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56100 上传时间:2020-04-07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1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五年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五年语文第七八单元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二十五课:鹬蚌相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涟漪”“舒适”“心旷神怡”“踱步”“钳子”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处理一部分课文(课文的第一部分)教学过程一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导入以寓言故事的形式导入(请同学讲一个公主的故事)二、出示自学提示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2、这篇故事讲了一个什么故事?三学生根据自学提示进行自学。四反馈联系1.分段读课文2.做练习册的第一课时的前两个小题五默读课文,思考课文写了一个什么故事?六默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总结大意七处理课文的第一部分读故事。1过渡:故事的发生都有时间、地点。(1)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2段。(2)指名汇报。(3)指导朗读:这么美的地方,我们应该怎样朗读?(引导学生带着一种欣赏陶醉的情感,用优美舒缓的语气来朗读,边读边想象这幅迷人的画面,想象水鸟和河蚌们的自由自在。)(4)指名把自己想象到的画面描述出来。二学用结合,多元训练1.做练习册第一课时剩下的部分2.做课后的第一题和第四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课文中蕴含的哲理,联系生活实际谈谈自己从中受到的启发。2 领悟作者按时间顺序记叙的表达方法。一 品读重点,深入感悟找教案 1导入 提问导入法(提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鹬蚌相争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问题)3.学生进行自学,并进行批注找到鹬蚌相争的主要原因。4.进行研读课文1.(1)默读课文第35段(2)全班交流,了解:和暖的阳光、柔柔的微风,是河蚌张开蚌壳,在舒适惬意中进入梦乡的原因。正因为河蚌张开了蚌壳,又睡着了,所以才没发现身边的危险,使得鹬鸟有机可乘,一嘴朝河蚌的肉啄去。(3)指导朗读。引导学生用一种享受的语气,读出河蚌的舒适惬意、心旷神怡,读出鹬鸟看到鲜嫩的河蚌肉时迫不及待的心情。2了解鹬蚌相争的过程:讲读第612段。(1)过渡:由此发生了鹬蚌相争的故事。此时,它们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是怎样的呢?哪几段进行了描写?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读描写河蚌的语句,一组读描写鹬鸟的语句。读后评议,是否读出了河蚌的生气和鹬鸟的后悔。(2)它们相争的时间有多久呢?用“”勾画句子(课件或小黑板出示):“时间慢慢地溜走了,太阳的唇已经吻住了山峰。”学生读句子,结合课文插图,想象鹬蚌相持的画面,感受相持时间之久。(3)此时,在你们头脑中产生了什么问题吗?指名说:鹬蚌为什么要一直相持下去?请同学们默读课文,思考这个问题。小组合作找原因,再全班交流。(4)指名读912段,男女生对读,师生分角色读,或两人一组,边读边做动作,把鹬蚌相争的过程表演出来,再指派代表上台表演。让学生反复对读,感受它们的互不相让。板书:互不相让 引导学生从鹬蚌的心理和语言描写中了解相持的直接原因:它们都只想伤害对方,打败对方。 (5)猜一猜:鹬和蚌这样互不相让,最终会有怎样的结果?(估计:两败俱伤;被渔夫捉走)4是这样吗?齐读第13、14段,学生谈收获。教师相机板书:渔夫得利5快速默读课文,梳理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表达的,怎么判断的?5.拓展体验1这则寓言故事出自古书战国策燕策二,这是原文,读一读吧!(课件或小黑板出示原文。)2“鹬蚌相争”也由此变成了一个成语。像这样出自寓言的成语还很多,如:自相矛盾、掩耳盗铃。你还知道哪些?6写作特点归纳1.)学会运用心理描写,动作描写以及环境描写的方法进行人物动物的描写2.)学会从简单的事情中体会深刻的道理,不要麻木的有私欲二学用结合 多元训练1.做练习册的第六题2习作训练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这次,他们之间又会发生什么新的故事呢?(续编故事) 许多年后,鹬和蚌的子孙再一次在河边相遇了第二十六课:自然之道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巢穴”“侦察”“突兀”“叼起”“颓丧”“气喘吁吁”“伫立”“佳肴”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导入讲故事揠苗助长,请同学们猜一猜这是什么成语,随后问: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引导学生说出拔苗助长告诉我们不顾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会把事情弄得更糟的道理。引出课题“自然之道”,板书并齐读课题。释题:之,助词,的;道,本指道理,这里是规律的意思。