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年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

上传人:jian****018 文档编号:9478578 上传时间:2020-04-0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01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年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年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2012-2013学年高二年级第二学年期末联考历史试卷.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I卷 选择题(本卷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共60分。) ( 注: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涂在答题卡上。)1.卢龙县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孤竹文化之乡”,孤竹国是商汤灭夏后所封的诸侯国。西周时期,孤竹国归属周朝,与周天子的关系不包括()A定期朝见周天子 B按期向周天子缴纳贡赋C当地长官由周王任免,不得世袭 D周天子承认孤竹国君在国内的世袭统治权2“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这里“适当的方法”是指()A分封制 B世袭制 C宗法制 D察举制3.嬴政的道一文中写道:“始皇帝嬴政比较黏糊,只要走进历史,不管你是否乐意,也无论你停在哪一段儿,他都将不请自来,躲不掉也避不开。”作者这样评价秦始皇,主要是基于他()A开始实行郡县制加强对地方的管理 B确定了后世2000多年的国家政治框架C确立了嫡长子继承制 D开始用军功爵制代替世卿世禄制4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 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 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 C设有官衙,机构完备 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5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 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6. 1927年3月毛泽东在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说:“这个贫农大群众,合共占乡村人百分之七十,乃是农民协会的中坚,打倒封建势力的先锋,成就那多年未曾成就的革命大业的元勋。没有贫农阶级(照绅士的话说,没有痞子),决不能造成现时乡村的革命状态,决不能打倒土豪劣绅,完成民主革命。”这说明毛泽东认为()A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 B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C国民革命就是打倒土豪劣绅 D建立农民政权和农民武装的必要性7近年来,日本国内的右翼势力不断崛起,不断挑起事端,其中将钓鱼岛“国有化”,便是在日本右翼势力鼓动下挑起的,引发了中日关系的紧张,下图是中国领土钓鱼岛及中国国内抗议示威的情景。回顾历史,日本的军国主义势力给中华民族带来了巨大灾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甲午中日战争后占领中国领土台湾、澎湖列岛及钓鱼岛 马关条约索取赔款白银两亿两制造南京大屠杀 对敌后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A B C D8抗战时期国共两党再度合作。其间,双方虽经多次激烈斗争,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终究没有倒下,其首要因素是()A民主人士的从中斡旋 B共产党的努力工作C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 D民族危机空前严重9根据统计,国民政府在19381940年先后组织的大战役有: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39年冬季攻势、桂南战役、绥西作战和枣宜会战等。两年间,国民党军队共毙俘日军263 251人,同时也付出了1 019 911人的重大伤亡。