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2讲《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

上传人:青**** 文档编号:9573861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1.57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2讲《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2讲《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高考地理大一轮复习讲义 第二章 第2讲《城市化》中图版必修2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111第2讲城市化一、城市化的概念1定义: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的过程。2表现(1)人口的集中(2)地域的转换(3)经济结构的变化:由第一产业向第二、第三产业转变。二、城市化的进程和特点1世界城市化进程加快。2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的城市化进程不同。(1)发达国家:城市化伴随工业化进行,城市人口比重高。(2)发展中国家:城市化先于工业化,城市人口急剧膨胀。3特大城市迅速发展:超大城市主要在发展中国家。4出现了巨大的城市带。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城市化问题主要表现城市环境问题大气污染、水污染、噪声污染、垃圾污染城市交通问题交通阻塞、交通事故、停车问题等城市住宅问题发展中国家多表现为住房紧张,存在贫民窟和棚户区发达国家中心区衰落,以及穷人集中、缺乏住房,形成贫民窟城市社会问题就业、贫困、种族歧视和社会争端等问题考点一城市化进程差异1(2012山东文综)下图为江苏省和贵州省三个年份城市化水平统计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自1990年至2010年,两省城市化发展的特点有何不同?(2)指出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城市化发展的优势条件。答案(1)江苏省城市化速度比贵州省的快;江苏省城市化水平比贵州省的高。(2)与贵州省相比,江苏省地处东部沿海,地理位置优越;地势平坦,交通便利;受上海市的辐射带动;工农业和第三产业发展迅速,水平高。解析第(1)题,本题要求答出江苏和贵州两省城市化发展的不同点。城市化的发展特点要从城市化水平的高低、城市化的发展速度和城市化的起步早晚几个方面来回答。第(2)题,江苏省和贵州省相比城市化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地理位置、地形与交通、经济区位、产业基础等差异明显的几个方面回答。【考向立意】该题以统计图为载体,考查我国城市化发展的地区差异及其原因。【思维过程】读图获取信息(水平、速度)调动原理及相关知识储备(城市化的动力及我国的区域差异)阐释江苏城市化的优势条件(自然和社会经济)。【误区警示】只从社会经济方面分析江苏城市化的优势条件,遗漏了自然条件;没有围绕“城市化发展”进行针对性描述,答案泛化严重。【预测展望】以我国城市化的迅速发展为背景,选取典型案例考查城市化的原理与规律,体现学以致用和现实立意。1世界城市化进程从世界各国城市化进程来看,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可表示为一条稍被拉平的“S”形曲线,如下图所示:2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进程比较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是导致城市化差异的直接原因。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其城市化进程也不同。二者比较如下: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起步时间早(英国最早,从18世纪中叶开始)晚(20世纪中叶以来)目前速度趋缓(甚至停滞)快城市人口比重大小大(70%以上)小(不到40%)原因起步早,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高起步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低所处阶段后期阶段初期阶段或中期阶段城市化表现及原因表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发展不合理原因人们对环境质量的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完善城市经济畸形发展,人口增长快,农村劳动力过剩拓展延伸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根据发达国家一些城市人口增长的周期变动,一些学者提出了城市化进程的空间周期理论,即由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四个连续的阶段构成大都市区的生命周期。(以英国的城市化进程为例)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再城市化时间20世纪50年代70年代20世纪70年代80年代20世纪80年代以后表现人口由市区迁往郊区人口由市郊迁往农村和小城镇人口迁回市区成因市区人口激增、地价上涨、交通拥挤为追求更好的生存环境中心区开发,高科技产业、第三产业的发展图解1读“世界某都市圈50 km圈内不同距离带人口增长率的变化曲线图”,完成(1)(2)题。(1)2005年以后该都市圈()A人口和工商业迁往郊区B人口迁移停止C市中心区人口增加D城市化水平降低(2)从图中看,该城市可能是()A北京 B巴西利亚 C东京 D新德里答案(1)C(2)C解析从图中看出:2005年以后,010千米、1030千米人口增长率增加,3050千米人口增长率下降。