自然之道,即自然界的规律。2出示自学提纲1、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借助工具书理解新词。2、这篇文章讲了一个什么故事?3.学生进行自学4.反馈练习1.分段读课文2、找同学出自己在课文的阅读中都有什么收获(认识那些新词,新字)3.做练习册第一课时的第一题和第二题4. 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读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思考如下问题1、 故事发生的地点作者旅行的目的什么?有什么作用?2、 给第一自然段总结段意学用结合 多元训练填写练习册第一课时剩下的部分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用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做事要遵循自然规律,从而自觉维护这种规律。2丰富见闻,激发学生探究大自然,并从自然现象中获得启示的兴趣。一品读重点,深入感悟1.导入(问题导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2.那么究竟什么是自然之道?(主问题)3.留出一段时间让学生进行自学4.围绕问题进行研读课文1)出示:“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向导是在什么情况下说这句话的?引导学生用课文内容回答后,再做深入探究。(引导学生对此句进行质疑。)(1)学生提问并品读:为什么说“似乎在侦察”?(是“我”见到幼龟的动作后的猜测,但并不了解真的是这样。)板书:小海龟 “我”从幼龟的哪些动作猜到的?相机理解“欲出又止”“踯躅不前”的意思。当时出现了什么情况?(“突然”“啄”“拉”)向导是什么态度?(2)学生提问并品读:向导怎么会是这样的态度?(“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情愿”)他为什么做自己不愿做的事?又为什么不给“我们”解释?(面对的是“焦急”、是责怪“不能见死不救”、情况十分紧急。)自由读,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读。(3)理解“自然之道”并导读(学生各抒己见,教师延迟评价,从学生的讨论中适时导入故事发展的相关内容),那么,“我们”干的是一件什么事?(违背自然规律的事。)板书:违背 2)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我们干了一件蠢事。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了坏事,是“愚不可及”。 3)那么,后来到底发生了什么?找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1)学生快速默读第611段,抓词抓句感受当时的事态。(适时出示挂图或点击课件。)幼龟:“鱼贯而出”“争先恐后”“结队而出”(要经过一大段沙滩,无遮无拦),它们会想些什么?相机板书:伤害课文第6、7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自由读第67段。 (2)食肉鸟:“许多”“吃得饱饱的”“发出欢快的叫声”“响彻云霄”。(可结合先前的“颓丧”对比体会)它们又会想些什么?数十只食肉鸟因为吃得饱饱的,发出欢乐的叫声,此时,“我和同伴们”的心情怎样?填空:理解我和同伴此时的心情:“天啊!”同伴地说,“看我们做了些什么!”我也地说:“。”(3)读课文最后一句话,体会向导“悲叹”的这句话表达的意思。比较句子,体会“悲叹”“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向导说:“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向导发出了悲叹:“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向导由冷淡到不情愿,到补救,到不得不发出悲叹,齐读最后一句。(4)此时此刻,你会想些什么?4)再读最后一段,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说说你对这段话的理解。5)教师总结:只有人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保护小海龟,违背自然之道只能伤害小海龟。板书:遵循 保护5.拓展体验1、谈对“自然之道”的理解和感悟。(大自然中的万事万物都有自己存在的道理,这个生存的法则和规律是不能违背的。)2、违背“自然之道”的后果。(自作聪明,只能好心办坏事,聪明反被聪明误。)3、谈谈怎样才会不违背“自然之道”?(结合课文,联系生活和开课导语:谈候鸟迁徙不能挽留,谈山涧小鱼难在鱼缸生存,谈老虎圈养便失去野性,谈温室难育参天大树,以及尊重大自然,不要人为地破坏大自然等等。从而使学生懂得只有遵循“自然之道”,才能使人类与自然共存的道理。同时激发学生主动走入大自然、了解大自然、探究大自然规律的兴趣。)二 学用结合 多元训练 第二十七课:蜘蛛脱险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正确读写和理解带生字的词语。2处理一部分课文。教学重点读懂课文内容并从中受到启发。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创设情景,揭题质疑南阳诸葛亮,稳坐中军帐,排起八卦阵,单捉飞来将(猜谜语引出课题)二出示自学提示1.要求读课文,学生字,注意读准字音,“绰”是翘舌音,“坍”不读dn,“诅”不读z。联系上下文或利用字词典理解不懂的词语。2.标清段落序号3.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学生进行自学四反馈检测1.