中国教育的漫画: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经过学校教育,最后都成了一个模子出来的人。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怎么能因为使用多媒体而随意去扼杀学生的个性、浇灭学生的智慧之光呢?一堂成功的课,不仅在于那些“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先进的教学手段”,更重要的在于能最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充分尊重学生的思维个性,大力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创新能力。著名教育学家布鲁纳说过:教学的主导者是教师,而不是教学装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无论采用什么样的教学手段,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这一点是永恒不变的。但在教学实践中,由于多媒体的“热”,许多语文教师一拥而上,不管什么类型的课,一律使用多媒体,有些课文没有课件,就简单的把板书或教材的内容输入电脑又成了一个所谓的多媒体课件,盲目使用,以为只要使用了电脑课件就能提高教学效果。这样的课堂教学,并不是真正的多媒体,教师过多地追求是否使用了多媒体,使学生成了看戏者,老师成了放戏者,多媒体设备成了演戏者,整节课表面看来似乎挺热闹的,什么都有了,却毫无生气,没有了教师精彩的讲解,没有了学生的质疑、解疑。把多媒体看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灵丹妙药,虽然多媒体课件的表达能力十分强大,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但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作为课件,它仍是一种辅助教学的手段,不能取代教师的作用和地位。这种弱化了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法,怎么能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呢?(三)关于课件制作上的误区1. 盲目追求花样,忽视语文学科特点目前,无论是购买的还是教师自制的课件,均不同程度的存在过分追求花样(技术性、艺术性)。而忽视了课件的教学性的误区。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过多的图、动画,剥夺了学生想象的空间。二是界面过于华丽,主次不分,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然而,实施多媒体教学不能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使用多媒体的确为教学注入了许多活力,使长期困扰教师的某些过于抽象、死板、单调的知识点和教学难点迎刃而解,教师在感到惊喜之余,往往对各种各样的多媒体效果,比如动画、声音、特效等爱不释手,将它们统统都用到课件中去,使自己的多媒体课件每次点击鼠标都会发出声音,产生动画,有的动画和声音跟自己的教学内容没有丝毫的关系,学生看的眼花缭乱,听的心里厌烦,这样不但没有起到呈现知识点的作用,反而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无关的声音和动画上去。所以,对于多媒体效果有时用得不当和过度,反而会成为教学的干扰源,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我们在设计多媒体课件时绝对不能华而不实,追求花样,应从心理学和教育学的基本点出发,遵循教育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有目的、有计划地设计好多媒体课件、冷静思考多媒体教学应用的方法。2.视听代替读书,忽视朗读能力培养多媒体课件集声音、图像、文字等多种信息于一体,极大程度地满足了学生的视听等感官的需求,激发了学生对多媒体课堂的极大兴趣,于是,不少语文教师便在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课件中集中了大量的声音信息,并在课堂上充分运用。导致课堂上学生读书的时间却越来越少,以前的那种书声朗朗的语文课堂在现在的多媒体辅助教学的冲击下已逐渐减少甚至没有了。有了多媒体辅助教学的现代语文教学,还要不要花费课堂时间让学生去朗读?答案是不容置疑的,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提高学生学习、运用语言的能力,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通过教学活动的进行,促使学生听说读写各方面的能力都能全面发展,缺少任何一方面,都不是完整的语文教学。但是,现在的语文课真正让学生朗读、阅读的机会很少,多数是听媒体读,无论媒体多么先进,功能如何完善,它们都不可能完全取代传统的语文教学手段,传统的语文中,教师能用三言两语把某个复杂的问题讲得很清楚透彻,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和逻辑力量,其简便易行是多媒体难以企及的。所以,在运用多媒体是教师不应只考虑怎样更多的运用媒体,而应考虑怎样与传统教学模式相得益彰,如:在教诗歌时,多媒体可以播放示范朗读,但绝不能代替学生自己的朗读,可以用一些图来对诗句进行讲解,但不能所有的诗句都用,诗的意境还需要学生自己用心去体悟,用自己的语言来描述。