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八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

上传人:sha****en 文档编号:9552034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42.8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八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八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九年级上册语文第六七八课导学案教师用.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六、我的叔叔于勒学习目标:1、通过读课文,概述文章主要故事情节。2、分角色朗读课文,讨论分析人物语言的个性化,进一步学习运用对比手法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3、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归纳资本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冷酷无情的金钱关系,认识资本主义制度的丑恶本质。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现实生活中,人类的衣食住行等等方面的好坏都离不开“钱”,由此,人类对“钱”的占有欲也就显而易见,围绕它会引发很多故事。下面我想请一、二位同学就你周边已发生的关于“钱”的故事,到讲台上跟大家说一说。(注意表意清晰,观点明确)过渡:(简评讲述情况)大家已熟悉了周边的某些人围绕“钱”而发生的或喜或悲的故事。下面让我们走近19世纪的法国,看看莫泊桑笔下的人物故事。二、自主学习1在世界文坛上,有三位短篇小说之王,他们是法国的 莫泊桑、俄国的契诃夫、美国的马克吐温。莫泊桑,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中篇小说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2、给加点字注音。别墅sh 阔绰chu 撬开qio 栈桥zhn 褴褛ln l 牡蛎m l 拮据ji j 3、解释下列成语的意思。与日俱增:随着时间一天一天地增长。莫名其妙:没有人能说明它的奥秘,表示事情很奇怪,使人不明白。 狼狈不堪:形容非常窘迫的样子。 全力以赴:把全部力量都投入进去。 悬崖勒马:比喻到了危险的边缘及时清醒回头。 不速之客:指没有邀请突然而来的客人。三、合作交流(一)梳理故事情节 :“一字千钧”开端 -发展 - 高潮 -结局 (盼)于勒-(赞)于勒-(见)于勒-(躲)于勒(二)理解小说的主题1、同学们扫读课文,把课文中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称呼的词语找出来。 坏蛋、流氓、无赖;正直的人、有良心的人;小子、家伙、老流氓、贼、流氓。 2、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态度又是如何变化的恐怖希望恐怖、仇恨3、菲利普夫妇对于勒的称呼和态度不断变化的原因是什么?为于勒当初花了菲利普夫妇的钱于勒到美洲赚了钱,不仅愿 意还他们钱,而且还可 以多给他们钱破产又失去了钱,又可能要回来花他们的钱。 总结:前后对比何等鲜明,而这一切变化的关键是金钱!通过描述菲利普夫妇对亲兄弟于勒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艺术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国家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赤裸裸的 关系。(三)人物形象分析1、菲利普夫妇:对菲利普夫妇形象的刻画主要集中在巧遇于勒,面对已沦为穷水手的弟弟,菲利普夫妇的态度陡然变化上,这一部分通过语言、神态、心理活动的描写(在书本上标记出来),人物性格得到充分展现,充分表现了他们嫌贫爱富、虚伪冷酷、惟利是图。2、若瑟夫:没有得到父母的同意就给了于勒叔叔10个铜子的小费,从行动上表现若瑟夫的善良纯真。“我”的心理、行动,和菲利普夫妇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个孩子身上,寄托了作者的希望和理想。3、于勒:难以原谅的败家子,可怜的被遗弃的人。(四)环境描写及作用本文有几处典型的自然环境描写?分别是什么?它们有什么作用呢?两处,第20段和第48段。前一个烘托了若瑟夫感到快活而骄傲的心情,后一个烘托了人物失望、沮丧的心情,和刚上船时景物描写所烘托得人物心情形成鲜明的对比。