指名读、齐读生词。2.说说难理解的词语。3.做练习册的第一题和第二题五默读课文,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六给课文分段并总结大意七,处理一部分课文读课文的第一部分思考如下几个问题1) 故事发生的起因是什么?2) 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蜘蛛的处境很危险?3) 总结第一自然段的段意二学用结合 多元训练1做练习册的第一课时2同学之间讨论为什么蜘蛛能两次脱险,是什么力量让他这么有毅力?3.从蜘蛛身上,我们学会了什么?可以写在本子上和同学们交流一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处理课文的主要部分,分析课文2读懂课文,了解故事的内容并能从中受到凡事要勇敢坚强,不沮丧灰心,不自暴自弃的启发。3学习作者用词准确和恰当运用修辞的表达方法。一 品读重点,深入感悟1. 导入 复习导入(课文主要写了什么?)2. 蜘蛛遇到了什么危险?他是怎么脱险的?(主要问题)3. 学生自学(默读课文,边读边勾画,找到答案。)4.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教师适时引导讲解,师生共同梳理课文。(1)第一次遇险脱险。指名根据提出的问题回答,教师适时引导。蜘蛛是因为我生火取暖,身陷火海的,它的处境怎样?(危险)哪个词暗示了它的处境非常危险?(笼罩)火焰像笼子似的罩在蜘蛛所处的劈柴上面。蜘蛛在遇险中的变化是:从“兴高采烈”一词看出,蜘蛛开始时还没意识到自己的处境危险,所以它是在“爬”。“热”“感到不安”,蜘蛛开始“跑”“奔”,情绪的变化,动作的变化,拟人化的写法,暗示着蜘蛛处于危险的境地。两个“一片火海”让人不由得为蜘蛛这个小生命担忧了。(相机板书:火海 跑 奔)找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1) “兴高采烈感到不安呆住”,同学们想想画面,你知道蜘蛛此时的心里在想些什么吗?更大的危险逼近了蜘蛛,“劈柴坍塌下去”,蜘蛛的命运会怎样呢?悬念产生了。你们猜猜,指名说。“我”的猜测是什么?实际上呢?(相机板书:生气勃勃)从“粉身碎骨”到“生气勃勃”的鲜明对比中,你们感受到什么?(相机板书:坚强、乐观)指导朗读第14段。(第4段只读一、二句)可用引读、表演读、分组读等多种朗读形式,体会蜘蛛的坚强乐观。(2)第二次遇险脱险。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面对新的灾难,可怜的蜘蛛又会怎样呢?指名说后,以多种形式朗读,让学生不由自主地产生同情,为它不幸的遭遇着急、揪心。指名联系上下文说说“影影绰绰”的意思。作者采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蜘蛛像一个很小的小岛”(比喻:描绘出蜘蛛在小狗淌出的口涎中挣扎的样子)这个比喻淋漓尽致地写出了蜘蛛的弱小无能。而第5段的“小岛”“海里”“陆地”各指什么?这里只出现了喻体,未出现本体,采用了借喻的修辞手法。由此看出,蜘蛛同“海洋”抗争,艰难地爬出三条腿、四条腿乃至八条腿的过程,它是那么不屈不挠。(相机板书:动弹、爬、舒展、不屈不挠)(3)作者由蜘蛛的遇险脱险联想到自己类似的经历。指名让学生谈读后的收获,可联系自己的所见所闻来谈:由两个“也”中,让我们明白作者的经历与蜘蛛的历险极为相似,所以才会对蜘蛛脱离危险的经历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5、引导揣摩,升华情感1)我们从这个故事中得到了什么启迪?哪一段写了这些内容?(最后一段)这段也是全文的(中心段)2)指导学生反复朗读最后一段。3)同桌交流: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类似现象,谈谈自己学了本课后明白的道理和感受。4)全班交流。5)总结:一只小小的蜘蛛,居然能从火海中、从“海洋”里安然脱险,是因为它在绝境中不沮丧灰心、不自暴自弃!由此看出这只蜘蛛是多么坚强、乐观、不屈不挠。这篇课文是作者亲身经历的事,由于观察认真,感受深刻,描写细致,所以那些场面描写扣人心弦,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这个故事让我们感受了生命在灾难来临时的抗争能力,感受了生命的可贵。6)你现在喜欢蜘蛛吗?你观察过张网捕虫的蜘蛛吗?你了解它们的习性吗?请同学们课外查阅有关蜘蛛的知识,我们将以语文活动课的方式,让大家共享你们的收获。6. 写作特点的归纳学习作者用词准确和恰当运用修辞的表达方法。如;“跑、奔、停、呆”等词语细腻地描写出了蜘蛛遇险后的种种反应,从中可以感受到蜘蛛处在火海中的危险。二 学用结合 多元练习做练习册的第二课时第二十八课:心田上的百合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内容和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导入(谈话导题)同学们,你们认识这种花吗?(课件或挂图)你们知道百合花生长在哪里吗?可今天,老师要让你们认识一株生长在特殊地方的百合花。齐读课题:心田上的百合花 这是台湾著名作家林清玄的散文,他的散文文笔流畅清新,表现了醇厚、浪漫的情感,在平易中有着感人的力量。 二、出示自学提示1.默读课文,自学生词,新词,辨清字形,理解词语的意思2.仔细默读课文,勾画出有关语句,再有感情地朗读。然后用一个恰当的词语概括出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3理解课文,主动探究。每个同学从课文中都读到了你所发现的百合花的形象,那是否是作家心田上的百合花的形象呢?请大家交流交流。3.学生进行自学4.反馈检测请同学逐段读课文,纠正字音做练习册的第一题5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根据学生的答案相机板书:坚定 顽强 不向命运低头 坚持不懈 自信 纯洁 名副其实)6.