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各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让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母语教学的规律告诉我们:语文能力的培养必须通过传统的“咬文嚼字”的方式来实现,诗句里包含的诗意,许多是只可意会,很难用声音和画面来表现,所谓:书不尽言,言不尽意。强调通过诵读、读出情,悟出理,把无声的文字变成有声的语言,再现作品的意境美和形式美。古人云: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读,学生才能真正提高鉴赏水平,有一定的文化积淀。3.课件等于图解,忽视理解能力培养多媒体教学其最大的、也是最容易实现的是直观性,因此,许多教师把多媒体与“图解”等同,只要找几张与课文有直接或间接联系的图片变成电脑素材,就形成了一个课件,这样,多媒体辅助教学不但没增强学生对语言文字的理解能力,反而替代了学生通过自己的想象直接获取形象的过程,降低了学生对文字的读解能力,使语文教学走入“图解”误区。学生的个性化思维被所谓的多媒体图像所替代。许多语文教师为了使用多媒体而忽略了语言文字本身所具有的生动性、形象性、情感性。把文章描绘的情景统一于某一图像媒体中,剥夺了学生的理解想象能力。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这首古诗读来朗朗上口,表现出诗的形象性与生动性,可以推想:当学生们在诵读这首诗时,他们的想象与思维已在语言形象的感染下形成表象,勾画出一幅动人的思乡图,这幅图画就是借助了语言的形象性,调动了学生的理解,想象的能力,才得以描绘出来,这就比媒体展现出来的画面更有价值。众所周知,语文不是因图像而形象的,语文教师要做的是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语言文字的同时感受到文章的思想感情,以及带来美的愉悦,也就是说要让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生动形象的描述,激发自身的形象思维理解想象,在大脑中呈现出相关的具体图景,这个图景是各不相同的,老师用现成的课件图像给学生以形象直观感受的动机是正确的,但也要注意到这样做的同时,也是以课件中的想象取代学生的理解和想象,忽视了个体差异,制约甚至剥夺了学生的想象空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的任务不是简单地图解课文描述的人和景物,而是借助图像,创设情境,引导学生把语言文字还原成生活图景,并加以感受或表达,其最终目标是用图像唤醒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感受,进而创造新的生活图景,丰富情感经验,切记展示图像不能代替阅读主体(学生)的理解想象。4.为公开课设计,随堂课则敬而远之大部分的语文教师平时不做课件,因为要制作一个成功的课件需要充足的资料、深入钻研教材,认真分析学生情况的基础上,结合其教学理念、教学环节安排、等诸多因素,而且往往会花去很多时间,所以,只有在公开课时才去制作,或请别人代为制作,所以在设计时,只是为某一节课而设计,基本上是“以教师为中心”很少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呈现方式也较死板,导致许多语文教师在准备公开课工作中,大部分的时间花在课件制作上,而忽略了教学过程中的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备课。误以为制作课件的过程便是备课的过程。现代教学理论也认为备课是寻找、搜索、构造、备选教学方法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检验、评价、挑选满意教学方案的过程,可以说,备课是整个教学过程的总策划和总设计,制作课件只是设计教学方法的过程,并不能也不可能代替备课。另外,在一些多媒体教学处于初级阶段的学校,真正会制作课件的语文教师不多,往往是为了一节公开课,多名教师费尽心思苦战多日,好不容易才磨出一个课件,平时教学当然敬而远之了,这些只为某一节课而设计的课件,多数是以多媒体替代小黑板与挂图之用,所以,费时费力制作出来的课件只是“一次性产品”。适用性不强,没有资源共享的价值。而且,在公开课上,教师从头到尾都用多媒体课件,对其他课堂常规无暇顾及,认为只要用了多媒体课堂教学就优化了,结果却适得其反。 二、语文多媒体教学误区的对策语文多媒体教学之所以会出现如此多的问题,主要是大部分语文老师在欣赏和崇拜多媒体的同时,没有正确的教学新思想来指导自己的多媒体教学。且课件制作上有困难,造成教学不能得心应手,针对这些问题,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和本次文献调查研究,总结出解决多媒体教学应用中问题的根本对策,希望能为广大语文教师多媒体教学提供切实有效的策略。(一)更新教学观念,建立民主、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面对语文新课标、新教材的实施下的多媒体课堂教学,教师一定要更新观念。不能仅仅满足于将书本上有限的知识传授给学生。而要清楚认识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师不再只是课程的执行者,还是建设者、引导者、调适者和解决者。