材料要说明的观点是19381940年间()A国民党和共产党都是抗日的中流砥柱 B国民党积极抗战,给日军沉重的打击C国共合作抗战,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D人民群众积极支持抗战,给日寇沉重的打击10蒋介石讲:“此次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即为民族意识胜过一切之例证。宣言中所举诸项,如放弃暴动政策与赤化运动,取消苏区与红军,皆为集中力量,救亡御侮之必要条件,且均与本党三中全会之宣言及决议案相合。”上述材料中“中国共产党发表之宣言”是指()A抗日停战协定 B“八一宣言”C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D双十协定11目前全国共有翼王纪念亭台五座,分布于广西、四川、江西、重庆等省市。下图是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额,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 B. 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主要奋斗目标C. 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D. 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12.近人世载堂杂忆记载:“一日,殿上议事,北王问东王曰:闻兄有不臣之心,自称万岁。东王闻言,积威凌北王,北王即抽刀屠东王之腹。”此事造成了()A.太平军内部自相残杀 B.干王洪仁玕被黜去位C.天王洪秀全不理朝政 D.中外反动势力联合镇压13.马克思在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1853年6月)中指出:“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10年之久,现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不管引起这些起义的社会原因是什么推动了这次大爆炸的毫无疑问是英国的大炮。”这表明() A马克思指导中国革命的进行 B英国侵略推动了革命发展 C中国引进了西方先进军事技术 D这场革命是辛亥革命14国民革命失败后,严峻的形势迫使中共反思、总结经验教训,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下列表现是中共在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由幼稚走向成熟的是()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纠正陈独秀右倾错误基本推翻北洋军阀在中国的统治结束“左”倾错误对军事路线的错误指导A B C D15.剑桥中华民国史写道:“当共产党出发长征时,亚朋德和A.J.比林汉(外国传教士)考察了共产党原先统治过的地区。在那里他们发现农民们喜欢的是共产党,而不是国民党。”当时农民们喜欢共产党的主要原因是()A红军打败了国民党“围剿” B根据地进行土地革命C共产党代表中华民族利益 D国民党对日妥协投降16互联网上发布着这样一首诗:“迷雾云遮难敞亮,宇寰久夜盼骄阳。柏宅楼上龙聚首,湘水岸边船启航。初战娄山标魄力,四夺赤水过长江。行程二万通华北,挽国邦。”根据上下文的意思,处应该填写()A遵义会议 B南昌起义 C秋收起义 D土地革命17.美国著名未来学家约翰奈斯比特在他的著作中国大趋势中认为:中国没有以民主的名义使自己陷入政党争斗局面,而是以一党体制实现现代化,发展出一种独特的纵向民主,这是形成稳定的关键。“中国没有陷入政党争斗局面”是因为实行了()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B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D依法治国方略18. 1953年,一位美国记者记述:在(中国)东北的工业区,少数民族的人民在各种工业部门里工作,他们担任着经理、管理员以及技术人员或者一般的职务。在大规模的训练班里,少数民族工人被培养成熟练的技工,劳动模范之中有许多人是来自少数民族。这表明()A.民族平等政策得到较好贯彻 B.民族区域自治政策取得成效C.东北老工业基地得到复兴 D.少数民族地区向工业化迈进19. 1979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宣布采用和平方式统一祖国的方针。下面两图的转变,可以说明()解决台湾问题的时机已经成熟 中国政府统一台湾的方式发生了变化中国政府原则的坚定性和策略的灵活性 中国政府承诺放弃使用武力A. B. C. D.20. 20世纪50年代某西方报纸评论:“(此次会议是)亚洲最大国家的代表第一次在西方为亚洲讲话周恩来今天是地球上人口最多的国家的代表,成为全世界注意的焦点。”此次会议()A.提出了“求同存异”的方针 B.