给课文分段并总结大意7.处理课文1)出示课文重点句子,齐读:“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这里百合说了几次我要开花?(三次。)这是一组排比句,排比的句式要读出气势。练习朗读。从课文中我们感受到了这是一株怎样的百合花?引导学生根据板书小结:这是一株坚定的百合、顽强的百合花、不向命运低头的百合花、坚持不懈的百合花,这是一株自信的百合花、纯洁美丽的百合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百合花、名副其实的百合花。这是一株近乎完美的百合花。2)回归课题,深挖寓意找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1)同学们,这是一篇寓言,作家在百合形象中寄予了什么寓意呢?是什么力量让它冒出了花苞,开出了花朵,是什么原因使百合近乎完美?请用发现的眼光去课文中找。(2)生默读课文,找相关语句。提示:特别要注意百合的语言,读读百合说的三段话。(3)生全班交流。引导:为什么它要努力,为什么它要直立地挺着胸膛?因为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引读:当它长得和野草一模一样的时候,它心里有一个纯洁的念头生齐读:我是一株百合,不是一株野草。唯一能证明我是百合的方法,就是开出美丽的花朵。引读:当它受到野草的嘲笑时,它有一个纯洁的念头生齐读:我要开花,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有美丽的花;我要开花,是为了完成作为一株花的庄严生命;我要开花,是由于自己喜欢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不管有没有人欣赏,不管你们怎么看我,我都要开花!引读:当有一天百合所生活的偏僻遥远的山谷成为百合谷的时候,它还是有一个纯洁的念头生齐读:我们要全心全意默默地开花,以花来证明自己的存在。3)小结:这种纯洁的念头就是一种“信念”,信念是一个人的精神支柱,信念是人生旅行中的一盏明灯,信念是一个人前进的动力。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顽强;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不向命运低头;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坚持不懈;心里有了这样的信念,它才能开出灵性洁白的花朵,它才能感到幸福。因为百合有信念,所以百合才有这近乎完美的形象。4)同学们,明明是山谷里的百合花,为什么题目为“心田上的百合花”?指名谈。小结:一个人有了信念,他的人生就有了意义,就有了价值。二学用结合 多元运用1)做练习册2)想一想,我们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怎样实现自己的理想呢?写一篇200字的小作文。3)回答问题 刚长出的百合有一个什么样的念头? 百合为什么要努力的开花?第二十九课:颐和园的长廊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读写。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长廊的美。3 处理一部分课文教学重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词语所描绘的情境,感受长廊的美。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导入在我国的首都北京西郊,有一个世界著名的皇家园林,它就是颐和园。(板书:颐和园)同学们,谁去过颐和园?颐和园给你留下什么印象呢?(又大又美)而颐和园里,最著名的景致要数长廊了,今天,老师就和你们一起循着作者的足迹,饱览颐和园长廊的美吧!(板书:的长廊)二、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段落的序号。2.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三学生进行自学四,反馈检测1 出示生字卡片,检测掌握生字新词的情况。2分小组读课文。3 读完全文,你感觉这长廊怎么样? 4 做练习册的第一题和第二题五、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六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给课文分段并总结大意七处理课文讲读第12段。1第1段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从这句中,你了解到什么?2引导学生从第1段进行质疑。(引入第2段的设问句。)3作者同我们一样,也产生了这个问题,他就积极地去寻找答案,他找到答案了吗?因此,作者用一个设问句,给我们造成了悬念,成功地引起了我们读者的好奇心,引我们随他一同去欣赏长廊引人注目的地方。板书:长廊二学用结合 多元训练 1做练习册第一课时剩下的部分 2找出课文中描述长廊美丽的地方画出来并分析为什么美丽3把下面的词语补充完整 引人()目 依山()水 精()技艺 赏心()目 意()未尽 装饰烘()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从而理解长廊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美。2 学习运用总分的方法描写景物的方法,并写一篇短文一品读重点,深入感悟1.导入 复习课文的第一部分导入并板书(长廊)2为什么颐和园的长廊会被列入吉尼斯纪录?(主问题)3. 学生进行自学4 .围绕主问题进行研读1)讲读第310段。1以自己喜爱的方式朗读第310段。2这部分内容是按什么顺序介绍的?