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科版第三章声教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623138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5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科版第三章声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科版第三章声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科版第三章声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章 声 第1节 什么是声音一、【教材分析】声是初中物理学习中学生最初接触到的物理现象。本节让学生通过对丰富多彩的声现象的学习,了解声音是由物体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是波的一种,对声波的初步了解,有助于学生以后对光波、电磁波的学习。二、【学情分析】三、【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声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声的传播必需依靠介质,声具有能量。了解在不同介质中声的传播速度是不同的,声在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比在空气中快。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发声现象,能简单地描述所观察到的发声体的共同特性,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对比和概括能力。通过声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初步学习在观察现象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参与实验探究,初步学习实验探究的方法,体会科学探究的重要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让学生知道我们生活在声的广袤空间中,声可以表达丰富多彩的情感,通过声可以获取大量的信息。 使学生初步领略声在人类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从而引起对声的好奇,激发求知的欲望。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声音发生的条件。难点声波。五、【教学方法】观察实验法、归纳总结六、【学法引导】观察、归纳、总结物理概念和物理规律的方法七、【教学器材】音叉 隔音罩等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展示教材中图3-1-1、图3-1-2让学生看图后,进行思考,讨论一些问题,动物都能发声吗?举例说出各种动物(狗、猫、鸟、蝉等)是怎么发出声的?你是怎么听到声音的?声音是什么?声音有什么作用?让学生自由发挥,把学生带入声的世界,在讨论中切入本节主题:声的产生和传播。2.过程展开 (1)观察发声体在振动。让学生根据身边的器材例如刻度尺、橡皮筋、纸、塑料薄膜等发出声音,进行体验,当物体振动时可以听到什么?当物体停止振动还能发出声音吗?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物体发声时的共同特征,总结出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对于发声时,振动不明显的现象比如敲击鼓面和音叉发声,可用实验进行演示。将纸屑放在鼓面上,让学生观察敲击鼓面发声时和用手按住鼓面使鼓不发声时纸屑的情况,学生虽然没看到鼓面的振动,但可从纸屑是否被弹起判断鼓面是否在振动;将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接触音叉,让学生观察音叉发声和不发声时小球的情况,判断音叉是否在振动。进而提出问题:纸屑和小球在什么时候被弹起跳动?也可以让学生用手触摸喉头进行发声,感觉声带在振动。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举P47动物与声音中的例子,着重指出哪个部位在发出声音,引出声源的概念。(2)声波与水波相比较引出声波。进行如下描述:“这样空气中就形成密疏相间的波动,以鼓面为中心向远处扩展”可以以鼓心为中心,用两种不同颜色的圆,把空气的密和疏向四周传播形象地画出来。通过对两种现象进行比较,引出声波的概念。鼓面振动使周围空气振动,并且这个振动由近及远地传播,声波是声源的振动在空气(或其他物体)中的传播。振动的传播,实质是能量的传播,就像小石子在水面激起水波,水波使小纸片上下运动。因为声波有能量,所以声波传入耳中会使耳膜振动,我们就感觉到了声音。(3)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在空气中能传播,在固体和液体中也能传播。为什么运动员在水下能听到音乐进行花样游泳?或让学生自己举例说出固体和液体也能传声。声在真空中能传播吗?学生可进行猜测,教师可以引导他们提出证明猜测正确性的方法。学生可能提出许多方案,只要学生说出把声源放到真空中和不在真空中所产生的情况进行比较,都是正确的,并对其进行鼓励。像教材中一样安排 “声的传播”的实验探究,让学生通过探究初步认识声不能在真空中传播,声的传播需要介质;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电磁波传播不需要介质。实验过程中启发学生不断提出问题并思考问题,比如罩内手机的应答声是怎么传到耳中的?