推动了朝鲜和印度支那问题的解决C.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D.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联系21.右图是美国大众性期刊时代周刊1972年某期的一幅封面画,画中文字意为“为了和平去北京”,画中的两个人物分别是美国总统尼克松和国务卿基辛格。对此封面画所含历史背景信息表述正确的是()A.中美结束对抗符合世界各国愿望 B.美国迫于形势变化放弃“冷战”思维C.美国舆论对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关注 D.主流民意深刻影响了美国对外政策22.周恩来说:“清朝的西太后,北洋政府的袁世凯,国民党的蒋介石,哪一个不是跪在地上办外交的呢?我们不学他们。”新中国成立之初,在外交上“不学他们”突出表现在()A.采取独立自主的外交方针 B.采取“另起炉灶”的外交方针C.采取“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的外交方针 D.采取“一边倒”的外交方针23.亚里士多德曾说:“十个人的城邦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将不能自给;十万人的城邦是荒唐的,因为它将不能适当的治理。”这说明()A.希腊城邦的经济是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 B.当时的希腊城邦总人口未超过十万C.亚里士多德认为城邦制不适合希腊 D.城邦制符合希腊小国寡民的特点24.狄摩西尼指出:“植根于每个人(雅典公民)心底的原则是:人生来不仅属于父母,而且属于国家倘若他视自己为国家的儿女,便会自愿赴死,而不愿看到国家沦为附庸。如果国家处于被奴役的地位,他会感到蒙受的耻辱比死亡更可怕。”下列各项中,最能解释上述现象出现的原因的是()A雅典的小国寡民形态 B民主政治激发了公民的爱国热情C雅典文化中的尚武精神 D雅典的爱国主义教育成效显著25.英国学者梅因指出:“所有古代社会往往为了轻微的骚动就有被颠覆的危险,所以单单出于自卫的本能,就足以迫使罗马人要想出某种方法来安排外国人的权利和义务,否则他们也许会而这是古代世界中一种真正重要的危险用武力斗争来解决争执。”下列各项与此相吻合的是()A.罗马共和国发展为罗马帝国 B.罗马法由习惯法发展到成文法C.罗马法由公民法发展为万民法 D.罗马法由零散发展到系统完备26.罗马帝国全盛时期,假设一个贵族垂涎另一个贵族的财产,而后者碰巧在帝国家庭中失宠,此时前者就可作为控方揭发后者叛逆罪,如果被告被判死刑,前者就可得到被告的一部分财产。这反映了()A贵族之间的矛盾已经影响到帝国的稳定 B罗马法的不足使其成为贵族斗争的工具C罗马法不利于调和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D罗马法无法有效地解决财产纠纷问题27.明朝永乐时设立了内阁,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后,国王威廉三世逐渐以内阁代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下列关于两国内阁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皇(王)权得到空前强化明太祖设置的殿阁大学士,标志着内阁的出现明朝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内阁长官称首相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结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ABCD28.时代周刊2008年度人物是奥巴马,2012年11月在刚刚结束的美国大选中他再次当选美国总统。奥巴马()A.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B.拥有立法权且对宪法负责C.由国会选出并对国会负责 D.任命各级法官掌握司法权29独立战争后的美国被人们形象地比喻为“头脑听从四肢的怪物”。为了改变这种状况,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A实行两党制 B建立民主共和制 C实行联邦制 D确立三权分立体制30“第一条:立法权由众议院与参议院两院行使。第二条:共和国总统,由参议院与众议院联合而成的国民议会依绝对多数票选出。”此条文最有可能出自()A权利法案 B美国1787年宪法 C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 D德意志帝国宪法31. 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规定:“行政权力归于总统。总统是国家元首和军队最高统帅。他由参议院和众议院联席会议选出。经众议院同意有权任命内阁;经参议院赞同有权解散众议院。”