第3段在文中有什么作用?你从中了解到长廊的什么特点?板书:建筑艺术 绘画艺术3欣赏长廊的美,引导学生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赛读等形式,读出长廊的美,因势利导,感受其中几个句子的妙处,并反复感受长廊三绝的精美。这三段的中心句是(生齐答)。过渡:长廊的美,不只体现在建筑艺术上,还体现在(生齐答:绘画艺术)(3)关于绘画艺术,作者给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A快速默读第810段。B第8段在第810段中有什么作用?C交流:你读懂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相机板书:赏心悦目(4)小结:这些画来历不凡,题材广泛,内容丰富,颜色各异,精美绚丽,堪称艺术珍品,体现了我国古代文化园林艺术的灿烂和劳动人民能工巧匠的智慧。4课件、插图等再现长廊的美,让学生再一次形象地了解长廊的特点,体会、领悟作者的表达方法。5师生合作朗读第310段,师引读,让学生再从文字中感受一次长廊的精美。6小结:课文从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两方面详细描写了长廊的美,让大家领略了拥山抱水、气象万千的皇家园林景象,让大家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而自豪。2)齐读最后一段,读出对长廊的向往。3)梳理文章结构:师生共同完成。作者以总分形式介绍了长廊的美,文章开门见山介绍了长廊是颐和园最著名的景致,被列为吉尼斯世界纪录,那么到底有什么地方引人注目呢?作者以一个设问句激发读者的兴趣;接下来第310段详细为我们介绍了长廊的美,其中第410段是全文的重点。第46段详细介绍了长廊建筑艺术的美,作者抓住了一个“绝”字,从造型、风水、结构等方面作了介绍。第8段是一个过渡段,作者其后在第910段写了长廊的绘画数量、由来和种类等方面的情况。最后一段以一个疑问句收尾,激发同学们对长廊的向往。文章的条理非常清晰,我们学习时要注意学习其写作方法。4)总结长廊是颐和园中匠心独运的一大手笔,除了它的长度和它所具有的建筑功能闻名于世以外,长廊最吸引人之处还在于它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彩画长廊。人们在长廊中漫游欣赏的时候,就仿佛是走入了一座别致的精妙画廊。这条独一无二的长廊,代表了中国园林建筑的高超水平,是颐和园内的建筑经典。5. 练习与拓展1搜集有关颐和园的资料。2朗读摘抄自己喜欢的句、段,体会文中的语言美。3仿写小练笔:观察一处景点(如学校、公园、广场等),按总分形式把它介绍给大家。6.运用总分的写作方法进行写作的练习二学用结合 多元训练1做练习册的第二课时2写出下语句在课文中的作用 A 长廊的美,可以说事建筑艺术和绘画艺术的集中体现 这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B 长廊美,但更美的事长廊上的那些画。 这句话在课文中的作用3 写一篇你身边的建筑物,看一看它美在哪里?第三十课:女娲创造人类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自主学习本课生字,理解新词。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 处理课文的第一部分教学重点通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导入(导入激思,揭示课题)同学们,今天我们来探讨一个问题:我们都是人,但你们知道人类是从哪里来的吗?(是从猿猴变的、是女娲造的、是上帝造的、是神创造的)对于这个问题,古往今来,有神话的回答,也有科学的解释。那么,在中国古代的神话中,人是如何诞生的呢?这归功于一个叫女娲的女神。今天,就让我们领略一下我国古代神话的魅力吧!出示课题女娲创造人类,齐读。二、出示自学提示1自由读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把带有生字、新词的句子多读几遍。标出段落的序号。2 边读边划,总结课文的大意三学生进行自学四反馈检测1.出示生字卡片检测生子掌握情况2.请同学读课文纠正字音,分组读。3.做练习册第一课时的第一题五总结课文的主要内容六给课文分段并总结大意七,处理一部分课文(课文的第一部分)读课文的1-4自然段思考如下问题女娲为什么要造人?二学用结合 多元训练 1做练习册第一课时 2 解释下面的词语 开天辟地: 神通广大: 疲倦不堪:3在括号内加入适当的关联词a. 这世间,()怎么说,()不免显得有些荒凉寂寞。b. 大地上()有了人类,女娲的工作()并没有终止。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了解关于人类起源的美丽传说,激发学生探索奥秘的兴趣,更加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2继续学习抓住重点写作的方法。一品读重点,深入感悟一导入复习导入(复习第一部分的内容)二、课文分析,探究质疑1出示女娲挂图。这儿有一幅女娲的画像,美不美?我们也可以将她画得更美,传说中女娲是一个神,具有非凡的能力,她造人的手段和方法体现了“神”的威力,让我们一起步入神话的殿堂,走进“女娲创造人类”的故事。2同学们随着音乐轻声朗读课文,读完后提出不懂的问题。指名提问,有三到四个问题后,让同学们主动回答一下,再接着提问,接着讨论回答。注意:教师适时引导学生结合课后一题,进行分析解答。3那么课文中作者又是分几步展开叙写的呢?分三步:(1)女娲为什么造人?找教案 http:/www.zhaojiaoan.com(2)造人的方法是什么?(3)怎样让人一直生存下去呢?分四步:(1)女娲为什么要造人?(2)女娲是怎样造出第一个人的?(3)怎样才能造更多的人呢?(4)怎样让人类自己繁衍生息?教师:我觉得两种分析都对:一是概括分,一是具体分,我们暂且按第二种分法吧。谁能回答这四个问题呢?