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霖铃声声慢导学案.doc

上传人:wux****ua 文档编号:9531197 上传时间:2020-04-06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雨霖铃声声慢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雨霖铃声声慢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雨霖铃声声慢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雨霖铃导学案【学习目标】1.以读带析,在朗读中体味雨霖铃的思想感情和凄清意境。2.深刻体会雨霖铃的融情入景,虚实相济的艺术特色。3.通过理解文句,分析意境,提高学生理解和鉴赏词的能力。【了解词人】1.柳永(约987-约1053年),北宋婉约词代表。原名三变,字耆卿,福建崇安人。柳永在北宋词坛上是一个很重要的作家。他少年时代到汴京应试,流连于秦楼楚馆,常为歌伎填词作曲。由于流传的轶事和词中所表现的内容,人们都把他看作是一个风流浪子,以致不为时人所重,潦倒一生,功名不扬。最后,他在饱受世态炎凉时,才改名柳永,考取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柳郎中。有乐章集问世。由于他遭遇坎坷,较多地同中下层市民接触,因此他的词语言比较朴素,接近口语,音律和谐,美妙动听,他是第一个大量创作慢词(慢词的名称从慢曲子而来,指依慢曲所填写的调长拍缓的词)的人,扩充了词的体制容量,对词的发展有一定的贡献。在表现手法上,他善于铺叙,尽情描绘,把写景、叙事、抒情融为一体;在内容上,大都反映大都市中的繁华风光,体现市民阶层的思想意识,抒发离愁别恨的痛苦,表现妇女不幸的遭遇和自身沉沦的哀怨,但也曲折地流露出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因而他的词曾传唱一时,甚至“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深受当时市民的欢迎。2词调“雨霖铃”一作“雨淋铃”,相传唐玄宗入蜀,到斜口,霖雨连日,他经过栈道耳闻铃声勾起往事,于是创作此曲悼念杨贵妃寄托哀思。词调悲怆低回、凄楚欲绝。【课前预习】1、阅读雨霖铃,借用工具书,解决生字词,说说这首词的题材是什么?并用最简练的语言概括词的内容。凝噎( ) 暮霭( )题材: 上阙: 下阙: 2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歌的内容,翻译全词。8翻译: 订正: 3、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 4、有感情的朗读本首词:用心体会词中主人公情感,试试有感情的朗读。【课堂研习】1)本词有哪些意象词?这些意象词起到怎样的作用? 2)开头三句:“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 交代了哪些内容?有什么作用? 3)赏析:都门帐饮无绪,留恋处,兰舟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零噎。 4)“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这句话在上阕的结尾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放在此处有何作用? 5)“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是历来被推崇的名句,它高明在何处? 6) 手法赏析:这首词是如何抒情的?用了哪些手法?结合具体的词句说明。 声声慢导学案【学习目标】1.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深刻领悟李清照的悲怀愁绪,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掌握文本思想。2.在反复朗读中品味语言美,体会艺术表现力,掌握艺术手法。3.鉴赏词的意境美,感悟词中蕴含的细腻情感,培养自己的情感体验。