当抽气机抽去罩内的空气时手机的应答声音变小,让空气重新进入罩内时,声又变大,这是为什么?为什么始终能看罩内手机屏上信号的显示?鼓励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对探究过程现象发生的原因,可进行猜测与讨论,然后再得出结论。如玻璃罩内手机的应答声变化说明声的传播需要介质,声波不能在真空中传播。虽然听不到真空中的手机的应答声,但能看到显示,说明了电磁波可在真空中传播。船上的人是怎么听到远处船只航行的声音的?暖气管是怎么把敲击声传遍楼内各处的?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可以让学生进一步了解能听到声音所需要的条件。观察教材上的图3-1-11开拓学生的知识面,并让学生领会到振动并不一定能感到声音;要感到声音,必须要有声源,介质和接收器。(4)声速提问:田径比赛时发令枪的烟雾和枪声应是同时发生的,为什么远处先看到烟雾后听到枪声?在讨论交流中让学生知道光和声的传播都需要时间,从而引出声速的概念。但光比声传播的速度快得多,因此远处的观测者先看到烟雾后听到枪声。估测声速时可忽略光传播所需要的时间。测出从看见发令枪冒烟到听到枪声所需要的时间,就可估测出的声速。这种估测可能会有较大的误差。再让学生想出其他测声速的方案。只要学生说出要测出声速,必需测出声源到接收器的距离和声源振动到被接收器接收所需要的时间,利用v=s/t 就可。声的传播快慢与哪些因素有关可让学生进行猜测,然后引导学生看声速表,幷对各种不同介质进行比较,知道声速与温度和介质有关,在常温下空气中的声速为340m/s。认识到固体中的声速最大,其次是液体,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最小。(5)人耳的听声能力在学生认识了声音和物体振动的关系的基础上,提出频率的概念。只要学生知道人耳对声的感觉有上下限(20Hz20 000Hz),在此基础上,对超声和次声下定义,然后对耳朵的构造进行介绍,并教育学生不要损害耳朵,保护自己的听力。十、【板书设计】:1、声源(1)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发生的。(2)正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2、声音的传播(1)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传播的。(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3)每秒钟声传播的距离叫做声速。(4)真空不能传声。十一、【教学反思】:十二、【同步练习】:第3章第1节 什么是声音同步练习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2.如图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3. (多选题).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真空不能传声是通过实验与推理的方法获得的 B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波能传递能量C课堂上听到老师的讲话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相同4下列关于声音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声音在空气中比在水中传播得快B 发声的物体不一定在振动C 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D 要能听到声音,必须要有声源和传播声音的物质5.将耳朵贴在长铁管的一端,让另外一个人敲一下长铁管的另一端,你会听到两下敲打的声音,原因是( ) A产生了回声 B固体传声比气体快 C气体传声比固体快 D听错了62008年5月12日,在汶川发生了地一场大地震,致使一万多人丧生。有关人士指出,地震发生后缺乏必要的自救知识,是丧生人数增多的一个原因。以下是关于被埋在废墟里的人自救的一些措施,请指出切实可行的是( ) A大声呼救B静等救援人员来营救C用硬物敲击预制板或墙壁,向营救人员求救D见缝就钻,从废墟中爬出来7、能说明液体可以传播声音的现象是( )A、在岸上的人听见河水流动的声音B、枕着牛皮箭筒睡在地上的士兵,能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C、我们能听到波浪拍击礁石的声音D、潜水员能听到岸上的讲话声8、气球被吹破时,发出“嘭”的响声,这响声是由于( )A、球皮被吹大时振动发出的响声 B、吹气时球内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C、破裂时球皮振动发出的响声 D、破裂时引起周围空气振动发出的响声9在鼓面上放一个小纸团,当鼓面振动时,发现小纸团在 这一现象说明发声的物体在 10人们说话时靠 来发声,声音又是靠 传给我们的耳朵引起听觉的.11悠扬的琴声由琴弦的 而产生的将要上钩的鱼,会被岸上的说话声或脚步声吓跑,表明 能传声12.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的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 13.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14.两人相距较远说话时,听不到对方的声音,但同样情况下,用自制的土电话就可以听到相互的说话声;耳朵贴在铁轨上能听到远处火车开来的声音而站起来就听不到了。对此,请你提出一个要研究的问题 。15、我国古代科学名著梦溪笔谈中有记载,行军宿营,士兵枕着牛皮制的箭筒睡在地上,能及时听到夜袭敌人的马蹄声;汽车和机械修理工常常用木棍(或者尺子、螺丝刀等)的一端顶在运转的机械外壳上,另一端靠在自己的耳朵上,就可以更清楚地听到机械内部的异常杂音;将机械手表放在枕头底下,可以听到清晰的“滴答”声,这些都是因为 也能传声。