根据各圈层人口变化推知:该城市经历了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和再城市化的过程,东京最符合。考点二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2012福建文综)下图中四条折线示意中国、全世界、发展中国家和发达国家的城市化水平及其变化趋势。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提高带来的主要影响是()A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B工业产值的比重持续增大C城市环境趋于恶化 D城市中心区人口不断增多答案A解析2000年以后发达国家进入城市化停滞阶段,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城市中心的人口有所减少,环境有所改善。相对应的发达国家的产业构成特征是第三产业发展迅速,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最高,而工业产值比重相对下降。【考向立意】该题考查城市化对区域发展及地理环境的影响。【思维过程】读图判断各线内涵认识2000年后发达国家城市化特点结合所学原理分析其主要影响。【误区警示】受思维定势影响,只关注城市化带来的不利影响,不加辨别选择“城市环境趋于恶化”。【预测展望】目前,我国处于城市化发展中期阶段。因此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及其对策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考查方式主要有:结合热点选取典型案例,考查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选取发达国家城市实例,考查保护改善城市环境的措施,意在其借鉴意义。1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2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拓展延伸城市的“五岛”效应人类活动对气候的影响在城市中表现得最为突出。城市气候的特征可归纳为城市“五岛”效应:(1)混浊岛市区污染物比郊区多,能见度低。(2)热岛城市气温比郊区高。(3)干岛白天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低于郊区。(4)湿岛夜晚城区近地面的水汽压高于郊区。(5)雨岛市区局地气流辐合上升,降水多于郊区。反思归纳城市化过程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自然环境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结果地形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气候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局部地区的气候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水文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他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生态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造最大的地方2读“某城市中心与郊区平原的数据统计图”,回答问题。运用水循环的知识分析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措施。答案问题:城市硬化面积大,雨水下渗量少;地表径流增大,易形成城市洪涝。措施:植树种草,增大绿地面积;使用渗水砖,增加雨水的下渗;完善城市排水系统,整修城市河道,加速雨水的排泄。解析首先要根据统计图信息概括存在的问题;解决措施要“对症下药”,从下渗和排水两方面找出相应的措施。城市化进程示意图城市化进程示意图是通过城市发展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特征描述,来展示城市发展形成过程的图示,通常以过程图、坐标图等形式呈现,主要考查同一地区城市发展的不同阶段及不同地区城市化的差异对比。1甲为城市化进程曲线图,反映某地城市化水平随时间的变化,判读要注意根据转折点划分阶段,借用数学的斜率判断城市化速度的快慢,结合社会经济发展分析其原因。图甲反映了发达国家(英国、美国)城市化开始早,水平高,近年来出现逆城市化现象;而发展中国家(中国)城市化水平低,近年来出现发展速度快的特点。2乙为不同时期城市化要素(人口密度、地租、功能区面积等)变化曲线图,多以与市中心的距离为横坐标,以人口密度、地租、面积等作为纵坐标,用多条曲线反映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化。判读要看清坐标含义、明确表达内容;根据图示信息归纳某一要素在不同时段的变化特征,运用城市化的基本原理对其变化做出解释。图乙中曲线反映出市中心人口密度逐渐减小,随着城市化的发展,城市人口增加,城市规模扩大。3丙为某区域城镇发展过程示意图,综合反映该区域城镇各要素的发展变化。判读要从用地规模、城镇等级、数量、交通线路、功能区分布等方面找出其发展变化,预测可能出现的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图丙AC的过程反映了地域城市化过程。下图为“某市城镇化进程中市区人口与用地变化(相对上一年)示意图”。读图,回答(1)(2)题。(1)20042012年间,该市()A城镇化水平增速最慢B城市总面积逐年增长C农业人口逐年增长D建成区与市区人口变化趋势相反(2)该市城镇化进程中面临的最突出的问题是()A城市人口过快增长 B交通拥堵日益加重C土地资源浪费严重 D环境污染逐步加剧答案(1)B(2)C解析从图中看出:在各项指标中,该市建成区面积增加速度较快,故城市总面积逐年增加。