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资本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探讨.doc

上传人:仙*** 文档编号:964064 上传时间:2019-10-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关于资本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关于资本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关于资本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毕业论文/论文格式 关于资本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探讨 小编为您提供一篇关于关于资本市场供给与市场需求探讨的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参考!一、我国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 从XX年5月启动股权分置改革开始,中国的资本市场进入了跨越式发展时期。上证指数从改革之初的1000点(XX年6月6日为998点)上升到了XX年的6100点(XX年10月16日上证指数曾到达创纪录的6124点),市价总值也由改革之初的3万亿元发展到今天的30多万亿元。XX年8月9日,沪深两市总市值达到了创纪录的21.15万亿元,超过了XX年我国21.09万亿元的国内生产总值(gdp),这既是沪深总市值首次超过gdp,同时也意味着我国的证券化率正式超过了100。中国资本市场无论是从制度规范,还是市场规模和市值成长都实现了历史性跨越,直接融资的比重快速上升。 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直接表现为股指的推高和股价的上涨,从而引起不少人的忧虑,他们主张对此采取措施。这与我国长期以来形成的以需求为管理对象的传统理念有关。 长时期以来,我们实际上没有深刻理解发展资本市场的战略意义,实用主义色彩非常明显,需求政策成为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主导政策。在实际操作中,这种主导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需求政策又演变成一种以抑制需求为重点的政策。市场如果出现了持续性上涨,通常都会归结为是由过量的需求造成的,随之而来的是不断出台抑制需求的政策,以防止所谓的资产泡沫化。如果长期实施这样的需求政策,必然严重压抑资本市场的成长,使资本市场呈现出一种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在较低的层面上不断地复制一个个运行周期。在这样的政策环境支配下,资本市场既没有任何发展,也不可能对实体经济的成长和金融体系变革起到任何积极作用。中国1990XX年的资本市场基本上就处在这样一个状态。 二、资本市场需求的疏导 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居民的金融资产只有单一的现金、银行存款等形式, 1980年我国发行第一期国库券开始,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开始发生变化,随后,外币存款、保险等金融资产开始进入居民的金融资产组合之中。1990年、1991年深沪股票交易所相继设立,居民金融资产结构的变动幅度加快,股票、企业债、各类长短期国债等金融品种成为了居民金融资产的新宠。但由于资本市场的制度性缺陷和运行规则的不完善,股票市场的发展波澜起伏,尽管规模扩张迅速,但市场动荡巨大,证券品种创新动力不足。居民储蓄存款随着收入水平和经济社会领域其他改革导致的不确定性增加而不断增长,表现为总量和增幅的双高特征。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从1992年到XX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从11759.4亿元增长到119555.4亿元,增长近十倍;同期股票总市值从1048.13亿元增长到37055.57亿元,股票流通市值从861.62亿元增加到11688.64亿元;国债和企业债发展不平衡,企业债规模长期在低水平徘徊。从XX年开始的股权分制改革扫除了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最大的制度性障碍,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从此揭开了新的一页。从XX年4月29日到现在,我国股票市场开始了持续快速的发展历程,从XX年到XX年,股票总市值从32430亿元猛增到XX年底的89403亿元,同期银行存款却只从141051亿元增加到161587亿元,股票规模已经超过银行存款余额的50%。此外,短期融资券、各类基金、权证、证券化产品、各类信托产品等也纷纷登场,居民金融资产结构开始进一步大幅度的变化。 近十年来,我国国民经济保持了10%以上的增长速度,经济实力的增强直接增加了居民的收入。