(课件出示问题,引导学生分析回答。)同学们跳读课文,在文中找到答案,并用喜爱的符号勾画出来,再全班交流自己学习的收获。三,学生进行自学批注四、深入阅读,共同探究老师也有两个问题,我们共同探究一下。(可分组讨论。)第一个问题:女娲是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但作者又赋予她人的情感,人的生活体验,她又是一位母亲的化身,女娲创造了人,使她得到了做母亲的自豪和欣慰。晚霞里、星光下,女娲忙碌、疲倦的身影,正显露出一位的母亲勤劳、智慧、伟大。我们姑且把她视为一个“人”吧,说说看,女娲是一个怎样的人?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是一个神通广大、勤劳、大公无私、感情丰富、充满爱心、有智慧、极其聪明、手非常巧、慈祥)第二个问题是:我们学过或看过许多神话,如西游记封神榜嫦娥奔月春光灿烂猪八戒等,明知道都是虚构的,但为什么还喜欢看,还那么吸引人呢?归纳:就以女娲创造人类为例,它借助想象的翅膀,全文洋溢着一种喜悦感。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自身对获得生命的欢呼,二是女娲创造人类成功的高兴、安慰与满足。借助想象的翅膀,女娲这个核心人物变得非常鲜明:她是神和人的结合体。她有想象中的神才具备的非凡创造力,也有人类的许多美好品质,如质朴、勤劳、充满活力和智慧等。从中我们也明白神话故事的情节是虚构的,但又是合乎现实生活的情理的。这种大胆而奇特、合情又合理的想象就是神话故事中的亮点。神话之所以有永恒的魅力,就是因为它文学性、艺术性、趣味性、思想性强,对我们有教育意义。五、拓展体验(跳出课文,展开想象)神话既然是表现远古人民对自然及文化现象的理解与想象的故事,我们也可以对它的故事情节进行大胆的改造,请对课文的某一部分进行合理的想象,或许你的想法更高明,更有吸引力。指名交流自己的想象。课文是根据风俗通有关“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的。读一读风俗通中的原文。思考:两篇文章,你更喜欢哪一篇,为什么? 二学用结合 多元训练1.做练习册第二课时2.根据课文回答问题 A 女娲为什么要创造人类? B 第一个人是怎么造出来? C 为了让这些灵敏的小生物布满大地,女娲又想到了什么方法?3.找一些中国历史上的传奇故事,讲给同学们听4.写一篇学后感第三十一课:古诗两首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2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课文,背诵课文。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一初读诗句,整体感知(一)出塞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导入)1教师激情导入: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一个诗的国度里,腹有诗书气自华。读诗,能够陶冶人的情操;读诗,能够使我们的生活浪漫多彩;读诗,能够把我们带入古代惊心动魄的战争场景。现在,让我们到古代多事的边塞去看看吧!2课件播放:古代战争场景。学生在观看录像后自由谈感受。3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破题而入,简析背景1读诗题。告诉老师,诗题中的“塞”指什么?从诗题中你知道这首诗应该是写什么内容的吗?2简单介绍边塞诗。3简介当时的历史背景。我国在秦、汉时代便修筑长城防御匈奴入侵。匈汉的战争自秦起,至汉,至唐,一直没有间断,在阴山一带,匈奴据此而常常入侵中原。三、出示自学提示1.读通诗句,自学生词,借助工具书解决不理解的词语2.读诗句理解诗句的意思和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四反馈检测 1分组读诗句2做练习册第一题五、感悟诗意,体会诗人情感1学生自由读诗,边读边想象诗句描写的画面。2教师进行学法指导:大家借助工具书、课文的注释、课前收集的资料,尝试着理解一下诗句的意思。如果有不懂的地方,请你和小组的同学交流一下。3感悟“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1)读一读。(2)学一学。我们刚才了解了读懂古诗的方法,这里的两行诗,你们有没有信心自学并初步读懂呢?(3)说一说。诗中有一个词,高度概括了当时边塞戍边的事,你能找到这个词吗?(万里长征)为什么征人戍边叫万里长征呢?(边塞远,时间长)你还从哪里看出时间长?(人未还)出边塞戍边的征人,为什么不见回家呢?(4)看一看。出示资料:据资治通鉴载,玄宗时,改府兵为募兵,兵士戍边时间从一年延至三年、六年,终于成为久戍之役。年年战骨埋荒外,空见蒲桃入汉家。唐李颀古从军行黄尘足今古,白骨乱蓬蒿。唐王昌龄塞下曲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晚唐曹松己亥岁二首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唐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所以古人云: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这古来,是多少时间呢?自秦汉以来,边关战事频繁,征人死伤无数。(5)诵一诵:指导读这两句诗。王昌龄面对这千百年来千百万人的悲剧,发千古之感慨,写下了“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这是叙事,告诉我们征人不能回家的事实,该怎样读呢?(凝重)从这句诗中,你还读到了什么?(同情征人)该怎样读呢?(同情)这是怎样的一种同情呢?诗人看到了什么?引:无数生命的死去,感叹生命的卑微生读诗句。引:失去亲人的悲痛,感叹人生的无奈生读诗句。