过快增长的建成区面积与较慢增长的市区人口、市区非农业人口、城镇化水平不相适应,造成了严重的土地资源浪费。一、选择题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城市化进程密切相关。下图为“城市房地产业的发展规律示意图”,回答12题。1城市化速度最快和城市发展水平最高的阶段,分别是()A、 B、C、 D、2目前,我国许多城市在郊区建设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考虑的主要区位因素是()A交通条件 B商业布局C土地价格 D环境质量答案1.C2.C解析该题组考查城市化进程及功能区布局。根据题干文字介绍,房地产业迅速发展的时段应该就是城市化进程最快的时段。图中时段房地产业占城市经济的比重上升最快,说明房地产业发展迅速,因此城市化进程最快。到时段,城市房地产发展呈下降趋势,城市化进程缓慢,但这时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最大,城市化水平最高。公租房和经济适用房比较低廉,在郊区建设,主要是因为郊区土地价格廉价、成本低。读“近20年江西省与安徽省的城镇人口比重变化情况表”,回答34题。江西(城镇人口比重)安徽(城镇人口比重)1990年20.40%17.84%2000年27.67%27.81%2010年44.06%43.01%3.与安徽省相比,20年来江西省的城市化水平和速度是()A城市化水平一直较高,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大B城市化速度一直较快,城市占地面积一直较小C城市化水平一直较低,城市化速度一直较慢D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4促使两省人口向城市迁移的“拉力”因素主要是()A城市高楼林立,环境优美B城市就业机会多C农村收入低,社会服务短缺D农村剩余劳动力多答案3.D4.B解析该题组考查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时空差异以及影响城市化进程的因素。仔细读表可以看出江西省前十年城市化速度较慢,后十年城市化速度较快。城市就业机会多是城市吸引农村人口的主要拉力因素。结合“我国十二五规划中的城市化战略格局示意图”,完成56题。5据图推测可知()A主要城市化地区多沿交通线分布B第一级阶梯城市分布较密集C东部沿海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D乡村人口将大规模流向东南沿海城市6在我国区域城市化的发展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特大城市急剧增加环境问题日益突出耕地资源日益减少城市规模不断缩小A B C D答案5.A6.C解析第5题,图中反映城市多沿交通线布局;多分布在第三级阶梯;没有反映出人口的流动方向。第6题,结合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可得出。下图为“某城市在不同建设时期人口与用地规模发展过程的模式图”(图中各单元格的地域面积相同且比例尺相同)。据此完成79题。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时期,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时期,在城郊地带建设工业小城镇,有利于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时期,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时期,在城区边缘建厂,有利于降低生产成本,保护城市生态环境A B C D8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在建设时期拟将交通干线a、b、c、d作为其规划的工业地域发展轴。从保护大气环境因素考虑,合理的发展轴线是()Aa、b Ba、c Cb、c Dc、d9该城市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该市政府提出了“和谐发展”的理念,下列有利于“和谐发展”的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 禁止外来人口的迁入兴建别墅,提高居住质量A B C D答案7.B8.B9.A解析第7题,在城市发展初期(时期),在城区内建厂,有利于更好地利用城区内各项基础设施;当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时期)时,沿城郊交通干线建厂,交通便利。第8题,若该城市位于我国东部季风区,从保护大气环境因素考虑,工厂应该布置在与冬、夏季风风向垂直的郊外。第9题,有利于“和谐发展”的措施是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和进一步加强城市绿化建设。2011年我国因大雨而发生内涝的城市将近20座,且城市内涝严重,这与城市降雨损失量密切相关。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读下图,回答1011题。10在相同的降雨量条件下()A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直线上升趋势B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C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大D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多11近年来我国许多城市夏季雨后出现内涝,有利于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兴建污水处理厂疏浚河道发展城市道路完善排水系统扩大城市绿地面积A B C D答案10.B11.D解析第10题,降雨损失量是指降水后可以被地表吸收、渗透的水量。