据统计,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992年的2026元增加到XX年的10493元,农村居民的人均收入也从784元增加到3254元,不仅表现在量的增长,而且表现出农村和城镇居民的收入差距在不断缩小,这一趋势反映了我国居民收入结构的日趋合理。 居民收入的增长必然导致边际消费的降低,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在不断降低,到XX年,城乡居民的恩格尔系数降到了36.7和45.5,均在50以下。这也反映了居民储蓄率的上升,将有更多的资金投资于金融产品,这是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最为原始、最为长久的动力。 从结构上看,近些年来,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也在扩大,社会资金的集中度在不断提高,高收入家庭的比例也在增加。据统计,社会资金的80%掌握在20%的人手中,而我国行业间的收入差别也在扩大,目前已经达到了4.84倍。显然,财富的结构性变动必然极大增加金融资产投资的资金*。另一方面,随着我国改革开放进程不断的加快,利率、汇率、产品价格、金融资产价格的波动会进一步加剧,继续增加银行存款资产将会导致更大的风险,这也是推动居民金融资产结构调整的重要变量。 在资本市场的参与主体方面,证监会通过几年的市场整顿,特别是针对证券公司的违规操作问题,采取了区别对待、严格管理的整改措施,将证券公司分为创新类、规范类、问题类券商,分别进行管理,严肃了市场纪律,强化了市场秩序,证券公司的运作更为规范,截止XX年12月31日,我国证券公司数量降为104家。同时强化市场监管和信息披露,对各类市场信息和服务中介加强管理,其行为也日益规范。 在资本市场的运行规则方面,我国监管部门陆续出台、修订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力求以股权分置改革为契机,全面而稳步地推进我国资本市场运行规则的改革,重要的法律法规有:XX年修订的公司法和证券法、XX年3月修订的上市公司股东大会规则、XX年5月出台的上市公司收购管理办法、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管理办法等。这些法律规范涉及到了投资者保护、证券承销、公司重组等关于市场运行的方方面面,是股权分制改革后对市场运行主要方面规则的重新安排和调整,从而建立起了基本完善的市场运行规则体系。 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中国金融体制改革,我国监管部门开始对整个金融业进行改革,在XX年推出了银行试办基金的政策,各类金融机构的业务开始相互交叉、渗透,金融控股公司这一崭新的组织模式开始浮出水面,形成了以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为主体的众多的金融控股公司。 经过近30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中国社会已经进入到金融资产结构大调整的时代,投资者期盼着收益与风险在不同层次匹配的多样化金融资产的出现。在金融资产结构正在发生裂变的今天,投资者越来越偏好收益与风险在较高层次匹配、并具有较好流动性的证券化金融资产。居民部门和企业部门对各类金融资产的需求不能也不应该抑制,而是应该进行科学的疏导。疏导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一是大力发展证券投资基金等机构投资者。它不但是一般投资者进入市场的管道,而且更为重要的是其自身也是证券化金融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证券投资基金对于丰富金融资产品种,促进金融资产结构向市场化、证券化方向转变具有重要作用。美国投资公司协会的调查数据显示,XX年约有48% 的美国家庭持有共同基金,基金持有人达9600万人,约占美国总人口数的三分之一。共同基金是美国资本市场投资主力。XX年之后,证券投资基金、社保基金、保险资金等三类机构投资者的证券投资规模都在迅速增加,到XX年6月30日止,证券投资基金的证券资产总额已经超过了一万亿元,达到12400亿元;XX年底社保基金的资产规模也已经达到了2827亿元以上;保险资金的证券投资规模在XX年也达到了18493.8亿元的规模,这些机构投资者为我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二是恰当的税收政策。我们不应加重针对二级市场投资行为的税赋,更不能开征对资本市场发展有釜底抽薪作用的资本利得税,否则,试图通过疏导需求而使新增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资本市场,以实现供求动态平衡的目标不可能实现,市场必然又回到以前停滞不前的状态。三是,积极培育外部需求。虽然目前中国资本市场的市值已达30多万亿人民币,但无限制流通股不到总市值的1/3,中国市值前10位的上市公司总市值达19.21万亿人民币,无限制流通股市值只有9035.71亿元,不到其市值的5%。禁售期过后,这些巨额流通股对市场会产生极大的压力,因此必须寻找与此相匹配的外部需求者。当然,扩大证券投资的对外开放需要相应的配套措施。比如提供必要的汇率风险避险工具。外国投资者进入中国将面临汇率风险,因此,适当的汇率避险工具的提供是外国投资者急切需要的;其次是改善外汇管理,逐步取消相关限制。三、资本市场供给的优化 从科学发展观的角度看,我国资本市场的政策倾向应该是发展性政策,这种发展性政策的核心理念应该是供给主导型而不是需求主导型的。