“紫色的阴影”寓意双关,既实指哲尔赛岛,也象征蒙在菲利普夫妇心头的阴影。四、探究点拨1、小说的主人公是谁?为什么?2、这篇小说从一个孩子的眼光用第一人称写有什么好处?小说以“我”一双清纯的眼睛,真实地摄入了1世纪法国社会的世态人情,读来让人感到真切生动而又凄婉悲凉。五、自测反馈1、如果现在又在换乘的船上看到了有位富翁像于勒(或就是于勒),那么菲利普夫妇又会有哪些出色的表现呢?请展开想象,续写故事,注意人物语言、神态、动作描写。开头为:回来的时候,我们换乘了圣玛洛船2、莎士比亚名言:“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子!只这一点点儿,就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卑贱的变成尊贵的,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这黄色的奴隶!” 请同学们在“莎翁”的名言上加入一句,使之既符合名言中的句式要求也体现了本文的主要内容。钱可以买到房屋,但买不到家;钱可以买到珠宝,但买不到美;钱可以买到药物,但买不到 ;钱可以买到纸笔,但买不到文思;钱可以买到书籍,但买不到 ;钱可以买到献媚,但买不到 ;钱可以买到伙伴,但买不到朋友;钱可以买到服从,但买不到 ;钱可以买到权势,但买不到实学;钱可以买到武器,但买不到和平;钱可以买到小人的心,但买不到君子的志气。六、反思总结 七、在烈日和暴雨下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徐婵学习目标:1、透过在烈日和暴雨下为生活而痛苦挣扎的形象,认识旧社会城市底层劳动人民的悲惨命运及其社会根源。2、学习运用自然环境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手法,体会细致形象的描绘。学习过程一、 导入新课二、 自主学习1、走进作者和作品作者简介:原名舒庆春,字舍予,主要作品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龙须沟等,以嘲笑代愤怒,表达对黑暗社会的憎恶。1951年他获得“人 民 艺 术 家”的光荣称号。在文化大革命中,因不堪忍受屈辱而跳湖自尽。介绍骆驼祥子中与选文相关的原著内容。 祥子原是农民,早年丧失父母,18岁时带着使不完的力气和希望来到北京谋生。他是一个不甘受人摆布的强者,决心用自己的劳动去挣得一辆属于自己的人力车。然而他经过三年奋斗的血汗钱换来的第一辆车,才拉了半年就被匪兵夺去。第二辆车的钱又被国民党的一个侦探敲榨一空,选文部分就是他两度失车后,满怀再挣一辆希望的情节的继续。他为此忍受了诸多的苦难,我们今天要学的便是他受到的诸多苦难中的一个镜头。以后的情节发展是:命运再次捉弄了祥子,他的第三辆车,因妻子虎妞的难产死去而被迫变卖。从此,他孑然一身,万念俱灰,终于被旧社会的恶势力吞没,变成了一个消极混世。屈从于命运摆布的没有职业的城市游民。2、识记积累(标记在书本上)憋气(bi) 砖窑(yo) 打盹(dn) 新汲的水(j)发痧(sh) 胆怯(qi) 空膛(tng) 腻烦(n) 腥臭(xng) 馊味(su) 打嗝(g) 攥着(zun) 幌子(hung) 利飕(su) 砸(z) 跺脚(du) 蹚水(tng)三、 合作交流(一)理清文章结构文章依照祥子在烈日下和暴雨下两种天气状况下拉车的情节,可以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第1-6段)写天气酷热,祥子在烈日下拉车所受的煎熬。第二部分:(第7-16段)写祥子在暴雨中拉车的平明情况和痛苦感受。(二)自然环境1、 作者老舍是如何将“烈日”这一自然现象生动地表现于纸上的?正面描写:天热得发了狂、太阳下了火、像砖窑、侧面描写:用盛夏街头具有特征性的景物烘托“烈日”: 柳叶打卷、柳枝低垂、路发白光、便道飞沙、柏油路晒化、铜牌、狗、骡马用人们感受和反应渲染“烈日”:憋气、干燥 烫手 憋闷、 喘不过起来、焦躁 小贩不敢吆喝 其他车夫不敢出门、不敢快跑,抢水喝总结:作者抓住景物特征,将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相结合,同时充分调动人的各种感官,表现出一个灼热难耐的世界。2、 作者老舍是如何将“暴雨”这一自然现象生动形象地写出来的?作者抓住风、柳枝、阳光以及天色、云、雨的变化特征,细致而又逼真地再现了天气的变化。从风带雨星到风雨交加到风停雨猛,过程的推进和轻装的变化,层次分明,细致入微。这部分大量使用短句、排比句,语句节奏急促,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对暴风雨多角度、多侧面地描绘,展示了人物生存环境的恶劣。(三)人物形象1、祥子祥子在烈日和暴雨下经受着折磨,把文中表现祥子心情的语句勾画出来。直接表现人物心情用景物烘托人物心情(第一小节)用人物的感觉烘托人物心情(第十六小节)通过对祥子心情的直接描写和侧面描写,写出了卑微的底层劳动者生存的艰辛,命运的痛苦。2、坐车人(1) 祥子:“先生,避避雨再走吧!”“快走!