教师的地位、作用、角色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导致了师生关系的变化,过去,课堂中每一个提问,甚至学生按什么模式回答,都是教师在课前预先设计好的,学生是教师教学展示活动的道具、是配角。在主角教师的控制下,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师生关系平淡而生硬,甚至是对立的。而新课程标准强调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课堂上学生时常受到老师和同学的鼓励、信任、宽容、指导和建议。使他们心扉开放、自信、个性充分显露,而教师与学生一起分享理解,共同收获。建立了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在教学人教版语文第三册黄山奇石一课时,为了防止冷冰冰的人机对话,我没有按以往那样把课堂活动预设好,而是一上课,师生交流:同学们,今天,老师带大家去旅游,一起看课件(配套光盘和我在网上搜集的资源),然后,让学生说旅游感想,生生交流,师生交流,顿时,课堂变得活跃起来,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畅所欲言的把自己的真实感受与老师、同学交流、分享。他们把老师当成了“大朋友”,而我发现学生的想象力可丰富了,在他们眼中黄山的石头都变“活”了。接着,我及时鼓励学生回家继续搜集有关黄山的资料,让他们自己去获得更大的收获,和谐、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在不知不觉中建立起来了。(二)改变教学手段,合理安排教学环节,提高教学效率多媒体计算机提供的外部刺激不是单一的,而是多感官的综合刺激,实验心理学家赤瑞特拉做过两个著名的心理实验,一个是关于人类获取信息的来源,就是人类获取信息到底主要通过哪些途径。他通过大量的实验证实:人类获取的信息83%来自视觉,11%来自听觉,这两个加起来就有94%,还有3.5%来自嗅觉。多媒体既能看,又能听,还能用手操作。这样通过多感官综合刺激所获取的信息量,要比单一听老师讲要多得多,信息和知识是密切相关的,获取大量的信息就可以掌握大量的知识。他还做了另外一个实验,是关于知识记忆持久性的实验。结果表明:人们一般能记住自己阅读内容的10%,自己听到内容的20%,看到内容的30%,自己既看到又听到内容的50%,在交流过程中自己所说内容的70%。因此,我们在安排教学环节时,要注意一堂课上既要让学生听到又能看到,再通过讨论、交流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知识的保持将大大优于传统教学的效果。即看听说(交流、讨论)多种教学手段有机结合。如在教回声、我是什么一类的科普课文,如果用传统教学方式,由教师讲,学生对课文内容较难理解,但通过看课件的演示,再听老师的讲解,然后,小组讨论交流自己的见解,孩子们一下子就明白了,可见,运用了现代化教学手段,不少课堂问题都迎刃而解了,学生的学习途径拓宽了,信息量大大增强,达到了积累和沉淀知识的目的,提高了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了教学效率。又如在教坐井观天、我要的是葫芦等课文时,我让学生以课本剧的形式表演出来,让他们根据课文内容自己想象故事的结局,任意发挥,自由表演,对参加的学生给予肯定和鼓励;对表演独特、新颖的学生进行表扬、奖励,鼓励学生在思考问题时,不仅可以从正面思考,也可以从反面去设想,多给孩子想象的空间,把学生的思维充分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参与,各抒己见,锻炼能力。使语文课堂成为一个开放而有活力的趣味大讲堂。(三)理性认识多媒体和传统教学的优点,优化课堂教学由李克东、谢幼如提出的“多媒体组合教学”是指在以班级授课形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的需要,合理地选用现代教学媒体,继承传统教学的有效成分,使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各展所长,互为补充,相辅相成,构成教学信息传输及反馈调节的优化教学媒体群,共同参与课堂教学的全过程,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也就是说多媒体课堂教学强调将传统教学媒体(如板书、挂图、模型等)与现代教学媒体(电脑课件、实物投影、网络等)的恰当有机的结合。其实,只要使用得当,老师和学生都会非常喜欢多媒体教学的,我利用教研活动针对多媒体教学利弊展开谈话,教师们普遍认为多媒体教学,直接有效地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节省了许多难以言表的讲解,提高了课堂教学的效率,大受师生欢迎。(四)积极参与设计制作高效实用的课件首先,课件制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而只有任课教师积极参与才能制作出高效实用的课件。许多教师因为没有真正独立制作过课件,认为制作课件是一件非常难的事,其实,每所学校只要挑选一两位计算机能力较高的教师,然后,集中教全校教师制作一个完整的课件,教师们对制作课件的流程、功能就已经有一个全面的了解。要是本校没有合适的教师,可以挑选一两位好学上进、事业心强的教师参加一次短期的培训,就可初步学成,然后,自己实际操作一两个课件,就对课件操作自如了。甚至自学也行,笔者就是完全靠自学学会的,电脑其实并不难学,只要敢于去尝试、去操作,不要害怕会弄坏了电脑,很快就熟能生巧、爱不释手。而且,每当自己设计制作出一个课件,在课堂上使用得心应手,教学效果大增时,总有一种成就感。