因此降雨损失量越高的地表,地表径流量越小。根据图中信息可知,1小时后,草地下渗水量是土地的2倍多,新沥青路面的降雨量转变为地下径流量最少,草地降雨损失量随时间呈曲线上升趋势。第1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增加降雨损失量可以缓解城市内涝,因此缓解城市内涝的措施有疏浚河道、完善排水系统、扩大城市绿地面积。图甲和图乙为研究性学习小组观察记录的我国某城市相关资料。读图,回答1213题。12由图甲分析,解决该城区道路交通拥堵的合理措施有()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积极推广使用电动汽车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所有车实行单双号出行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A B C D13若该城市空气污染主要来自汽车尾气,结合图甲、图乙判断该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可能在()A0时4时 B6时9时C10时15时 D15时19时答案12.D13.B解析本题考查城市化问题及解决措施。第12题,图甲显示8时左右和18时左右车辆通过次数最多,即上下班时间为车辆通行高峰。为防拥堵,应合理规划城市交通网,提倡使用公共交通工具,错开上下班高峰时间。积极推广电动汽车无益于解决交通拥堵,所有车辆实行单双号出行的说法太绝对,不可行。第13题,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的时段应当是污染气体最多又不容易扩散的时段。题目中的四个时段中,10时15时和15时19时虽然车辆通过次数多,排放的尾气多,但这两个时段气温较高,气流上升旺盛,污染气体容易扩散。0时4时和6时9时两个时段,气温较低,上升气流微弱,污染气体不易扩散,但0时4时汽车通过次数少,排放尾气少,而6时9时车辆通过次数高,排放尾气多,因此城市大气污染最严重。读“城市区域景观结构示意图”,完成1415题。14城市区域与郊区相比,易出现的环境问题是()A逆温现象 B水土流失C热岛效应 D臭氧层空洞15为避免该问题对城市大气环境带来的污染,应该()A将卫星城市布局在城市热力环流范围之外B将工业区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下风向地带C控制城市发展,缩小城市规模D减少城市高层建筑物,增加城市空间答案14.C15.A解析由图中信息可知,城区人为因素影响大,植被覆盖少,人为废热排放多,易产生“热岛效应”,所形成的城郊热力环流会将其范围内郊区的大气污染物带入城区,造成城区的再次污染,为避免这一问题,可行而正确的做法是将卫星城或工业区布局在城郊热力环流范围之外。二、综合题1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墨西哥城人口超过了2 000万,是拉丁美洲最大的城市。该城市环境污染严重,城内有13万家工厂和150万辆汽车,每天排放的有害气体使墨西哥城上空常常被黄色烟雾笼罩。材料二上海是我国最大的城市,1998年底人口达1 306万。20世纪80年代上海就开始建设卫星城。1990年开始建设浦东新区。20多年来,上海修建了全长480千米的环城公路,新建了高架公路和地铁等。人均居住面积从1980年到1994年增加了近一倍。1999年,园林绿地面积达1万多公顷,公共绿地3 600多公顷。上海的环境正日益好转。(1)结合材料分析墨西哥城城市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是(双选)()A人口膨胀 B工业过于集中C失业人口增多 D城市规模扩大(2)墨西哥城的主要大气污染源是_。城市环境污染除大气污染外,还有_、_和_等。(3)结合材料二,分析上海市解决城市问题的途径:_;_;_。(4)墨西哥城治理环境问题可以借鉴上海的做法是(双选) ()A分散大城市职能 B扩大城市绿地面积C边污染边治理 D扩大城市规模答案(1)AB(2)工业废气、汽车尾气噪声污染水污染垃圾污染(3)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绿化环境,扩大园林绿地、公共绿地的面积(4)A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城市化问题的表现、原因及解决的主要措施。材料一反映了墨西哥城由于人口过多、工业活动集中、汽车排放的废气过多、城市出现了严重的环境问题。材料二反映了上海在城市化过程中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措施及这些措施对城市发展的影响。17某市中学地理兴趣小组为研究本市社会经济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关系,通过搜集并查阅相关材料,分别绘制了市区1960年、1990年、2010年的平面示意图。试比较三幅图回答问题。(1)该市从1960年到1990年城市变化特征是:_;_;_。(2)1990年前后该城市容易出现哪些问题?(3)该城市从1990年到2010年城市的发展变化特征是什么?(4)市中心区工业向郊区迁移的原因是什么?答案(1)城区面积由小到大城区工业区由少到多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增加(2)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挤;居住条件差;就业困难;社会治安较差等。(答出3点即可)(3)人口、工业区向郊区迁移;城区周围新建绿化带;郊区建卫星城和高速公路。(4)市中心区土地价格升高,城市对环境质量要求提高;郊区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土地价格较低。11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高中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