16、人们在观测宇宙星空时,可以观察到星球爆炸的痕迹,但是从没有听到星球爆炸的声音,这是因为 。17下表列出了相同条件下不同物质的密度及声音在其中传播的速度物质空气氧气铝铁铅物质的密度(kgm3)1.2911.43270079001l300声音传播的速度(ms)330316510050001300根据上表提供的信息,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增大B声音传播的速度随着物质密度的增大而减小C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大于它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D声音在金属中传播的速度随着金属密度的增大而增大18生活中常常有这样的感受和经历:当你吃饼干或者硬而脆的食物时,如果用手捂紧自己的双耳,自己会听到很大的咀嚼声,这说明_能够传声。19图是探究声现象时常用的装置(1)图中所示的实验现象说明_(2)乒乓球在实验中起_作用20小明和小刚欲测一段铁路长,但没有合适的刻度尺,他们查表知道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40ms,在钢铁中传播速度为5200ms,于是两人各站在欲测铁路的一端小明用锤子敲击一下铁轨,小刚在另一端听到两次声响的时间间隔为2s,求这段铁轨有多长? 参考答案1、B 2、B 3、ABC 4、D 5、B 6、C 7、D 8、D 9、振动 振动 10、声带振动 空气 11、振动 液体 12、振动 空气 13、振动 空气 14、固体传声是否比气体快 15、固体 16、真空不能传声 17、C 18、固体 19、(1)发声体在振动 (2)把音叉的微小振动放大,便于观察 20、728m第2节 乐音的三个特征一、【教材分析】本节是紧接着上节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讲述了声音的三个特征。本节课虽非中考的考察重点,但对学生全面了解声现象,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总结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作用。二、【学情分析】三、【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音调及响度的概念是本节的重点;难点是音色的认识五、【教学方法】情景激学、实验演示等六、【学法引导】感悟学习、观察总结法七、【教学器材】橡皮筋、教学挂图等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放音乐,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2.过程展开(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然后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2)设计响度的演示学生根据生活经验比较容易猜测到响度与物体振动的幅度有关,因此可以再由学生通过自己设计的实验进行证实,例如利用将一根橡皮筋拉紧,轻轻拨动和重拨听一听所发出的声音有什么区别?通过敲响队鼓,敲击由轻逐渐加重,让学生观察鼓面上泡沫塑料小球的跳动的变化,同时听鼓声的变化。启发学生自己得到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另外,轻轻摇动响铃,使前排学生可听到铃声。后排学生几乎听不见,表明响度还与离声源的距离有关。(3)音色播放不同的乐器演奏的同一个调的同一首曲子,让学生区分是什么乐器演奏的,进而向学生提出问题:你是凭什么区分出不同的乐器呢?学生会感性地认识到在音调响度都相同时不同声源发出声音的不同就是音色的不同。(4)观察声波的图形观察声波的图形的实验,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比较形象地认识声波,同时引起他们学习的兴趣。介绍:话筒把声信号转变为电信号,输入示波器后可在荧光屏上显示出相应的图象。通过演示,只要让学生知道看不见的声波可通过仪器显示,借助仪器是科学研究所必需的。让学生通过观察两个频率不同的音叉发出声的波形,获得具体的感性认识。使学生知道不同频率的声音在波形上有什么区别。然后可让不同的学生在话筒前发声,观察其波形。用不同的力敲击同一音叉,观察波形,使学生知道不同响度的声音在波形上的区别。指导学生观察不同乐器产生的声波波形的区别。波形图包含了乐音的三特征。随堂练习:一、音调1、音调是指乐音的 。音调是由声源的振动 决定的, 越高,音调越高; 越低,音调越低。2、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与振动的频率无关。在同一介质中,频率不同的声音其传播速度是 的。例1:用硬纸片在梳齿上快速划过时,音调 ,慢速划过时,音调 。例2:男生说话声较粗犷,而女生说话声较尖细,这是因为他们说话的 不同,其原因是,男女同学说话时 振动的 不同。方法总结:男生声带较厚,频率低,声音低沉浑厚;女生声带较薄,频率高,声音尖细。音调与物体的关系:相同材质的物体,体积越粗大,音调越低。 例3:当往开水瓶中倒水时,开始时音调 ,水将满时,音调 。这是因为向开水瓶中倒水时,能引起开水瓶中 的振动而发声,水未满时, 较长,振动频率 ,声音音调 。反之亦然。所以,我们可以根据音调的高低就可以判断开水是否装满。二、响度1、响度是指人耳能感觉到的声音的 。它与声源振动的 有关,还与到声源的 有关。2、振幅是指物体离开未振动时所处的位置(平衡位置)的 。3、振幅相同,距离相同时,响度大小还与声音的 有关。例1:“震耳欲聋”反映了声音的 很 。