此规定没有体现()A行政分权的原则 B民主共和政体的实行C参众两院的选举权对总统具有决定意义 D内阁对总统负责,不对议会负责32英国历史学家阿克顿勋爵“权力导致腐败,绝对权力导致绝对的腐败”的观点已经被近现代的西方政治家普遍认同。在此理论指导下,西方国家主要采取的措施是()A推翻君主制,建立共和制 B消灭私有制,实现社会平等C建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建立分权制衡的民主制度33.1905年,在内忧外患的情形下,为了挽救自己的统治危机,清政府首次派出以王公大臣为首的考察团去欧美日等国考察政治,此次考察团出洋,对德国的宪政考察尤为仔细,收获颇多。对德国宪政最感兴趣之处在于()A.实行议会制度,议员由选民选举产生 B.宪政之下,皇帝掌握国家大权C.宰相由议会选举产生,不能世袭 D.德国宪政促进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发展34.有人说:“马克思启蒙了数以千计争取自由正义的人民,他是现代政治思想之父。”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马克思()A.改造空想社会主义 B.发表共产党宣言 C.赞扬巴黎公社革命 D.指导十月革命35.列宁也批评公社“在中途停了下来一味幻想在国内树立一种最高的公理没有夺取像银行这样的机构”。他们“过于宽大”,没有及时去消灭阶级敌人。列宁批判巴黎公社的失败()A.缺乏经济基础B.革命策略有问题C.没有科学的指导思想D.没有经验可借鉴36.有学者认为:“十月革命是以马克思主义的名义、口号和理论体系进行的,与西方现代文明总危机和第一次世界大战有直接的牵涉,但其渊源、性质、风格和命运却深深地植根于俄国历史土壤之中。”该观点认为十月革命()A.仅以马克思主义为革命的旗帜B.是对西方现代化模式的冲击C.与第一次世界大战关系不大D.是俄国社会内外矛盾的必然产物37.苏联的消息报和真理报在杜鲁门主义出台后的第三天和第四天分别发表社论,指出这是“帝国主义扩张政策”。这是因为杜鲁门主义()A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标志着冷战正式开始B表明美国要发动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武装进攻C实质上是马歇尔计划的具体实施D标志着美苏两极格局最终形成38. 2011年初,埃及首都开罗不断发生群众示威,久掌政权的埃及总统穆巴拉克下台。继而,利比亚反对派推翻了20世纪60年代末开始掌权的卡扎菲政府;这些反对派的背后,都有西方力量的支持。也门局势持续动荡;号称“中东心脏”的叙利亚和伊朗相继面对美欧的外来压力。你认为造成北非西亚地区局势动荡,除了经济和宗教上的原因以外,还有()大国强权政治的存在,美欧推行西方价值观 “冷战”压抑下的民族问题的逐步暴露不同社会制度的矛盾 政治民主化进程的滞后A. B. C. D.39“历史发展的逻辑可能是极具讽刺意味的:一方面,美国无法放弃借助苏联解体的历史契机图谋世界霸权的野心;另一方面,美国越是想称霸,越是无法实现称霸的梦想,美国称霸的结果只会加速与其他世界强国实现世界权力均衡的进程。”该材料表明()A世界格局多极化趋势不断加强 B美国并未放弃霸权政策C两极格局结束单极世界形成 D美国与世界各强国之间势均力敌402012年9月,一部诋毁先知穆罕默德的美国影片引发了世界范围的,特别是中东地区的反美浪潮,下图是他们的示威者正在砸击美国驻也门使馆的窗户。据专家分析,该电影只是引发反美浪潮的导火线,那么中东地区这次反美浪潮的真实原因可能是()A美国力图挑起新一轮冷战 B美国逆全球化的潮流而动C美国对中东地区国家的敌视D美国以自由主义为名干涉信奉的国家的内部事务,推行霸权主义 第卷 非选择题 (本卷共4题,共40分)41. (14分)九十多年前那场轰轰烈烈的五四运动,演变成了光耀千秋的“五四”精神,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华儿女踏上振兴中华民族的奋斗征程。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自北京大学发生五四运动以来,一般爱国青年,无不以革新思想为将来革新事业之预备,于是蓬蓬勃勃,发抒言论,各种新出版物,为热血青年所举办者,纷纷应时而出。扬葩吐艳,备极其致,社会遂蒙绝大之影响。虽以顽劣之伪政府,犹且不敢撄其锋推其原始,不过由于出版界之一二觉悟者从事提倡,遂至舆论大放异彩,学潮弥漫全国,人皆激发天良,誓死为爱国之运动。 1920年孙中山关于五四运动材料二“五四”以来,中国青年起了什么作用呢?起先锋队的作用但是光靠它是不能打败敌人的,因为它还不是主力军。主力军是谁呢?就是工农大众。中国的知识青年和学生们,一定要到工农群众中去,把他们动员组织起来,没有工农这个主力军,单靠知识青年和学生青年这支军队,要达到反帝反封建的胜利,是做不到的。 1939年毛泽东青年运动的方向材料三是不是推翻否定礼教,本国历史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打破一切纪律,扩张个人自由就是新文化运动!