现行中国资本市场的政策的支点在于扩大供给、优化结构的同时合理疏导需求。当前中国宏观经济运行中流动性过剩导致的后果之一,就表现为资本市场运行过程中供求关系的失衡以及由此所导致的以股票、房地产为代表的资产价格的快速上扬。如果没有相应的政策措施,资金需求驱动下的中国股票等资产价格存在较为明显的泡沫化趋势,资产价格的上扬不能维持,就会导致泡沫的破灭。由于我国资本市场中“垃圾股”不少,上市公司业绩不尽如人意,再加上市场中来自上市公司的种种不规范行为的披露,使得投资者对上市公司运行质量无从做出准确判断而且信心不足,进而无法建立稳定的长期预期机制,致使市场参与者的投资、并购乃至发行上市决策普遍带有短期逐利取向,市场投机气氛非常强烈。 因此,扩大资本市场供给的核心是绩优上市资源的不断增加,此外还要改变中国资本市场当前股票市场与债券市场(核心是股票与公司债之间的协调)、股票市场内部(其核心是产业结构或者说成熟产业与新兴产业、主板与创业板之间的协调)、债券市场内部(核心问题是公司债市场的缺失)的结构失衡,进行资本市场供给的优化。资本市场供给的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是经济金融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我国资本市场国际化的内在要求。如果不通过证券供给的规模扩大和结构优化来加快中国内地资本市场的发展及其变革,打破既存的“路径依赖”,就可能导致在中国资本市场上,中国的机构被边缘化,而外资证券机构却控制高端业务,攫取高额利润。 资本市场供给的扩大与优化可以实行的途径主要有:第一,加快海外蓝筹股的回归。大型国企大规模盲目海外上市导致中国资本市场的空心化和边缘化,使得中国投资者难以享受经济增长的财富效应,同时也使本国资本市场失去“稳定器”和“价格风向标”,资本市场价格发现的功能以及价格的稳定性将大大降低,融资功能以及相应的资源配置功能大大削弱,还使得我国资本市场丧失优质的有效供给。截止到XX年底,已回归a股的海外蓝筹股上市公司50家(其中XX年以后回归共有17家),市值约在227570.7亿人民币,占总市值的78.5%。海外蓝筹股回归a股对于资本市场供给的扩大与优化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我们还有中国移动、中国电信、中海油等优质的回归资源。第二,包括央企在内的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优质资产的整体上市。中国资本市场长时期实行的是额度控制下的发行上市模式,由于额度控制的原因,这些上市公司资产都不同程度存在着经营上的非独立性,以至于与母公司(控股股东)的关联交易成为一种普遍行为。由资产非独立性而衍生出的关联交易通常都会损害上市公司的利益。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规避关联交易对上市公司的损害,同时也为了使上市公司具有源源不断的资源并使其成为一个完整的市场主体,应当鼓励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优质资产借助于上市公司的这个平台实现整体上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关联优质资产整体上市的重点在央企。央企在所属行业起着主导作用,甚至处于垄断地位。我们对央企实现关联优质资产整体上市应该有一个长远的战略规划。第三,建立我国的创业板市场。构建以创业板、主板市场为主体的多层次股票市场,为高科技、高成长企业的增长提供一个多元化的融资与资源配置平台,具有战略意义。创业板的推出将极大丰富现有市场产品种类,为中小企业提供成长资金支持的同时也给(尤其是有高风险承受力)投资者提供更多的选择空间。第四,加快发展我国的公司债市场。债券市场特别是公司债市场是资本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公司债市场不发达的资本市场,在结构上是残缺的,在功能上也是畸形的,既不利于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公司资本结构管理,也会损害资本市场的财富管理和风险配置功能。公司债市场是中国资本市场体系中的“短板”。我国资本市场中的债券市场长时间处于停滞状态,而债券市场中,又一直是国债市场的天下。XX年开始,中国政府有关部门就着手对原有的落后、僵化、过时的公司债发行管理体制进行改革。XX年8月,中国证监会正式颁布实施公司债券发行试点办法。在办法中,公司债发行规则出现重大调整,由中国证监会主管。截止XX年11月,有两家公司发行公司债并上市,1家获证监会批准,近18家公司表示了发债的强烈意愿,规模超过600亿元。可以预计,随着中国金融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公司债市场在中国一定会有快速的发展。 总之,看待我国资本市场的跨越式发展,应该有长远的战略眼光,科学疏导需求、有效扩大市场供给并优化供给结构,这样才能做大做强我国的资本市场,才能有效提高直接融资的比重,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快又好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工作计划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