你把我扔在这儿算怎么回事?”坐车的跺着脚喊(2) 坐车的仿佛死在了车上,一声不出任凭车夫在水里挣命。(3) 祥子趟着水拼命拉他到地点,他连一个铜板也没多给思考:这些细节描写表现坐车人的什么性格特点?有什么作用?冷酷无情。可见祥子的悲惨遭遇来自“坐车人”的冷酷和贱视,来自人压迫人的社会环境和伦理。揭露这种病根不在天气而在社会制度,控诉了旧社会的黑暗和残酷。四、探究点拨i1、合作交流中的疑问2、文章主旨:本文通过对祥子痛苦艰难的生存状况的真实描写,反映了老北京底层的小人物的悲惨命运,揭露和控诉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表达了作者对社会底层劳动者的真挚同情和深刻理解。五、自测反馈1、找出各项中加黑字错误的注音,在它的下边画横线,并将正确的写在括号内。 A.打盹() 胆怯()( ) B.汲水() 瀑布()( ) C.吆喝() 发痧()( )D.粘汗() 往上漾()( )2、选字组词。 (1)腔 蹚 膛 口( ) 空( ) ( )水 (2)臊 澡 躁 燥 干( ) 洗( ) 腥( ) 焦( ) (3)馊 飕 利( ) 冷( )( ) ( )臭 (4)憋 弊 毙 ( )命 ( )病 ( )气 (5)喘 湍 踹 ( )流 ( )气 ( )一脚 四、 反思小结写景技巧:1、抓住景物特征描写,2、多角度描写(正面、侧面相结合;调动多种感官)3、 有层次的描写。 八、多收了三五斗 九年级语文备课组 徐婵学习目标 1 朗读课文,理清小说情节。 2品味人物对话,分析人物性格特征。 3揣摩农民群像的塑造及其表达效果。 4认识“丰收成灾”的社会根源,认识旧中国农民在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双重压迫下的悲惨命运。 教学过程一、 导入新课二、 自主学习 1、走进作者叶圣陶(1894-1988) 现代著名作家,儿童文学作家,教育家。原名叶绍钧,代表作品潘先生在难中夜倪焕之多收了三五斗。稻草人是我国第一部童话集。2、时代背景20世纪 30年代是一个多灾多难的年代,尤其是在江南农村,那里的农民生活更加悲惨。洋米洋面充斥中国市场,米价大幅度下跌,使广大产米区失去了销纳的场所,农村在帝国主度经济侵略之下,已经濒于破产。当时上海人一般吃的是安南米、暹逻米(现在的泰国)以及美国面粉和澳洲面粉。正如当时有的评论文章所指出的,连年灾荒,农村中“十室九空”“哀鸿遍野”;同时,“洋米输入其富人仍然可能以谷食饶足,廪囤不空,口腹不饥”。1932年邀天之幸,各地粮食丰收,可是粮价太贱,农民的贫困反而愈加深重,“放下禾镰,没有饭吃,成为农村之普遍现象”。甚至,“有许多田地因为粮价太贱简直没有人去收获,恐怕收了反而赔累”。小说多收了三五斗反映的正是当时的社会现象。3、给下列加线的字注音埠头 占卜 作梗 粜 斛子 廒间 褡裢 窠沽 执拗 呷 写意 停泊 船舷 不屑 嗤笑4、 自由朗读课文,熟悉课文情节第一部分(第l一70段),写江南小城旧毡帽朋友们被迫贱价粜米的故事。 第二部分(第7l段),写同样的故事还会到处发生,揭示其普遍性。其中,第一部分是以旧毡帽朋友的活动为线索来写的,重点写了贱价粜米、街头购物、船上议论三个场景。三、合作交流1、第一个场景中,旧毡帽朋友的感情因米价而急剧变化,由希望到愤激再到哀求最终失望,而米行先生的语气也随着变化,由冷笑到厌烦再到鄙视最终威吓。通过对照,农民的朴实善良,米行先生的骄傲霸气都跃然纸上。2、第二个场景,重在对毡帽朋友的心理刻画,这些心理活动,既是粜米亏本的结果,也具体写了丰收后农民的灾难。3、“旧毡帽们”为什么最后只能将米粜给万盛米行?请把原因罗列出来.洋米、洋面的大量倾销,逼迫农民非及早粜米不可遍布各地的”局子”,税关林立,使农民没有选择的余地 要向田主交租投机商”同行公议”,互相勾结压价总结:三座大山压迫谷贱伤农,丰收成灾农民命运悲惨三、 探究点拨1、文章主旨:小说以20世纪30年代初期江南农村为背景,通过旧毡帽朋友们“丰收成灾”的遭遇,描绘了旧中国农民共同的悲惨命运,表现了作家对乡村、对农民真挚的同情,让我们体会到作家对当时社会的愤恨之情。2、课文中的人物和我们常见的小说中的人物有什么不同? 课文不是写某个或某几个具体的人物,而是写了一群没名没姓的“旧毡帽朋友”。 “旧毡帽朋友”代指江浙一带的农民。课文中用带有地域特征的外貌特点代指人,塑造了苏南一带的农民群像。这就是小说在人物塑造上的特点。小说通过这一群像的塑造使小说揭示的主题更具有普遍意义,反映的社会生活更为宽广。五、自测反馈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他倡导健康饮食,特别喜爱吃水果、蔬菜和西红柿类食物。 B今天是母亲节,谨向各位母亲们致以节日的问候! C对年轻的搜索引擎而言,曾有着非常多的诱惑,可能诱使百度偏离做最好引擎目标。 D诗人从自然中获得灵感,受到启示,用美妙的诗行,弹奏出自然的乐音,抒写心中的情志。六、反思小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中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