【了解作者】李清照(1084约1151):南宋女词人. 号易安居士, 齐州章丘(今属山东)人. 婉约派代表词人。南渡是李清照人生的分水岭。(前期)李清照出身名门世家,父亲李格飞师从苏轼,著名经史学家;母亲王氏也琴棋书画样样精通,能诗能文;李清照从小耳濡目染,也聪明伶俐,善于音律,能诗作词。18岁嫁给门当户对的太学士赵明诚为妻。两人情趣相投,赵还热衷与金石的研究,李还与其共同致力于金石书画的搜集整理,夫妻感情笃厚,家庭美满幸福。(后期)1125年金入侵宋朝,两年后(1127年)北宋灭亡。从此,李的个人命运也随着国家命运的改变而改变。李一家被迫南迁避难,两年后(1129),其夫赵在去赴官的途中不幸染病身亡,流下李孤苦伶仃一个人,此后生活一直不如意,经历了珍藏多年的金石书画丢失事件、再婚离婚等不幸的遭遇。中晚年的李尝尽了颠沛流离之苦、亡夫之痛和亡国之恨。李清照的词前期多写大家闺秀的生活情趣、闺怨离愁;后期的词一改其前期清新明快的词风而充满了哀婉凄凉,多写其悼亡之悲、故国之思和亡国之痛。【课前预习】1、朗读词,并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词的内容。 2、朗读全词,你觉得诗歌中最能体现作者情感的词是哪一个? 3、词人是如何来表达这种情感的?【课堂研习】1、选择你认为最有感触的一句进行赏析。说说它哪里让你产生了共鸣。【课后巩固】(一)(2006安徽)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8分) 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遂舟行。 注泛菊:饮菊花酒。 吹梅:吹奏梅花落。“聚散匆匆”一句,在内容上强调什么?在上片的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作者在表达感情时主要运用了什么手法?请结合全词内容具体说明。 (二)江亭夜月送别二首(其二) 王勃乱烟笼碧砌,飞月向南端。寂寞离亭掩,江山此夜寒。(1)黄叔灿在唐诗注中称赞这首诗末句中的“寒”字甚妙,请简述“寒”字妙在何处? (2)本诗以何种表达方式抒发何种情感。 上阕写临别之时留恋难舍的情景,下阕写离别之后孤独痛苦的心情。翻译诗歌正是深秋傍晚时候,一阵急雨刚住,秋后知了叫得是那样地凄凉悲切,面对着长亭,。在汴京城门外饯行的帐蓬里喝着酒,没有好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冷落凄凉的秋天,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就纵然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三、这首词的感情基调是什么?哀怨、凄凉1)意象:蝉、长亭、雨、兰舟、烟波、暮霭、楚天晚、杨柳、晓风、残月;作用:渲染凄清意境,烘托人物感情。2)这三个句子交代了时间、地点以及词人所处的特定环境。它渲染了一种凄楚悲凉的气氛,从而为全词奠定了低沉伤感情调,烘托出浓浓的离愁别绪。3)前一句是实写不忍别离又不能不别的情况。这六个字明显地写出地点、动作和情绪,是高度压缩的精练的写法。“留恋处,兰舟催发”,是说正在留恋不舍的当儿,舟子 已经催促他出发了。从“催发”中可以看出他们多么依依不舍。从这种依依不舍的情况中也可以更清楚的看出上句的“无绪”是已经达到了“黯然魂销”的程度。这里要读得泪眼朦胧,难以割舍,不忍放手。后一句是进一步刻画两人难舍难分的形象。在这时候,真是纵有千言万语也给喉咙噎住说不出口了。只有紧握着手,泪眼相对而已。这一形象的刻画,看来似很简单,实则是情感的集中表现,是很真挚动人的。这句要读得“哽咽”欲哭,欲言又止。4)邈远之景,衬托出情人相见无期,自己前途茫茫的惆怅;承上启下,既是总结上阕的离别情景,又是为下阙写别后情景作铺垫。5)1句中“酒醒”二字很值得玩味。在上阕,词人已经写到“都门帐饮无绪”,既然是没有情绪,为什么还要喝呢?无非是借酒浇愁而已。2第二句中的“杨柳”也是很有意味的事物。古人写离别之情,往往要写杨柳,并经常用折柳表示送别之情,这是为什么呢?因为“柳”与“留”读音相近,所以折柳可以表示“留恋”之意。因而“杨柳岸”三个字明写眼前景,暗写别时情,显得含蓄而有韵味。3词中的“晓风残月”也是最能触动人的感情的事物。秋日的风是凉的,秋天早晨的风更凉;月光是清冷的,残月的光更加清冷,而早晨的残月就显得特别凄凉。