例2:在操场上上体育课,体育老师发出的口令,近处的学生听清楚了,而远处的学生却没听清,其原因是( ) A、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响度小 B、老师发出的声音音调不好C、老师发出的声音频率低 D、远处学生听到的声音振动幅度大例3:牛叫的声音与蚊子叫的声音相比较,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A、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大 B、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小C、牛叫的声音音调高,响度小 D、牛叫的声音音调低,响度大例4:写出下列情形中作特殊标记的词语分别表示声音的什么特征。 男高音 引吭高歌 音太高,很难唱 低声细语 三、音色1、不同的乐器,由于材料和形状的不同,发声时就会构成自己特有的声音特色叫 2、在演奏同一首乐曲时,我们能清晰地分辨出小提琴和长笛。这是根据它们的 不同来区分的。十、【板书设计】:乐音的三个特征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个特征。(1) 音调是指声音的高低,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快慢决定 ,声源振动快,音调高;声源振动慢,音调低。(2) 响度是指声音的大小,它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小,响度就小。另外,响度还跟人与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远,听到的声音就越小,响度也越小。(3) 音色又叫音品,它反映了声音的品质,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依据,不受音调、响度的影响。十一、【教学反思】:十二、【同步练习】:第3章第2节 乐音的特征同步练习1.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2男低音独唱时由女高音轻声伴唱,则男低音比女高音()A音调低,响度大B音调低,响度小C音调高,响度大D音调高,响度小3在日常生活中,常用“高声大叫”“低声细语”来形容人说话的声音,这里的“高”“低”是指声音的( )A音调B响度C音色D音调和响度4汽车从远处开来声音越来越大,是因为()A发声体的频率越来越高B发声体的音调越来越高C汽车加大了油门D距离发声体越来越近,响度越来越大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钢琴和小提琴演奏同一支曲子,人们很容易辨别出来是因为它们的音色不同B将吉他的弦线拉紧或放松,可以改变吉他发出声音的音色C在听熟人打电话时,从声音的特点上,很容易辨别对方是谁,主要根据不同人说话的音调不同D以上说法都不对6下列四个句子:这首歌调子太高,我唱不上去;引吭高歌;她是唱高音的;请勿高声喧哗其中“高”字指音调的是()ABCD7生活中,有人用眼睛看,更有人用耳朵“看”因为声音向我们传递着很多信息一位有经验的锅炉工发现,向瓶里灌开水开始时,水的落差大、撞击力大、瓶里空气多发出大声的并且低沉的“咚、咚”声水将满时情况相反,发出小声的并且尖细的“吱、吱”声,则该工人判断灌水多少的依据是()A音色和音调B音色 C响度 D响度和音调8物理学中用_来描述物体振动的快慢,它的单位是_某种苍蝇在飞行时,5s内翅膀振动2000次,频率是_,人类_(填“能”或“不能”)听到这种苍蝇发出的声音9男同学说话声音“低沉”,是指男同学声音的_低,这是因为男同学说话时,声带振动比较_的缘故10图是声音输入到示波器上时显示振幅与时间关系的波形其中声音音调相同的是_图和_图,响度相同的是_图和_图11人耳感觉到的声音的_叫响度收音机音量开关开得越大,发现喇叭的纸盆振动得越厉害,说明响度的大小跟声源的_有关;离收音机越近,感觉声音越响,这又说明响度跟_有关12.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13在学习吉他演奏的过程中小华发现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是受各种因素影响的,他决定对此进行研究经过和同学们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猜想一: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横截面积有关猜想二: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长短有关猜想三:琴弦发出声音的音调高低,可能与琴弦的材料有关为了验证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找到了下表所列9种规格的琴弦,因为音调的高低取决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于是借来一个能够测量振动频率的仪器进行实验编号材料长度(cm)横截面积(mm2)A铜600.76B铜600.89 C铜601.02D铜 800.76E铜1000.76F钢801.02G铜H尼龙 80 1.02I尼龙1001.02(1)为了验证猜想一。应选用编号为_的琴弦进行实验为了验证猜想二,应选用编号为_的琴弦进行实验表中有的材料规格还没填全,为了验证猜想三,必须知道该项内容请在表中填上所缺数据(2)随着实验的进行小华又觉得琴弦音调的高低可能还与琴弦的松紧程度有关,为了验证这一猜想,必须进行的操作是:_14.图中分别列出了几种动物可听到声音的最高频率和能发出声音的最高频率请根据图表给出的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海豚能发出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狗可听到声音的最高频率为多大?