其次,要正确认识多媒体课件的设计原则:界面设计要综合考虑学科特点与使用对象特点,突出主题与交互性,布局合理,课件内容设计要紧扣课程标准及教学要求,统一风格,内容信息量要适度,信息量过大,会影响学生的接受与消化,内容的显示也应随教师的讲解逐步显示,不要一下子显示出全貌,对那些非结构性的解释、图形等可采用超链接形式,增设导航,要善于把课件设计成为一种拓展学生思维,增长智慧的工具和环境,给学生以想象、发挥、创造的空间。千万不要让学生被机器牵着鼻子走,扼杀了学生的灵性。要引导学生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有效学习,通过视听结合,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运用。最后,要切记没有合适的软件,再好的硬件也只是花瓶,因此,我们语文教师要多与计算机老师或电教人员多进行交流。才能制作出好课件,课件制作得好,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田忌赛马一课中,我使用了自己制作的课件,在一阵马蹄声中,屏幕出现了课题,然后是田忌和齐威王的头像,边激趣:你们想知道赛马的结果吗?一起到赛场上观看吧。使学生一上课就进入文章所描写的场景中,为学习全文打下了基础,在分析三场比赛的策略经过时,我播放了从网上下载的田忌赛马flash。学生马上就能用图画出田忌的妙计,既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解决了本课的重点难点。达到了教学目的,可谓事半功倍。其实做课件并不难,又能提高教学效率,何乐而不为呢?自己做,更符合自身的教学实际和教学风格。”做课件就像学游泳,光在岸边看,永远学不会,一定要亲自下水尝试。相信不久的将来更多的教师会喜欢上做课件,尝到自己做课件的甜头,不再谈做课件色变。(五)正确认识语文学科特点,以读为本、以读促思。新课标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间的对话过程,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语文教学要以读促思,鼓励学生自己感悟、体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来源于多读书,教学中我常创设让学生想读就读、会读就读的情境,让学生读出自己的感受,同时,还要注意读的形式和方法,齐读、带读、引读、个别读、分角色读、变姿势读等,根据读的内容和时机灵活运用,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兴奋的读书状态,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如一株紫丁香是一篇情深意浓的文章,表现了孩子们对老师深深的情意。我先要求学生初读感知,逐句读通课文,把课文读正确。接着引导学生看图体会文章意境,再指导学生细读体味,读出感情,使学生的情感与作者的情感得到共鸣,最后,引导学生根据课文要点进行记忆的方法背诵,把书本的语言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语言,通过以读代讲,以读促思,使学生在读中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和课文特点,学生围绕课文提出问题,有让学生带着问题自己学习课文,学生真正做到了动口读、动手找、动脑想,既发挥了自己的智慧和能力,又掌握了知识技能,另外,还安排了小组讨论、交流,通过同学间相互启发,互相吸收,取长补短,这样,学生发言的机会增多了,讨论的问题也比较完整、详细。课堂气氛活跃极了。教学中,教师把文本所蕴涵的情感进行了恰到好处的加工、提炼,收到了以读促思、以情生情、以情促知、知情并育的效果。单靠媒体阅读是不可能达到这样的效果的,可以想见,课虽然结束了,但孩子们也经历了一次刻骨铭心的情感体验。 (六)资源共享,共同推进多媒体教学普及化。大家都知道教师的工作非常繁忙,特别是语文教师,多数都担任班主任,既要上课、备课、还要管理班级,不可能每一课都亲自制作课件,二十一世纪是一个网络时代,为了实现资源共享,各学校要建立一个课件交流网络,多注意与兄弟单位进行信息交流,把每次制作好的课件整理好,挂在网上,或分学期存放在电脑上,相互借用优秀的课件,教师们要学会在网上搜索适用的教学资源,结合学生特点及自身教学实际进行必要的调整后加以利用。这将大大增加教学信息量,节省了许多宝贵的时间,为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那么,多媒体教学的普及将指日可待,广大语文教师将共享多媒体带来的方便、实用、高效。使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多姿多彩,充满现代化的活力。参考文献1、李克东编著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M2003.042、杨大博语文教学与研究J2002.11P48.493、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02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4、语文课程标准2001年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5、李因军中国电化教育 2002.1 总180期J6、周嘉 于强教书育人2005.8J7、李祥 白爱东教育信息化2004.1JP14.1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