所以“晓风残月”给人一种特别浓重的凄清冷落之感。这样,作者就通过写景,很有韵味地点染出那种说不完诉不尽的离愁别绪。在这短短的两句词里,作者集中写了这么多最能触动离愁的物象,又写得那么鲜明那么生动。这,正是它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根本原因。6)因为没有人陪伴,无论怎样的良辰好景,对词人来说都是没有意义的。请大家注意,词人在这里只写到良辰好景,而没有写到平常时日。为什么呢?因为连良辰好景都形同虚设,那平常日子中的度日如年就可想而知了。在这里,词人想到,从此离去,将要一年之久,一年啊,365个日日夜夜,在这么漫长的日子里,再好的良辰,再妙的美景,没有知心人相伴也是形同虚设。就算有千种深情,万般爱意,又向谁去说呢?只有独对清风冷月,望空兴叹,为伊消得人憔悴了。这样,作者就在令人洒泪伤情的抒写中,结束了全词。声声慢(1)词中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2)从人物描写的角度感悟“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意蕴。 明确: 寻寻觅觅动作若有所失冷冷清清环境寂寞冷清凄凄惨惨戚戚心理凄凉惨淡 感情基调:哀婉、凄凉、愁苦追问:联系所学诗文,说说叠字(词)有何修辞作用?明确:韵律美;增强情感。(3)“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包含了哪些情感? 愁之一:山河沦陷 悲 故园荒废难回 愁之二:夫妻永别 悲 美满姻缘难全 愁之三:形影相吊 悲 漫漫余生难度 (4)间接抒写“愁”的句子有哪些? 明确: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5) 在这些间接写愁的词句中,选择典型意象,联系所学诗文,说说词人是如何通过意象来抒发心中的哀愁的?明确:酒、雁、黄花。窗、梧桐细雨等。 追问一:“酒”有何意蕴? 引导:结论:酒是“愁”的象征。 深化:为何说是“淡酒”?引导:并非酒淡,而是愁浓。追问二:“雁”有何象征意义?引导:结论:“雁”是离愁的象征,是亲友音讯的象征。 深化:为什么作者看到“雁”会伤心? 明确:因为“雁”是“旧时相识”,也是从北方来到南方。再者“雁”是传递信息的使者,作者正愁苦时看到曾为她和丈夫传递相思的大雁,如今大雁依旧而收信的丈夫却不人世,所以看到大雁睹物思人,不禁伤心。 追问三:“黄花”有没有寓意呢? 引导:黄花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伶仃的晚境。 追问四:结合词句“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理解“窗儿”? 引导:白日如夜,那长夜就更难熬这就传递出词人的孤寂愁苦之情。追问五:“梧桐细雨”的象征意义?引导:梧桐细雨是凄凉哀伤的象征。如何写愁 既然如此,我们就抓住这个“愁”字,看看清照是如何来写愁的。先来探寻第一个问题:(一)怎样入愁 入,即进入,清照起笔就哭诉道:“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寻寻觅觅,清照在寻觅什么呢? 动作 若有所失 寻觅无果冷冷清清,是什么冷清呢? 环境 处境冷清 心境清冷 凄凄惨惨戚戚,又写出了清照什么样的心理呢?沉痛凄厉 所以,清照起笔就给我们定下了一个什么样的基调?悲苦愁绝(二)赏意象 品愁情 同学们都知道,中国古典诗词主要是通过意象来传情达意。什么是意象呢,就是融入了作者主观感情的物象。清照在写作愁情的时候,同样是借助一些意象来抒写。所以,下面我们就一起来赏意象,品愁情。1、清照在词中选取了哪些意象?(请一位同学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勾画出意象)(学生:淡酒 晚风 孤雁 黄花 梧桐 细雨)2、这些意象是如何表现出愁情的呢?意象探究小组交流探讨(前后四个人为一小组)集体探讨(小组代表发言)探讨明确:酒 并非酒太淡,而是愁太浓,酒力压不住心愁。风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百鸟飞回。 杜甫 渲染愁情雁 象征悼亡之悲、怀乡之思黄花 喻憔悴的容颜 孤苦飘零的晚境梧桐 一叶知秋 牵愁惹恨(幻灯片13)细雨 雨滴梧桐 却敲碎人心 哀伤愁丝的象征注意:1、古典诗词中传统的意象有着特定的内涵。