(2)如果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30ms,运用下面公式计算人可听到最高频率声音的波长(波长=波速频率)参考答案1、C 2、A 3、B 4、D 5、A 6、C 7、D 8、频率 HZ 400HZ 能 9、音调 慢 10 、甲 乙 乙 丙 11、大小 振幅 声源与听者的距离 12、音调 空气 13、(1)A、B、C; H、I;80、1.02 (2)控制材料、长度、横截面积等因素不变,改变琴弦的松紧程度 14、(1)120KHZ 50KHZ (2)0.0165m第3节 奇异的声现象一、【教材分析】通过阅读文字以及欣赏图片获得生活和自然中回声和共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通过回声,共鸣有趣的声现象的介绍,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通过阅读 “动物与声音”,体会现实世界声音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二、【学情分析】三、【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回声和共鸣。 了解混响现象。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文字以及欣赏图片获得生活和自然中回声和共鸣的知识,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回声,共鸣有趣的声现象的介绍,使学生领悟到物理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阅读 “动物与声音”,体会现实世界声音的丰富多彩,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科学的情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回声。共鸣是难点。五、【教学方法】欣赏图片、问题讨论、讲解法六、【学法引导】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主动参与讨论七、【教学器材】教学挂图八、【课时安排】1课时九、【教学过程】1.回声由美丽的弋阳圭峰四声谷出现的回声现象,引出回声概念。回声是声波的反射在人耳引起的感觉。可向学生提出,为什么离障碍物距离近时就感觉不到有回声呢?让学生知道回声和原声至少相差0.1秒以上才能感觉有回声。如果原声和回声间隔不到0.1秒,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可加强原声。由学生举出自己所知道的回声现象,并进行解释。简介回音壁、三音石、莺莺塔等建筑中的声现象,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学习热情。并进行爱国主义的教育。2.混响、混响时间声波在大厅中传播时,被四壁不断反射,即使在声源停止声辐射后,还会有声音的感觉,但由于声波的能量,不断被四周的墙壁和其它障碍物吸收,所以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只能维持有限的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混响,所维持的这段时间叫混响时间。3.用音叉演示共鸣现象如教材中第46页图3-3-5,敲响右边的音叉,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把悬挂的泡沫塑料小球弹起。提出下列问题并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右边的音叉振动,通过什么传播给左边的音叉?如果是真空,左边的音叉能振动吗?如果左边换个不同频率的音叉,还能发生此现象吗?通过观察和讨论,使学生对声波和共鸣有了感性认识。知道右边的音叉振动产生了声波,声波具有能量,当左边的音叉与右边音叉频率相同时,获得能量最大,以至于振动,发出了声音。接着给共鸣下定义:由一个物体振动发出声音,引起与它振动频率相同的另一个物体的振动而发声的现象叫共鸣。指导学生阅读教材中关于共鸣的故事。可以让学生自由发挥,列举生活中的共鸣现象。4.教材中第47页的图可让学生自己阅读,其内容包含了声的多方面知识,如声音传递信息,声可在水中传播,超声,次声,回声现象等。可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在图中获取信息。5.作业:(一)“自我评价”参考答案1.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碰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再次被接收称为回声.(二)“家庭实验室”指导1.回声一般比原声要弱得多,这是因为声波在传播过程中有一部分能量损失。回声的强弱还与声波所撞击的材料有关。有些材料反射声波的能力强,有些材料能吸收投射到它们上面的大部分声波。研究材料反射和吸收性能,在声音的应用方面是很有意义的,通过这个实验使学生对材料的声性能有些了解。2.每个物体都有自己的固有频率,当敲击其中一个装有水的高脚杯时,另外一个发出了相同的声音,说明它们的固有频率相同,发生了共鸣现象。通过这个实验,让学生知道共鸣是要有条件的。十、【板书设计】:1、 回声当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时,能被反射回来,反射回来的声音再次被我们听到就成了回声。2、 混响当声源停止振动后,声音还会持续一段时间,这种现象叫做混响。持续的这段时间叫做混响时间。3、 共鸣共鸣的条件:(1)要有传播介质(2)两发声体的频率相同。