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征人“战骨埋荒外”“白骨乱蓬蒿”,自秦至汉,自汉至唐,多少亲人“望穿双眼,哭断心肠”。齐读诗句。(6)说一说。面对着这样的征人生活,你想说什么?(出示)对征人:对战争:(7)讲一讲。指名讲诗句的意思。4感悟“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过渡:所以诗人这样写道: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1)说一说。从这句诗中,你读懂了什么?(诗人的观点和希望。征人的希望,豪迈,勇敢,一往无前。)即使是艰苦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2)看一看,出示:孰知不向边庭苦,纵死犹闻侠骨香。(王维)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王翰)黄沙百战穿金甲,不斩楼兰誓不还。(王昌龄)(3)诵一诵。指导读出诗人不同的感受。A.渴望和平(渴望战争平息,征人回家。)如果有像李广这样的将军,匈奴就不敢度过阴山,侵我边疆,这样征人就能早日回家,这是诗人的渴望,这是诗人对和平的渴望。(教师可简要介绍李广事迹,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引读。指导读出渴望和平的憧憬。B.对朝廷的失望。战事连绵不断,与朝廷无名将贤才有关,恨报国之志不能如愿。指导读出诗人和征人内心的那份失望和无奈。5整体再读全诗,体会诗之意境。四、阅读思考拓展升华1你认为有李广将军在,战争就可以平息吗?就会有和平吗?2写一篇读后感,可以谈对战争的看法,也可以写对征人生活的同情。二学用结合 多元训练1做练习册第一课时的第三题和最后一题2 连线,把诗句中描写的相应地点连接起来。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泰山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庐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西湖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黄鹤楼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敬亭山 第二课时(二)示儿一、激趣谈话,导入新课(导入)1孩子们,700多年前,85岁的诗人陆游重病在床,在即将离开人世之际,给儿子留下了一份特别的遗嘱一首诗示儿。现在你知道题目“示儿”是什么意思吗?示儿这首诗堪称陆游诗中掷地有声的压轴之作。你们知道什么叫“压轴之作”吗?这么好的诗,同学们想自己读一读这首诗吗?2了解背景二、自由读这首诗要求1自由地读诗句,把字音读准,诗句读通顺,注意诗句内部的停顿。2指名读诗句;再齐读诗句,相机评价引导。三、新授我们知道,学习古诗只把诗句的字音读准,把诗句读通顺是不够的,哪我们应该怎样学习古诗呢?1回忆学法。说说我们以往学习古诗的要求。2自读古诗。让学生借助书后的注释或自己的工具书,自读诗句,了解诗意,体会诗中作者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先在书上批注,圈划,并认真思考,有疑问的地方,做上记号。3合作学习。(生合作学习,师巡视指导)现在就请同学们以小组(或同桌)为单位,与同学共享你的学习收获,也可以恳请同学帮助你解决刚才自学中的疑难问题。4汇报交流。告诉大家,你读懂了哪些内容。指名交流读懂的内容,教师鼓励、点拨读诗方法,并小结每句诗的意思。结合学生体会的感情指导朗读。(注意指导读出一、二句的“悲”,三、四句的“激昂”。)5体验感情。诗里有一个字明确地表明了诗人写诗时的情感,哪个字?(板书:悲)作者“悲”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渴望“九州同”,那么金兵入侵前“九州同”是怎样的景象呢?(多媒体出示清明上河图,教师描述画面。)但是,这一切的一切,自从金兵攻破了城门的那一刻起,就不复存在了。陆游在世时看到的九州是与此截然不同的景象。他看到的九州是什么样的景象呢?学生想象说话。小结:山河破碎、城市萧条、金兵肆虐,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这就是陆游看到的一个被侵略者糟蹋的满目疮痍的九州啊!临终之际的陆游内心的情感不仅仅是一种深深的“悲”,还有一种更强烈的感情蕴含在里面,是什么?(板书:盼)诗人盼的是什么?同学们,你可知道陆游盼望祖国统一,盼了多长时间? 65年啊,同学们。诗人盼了65年,780个月啊,23725个日日夜夜啊!这是多么漫长的等待,这是多么揪心的期盼!多么强烈的期盼啊!有感情地朗读三、四句。一个“悲”,一个“盼”,组成了这首感人的诗示儿。学生感情诵读全诗。6小结:是啊!诗人临终作诗,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胜利的喜讯告诉他。这是多么深厚的爱国情感啊!此时此刻,有谁不被感动呢?同学们,我们一起来背一背这首诗吧!(配乐背诵。)四、课外延伸为什么朝廷会灭亡,国家会衰败呢?请看南宋诗人林升的题临安邸。课件出示: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知道这首诗的含义吗?请你找出国家衰败的根源是什么!五、拓展总结1同学们,国富民强,匹夫有责。我们应该像诗人陆游那样胸有祖国,报效祖国。让我们再次深情地朗诵他的绝笔诗示儿,来表达我们对这位伟大爱国诗人的崇敬吧。(再次配乐朗读。)2陆游还写了许多的爱国诗词,有课后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今天老师还给你们推荐一首: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课件展示),请同学们自由读读。