酒:愁文化 风:渲染愁情 雁:怀乡之思 音信之盼黄花:憔悴的容颜 梧桐:牵愁惹恨 雨:哀伤愁丝 2、作者的心情不同,相同意象会传递不同的情感。 黄花 战地黄花分外香 雁 长空雁叫霜晨月 3、总结本词的意象、意境和情感。 淡酒 秋风 过雁 黄花 冷清凄美的意境 传递出孤寂愁苦梧桐 细雨 从内容分析,意象的选用与意境的营造。我们一般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还有许多对愁的比喻,比如: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等。而李清照白描悲秋,用愁笔墨不多,却不言愁而愁生。这就是意象的作用,学习如何运用意象使文章生色,使意境深远。了解各种意象代表的各种情感。酒是“愁”的象征 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范仲淹过雁象征离愁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一剪梅梧桐一叶知秋,牵愁惹恨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贺铸鹧鸪天可通过意象进行全词赏析。(略)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4、14个叠字的妙处。运用叠字的作用。 寻寻觅觅(侧重写动作)形象地表现出作者内心空虚、六神无主的精神状态。先写动作,然后写感受,最后剖白心理,由外而内,层层深入,步步加浓。这的确是血和泪的吞吐,是向苍天悲愤的呼号,也是词人后期凄凉悲惨生活的真实写照。这三句创造出了一种惨痛深重的氛围,为整首词定下了一个凄凉、愁苦的基调。而且,从音韵上看,“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是平起仄落,节奏由疏而密,正好体现词人内心里凄苦之情逐步加深。(三)为何生愁当清照沉浸在这种冷清凄美的意境中不能自拔之时,她发出了绝望地呼告:“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确,“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此时此地,此情此景,已经不单单是一个“愁”字可以概括得了的。让我们突破诗词的显性层面,进入到作者苦闷,复杂的心灵,看看作者为何而生愁?到底命运在清照身上刻下了哪些烙印呢,让时间老人来告诉我们答案吧!1127年:金灭北宋,夫妇所存的十余屋金石书画在战火中焚为灰烬。1129年:赵明诚孤身赴任,身染重病,八月十八日去世。 1132年夏:再嫁张汝舟,可惜遇人不淑,9月提出诉讼,与张汝舟离婚。被判刑两年。1151-1156年:李清照没有子嗣,凄然一身,悲苦地离开人世。无人知道死于何时,葬于何处。祸不单行 孤苦飘零由亡国到丧失,由再嫁到离异,由入狱到悲死,可谓祸不单行、孤苦飘零呀。晚景凄凉,没有子嗣的清照就这么去了,带着一腔悲愤,悄无声息的去了,无人知道她死于何时,葬于何地。连最公正的时间老人也没有记录。了解这些史实之后,你能更深刻地理解李清照的愁了吧?到底声声慢中的愁是一种什么样的愁呢?(幻灯片20)明确:情愁独居之寂寞 家愁丧夫之哀 国愁亡国之恨 比起清照前期代表作一剪梅中的相思闲愁,这份愁又多了多少深刻的内涵呀。一答案强调二人相聚之短暂、相别之仓促。在写聚、散的内容之间起承上启下。 (意思答对即可) 主要运用了比喻手法。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遂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答案:(1)寒字在此诗中不是通常因夜深感觉到的肤体寒冷,而是在这个特定的离别之夜独有的内心感受。一个寒字烘托出一片离情,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2)表面上看都是写景,实质上诗人送别后的留连顾望之状、凄凉寂寞之情却跃然纸上,是一首寓情于景、景中见情的佳作,耐人寻味。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课件教案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