十一、【教学反思】:十二、同步练习第三章 第3节 奇异的声现象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用来描述回声现象的是( )A“隔墙有耳” B“余音绕梁”C“震耳欲聋” D“掩耳盗铃”2北京天坛公园的回音壁是我国建筑历史上的一大奇迹,如图所示,回音壁应用的声学原理是下面的( ) A声音的反射B声音在墙壁中的传播C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D利用回声增强原声的现象3站在桥洞里说话听不到回声的原因是( )A桥洞两端是开口的,不能产生回声B桥洞反射产生的回声从洞口跑了C桥洞窄小,回声与原声混在一起D桥洞两侧的回声正好抵消4两个物体能产生共鸣现象,是因为它们的( )A、频率相同 B、振幅相同 C、质量相等 D、体积相等5. 下列现象中跟回声无关的是( )A船只利用“声呐”测定海底中的暗礁B雷雨天时听到轰隆隆的雷声C蝙蝠利用超声波捕捉蚊虫D夜深人静时说话特别响亮6利用回声不可以测定( )A打雷处与观察者之间的距离B海洋的深度C海底鱼群的位置 D对面山崖的距离7在屋子里谈话比在旷野里听起来响度大,这是因为( )A屋子里有回声,旷野里没有回声B屋里声音会被反射,旷野里声音不会被反射C屋子比较安静,旷野里比较喧闹D屋子里的回声加强了原声旷野里回声不能加强原声8邮电局的长途电话亭大都是用玻璃制造的,隔音效果好,这主要是因为玻璃( )A能较好地吸收声音 B能够发出声音C不能传播声音 D能较好地反射声音9一场大雪后,大地披上了银装,这时你会发现周围特别宁静,这是因为雪地的微孔能吸收声音。根据上面的描述,你认为在会堂、剧院的四壁和屋顶都做的凹凸不平,或采用蜂窝状的材料,主要是为了( )A减弱声波的反射 B增强声波的反射C增强声音的响度 D装饰的美观些10在雷雨来临之前,总先看到电光一闪即逝,紧接着才听到隆隆不断的雷声,这主要是由于( )A雷一个接一个打不停 B双耳效应C雷声经过地面、山岳和云层多次反射造成的 D闪电发生在雷鸣之前11登山或探险的人进入雪山或溶洞中,一般都禁止高声叫喊,其原因是( )A山上雪堆及洞中岩石能反射叫喊声,形成回声B高声叫喊可能引起人体缺氧C叫喊声能直接传递能量,使雪山或溶洞垮塌,危及人们生命和财产安全D高声大叫会引起雪堆或岩石产生共振,形成共鸣,可能引起雪崩或溶洞塌陷,危及人们生命12你观察过下列现象吗?安静的傍晚,狗竖起耳朵在警觉地谛听。这是由于( )A狗听到很远处的人们手机的对话 B狗听到火星发出的声音C狗听到人耳所不能觉察的某些高频率的声音 D狗听到无线电波13有经验的养蜂员,根据蜜蜂的嗡嗡声,就可以知道它是飞出去采蜜还是采好了蜜回蜂房,这是由于( )A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的高B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音调比不带花蜜时的低C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响度比不带花蜜时的大D蜜蜂带花蜜飞回来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的响度比不带花蜜时的小14300年前,意大利科学家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房间里挂了许多铃铛,然后让蝙蝠在房间里自由飞翔,第一次,未对蝙蝠作任何限制,铃铛未响;第二次,蒙住蝙蝠的眼睛,铃铛也未响;第三次,蒙住蝙蝠的耳朵,房间里铃铛响了。下列问题不是该实验研究的的是( )A蝙蝠飞行靠什么躲避障碍物 B眼睛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C耳朵对蝙蝠飞行是否起作用D铃铛是怎样发声的二、填空题15人耳能分清前后两次声音的时间间隔应大于0.1s,据此,要想听到回声,人离障碍物的距离应 。 16在狭窄的空间燃放鞭炮比在野外燃放鞭炮时的响度明显大,这是因为在狭小空间声波经过多次_造成的。17古人用“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来形容优美的琴声,用夸张的语言表达了物理学上的道理。在物理学上,“余音”指 ,“三日不绝”是指 。18科学考察工作者为了测量海底某处的深度,向海底垂直发射超声波,经过1.4s收到回波信息,该处海水深 m(声音在海水中的速度为1500m/s),这种方法 (选填“能”或“不能”)用来测量月球与地球之间的距离,原因是 。19如图所示,两个完全相同的音叉相隔不远相对放置,当敲击右边的音叉时,左边的音叉也会发声,并且把泡沫塑料球弹起,说明左边的音叉也发生了振动,这种现象叫做 ,这个实验还可以说明_。如果在月亮上做这个实验,我们将看到小球_(能/不能)弹起,我们_(能/不能)听到右边音叉发声音。这是因为_。20唐朝文学家刘禹锡曾记载下一件趣事:洛阳有一个和尚,喜得一罄,视为至宝。不料那罄常常无故自鸣,和尚疑神疑鬼,吓得生起病来。后来有人将罄挫去一块,罄便不再无故自鸣了。这一现象叫做 ,上述消除自鸣的方法是改变了罄的 。三、计算题21.有一山峡宽1200米,两旁都是竖直徒壁,有一人在山峡内放一枪,两次回声间隔5秒,则人离两壁的距离是多少?(设声速v340米秒)参考答案1、B 2、A 3、C 4、A 5、D 6、A 7、D 8、D 9、A 10、C 11、D 12、C 13、B 14、D 15、17m 16、反射 17、回声 混响 18、1050 不能 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19、共鸣 空气可以传声 不能 不能 真空不能传声 20、共鸣 频率 21、1025m 175m第4 节 噪声一、【教材分析】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的知识,本节要求是“知道噪声的危害和控制的方法”,所以对学生只要“了解控制噪声的途径”就行了,教材恰到好处地把握好了这个度。二、【学情分析】三、【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噪声的来源和危害。 知道防止噪声的途径。