3今天,老师还向你们推荐一些有关古诗文的网站,那里有丰富的资源,同学们可以尽情地去共享吧!(课件提供网站。)二 学用结合 多元运用1 填写练习册第二课时的第一题和最后一题2 按要求填写 死去元知-,但悲不见-。 王师北定-,家祭无忘告乃翁。 A、 这首诗的作者是代-。 B、解释下列字词的意思 元:-但:-C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思想感情。第三十二课:埃及金字塔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感受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2感受古代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金字塔宏伟、精巧的特点以及按空间顺序描写的方法。教学过程一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 导入(谈话导入、激发情趣)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的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埃及金字塔是世界七大奇迹之一,从古至今人类从未停止过对它的探索。然而,金字塔至今仍是谜团重重。今天就让我们做一回小小研究员,走进金字塔,了解金字塔,好吗?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3质疑:你最想了解金字塔的什么呢?简单板书:金字塔建在哪里?金字塔是什么样子的?怎样建造的?有哪些神秘的传说? 4让我们带着这些问题来学习课文吧。二、出示自学提纲初读课文、疏通词句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3)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4)画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2检查自学效果:(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并朗读。(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三学生自学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理清参观的先后顺序,想一想各段说了什么?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有你想了解的关于金字塔的内容吗?五、激发兴趣、鼓励质疑(研读课文)(一)学习第1段。1轻声朗读课文第1段,共享你阅读中的收获。指名汇报阅读中的收获:地理位置尼罗河沿岸;数量许多;大小大大小小;历史悠久四五千年的历史。2引读课文第1段。(二)学习第2段。默读课文第2段,指名说:这段主要写了金字塔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世界古代建筑的一个奇迹。课件展示图片。引读、齐读。(三)学习第3段。快速浏览第3段,指名告诉大家这段主要写了什么。(四)学习第4段。(1)指名朗读,想:作者运用的是什么记叙顺序?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2)指名说方法。(记叙顺序:由远到近;描写方法:比较法、列数字法、举例法。)(3)默读这一段,边读边勾画用上述说明方法的句子,想一想:有什么好处?同桌交流,再指名全班交流。适时引导学生了解:“胡夫”金字塔外观和结构上的特点。小结说明方法:作者运用比较、列数字、举例等方法拉近了我们与遥远的金字塔的距离,对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有了更深的了解。因此,写作中的说明方法的运用是为表现建筑特点服务的。引读、同桌对读、一问一答等喜欢的方式反复读第4段。读到这里,你们还有什么疑问吗?(在遥远的古代,这样庞大的建筑物究竟是怎样建成的?)(五)学习第5段。是呀,作者也有这样的疑问,齐读第5段。本段使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在上下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作者成功地激起了我们的好奇心。走,我们也随他去了解了解,看看金字塔到底是怎样建成的。(六)学习第6段。1默读课文第6段,思考:主要写了哪些内容?2指名说说建造金字塔的两种不同说法。3这两种说法是怎么来的?(是考古学家们提出的两种不同的猜测)为什么会有这两种猜测呢?(七)学习第7段。齐读第7段,谈谈你读后的感受。指名谈感受(相机板书:血汗 智慧 创造奇迹)小结:建造金字塔是一项非常浩繁的工程,花费的心血和汗水是无法计算的,仅从古埃及人民运石头、垒石块这两件事,就足以表现埃及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五、课外延伸,深化探究1关注金字塔的研究,感兴趣的同学,查找积累资料,下次我们再举行“金字塔新闻发布会”。2关注世界七大奇迹,查找资料,在课后完成一张手抄报,题目自定。二学用结合 多远训练1做练习册2解释下面的词语 巍峨: 神往:茫茫无际:不毛之地3按要求写句子1. 尼罗河边有金字塔(扩句)2. 金字塔 的 埃及 巍峨 是 的 象征 (练成一句话)3.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1. 哪一座金字塔最高?它是谁的陵墓?2. 文中是按什么顺序向我们介绍金字塔的3. 从哪一句话可以看出石头加工的非常精细,请抄写下来!2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