是不是盲目崇拜外国,毫无抉择地介绍和接受外来文化,就是新文化运动!如果是那样,那我们所要的新文化,实在是太幼稚、太便宜,而且是太危险了。1941年蒋介石哲学与教育对于青年的关系这些国耻(二十一条)违背我国民的希望,有损我国民的自信,激起我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五四运动就是这种要求的最鲜明的表现。在国民强烈的革命要求之下,军阀官僚的政治,只有没落的一途。 1943年蒋介石中国之命运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二,指出孙中山与毛泽东观点的异同。(4分)(2)根据材料三,简述蒋介石对五四运动时期历史的基本态度,(4分)结合当时形势分析其原因。你对蒋介石的态度有何看法?(4分)(3)结合上述材料,请你谈谈五四时期的历史为何被后人反复解释。(2分)42(14分) 不同的历史时期,国共两党合则有利于民族的利益,分则有损民族的利益。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见右侧示意图)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材料二 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对华全面侵略,最致命的错误是大大低估了中国民众内部深深蕴藏着的那种无穷无尽的力量,特别是当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关头时那种万众一心的民族凝聚力。日本侵略者眼中看到的只有武器而看不到人。他们只从两国军事力量的对比出发,以为只要给中国有力的“一击”,只需要几个月就可以使中国屈服。可是,他们的算盘完全打错了,结果大大出乎他们意料,深深地陷入中国全民族抗战的泥淖中无法自拔。 北伐战争前夕中国政治形势示意图(1926年) 金冲及二十世纪中国史纲材料三 孙先生手创之中国国民党,历尽艰辛,无数先烈前仆后继,终于推翻帝制,建立民国。光辉业迹,已成定论。国共两度合作,均对国家民族作出巨大贡献。首次合作,孙先生领导,吾辈虽幼,亦知一二。再次合作,老先生主其事,吾辈身在其中,应知梗概。事虽经纬万端,但纵观全局,合则对国家有利,分则必伤民族元气。今日吾弟在台主政,三次合作,大责难谢。评价历史,展望未来,应天下为公,以国家民族利益为最高准则,何发党私之论! 1982年7月24日廖承志致蒋经国先生信(节选)请回答:(1)指出材料一反映的当时中国所处的政治状况。(2分)为了深入地推进革命,国共两党发动了哪一重大军事斗争?(2分)结合所学知识,辩证地指出国民革命运动的结局。(2分)(2)综合材料一、二,指出日本侵略者对中国形势的错误估计。(2分)材料二提及“民族凝聚力”深刻影响了这场反侵略斗争,举例说明这种“凝聚力”在政治、军事上的主要表现。(2分)(3)书信往往带有浓厚的亲情、乡情,反映写信者的诚挚愿望。据材料三,指出作者的政治愿望。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归纳有利于海峡两岸关系发展的积极因素。(4分)43.(1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材料二 梭伦主宰政事之后通过禁止借贷以人身为担保使平民获得了自由,既在当时也延续至将来,他还制定了法律,取消了一应私人与公众的债务,这一举措被称为“卸担”,意即卸去人们身上沉重的负担。 亚里士多德雅典政制材料三 除将军可无限期连选连任、五百人议事会议员可连任二年外,所有公职任期都在一年以内,不得连任。有的公职甚至一人一生中只能担任一次。通过这些措施,每个公民都能够经常参加公民大会和陪审法庭,都有平等的机会担任公职。政治生活成了公民生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请回答:(1)材料一中图一、二体现了哪两种政治制度?分别反映了什么文明形态?(4分)(2)结合所学知识及材料二,梭伦为什么要“卸担”?(2分) 产生了怎样的深远影响?(2分)(3)据材料三,指出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和局限。(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图纸专区 > 小学资料


copyright@ 2023-2025  zhuangpeitu.com 装配图网版权所有   联系电话:18123376007

备案号:ICP2024067431-1 川公网安备51140202000466号


本站为文档C2C交易模式,即用户上传的文档直接被用户下载,本站只是中间服务平台,本站所有文档下载所得的收益归上传人(含作者)所有。装配图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若文档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装配图网,我们立即给予删除!