2过程与方法通过体验和观察,了解噪声的来源。结合前面所学的关于“声产生和传播的条件”的知识:,思考防止噪声的途径。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知道噪声危害的基础上,自觉培养社会责任感,注意养成良好的社会公德,增强环境保护的意识。四、【教学重点与难点】提高学生环境保护的意识是本节的重点。五、【教学方法】欣赏图片、问题讨论、讲解法六、【学法引导】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的各种声音,主动参与讨论七、【教学器材】教学挂图八、【课时安排】0.5课时九、【教学过程】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让学生感受用铁皮刮玻璃和敲击音叉所发出的声音.并观察示波器中两种声音的图形。学生感受到音叉发出的声音悦耳,而铁皮刮玻璃的声音刺耳难听,令人烦躁不安。再让他们比较在示波器中显示的两种波形的区别,学生通过感受和观察,从物理和环保初步认识噪声。2.过程展开结合图3-4-1和图3-4-2 是噪声的两个例子.采取分组讨论的方式,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对如下问题进行交流讨论:什么是噪声?为什么有时乐音也是噪声?举例说明噪声对人的危害。根据第50页的表,将一天中通常可能听到的声音的响度作一估计,描述你对这些声音的主观感觉。减弱噪声的方法有哪些?有关这方面你能做哪些工作?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进行总结:(1)噪声及其来源强调从环保的角度,凡是妨碍人们工作,学习和生活以及对要听的声音起干扰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噪声来源大致为以下几方面:交通运输噪声;施工噪声;社会生活噪声;工业噪声。(2)噪声的大小及危害噪声的等级由响度的单位分贝来表示。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46的表,引导学生注意在这些环境中的的分贝数,让曾经体会这些噪声污染的学生描述当时的主观感受。同时,可以结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中对于城市、工业区等区域内噪声标准的界定,说明噪声在当代社会造成的危害已需通过法律进行防治,提高学生的公民环保意识以及法律意识。另外,可以向学生说明,噪声除了对人生理和心理有影响外,噪声还有其他危害,如噪声能导致工作设备疲劳以至断裂,例如喷气式飞机发出的声音能将附近的建筑物的玻璃窗震裂。(3)如何使噪声小些以听到声音的条件为线索,引导学生想出减弱噪声的途径。减弱噪声有三条途径,声源处减弱;传播过程中减弱;人耳处减弱。教材中图3-4-4分别是这三条途径的例子。吸音的物质可作为制造声音屏障的材料,结合第51页的“家庭实验室”(探究声的反射与共鸣),让学生选择最适合做声音屏障的材料。3、作业“走向社会”指导可以让学生写一篇关于学校或社区周围噪,声来源的调查报告,提出减少噪声的建议.做一份呼吁人们采纳这个建议的海报.十、【板书设计】:噪声及其控制(1) 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来源于杂乱无章的不规则振动;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一切干扰人们正常休息、学习和工作的声音都是噪声。(2) 人们以分贝(符号dB)为单位来表示声音的强弱。(3) 噪声是当代社会的四大污染之一。(4) 控制噪声的方法:消声、隔声和吸声,即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和在人耳处减弱。十一、【教学反思】:第5节 声与现代科技一、【教材分析】本节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录像资料获得有关声知识的应用,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二、【学情分析】三、【本节三维目标要求】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2过程与方法 通过阅读文字、图片,观看录像资料,获得有关声知识的应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介绍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四、【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五、【教学方法】欣赏图片、问题讨论、讲解法六、【学法引导】 结合生活参与讨论七、【教学器材】教学挂图八、【课时安排】0.5课时九、【教学过程】1.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先让学生观看有关动物利用声的动画和录像.重新看P43图3-3-6(动物和声音).可提出以下问题:什么是超声波、次声波?动物是如何利用声音的?你知道哪些声在生活和其他方面的应用?进而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2.过程展开(1)超声是个多面手超声波与可听声有一样的传播速度,并遵循反射、折射和绕射等传播规律.但由于频率很高,因此又具有奇特的性质,例如在均匀的介质中定向直线传播;与一般声波相比,它的功率很大等等。利用超声波的这些特性,可以为人类服务。让学生观察教材中图3-5-1声纳探测的示意图,提出一些问题:声纳能测距的原理是什么?利用声纳测量海底的深度,需要知道什么?需要测出什么?然后利用什么公式进行计算? 并引导学生通过思考复习有关声速的概念以及回声现象后,了解声呐测距、定位的原理。教师还可介绍根据反射波的强弱可测出被测物的大小和形状.并由此进一步说明教材中图3-5-3的B超的基本原理。解释超声加湿器。(2)次声本领大次声波的频率大至为1Hz-20Hz,由于次声的频率很低,因此显示出它种种的特性.最显著的特性是传播的距离远,而且不易被吸收。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并对次声的应用进行归纳。向学生简单解释海洋中的次声以及自然灾害中产生的次声等等。根据教学资源提供的内容进行进一步的展开。(3)声识别技术介绍十、【板书设计】:1、 超声是个多面手利用声波的反射制成声呐,用来确定舰艇、鱼群的位置和海水的深度。 利用超声波的穿越与反射特性制成超声探伤仪。2、 次声本领大次声波传播时能量损失小,能传得很远。有些自然灾害,如火山喷发、龙卷风、雷暴、泥石流等,在发生前会先有次声辐射。十一、【教学反思】:十二、同步练习第三章(4-5)节 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乐音就是乐器发出的声音,它不可能是噪声B打开门窗,加快空气的流动,可以减弱马路上的噪音C噪声可以影响人们的休息和学习,但不会影响健康D植树造林可以保护环境,减弱噪音2下列措施中,哪一个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的( )A做一个外罩将声源罩住 B在枪管上装一消声器C在耳朵中塞一团棉花 D在声源和居民区之间植树造林3下列措施不能减弱噪声的是( )A 在内燃机上安装消声器B 在人耳处戴上助听器C 在声音传播途中植树造林D 在人耳处塞上一小团棉花4由于洗衣机没有放稳所产生的振动噪声,最好的处理办法是( )A调节洗衣机的脚旋钮,使其平稳着地 B室内的人带上耳塞C把放置洗衣机的卫生间门窗关上 D在洗衣机内加更多的水5声音能够传递能量,下列事例中与之无关的是( )A用超声波来消除玻璃、陶瓷等制品表面的污垢B利用B超检查人体内脏C在食品工厂里人们常利用超声波给牛奶消毒D次声波的声强可达180dB,通常被利用在机械钻孔中6下列事例中,属于使用次声的是( )A用声呐技术测海底深度 B蝙蝠确定目标的方向和距离C海豚判断物体的位置和大小 D预报海啸、台风7在农村的许多地方,过春节人们喜爱放鞭炮(如图所示),下面是四位同学关于这件事的观点,你支持谁的观点( )A甲:放鞭炮能增加节日的喜庆气氛,鞭炮声不能算作噪声B乙:放鞭炮没有任何好处C丙:放鞭炮虽然可以烘托节日气氛,但由它所产生噪声、空气污染等问题,弊大利小D丁:只要用收录机播放鞭炮的录音,就不存在噪声污染问题了8在城市道路常见如图所示的标牌,它表示的意思是()A鼓号乐队不能进入 B禁止鸣笛,保持安静C道路弯曲,行车注意安全 D乐器商店的标志9(多选)为了减弱居住环境周围的噪声,下列措施可行的是( )A不允许噪声大的汽车通过,只有噪声小的车辆才能进入B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C每一个居民在耳孔中塞上一小团棉花D加厚墙壁,窗户安装双层玻璃10(多选)下列有关声音的事例,能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的有( )A利用超声波清洗精密元件上的污渍B铁路工人用铁锤敲击钢轨,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栓C医生通过听诊器可以了解病人心、肺的工作状况D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11如图所示用高压放电的电火花产生一个冲击波,再用椭球形凹面镜使声波反射后集中到胆结石上,就能使胆结石粉碎,这一现象主要说明( )A声音是一种波 B只有用凹面镜才能反射声波C声波具有能量 D只有把声波集中起来,它才具有能量12我们生活在声音的世界里,声音无处不在,下列声音:工厂车间里机器的轰鸣声 剧场里京剧表演的演奏声 清晨公园里小鸟叫声 装修房子时的电钻声 婚庆时的爆竹声 山间小溪潺潺的流水声其中属于噪声的是( )A B C D13现代城市的规划设计中,一般要在马路和住宅间设立屏障或植树造林,这是为了在_中减弱噪声14从物理学的角度看,噪声是发声体做 时发出的,但是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 、 和 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干扰 的声音,都属于噪声15人们用_来划分声音的等级轻声耳语大约_dB,图书馆阅览室声音大约_dB,一般说话大约_dB16超低空飞行的战斗机有时会把居民家的窗玻璃振破,说明战斗机飞行时会产生很大的_,同时声波可以传递_ 17如图所示,在城市的繁华路段旁常竖有噪声显示装置图中数字的含义是_这样的噪声_(填“会”、“不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的学习和工作 18如图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_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起消声作用的主要部件是_19根据下列图所示的三幅图,说明超声波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有什么应用 20小明同学为了研究一组材料的隔音性能(材料为:泡沫塑料板、玻璃、木板、硬纸板)设计并做了一个实验,他们先把闹钟放入一只烧杯中,然后从听到最响的声音位置开始,慢慢远离声源,测得听不到指针走动声音时的位置与声源间的距离比较各种情况下这段距离的大小就可以比较不同材料的隔声性能进行实验收集到的数据为:材料听不到闹钟指针走动声音时的实际距离泡沫塑料板0.3m玻璃0.6m木板0.4m硬纸板0.5m(1)按隔音效果好坏依次排列:、(2)总结好的隔音材料的共同特点之一是: 参考答案1D 2D 3B 4A 5B 6D 7C 8B 9ABD 10BCD 11C 12A13传播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